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次讲演》校本教研记录表课堂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034987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后一次讲演》校本教研记录表课堂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最后一次讲演》校本教研记录表课堂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最后一次讲演》校本教研记录表课堂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最后一次讲演》校本教研记录表课堂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最后一次讲演》校本教研记录表课堂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后一次讲演》校本教研记录表课堂教学设计.docx

《《最后一次讲演》校本教研记录表课堂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后一次讲演》校本教研记录表课堂教学设计.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后一次讲演》校本教研记录表课堂教学设计.docx

《最后一次讲演》校本教研记录表课堂教学设计

巩义市北山口第一初中课堂教学设计

授课日期

2018年4月20日

章节

第四单元

年级

八年级

学科

语文

课题

《最后一次讲演》

课时

2

解读课程标准

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

2、体味和推敲重要语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教材分析

 

《最后一次演讲》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闻一多先生的一篇演讲稿。

演讲稿辞真意切,极有鼓动性,感染性。

这是一篇即兴讲演,是特殊背景下所作。

这充满昂扬的战斗激情、富有极大鼓动性、震憾力的讲演,绝不是书桌前冥思苦想的产物,不是写作技巧的产物,而是对反动派恨之深,对人民、对祖国爱之切的结果。

 

学情分析

 

 

这篇文章文字晦涩,不易理解,面对八年级的学生,他们接触演讲不多,对演讲稿还较陌生,加上本班学生学习基础较为薄弱,学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上课不敢发言,思想往往分散,不能集中注意学习,因此要用两个课时讲完这篇课文,仍需匠心独运。

学习目标

 

1、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

2、领会本文表达鲜明观点的特色。

3、体味口语的特点和本文感情色彩强烈的语言。

评价任务

1、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通过揣摩文中的细节描写,合作、讨论、探究,领会本文表达鲜明观点的特色。

3、通过文章具体语句体味口语的特点和本文感情色彩强烈的语言。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解题:

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板书课题及作者)。

闻一多先生是什么人?

他的这篇讲演是在什么情况下作的?

为什么说是“最后一次讲演”?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上的题注,准备回答问题。

(在引导学生阅读题注、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适当补充介绍时代背景)。

这是一篇用满腔爱国热忱谱成用鲜血写就的文字,是一篇感情色彩鲜明的讲演词,属议论文体裁。

讲演词,也叫演讲词、演说词,它常在各种大型的群众集会或较为隆重的场合使用,而且讲话人所讲的都是些较为重大的问题或是讲话人就某个专门问题进行的论述。

讲演词具有宣传、鼓动和教育作用,它可以把讲演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可联系曲啸、蔡朝东的讲演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加以说明)

二、教师范读。

 提示:

注意体味讲演的气势与感情,画出表达强烈感情的语句。

三、整体感知

方法:

教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讨论。

1.闻一多先生在讲演中一再痛斥敌人卑劣无耻,同学们说说它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2.与敌人卑劣无耻恰成对比的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的光荣表现在什么地方?

3.作者是怎样揭露反动派的虚弱本质,指出反革命的末日来临的?

揭露——虚弱本质:

自己在恐怖、慌、害怕

指出——末日来临:

完了、快完了

4.闻一多先生预言敌人“快完了”,人民一定胜利,有什么根据?

请从文章中找答案。

明确:

第一,他们这样疯狂地制造恐怖,这是他们自己在慌,在害怕,自己在制造恐怖;第二,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万个李公朴站起来;第三,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是不被人民毁灭的。

 5.闻一多先生对进步青年提出了什么样的号召?

 

6.文末表达了闻一多先生怎样的斗争决心?

表达——自己的决心:

义无反顾,随时准备献身。

7.闻一多先生的遗愿,上一代青年人完成了,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同学们,我们新中国青年一代的任务又是什么呢?

怎样才能对得起革命先烈呢?

明确:

我们新中国的青年一代肩负着刻苦学习,掌握本领开拓未来,建设四化的历史重任。

我们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警惕资本主义的“和平演变”,立志成才,献身四化,这样才能无愧于为共和国的诞生而英勇斗争、光荣献身的无数革命先烈。

四、深入阅读

(一)朗读课文,说说这篇讲演词有什么特色?

讨论提示:

感情强烈,爱憎分明,富有战斗力和感染力。

这样的特色是怎样形成的呢?

讨论提示:

1.对进步力量和对反动派讲的话,语气和措词的感情色彩截然不同。

2.在讲演中,作者使用了较多的感汉句、设问句和反问句,有助于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

找出几个感叹句并改为陈述句。

比较表达效果。

找出几个反问句并改成陈述句。

(二)请着重读本文第1、2段,体会一下它跟一般文章的语言有什么不同?

明确:

口语又叫口头语,是大多数人日常交际时口头使用的语言,它的特点是词汇大众化,句式简短,少用关联词语。

五、积累迁移:

针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武力征服中国失败后,把和平演变的希望寄托在中国第三代、第四代人身上的妄想,以“我们这一代人的回答”为题,写一篇演讲稿。

 

(学生主要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通过朗读、品味,讨论、探究,在文中找到具体的细节描写,回答问题)

 

学生从文本中的细节描写中寻找答案,进行品味。

 

 

延伸迁移

演讲是我们生活中 不可或缺的,常见的有集体活动中的演讲,也有即兴发表的演说,所以学习演讲的技巧和方法对我们很有益处。

以本文为切入点,以《我的中国梦》为题写一篇演讲稿。

 

达标测评

1、《最后一次讲演》是在的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

2、解释词语:

①挑拨离间:

②赋予:

3、下面的句子表现了闻一多()。

我们随时像李先生那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跨进大门!

A、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B、坚持真理的精神。

C、同情革命,支持革命的精神D、不畏强暴的精神

4、“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污、最无耻的事情!

”句中连用两个“最”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

A、讲演一开始就说明李先生没有罪。

B、引起听众注意。

C、讲演一开始就义正辞严地揭露反动派的卑劣无耻。

D、使敌人害怕

5、题为“最后一次讲演”有什么意义?

板书设计

最后一次讲演

(一)揭露真相,痛斥敌人,颂扬烈士  (1-3)

(二)剖析反动派虚弱本质揭示人民必胜,真理永恒   (4-5)

(三)号召昆明青年继承传统,英勇斗争(6-12)

 

课后反思

与重建

本篇课文语言明白如话,学生在文字方面没有 明显的难以理解的地方。

主要在 于通过朗读来体验讲演者的感情,并在朗读的基础上,进行全课或者某部分的讲演练习。

通过朗读、演讲来领会闻一多先生的情感,好处是可以让 学生在朗读演讲中 ,再现当时的场景,犹如身临其境,创造一种近似于现场的氛围,能使学生通过这种参与,来直接体验,并能从中感悟讲演者的情感,学习讲演者坚持真理的大无畏精神。

这是本堂课的成功之处。

作业设计与试题整理

教学同步题库

1、《最后一次讲演》是在的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

2、解释词语:

①挑拨离间:

②赋予:

3、下面的句子表现了闻一多()。

我们随时像李先生那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跨进大门!

A、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B、坚持真理的精神。

C、同情革命,支持革命的精神D、不畏强暴的精神

4、“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污、最无耻的事情!

”句中连用两个“最”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 )

A、讲演一开始就说明李先生没有罪。

B、引起听众注意。

C、讲演一开始就义正辞严地揭露反动派的卑劣无耻。

D、使敌人害怕

5、题为“最后一次讲演”有什么意义?

错题资料库

1、这两段文字中对进步力量和对反动派讲话,语气上和用语上感情色彩截然不同,说到李公朴时用“是李先生的光荣”,表现对李公朴先生的感情;斥责敌人时,用“无耻啊!

无耻啊!

”表达对敌人的;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立场。

2、闻一多先生讲演中一开始就义正辞严地指出:

暗杀李公朴先生是昆明历史上出现的“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

然后从三方面层层深入揭露反动派制造暗杀李公朴先生事件的险恶用心,这三个方面是:

①②③

3、“这几天,大家晓得,……”句中的“大家”指的是()

A、李公朴和闻一多。

B、国民党反动派。

C、所有的人,包括敌人。

D、西南联大的师生和昆明爱国人士。

重难点专项题库

1、对下列四句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是()

①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

你站出来!

②暗杀了人,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

③无耻啊!

无耻啊!

A、设问引用反复B、反问比喻反复

C、反问引用反复D、设问比喻反复

中招链接题库

1.上文是闻一多在(最后一次讲演)中的头一段,他针对_________先生在昆明被________的事件发表评论。

2.上文的评论中心是()。

A.这件事是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B.李先生无罪,不应遭此毒手

C.李先生没有失掉中国人的良心D.为什么不敢光明正大地来打来杀

3.文中两个加点的“而”都属连词,前者表示_关系,后者表示关系。

  

4.上文表现作者什么精神()。

A追求光明、勇敢无畏B.追求真理、视死如归

C.坚持正义、不畏强暴D.敢于反抗、大义凛然

周周清试卷

校本教研活动记录表

备课组名称

八年级语文组

主备人

张丽玲 

集体备课时间

2018.4.18 

参加人员

张丽玲、赵倩、张慧敏、王润霞 

教学课题

 《最后一次讲演》

集体备课内容

1、课程标准解读: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语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2、学习目标叙写:

1、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

2、领会本文表达鲜明观点的特色。

3、体味口语的特点和本文感情色彩强烈的语言。

3、评价任务:

1、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通过揣摩文中的细节描写,合作、讨论、探究,领会本文表达鲜明观点的特色。

3、通过文章具体语句体味口语的特点和本文感情色彩强烈的语言。

集体备课内容

4.教学环节设计

一、导入新课、解题:

二、教师范读。

三、整体感知。

四、深入阅读

(一)朗读课文,说说这篇讲演词有什么特色?

(二)请着重读本文第1、2段,体会一下它跟一般文章的语言有什么不同?

五、积累迁移。

5、作业设计、习题整理(典型习题,易错、易混点设计、链接中招试题)

1、对下列四句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是()

①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

你站出来!

②暗杀了人,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

③无耻啊!

无耻啊!

A、设问引用反复B、反问比喻反复

C、反问引用反复D、设问比喻反复

6、延伸迁移

演讲是我们生活中 不可或缺的,常见的有集体活动中的演讲,也有即兴发表的演说,所以学习演讲的技巧和方法对我们很有益处。

以本文为切入点,以《我的中国梦》为题写一篇演讲稿。

 

7、达标测评

1、《最后一次讲演》是在的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

2、解释词语:

①挑拨离间:

②赋予:

3、下面的句子表现了闻一多()。

我们随时像李先生那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跨进大门!

A、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B、坚持真理的精神。

C、同情革命,支持革命的精神D、不畏强暴的精神

4、“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污、最无耻的事情!

”句中连用两个“最”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

A、讲演一开始就说明李先生没有罪。

B、引起听众注意。

C、讲演一开始就义正辞严地揭露反动派的卑劣无耻。

D、使敌人害怕

5、题为“最后一次讲演”有什么意义?

备课组总结点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