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心理学习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035635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93.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育心理学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体育心理学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体育心理学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体育心理学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体育心理学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体育心理学习题.docx

《体育心理学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心理学习题.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体育心理学习题.docx

体育心理学习题

体育心理学习题

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述

一、名词解释

运动心理学:

研究人在体育运动中心理活动的特点及其规律的科学,研究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现象。

锻炼心理学:

研究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体育心理学:

体育心理学是对体育运动这一特定情景中的心理和行为进行研究的科学,具体而言,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情景中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二、填空题

1、体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目的是提高教与学的效果,其主要研究对象是学生;2、运动心理学的主要研究目的是提高训练效果和比赛成绩,其主要研究对象是运动员、教练员;

3、锻炼心理学的主要研究目的是参与体育锻炼的前因和心理效应,其主要研究对象是大众。

4、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这一特定情境中的心理和行为的科学,即,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情境中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5、心理学在体育教育、竞技运动和大众健身三大运动领域中的研究应用,分别衍生了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三个分支学科。

6、体育心理学的前身是动作心理学。

19世纪的体育心理学主要是研究与动作和运动速度有关的心理因素等方面的内容。

7、体育心理学的历史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

20世纪50年代前和20世纪50年代后。

8、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把环境看作是刺激,把伴随产生的行为看作是反应,将学习者的行为解释为刺激与反应的联结。

9、认知心理学理论主张学习就是将外在事物关系内化为学习者自己的心理结构的过程。

10、建构主义心理学理论关注的是学习者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设自己独特的精神世界。

11、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认为,应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潜能,强调学生的创造性。

三、判断题

1、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这三门学科自成体系已初见端倪,也是发展方向。

V

2、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教育教学中的心理现象.X

3、与广义体育这一概念相对应,体育心理学所研究的问题涵盖了体育教育教学、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

V

4、Pargman认为,运动心理学是通过运用人类心理学的理论、框架和原则试图解释、预测或改变与运动相关的行为。

V

5、体育心理学是对体育运动这一特定情境中的心理和行为进行研究的科学。

V

6、一个人学过体育心理学,就可以说明自己一定在体育教学或指导运动队方面取得成功。

X

7、体育学习活动既是一种身体活动,也是一种认知活动。

V

8、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在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期间,处于发展时期。

X

9、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我国体育心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V

10、体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目的是提高教与学的效果,其主要研究对象是运动员。

X

四、选择题

1、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是三门学科。

()

A、相同的;B、认知的;C.不同的;D、基础的

2、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

A.体育教育教学;B.竞技运动和比赛;C.体育锻炼;D.娱乐

3、体育心理学是对体育运动情境中的科学。

()

A、情感和行为;B、个性和意志;C.心理和行为;D、认知和个性

4.体育心理学是一个包含学科的研究和实践领域。

()

A、一种;B、两种;C、三种;D.多种

5、体育心理学的历史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

()

A.20世纪50年代前和50年代后;B、20世纪40年代前和40年代后;

C、20世纪60年代前和60年代后;D、20世纪30年代前和30年代后

五、问答题

1、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各自的研究侧重点是什么?

答题要点:

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变化。

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变化。

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2、何谓体育心理学?

其基本研究任务是什么?

答题要点:

体育心理学是对体育运动这一特定情景中的心理和行为进行研究的科学,具体而言,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情景中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体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目的是提高教与学的效果,其主要研究对象是学生、教师。

它侧重研究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变化。

集中研究如何通过教学的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和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提高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调节学生的情绪状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等。

强调研究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成长和发展的作用。

3、体育心理学多维性的含义是什么?

答题要点:

体育心理学是一个包含多种学科的研究和实践领域,包含心理学的许多传统学科,如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以及其他的学科。

这些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都能从不同的角度解释身体练习中的心理学问题,并可加以应用。

同时,也促进体育心理学学科的发展。

 

第二章运动中的目标定向和目标设置

一、名词解释

目标定向:

指个体参与某一活动时所依据的成就目标取向。

目标设置:

指根据学生的体育能力和技能水平,确定在一定的时间期限内所要达到的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目标,以及达到目标所采用的步骤、策略和时间安排。

学习目标定向:

指通过学习新的技能、控制新的环境来发展自己的能力。

成绩目标定向:

指通过寻求有利的评价和避免负面的评价来显示和证明自己的能力。

二、填空题

1、成就目标定向是一种重要的动机变量,它是指个体参与某一活动时所依据的成就目标取向。

它不是具体要达到的行为的数量标准,而是个体内心中追求的成就取向。

2、目标定向分成学习目标定向和成绩目标定向两种。

3、学习目标定向的学生相信努力和理解学习内容以及与他人合作可导致学业的进步,而成绩目标定向的学生则总是试图超过其他人。

4、成绩目标定向高的运动员比成绩目标定向低的运动员更有可能在比赛中伤害其他人。

5、成绩目标定向的运动员认为练习是无效的策略。

6、学生的成就目标定向与学生的成功、运动目的和学习策略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关系。

7、设置目标时,体育教学对学生能力以及学生对自己的恰当评价与判断是设置成功目标的重要依据。

8、追求学习目标的个体认为智力是可以培养的和发展的,因而力求掌握新的知识和提高自己的能力。

9、追求成绩目标的个体认为智力或能力是天生的、固定不变的,因而力求搜集与能力有关的证据以获得对自己能力的有利评价、避免消极评价。

10、技术动作完成目标是指学生要完成的技术动作标准;结果目标是指学生将注意力集中于最终是否能够获胜上。

11、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结合最理想的是使用阶梯型目标设置

12、团队是一种为了实现某一目标_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_正式群体_。

13、在体育运动中,团队目标设置的方法分为计划、_执行、_检查三个阶段。

14、技术表现目标是基于学生个人能力之上设置的目标,是学生要达到的某一具体的行为标准,而结果性目标是在与对手的竞争中得到的比较性结果。

15、设置现实而又具有挑战性的目标是根据目标难度与动机之间的关系提出的一个原则。

三、选择题

1.目标定向和目标设置理论属于_____________理论。

()

A动机理论;B.归因理论;C.本能理论;D.认知理论

2.通过学习新的技能、控制新的环境来发展自己能力的目标定向是属于___。

()

A.成绩目标定向;B学习目标定向;C.自我目标定向;D结果目标定向

3.通过寻求有利的评价和避免负面的评价来显示和证明自己能力的是属于________。

()

A成绩目标定向;B、学习目标定向;C、掌握目标定向;D、结果目标定向

4.追寻成绩目标的个体认为__________是天生的、固定不变的,因而力求搜集与能力有关的证据以获得对自己能力的有利评价,避免消极评价。

()

A智力或能力;B;性格或气质;C、性格或能力;D、智力或气质

5、追求学习目标的个体认为是可以培养和发展的,因而力求掌握新的知识和提高自己的能力。

A智力;B、性格;C、能力、D、气质

6、技术动作完成目标是指学生要完成的   

A、技术动作标准;B、任务;C、成绩标准;D、达标标准

7、成绩目标定向的运动员认为练习是  的策略。

A、有效;B.无效;C.过程;D.结果

8、学习的成就目标定向与学生的成功、   和学习策略等方面原关系。

A、学习方法;B、学习环境;C、运动目的;D、运动指导

9、成绩目标定向的学生总是试图   其他人。

A、超过;B、回避;C、落后;D、平等于

10、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个人完成技术动作的过程与结果,如跑的速度、投掷的远度、跳跃的高度、举起的重量、投篮的命中率、传球的准确率等,属于。

A、过易目标;B、过难目标;C、结果目标;D、技术表现目标

11、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个人与他人相比较的竞争性结果,如获得第一、战胜对手、取得名次等,属于。

A、过易目标;B、过难目标;C、结果目标;D、技术表现目标

12、“最大努力”是一个的目标。

A、现实、具体;B、笼统、模糊;C、有挑战性;D、清晰、明确

四、判断题

1、成就目标定向是一种重要的动机变量。

V

2、成就目标定向是个体参与某一活动时所依据的成就目标取向。

它是个体具体要达到的行为数量标准。

X

3、对于一个年轻的运动员来说,学习目标定向和成绩目标定向都高是最好的结合。

X

4、目标最好是学生需要经过努力才能达到的。

V

5、一般而言,长期目标比短期目标有效,对人的行动更最容易产生推动作用。

X

6、对运动员或学生的阶段性反馈应以积极肯定为主,并指出其今后努力提高与改进的方向。

V

7、团队目标是评价团队各项工作成绩大小、质量高低的尺度。

V

8、成绩目标定向高的运动员比成绩目标定向低的运动员更有可能在比赛中伤害他人。

V

9、成绩目标定向的运动员认为练习是有效的策略。

X

10、在体育教学中,成绩目标定向程度高的课堂气氛更容易使学生之间相互比较,可能导致学生的挫折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V

11、追求学习目标的个体认为智力是可以培养的。

V

12、追求成绩目标的个体认为智力或能力是天生的、固定不变的。

V

13、成绩目标定向的学生相信努力和理解学习内容以及他人合作可导致学习的进步。

X

五、思考题

1、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形成学习目标定向?

答题要点:

①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的动作技能学习。

教师首先向学生强调,学习这一技术动作对于掌握该项运动技能是很有帮助的,其次通过创设竟是情境,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在练习时认真观察和思考,并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思考和解决自己的问题上。

第三,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选择和参与决策的机会。

②合理运用表扬的激励方式。

教学中发现学生通过努力、克服困难完成课堂任务时,及时表扬,帮助学生形成学习目标定向。

③合理采用分组教学的形式。

教学中注意给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鼓励学生合作学习。

④合理的评价方式。

评价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合理的评价方式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地学习,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学习目标定向的形成。

通常采用结果评价评判学生的成绩或不足。

2、试述体育活动中学习目标定向者和成绩目标定向者在成就动机和行为方面的差异?

答题要点:

体育活动中学习目标定向者和成绩目标定向者在成就动机和行为方面的差异主要有:

①看待成功方面:

学习目标定向的学生相信努力和理解学习内容以及他人合作可导致学习的进步,而成绩目标定向的学生总是试图超过其他人。

②运动目的方面:

学习目标定向的人认为,运动应该使人深刻地认识到努力学习、与他人合作等的重要性。

成绩目标定向失认为,运动应该使人知名度和富有竞争能力。

③运动首先和攻击性行为:

学习目标定向 的运动员更重视运动场上的道德修养,而成绩目标定向的运动员比较欣赏采用欺骗行为去获得成功。

成绩目标定高的运动员比成绩目标定向低的运动员更有可能在比赛中伤害他人。

④运动快乐方面:

高学习目标定向的运动员,不管竞技水平如何,也不管是否获胜,都能从运动中获得乐趣。

⑤学习策略方面:

高学习目标定向的运动员认为听从教练的指挥,努力掌握新的技能以及有规律的练习能够给他们带来益处,而成绩目标定向的运动员认为练习是无效的策略。

3、试述合理目标设置的原则。

答题要点:

合理目标设置的原则主要有①根据学生实际能力设置目标;②设置明确、具体、可测量且容易观察的目标;③设置既有挑战性又有可实现性的目标;④设置长期与短期相结合的目标;⑤既要设置目标又要提供反馈;⑥尽量设置技术动作完成目标,而不是结果目标;⑦教师学生共同完成目标。

4、简述团队的定义及团队的特点。

答题要点:

团队是一种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

具有成员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协调、共同目标和共同责任等特点。

5、简述体育活动中目标设置的作用。

答题要点:

体育活动中目标设置的作用主要有:

①体育活动中合理的目标设置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和行为指向到需要进行的体育活动任务上。

②体育活动中合理的目标设置能够激发学生的努力并动员其能量,提高学生的运动表现。

③体育活动中合理的目标设置能够让学生长时间的坚持参与体育活动。

④体育活动中的目标设置能够使学生为完成体育活动目标而主动的设计、执行最适合的实现目标的策略和手段。

6、结合个人专项,试以“阶梯型”目标设置的方法论述如何进行某一项技术动作的学习(如提高篮球罚篮命中率)。

答题要点:

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结合最理想的是使用“阶梯型”式目标设置。

其具体步骤是:

首先,确定学生经过努力奋斗所能达到的最终目标;然后,确定目前学生完成该项运动的基础水平或一般水平表现;最后,确定几个指向于实现最终目标并且难度逐步加大的目标。

例如,在篮球教学过程中,一个学生定位投篮的命中率是30%,体育教师向该生提出在期末达到80%命中率的终极目标。

刚开始,学生认为这一目标很难实现,有知难而退心理。

这时,体育教师要帮助学生将这一终极目标分解成阶段性、分级的子目标,最低一级的目标依据学生当前个人能力而定。

该学生的当前水平是30%的命中率,那么,子目标一提高10%,达到40%的命中率;子目标二提高20%,达到50%的命中率;子目标三提高30%,达到60%的命中率;子目标四提高40%,达到70%的命中率;子目标五提高50%,从而达到终极的目标——80%的命中率

 

第三章 运动兴趣和动机

一、名词解释

运动需要:

指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自身价值所产生的一种渴求趋势,或想掌握某项体育运动技能的一种需要。

直接兴趣:

是由于对体育活动本身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兴趣。

间接兴趣:

而是对体育活动的未来结果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兴趣。

运动动机:

推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

运动兴趣:

运动兴趣是指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

体育态度:

体育态度是学生对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所持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

成就动机:

个体积极主动的从事体育活动或运动竞赛,并力求达到完美、取得优异成绩的心理倾向。

二、填空题

1、学生运动兴趣的产生、发展和形成,一般都要经历“有趣-乐趣-志趣”三个阶段。

2、良好的运动动机对学生的运动行为具有积极的动力作用。

3、体育成就动机高的学生乐于选择与自己能力相当的活动任务,体育成就动机低的学生倾向于选择难度较低或较高的活动任务。

4、学生的体育态度受他们对体育活动价值认知的影响,体育价值观就是体育态度的认知基础。

5、运动兴趣的发生以一定的运动需要为基础。

6、运动动机对学生的体育活动和锻炼行为起着发动、选择、强化和维持的功能。

7、运动动机对学生的体育活动和锻炼行为起着动力和定向的作用。

8、运动需要主要指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自身价值所产生的一种渴求趋势,或想掌握某项体育运动技能的一种需要。

9、根据凯尔曼态度改变三阶段理论,不良体育态度的转变过程应包括服从阶段、认同阶段

和内化阶段。

10、学生为避免惩罚或得到奖励,而从表面上接受社会、学校的体育规定、要求,听从体育教师的说教,在体育行为表现上与他人保持一致的过程,是体育态度转变的服从阶段。

11、学生通过榜样行为的示范,直接学到积极的体育态度和行为方式,是体育态度的直接模仿学习;通过模仿报刊、广播、电视、电影等媒介所展示的榜样来形成自己的体育态度和行为,是体育态度的象征性模仿学习。

12、学生以旁观者的身份观看他人的行为表现,从他人的经验中获得新经验的过程是体育态度的观察学习;仿照别人的态度和行为举止采取行动,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榜样的一致是体育态度的模仿。

三、选择题

1、运动兴趣的直接影响到运动兴趣的性质。

()

A、广泛性;B、有效性;C.倾向性;D、稳定性

2、以人的物质需要为基础的兴趣,主要表现在对运动用品(如对运动服装、运动器材等物品)的兴趣,即。

()

A.物质兴趣;B、直接兴趣;C、中心兴趣;D、间接兴趣

3、由于对体育活动本身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兴趣,如对参与体育活动、观看体育比赛等方面的兴趣,即。

()

A、物质兴趣;B.直接兴趣;C、中心兴趣;D、间接兴趣

4、对踢足球感兴趣的人,满足于通过足球运动来锻炼身体的兴趣是。

()

A、广泛兴趣;B.直接兴趣;C、中心兴趣;D、间接兴趣

5、运动兴趣的发生以一定的为基础。

()

A.运动需要;B、运动爱好;C、运动诱因;D、技术基础

6、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必须首先由开始。

()

A、乐趣;B、直接兴趣;C.有趣;D、物质兴趣

7、主要指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自身价值(如趣味、娱乐、竞技、健身、健美等)所产生的一种渴求趋势,或想掌握某项体育运动技能的一种需要。

()

A、运动兴趣;B、运动爱好;C、运动诱因;D.运动需要

8、学生对一切新知识和新技能都感到新鲜,但没有把精力集中到学习和练习中,这种兴趣是   。

()

A、乐趣;B.有趣;C、直接兴趣;D、物质兴趣

9、推动学生参与运动学习与身体锻炼的内部心理动因是。

()

A、运动动机;B、体育习惯;C、运动兴趣;D、体育态度

10、运动动机对学生的体育活动和锻炼行为起着动力和的作用。

()

A、驱动;B、引诱C、阻碍;D.定向

11、体育活动的愿望达到一定水平,推动采取学生行动,投入到体育活动之中。

这是运动动机对学生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行为所发挥的功能。

()

A.发动;B、选择、C、强化;D、维持

12、学生的体育活动行为具有特定的内容,趋向一定的活动目标。

这是运动动机对学生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行为所发挥的功能。

()

A、发动;B.选择;C、强化;D、维持

13、学生体育参与行为的努力程度、注意力水平、克服困难的决心大小等有所不同。

这是运动动机对学生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行为所发挥的功能导致的。

()

A、发动;B、选择;C.强化;D、维持

14、学生通过榜样行为的示范,直接学到积极的体育态度和行为方式是。

A、创造模仿;B、观察学习;C.直接模仿;D、间接模仿

15、为了在体育活动中与同伴接近、交往,得到认同、发展友谊,追求完美、施展才能、获得成功、赢得荣誉,满足个体的社会性需要,而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属于。

A、内部动机;B、外部动机;C、生物性动机;D.社会性动机

四、判断题

1、兴趣是人们积极地认识和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知识、开阔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重要动力。

V

2、运动兴趣可以发展为运动爱好。

V

3、一般来说,直接兴趣与无意注意相联系,间接兴趣与有意注意相联系。

V

4、运动的稳定性是指运动兴趣总是指向于一定的体育项目或体育事件。

X

5、运动兴趣的效能水平可分为积极和消极两种。

V

6、间接兴趣不可以转化为直接兴趣,而直接兴趣在一定条件下,可能转化为间接兴趣。

X

7、一般说来,在产生间接兴趣的体育活动中,不需要或很少需要一直努力。

X

8、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具有年龄差异。

V

9、运动动机是由运动环境诱因引起的。

X

10、体育教学应注重互帮互助、人际交往、才能展示、合作与竞争等内容的安排,以满足学生的生物性需要。

X

11、行为强化的理论与实验研究表明,对于初学某个运动技能或刚刚参加体育活动的参与者,在表现出正确行为后,立即给予表扬、肯定强化,效果较佳。

V

12、在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外部动机时应注意,不恰当的外部动因会削弱学生运动参与的内部动机,使学生从为了自身的乐趣参与运动学习和身体锻炼转变为为了获得教师的奖励和避免惩罚参与运动学习和身体锻炼。

V

13、就运动学习和锻炼动机而言,从表面上看,追求成功和逃避失败的倾向都能促进学生努力参与体育活动,并对学生心理和运动活动效果产生同样的影响。

X

14、在小组合作活动基础之上展开的中等程度的竞争活动,即适量和适度的小组合作与竞争方法的结合,才会发挥个体与小组间的广泛互动作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V

15、体育态度是在后天的社会生活和实践中习得的,它常常指向具体的对象。

V

五、思考题

1、简述运动兴趣和运动爱好的关系。

答题要点:

运动兴趣可以发展为运动爱好。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把运动兴趣与运动爱好当作一回事,实际上两者是有区别的。

运动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心理倾向,运动爱好则是从事某项体育活动的倾向。

当运动兴趣发展成为从事某种体育活动的倾向时,就变成了运动爱好。

运动兴趣与运动爱好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一致的,是紧密联系的。

一个人对某项体育运动的爱好必须建立在对这一运动的认识兴趣基础之上,但人们对某项体育运动感兴趣,却未必一定会去从事相应的运动。

2、影响运动兴趣水平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题要点:

影响运动兴趣水平的主要因素有:

①运动需要的满足。

运动需要主要指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自身价值(如趣味、娱乐、竞技、健身、健美等)所产生的一种渴求趋势,或想掌握某项体育运动技能的一种需要。

运动需要会促使学生对其所渴求学习或参与的体育活动产生极其浓厚的兴趣,表现出极大的学习和参与热情。

②现有的运动技能水平。

学生学习兴趣的形成也有赖于其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越深,相应的兴趣也就越强烈。

在体育教学中,影响学生运动兴趣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条件,主要不在于运动技能掌握的广度(多)而在于其深度(精),即运动技能的水平。

因为运动技能水平越高,就越有机会体验体育运动内在的魅力,领悟运动技术所蕴含的奥妙,倍感其乐无穷。

人们一般在余暇时间会更积极、主动地邀请同伴参与自己所擅长项目的活动,从中满足自己的运动需要。

③运动内容的新奇性与适合性。

一般来讲,趣味性、娱乐性和竞争性越强的内容越具有魅力,越能吸引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学习或练习.④成功体验的获得。

运动兴趣是体育学习获得成功的动力,而体育学习的成功又是激发和提高运动兴趣的主要因素之一。

一般说来,有成功希望的、符合自己能力水平的、能带来愉快感的体育运动容易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在这些体育运动中,学生比较容易看到自己的成绩和进步,获得成功体验,兴趣就会随之产生。

学生往往是越感兴趣越要学,越能有所得,而越有所得,就越会感兴趣越要学。

⑤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融洽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师生心理相容能提高教学效果。

一般来说,不受学生爱戴、亲近的教师,大多数是教学能力差、好训斥、武断和偏执的教师。

受到学生爱戴、亲近的教师,不但教学水平高,而且朝气蓬勃、与学生打成一片。

中国有句成语,叫做“爱屋及乌”。

学生常常会为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