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浆工艺性试验.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031797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25.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浆工艺性试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注浆工艺性试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注浆工艺性试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注浆工艺性试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注浆工艺性试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注浆工艺性试验.docx

《注浆工艺性试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浆工艺性试验.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注浆工艺性试验.docx

注浆工艺性试验

 

新建铁路广元至达州线巴中至达州段

站前工程I标段

 

注浆工艺专项方案

 

编制:

许三喜、左录伟复核:

张校伟、文朝伟审核:

武进广、李宁批准:

石磊

 

中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

巴达铁路站前I标段工程指挥部

二〇一〇年一二月

注浆工艺试验方案

1、编制依据

1)隧道设计总说明

2)隧道初支(施工)设计图

3)相关施工规范、检测、验收标准

4)类似施工经验

2、工程概况

中铁七局承建巴达铁路站前I标南垭邱隧道工程,里程范围D1K67+971~D1K69+664,线路长度1693m。

V级围岩超前小导管直径42mm,壁厚3.5㎜,每环25根,环向间距40cm,单根长3.5m,搭接长度1m,倾角10°度等参数。

3、工艺试验段选择方案

3.1试验段选择

1)试验选在南垭邱隧道出口口段D1K69+664。

3.2试验施工进程

共试验三根,长度均为:

3.5m。

施工准备:

2010年11月20日~2011年1月2日;

试验时间:

2010年12月28日;

4、试验目的

在大面积施工前通过试验检验注浆处理施工设备、施工工艺的合理性、适用性以及泵浆压力、注浆流量、入岩深度的判断、注浆速度等参数,由此确定本标段的注浆处理的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参数,检验设计参数和围岩处理效果,确定机械设备选型及配套组合,探明地质情况,为下步大面积施工提供依据,以确保大面积施工时注浆处理的施工质量。

拟选工艺参数:

项目名称

工艺参数

注浆

处理

配合比(水:

水泥)

1:

1

浆液压力(MPa)

0.5

0.8

1.0

开孔直径(mm)

62

平均水泥用量(Kg/m)

20

28

35

5、小导管施工方法

超前小导管采用外径42mm,壁厚3.5mm,长350cm的热轧无缝钢管,钢管前端呈尖锥状;管壁四周钻注浆孔,孔径为8mm,孔间距10cm,呈梅花形布置,尾部30cm不钻注浆孔作为止浆段。

钢管与衬砌中线平行,以外插角10°打入拱部围岩;钢管环向间距50cm。

小导管布置见下图“超前支护横断面布置图”:

5.1小导管加工

小导管加工如下图所示。

5.2超前小导管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流程:

测量放样→钻孔→清孔→钢管插入→封口→注浆→与钢架或锚杆焊接。

见下图“超前小导管施工工艺流程图”。

超前小导管施工工艺流程图

5.3施工方法

5.3.1测量放样

按设计要求,在掌子面上准确画出本循环需施设的小导管孔位。

5.3.2钻孔

小导管在打孔前,按设计要求划出小导管的位置,并标明清楚。

采用凿岩风钻打孔,成孔直径Φ62,孔口钻眼偏差小于50mm,孔眼长度大于小导管长度,然后将小导管打入,小导管打入后用高压风将小导管内砂石等吹出。

小导管尾部置于钢架腹部,增加共同支护能力。

小导管安装后用塑胶泥封堵导管外边的孔口及围岩裂隙。

5.3.3钢管插入及孔口密封处理

钢管用钻机顶进,顶进钻孔长度不小于90%管长。

钢管末端除焊上挡圈外,再用胶泥麻筋缠箍成楔形,以便钢管顶进孔后其外壁与孔岩壁间隙堵塞严密。

钢管搭接长度不小于100cm,并与钢支撑焊接在一起。

钢管顶进时,注意保护管口不受损变形,以便与注浆管路连接。

5.3.4小导管注浆

注浆采用M20水泥净浆,注浆材料满足下列要求:

浆液的流动性好,易注入地层;固结后收缩小,具有良好的粘结力和较高的早期强度;结石体透水性低,抗渗性能好等。

注浆前导管孔口应达到密闭标准,以防漏浆,然后采用注浆机注浆,注浆压力为0.5~1.0Mpa,一般按单管达到设计注浆量0.32m3作为结束标准,当注浆压力达至设计终压不少于20分钟,进浆量仍达不到注浆终量时,便可结束注浆。

注浆结束后,将管口封堵,以防浆液倒流管外。

注浆过程中设专人做好记录。

注浆结束后检查其效果,不合格者补注浆。

5.4小导管注浆异常处理

串浆则采用多台泵同时注浆或堵塞串浆孔隔孔注浆;水泥浆液压力突然升高,则应关停注浆泵,进行注清水,待泵正常时再进行单液注浆;当注浆液量很大,压力长时间不升高时,则应调整浆液浓度及配合比,缩短凝胶时间,进行小量低压力注浆或间歇式注浆。

5.5小导管注浆量计算

小导管注浆工程量可以按下式计算:

 

式中:

R—浆液扩散半径,可按0.25m考虑

L—小导管长度

η—岩体孔隙率

K—充填系数,为0.3~1.0,对粉粘土取较小值,对碎石土、砂土取较大值。

5.6超前小导管支护质量保证措施

5.6.1小导管安装

①小导管间距根据围岩状况确定,采用单层小导管时,其环向间距为40cm;

②前后排小导管错开布置,前后排小导管的搭接长度不小于100cm;

③小导管外插角度根据注浆胶结拱厚度确定;

④小导管安装前,将工作面封闭严密,并正确测放出钻孔位置后方可施工。

5.6.2小导管注浆

注浆概述

①注浆前应喷射混凝土封闭作业面,防止漏浆,喷射混凝土厚度不小于4cm;

②注浆材料应根据地质条件、注浆目的和注浆工艺全面考虑,但确保满足下列要求:

浆液流动性好,固结后收缩小,具有良好粘结力和较高早期强度,结石体透水性低,抗渗性能好。

当有水侵蚀作用时,采用耐侵蚀材料;

③注浆过程中,注浆压力为0.5~1.0Mpa,并专人做好记录。

注浆结束后检查其效果,不合格者应补注浆,注浆达到效果后方可开挖;

④注浆过程中注浆顺序应由拱脚向拱顶进行。

5.6.2.1、注浆试验施工

(1)、施工准备

1)隧道掌子面危石清理。

2)施工测量:

按照设计布孔形式测设出注浆孔位,并打木桩标记。

(2)施工方法

施工准备→布孔位图→测量放线→钻孔、清空→检查岩芯→注浆(砂)→封孔→注浆完成。

施工工艺流程详见下图:

注浆处理施工工艺流程图。

1)钻探工艺

(1)定孔位

根据设计要求标出注浆孔位置,并进行复测。

(2)钻机与注浆设备就位

①注浆孔位标定后,移动钻机至钻孔位置,完成钻机就位。

②钻机就位后,用经纬仪、水准仪等工具调整钻机角度,安装牢固,定位稳妥。

③各类设备就近安装,注浆管线固定,不宜过长,一般为30~50m,以防压力损失。

(3)钻孔

钻孔用φ62钻头开孔钻进,钻孔采用循环水分节钻进,在先导勘探时,每一节钻杆钻进结束后,将钻取芯样取出,留作与设计地质情况做核对,在正常的钻孔注浆时,只需要将岩芯取出,并以此控制入岩深度。

(4)检查岩芯

根据钻取岩芯的形态,并结合钻进时钻机的状态确认具体的地质情况,并以此判定入岩的深度及注浆方案。

(5)终孔

钻孔应以实际钻探深度为准,加固厚度满足设计要求。

钻至设计孔深度,经专业工程师自检后,报请现场监理工程师检查,同意后方可提钻,再用清水洗孔直至返清水,如不返水,冲洗时间不少于30分钟。

然后拧紧孔口盖准备压浆。

(6)清孔

在钻孔结束后,要及时进行清孔,将孔中碎石等破碎岩芯取出,确保注浆时水泥浆能顺利的充填基岩中破碎岩层和裂隙。

(7)记录

钻进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地层变化,详细作好钻孔记录。

2)注浆工艺

注浆采用孔口封闭注浆法,先注浆基岩后,再注岩层面与土层接触面。

(1)试泵

试泵时,在开泵前先将三通转芯阀调到回浆位置,待泵吸水正常时,将三通回浆口慢慢调小,泵压徐徐上升,当泵压达到预定注浆压力后,持续二、三分钟泵管及机械设备不出故障进,方可进行注浆作业施工。

(2)安装注浆管和止浆塞

钻孔完毕,进行清孔检查,在确认没有坍孔和探头石的情况下,方可下管。

否则,必须用钻机进行扫孔。

在确定注浆管内无阻塞物后,即可进行注浆管安装。

把管子插入孔内,再将管顶入孔内到设计要求深度,使橡胶栓塞与孔壁充分挤压紧实,注浆管和止浆塞固定。

注浆管外露的长度不小于30~40cm,以便连接孔口阀门和管路。

注浆管安放好后,在注浆管管口加上孔口盖,以防止杂物进入。

(3)浆液配制

①注浆采用单液浆或双液浆。

单液浆采用纯水泥浆液,水灰比为1:

1~0.8:

1。

渗水地段采用水泥水玻璃浆双液浆,水泥浆:

水玻璃=1:

0.1~1:

0.05。

②所用浆液采用搅拌机拌合随拌随用,搅拌时间不少于2min。

将配制好的浆液送入搅拌式储浆桶内备用。

(4)注浆

①注浆管路系统的试运转:

用1.5~2倍于注浆终压的压力对系统进行吸水试验检查,并接好水、电;检查管路系统能否耐压,有无漏水;检查管路连接是否正确;检查设备状况是否正常;使设备充分热身,试运转时间为20min。

②注浆顺序:

遵循先边排,后内排、跳孔、由疏至密注浆顺序;先两侧后中间,以保证注浆质量。

注浆方式采用分段前进方式,即先钻孔后注浆。

③浆液控制:

先稀后浓,依吸浆情况逐步加浓浆液,配比控制在1:

1~0.8:

1。

④灌浆压力控制根据受灌地层的地质条件和渗透性、灌浆时吸浆量,以及对浆液稠度变换等一并考虑。

一般情况下,当吸浆量较小时,可尽快地达到规定的灌浆压力;而在吸浆量较大时,则可较缓慢的升到规定的灌浆压力。

灌浆过程中,灌浆压力的控制采用“一次升压法”。

“一次升压法”,就是在灌浆开始后,将压力尽快的升高到规定的压力,使整个灌浆过程尽量是在规定的压力下进行。

其优点是裂隙不至于在低压下提前被堵塞,能较多地灌进一些浆液,使一些较小的裂隙也能得到充分地灌实。

(5)封孔

①注浆结束拔出套管后,用C15砼封孔,封孔时必须边灌边插捣,确保孔内密实。

严禁不封孔或假封孔,以致人为形成竖向水力通道,加重围岩不安全因素。

②封孔完成后,在原孔位处标注注浆孔号,要求字迹工整、清晰。

(6)注浆原始记录整编

①每个注浆作业工班在注浆施工过程中,都必须边施工边记录,当天的注浆施工记录必须当天整理完成,不得积压或遗漏。

②注浆原始记录是竣工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各记录人员应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做到字迹工整、资料整洁无误,填写规范齐全。

③应及时按要求做好注浆资料的统计与汇总(包括注浆孔号、孔数及注浆量等)。

(7)、试验检测

为正确的检测注浆效果,准确验证各项施工参数,在试验段检测时加大检测项目与力度,注浆前后,物探成果资料对比,检查注浆效果;注浆前后,钻孔注水试验的单位长度吸水量对比,检查注浆效果,注浆后单位吸水量小于注浆前吸水量的3~5%,且没有明显漏水现场;钻孔检查,检查孔数的5%,根据取芯浆液充填情况直观判断注浆效果;注浆观察,冒浆点在注浆范围之外3~5m时,可视隧道范围岩溶通道堵塞完毕。

6、超前支护施工质量要求标准

1)、钢管及锚杆的材质、型号和规格等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2)、超前钢管、锚杆与钢架支撑配合使用时,应从钢架腹部穿过,尾部与钢架焊接牢固;

3)、钢管、锚杆插入孔内的长度不得短于设计长度的95%。

4)、实测项目:

4.1超前大管棚及小道管注浆

6.4.2超前锚杆

7、超前支护施工机具配备

 

超前支护施工阶段主要机具设备表

设备名称

单位

数量

用途

自制开挖台车

1

作业平台

22M3空压机

3

供风

MQTB-80/2.0钻机

8

钻孔

BW-250/50注浆设备

1

注浆

风镐

8

凿岩

CAT320挖掘机

1

开挖

ZL50-II装载机

1

运输

电焊机

2

施焊

8、施工人员配备

超前支护施工阶段施工人员配备表

管理人员

操作人员

技术负责人

1名

钢筋工

4名

测量人员

2名

支护工

20名

现场技术员

2名

电工

2名

机料管理人员

2名

机修工

2名

试验人员

2名

质检人员

2名

安全管理人员

2名

后勤保障人员

2名

合计

15名

合计

28名

全部人员共计43名

9、注浆效果分析

注水试验对比表

 

孔号

注浆量

(L)

单位吸水量(L/m.min)

注浆后(L)

单位吸水量(L/m.min)

对比分析

1-1

0.33

0.55

0.33

0.027

效果良好

1-2

0.46

0.61

0.46

0.031

效果良好

1-3

0.56

0.73

0.56

0.036

效果良好

备注

通过分析此段工艺试验裂隙发育,结合这样的情况,应采用单液注浆,注浆压力可按设计执行。

2)结论

经综合分析,工艺适配参数选择如下:

1)、机械组合:

MQTB-80/2.0钻机,BW-250/50注浆设备,STC-20型发电机,SM200浆液搅拌机,储料桶2L。

2)、注浆压力,黏土层控制在0.5~0.7MPa,卵石土层控制在0.8~1.0MPa,

3)、当注浆达到下列标准之一时,可结束该孔注浆:

1)注浆孔口压力维持在0.5~1.0Mpa左右,吸浆量不大于0.5升/min,维持2min。

2)冒浆点已出注浆范围外3~5m时。

3)单孔注浆量达到平均注浆量1.5~2.0倍,且进浆量明显减少时,当达不到上述结束标准时,应清空再次注浆。

10、质量控制要点

根据注浆处理试验段的注浆结果分析,总结出注浆处理质量控制要点如下:

1)注浆孔应跳孔施钻,不应全部钻孔完成后再注浆,以免孔位串浆,增加难度及清孔工作量。

2)注浆孔施工应先两侧后中间,保证注浆质量。

3)注浆孔孔位移动不宜超过0.5m,开钻前必须保证机身平稳,钻孔偏斜<1%。

4)注浆用的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强度等级为PO42.5,水泥不超过出厂日期三个月,受潮结块者不得使用。

水泥的各项指标符合国家标准,并附有水泥出厂报告。

5)注浆用水必须满足砼用水的要求,使用前需进行水质化验。

6)原材料进场后,需做好原材料检测。

7)注浆孔封闭必须采用C15砼封闭,以免对铁路运专线留后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