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方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69682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97.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湖南省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湖南省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湖南省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湖南省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方案.docx

《湖南省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方案.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省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方案.docx

湖南省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方案

湖南省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方案

一.前言

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信息是预防和控制林业生物灾害不可或缺的依据。

全面、高效、准确、及时地做好监测预报工作对于防控林业生物灾害、保护造林绿化成果、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了统一湖南省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调查时间、程序、内容和外、内业技术操作应用标准,进一步提高我省监测预报工作的计划性、规范性和信息质量,推进监测预报信息更好地为保护森林资源服务,根据国家林业局的安排和国家林业局森防总站的格式要求,在把握测报技术与管理未来发展趋势,并充分考虑国家和本地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的同时,结合湖南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和监测预报工作现状,以及我省正在实施的林业有害生物预防体系建设工程及《湖南省林业发展“十一五”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规划》中所定的目标和任务,制订湖南省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方案。

二、 基本情况

1、地理、气候概况

湖南省位于长江中游以南、南岭以北,处于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和第二沉降带的南延部分。

地理划分在北纬24°39′-30°08ˊ、东经108°47-114°15ˊ之间,总面积211829km2;地貌格局大体为东西南三面环山,具有凹状复式镶嵌的地貌骨架,自高而低形成中山、低山、丘陵、岗地、平原5级地貌,全省山地丘陵占总面积的66.62%。

多样的地貌类型蕴育出多样的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高,系统稳定性较好,自我恢复能力强。

湖南的气候属典型中亚热带湿润季风区,年均气温为17.5℃,年均降雨量1700mm左右,无霜期长达260-310天,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呈红、黄壤-常绿阔叶林景观明显的山丘型内陆环境;为林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气候条件。

近几年暖冬气候明显,极低温天气现象减少,没有冰冻期或时间很短,一些森林生物休眠期缩短。

2、林分资源状况

根据《湖南省2006年度森林资源统计年报》的统计数据,我省现有林地面积1.55亿亩,全省森林覆盖率55.53%;根据森林资源构成特点将乔木林分划分为杉木、三杉(水杉、池杉、落羽杉)、马尾松、国外松(湿地松、火炬松)柏木、桉树、杨树、阔叶树等8个主要树种(组)。

杉木林面积4005.88万亩,占有林地面积的25.84%;全省都有分布。

马尾松林3483.84万亩,占有林地面积的22.48%;其中纯林面积3308.55万亩,占马尾松林的94.97%;中、幼林面积2538.18万亩,占林分面积的72.86%。

全省都有分布。

国外松林面积346.73万亩,纯林占到98%。

各地引种面积不等。

杨树林163.55万亩,纯林占到99.5%。

近些年杨树速生丰产林发展很快,面积变化很大。

主要分布于环洞庭湖的益阳、岳阳、常德和长沙等。

阔叶林面积3961.8万亩,占有林地面积的25.56%;其中中、幼林面积占81.6%。

实施多年的封山育林工程使我省各地阔叶林面积增长很快,但成片规模的天然阔叶林主要分布于人类活动破坏较少的偏远山区。

柏木林面积163.91万亩,占有林地面积的1.06%;主要分布于湘西、湘西南山区石灰岩地区。

桉树林面积21.85万亩,主要分布于郴州、永州两市。

除乔木林外,竹林面积1261.11万亩,占有林地面积的8.14%;各地均有分布,主产区为湘中区域。

在经济林中油茶林面积1114.66万亩,占经济林面积的57.6%。

分布面积较大的主要在湘中、湘南地区。

按森林经营类别划分,湖南省区划的生态公益林面积7909.1万亩,占林地面积的41%,商品林面积11358.05万亩,占林地面积的59%。

湖南省森林资源以中、幼林为主,针叶林以人工纯林为主,速生丰产林集约经营程度低,森林生态系统抵抗外因干扰的能力较弱。

3、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

根据2005年全省林业有害生物普查结果,湖南省林业有害生物有247种,其中昆虫154种,病原微生物55种,有害植物18种,有害动物2种;按可追索的有害生物起源分,本土231种,外来的16种。

造成危害的主要种类是:

以松类为寄主的主要有马尾松毛虫、思茅松毛虫、云南松毛虫、松褐天牛、萧氏松茎象、湿地松粉蚧、松茸毒蛾、松材线虫病、松针褐斑病、松赤枯病等;以毛竹为寄主的主要有黄脊竹蝗、竹广肩小蜂、竹缕舟蛾、竹卵园蝽、竹螟、竹毒蛾等;以杨树为寄主的主要有云斑天牛、桑天牛、杨小舟蛾、杨扇舟蛾、蓝目天蛾、杨树烂皮病、杨树溃疡病及东方田鼠等;阔叶林主要有天幕毛虫、樟蚕、大蚕蛾类等。

全省年均发生面积在400万亩左右。

⑴本土有害生物发生情况

松类害虫以马尾松毛虫、思茅松毛虫为主,年均发生面积约200万亩,占总发生面积的50%以上,全省各地都有分布,是湖南森林第一大类常发性害虫;主要的常灾区域在邵阳、衡阳、怀化、长沙、永州、郴州、岳阳、常德、娄底、湘潭等地,每2-3年暴发一次,是危及生态环境、威胁林业生产安全,造成灾区重大经济损失的心腹大患,也给当地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构成严重威胁。

萧氏松茎象已分布到湖南省5市21县,面积约30万亩,发生面积逐年缓慢增加,对国外松和马尾松中幼林的危害严重。

松褐天牛为全省性分布,但只在出现冰冻、大雪或严重干旱等灾害性天气之后的林分,才会造成明显的危害;近几年因松材线虫病的传播才使得松褐天牛受到关注。

竹类害虫以竹蝗、竹缕舟蛾、竹广肩小蜂发生较为普遍,年发生面积约60万亩。

主要分布区域有益阳、常德、岳阳、永州、衡阳等市,次要发生区有长沙、怀化、邵阳、株洲和郴州;近几年竹卵园蝽、竹叶蝉、竹螟、竹毒蛾、一字竹象等次要害虫成散点状在局部区域暴发造成危害,有扩展的趋势,需要加强动态监测。

杨树类害虫和东方田鼠是近几年随着杨树速生丰产商品林的迅速扩大而快速上升发展的有害生物,且往往是多种类混合发生。

年发生面积达50-70万亩,其中蛀干害虫有20万亩左右。

杨树食叶害虫发生特点是发生面广,年发生代数多,种群增殖快,成灾迅速。

杨树天牛发生的区域性和林龄选择性较强,一般在湖区堤垸内没有水淹期、3年生以下的幼林发生比较普遍。

杨树烂皮病、杨树溃疡病主要因种苗带病传播,发生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治理比较困难。

阔叶林近几年出现食叶害虫暴发成灾的情况,一般难以连续发生。

⑵外来有害生物发生情况

松材线虫病目前我省分布点在郴州市的苏仙区、北湖区,益阳市的沅江市、资阳区、桃江县,衡阳市的石鼓区,常德市的汉寿县,发生面积约1.7万亩。

湿地松粉蚧于2003年在我省郴州与广东相邻地区发现,现分布于郴州全境(除桂东外)、永州的江永、江华、蓝山、新田、宁远、道县,衡阳市的耒阳。

松针褐斑病发生在江华和靖州两个点上,面积约0.3万亩,已得到控制,

红火蚁在张家界永定区小范围发生。

悬铃木方翅网蝽在大多数栽有法桐作城市行道树的市州都有分布。

有害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在长沙、湘潭、株洲等地有分布及危害。

4、基础条件

⑴监测预报网络已基本形成

湖南省辖14个市112个行政县(市、区)。

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的层级结构分为省、市、县、乡四级,个别县延伸到村组,但一般由县级森防站直接管理。

用下图表示:

湖南省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系统框图

省、市、县三级共设有127个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机构,由县级森防站组织、管理和实施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的具体工作,省、市两级进行指导、核查和技术引进、推广和培训;因此,县级测报机构是基层机构。

湖南省列入国家级森林病虫害中心测报点的有40个,其中一个市级站(张家界市)和39个县级站,占112个县级站的34.8%。

原省设的14个省级测报点有12个列入国家级中心测报点,因此,没有另设省级测报点。

⑵监测预报队伍遍布全省

全省现有专职测报员287名,其中省2名,市23名,县262名;兼职测报人员1754名,其中市级6名,县级及以下1748名。

兼职测报员的主体是乡镇林业工作站兼职森林保护的人员,有部分县聘用或约定村护林员报告病虫发生情况。

⑶监测预报技术、管理办法逐步完善

从上世纪80年代起,湖南省陆续制订了一系列主要病虫害的监测预报办法和测报管理办法,规范了监测调查方法,统一了测报数据表格。

结合森防目标管理措施制订了监测预报工作考核办法。

⑷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

通过达标站建设行动,到2000年时有25个市、县森防站的基础设施建设达到国家建设标准;随后全省以40个国家级中心测报点的建设为契机,推动各级森防站加大基础建设的力度,逐步配备了电脑、调查工具、交通工具、影像设备、实验仪器等设备,提高了我省监测预报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为方便各级监测机构快速鉴定林业生物少见种类,2006年我省在长沙、岳阳试点建立了国家权威机构与省、市、县级森防站通过视频和音频直接相联通的林业有害生物远程鉴定系统,试用效果基本能达到设计要求。

5、现行监测预报手段

⑴测报网络的运作

在我省的测报网络中,最基层的是护林员和乡镇兼职测报员,护林员只报告其发现的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现象和地点,一般由乡镇兼职测报员进行监测调查外业工作,县级森防站对较大发生地进行核查。

部分县由县森防站测报人员做全面调查。

有些县实行群众报告有奖制度。

市州森防站一般根据当地主要有害生物发生特点,对重点区域作定期巡查,及时掌握发生动态,并督促县站做好测报工作。

省森防总站对重大发生区域作抽样核查,评估发展趋势,督促、指导当地开展防治。

⑵常规调查方法

我省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调查以线路踏查结合标准地调查为主要方式。

线路踏查是根据监测区域的监测对象的历史发生情况,事先设定对该区域踏查的主要行走路线,通过对此线路所能辐射到的寄主林分进行目测,当发现有病虫害发生时,勘测其发生边界,并勾绘到地形图上。

通过线路踏查可以确定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种类、范围、面积及有关林分因子。

标准地调查是在线路踏查的基础上,对有害生物发生林分中设置的固定标准地或选设临时标准地进行抽样调查,以此确定所代表的发生范围有害生物的发生程度、危害程度、虫龄虫态或感病等级等。

⑶新技术引进

为提高监测预报工作效率和质量,减轻调查工作强度,开拓创新监测技术手段,上世纪我省在长沙县、绥宁县开展了黑光灯诱测马尾松成虫测报试验。

近几年在桂阳、东安、宁乡和湘西南等地开展了松毛虫性信息素诱测预报技术试验,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

2007年开始引进和开发航空电子勾绘系统和地面调查便携式电子数据采集录入系统(又称PDA)。

此两个项目尚在开发试验中。

三.林业有害生物测报组织管理方案

1.指导思想

按照预防为主、监测预报先行的工作方针,以全面掌握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危害动态为目标,以主要发生区域和重大灾害为重点,建立比较科学的监测预报方法和比较完善的工作机制,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为可持续控制林业生物灾害提供及时、准确的监测预报信息。

2.工作思路

根据国家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的有着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在巩固和完善我省原有监测预报网络、组织管理和技术操作方法的基础上,以掌握总体发生动态进行的面上监测和为防控局部区域生物灾害开展的生产性调查相结合,进一步规范监测的时间、范围、内容和方法。

同时,充分发挥国家级中心测报点的职能作用,在具备条件的地方引进和推广诱捕监测技术、电子勾绘技术和电子信息录入系统等监测预报新技术。

逐步引入预测模型技术。

在时机适宜时探索区域专业监测与社会组织协作自测相结合的监测工作新机制,不断提高全省监测预报水平。

3.工作原则

以属地管理为主,兼顾周边区域动态;以服务于控灾减灾生产为重点,保证监测信息及时、准确、畅通。

4.区域布局

从目前湖南省的现实情况考虑,我省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的布局是:

以国家级中心测报点为重点,辐射周边一般县域林业有害生物动态监测。

主要病虫鼠害的重点监测区域如下:

松毛虫:

邵阳、衡阳、怀化、长沙、永州、郴州、岳阳、常德、娄底;涉及的国家级中心测报点有洞口、邵东、新邵、新宁、衡山、祁东、通道、会同、长沙、浏阳、江华、宁远、东安、桂阳、岳阳、汨罗、平江、临澧、桃源、新化、双峰等

松材线虫病:

益阳、常德、郴州、衡阳、岳阳、张家界、长沙、湘潭;涉及的国家级中心测报点有桃江、沅江、汉寿、桂阳、资兴、宜章、耒阳、衡山、张家界、慈利、岳阳、长沙、浏阳、韶山等

黄脊竹蝗:

益阳、常德、岳阳、永州、衡阳;涉及的国家级中心测报点有桃江、安化、鼎城、岳阳、平江、东安、衡山。

桑天牛、云斑天牛、杨舟蛾等:

益阳、常德、岳阳;涉及的国家级中心测报点有沅江、汉寿、临澧、汨罗。

萧氏松茎象:

郴州、永州、娄底、怀化、衡阳、邵阳;有关的中心测报点有资兴、桂阳、东安、双峰、会同、通道、溆浦、邵东、新宁、祁东等。

湿地松粉蚧:

郴州、永州、衡阳、邵阳;有关的中心测报点有宜章、资兴、桂阳、宁远、东安、江华、耒阳、邵东。

鼠害:

益阳、岳阳。

主要涉及沅江、岳阳。

5、政策和管理措施

⑴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在森防目标管理考核体系中强化监测预报工作内容,制订明确可行、操作性强的奖罚措施。

制订湖南省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经费补助办法,增加对监测预报工作的投入。

制订湖南省国家级森林病虫害中心测报点管理细则,加强对中心测报点的管理,提高中心测报点的辐射、带动作用。

建立相关区域间监测预报信息交流协调机制,在林业有害生物动态信息共享的基础上使基层监测机构从更广的范围获取更充分的信息,以提高其预测预警能力。

建立专业监测机构与社会相关企业、个体经营者及其自助合作组织的监测预报信息交流协调机制,实现信息共享,并为后者提供专业技术指导服务。

⑵突出工作重点

加强以国家级中心测报点为重点的基层测报机构软硬件建设,提高其监测预报能力。

稳定监测预报队伍,加强测报技术培训、增强工作责任感、落实奖罚措施,提高测报质量。

加强对乡镇、村组兼职测报人员的管理,发挥第一信息源的作用。

争取国家和省级财政经费对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的投入。

通过省、市、县各级林业有害生物管理部门的共同努力,争取将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经费纳入财政常设性预算,保证测报工作有足够的设备购置、更新、技术培训和工作经费投入。

⑶增加经费投入

每年由省财政给各国家级中心测报点2万元,各市测报机构安排测报经费1万元,全省54个单位合计需每年投入94万元;

每年省财政给其它县级测报机构安排测报补助经费0.5万元,全省72个单位合计投入36万元。

每年省财政给省级测报机构工作经费10万元。

⑷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工具。

截止到2006年底,全省县级森防站有汽车22辆,其中国家级中心测报点5辆;市级5辆。

缺少交通工具是当前制约监测预报工作快速反应的瓶颈。

逐步解决基层监测用车是提高监测效率的重要途径。

同时,还要管得住车,用得起车,用好车。

计算机及辅设。

目前,我省各级森防部门有计算机249台,但仍有个别县级单位还没有计算机,有些单位的计算机使用了5年以上需要更新。

打印机、扫描仪、刻录机等辅助设备普遍缺乏。

计划从省级财政筹集部分补助经费(约150万元/次)用于今后定期设备更新的补助。

测报工具。

包括捕装虫工具、观察辅助工具、野外清障工具、数据记录设备、野外防护装备等,可以集成为一个工具箱或背袋。

目前所有市级单位和71个县级单位配有测报工具箱,没有配备工具箱的单位要尽快配备。

影像设备。

数码相机和摄像机。

除中心测报点都配有数码相机外,其它单位的缺口较大,需逐步配备。

⑸加强宣传和培训

宣传工作。

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的宣传从三个层面上展开,一是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领导宣传监测预报工作在抵御林业生物灾害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及该项工作本身的性质和特点。

二是向从事监测预报工作的人员宣传我们所从事的事业的重大意义、责任和从中所能获得的收益及乐趣。

三是向森林经营者宣传监测工作在保护其经济利益方面的作用和简单、实用的监测技术。

培训工作。

省内举办的监测预报技术和组织管理培训也从三个层次开展。

一是省级森防站主要开展对市州和中心测报点测报人员的专业技术和组织管理方面的培训工作,约每年举办一次;另不定期开展新技术引进、推广项目或特定内容、特定对象的技术培训工作。

二是由市州组织对县级测报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要求每年至少举办一次。

三是县森防机构组织对乡镇、村组兼职测报人员的综合性培训,包括操作技术要求和工作讲评等方面内容。

⑹落实奖惩制度

省森防总站实行年中两季度测报情况通报制度,对缺报、迟报、或出现数据错误的提出批评,对按时上报,数据完整无误的给予表扬。

各地测报工作情况与省安排的测报工作补助经费挂钩。

具体实施办法另行制订。

通过年度工作考核(考核方法另行制订),对于在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中作出贡献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于在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玩忽职守造成重大灾害损失或者造成恶劣影响的工作人员,将提请追究渎职责任。

四、监测调查技术方案

一般面上的监测调查仍采用原有的数据采集方法,即线路踏查(见附表4)结合标准地(见附表5)的调查方法。

同时,继续完成布置在桂阳、东安和宁乡的松毛虫性信息素监测预报试验,拟在长沙市的长沙、望城、宁乡和浏阳4县市开展监测调查信息电子采集系统试点,在衡阳市开展航空电子勾绘监测调查试验。

1.一般监测调查

一般性的监测调查主要面向生产,为生产服务。

监测调查要获取的有害生物信息主要有:

有害生物种类、寄主种类。

发生范围、发生面积、发生程度、已造成的危害程度和调查时有害生物的发育状态等。

有经验的测报员根据上述信息,结合气象因子和当地历史发生情况,就能较准确地预测有害生物的发展趋势,并据此提出防控对策。

 监测预报流程是:

踏查路线设置原则是:

针对常发区和偶发区近几年的发生分布状态,以尽量少走重复路线、短的距离,并能充分反映调查区域情况。

对于本土常发性病虫害,踏查路线是相对稳定的;对于新发生或有规律扩散的有害生物,应根据前一次的踏查范围和有害生物特性、寄主的分布情况相应延伸踏查路线,扩大调查范围。

  样地抽设分为固定样地和临时样地两种。

固定样地是针对本土常发性病虫害历史发生情况在有代表性的敏感地段或起衍点设置的固定的、连续观测的抽样调查点,这类样本数据除反映当期的发生状态外,还用于害虫种群动态或病害发展过程动态的系统分析。

临时样地是根据踏查过程中有害生物的发生、发育程度或寄主受害程度的变化,而固定样地不足以反映这种变化时,临时在典型地段抽设的观测调查样地,获取发生种类、程度、发育进度、危害等级等属性数据,这类样地数据只反映当期、当地的发生状态。

具体调查因子见附表7和附表8。

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时间安排

  时间

种类

10

11

12

马尾松毛虫

思茅松毛虫

松褐天牛

萧氏松茎象

湿地松粉蚧

松材线虫病

黄脊竹蝗

竹广肩小蜂

竹缕舟蛾

云斑天牛

桑天牛

杨小舟蛾

杨扇舟蛾

东方田鼠

注:

上表示月上旬;中表示月中旬;下表示月下旬。

调查表格按照国家林业局印发的分种类监测预报办法规定的格式执行,暂时没有印发监测预报办法的种类使用相近种类的格式。

调查结束后,以乡镇为单位分种类、分发生危害程度统计汇总,由县级森防站将各乡镇的调查数据输入到计算机“森林病虫害防治信息系统”中,由计算机完成县级汇总。

2.中心测报点监测调查

中心测报点日常的监测调查工作按照一般区域的调查方法在本辖区内进行。

同时,要与周边县域进行测报信息交流,掌握周边地区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发展动态。

中心测报点信息交流区域划分见附表1。

中心测报点主测对象每一期发生情况除按照一般测报点通过“森林病虫害防治信息系统”生成上报数据逐级上报外,本区域及其周边区域发生动态要以文字材料和填写数据表格的形式及时通过“中国森防信息网—>虫情动态”上传入口上报。

并将每年各发生程度的发生范围绘制成图。

各种监测预报资料分门别类,妥善存档。

没有发生但需监测的对象要按照规定的监测时间进行踏查,调查结束后,将调查结果以简要的文字材料上报省站。

3.手持式监测数据电子采集器试点

为适应现代化、网络化林业有害生物信息管理,提高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调查和信息处理、传递能力和效率,减轻劳动强度,我省拟于2008年与中国林科院资源信息所和中国科学院遥感技术研究所合作,在长沙市开展地面监测调查信息电子采集记录系统应用试点。

系统利用现代GPS、GIS、计算机及其基础上的信息网络技术和我省已开发完成的森林资源信息电子化成果,开发基于GPS&GIS应用平台上的便携式野外监测调查数据采集记录器和基于PC机上监测信息管理系统。

在简化野外监测调查数据记录的同时,将调查信息落实、管理到小班;利用计算机强大的信息储存和处理能力为我们提供快速、准确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信息筛选、分析、统计和图形、文字、数据查询。

系统应用结构用下图表示:

调查员根据手持系统GPS定位信息显示现地地形图,并叠加森林资源小班信息图层(可缩放),在调查员确定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小班时,通过输入小班号或直接在记录器显示的图形上点选小班,进入发生情况数据输入。

相同发生情况的邻近小班可以复制原有调查记录。

已调查完成的小班以不同颜色显示。

4.调查信息的技术处理

现场调查记录的数据有:

有害生物种类、世代、发生时态(虫龄/虫态或感病指数)、发生程度、危害等级和调查时间。

后台根据资源小班调查信息将林况因子自动转入小班调查记录库。

同一小班发生两种以上有害生物时,并行记录;其中选择相对次要的一种或多种标记为“重复发生”,不计入区划单位“发生面积”统计中。

调查完成后,将小班调查记录数据库下载到PC机上的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内业数据处理或直接导入“森林病虫害防治信息系统”。

5.航空电子勾绘

航空电子勾绘应用于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的原理与地面监测信息电子采集系统类似。

两者的差别一是前者从空中观察地面林分的发生情况,并将其通过电子勾绘仪的触摸屏记录下来,后者是在地面调查;二是前者根据空中观测到的有害生物分布边界直接在屏显图形上勾绘发生区域,后者通过林业资源调查小班来确定发生范围和面积。

航空电子勾绘适用于交通不便、林相和地形复杂、发生范围较大、外观症状明显的情况,也可用于灾情核查。

6.预测预报

⑴发生趋势预测

发生趋势预测的主要内容包括当地主要种类的发生量、发生范围、发生期和危害程度。

目前我省普遍采用经验预测方法作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范围、面积和危害程度的趋势预测,即根据当前监测调查信息和当地历史发生情况,结合气象、生态因子和测报人员个人经验对测报对象短、中、长期发生发展趋势作出估计。

这种方法简便、快速,但准确度则与测报员对当地有害生物发生发展的整体把握能力密切相关。

这种预测方法在目前很多地方缺少足够的基础数据建立预测数学模型的情况下被广泛采用。

发生期预测主要应用期距法和物候预测法,发生量多用有效基数预测法,与气象预报部门开展生物气候图预测法进行发生量的预测。

⑵发报

县级森防主管部门应及时将当前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信息及防治建议以书面或电子形式向有关林业生产者、上级管理部门和当地政府发送和报告。

用于防治生产的测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