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十一五企业技术创新.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027691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5.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十一五企业技术创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湖南省十一五企业技术创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湖南省十一五企业技术创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湖南省十一五企业技术创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湖南省十一五企业技术创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十一五企业技术创新.docx

《湖南省十一五企业技术创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十一五企业技术创新.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省十一五企业技术创新.docx

湖南省十一五企业技术创新

 

湖南省“十一五”企业技术创新

发展规划

 

湖南省经济委员会

二○○六年十月

 

前言……………………………………………………………2

一、“十五”企业技术创新基本情况……………………2

二、“十一五”企业技术创新工作思路……………………………8

三、“十一五”企业技术创新发展重点……………………………11

四、加快湖南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措施………………………28

附表:

湖南省“十一五”企业技术创新重点项目

 

前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技术创新作为科学技术的重要内涵,是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国家综合国力的具体要求。

“十一五”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和新挑战,对技术创新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

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建立技术创新有效机制,是技术创新工作的必由之路。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技术创新是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重要支撑。

为贯彻全国科技大会精神,根据国家和我省国民经济“十一五”发展战略目标,制定适合我省实际的企业技术创新发展规划,对于政府鼓励和指导企业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全面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工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十五”企业技术创新基本情况

“十五”期间,全省企业技术创新工作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突破行业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为重点,以促进我省新型工业化进程和产业技术进步为目标,加强了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和产学研联合,积极推动新产品开发和新技术推广,推进实施了一批重点技术创新项目、重大产业技术开发项目和重大技术装备研制项目,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全省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十五”期间,全省共开发完成省级及省级以上新产品新技术项目3144项,其中达国际先进水平302项,重点调度工业企业实现新产品产值2300亿元,新产品产值率为15.69%,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563项次,实施企业487家次,有292个项目被评为湖南省优秀技术创新项目。

一批行业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得到突破,为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推进我省十大标志性工程的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

通过“十五”期间的技术创新活动,全省工业整体技术实力和技术水平较“九五”末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1、努力提供技术支撑,标志性工程项目建设成效显著

我省2002年正式启动100个标志性工程项目建设以来,全省技术创新工作努力为标志性工程项目建设提供技术支撑,随着越来越多的项目建成投产,标志性效果逐渐显现。

一是产品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如华菱集团通过标志性工程项目建设,已形成了涟钢“板”、衡钢“管”、湘钢“线”的合理产品结构,其中涟钢板带比超过53%,湘钢优钢比达到87%,衡钢专用管比达41%,有效增强了企业抗风险能力;力元新材连续化带状泡沫镍占国际市场的30%以上,已成为全球重要生产基地。

二是技术装备水平较快提升。

泰格林纸、株硬、电力机车等企业引进了一批世界一流的技术装备,有效提高了产品档次和加工水平,长城维用挠性电路板的制造工艺技术水平居世界前列。

三是企业规模迅速扩大。

到2005年底,标志性工程企业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5家,其中华菱集团达到260亿元,中石化长岭分公司达140亿元,长烟、常烟双过百亿,成为全国烟草行业前五强。

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株洲电力机车厂与西门子公司开展了多层次、全方位的技术合作开发,机车、地铁车辆的制造技术和装备水平大大提高;株硬创建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平台;中联重科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开发出高新产品,企业发展后劲十分强劲,环卫机械国内市场占有率达58%,汽车起重机市场占有率达25%;三一重工立足全面提升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拖泵、泵车继续保持国内第一品牌地位,市场占有率达30%;株洲时代电子在掌握核心技术的基础上,成功的开发出领先于国内的数字机车系统,占领了国内60%以上的市场,并出口印度等国;长丰集团通过引进和消化吸收使其汽车制造设备和整车检测线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同时加强与三菱等国外汽车公司的合作,越野车产品形成了高档、中档全系列产品格局。

2、重点突破一批行业关键技术、共性技术,促进了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技术升级

“十五”以来,围绕我省重点支持发展的装备制造、冶金有色、烟草三大支柱产业和十大标志性工程,组织实施重点技术创新项目782项,这些项目新增投资近70亿元,新增产值220亿元,利税75亿元。

同时,以突破产业技术瓶颈、形成产业链和高技术产业化为目标,全省实施了先进制造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及精细化工、电子信息四个重大产业技术开发专项,近百个项目列入了专项计划,一批项目已取得突破性进展。

如湖南博云新材料公司和中南大学联合开发的“炭/炭复合材料航空刹车片”,打破了美英法三国对该产品的垄断和技术封锁,为我国航空工业和国防工业做出了贡献,获2004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湖南利德投资股份公司和国防科大联合开发的“厚膜电子浆料及其应用技术”,产品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项目对于促进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及家用电器的升级换代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中石化巴陵分公司与湖南大学联合研发的“环己烷仿生催化氧化制备环己酮技术”,标志着将仿生技术应用于碳氢化合物氧化的这一世界难题已攻克。

通过行业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的突破,工业产业技术得到了提升,形成了工程机械、轨道交通、有色冶金、软件等一批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产业。

3、全面加强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企业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

一是推动了全省重点骨干企业建立健全技术中心。

经过“十五”的积极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已覆盖了我省机械、冶金、有色、轻工、医药、化工、烟草、纺织、建材等主要行业,全省大多数重点骨干企业已建立了企业技术中心。

其中,株洲电力机车厂、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中联重科等11家企业成为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湘潭平安电气集团有限公司、益阳橡胶塑料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等68家企业成为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

二是企业技术中心研发能力大大提高。

全省79家省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已形成比较完善的运行机制,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并开发了一批国内领先水平以上的产品和技术。

2005年,全省79家省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共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410余项,新产品销售收入330亿元,专利申请数530项,从销售收入中提取的技术开发费达到3.5%以上,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已占到技术中心总人数的10%。

企业技术中心在促进产业技术进步、增强企业核心能力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4、充分发挥社会科技资源作用,产学研联合迈上新台阶

引导和推动全省工业企业采取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并积极为广大企业搭建产学研联合舞台,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我省一大批企业已分别与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国防科大等省内外著名高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取得了较好的产学研合作成果,产学研合作开发项目占到了企业开发项目总数的60%以上。

涟钢技术中心与华中科技大学共建了“国家激光工程研究中心冶金分中心”,完成了“涟钢四轧钢厂粗轧辊激光处理”试验研究并正式投入使用。

中石化巴陵分公司通过自主创新和产学研相结合,与国内清华大学等十多所大学、科研院所合作,采用国产化技术,使己内酰胺能力达到14万吨,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与袁隆平院士合作,配套超级杂交水稻的推广开发的控释缓释专用肥已批量投产。

中联重科与国防科大联合成立的中科北斗航电科技有限公司、华天酒店与国防科大联合成立的华天光电惯导技术有限公司等都是产学研合作的优秀高科技企业。

在加强产学研联合的同时,积极推动技术创新中介服务机构建设,组建了湖南省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中心、湖南——中南大学校企合作创新运作中心,建立了中国技术创新湖南信息网,为全省企业及时提供有关技术创新政策法规和新产品、新技术等方面的信息;不定期举办新产品新技术交易会、科技成果发布会,为企业和科研院所、高校构建了交易平台,加快了全省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步伐。

5、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企业整体技术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是大力推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按照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我省工业跨越式发展的要求,积极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

“十五”期间,远大、衡变、衡管、三一、长炼等大型骨干企业的ERP工程建设都有了重大进展,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

衡管的一期ERP建设获得了全国企业信息化建设一等奖。

数控技术、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等先进成熟技术在全省得到了广泛推广应用,一批企业通过这些新技术的改造应用,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如建华精密仪器公司、江雁机器厂等企业通过对CAD系统的升级改造并采用CIMS,新产品开发周期大大缩短,产品质量大大提高。

二是大力推广应用量大面广的先进成熟技术。

“十五”期间,加大了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

我省首创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超大温差合成氨气固可逆放热反应器”,在全省氮肥企业中推广面达95%,全国推广企业近500家,推广面达60%;首创的“合成氨净化精制联产新工艺”,技术居国际先进水平,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及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己成功应用于国内数十家企业。

但是,我省工业企业技术创新与发展较快的兄弟省市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技术创新工作还不能满足我省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

主要体现在:

——全社会对企业技术创新的认识不够。

重生产、轻创新的现象还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不多;科技与经济发展脱节问题尚未根本解决,科技成果对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的影响和带动能力还不强。

——全省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不足。

据统计,“十五”全省研究开发经费占GDP的比重一直维持在0.66%左右,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31%。

省本级财政对技术创新的投入严重不足,各市州对技术创新的投入也很不平衡,社会资金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机制没有真正形成。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严重影响了一批成熟的或较成熟的高技术项目产业化。

——企业科技人才不够,特别是高素质人才短缺,部分企业缺乏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科技人才流失严重。

 

二、“十一五”企业技术创新工作思路

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是我省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技术创新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世界高技术产业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全球范围内的高技术产业转移步伐明显加快,发达国家进一步将战略重心前移,同时加大中下游环节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力度。

一是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通过专利、技术标准等手段控制产业高段环节,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强化其全球垄断地位;二是为降低成本,将生产环节及应用性研究开发等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在承接世界高技术产业转移过程中,我省能够通过吸引更多的国外直接投资和先进技术,获得世界范围内科学技术知识流动和溢出的好处,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国际科技合作的快速发展,为我们利用全球知识储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另一方面,“十一五”是我省企业技术创新面临国际国内竞争压力比较集中的时期。

一是在“十一五”期间,我国入世过渡期结束,发达国家在知识产权、技术标准、技术壁垒、反倾销等方面的一些措施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约束将进一步增强,我省长期以来建立在技术引进和仿制基础上的产业发展模式面临严峻压力。

二是随着国内市场的全面国际化,高技术跨国企业将大规模进入,我省企业面临的技术竞争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三是随着我省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居民消费结构将进一步升级转型,对高新技术产品及其服务的消费需求不断增长。

同时,我国能源和资源消耗持续攀升,对资源和环境压力不断加大。

这些都对技术创新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

但是,入世过渡期的结束,企业参与国际经济和科技活动的渠道将更加顺畅,国际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必然会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也会提供更多的技术创新机会。

而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渗入,可以大大弥补我们资金、技术方面的不足,有利于提升我省的整体技术装备水平。

1、“十一五”技术创新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紧紧围绕湖南省“十一五”发展战略的总体目标,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技术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培育发展产业集群,发展新兴产业;通过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方式,积极开展产学研联合,推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全面提升全省工业企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技术创新体系与机制,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

2、基本原则

坚持企业是技术创新主体的原则,加大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力度,鼓励和推动各种形式的技术创新活动。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配置科技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引导技术创新活动的基础性作用。

坚持突出重点的原则,以“十一五”培育发展的50个产业集群为重点,加大优势产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和重大先进技术装备技术创新的力度。

坚持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相结合、技术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技术创新与结构调整相结合的原则。

3、发展目标

1、重点提升“十一五”培育发展的50个产业集群技术水平,使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重点产业集群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2、在全省工业领域中,形成100项有前瞻性的技术、300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或产品,重点推广200项量大面广的共性技术。

3、完成3000项省级及以上新产品、新技术开发,使我省新产品、新技术开发能力上一个新台阶,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率达到18%以上。

4、全省500家企业建立技术中心,其中:

120家成为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20家成为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

5、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占全省工业总销售收入的3%以上,主要骨干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占企业销售收入的5%以上。

6、全省规模工业企业90%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40%以上使用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CIMS),60%以上使用管理信息系统(MIS),40%以上使用企业资源管理系统(MRP-II/ERP),电子商务得到较广泛应用。

三、“十一五”技术创新发展重点

1、机械装备

(1)智能化工程机械产品和技术

推广应用信息技术、光机电液一体化技术、传感控制技术、新材料技术、卫星导航技术、软件技术、伪装技术、CIMS技术等。

发展智能型压路机、智能型沥青混凝土摊铺机、智能型大吨位工程起重运输机械、智能型路面冷铣刨机、智能型非开挖施工设备、具有军事用途的工程机械、高等级公路施工和养护机械成套设备等产品;

无人驾驶和高原工程机械技术。

发展隧道凿岩机器人、无人驾驶推土机、无人驾驶压路机等产品;

微型工程机械技术。

发展小型多功能液压挖掘机、小型多功能铣刨机、多功能(或专用)道路综合养护车等产品。

(2)汽车电子技术和多能源电动汽车

推广应用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和卫星导航技术等。

发展电动汽车、多能源汽车、现代工程车辆、新型越野汽车、轿车等产品;

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关键汽车零部件产品技术,发展新型发动机、自动变速箱(AMT、CVT)、变分器、数字式汽车仪表总成、柴油电子喷射泵、共轨泵、行驶稳定系统、卫星导航仪等产品。

(3)现代轨道交通技术和装备

大功率交流传动技术、高速客运和重载货运技术、网络技术、列车运行控制技术和地铁轨道交通信息技术等。

发展高速和重载交直流传动电力机车、交流传动电力机车、新型地铁车辆、城市轻轨车辆、无轨电车等产品;

大功率主变流器、高性能交流牵引传动控制装置、列车通信与网络控制系统、高速大功率牵引电机、城市轨道交通电机电控成套装置、铝合金车体、空气弹簧悬挂、盘型自动、电控制动等产品。

(4)特高压、超高压输变电技术和装备

特高压、超高压交流输电技术、柔性交流输电技术(FACTS)、(特)超高压直流输电技术、高温超导输电技术和设备智能化、小型化、可靠性技术。

发展750KV~1000KV三相大容量、低损耗、低噪声、组合式变压器、可控电抗器、并联电抗器、气体绝缘电流互感器、363KV及以上SF6断路器、126~800KV智能化、高可靠性GIS、500KV及以上隔离开关等产品。

(5)新能源技术和装备

风力发电技术、核电成套技术。

发展1.5兆瓦及以上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组、1.2兆瓦及以上直驱永磁风电机组、变速恒频电机、核岛冷却剂主循环泵(包括高压安全注射泵、安全壳喷淋泵等)、核II、III级水泵、常规岛辅泵、安全阀、隔离阀、球阀等产品。

(6)环保技术和装备

大气污染防治技术、水质污染防治技术、固体废物处理技术、环境监测技术。

发展电站烟气脱硫除尘成套装置、汽车尾气净化装置、工业废水处理成套装置、大型垃圾焚烧锅炉、水质污染和大气污染以及噪声与振动监测技术等产品。

(7)节能技术和产品

新型节电、节油、节煤技术。

发展高效燃煤锅炉、清洁燃料锅炉、蓄热式燃烧器、节能型通用风机、压缩机、高效能泵产品、高效率电机、新型节油柴油机等产品。

(8)数控技术和数控装备

高速超高速磨削技术、智能型开放式数控技术。

发展高档数控磨齿机床、数控铣齿机床、数控双端面磨床、新型高质高效制齿刀、数控曲轴、凸轮轴磨床、数控插床等产品。

2、电子信息

(1)集成电路技术

发展集成电路设计、封装、测试技术,研究开发中央处理器、编解码集成电路等芯片,实现设计、封装、测试产业化。

(2)软件技术

开发金融、财税、教育、社保、出版、多媒体、数字机车和嵌入式软件,加快软件开发平台、软件构件、信息安全等基础软件、游戏等娱乐软件的开发,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文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管理系统等软件。

(3)新型元器件技术

片式化、微型化、多功能的新型电子元器件,印制电路板、敏感元器件、激光陀螺、激光器、LED照明光源、电力电子器件、表面贴装元器件、混合集成电路、高频频率器件和光电子器件等产品开发。

(4)电子材料技术

彩色滤光片、铬版、半导体硅片、导电复合功能膜、感光膜、太阳能电池硅材料、太阳能电池、锂离子电池、动力电池、燃料电池及材料的开发。

(5)网络与通信技术

高性能多业务承载网技术、宽带无线与移动通信技术、业务控制与媒体处理技术、光通信技术、新一代导航技术、家庭网络与智能终端技术、智能信息处理和无处不在的通信网络技术、数字内容与应用开发技术,网管、网控系统、宽带无线接入和下一代网络设备的技术研究,卫星导航定位通信机、高速宽带网络交换机、高速接入设备等通信产品的开发。

(6)计算机技术

高性能计算技术和高性能服务器技术、网络计算技术、计算机体系结构技术、嵌入式计算技术、高可信计算技术、普适计算技术、信息打印输出技术、智能计算技术。

发展高性能计算机、服务器、高速路由器、信息安全等产品以及计算机终端、金融电子、板卡、打印机等外部设备。

(7)数字音视频技术

新一代音视频编码/解码技术、数字电视技术、网络电视技术、网络系统技术。

发展数字电视、数字音频、数字卫星电视产品、数字有线电视产品、数字电视前端产品及各种接收卡、数字化家庭信息网络系统与产品以及数字电视机。

(8)平面显示技术

液晶显示技术、等离子体显示技术、有机电致发光显示技术。

研究开发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屏、有机发光平板显示器和荧光显示器等新型显示器件。

3、冶金

纯净钢及超纯净钢、深冲及超深冲冷轧薄板、冷轧硅钢、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高强度船用板、高层建筑结构钢板、新一代特殊用途普碳钢、硫系易切削钢、高硬线、焊线、低碳低硅拉丝用线材等精品线棒材,耐候板,压力容器用钢,高强度机械用钢,管线用钢,汽车板,油气专用管深加工,机械加工用管,特大口径高压锅炉管,低杂质、低有害元素纯净铬系、锰系铁合金,高纯电解金属锰,高比表面积四氧化三锰等新产品及技术开发。

推广普及精料入炉、富氧喷煤、干熄焦、高炉余压发电、高炉长寿、铁水预处理、炉外精炼、高效连铸、高精度连轧、控轧、控冷等先进工艺技术和装备。

采用烧结余热、干熄焦、焦炉煤气、高炉、转炉煤气回收和利用,煤气-蒸气联合循环发电,热风炉余热利用、焦炉煤气脱硫脱氰、高炉余压发电、气化冷却,连铸坯热装热送、电炉综合节能以及冶金过程自动化控制等先进成熟技术。

工艺及技术装备向大型化、智能化、高效化、紧凑化、节能化和综合利用方向发展,使高炉利用系数、吨钢综合能耗、转炉炉龄、综合成材率等一大批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发展智能技术,对已有或引进工艺数学模型进行二次开发和再创新,形成钢铁生产各工序和全过程的智能化控制系统;推进“过程自动化工程软件开发工具”和“工程平台”等前沿高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加强过程自动化中智能化成套工艺装备的产业化研究;建设新一代造船板研发平台;结合常规模型,应用专家系统等智能控制方法提高工艺精度和过程检测诊断水平;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仿真及虚拟现实等技术,实现钢铁材料成分设计、产品性能(力学性能、金相组织等)预报。

(1)炼铁

优化炉料技术、全精料炼铁技术、提高喷煤量技术、低硅生铁冶炼技术、延长高炉寿命技术、高炉专家系统的开发技术、综合节能技术、高炉大型化及其强化冶炼技术、高风温技术(1200℃以上)、高炉能源转换及生产清洁能源技术和高炉处理社会废弃物技术。

(2)炼钢

转炉静态控制与炉气分析动态控制技术、下渣检测与控制技术、高效供氧技术、钢水成分温度直接测定与闭环控制技术、铁水“三脱”技术、少渣冶炼技术和低排放清洁生产技术。

(3)铁水预处理及炉外精炼

纯净钢和超纯净钢生产技术,精炼过程碳、磷、硫、氧、氮、氢的控制技术,炉外精炼和纯净钢生产用耐火材料的开发及使用寿命提高,纯净钢高精度、快速分析和检测手段,特殊产品需要的炉外精炼工艺技术、多功能精炼设备和工艺合理应用及优化。

(4)连铸

无缺陷铸坯技术,二冷优化控制技术,大方坯高效连铸技术、高速厚板坯连铸技术,超低夹杂连铸技术,板坯连铸辊列设计,板坯液芯压下技术,方坯及板坯连铸高品质钢种质量控制技术,钢的凝固控制技术和结晶器电磁约束技术。

(5)轧制

控轧与控冷技术,加热炉系统高效、节能技术,薄规格热轧板卷生产技术,宽厚板轧机关健技术,在线快速冷却与温度精确控制与检测技术,轧钢工艺-组织-性能模型在线应用,轧钢过程数字模拟的应用,优质深冲板、高强度汽车板系列、镀层板系列开发与研究,虚拟技术在轧制技术中的应用研究。

4、有色金属

开发铅、锌、硬质合金、锑、铋等深加工系列产品及矿山机械产品的关键技术。

(1)矿山资源

矿山深部找矿、探边扫盲和加大难采残矿综合回收利用及矿田成矿规律的研究。

(2)采、选矿

深部采矿方法、地压、岩石稳固性研究,大型钨锡钼铋多金属矿资源保护性高效采矿综合技术研究,提高低品位硫氧混合锑矿选矿回收率研究,磨矿自动化技术,“充气式”浮选机应用,有效分离回收钨矿与大量萤石、方解石等含钙矿物有效分离技术研究。

(3)冶炼、加工

生物处理重金属冶炼废水技术,生物冶金方法回收锌挥发窑渣、铜鼓风炉烟灰中金、银、铟、铜、锌等技术。

加快无汞锌粉用高纯锌、纳米氧化锌等产品开发。

钨冶炼技术,应用新技术提高钨矿资源综合利用率,开拓钨、钼产品应用领域,钽铌深加工产品、半硬态钽丝和硬态钽丝的开发,高性能、高稳定性超细硬质合金生产线的配套技术,建立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刀片槽型数据库。

改进“水口山炼铅法”喷枪工艺、研究高铅渣还原工艺以降低废渣含铅技术,硫化锌精矿常压浸出工艺研究及溶液中脱氟、氯方法,红石粉提金工艺研究和从硫精矿中直接提金技术,窑渣富集银、铜镉渣中镉的回收利用技术,铟生产工艺等稀散金属回收工艺研究,铍砷系列产品开发。

锑粗炼工艺及粗锑除杂技术,工程塑料的浓缩阻燃料和阻燃母粒料等产品,二次砷碱渣的综合回收利用技术,鼓风炉渣生产微晶玻璃技术和竖罐渣综合回收利用技术。

铋深加工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