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1 计划 神奇的科技世界 专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025233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6.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单元1 计划 神奇的科技世界 专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第六单元1 计划 神奇的科技世界 专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第六单元1 计划 神奇的科技世界 专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第六单元1 计划 神奇的科技世界 专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第六单元1 计划 神奇的科技世界 专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六单元1 计划 神奇的科技世界 专题.docx

《第六单元1 计划 神奇的科技世界 专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单元1 计划 神奇的科技世界 专题.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六单元1 计划 神奇的科技世界 专题.docx

第六单元1计划神奇的科技世界专题

第六单元计划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神奇的科技世界”这个专题编排,有三篇精读课文,一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组成。

其中《太阳》和《月球之谜》写的是人类对宇宙奥秘的探索,《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果园机器人》展示了现代科技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这种安排既可以让学生获得相关的科学知识,又可以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充分体现了时代特点,彰显了“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新理念。

本单元在了解课文说明特点的同时,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及创造能力的培养。

旨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学习的兴趣,逐步培养其科学素养。

同时本单元又是一组现代气息极强的说明文章群,向我们介绍了自然科学知识及网络知识,使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获得初步的说明文阅读方法。

因此,我们应该把阅读说明文的内容、方法及对自然科学的热爱融为一体,特别要注重引导学生探求写法中的特色,在实践中学以致用。

教学目标:

1.随文认识本组19个字,会写42个字。

2.正确读写生词,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4.了解本单元的各类说明方法,运用一定的说明方法介绍事物。

5.了解宇宙的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自然的兴趣。

6.培养学生查找资料、提出问题、动手设计发明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学习本单元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意思。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够运用一定的说明方法介绍事物。

4.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自然的兴趣。

5.完成习作。

教学难点: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够运用一定的说明方法介绍事物。

3.培养学生查找资料、提出问题、动手设计发明的能力。

4.发挥想象,完成习作。

单元课时安排:

21.太阳2课时

22.月球之谜2课时

23.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2课时

24.果园机器人1课时

语文园地六3课时

授课时期:

月日(星期)

课时计划

教学内容或课题:

21.太阳(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读写本课生字。

(2)正确读写、理解“传说、寸草不生、摄氏、差不多”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学、讨论和理解太阳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太阳的特点,体会课文是怎样用举列子、列数字等方法来说明太阳特点的。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是怎样用举列子、列数字等方法来说明太阳特点的。

教学方法:

导析法

教具与学具:

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写一个”日”的象形字,让学生说出最早这个字指的是什么?

(板书:

太阳。

  2.学生说说课前查找的有关太阳的资料。

 3.你还有哪些问题要问问太阳公公呢?

(学生自由质疑)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通、读懂。

  2.提出自学要求。

(1)勾画出生字词。

(2)标出自然段序号,勾画出文中介绍的有关太阳的特点。

(3)说说课文介绍了太阳的哪些知识。

3.学生按要求自学。

4.交流、汇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生词卡片,学生认读,正音。

(2)学生开火车读课文,检查读的是否通顺。

(3)汇报交流思考的问题:

课文介绍了太阳的哪些知识?

(一是太阳的特点;二是太阳与我们人类的关系)

三、探究课文第1—3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第1—3自然段。

2.讨论:

这一部分主要写什么?

(太阳的特点)

太阳有哪些特点?

(引导学生找出有关的语句回答)

(1)太阳离我们有1.5公里远。

(远)

(2)实际上它大得很。

(大)

(3)太阳会发光、发热,是个大火球。

(热)

3.作者在介绍太阳的“远”“大”“热”这些特点时,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1)学生先独立在书中找答案,在参与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汇报。

a太阳离我们有1.5公里远。

(数字说明)

b实际上它大得很,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比较说明)

c太阳会发光、发热,是个大火球。

(比喻说明)

d太阳的温度很高……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

(举列说明)

4.指导朗读,在读中感悟太阳的特点。

5.教师小结:

作者运用打比方、列数字、举列子、等说明方法向我们介绍了太阳的“远”“大”“热”特点。

四、课堂小结

设计思路

让学生的课外知识得到交流。

培养学生自读课文的能力,帮助理清文章的思路。

培养学生自学课文、发现问题的、解决问题能力。

 

以问题带动思考,以问题促进学生与文本的交流。

布置作业:

预习作业:

找出文中说明太阳与人类关系的语句。

课后作业:

抄写字词,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太阳

太阳离我们有1.5公里远。

(数字说明)

太阳会发光、发热,是个大火球。

(比喻说明)

太阳的温度很高……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

(举列说明)

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办法:

 

课后小记:

 

授课时期:

月日(星期)

课时计划

教学内容或课题:

21太阳(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学、讨论,了解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

了解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

教学方法:

讨论法

教具与学具: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文第1—3自然段用什么方法介绍了太阳的哪些特点?

二、探究第4--8自然段

1.学生默读4—8自然段。

2.思考:

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的?

(1)学生自读自悟,边读边思考。

(2)参与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指导。

(课文介绍了太阳同动植物、人类生活、气象、防治疾病这几个方面的关系,来说明太阳同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

3.学生齐读第8自然段。

小黑板出示:

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家。

学生齐读这句话。

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师生共同探究:

太阳同地球的密切关系同它本身的特点有什么联系?

(1)学生先小组讨论、交流。

(2)全班交流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正因为太阳那么大,温度那么高,距离我们又那么远,才能给地球送来适合生存的光明和温暖,我们生活的世界才会这么美丽可爱。

5.学生自由朗读第4—8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四、拓展延伸

扮演太阳公公,练说《太阳的自述》。

设计思路

 

以问题带动思考,以问题促进学生与文本的交流。

 

让学生自读自悟,体会太阳的特点和它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布置作业:

预习作业:

自学22课生字词,读通课文。

课后作业:

运用所学的说明方法介绍自己熟悉的事物。

板书设计:

21太阳

远、大、热

太阳---------------地球

关系密切

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办法:

课后小记:

 

授课时期:

月日(星期)

课时计划

教学内容或课题:

22月球之谜(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生字。

(2)掌握“夜幕、降临、悬挂、曾经、奥秘、一旦、任何”等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读自悟了解月球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

教学难点:

利用资料交流、古诗句积累和想象等手段,引导学生感受月球的神秘和魅力。

教学方法:

讨论法

教具与学具: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走进神秘的月球  

1.茫茫太空,有着不可计数的星球。

上一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太阳,今天,我们要走近地球的近邻──月球。

  学生根据课前预习和查阅到的相关资料进行交流、质疑。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从课文的题目中,你能了解到什么?

或者想到什么?

(学生自由畅言)

(1)从重点词“迷”,能体会到课文重点写的是月球的一些未解之谜。

(2)月球有哪些令人费解的谜?

(3)科学家是怎样探索月球之谜的?

2.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通顺,并借助工具书自学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同桌之间互相交流一下自学的收获。

3.指名朗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读准字音,进一步落实读得正确、通顺的朗读要求。

4.学生自己练习读课文,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再读课文—感受月球的神秘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1—2自然段。

讨论:

(1)面对神秘的月球,你产生了哪些遐想?

(2)月球是一个怎样的星球?

2.学生自由讨论、交流,全班汇报。

(这里的天空黑沉沉的,表面却洒满灿烂的阳光。

月球上满是尘土,岩石和环形山,没有水,没有任何生命。

月球是一片荒漠。

四、书写生字、生词

1.进一步认读生字。

2.记忆字形。

交流记忆方法。

3.指导书写。

“幕”字下面是“巾”不是“土”

“奥”字上半部不封口。

4.抄写词语。

五、课堂小结

设计思路

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让学生养成带着问题思考和疑问的好习惯。

 

在反复朗读中初步感受月球的神秘,并感悟本文在用词上的准确与丰富。

 

布置作业:

预习作业:

找出文中的月球之谜。

课后作业:

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月球之谜

天空黑沉沉的

月面表面洒满灿烂的阳光

月球上满是尘土,岩石和环形山,没有水,没有任何生命

月球是一片荒漠

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办法:

 

课后小记:

 

授课时期:

月日(星期)

课时计划

教学内容或课题:

22月球之谜(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相关的未解之谜。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讨论,了解月球的相关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哪些月球的未解之谜。

教学难点:

感受月球的神秘和魅力。

教学方法:

导读法

教具与学具:

教学过程:

一、概括大意—整体感知月球的神秘

1.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神秘而充满魅力的月球,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说说月球是个怎样的世界。

(学生自由畅言)

2.课文重点写了月球的什么?

(重点写了月球的未解之谜)

那么,神秘的月球有哪些未解之谜呢?

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

二、走进月球

1.学生自由朗读第3—8自然段。

讨论:

(1)月球有哪些不解之谜?

(2)科学家是怎样探索的?

2.学生独立思考后参与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谜之一:

月球上的尘土是否有杀菌的本领?

探索实验:

把细菌撒在从月球上带回的尘土里,细菌一下子都死了。

谜之二:

月球上的尘土是否适应植物的生长?

探索实验:

把玉米和水藻种在月球上的尘土里都能成长。

谜之三:

月球的年龄有多大?

探测实验:

从月球上采回的岩石,估计年龄有46亿年。

4.月球只有这些谜吗?

从哪些可以看出来?

(不是的,从第7自然段“……”可以看出来)

5.学生齐读第8自然段。

6.师小结。

月球之谜还有很多很多,它的神秘面纱等着我们去揭开。

三、话说月球——感悟月球的神秘

学习完了这篇课文,每个人心中都会留下月球神秘的印记。

但是留在每个人心中的画面有时不尽相同的,请同学们结合本课学习的收获和课前查阅到的资料,以“我眼中的月球“为题说一段话,把你对月球的个性化感受与同学们分享。

1.先在小组内练习,请同学提意见。

2.请几个学生在全班交流,师生及时点评。

四、课堂小结

设计思路

结合第一课时的学习,从整体上对月球有一个总的印象。

 

在对重点段落的理解上,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从学生的兴趣、需要出发。

 

将阅读与表达结合起来,及时的给学生创设语言表达的机会。

布置作业:

预习作业:

预习23课自学生字,朗读课文。

课后作业:

收集有关月球的资料。

板书设计:

月球之谜

月面月球之谜月球年龄

(景色奇异)(令人费解)(有待探究)

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办法:

 

课后小记:

 

课时计划

授课时期:

月日(星期)

教学内容或课题:

23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生字。

(2)掌握“信息、网络、遍布、信箱、五湖四海、迫不及待”等词语。

(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讨论、交流,了解有关网络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有关网络的知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点:

了解“信息高速路”指的是什么。

教学难点:

了解“信息高速路”指的是什么。

教学方法:

读、思、议相结合。

教具与学具:

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高速路和普通道路相比,有什么优越性吗?

你乘车行驶在高速路上有什么感觉?

车速快,心情舒畅,因为道路畅通无阻。

这高速路上行驶的是各种车辆,那信息也有自己行驶的道路吗?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二、检查预习情况

1.“信息高速路”指的是什么?

用文中的话来回答。

2.你了解电脑吗?

你玩过电脑吗?

把你对他的认识说给大家听一听。

3.检查自学字词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认读、正音。

学生交流记忆字形的方法。

(2)出示词语卡片认读。

学生交流对新词的理解。

4.指名逐段读课文,正音、评议。

三、初读课文,感知网络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讨论: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先参与小组讨论、交流,再全班交流、汇报。

(课文写了“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后,爸爸妈妈教“我”上网,让“我”享受了网络的便捷与快乐。

3.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讨论:

在于网络的初次接触时,“我”的心情有哪些变化?

(找出文中的词句回答)

学生讨论交流后汇报。

(“情不自禁”“欢呼”“迫不及待”“目不转睛”“赞叹”

“恋恋不舍”)

4.小结

多么神奇的电脑啊,“我”第一次就接触,便“恋恋不舍”,可见,网络网络的吸引力之大。

其实网络的吸引力是因为它的用途。

下节课,我们在一起了解网络的用途。

四、课堂小结

设计思路

从学生熟知的事物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为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做铺垫。

 

创设自主自由的学习氛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布置作业:

预习作业:

找出文中描写网络用途的句子。

课后作业:

抄写生字词,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接触网络时我的心情:

情不自禁―欢呼―迫不及待―目不转睛―赞叹―恋恋不舍

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办法:

 

课后小记:

授课时期:

月日(星期)

课时计划

教学内容或课题:

23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形式地朗读、讨论、交流、了解有关网络的知识和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有关网络的知识和作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网络的用处,体会网络的神奇。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网络的用处,体会网络的神奇。

教学方法:

导读法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了解网络的用途。

二、精读课文,走进网络

1.学生自由读课文,结合自己收集的资料讨论。

(1)网络是什么?

网络有什么用处?

(2)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方面没的影响?

2.学生默读课文,独立思考,然后参与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汇报,教师指导。

(1)电脑网络如同一个遍布全球的知识网,把每个国家、每座城市甚至每个家庭都连在了一起。

a有了网络,五湖四海的人随时可以交流,咱们的地球就变成了一个小村庄。

b地球一下子变小了,知识的大门向我们敞开了。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收集的信息和课文中的描写,甚至自己上网的亲身体验来理解。

(2)电脑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有:

一是他可以查阅信息,迅速而便捷地了解世界;二是跟世界各地的人随时进行交流并建立联系;三是可以参加网上购物、拍卖活动。

4.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再次感悟网络的便捷。

三、拓展延伸

以小组为单位说说网络的用途,再写一写。

设计思路

 

以问题带动思考以问题促进学生与文本深层的交流。

 

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布置作业:

预习作业:

读通第24课课文

课后作业:

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23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查阅信息

电脑网络发送邮件

参加购物、拍卖

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办法:

 

课后小记:

 

授课时期:

月日(星期)

课时计划

教学内容或课题:

24果园机器人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知道机器人是怎样的。

2.就自己感兴趣的地方与同学交流讨论。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知道机器人是怎样的。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方法:

引导法

教具与学具:

机器人图片。

教学过程:

一、展示资料,设疑导入

1.学生展示机器人图片,并说一说自己对机器人有哪些了解?

2.(板书果园机器人)生质疑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认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明确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借助工具书理解关节词语。

(2)课文写的机器人是怎样的,有什么特点。

(3)画出不理解的地方,并通过合作尝试解决。

3.展开自学。

三、全班交流,再次质疑

1.指名读课文,价差是否读得准确、流利。

2.分组重点讨论交流课文写的机器人是怎样的,并汇报你们小组认为果园机器人最新奇有趣的地方,相机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为了照顾学困生,允许个别小组可视自己的情况选题解题)

3.找一找,读一读,说一说。

(自己觉得最有趣的句子)

如,“让果农在大片密密的果树林里一个个地去找“饿倒”了的机器人,那可太麻烦了。

”本来人才知道饿,饿了没力气干活,那么机器人没电也干不了活,作者说它们被“饿倒”了,让我感觉到它们就像饥肠辘辘的工人,一点力气也没有了,躺在果树林里向果农抗议,感到非常生动有趣。

四、理清顺序,探寻方法

1.引导学生理顺课文的叙述层次

学生在文中找相应语句感受理解。

如,文中一些有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

“你会想,可以让机器人来帮忙呀。

”“你会想,可以用电池呀!

”“能不能让机器人自己充电呢?

”等。

2.交流这种叙述方法的好处

五、拓展延伸

1.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把果园机器人写得十分生动,读来有趣极了。

那么,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机器人的知识呢?

与同学们交流交流。

2.假如由你来设计,你会设计什么样的机器人呢?

(1)动手画一画。

(2)用机器人的口吻自我介绍。

六、课堂小结

设计思路

以展示机器人的有关资料为切入点,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既有利于提高朗读水平,又有利于个性化培养。

布置作业:

预习作业:

想一想自己设计的机器人有哪些具体的特点。

课后作业:

朗读课文,继续完成设计。

板书设计:

  

聪明能干

24 果园机器人  人类勇于创造科技迅猛发展

自己充电

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办法:

 

课后小记:

 

课时计划

授课时期:

月日(星期)

教学内容或课题:

语文园地六(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通过学习,培养听说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

展开想象有条理的介绍自己的作品。

教学难点:

展开想象有条理的介绍自己的作品。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法

教具与学具:

机器人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们刚刚学完《果园机器人》一课,知道机器人是那样聪明能干。

在机器人的大家族里,有的可以进入险区,排除险情;有的可以潜入深海,寻找宝藏;有的可以进入人体,查病治病……老师还知道同学们也想发明更加聪明能干的机器人。

让我们先来给自己想发明的机器人取个名字吧。

(板书课题:

我想发明的机器人)

二、创设情境,明确交际要求。

  1.机器人协会要举办“未来的机器人”大赛,评出“最佳创意奖”。

你们有没有信心参赛,介绍自己发明的机器人?

  2.我们不能打无准备的仗。

要想获得好成绩,该怎样介绍自己要发明的机器人呢?

大家讨论一下。

  3.通过讨论明确:

第一,对机器人的样子及本领的想象要既奇特又合理;第二,要说得清楚明白。

三、示范引路,感悟要领。

  1.要把自己想发明的机器人介绍得生动有趣,让评委爱听,还要把自己的想象说明白,让评委听清楚,是获奖的主要条件。

怎样才能说清楚说生动呢?

请大家来看一看。

(师示范)

  2.你们受到了什么启发?

(学生自由发言)

四、展开交际,多向互动。

  1.学生自由练说自己要发明的机器人,重点说清机器人的样子和本领。

  2.教师扮演评委,请一名学生扮演参赛者,师生合作演示说、评的交际过程。

  3.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并评选出组内“最佳创意奖”。

  4.请各组的优胜者上台介绍自己想发明的机器人,老师和其他同学当评委,就自己感兴趣的地方进行提问和点评。

五、总结拓展

设计思路

用已知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

 

通过谈话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明确口语交际的要求。

 

为每位的学生的语言表达提供充足的机会和时间。

布置作业:

预习作业:

想一想该如何把自己的作品转化为文字介绍个他人。

课后作业:

向家人或朋友介绍自己的设计。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

第一,展开奇特合理的想象

第二,要说得清楚明白

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办法:

 

课后小记:

 

授课时期:

月日(星期)

课时计划

教学内容或课题:

语文园地六(第二、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对未来的事物,进行大胆的科技设想,把自己的设想写下来。

2.想象要丰富。

3.学会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重点:

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把内容写具体。

教学难点:

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把内容写具体。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发习作兴趣,拓展思路。

  1.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交流了自己想要发明的机器人,未来的机器人可能就是你们今天的想象。

那让我们继续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未来的人吃穿住行会变得怎样呢?

  2.学生自由说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样东西。

根据学生说的内容,适时小结,启发学生明白本次习作既可以写生活用品、学习用品、工作用品,也可以地玩具、公共设施等,只要自己感兴趣就可以。

二、明确习作要求。

  1.题目可以用“未来的……”,也可自己拟定题目。

  2.想象奇特而又合理,语句通顺,叙述有一定顺序。

三、说出想象,初步修改。

  1.教师示范说,并真诚地邀请同学们提出修改建议。

  2.请同学们提出建议或意见,老师表示虚心接受。

  3把自己的想象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并请大家提出建议;认真听别人说,看能受到什么启发。

四、自主习作。

  1.教师对有困难的同学进行个别指导。

  2.在浏览中注意发现想象奇特有趣、叙述角度新颖、富有个性的典型习作。

五、自己修改,自我评价。

  1.多读几遍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