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知识经济生活通货膨胀的综合练习.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031187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法知识经济生活通货膨胀的综合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语法知识经济生活通货膨胀的综合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语法知识经济生活通货膨胀的综合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语法知识经济生活通货膨胀的综合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语法知识经济生活通货膨胀的综合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法知识经济生活通货膨胀的综合练习.docx

《语法知识经济生活通货膨胀的综合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法知识经济生活通货膨胀的综合练习.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法知识经济生活通货膨胀的综合练习.docx

语法知识经济生活通货膨胀的综合练习

一、选择题

1.在中美贸易摩擦升温之际,中国既不打算也没必要通过人民币贬值来寻求所谓的“出口优势”,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区间内双向波动的基调不会改变。

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区间内双向波动有利于

①增强外汇储备的购买力

②促进世界金融稳定

③促进外贸平稳发展

④缓解通货膨胀压力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李克强总理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9年我国将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将制造业等行业现行16%的增值税税率降至13%,将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行业现行10%的增值税税率降至9%,中小企业宽带平均资费再降低15%。

上述举措的作用在于()

①减少相关企业偷税漏税行为

②减少财政赤字,抑制通货膨胀

③降低相关行业和中小企业成本

④涵养税源,最终促进税收增长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有媒体吐槽“存款会让你越来越穷”:

1990年的中国1000元人民币绝对是一笔巨款,三线城市的一套带院子的平房售价也只有3000元。

25年前,5000元钱可以支付一个三口之家一年的生活费,存到今天连本带息只能支付一个三口之家两个月的生活费,还不能浪费……上述吐槽试图说明的现象是()

①通货膨胀导致纸币购买力下降②收入增加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

③存款的实际收益受物价水平影响④物价上涨必然使恩格尔系数升高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4.自2014年以来,中国不断深入推进央行数字货币的研究。

中国央行数字货币是经国务院批准计划发行的法定数字货币,本质是纸币和硬币的替代。

相对于纸币来说,它能够提升交易活动的便利性,推动人民币在世界范围内流通。

它与支付宝、微信支付相比,不用绑定银行账户,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仍能使用。

对我国将要发行的数字货币理解正确的是()

①数字货币制作成本低,携带更便捷,但是安全性低

②央行数字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等职能

③数字货币的发行将会导致货币流通速度加快,引发通货膨胀

④其发行将有助于推动跨境金融互联互通,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5.机会成本是经济学原理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也可以理解为在面临多方案择一决策时,被舍弃的选项中的最高价值者是本次决策的机会成本。

当下列情况出现时,你的理性选择是()

A.预期银行存贷款基准利率下调则买入股票

B.预期通货膨胀率进一步上升则节制现期消费

C.某商品价格持续下跌则减少其相关商品的消费

D.某生产要素价格持续上涨则减少对该要素的使用

6.2020年8月14日,商务部下发通知提出,将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及中西部具备条件的试点地区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

数字货币定位于现金的替代,有国家信用担保,任何人都不能拒绝接受。

通过装有数字钱包的手机,不需连接网络,就能把一个人的数字货币转给另一个人。

这表明数字货币()

①是货币发展的新阶段,其本质是一种电子支付卡

②能够使结算更加方便,有利于促进交易效率提高

③会提高货币流通速度,将推动物价全面持续上涨

④能够降低货币发行流通成本,实现资源有效利用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7.下列选项中,对于增加纸币发行量、物价上涨与通货膨胀三者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纸币的发行量不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流通量不会导致通货膨胀

B.物价上涨总是因为增加纸币发行量引起的,其本质是通货膨胀

C.只要增加纸币发行量,必然引起通货膨胀,导致物价上涨

D.物价上涨必然导致纸币发行量的增加和通货膨胀

8.2014年8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0%。

物价上涨,使通货膨胀预期加剧。

下列能够抑制通货膨胀的举措是()

A.提高利率→投资下降→生产资料需求减少→商品价格水平下降

B.本币升值→商品出口量增加→外汇流入减少→商品价格水平下降

C.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减少流通中货币量→消费需求减少→商品价格水平下降

D.扩大政府投资→生产规模扩大→单位商品价值量下降→商品价格水平下降

9.随着新版人民币陆续投放市场,旧版人民币将逐渐退出流通领域,若新版人民币投人市场速度偏快而旧版人民币退出流通领域的速度偏慢,将

A.一定引发通货紧缩B.可能引发通货膨胀

C.一定引发通货膨胀D.可能引发通货紧缩

10.与通货膨胀会出现物价持续上涨、货币贬值,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一样,通货紧缩也是一个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经济问题。

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二者的共同点是()

A.都是由纸币供应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引起的

B.都是由纸币供应量小于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引起的

C.都是由社会的总需求大于社会的总供给而造成的

D.都是由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不平衡而造成的

11.南美国家委内瑞拉的货币已经贬值到小偷都不屑去偷的地步了。

统计显示,现任总统上台的四年里通货膨胀率达到720.5%,为全球最高,而明年这一数字可能将超过2068%,货币的大幅贬值让委内瑞拉居民的储蓄灰飞烟灭。

关于通货膨胀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是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不平衡造成的

②此时应该大幅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以应对危机

③会导致商品价格大幅上升,居民生活水平下降

④只要货币量的发行超过了实际需要的量,就会导致通货膨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2.市场上流通的纸币,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

这是因为(  )

A.纸币本身没有价值

B.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是一定的

C.纸币只有流通手段的职能

D.流通中纸币过多过少都会引发通货膨胀

13.如果2018年A国货币与B国货币的兑换比例为8:

l,2019年A国货币贬值20%,且B国货币升值20%,不考虑其他因素,那么在此情形下A国货币与B国货币兑换的比例为()

A.6:

1B.8:

1C.12:

1D.10:

1

14.为了克服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影响,许多国家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发行量,向金融机构注资,引发了人们对通货膨胀的担忧。

是否发生了通货膨胀,必须看是否出现

①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超过纸币的发行量

②物价持续上涨,货币持续贬值

③国家发行的纸币货币数量超过上一年发行纸币的数量

④居民购买力普遍下降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5.移动支付是指利用手机等移动终端对商品或服务的交易进行结算的一种方式。

随着移动支付手段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通过移动支付方式完成交易。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移动支付对货币流通的影响是

①货币流通速度加快②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减少

③货币周转次数减少④货币的实际供应量增加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6.机会成本就是为选择而付出的成本。

一旦选择了一种,其他的选择就被排除了,那么其他选择可能带来的好处,也一并消失,消失的这部分,就是机会成本。

当下列情况出现时,你的理性选择是(  )

①预期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减少股票购入 

②预期通货膨胀率进一步上升——购入不动产保值 

③人民币对欧元汇率持续跌落——到法国留学 

④武汉市提高二套房贷款利率——投资买入二套房

A.②④B.①②C.③④D.①③

17.2018年,某国生产商品8000亿件,平均价格水平15元,货币流通次数平均3次。

假定发行货币50000亿元,则100元的购买力为

A.125元B.100元C.80元D.75元

18.自2016年初到2017年,委内瑞拉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危机,粮食等生活基本物品供应短缺、物价飞涨,一个奶酷玉米饼售价近1000玻利瓦尔(委内瑞拉纸币单位)。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通货膨胀必然引起物价上涨

②为应对经济危机,国家应扩大国债发行量

③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

④居民的实际购买力降低,生活水平下降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19.央行宣布,自2018年7月5日起,下调工农中建交五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等十二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同时下调邮政储蓄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央行降准将直接

①扩大银行信贷规模②降低企业融资成本③增加银行贷款收益④缓解企业融资困难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

当一国的通货膨胀持续以两位数的水平变化时,百姓的储蓄意愿会明显降低的原因是

A.通货膨胀情况下导致存款贬值

B.商业银行的利率较低

C.居民收入减少

D.投资理财的渠道不断扩宽,百姓更愿意选择其它理财产品

21.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要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不搞“大水漫灌”的强刺激,而是注重精准施策,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有效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这主要基于

①通货膨胀就是由货币增发引起的

②企业应该抓住政策机遇加快发展

③货币政策会影响企业的市场活力

④实体经济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2.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8年10月15日起,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为年内第四次降准,本次定向降准注重精准施策,增加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资金来源,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有助于我国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本次定向降准

A.属于扩张性财政政策,旨在保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B.是为了扶持实体经济,防止资金“脱虚入实”

C.有利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D.有利于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

23.在中美贸易摩擦升温之际,中国既不打算也没必要通过人民币贬值来寻求所谓的“出口优势”,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区间内双向波动的基调不会改变。

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区间内双向波动有利于

①增强外汇储备的购买力

②促进世界金融稳定

③促进外贸平稳发展

④缓解通货膨胀压力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4.假设一个国家在一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为10万亿件,单价为80元每件,而当年的货币发行量为1000万亿元,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则该国可能出现

①通货膨胀②物价下跌③通货紧缩④物价上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5.“负利率时代”是指在物价指数(CPI)快速攀升,导致银行存款利率实际为负的时期。

在“负利率时代”,我们可以

①增加储蓄存款、节约开支

②适度增加合理消费

③选择多样化的理财方式

④多购买高收益的股票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区间内双向波动,对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稳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促进外贸平稳发展,②③符合题意;①说法错误,货币的购买力由市场决定;④说法错误,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区间内双向波动与缓解通货膨胀压力无关。

所以本题选C。

2.D

解析:

D

【详解】

③④:

减税降费能够降低相关行业和中小企业成本,增强实体经济的发展活力,能够涵养税源,最终促进税收增长。

③④符合题意。

①:

减税降费并不能起到减少相关企业偷税漏税行为的作用。

①与题意不符。

②:

降低税率短期内可能会使税收减少,加大财政赤字,如果控制不当则可能引发通货膨胀。

②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D。

3.D

解析:

D

【详解】

①③:

“存款会让你越来越穷”、物价上涨使得“钱”缩水,材料显示物价上涨导致纸币购买力缩水,储蓄存款收益缩水,①③符合题意。

②:

材料不是强调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并且材料也未体现收入增加,②不符合题意。

④:

“物价上涨必然使恩格尔系数升高”说法过于绝对化,如果收入增长的幅度赶超物价上涨幅度,恩格尔系数就不会升高,④错误。

故本题选D。

4.B

解析:

B

【详解】

①:

数字货币是纸币和硬币的替代,“制作成本低”说法错误,以及数字货币的安全性是有保障的,故①不选。

②④:

数字货币是纸币和硬币的替代,相当于货币,因此可以执行货币的职能,数字货币能够提升交易活动的便利性,推动人民币在世界范围内流通,有利于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故②④正确。

③:

数字货币是货币的一种形式,使用数字货币与通货膨胀无关,故③不选。

故本题选B。

5.A

解析:

A

【详解】

A:

预期银行存贷款基准利率下调,对投资者来说利息将减少,故会增加对股票的买入,A符合题意。

B:

通货膨胀时物价会上涨,所以预期通货膨胀率进一步上升,适合增加现期消费,B不符合题意。

C:

某商品价格持续下跌则减少其替代商品的消费,对于其互补商品的消费应该增加,C表述不科学。

D:

某生产要素价格持续上涨,则会在当前增加对该要素的使用,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6.D

解析:

D

【详解】

②④:

数字货币定位于现金的替代,有国家信用担保,任何人都不能拒绝接受。

通过装有数字钱包的手机,不需连接网络,就能把一个人的数字货币转给另一个人。

这表明数字货币能够使结算更加方便,促进交易效率提高,也有利于降低货币发行流通成本,实现资源有效利用,②④正确。

①:

数字货币是法定货币,不是电子支付卡,①中“其本质是一种电子支付卡”说法错误,排除。

③:

数字货币作为现行货币的替代,其与现行货币的发行总量若不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是不会引发通货膨胀的,③“将推动物价全面持续上涨”说法错误,排除。

故本题选D。

7.A

解析:

A

【详解】

A: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纸币的发行量只要不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流通量就不会导致通货膨胀,A正确。

B:

引起物价上涨的因素诸多,不一定是由纸币发行量增加引起的,只有全面的、持续的物价上涨才叫通货膨胀,B错误。

C:

通货膨胀是由于纸币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引起的,但不意味着纸币发行量增加就必然导致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C错误。

D:

纸币发行量增加和通货膨胀会导致物价上涨,但物价上涨不会导致纸币发行量的增加和通货膨胀,D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

8.A

解析:

A

【详解】

A正确,提高利率→投资下降→生产资料需求减少→商品价格水平下降;

B错误,本币升值→商品出口量减少;

C错误,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增加流通中货币量;

D错误,扩大政府投资→生产规模扩大→生产资料需求增加→商品价格水平上升;

故选:

A。

9.B

解析:

B

【解析】

若新版人民币投人市场速度偏快而旧版人民币退出流通领域的速度偏慢,将使流通中的纸币量增加,使其超过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可能引发通货膨胀,B正确且符合题意;其它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

【点睛】全面认识通货膨胀:

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叫做通货膨胀。

(通货是指流通中的货币) 

引起通货膨胀的因素

(1)货币发行数量

(2)货币在市场中的流通次数 

后果:

纸币的发行量大大超过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会引起纸币贬值,人民手中的钱不值钱了,存款所代表的实物量减少了。

如果人民的收入没有变化,那么人民的生活水平会出现下降状况,购买力降低,商品销售困难,造成社会经济生活秩序混乱。

防止通货膨胀的方法:

(1)减少纸币发行量,使其与流通中实际需要量尽量相符。

(2)根本的方法:

发展生产,增加社会产品供应量。

10.D

解析:

D

【详解】

A:

通过膨胀是由纸币供应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引起的,故A不选。

B:

纸币供应量小于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会引发通货紧缩,故B不选。

C:

通货膨胀的实质是社会的总需求大于社会的总供给,故C不选。

D:

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二者的共同点都是由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不平衡而造成的。

故D入选。

故本题选D。

11.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①符合题意,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故当选;

③符合题意,通货膨胀会使得纸币贬值、物价上涨,人民生活水平降低,社会经济秩序混乱,故当选;

②不合题意,应对通货膨胀应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故应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故排除;

④表述错误,货币供应量过多是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而且货币量的发行大幅超过实际需要的量才会引起通货膨胀,故排除。

故选B。

12.B

解析:

B

【详解】

B:

市场上流通的纸币,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

这是因为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是一定的,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限度,B符合题意。

A:

材料强调的是纸币的发行量,不涉及纸币本身的价值问题,A与题意不符。

C:

纸币可以执行货币的各种职能,而不是只有流通手段的职能,C错误。

D:

流通中纸币过多过,超过了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就会引发通货膨胀;如果流通中的纸币量过少,影响交易的正常进行就会引发通货紧缩,D错误。

故本题选B。

13.C

解析:

C

【详解】

C:

由题意知,2018年A国货币与B国货币的兑换比例为8:

1。

在不考虑其他因素下,2019年A国货币贬值20%时,A国货币与B国货币的兑换比例为[8÷(1一20%)]:

1=10:

l。

B国货币又升值20%后,A国货币与B国货币的比例为10:

[1÷(1+20%)]=12:

1。

故C正确。

ABD:

选项的兑换比例与题意不符,排除ABD。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14.D

解析:

D

【详解】

②④:

通货膨胀是流通中的货币量超过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现象。

是否发生了通货膨胀,必须看是否出现物价持续上涨,货币持续贬值,居民购买力普遍下降。

②④符合题意。

①:

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超过纸币的发行量会造成通货紧缩,排除①。

③:

货币的发行量应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准,不以上一年发行量为准,③不能确定是否发生通胀膨胀,排除③。

故本题选D。

【点睛】

通货膨胀:

含义:

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叫做通货膨胀。

(通货是指流通中的货币) 

引起通货膨胀的因素:

(1)货币发行数量

(2)货币在市场中的流通次数 。

后果:

纸币的发行量大大超过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会引起纸币贬值,人民手中的钱不值钱了,存款所代表的实物量减少了。

如果人民的收入没有变化,那么人民的生活水平会出现下降状况,购买力降低,商品销售困难,造成社会经济生活秩序混乱。

防止通货膨胀的方法:

(1)减少纸币发行量,使其与流通中实际需要量尽量相符。

(2)根本的方法:

发展生产,增加社会产品供应量。

15.A

解析:

A

【详解】

①:

移动支付更直接更便捷,减少了中间环节,从而使货币的周转次数增多,流通速度加快,①正确。

②:

移动支付的出现,会减少人们对现金的需求,即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减少,②正确。

③:

移动支付更直接更便捷,减少了中间环节,从而使货币的周转次数增多,流通速度加快,③错误。

④:

移动支付影响流通中的实际需求量,而不是供应量,④错误。

故本题选A。

16.B

解析:

B

【详解】

①:

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市场流动资金减少,可能使得股市资金减少,股票价格预期下跌,人们一般会减少股票购入,①正确。

②:

预期通货膨胀率上升,会导致纸币贬值,不动产价格预期会上涨,购入不动产有利于保值,②正确。

③:

人民币对欧元贬值,去法国留学花费的成本会更高,③错误。

④:

二套房贷款利率提高,购房成本提高,此时不宜投资购入二套房,④错误。

故本题选B。

17.C

解析:

C

【详解】

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商品的数量×价格水平÷货币的流通速度=8000亿×15÷3=40000亿元,实际发行了50000亿元。

则通货膨胀率为(50000-40000)÷40000×100%=25%,此时原价100元的商品现价为100×(1+25%)=125元,则纸币贬值率为100÷125×100%=80%,因此100元的购买力实际为80元,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

故本题选C。

18.C

解析:

C

【解析】通货膨胀必然引起物价上涨,①正确;扩大国债发行量会导致物价更快上涨,②不选;粮食等生活基本物品供应短缺,这说明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③错误;粮食等生活基本物品供应短缺、物价飞涨,这说明居民的实际购买力降低,生活水平下降,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C。

19.C

解析:

C

【详解】

央行降准将直接扩大银行信贷规模,缓解企业融资困难,①④项符合题意;企业的融资成本主要由市场确定,央行降低准备金率有利于缓解企业融资困难,但不一定能够降低融资成本和增加银行贷款收益,②③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

【点睛】

存款准备金,也称为法定存款准备金或存储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

20.A

解析:

A

【详解】

当一国的通货膨胀持续以两位数的水平变化时,百姓的储蓄意愿会明显降低,原因是通货膨胀情况下会导致存款贬值,A项符合题意;百姓的储蓄意愿会明显降低是因为通货膨胀下居民存款的实际收入减少,而不是居民收入减少,也不是商业银行的利率较低,BC项均与题意不符;通货膨胀下百姓的储蓄意愿会明显降低主要是因为存款贬值,而不是因为其他投资理财渠道的不断扩宽,D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

【点睛】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①如果货币的实际供应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会导致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

货币供应量过多是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②与通货膨胀相反,通货紧缩是指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的现象。

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

③国家通过宏观调控,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可以抑制通货膨胀,防止通货紧缩,实现经济平稳发展。

21.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之所以通过精准实施货币政策,可以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是因为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之一,通过实施货币政策可以影响企业的市场活力,③项符合题意;国家制定货币政策服务实体经济,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问题,是因为实体经济是大国经济发展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④项符合题意;材料中采取货币政策助力实体经济与通货膨胀无关,而且随着经济发展,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会增加,适度增发货币是必要的,不会造成通货膨胀,①项观点错误;材料主旨体现了货币政策的作用和实体经济的地位,没有体现企业应该怎样做,②项不合题意。

答案选D。

22.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定向降准有利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有利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C项符合题意;定向降准属于适度的货币政策,不属于财政政策,A项说法错误;本次定向降准是为了扶持实体经济,防止资金脱实向虚,而不是“脱虚入实”,B项说法错误;开放发展有利于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D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

【点睛】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

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营造脚踏实地、勤劳勇敢、实业致富的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23.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区间内双向波动,对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稳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促进外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