英美概况17章背景及词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041259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98.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英美概况17章背景及词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英美概况17章背景及词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英美概况17章背景及词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英美概况17章背景及词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英美概况17章背景及词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英美概况17章背景及词汇.docx

《英美概况17章背景及词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英美概况17章背景及词汇.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英美概况17章背景及词汇.docx

英美概况17章背景及词汇

Chapter17

AmericanHistory(III)

AmericainPost-W.W.IIEra(1945—1980s)

I.TheOriginsoftheColdWar

Background

冷战的起源和爆发

冷战(1945年至1990年)简单来说就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即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员国)和以苏联为首的东欧集团(即华沙条约组织的成员国)之间在政治和外交上的对抗。

这个词起源于1947年4月16日伯纳德•巴鲁克在南卡罗来纳州哥伦比亚的一次演说。

这场全面的“东方对西方”的战争并未真正爆发,两方都尽力避免发生一场全面的“热”战。

双方实际上只是在经济、哲学、文化、社会和政治立场方面产生严重对立:

西方指责东方不民主、极权主义和共产专制,而东方则批评西方是中产阶级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

东方国家指责西方国家“剥削工人”,而西方国家则称东方国家为“邪恶帝国”,企图将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传播到民主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上社会主义革命、人民革命、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严重地冲击着殖民主义、资本主义体系。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统治集团,为了遏制、扑灭这些革命运动的发展,巩固资本主义体系,采用各种手段推行“冷战”政策。

最先提出“冷战”术语的是美国参议员伯纳德•巴鲁克于1946年初在一次演说中提出来的。

同年3月5日,英国首相丘吉尔访美时,在富尔顿发表的反共演说和1947年3月12日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的国情咨文的有关内容,标志着美国等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正式推行“冷战”政策。

1947年9月,美国政论家沃尔特•李普曼出版了“冷战”一书并连续发表了一系列鼓吹“冷战”的文章。

从此起,“冷战”术语广为流行,“冷战”政策成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统治集团,遏制、破坏社会主义,镇压人民革命的一种重要手段。

冷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根本原因是:

战后苏美战略目标和战略利益的冲突,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矛盾的升级。

直接原因是: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

下面具体说明:

Vocabulary

vice[vais]adj.副的;副部长:

ViceMinister

emerge[i'mə:

dʒ]vi.出现;显出;暴露

arise[ə'raiz]vi.&linkv.呈现;出现;发生

concept['kɔnsept]n.概念;观念;想法

postwar英[ˈpəʊstˈwɔ:

]美[ˈpostˈwɔr]adj.战后的DuringthepostwaryearsinGermany,manyhonorswereheapeduponEinstein.

在战后的岁月里,爱因斯坦在德国得到了种种荣誉。

expand[iks'pænd]

vt.&vi.使…变大,扩大,扩张;伸展,伸开,张开,展开

enhance[in'hɑ:

ns]vt.提高,增加,加强

leadership['li:

dəʃip]n.领导;领导权;领导阶层,领导人员

capital['kæpitl]n.资本,资金;adj.资本的,与资本有关的

breakdown:

粉碎,压倒

sphere[sfiə]n.(兴趣或活动的)范围,领域

capitalist['kæpɪtlɪst]

n.资本家;资本主义者;有钱人,富翁

adj.资本主义的;资本家的;拥有资本的

encirclement:

n.1.环绕2.包围;圈闭3.包围圈

outof:

由于(原因,动机)eg:

outoftheneedofthemasses由于人民群众的需要

holdon:

继续,握住不放;坚持下去

contradictory[,kɔntrə'dɪktəri:

]adj.矛盾的;抵触的

bound[baund]adj.一定的,必定的beboundto必定,肯定会

coexistence英[ˈkəʊɪgˈzɪstəns]美[ˈkoɪɡˈzɪstəns]n.共存,并立

peacefulcoexistence和平共处

long-termcoexistence长期共存

capitalism['kæpitəlizəm]n.资本主义(制度)

socialism['səuʃəlizəm]n.社会主义

high-ranking:

adj.1.阶级高的,高级官员的,职位高的

firm[fə:

m]

adj.结实的,坚硬的,牢固的;坚定不移的,矢志不渝的;强有力的;坚信

vt.&vi.(使)坚硬[稳固]

vigilant['vɪdʒələnt]adj.警惕的;警戒的;警觉的

containment[kən'teɪnmənt]n.<正>控制;抑制;(对另一个国家力量的)遏制;遏制,遏制政策

 

II.TheTrumanDoctrineandtheMarshallPlan

1).words

TrumanDoctrinen.杜鲁门主义

“杜鲁门主义”,1947年3月12日由美国提出,1947年5月22日,杜鲁门主义诞生,是对别国内政的干涉,被学者认为是美苏之间“冷战”正式开始的重要标志。

TheMarshallPlan 马歇尔计划

declaration [,dekl?

'rei?

?

n] n.宣布;公告;[律]申诉书;(纳税品等的)申报

containment[k?

n'teinm?

nt] n.包含;牵制;容量;密闭度

containmentpolicy遏制政策

jointsession上下两议院的联席会议  session ['se?

?

n] n.会议;(法庭的)开庭;(议会等的)开会;学期;讲习会

subjugation [,s?

bd?

u'ɡei?

?

n,-d?

?

-]n.征服;镇压;克制

communism ['k?

mjuniz?

m] n.共产主义

communist ['k?

mjunist]n.共产党员;共产主义者adj.共产主义的

CommunistParty共产党

impoverished [im'p?

v?

ri?

t] adj.穷困的;用尽了的,无创造性的

wont [w?

unt,w?

nt,w?

nt] n.习惯;惯常活动adj.习惯于vi.习惯,惯常vt.使习惯于

secretaryofstaten.(美)国务卿;(英)国务大臣;(美)州政府秘书长

2)背景

1.杜鲁门主义

 

   

美国总统杜鲁门

1947年3月12日, 美国 提出“杜鲁门主义”被普遍地认为是美国外交政策上的一个新的急剧转变,其对全世界的影响相当于1823年宣布西半球不再受 欧洲 殖民主义支配的门罗主义。

苏联认为杜鲁门主义是美国方面对苏联控制地区与苏俄扩张的一个公开威胁。

“杜鲁门主义”是对别国内政的干涉,被学者认为是美苏之间“冷战”正式开始的重要标志。

2.马歇尔计划( 英语 :

TheMarshallPlan),官方名称为欧洲复兴计划(EuropeanRecoveryProgram),是 二战 后 美国 对被 战争 破坏的 西欧 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对欧洲国家的发展和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战欧洲战场胜利后,美国凭借其在二战后的雄厚实力,为帮助其 欧洲 盟 国 恢复因世界大战而濒临崩溃的经济体系,并同时抗衡 苏联 和 共产主义 势力在欧洲的进一步渗透和扩张而提出此计划。

该计划因时任美国 国务卿 乔 治·马歇 尔 而得名,但事实上真正提出和策划该计划的是 美国国务院 的众多官员,特别是 威廉·克莱顿 和 乔治·凯南 。

重建计划于 1947年 7月在一个由欧洲各个国家普遍参加的会议上首次提出。

马歇尔计划最初曾考虑给予苏联及其在 东欧 的 卫星国 以相同的援助,条件是苏联必须进行政治改革,并允许西方势力进入苏联的 势力范围 。

但事实上,美国担心苏联利用该计划恢复和发展自身实力,因此美国提出了一些苏联较难接受的条款而苏联和东欧拒绝了该援助计划,最终使苏联和东欧各国被排除在援助范围之外。

该计划于1947年7月正式启动,并整整持续了4个 财政年度 之久。

在这段时期内,西欧各国通过参加 经济合作发展组织 (OECD)总共接受了美国包括金融、技术、设备等各种形式的援助合计130 亿 美 元 。

若考虑 通货膨胀 因素,那么这笔援助相当于 2006年 的1300亿美元。

 

   

马歇尔计划形势图这幅冷战时期的欧洲地图上标注了接受马歇尔计划援助的国家。

蓝色圆柱代表了各国各自接受的援助相对数量

1948年 开始标志于援助包装上的的标签,用于标示这些运往欧洲的物资是依据马歇尔计划所援助的。

标签以美国国旗为基础,设计成如同盾牌状纹章一般,而上面以受援助国家的当地语言,写有“为了欧洲的复兴,由美国所提供”一语。

当该计划临近结束时,西欧国家中除了 德国 [ 注 1 ] 以外的绝大多数参与国的 国民经济 都已经恢复到了战前水平。

在接下来的20余年时间里,整个西欧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时期,社会经济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可以说这与马歇尔计划有部分的关系。

同时马歇尔计划长期以来也被认为是促成 欧洲一体化 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为该计划消除,或者说减弱了历史上长期存在于西欧各国之间的 关税 及 贸易壁垒 ,同时使西欧各国的经济联系日趋紧密并最终走向一体化。

该计划同时也使西欧各国在经济管理上系统地学习和适应了美国的经验。

3.containmentpolicy遏制政策

以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手段来阻止敌对国家发展的外交政策。

  1946年2月22日,美国外交官 乔治·凯南 向美国国务院发了一封“8000字长电”,分析了苏联的国家情况和对外政策。

认为苏联会在有希望的地方适时进行扩张,但不会冒不必要的风险,因此在遭遇强大阻力时会退却。

所以他提出要掌握强大的军事实力,并准备着使用武力,但实际上起到震慑作用是最主要的,主张用这种无需热战的方式来遏制苏联。

随后而至的 杜鲁门主义 便是遏制政策的第一步。

他提倡灵活机动的根据俄罗斯的策略和政策进行一系列对于政治立场的变动。

  1948年6月25日苏联对柏林实行封锁,此后,对苏联遏制政策正式成为美国外交方针。

  遏制战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推行的一种对外战略。

1946年2月22日,身为美国驻苏联代办的乔治·凯南向美国国务院发回了一封长达8000字的电文,对苏联的内部社会和对外政策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必须把苏联看作政治上的敌手,采取强硬政策,这为遏制对象奠定了理论基础。

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向国会提出的国情咨文中,提出了以遏制苏联为指导思想的杜鲁门主义,标志着遏制战略的正式形成。

  遏制战略是主张美国在战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高涨和西方国家受到严重削弱的情况下,以军事包围、经济封锁、政治颠覆,特别是局部性的武装干涉和持续不断的政治冷战,遏制社会主义国家和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加强对西欧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控制,为建立美国的世界霸权创造条件。

其对20世纪后半叶的世界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

III.TheBerlinblockadeandtheFoundingoftheNATO

BACKGROUND

柏林封锁(1948年6月24日-1949年5月12日)是 冷战 时期的第一次重大国际危机,并首次造成了人员伤亡。

在 二战后处于多国占领下的 德国 , 苏联 封锁了西方盟国通向在其管制下的 柏林 地区的道路和铁路。

他们的目的是迫使西方力量让 苏联 占区开始向整个柏林供应食物和燃料,使苏联在实际上控制整个城市。

作为回应,西方盟国组织开展了柏林空中桥梁,为西柏林提供物资供给。

英国的 皇家空军 和刚刚成立的的 美国空军 在一年内进行了超过20万次飞行,向柏林人提供了多达4700万吨的生活必需品,包括燃料和食物 [1] 。

除了英国和美国,还有 皇家澳大利亚空军 、 加拿大皇家空军 、 新西兰皇家空军 和 南非空军 参加了整个空运。

到了1949年春天,空运的成果开始显现。

四月份后,通过空运投下的物资甚至超过了之前通过铁路向城市运送的货物。

柏林空运的成功让之前不相信其可能有所作为的苏联感到耻辱。

封锁在1949年5月被解除,并导致了两个独立的德意志国家的建立 [1] :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西德)和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划分了柏林 [1] 。

作为对空运的纪念,原先柏林西部的三个机场在其后的50年里依然作为了德国的重要国门。

1949年 4月4日美国与 加拿大 、 英国 、 法国 、 德国 、 比利时 、 荷兰 、 卢森堡 、 丹麦 、 挪威 、 冰岛 、 葡萄牙 、 意大利 共12国在 华盛顿 签订了《 北大西洋公约 》,标志着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

北约)正式成立。

公约于1949年8月24日生效。

北约的目的是与前苏联为首的 东欧 集团国成员相抗衡,若某成员国一旦受到攻击,其他成员国可以及时作出反应、联合进行反击。

但这一条款在 九一一 事件之前,一直未曾付诸实施。

及至前 苏联解体 , 华沙公约组织 宣告解散,北约遂成为一个地区性防卫协作组织。

北约的最高决策机构是北约 理事会 。

理事会由成员国国家元首及政府首脑、外长、国防部长组成。

总部设在布鲁塞尔。

组织机构主要有北大西洋理事会、防务计划委员会、常设代表理事会、 军事 委员会、国际秘书处等。

欧洲盟军最高司令历来由美国将领担任。

北约就重大国际问题进行 磋商 合作, 协调 立场,加强集体防务,每年举行各种 联合军事演习 。

北约拥有大量 核武器 和常规部队,是西方的重要 军事力量 。

这是 资本主义阵营 在军事上实现战略同盟的标志,是 马歇尔计划 的发展,使美国得以 控制欧洲的防务体系,是美国称霸世界的标志。

Words:

blockade :

[bl?

'keid] 封锁;道路阻塞

jointly :

['d?

?

:

intli] 共同地,联合地;连带地

merge :

[m?

:

d?

] 使融合;使同化

propose :

[pr?

'p?

uz] 计划,打算

mobilize :

['m?

ubilaiz] 动员;调动

airlift :

['?

?

lift] 空运

metric :

['metrik] 公尺的;公制的

prestige :

[pres'ti:

?

] 名望,声望,威望[U]

pave :

[peiv] 铺,筑(路等)[H][(+with)]

treaty :

['tri:

ti] 条约,协定[C]

ratification :

[,rætifi'kei?

?

n] 批准;承认

alliance :

[?

'lai?

ns] 结盟;联盟,同盟

ally :

[?

'lai] 同盟国;同盟者

IV.U.S.SupportofChiangKaishekandtheKoreanWar

Newwords:

Kuomintang['kwəumin'tæŋ]n.(中国)国民党

surrender[sə'rendə]vt.&vi.投降vt.放弃;抛弃n.投降,放弃

Communist-led共产党领导的

LiberationArmy为解放人民而组织起来的军队

SovietUnion 苏联

Inchon['in'tʃɔn]n.仁川(韩国西北部一港口

banner['bænə]n.横幅;旗,旗帜

armistice['ɑ:

mɪstɪs]n.停火,停战;休战协议;停战协议

Backgrounds:

美国支持蒋介石和朝鲜战争

在亚洲,日本投降后,美国帮助运送国民党军队到沿海城市,并命令日本军队只向国民党军队投降。

结果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和国民党军队之间爆发了武装冲突。

于是杜鲁门派马歇尔来华调解(作为调解人)希望置中国共产党参加由国民党控制的联合政府,由联合政府控制共产党的军队。

当蒋介石决定使用军事手段来对付共产党并计划在三个月内消灭共产党的时候,美国支持蒋介石,1947年国内战争爆发。

三年之中,人民解放军解放了中国大陆,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中国宣布她将一边倒,即倒向前苏联一边,并于1950年初和前苏联签订了互助同盟条约。

杜鲁门政府决定尽全力保住台湾不落入新中国之手。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杜鲁门派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同时美国又以联合国的名誉向南朝鲜派兵。

仁川登陆后,北朝鲜军接连战败,美军无视中国的警告继续向鸭绿江推进,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与北朝鲜并肩作战三年,直到1953年7月27日签订停战协。

V.McCarthyism

Words

anti-communism反共产主义

reflection[riˈflekʃən]n.映像,倒影2.反映,表达3.深思;回忆;考虑;看法

violation[ˌvaɪəˈleɪʃən]n.1.违反,冒犯,侵害2.违反(行为、事例)3.强奸

persecution[ˌpɜ:

sɪˈkju:

ʃən]n.迫害或受迫害

executive[iɡˈzekjutiv]n.1.(公司或机构的)经理,主管领导,管理人员2.(政府的)行政部门;(政党、团体、工会等的)执行委员会3.(统称公司或机构的)行政领导,领导层adj.1.有执行权的;实施的;行政的2.经营管理的;经理的;决策的3.豪华的;高档的;供高级人员使用的

initiating开始

federal[ˈfedərəl]adj.1.联邦(制)的2.(尤指美国联邦制下的)联邦政府的

oaths1.誓言,宣誓,誓约,诅咒,咒骂语

subversive[səbˈvɜ:

sɪv,-zɪv]adj.1.颠覆性的,暗中破坏的n.1.颠覆分子

trial[ˈtraiəl]n.1.审判,审理2.测试,试验,考验

disclosevt.1.说出,表明2.揭露,揭开3.使显露;使暴露

atomic[əˈtɔmik]adj.1.(关于)原子的2.原子能的,原子武器的

hysteria[hɪˈsteri:

ə,-ˈstɪə-]n.1.不能控制的情绪激动;歇斯底里;情绪狂暴不可抑止2.大肆鼓吹;狂热夸张;大惊小怪3.癔病;歇斯底里

tactic[ˈtæktik]n.1.方法,策略2.战术,兵法3.手段;招数

advocate[ˈædvəkeit]vt.1.提倡,主张2.拥护;鼓吹;为…辩护n.1.提倡者,拥护者2.辩护律师,辩护人

condemn[kənˈdem]vt.1.(通常因道义上的原因而)谴责,指责2.宣判;判处(某人某种刑罚)3.宣布…不能使用,宣告使用…不安全

improper[ɪmˈprɔpə]adj.1.不合适的,不适当的2.不正派的,下流的3.不诚实的;不正当的;不道德的

senator[ˈsenətə]n.1.参议员

背景资料

McCarthyism麦卡锡主义(指美国共和党参议员J.R.McCarthy于1951-1954年间发动的反共以及迫害民主进步力量的法西斯行经)

麦卡锡主义(McCarthyism)是在1950年代初,由美国参议员约瑟夫·麦卡锡(JosephRaymondMcCarthy)煽起的美国全国性反共“十字军运动”。

他任职参议员期间,大肆渲染共产党侵入政府和舆论界,促使成立“非美调查委员会”(HouseCommitteeonUn-AmericanActivities),在文艺界和政府部门煽动人们互相揭发,许多著名人士受到迫害和怀疑。

历史

麦卡锡是共和党人,原在威斯康辛州担任律师,1942年任巡回法院法官,1946年被选为参议员,1952年连选连任。

他任职参议员期间,大肆渲染共产党侵入政府和舆论界,促使成立“非美调查委员会”(HouseCommitteeonUn-AmericanActivities),在文艺界和政府部门煽动人们互相揭发,许多著名人士如演员查理·卓别林和“原子弹之父”罗伯特·奥本海默等都受到迫害,被指控为向苏联透露机密和为苏联充当间谍。

1950年2月,他公开指责有205名共产党人混入美国国务院,但未能提供任何具体的人姓名。

1950年6月,一个开列黑名单的团体发表了《赤色频道:

共产党在广播电视中的影响的报告》(RedChannels:

TheReportofCommunistInfluenceinRadioAndTelevision)。

这本专著列出了150多位广播电视雇员的名单,建议不要相信他们是忠诚的美国人。

联邦调查局逼迫纽约市摄影联盟解散。

随着开列黑名单成为寻常做法,出于恐惧和怯懦,做忠诚宣誓之风盛行一时,甚至影响到了大学校园。

同时《时代杂志》、《生活杂志》、《芝加哥论坛报》以及赫斯特国际集团一些报刊也大肆鼓噪“赤色”问题。

1953年,德怀特·艾森豪威尔担任总统,麦卡锡与共和党领导人决裂。

1953年6月19日,科学家朱利叶斯与艾瑟尔·罗森堡夫妇为此被判上电椅死刑,造成了美国的白色恐怖。

在广播电视、电影和广告业内,很多人屈从压力同意将某些作家、演员、制片人和导演列入黑名单,只因有人指称他们跟共产主义有“某种关联”。

根据20世纪末解密的文件,其时控制演员工会的罗纳德·里根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并威胁华特·迪士尼也揭发迫害部分演员。

1954年,他指控军队和政府官员从事颠覆活动,为此举行了长达36天的听证会,同时向全国进行电视直播。

美国国内外的舆论开始指责他是“蛊惑民心的煽动家”。

1954年8月的一项盖洛普民意调查显示,只有36%的民众对麦卡锡有“好感”。

1954年11月,美国中期选举,共和党失去参议院的多数,麦卡锡被免去非美调查委员会主席的职务。

1954年12月2日,参议院以67票对22票通过决议,正式谴责麦卡锡“违反参议院传统”的行为,从而结束了“麦卡锡主义时代”。

影响

当今美国主流观点则认为:

麦卡锡主义不仅迫害和逼走优秀人士,同时更严重的影响了美国的民主自由形象。

由于对媒体机构尤为严重,麦卡锡主义也长期被苏联等共产主义国家作为反击美国对苏宣传的事实。

麦卡锡主义盛行之时期是美国历史上政治最黑暗的时期,麦卡锡主义本身及麦卡锡本人在当今美国也成为“政治迫害”的代名词及代表人物;以至于2001年10月26日小布什总统颁布的《美国爱国者法案》被相当一部分美国人认为是麦卡锡主义的复辟。

Ⅵ. The Civil Rights Movements in the 1950s

Segregation istheofficialpracticeofkeepingpeopleapart,usuallypeopleofdifferentsexes,races,orreligions. 种族隔离

SupremeCourt最高法院

BrownvsBoard 布朗诉托皮卡教育局案

   àThe1954 BrownvsBoard ofEducationcasefinallyendedcenturiesoflegalsegregation.

1954年的布朗对教育委员会案——结束了百年的法定种族隔离

Topeka 托皮卡(美国堪萨斯州之首府)

C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