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旅游火爆背后的反思.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036569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7.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假期旅游火爆背后的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假期旅游火爆背后的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假期旅游火爆背后的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假期旅游火爆背后的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假期旅游火爆背后的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假期旅游火爆背后的反思.docx

《假期旅游火爆背后的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假期旅游火爆背后的反思.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假期旅游火爆背后的反思.docx

假期旅游火爆背后的反思

假期旅游“火爆”背后的反思

-------贯彻落实《旅游法》强力推进标准化势在必行

洛龙区旅游局

近年来,洛阳旅游迅猛发展,随着龙门石窟、白云山、老君山-鸡冠洞成为5A级景区,龙门石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以关林,白马寺,天子驾六为中心的文化线,白云山,重渡沟,老君山、鸡冠洞,养子沟、小浪底、龙潭大峡谷等为代表的山水风景线为洛阳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

假日旅游已成为我市旅游发展最引人注目的焦点

一、洛阳市假日旅游发展现状

今年“十一”是《旅游法》正式实施后的第一个黄金周,我市旅游市场异常火爆,主要景区出现游客“井喷”现象,特别是国庆期间持续晴天,秋高气爽,天气宜人,为游客提供了一个舒适的出游条件,使旅游接待人数和收入再创历史新高。

从10月1日至7日,全市共接待游客509.72万人次,同比增长20.5%;旅游总收入25.71亿元,同比增长20.39%。

取得了“接待游客数量、综合收益、门票收入、旅游饭店入住率及收入等多个历史新高”的良好效益,未发生旅游安全事故和重大旅游投诉,实现了旅游“健康、安全、秩序、质量”四统一的目标。

归结火爆的原因,大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旅游法》的贯彻实施,使旅游市场更加规范有序。

景区门票涨幅受到限制,游景区更加实惠;“零负团费”更加重视治理,使“跟团游”更轻松愉悦;“自由行”获得更充分保护,使游客出行更顺心;遇险急救可使用旅游服务保证金,使出游更安心;不得向旅游者索取消费,使游客出游更舒心。

今年国庆假期是《旅游法》实施后的第一个长假。

10月1日,各县区先后在主要景区开展了学习贯彻《旅游法》宣传活动。

并运用《旅游法》对“零负团费”、强迫消费、无证经营旅游等违法行为进行重拳打击,使旅游市场秩序更加规范,旅游消费者权益更有保障。

(二)旅游标准化创建工作稳步推进,对旅游交通、游览、旅游安全、卫生、邮电服务、旅游购物、综合管理以及资源和环境的保护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全面有效的整改、完善和提升。

景区旅游环境明显改善,基础设施配套日益完善,旅游标示标牌更加清晰,导向更加科学准确,各项服务管理更加规范化、更加标准化、更加国际化,更具人性化,

(三)旅游活动旅游产品日益丰富,聚客效应更加显著。

国庆假期,一系列文化、旅游、体育等活动的举办,使我市旅游内容丰富多彩,吸引了众多市民和外地游客。

王城公园的金秋菊展;2013中国洛阳关林国际朝圣大典的重要活动之——首届河洛文化博览会民俗展演活动;河洛文化旅游节专项活动之——首届中原奇石玉器花卉博览会,吸引全国100多家奇石参展商和200多家花卉参展商参会……各项活动的举办极大地凝聚了人气,刺激拉动了旅游综合消费。

(四)旅游产品备受青睐,文化山水休闲游争奇斗艳。

近年来,随着资金技术投入和宣传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市的历史文化游、自然山水游、生态休闲游等旅游产品影响不断扩大,日益受到中外游客追捧,形成了持续的旅游接待高峰。

据统计,龙门石窟景区7天共接待游客约30万人次,门票收入2048.5万元。

各县区乡村旅游也异常火爆,我市栾川、嵩县、汝阳、新安等县区的农村,通过十几年的以“农家乐”、生态旅游观光等各种各样形式的经营发展,洛阳的乡村旅游在河南的省内和相邻的一些省份都拥有了较大的知名度。

每逢周末、节假日洛阳郊县的各大景区都有来自郑州、三门峡、山西运城等地的游客在此旅游观光。

市区近郊的田园采摘、生态垂钓、休闲农庄等旅游新业态同样客似云来,成为新的旅游消费热点。

以洛阳龙阳葡萄文化主题公园为代表的20多家农家乐休闲景区,7天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次,重渡沟、老君山、鸡冠洞等景区农家宾馆整体入住率高达95%以上。

(五)高速公路网络日臻完善,使自驾游成为一种时尚。

随着洛栾、洛卢高速的建设加快,高速公路网络日臻完善,我市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外地车辆,其中多数是自驾车游客。

据了解,来洛的自驾车游客主要来自北京、江苏、浙江、山东、河北、山西、陕西等省市及省内城市。

重渡沟景区接待自驾车游客4.7万人次,占游客总人数的76%。

龙峪湾、伏牛山滑雪乐园、抱犊寨、养子沟等景区自驾游客量分别占游客总数的70.5%、85%、60%、86.5%。

(六)旅游拉动经济效应明显。

国庆假期,我市旅游市场形势火爆,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市场全面繁荣,有力地拉长了产业链条,带动了我市假日经济的全面繁荣。

全市星级酒店、快捷酒店客房出租率达到87%,南部各生态景区内的农家旅馆、社会宾馆更是一床难求。

各旅游商品店和大型超市内游客云集,唐三彩、牡丹画、牡丹饼、牡丹茶、牡丹酒等洛阳特色旅游商品持续热销。

但是,火爆的背后,也暴露出来一系列问题,若不防微杜渐,整改提高,必将对我市旅游业健康发展产生负面效应。

 

二、洛阳市假日旅游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假日旅游经济的兴起对扩大内需、扩张旅游产业规模、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等方面产生了积极作用。

2013年10月1日至7日,全市共接待游客509.72万人次,同比增长20.5%;旅游总收入25.71亿元,按旅游乘数效应1:

5计算,带来综合经济效益高达百亿元。

可以说我市假日旅游经济已初具规模,然而假日旅游所引发的景区超载、环境破坏、交通拥挤、住宿困难、旅游投诉增多等负面影响日益凸现,确实令人担忧。

 主要表现在:

(一)景区负荷超载,环境破坏严重 。

时间短、节奏快、人数多的假日旅游,使许多旅游地的客流量远远超过旅游地的容量和接待能力,导致景区景点及旅游线路超负荷承载,景区管理、配套服务协调失控,自然生态环境、旅游资源、视觉空间环境、观景审美情绪受到人为破坏。

 栾川的精品老君山游客日承载量为8000人,大大突破了合理容量。

这种浪潮式的客流虽给景区景点带来了巨额的门票收入,但对景区景点的资源、环境带来了极大负面影响。

游客遗留的白色垃圾、乱扔的瓜子皮、水果核、冷饮包装随处可见,平整的草坪被游客践踏、毁坏,一些文物古迹和陈列展览品布满脏乎乎的手印。

龙门“十一”期间共接待游客近30多万人次,日最高接待游客达3.71万人次,日均接待外地旅游大巴和自驾游车辆3000余辆,每天保洁员收集的垃圾多达数吨,是平时的3倍。

以山水秀丽竹海清幽闻名的重渡沟,据测算,游客人数应控制在8000以内,但10月3日却接待了国内外近3万名游客,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其他景区如白马寺达0.75万人次,王城公园达2万人次,神州牡丹园达0.09万人次,白云山2.04万人次,木札岭1.82万人次,龙潭峡1.54万人次,就连刚刚开放的龙阳葡萄文化主题公园也达1.08万人次,在险峻陡峭的山路上,游人排起长龙,道路堵塞时有发生。

在通过险要地段或乘坐缆车时,游客不得不排队等候一个多小时,极大地破坏了游客旅游的兴致与审美体验。

 

(二)旅游业配套不够完善,配套功能不够健全。

交通拥挤,住宿困难。

标示标牌不清晰,指向不准确,使假日旅游不仅出行难,食宿更不方便。

据有关方面统计,2013年10月1日至7日,全市共接待国内游客509.72万人次,同比增长11.19%;全市共接待入境游客1.45万人次,同比增长14.17%;民航完成旅客运输量10万人次,比春节期间增长34%;公路日均客运量比春节期间增加25%以上。

虽然交通部门采取了紧急措施,调集车辆,加开临客,增添挂车。

但各类客票还是异常紧张,票贩子乘机大肆活动,一些客运汽车人为涨价,火车的载客能力毕竟有限,一些游客因买不到火车票不得不转搭飞机,而民航没有机场联营,票价不打折,航班周期长。

这些交通上的不利因素造成游客心理上负面影响,影响旅游消费的后续行为。

同时,由于中心城区缺乏软、硬件过硬的高星级酒店,现有酒店对外开放程度不高,缺少先进管理模式和理念。

配套功能不够完善,缺少大型会展接待场所,服务存在不规范、不到位现象,难以满足大型节庆会展的需求。

结果浪潮式的假日旅游使得饭店宾馆爆满、拥挤。

为解决住宿问题,许多偏僻的快捷酒店都住满了游客。

住宿的困难既大大影响了游客的旅游质量,由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

(三)农村旅游形式单一,服务档次较低。

近年来,洛阳市乡村旅游虽然发展迅速,但存在着重效益、轻规范,重规模、轻特色,重发展、轻规划的问题,农村旅游还停留在“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赏农家景、购农家物、享农家乐”的阶段,配套设施滞后,粗放型经营严重,产业化程度低,从业人员素质较低,服务也不规范,始终存在着行业定位不准、档次不高、效率低下、小而散和结构不合理的问题,经营方式多以单家独户的农户为主,经营规模小,缺乏竞争力,缺乏生机和活力。

从整体上看,洛阳的农村旅游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景点质量良莠不齐,景点数量不多且类型较为单一。

(四)旅游服务质量下降,游客投诉增多。

假日游人骤增,超出旅游业及相关行业的承接能力和管理容量,导致接待标准名不符实,服务质量明显下降,严重影响了行业声誉和旅游地形象。

假日旅游的热卖热销和主要景点的爆满,使许多旅游地接待服务匆匆应付,旅游合同无法履行,旅游者合法权益无法保障。

同时由于旅游人才,特别是高级管理、规划、策划方面的人才缺乏,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较低,导游人员多为初级导游,讲解不够生动感人,缺乏激情,缺少对游客的吸引力。

临时招募、匆匆上岗的“地陪导游”敷衍了事;不法经营者违法经营,擅自提价、变相涨价,擅自收费或收费不服务、减少服务,虚高定价,虚假折扣,强买强卖等现象十分严重。

这种扰乱市场,危害行业的做法,虽能获益于一时,但负面影响却是长久的、深远的。

(五)旅游业产业结构还不够合理。

我市各景区游览、住宿业、餐饮业占的比重较大;旅游商品、娱乐休闲、健康养生等所占比例较小。

根据国内外旅游观光地的成功经验,旅游门票仅占当地旅游总收入的5%—10%,大量的收入靠旅游商品、纪念品销售、文化娱乐消费。

而我市旅游商品单一,主要以食品、土特产居多,旅游商品尤其是品位高、收藏价值大的纪念品比较少,而且多是外地产品,除了牡丹瓷、唐三彩、杜康酒,整个旅游商品的研发、销售体系尚未形成。

大多数景区还仅局限于门票收入,缺少夜晚的文化娱乐、健康休闲和旅游购物消费。

(六)旅游咨询服务设施缺乏,旅游信息发布不畅通。

市内各景区高速出口至主景区的连接公路处,标示标牌不清晰,指向不准确,无固定游客服务中心等咨询服务设施,导致大量车辆出站后停留咨询疏导困难而阻塞交通。

三、加快旅游发展,实现旅游强市的对策及建议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市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关键时期。

如何进一步提升我市旅游业发展水平,联系实际,我们认为,必须立足旅游业发展实际,加快提升总体发展水平:

(一)贯彻落实《旅游法》,必须确立旅游兴市主战略,创建世界文化旅游名城

5000年的文明史,为洛阳留下了许多独具地方特色的民俗风情和传统文化。

洛阳的最大优势在“河洛文化”,最大潜力在“河洛文化”,绵延数千年的“河洛文化”是洛阳可以与世界上任何城市比肩的宝贵资源。

文化底蕴浅薄的地方尚且大打文化牌,古都洛阳更有责任打响文化牌。

这既是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的需要,也是发展文化旅游事业,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需要,也就是发展经济的需要。

要知道,兴起一个文化旅游代表点,就可以带动交通、宾馆、酒店、服务业、商场、娱乐场、劳动就业、招商引资、文化传播、知名度、幅射力等等综合效益一连串的发展。

登封能从一个穷得出名的山区小县,却能凭借少林寺、中岳庙为主的文化牌一跃而成为河南省旅游名市、经济强市,洛阳应从中得到很多有益的启示。

作为洛阳,文化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这是历史留给洛阳的珍贵财富。

洛阳要百倍珍惜她,把文化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旅游产业经济优势,促其放射出更加耀眼的光辉。

年初,在洛阳旅游产业大发展动员大会上,毛万春书记一再强调,干成非常之事,必用非常之功。

对洛阳来讲,旅游兴市既然是发展战略、全市大计,就必须有非常之举来保障。

加快发展洛阳文化旅游事业,促进旅游产业崛起,建设世界文化旅游名市,重在决策机关的发展思路,重在主要领导的重视程度,重在相关部门的工作力度,因此,必须做到大员上阵,要真正把发展旅游业摆上优先位置来统筹、来谋划、来安排,以硬目标、硬措施、硬考核来要求、来推动、来督促。

市长李柳身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大旅游发展理念,以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为目标,强力实施旅游兴市战略;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按照“景即城、城即景”的“城市旅游”标准,统领全市城市建设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着力打造休闲度假高端文化旅游品牌,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健全公共服务体系,优化旅游业发展环境,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着力打造“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河洛之根、丝路起点、山水城市”五张名片;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的原则,动员全社会力量,把洛阳建成历史文化彰显、在国际上具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宜游宜居”的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和世界级古都文化休闲目的地。

要通过实施旅游兴市战略,构建大旅游发展格局,力争到2015年年底,实现旅游“百千亿”目标,即:

入境游客达到100万人次,游客人均消费达到1000元,旅游总收入达到1000亿元,游客总人数达到1亿人次。

用5年至10年时间,将洛阳建设成为中原经济区的旅游集散中心和全国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城市,基本建成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旅游法》的颁布实施,是中国旅游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它的制定,是保护旅游者和市场经营者合法权益的迫切需要,是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旅游资源的根本保障,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有力支撑。

它对保护游客合法权益,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促进旅游业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全市各级各部门必须牢固树立四种意识:

1、学习意识。

依法治国、依法兴游、依法治游,切实把洛阳的旅游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2、创新意识。

创新过程中,看经营范围、经营项目有无违反法律法规,有无违背当地风土人情等;同时加强路线接待水平、服务意识方面的创新。

3、形象意识。

一个旅游团体代表国家、代表当地政府、当地旅游公司的形象,树立形象意识及其重要,也就是树立公民意识。

4、文明意识。

文明意识决定旅游事业的兴衰发展,就是要求旅游同行之间不存在低价竞争,变相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

(二)全面推进旅游标准化创建工作,着力提高我是旅游标准化水平。

国内外旅游业的发展实践表明,标准化是旅游产业素质提升的基础。

全面宣传贯彻和实施旅游业各项标准,逐步扩大旅游标准化覆盖领域,完善旅游标准体系,创新旅游标准化工作的运行机制,增强旅游市场主体的竞争力,提升旅游产业素质与旅游服务质量,可以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基础保障,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及发展方式的转变。

同时产业品质和服务质量是旅游业发展的生命线,标准化是提高旅游业质量层次的必由之路。

加强旅游标准化建设,能够有力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

我们必须抓住标准化试点这一机遇,要站在塑造城市形象品牌的高度,把更多的精力放到旅游软环境打造上,明确标准化建设的方向,把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依靠标准来整合旅游资源、规范旅游企业经营行为、提升旅游管理服务水平,加快完善城市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重点加强旅游交通、商业网点、信息咨询等综合服务体系建设,以旅游服务环境的全面提升,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带动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和整体承载能力的全面增强,进一步打响“宜居宜游”的城市品牌,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三)健全完善智能化的信息服务体系。

带动城市旅游服务水平提高

假日旅游中多数旅游者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相同的目的地,在空间上和时间上集聚。

人流之所以集中,信息不畅是首要问题,信息成为制约“假日旅游”有序发展的瓶颈之一。

建立和健全旅游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对于保护和发展假日旅游经济必不可少。

因此,必须以创建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为目标,强力推动旅游信息化建设。

尽快建立全市统一的旅游信息网站,促进旅游信息资源共享。

并以信息化为主要途径,提高旅游服务效率。

积极开展旅游在线服务、网络营销、网络预订和网上支付,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构建旅游数据中心、呼叫中心,全面提升旅游企业、景区和重点旅游城市的旅游信息化服务水平。

充分发挥媒体优势,在广播、电视、报刊、网站等公共媒体积极开设旅游栏目,加大旅游公益宣传力度。

并利用互联网的高科技优势,尽快建立游客流量的测报制,特别在节前应运用各种媒体加强对重点城市、热线景区游客量的预测、统计和预警工作。

这样,旅游者和旅游企业都有数据可以参考,拥挤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就可以解决,避免过度集中的旅客流,尽量杜绝损害游客利益的现象发生,从而提高景区景点的信誉。

 

(四)完善功能,优化服务,用标准化全面提升旅游业的承载力和服务品质。

旅游服务的标准化是旅游产业做大做强的重要基础。

要全面提高整个旅游市场的管理与服务水平,通过对旅游企业和商户的诚信等级评定,引导商家经营优质商品、提供优质服务,并将诚信等级高的企业、商户选择为旅游定点单位。

通过制定完善并严格执行我市餐饮、住宿、客运、游览、购物、娱乐各相关行业的服务规范,用行业标准规范服务行为。

以优质的旅游服务、良好的市场秩序、诚信的城市形象,推动整个旅游产业链的健康发展。

着力打造旅游服务品牌,就必须围绕创建国家旅游标准化试点城市,全面贯彻落实各项旅游国标、行标,使旅游服务精细化、人性化、特色化更加明显。

逐步建立以游客评价为主的旅游目的地评价机制。

做到景区门票价格调整要提前向社会公布,所有旅游收费均按规定向社会公示。

全面落实旅游景区对老年人和学生等特殊人群门票优惠政策。

增加旅游目的地与主要客源地间的航线航班、旅游列车,完善旅客列车车票的预售和异地购票办法,以完善便捷化的综合交通体系,把城市公交服务网络逐步延伸到周边主要景区和乡村旅游点,用亮丽的旅游标示标牌系统、旅游信息咨询系统,规范自驾游和其他自发性旅游活动。

以游客满意度为基准,以人性化服务为方向,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教育,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全面提高从业人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

以品牌化为导向,鼓励专业化旅游管理公司推进品牌连锁,促进旅游服务创新,最终形成人性化的配套服务体系。

(五)彰显特色,打造精品,切实增强旅游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一是着力打造精品景区品牌。

努力形成一批“人无我有,人优我特”的旅游产品,以创建国家5A、4A级景区为抓手,推动旅游景区提档升级,在继续完善龙门石窟、白云山、老君山-鸡冠洞3个国家5A级景区的基础上,升级培育一批国内知名景区。

二是着力打造节会旅游品牌,做优做强一批重点节会品牌。

以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为龙头,大力发展节会旅游,相继推出小浪底观瀑节、河洛文化旅游节、伏牛山滑雪节等四季旅游节会,成为招揽游客、集聚人气、增加旅游效益的有效平台,实现全年旅游无淡季。

三要推动旅游业与现代农业相融合,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

开展各具特色的农业观光和体验性旅游活动。

在妥善保护自然生态、原居环境和历史文化遗存的前提下,建设特色景观旅游村镇,规范发展“农家乐”、休闲农庄等旅游产品。

培育新的旅游消费热点。

大力推进旅游与文化、体育、农业、工业、林业、商业、环保等相关产业和行业的融合发展。

(六)以项目引资为龙头,带动旅游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国际旅游城市品牌。

强力实施项目引资“双带动”战略,狠抓旅游重大项目建设,通过谋划建设一批具备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的高品位旅游重大项目,有力地推进全市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使旅游产品体系和业态日益丰富,城市旅游功能日臻完善,旅游吸引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

进一步加快集旅游咨询、服务、预订等旅游服务为一体的游客服务中心建设,完善旅游观光巴士系统,使洛阳旅游向国际化方向迈步。

加快集休闲、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现代田园式伊河生态廊道和荟萃龙门、关林、洛浦公园、隋唐洛阳城遗址等众多历史文化旅游精品的龙门大道建设,使得洛阳旅游环境日益优化。

(七)深度融合,延伸链条,充分释放旅游业的综合带动效应。

一要推动旅游业与现代农业相融合。

二要推动旅游业与现代工业相融合。

三要推动旅游业与现代服务业相融合。

推动旅游业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不仅要将旅游的吃、住、行、游、购、娱等诸要素联接起来,形成相互配套、相互依存的产业链,而且要带动各相关行业提升质态,打造品牌,把整个产业链做强。

一是要加强核心景区、旅游街区、精品线路的旅游要素配套。

在主要景区周边、历史街区范围内和游客集散地,配套一批管理规范、信誉较好的地方特色餐馆、地方特产商场等,满足游客的消费需求。

今后开发、建设旅游景点,要与周边旅游地产、商业地产统筹规划、统筹开发,尽可能将旅游要素集聚配套完善。

丰富夜间娱乐休闲活动,利用影视、歌曲、诗歌、文学等多种方式,加快文化节目的开发。

可聘请国内著名导演策划一台具有洛阳文化特色的高品质演艺节目,可在龙门、开元湖夜游活动中增加小型地方戏剧、曲艺、琴筝表演,还可根据不同游客的需求,增设文化、休闲消费内容。

二是要强化旅游对第三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不断延伸和做强旅游产业链。

旅游业可以带动的三产服务业很多,包括商贸业的发展、文化演艺市场的繁荣、信息产业的提升等等,建议政府引导各相关行业把握市场机遇,主动适应旅游消费市场变化的需求,优化产业质态,扩大产业规模。

建设各具特色、主题鲜明的集聚区是做强旅游产业的抓手。

象“七彩云南”就是通过地方特产的集聚,满足了各地游客的购物需求,拉动了多个产业的发展,尤其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建议政府通过规划和引导,布局一些旅游购物、餐饮、娱乐、休闲的集聚区。

例如,可将关林扩展为旅游定点购物区、将丽京门及老城作为洛阳老字号集聚区,将高档休闲娱乐场所相对集中在中州路沿线,将特色餐饮、沐浴足浴的品牌店相对集中到交通便捷的街区。

集聚区的建设要招引专业的知名企业,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提升其质态,创新其业态。

(八)理顺体制,搞活机制,充分激发旅游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

一是建立适应支柱产业发展的领导体制。

旅游产业跨行业、跨部门,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组织协调责任重、难度大。

实现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的转变,就要对旅游业领导机构赋予相应责权,将城市规划建设、旅游资源开发、关联行业布局发展等各个方面统筹协调起来。

建议进一步强化现有旅游发展委员会的统筹协调职能,增强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控制和执行能力,重点统好、抓好旅游产业发展的规划论证、项目策划、资源整合、督查监管。

根据培育支柱产业的需要,建立实体的旅游发展委员会,对整个旅游产业的发展加强组织领导和宏观协调。

二是建立统一规划、利益平衡的片区整体开发体制。

可借鉴外地新区的开发体制,对片区内旅游景点和周边旅游地产、商业地产、环境改造进行整体规划,实现旅游景点和配套设施同步建设,地产项目收益补偿景点与环境的投资。

这种片区整体开发的体制,既能保证片区内旅游要素配套、产业链上各环节紧扣并互动,提升旅游业态品质,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又能达到投资回报的财务平衡,实现良性循环、滚动发展。

建议全市集各县区从正在规划建设的旅游项目做起,除旅游景点外,还要留足周边旅游配套设施和商业设施的建设空间,一并纳入片区规划,同步策划、同步建设。

今后新的旅游资源开发、古城保护和复兴、精品旅游线建设,都应作为片区项目进行统一规划、整体开发建设。

要加强对优质旅游资源开发的控制和统筹规划,防止低水平开发浪费资源、留下遗憾。

包括市区和县域范围的重要生态资源、人文景观资源的开发,都应纳入市级旅游产业发展规划,聘请国内外一流的专家团队高起点策划,面向国际国内市场,引进品牌响、实力强的知名企业高水平开发,实现品牌、创意、资本与优质资源的有效对接,打造引领市场潮流的强势产品。

例如,南京市引进大连万达集团,投资200亿元,建设融体育公园、主题乐园、五星级酒店、商业中心等于一体的万达汤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就是很好的经验,这种引入知名企业大手笔建设现代旅游项目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三是建立完全市场化、企业化的运作机制。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强调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因此,必须注重市场配置旅游资源的作用,更加突出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

建议按照现代企业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