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原子结构模型精.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037437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4.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节原子结构模型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1节原子结构模型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1节原子结构模型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1节原子结构模型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1节原子结构模型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节原子结构模型精.docx

《第1节原子结构模型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节原子结构模型精.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1节原子结构模型精.docx

第1节原子结构模型精

第1节原子结构模型

【自学目标】

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学会用四个量子数来表示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2.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知道原子核外电子跃迁会吸收或放出光子,并了解其应用。

3.了解原子吸收和发射光谱分析。

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4.了解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历程,认识从原子、分子等层次研究物质的意义。

讨论模型方法在探索原子结构中的应用。

5.知道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了解研究物质结构的基本方法和实验手段。

【自学助手】

1、原子结构理论发展史:

1803年提出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的是英国化学家,1903年汤姆逊提出原子结构的“”模型,1911年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结构的模型,1913年玻尔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建立于20世纪20年代中期的模型已成为现代化学的理论基础。

2.光谱分为和,氢原子光谱为。

为了解释原子的稳定性和的实验事实,丹麦科学家波尔在原子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的原子结构模型,该理论的重大贡献在于指出了原子光谱源自在不同能量的上的跃迁,而电子所处的的能量是。

3.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是由四个量子数决定的。

其中,主量子数n的取值为…,对应的符号为…,n越大,表明电子离核的平均距离、能量,因此将n值所表示的电子运动状态称为。

在多电子原子中,角量子数l与一起决定着原子轨道的能量,若两个电子所取的n、l值均相同,就表明这两个电子具有。

对于确定的n值,l的取值共个,分别是…,对应的符号为…,在一个电子层中,l有多少个取值,就表示该电子层有多少个不同的(也称亚层)。

对每一个确定的l,m值可取,…,共个值;处于同一原子轨道上的电子自旋状态只有种,分别

用来表示。

一旦确定了n、l和m,就确定了即原子轨道,再加上,即可完整描述原子中的电子运动状态。

4.4p轨道的主量子数为,角量子数为,该亚层的轨道最多可以有种空间取向,最多可容纳个电子。

【思维点拨】

【例题1】下列各电子层中不包含d亚层的是

A.N电子层B.M电子层

C.L电子层D.K电子层

【解答】本题考查学生对四个量子数的掌握情况。

在一个多电子的原子中,若两个电子所占据原子轨道的n、l相同,就表明这两个电子具有相同的能量,我们就用电子亚层(或能级)来表达n、l相同电子运动状态。

对于确定的n值,l的取值就有n个:

0、1、2、3…、(n-1),对应符号为s、p、d、f…。

所以,当n=1(K电子层)时,l=0,即为s亚层;当n=2(L电子层)时,l=0,1,即为s亚层和p亚层;当n=3(M电子层)时,l=0,1,2,即为s亚层、p亚层和d亚层;当n=4(N电子层)时,l=0,1,2,3,即为s亚层、p亚层、d亚层和f亚层。

【答案】CD

【例题2】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如不正确,应如何改正?

(1)s电子绕核旋转,其轨道为一圆圈,而p电子是走∞字形。

(2)主量子数为1时,有自旋相反的两条轨道。

(3)主量子数为3时,有3s、3p、3d、3f四条轨道。

【解答】本题是涉及电子云及量子数的概念题。

必须从基本概念出发,判断正误。

(1)不正确,因为电子运动并无固定轨道。

应改为:

s电子在核外运动电子云图像或概率分布呈球型对称,其剖面图是个圆。

而p电子云图或概率分布呈哑铃型,其剖面图是∞形。

(2)不正确,因为n=1,l=0,m=0,只有一个1s原子轨道。

应改为主量子数为1时,在1s原子轨道中有两个自旋相反的电子。

(3)不正确,因为n=3时,l只能取0、1、2,所以没有3f。

另外3s、3p、3d的电子云形状不同,3p还有m=0、±1三种空间取向不同的运动状态,有3个原子轨道,3d有m=0、±1、±2五种空间取向,有5个原子轨道。

因此应改为:

主量子数为3时,有9个原子轨道。

【自我检测】

1.下列电子层中,原子轨道的数目为4的是()

A.K层B.L层C.M层D.N层

2.下列关于电子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子云是描述核外某空间电子出现的几率密度的概念;

B.电子云是电子在核内外空间出现的几率和几率密度

C.电子云有多种图形,黑点图只是其中一种;

D.电子就象云雾一样在原子核周围运动,故称为电子云.

3.描述一确定的原子轨道(即一个空间运动状态),需用以下参数()

A.n、lB.n、l、mC.n、l、m、msD.只需n

4.n=4时,m的最大取值为()

A.4B.±4C.3D.0

5.原子中电子的描述不可能的量子数组合是()

A.1,0,0,

B.3,1,1,

C.2,2,0,

D.4,3,-3,

6.多电子原子中,在主量子数为n,角量子数为l的能级上,原子轨道数为()

A.2l+1B.n-1C.n-l+1D.2l-1

7.玻尔理论不能解释()

A.H原子光谱为线状光谱

B.在一给定的稳定轨道上,运动的核外电子不发射能量----电磁波

C.H原子的可见光区谱线

D.H原子光谱的精细结构

8.P轨道电子云形状正确叙述为()

A.球形对称;B.对顶双球;

C.极大值在X.Y.Z轴上的纺锤形;D.互相垂直的梅花瓣形.

9.首次将量子化概念应用到原子结构,并解释了原子的稳定性的科学家是()

A.道尔顿B.爱因斯坦C.玻尔D.普朗克

10.在多电子原子中,具有自下列各组量子数的电子中能量最高的是()

A.3,2,+1,

B.2,1,+1,

C.3,1,0,

D.3,1,-1,

11.3d能级中原子轨道的主量子数为,角量子数为,该能级的原子轨道最多可以有种空间取向,最多可容纳个电子。

12.写出具有下列指定量子数的原子轨道符号:

⑴n=2,l=1;⑵n=3,l=0;

⑶n=5,l=2;⑷n=4,l=3。

探索提高

13.原子中的电子,下面哪些量子数组是容许的?

()

A.n=3,l=1,m=-1B.n=3,l=1,m=2

C.n=2,l=2,m=-1D.n=6,l=0,m=0

14.关于下列对四个量子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电子的自旋量子数是½,在某一个轨道中有两个电子,所以总自旋量子数是1或是0

B.磁量子数m=0的轨道都是球形的轨道

C.角量子数l的可能取值是从0到n的正整数

D.多电子原子中,电子的能量决定于主量子数n和角量子数l

15.2p轨道的磁量子数可能有()

A.1,2B.0,1,2C.1,2,3D.0,+1,-1

16.n.l.m确定后,仍不能确定该量子数组合所描述的原子轨道的()

A.数目B.形状

C.能量D.所填充的电子数目

17.假定有下列电子的各组量子数,其中n正确,请指出哪几组不能存在,为什么?

 

A

B

C

D

E

F

n

1

3

3

2

2

4

l

1

1

2

0

-1

3

m

1

2

1

0

1

2

ms

-1

+1/2

-1/2

0

+1/2

2

 

18.当n=4时,l的可能值是多少?

轨道的总数是多少?

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多少?

 

第1节原子结构模型

1.B2.D3.B4.C5.C6.A7.D8.C9.C10.A11.3;2;5;10

12.⑴2p;⑵3s;⑶5d;⑷4f13.AD14.D15.D16.D

17.第A组不存在,对于确定的n值,l可取0~(n-1),当n=1时,l只能等于0;

第B组不存在,因为对于每一个确定的n、l值,m可取0,±1,±2,…±l,该组中l=1,所以,m只能取0,±1;

第C组存在;第D组存在;

第E组不存在,对于确定的n值,l可取0~(n-1),不可取负数;

第F组不存在,因为自旋量子数ms只能取±1/2两个值。

18.当n=4时,l的可能值是0,1,2,3

轨道总数:

共有16条轨道。

电子总数:

32

第2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自学目标】

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

2.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3.理解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族的划分与周期表的分区。

4.认识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

【自学助手】

1.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要遵循的三个原则是、、。

2.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在原子轨道上的排布顺序是1s,,,3s,,,3d,,,,5p,,,5d,,,5f,6d,7p,┉。

3.角量子数l相同的能级,其能量次序由主量子数n决定,n值越,其能量越。

如E2pE3pE4pE5p。

主量子数n相同,角量子数不同的能级,其能量随l的增大而,即发生“能级分裂”现象。

如E4sE4pE4dE4f。

主量子数和角量子数同时变化时,情况较复杂。

如E4sE3dE4p,这种现象称为“能级交错”。

4.洪特规则的特例:

能级相同的原子轨道中,电子处于、或状态时,体系的能量较低,原子较稳定。

5.在原子中,每个电子层最多容纳电子的数目是个,每个能级最多容纳电子的数目是个。

6.价电子指的是,元素的化学性质与的性质和数目密切相关。

基态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为。

7、熟练写出元素周期表中前36号元素的名称、元素符号和用电子排布式表示1~36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填表

元素名称

元素符号

原子序数

电子排布式

价电子排布

7

S

Cr

3d64s2

35

8.一个能级组最多所容纳的电子数等于,1-6周期所包含的元素种数分别是,第7周期为不完全周期。

周期与有关,即周期数=。

9.族的划分与原子的和密切相关,同族元素的价电子数目。

10.同周期中,除稀有气体元素外,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元素的原子半径,原因是增加电子产生的小于核电荷数增加导致。

11.同主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逐渐增大,原子半径,因为电子层的增加,使核电荷数增加对电子所施加的影响处于次要地位,占了主要地位。

12.同一周期的过渡元素,自左到右原子半径的减小幅度越来越小,因为增加的电子都分布在内层d轨道上,它对与大致相当,使的变化幅度不大。

【思维点拨】

【例题1】某元素原子共有3个价电子,其中一个价电子的四个量子数为n=3,l=2,m=2,ms=+1/2。

试回答:

(1)写出该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

(2)指出该元素的原子序数,在周期表中所处的分区、周期数和族序数,是金属还是非金属以及最高正化合价。

【解答】本题关键是根据量子数推出价电子排布,由此即可写出核外电子排布式及回答问题。

由一个价电子的量子数可知,该电子为3d电子,则其它两个电子必为4s电子(因为E3d<E4s=,所以价电子排布为3d14s2,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4s2。

从而知原子序数为21,处于周期表中的d区第4周期ⅢB族,是金属元素,最高正价为+3。

【例题2】现有A、B、C、D四种元素,A是第5周期ⅠA族元素,B是第3周期元素。

B、C、D的价电子分别为2、2和7个。

四种元素原子序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是B、C、D、A。

已知C和D的次外层电子均为18个。

(1)判断A、B、C、D是什么元素?

(2)写出B、C的核外电子排布及A、D的价电子排布。

(3)写出碱性最强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

(4)写出酸性最强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

【解答】本题是一道“位—构—性”的综合题,根据A在周期表的位置可知为Rb,价电子排布为5s1;由B是第3周期元素,价电子为2个,所以是Mg,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C、D的价电子分别为2和7个,且知C和D的次外层电子均为18个,所以C为30号Zn,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D为35号Br,价电子排布为4s24p5。

碱性最强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RbOH,酸性最强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BrO4。

【自我检测】

1.下列四种元素中,其单质氧化性最强的是()

A.原子含有未成对电子最多的第二周期元素

B.位于周期表中第三周期ⅢA族的元素

C.原子最外电子层排布为2s22p6的元素

D.原子最外电子层排布为3s23P5的元素

2.某元素有6个电子处于n=3,l=2的能级上,根据洪特规则推测它在d轨道上未成对电子数为()

A.3B.4C.5D.2

3.在多电子原子中,各电子具有下列量子数,其中能量最高的电子是()

A.

B.

C.

D.

4.在多电子原子中,轨道能量是由谁决定。

()

A.nB.n和mC.n和lD.n、l、m

5.以下元素的原子半径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A.Be<B<Na<MgB.B<Be<Mg<Na

C.Be<B<Mg<NaD.B<Be<Na<Mg

6.价电子满足4s和3d为半满的元素是()

A.CaB.VC.CrD.Cu

7.写出下列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⑴17Cl;⑵24Cr;

⑶34Se;⑷81Tl。

8.指出下列元素是主族元素还是副族元素?

位于周期表中第几周期?

第几族?

⑴1s22s22p63s23p4;

(2)[Kr]4d105s25p2;

(3)[Ar]3d34s2;(4)[Ar]3d104s1。

9.填写下表

 

原子序数

元素符号

电子层排布

周期

最高正价

未成对电子数

金属或非金属

9

3

ⅤA

24

5d106s2

10.某元素原子序数为33,则⑴此元素原子的电子总数是,有个未成对电子。

⑵有个电子层,个能级,个原子轨道⑶它的价电子排布为。

【探索提高】

11.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是哪一族或哪一种元素?

⑴最外层具有6个p电子:

⑵价电子数是n=4、l=0的轨道上有2个电子和n=3、l=2的轨道上有5个电子:

⑶次外层d轨道全满,最外层有一个s电子:

⑷某元素+3价离子和氩原子的电子排布相同:

⑸某元素+3价离子的3d轨道半充满:

12.设X、Y、Z代表3种元素。

已知:

①X+和Y-两种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②Z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比Y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少9个;

③Y和Z两元素可以形成四核42个电子的负一价阴离子。

据此,请填空:

⑴Y元素是,Z元素是。

⑵由X、Y、Z三元素所形成的含68个电子的盐类化合物之化学式是

13.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C同主族,B、C、D同周期,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B是短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

最大的主族元素。

试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元素符号;D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A、B、C三种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3)A、B、C、D形成的化合物B2A2、CD2、D2A、DA2中,各原子都满足最外层8电子结构的是(请填写具体的化学式)

(4)CA2与D元素的单质在水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第2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1.D2.B3.D4.C5.B6.C

7.

(1)1s22s22p63s23p5或[Ne]3s23p5

(2)1s22s22p63s23p63d54s1或[Ar]3d54s1

(3)1s22s22p63s23p63d104s24p4或[Ar]3d104s24p4

(4)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4d104f145s25p65d106s26p1

或[Xe]4f145d106s26p1

8.

(1)第3周期第ⅥA族

(2)第5周期第ⅣA族

(3)第4周期第ⅤB族(4)第4周期第ⅠB族

9.

原子序数

元素符号

电子层排布

周期

最高正价

未成对电子数

金属或非金属

9

F

[He]2s22p5

2

ⅦA

1

非金属

15

P

[Ne]3s23p3

3

ⅤA

+5

3

非金属

24

Cr

[Ar]3d54s1

4

ⅥB

+6

6

金属

80

Hg

[Xe]5d106s2

6

ⅡB

+2

0

金属

10.该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排布为:

1s22s22p63s23p63d104s24p3

(1)33,3

(2)4,8,18(3)4s24p3

11.

(1)具有p6(即np6)排布的是稀有气体元素(He除外)。

(2)符合n=4,l=0(即4s)轨道上2个电子和n=3,l=2轨道(即3d)上有5个电子的排布是锰Mn。

(3)具有(n-1)d10ns1排布的元素是ⅠB族元素。

(4)该元素是钪Sc。

(5)该元素是Fe。

7

12.⑴Cl(氯),O(氧)⑵KClO3

13.

(1)O;

(2)S2->O2->Na+

(3)Na2O2、SCl2、Cl2O

(4)SO2+Cl2+2H2O=2HCl+H2SO4

第3节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自学目标】

1.掌握元素电离能涵义,能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2.掌握电负性的涵义,能用电负性判断元素的性质。

3.通过电离能和电负性的学习,进一步理解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自学助手】

1.气态原子或离子叫电离能,常用符号表示,单位为。

2.处于基态的气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生成所需要的能量称为。

3.根据电离能的定义可知,电离能越小,表示在气态时该原子,反之,电离能越大,表明,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总体上具有的趋势,同一主族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

5.电负性是,电负性小于2的元素,大部分是,大于2的元素,大部分是,电负性越,非金属性越活泼;越小越活泼。

6.利用电负性可以判断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正负,电负性大的易呈现价,小的易呈现价。

7.利用元素的电负性可以判断化学键的性质。

电负性差值大的元素原子间形成的主要是键,电负性差值小或相同的非金属原子之间形成的主要是键;当电负性差值为零时,通常形成键,不为零时易形成键。

【自我检测】

1.原子失去电子能力最强的是()

A.NaB.MgC.AlD.K

2.鲍林的电负性是以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作为标度计算出来的,该元素是()

A.氧B.氯C.氟D.硫

3.原子的第一电离能为I1,第二电离能为I2,它们大小关系通常为()

A.I1=I2B.I1<I2C.I1>I2D.不能确定

4.下列对铯(Cs)的性质预测正确的是()

A.铯的熔点很高B.它只存在一种氧化物

C.它的碳酸盐都易溶于水D.氯化铯难溶于水

5.不同元素的原子在分子内吸引电子的能力大小可用一定数值X来表示,若X越大,起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强,在所形成的分子中成为负电荷一方。

下面是某些短周期元素的X值:

元素

Li

Be

B

C

O

F

X值

0.98

1.57

2.04

2.53

3.44

3.98

元素

Na

Al

Si

P

S

Cl

X值

0.93

1.61

1.90

2.19

2.58

3.16

⑴通过分析X值变化规律,确定N、Mg的X值范围:

<X(Mg)<,<X(N)<。

⑵推测同周期元素X值与原子半径的关系是;根据短周期元素的X值变化特点,体现了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

C6H5—S—NH2

⑶某有机物结构式为,其中S—N中,你认为共用电子对偏向谁?

(写原子名称)。

⑷经验规律告诉我们当成键的两原子相应元素的差值△X>1.7时,一般为离子键,当△X<1.7时,一般为共价键,试推断AlBr3中化学键类型是。

⑸预测元素周期表中,X值最小的元素位置:

(放射性元素除外)。

6.短周期元素A、B、C、D,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其中A、C与B、D分别是同主族元素。

又知B、D两元素的原子核中质子数之和是A、C两元素原子核中质子数和的2倍。

这四种元素的单质中有2种气体,2种固体。

(1)写出元素符号:

A;D;

(2)写出两种均含有A、B、C、D四种元素的化合物相互作用逸出气体的离子方程式。

(3)A、C组成的化合物,常作为野外考察的取氢(H2)剂。

试写出该化合物的电子式;该化合物中加入适量的水,即可形成氢气。

写出制氢化学方程式;经研究发现,该化合物中加入某些单质(如:

Si、Al),再加水,可以成倍地产生氢气。

现取1mol该化合物中加入适量的单质硅,产生氢气____________mol。

7.从原子结构解释,第二周期元素中的Be与B,N与O的第一电离能出现不符合规律的现象.

第3节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1.D2.C3.B4.C

5.0.93<X(Mg)<1.61,2.55<X(N)<3.44;同周期(同主族)中,X值越大,其原子半径越小;同周期;氮原子;共价键;第六周期第IA族

6.

(1)H、S

(2)HSO3-+H+=SO2+H2O

(3)Na+[H:

]-

NaH+H2O=NaOH+H2;2

7.Be与B,N与O虽同样电离第一个电子,但这个电子在原子中的环境不完全相同,Be(2s2)s能级全充满是稳定状态,而B(2s22p1)电离一个p电子造成全空较稳定状态,所以Ⅰ1(B)<Ⅰ1(Be).N的2p3能级具有半充满稳定状态.电离一个电子困难,而它后面的O(2p4)则失掉一个p电子变成半满稳定结构,故Ⅰ1(O)<Ⅰ1(N)出现了不符合规律的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