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教案设计11.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033412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2.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教案设计1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教案设计1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教案设计1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教案设计1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教案设计1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教案设计11.docx

《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教案设计1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教案设计11.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教案设计11.docx

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教案设计11

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教案(1-1)

【课题编号】

1-01-01

【课题名称】认识电工实训室与安全用电

【教学目标】

应知:

1.简单认识电工实训室。

2.了解电工基本操作规程。

应会:

1.掌握常用电工仪器、仪表的使用。

2.学会安全用电常识。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物理电学的基础上,接触电工电子这门课程,为了让学生对这门课程能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从认识实训室入手,加强实物教学,能降低学习难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通过多媒体演示、教师讲解、学生讨论让学生有一定的安全用电知识,为以后的学习做好安全保障。

【教学方法】现场教学法、演示法、实验法、讨论法、对比法。

【教具资源】

电工实训台、万用表、试电笔、多媒体课件

【教学安排】

2学时(90分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这门课程是学习关于电的知识、技能及应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离不开电工实训室。

为了让大家对电有一个具体的认识,我们首先认识电工实训室常用电工仪器、仪表。

二、讲授新课

教学环节1:

认识电工实训室

(一)实训台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观察实训台,了解实训台的几个组成部分的作用。

学生活动:

观察实训台,在教师引导下分析、讨论,对实训台有初步了解。

能力培养:

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

(二)常用电工仪器、仪表

教师活动:

现场演示讲解各种仪器、仪表外形作用及简单使用方法。

学生活动:

在教师引导下,观察各种仪器、仪表,练习简单的使用方法。

能力培养:

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环节2:

电工基本操作规程

教师活动:

简单讲解操作规程,引导学生讨论分析知道违规的弊端。

学生活动:

分组讨论每项操作规程,了解违反规程的危害。

教学环节3:

安全用电常识

(一)常见的触电方式

教师活动:

通过触电实例,和学生介绍触电方式及触电的危害。

学生活动:

在教师引导下,结合实例,分组讨论触电方式及危害。

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和知识横向联系的能力。

(二)电流对人体的危害及触电急救

教师活动:

通过触电实例,介绍电流对人体危害,安全电压;利用多媒体演示触电急救方法,让学生掌握简单触电急救方法。

学生活动:

在教师引导下,结合实例,分组讨论电流对人体危害;观看多媒体演示触电急救方法,掌握简单触电急救方法。

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和知识横向联系的能力。

(三)安全用电注意事项

教师活动:

通过用电实例,介绍安全用电注意事项,让学生了解安全用电注意事项。

学生活动:

联系实际,结合实例,分组讨论安全用电注意事项。

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和知识横向联系的能力。

(四)电气火灾的防

教师活动:

通过用电实例,介绍引起电气火灾的原因,让学生了解基本灭火方法。

学生活动:

联系实际,结合实例,分组讨论电气火灾的防。

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和知识横向联系的能力。

三、课堂小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知识,引导学生在理论联系实践的基础上理解相关知识。

为便于学生理解,教师要尽可能结合实际,用多媒体投影,像讲故事一样,引导学生一起回顾实训室、安全用电知识。

必要时可以各小组总结本节主要容,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下掌握知识。

四、课堂练习

五、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教案(1-2)

【课题编号】

2-01-02

【课题名称】电路

【教学目标】

应知:

电路的基本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作用,了解电路的三种工作状态。

应会:

会组装简单闭合电路。

【学情分析】

电路的组成比较简单,学生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接触比较多,又有一定的初中物理知识做基础,学习起来比较轻松。

【教学方法】

现场教学法、演示法、实验法、讨论法、对比法。

【教具资源】

多媒体课件、小灯泡1只,开关1只,电池盒一个,5号电池两节,导线若干。

【课时安排】

1学时(45分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同学们说出电路的组成,利用实际电路的连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二、讲授新课

教学环节1:

电路的组成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说出实际生活中的电路例子。

教师连接简单电路引导学生观察总结讨论得出电路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学生活动:

联系实际电路,讨论总结一般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能力培养:

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环节2:

电路的状态

教师活动:

演示照明电路的各种状态后分析断路和短路。

学生活动:

联系实际,观察实验现象总结电路的三种状态,分析开关和熔断器的作用。

教学环节3:

电路中常用的电气符号

教师活动:

师生一起学习表1.1.1,练习各种元件的画法。

观看多媒体演示认识、学习各种常用电气元件。

学生活动:

分组练习,画出电路中常用的电气符号。

教学环节4:

分组实训组装简单电路

教师活动:

为各组准备实训所需器材。

学生活动:

分组讨论,连接电路。

进一步理解短路、断路。

能力培养:

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课堂小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知识,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在理解中记忆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电路状态、电气符号。

四、课堂练习

五、课后作业

教材中复习思考题第1、2、3题。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教案(1-3)

【课题编号】

3-01-03

【课题名称】电路的常用物理量

【教学目标】

应知:

1.了解电流、电压、电位、电动势、电功、电功率。

2.*电流热效应有利也有弊。

应会:

1.直流电流表和直流电压表的使用。

2.电压与电位的关系。

【学情分析】

本节容涉及的物理量多,各物理量的物理意义、定义、公式、单位、方向都比较抽象,单纯从理论上讲解学生不易理解,容易混淆。

为了能降低其理论难度,要从实验入手,多联系实际,以多媒体动画进行模拟,增强学生的视觉感受,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学方法】

讲授法、对比法、实验法、讨论法

【教具资源】

多媒体课件、直流电源、直流电压表、直流电流表各一只,干电池两节,电池盒一个,小灯泡一个,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课时安排】

2学时(90分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中电路的组成,做小实验,闭合开关小灯泡发光。

引导学生回顾初中学习的小灯泡流过电流,两端有电压,进而引出课题,电路中常用的物理量。

二、讲授新课

教学环节1:

电流

教师活动:

播放电流成因多媒体动画,引导学生分析电流定向运动的含义,讲解电流的分类。

演示电流的测量,强调直流电流表使用注意事项。

学生活动:

听课,理解电流的形成、分类、方向,分组完成电流测量的小实验。

教学环节2:

电压与电位

教师活动:

在复习初中电压知识的基础上,讲解电压,注意Uab的含义;演示电压的测量,强调直流电压表使用注意事项。

用高度类比,借助与电压的联系Uab=Va-Vb讲解电位。

讲解过程中,为了便于讲解,可以用一个简单电路为例具体探究电压、电位及二者关系。

学生活动:

启发学生采用类比法对比电压、电位,分组讨论、总结电压、电位的区别与联系。

分组完成电压测量的小实验。

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总结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环节3:

电动势

教师活动:

多媒体动画演示常见电源分析电源的作用,引出电动势的概念,看表1.1.2进一步巩固电动势的知识。

学生活动:

参考多媒体演示分析、总结电动势的定义、公式和方向。

教学环节4:

电功与电功率

教师活动:

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说出衡量用电器耗能的物理量,辅助投影多媒体介绍常用电度表。

学生活动:

分组讨论各家大约每月的耗电情况,看表1.1.2进一步巩固电功率、电能的定义和单位。

教学环节5:

*电流的热效应

教师活动:

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习电流的热效应,讲解焦耳定律。

学生活动:

分组讨论生活实践中热效应的实例,分析其利弊。

三、课堂小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知识,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为便于学生记忆,教师总结出顺口溜,用多媒体投影,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下掌握知识。

电压电位电动势,单位相同意不同。

电压电位有联系,电压就是电位差。

电压电流因和果,参考方向很重要。

电功率名牌上标,度是电能的单位。

四、课堂练习

有一“220V、40W”的白炽灯,接在220V的供电线路上,求流过白炽灯的电流。

若平均每天使用5h(小时),电价是每千瓦时0.4元,求每月(以30天计)应付的电费。

五、课后作业

教材中想想练练第1、2、3、4题。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教案(1-4)

【课题编号】

4-01-04

【课题名称】电阻元件与欧姆定律

【教学目标】

应知:

1.电阻元件的分类及参数。

2.端电压的定义。

应会:

1.全电路欧姆定律的容及应用。

2.会用万用表测量电阻阻值,会电阻器的色标法读数方法。

【学情分析】

电阻元件学生在初中接触较多,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掌握较容易。

加上电阻元件的实物直观性强,所以借助实物、多媒体分析讲解、动手操作,增强学生的视觉感受,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和全电路欧姆定律比较抽象,单纯从理论上讲解学生不易理解,选用直观的实物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总结,能变枯燥讲解为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

【教具资源】

带有电阻器的电路板、直流电源、固定电阻、可变电阻、导线若干、电压表 电流表、多媒体课件、万用表

【课时安排】

2学时(90分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查识重点是电流、电压、电位。

通过介绍一个简单电路板,推出今天要学习的元件——电阻元件。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二、讲授新课

教学环节1:

电阻元件

(一)电阻

教师活动:

在初中电阻知识基础上,讲解电阻的定义、单位、符号、在电路中的作用。

学生活动:

听课,讨论电阻的作用。

(二)常见电阻器

教师活动:

实物演示各种不同的电阻对照实物讲解电阻分类。

播放多媒体演示各种常见电阻元件及其特性。

学生活动:

观察各种不同电阻的外观,掌握的电阻的分类,总结电阻的不同用途。

(三)电阻的主要参数

教师活动:

实物演示色环电阻,借助多媒体投影色环电阻的参数和色环的读法。

学生活动:

观察色环电阻的外观,掌握的色环电阻的读法,会读不同色环电阻的阻值。

(四)用万用表测电阻器的阻值

教师活动:

边演示边讲解用万用表测电阻器的阻值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学生活动:

分组使用万用表测电阻器的阻值,测量时要正确使用万用表,正确读数。

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总结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环节2:

欧姆定律

(一)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

教师活动:

在复习初中欧姆定律的基础上,简单介绍欧姆定律。

说明线性电阻、非线性电阻的区别。

学生活动:

复习欧姆定律,分析U、R、I三者之间的关系。

(二)全电路的欧姆定律

教师活动:

复习电路的组成,复习电压、电动势的物理意义,引出电源阻定义,分析电路中能量的守恒,用多媒体说明闭合电路中电流的流动情况,分析得出全电路欧姆定律。

学生活动:

听课,在教师引导下复习旧知识,得出新知识。

(三)端电压

教师活动:

复习欧姆定律的基础上,进行公式变形,提出端电压的定义。

按教材中演示实验,端电压的变化规律测试电路,根据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变化,总结出端电压与电流的变化规律。

为了更加形象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可以适当补充负载的外特性曲线图。

学生活动:

分析理解端电压的意义,观察实验现象,分组讨论端电压与电流的变化规律,在教师引导下各组讨论分析,解答例题1-2。

三、课堂小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电阻的知识和两个欧姆定律。

对重点知识如电阻色标法、电阻的测量、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端电压的计算,可以以小组竞赛的方式进行巩固提问,强化学生理解记忆。

四、课堂练习

如图1.1所示电路,已知电池组的电阻r=1Ω,外电路电阻R=5Ω,电压表的示数U=3V,则电池组的电动势E应等于多少?

五、课后作业

想想练练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教案(1-5)

【课题编号】

5-01-05

【课题名称】电阻的连接

【教学目标】

应知:

1.掌握电阻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应用。

2.了解电阻混联电路的分析方法,能化简混联电路。

3.电阻串、并联的简单应用。

应会:

1.串联的分压规律。

2.并联的分流规律。

【学情分析】

电阻串并联的初步知识学生在初中物理课已有所了解,,单纯从理论上讲解学生易产生厌烦情绪,借助于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测量、总结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借助多媒体演示形象讲解串并联的实际应用增强学生的视觉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电阻的混联电路学生掌握的难度较大,借助多媒体的动画效果步步深入地演示等效电路,能抓住学生的好奇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讲练法、实验法,讨论法

【教具资源】

多媒体课件、直流电源、电阻若干、电流表、电压表、万用表用、Proteus仿真软件

【课时安排】

2学时(90分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同学们说出电阻的串并联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多媒体课件投影实际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二、讲授新课

教学环节1:

电阻的串联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根据初中物理课掌握的知识,亲自动手操作、测量,总结电阻串联电路的特点,并理论联系实际借助多媒体讲解电阻串联的实际应用。

重点是讲清楚串联分压的问题。

学生活动:

学生分组实验,根据实验测量的结果总结电阻串联的特点,分组讨论串联的应用实例。

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环节2:

电阻的并联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根据初中物理课掌握的知识,亲自动手操作、测量,总结电阻并联电路的特点,并理论联系实际借助多媒体讲解电阻并联的实际应用。

重点是讲清楚并联分流的问题。

学生活动:

学生分组实验,根据实验测量的结果总结电阻并联的特点,分组讨论并联的应用实例。

教学环节3:

电阻的混联

教师活动:

通过具体题目,讲解混联电阻的处理方法,借助多媒体动画演示混联电路等效电路的方法。

学生活动:

跟随多媒体的动画演示画等效电路图,理解解决混联电路的等效处理方法。

分组练习,各组之间互相点评。

三、课堂小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电阻串并联的特点、应用和电阻混联的分析方法,引导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类比记忆,并把重点容用多媒体投影。

1.通过各电阻的电流为同一电流;外加电压等于各电阻电压之和;总电阻为各个电阻之和,在上述电路中;各个电阻两端的电压与它们的阻值成正比;各个电阻消耗的功率跟阻值成正比。

两个电阻串联时分压公式为

2.各并联电阻承受同一电压;各电阻电流之和等于总电流;等效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通过各电阻的电流与其阻值成反比;各个电阻消耗的功率跟它的阻值成反比。

两个电阻并联时分流公式为

四、课堂练习

1.负载额定电压低于电源电压时,可用       的办法来分得一定电压,满足负载正常工作的需求。

2.凡是工作电压相同的负载几乎都是联。

(填“串”或“并”)

3.两个电阻并联,电阻阻值之比为2∶3,则流过这两个电阻的电流之比为。

4.两个电阻串联,其阻值分别为R1为4Ω,R2为6Ω,总电压为3V,电路中的电流多大?

每个电阻两端的电压是多少?

5.两个电阻并联,其阻值分别为R1为4Ω,R2为6Ω,总电流为3A,流过每个电阻的电流是多少?

6.一个110V/8W的指示灯,欲接到220V的电源上使用。

为使该指示灯安全工作,应串联多大的分压电阻?

该电阻的功率应为多大?

五、课后作业

教材中想想练练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教案(1-6)

【课题编号】

6-01-06

【课题名称】基尔霍夫定律

【教学目标】

应知:

1.支路、回路、网孔、节点的定义。

2.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电压定律的容及公式。

应会:

掌握利用支路电流法求解各支路电流。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物理课和前几节接触的都是简单直流电路的知识,相对而言难度较小,从本节开始就深入到复杂直流电路,除了知识难度的增大外,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切入点也需要完成质的飞跃,这对学生提出较大的挑战。

借助实验和多媒体的投影,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引导学生较快地掌握复杂直流电路的分析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归纳法、讨论法、讲练结合、类比法

【教具资源】

基尔霍夫定律演示仪、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学时(90分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投影几种复杂直流电路,设计几个小问题(例如求某电阻中的电流)让学生们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当学生分析时遇到难题时,自然由简单直流电路过渡到复杂直流电路,导入新课。

讲解简单电路与复杂电路的区别。

通过多媒体投影几种复杂直流电路,讲解支路、节点、回路、网孔的定义。

注意讲清楚每一个支路对应一个电流。

二、讲授新课

教学环节1: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一)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教师活动:

将电流比作水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一中各支路电流的数值关系,引出并验证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学生活动:

通过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并练习应用。

分组求解例题。

(二)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的推论

教师活动:

借助多媒体的动画演示引导、启发学生得出推论。

学生活动:

通过观察多媒体动画,讨论总结推论。

教学环节2: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教师活动:

演示基尔霍夫定律实验二引导学生记录数据、观察、分析各元件两端电压的数值关系,引出并验证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通过一个具体电路的分析,推导出开路电压

等于从a点到b点所经路径上全部电压的代数和。

学生活动:

通过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并练习应用。

列回路电压方程时,要注意电压的方向。

电阻上两端点电位的高低由通过电阻电流的方向决定;而电源上两端点的电位高低则可直接由电源的正负极确定,正极为高电位,负极为低电位。

理解开路电压的求解。

教学环节3:

支路电流法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重新回到导入时的问题上,每一个支路对应一个电流,启发学生以各支路电流为未知量求解各支路电流时方程的个数问题。

应用刚学习的基尔霍夫定律列方程求解,导出支路电流法的定义和解题步骤。

学生活动:

在教师的的启发下讨论、总结、理解支路电流法的含义和应用。

分组讨论求解例题。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总结具体求解步骤如下:

(1)标出各支路的电流方向和网孔电压的绕向。

(2)用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列出节点电流方程式(若电路有m个节点,只需列出任意m-1个独立节点电流方程)。

(3)用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列出网孔的回路电压方程(n条支路列n-(m-1)个方程)。

(4)联立方程求解各支路的电流(n条支路列n个方程)。

(5)确定各支路电流的实际方向。

当支路电流计算结果为正值时,其方向与假设方向相同,反之则相反。

三、课堂小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知识,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总结。

1、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简称KCL,又称节点电流定律。

它反映了电路中各个支路电流之间的关系,其容为:

在任意瞬间,流入任一节点的电流总和等于从这个节点流出的电流总和。

其表达式为

2、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简称KVL,又称回路电压定律。

它反映了电路中各个元件电压之间的关系。

其容为:

在任意瞬间,沿电路中任一回路,各段电压的代数和恒为零,即

3、支路电流法是以各条支路电流为未知量,根据基尔霍夫定律列出联立方程组求解支路电流的方法。

四、课堂练习

1、电路如图1.2所示,试计算电流I1。

图1.2

2、电路如图1.3所示,应用基尔霍夫定律计算未知电压U。

图1.3

3、电路如图1.4所示,试求

图1.4

五、课后作业

想想练练第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