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放射医学技师专业实践能力3 1.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025160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3.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级放射医学技师专业实践能力3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初级放射医学技师专业实践能力3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初级放射医学技师专业实践能力3 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初级放射医学技师专业实践能力3 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初级放射医学技师专业实践能力3 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级放射医学技师专业实践能力3 1.docx

《初级放射医学技师专业实践能力3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级放射医学技师专业实践能力3 1.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级放射医学技师专业实践能力3 1.docx

初级放射医学技师专业实践能力31

初级放射医学技师专业实践能力-3

(总分:

100.00,做题时间:

90分钟)

一、{{B}}{{/B}}(总题数:

50,分数:

100.00)

1.关于切线投影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中心线从被检部位边缘通过,称为切线投影

∙B.此法可使相邻部分X线吸收差异减小

∙C.某些病变于边缘凸出,可采用此法

∙D.某些病变边缘凹陷,可采用此法

∙E.某些病变表面病灶,可采用此法

(分数:

2.00)

 A.

 B. √

 C.

 D.

 E.

解析:

2.有关标准姿势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直立

∙B.掌心向前

∙C.两眼向前方平视

∙D.双上肢下垂置于躯干两侧

∙E.两下肢并拢,足尖外展

(分数:

2.00)

 A.

 B.

 C.

 D.

 E. √

解析:

3.以下关于关节运动,错误的是

∙A.关节组成骨相互靠近,角度减小称为“屈”

∙B.关节骨向腹侧面靠近者为“内收”

∙C.骨绕矢状轴做旋转运动,骨的前面向内旋转称为“旋内”

∙D.内收与外展相对

∙E.部分肢体摄影位置需要关节呈一定运动状态

(分数:

2.00)

 A.

 B. √

 C.

 D.

 E.

解析:

[解析]关节沿冠状面运动,骨向正中矢状面靠近者为“内收”。

4.关于轴位,以下错误的是

∙A.有髌骨轴位摄影位置

∙B.有跟骨轴位摄影位置

∙C.中心线与被照体边缘相切

∙D.有颞骨岩部轴位

∙E.是指中心线与被照体长轴平行的摄影体位

(分数:

2.00)

 A.

 B.

 C. √

 D.

 E.

解析:

[解析]轴位是指中心线与被照体长轴平行的摄影体位,中心线不与被照体边缘相切。

5.颅骨骨折患者通常首选的摄影体位是

∙A.头颅前后位、头颅侧位

∙B.头颅后前位、头颅侧位

∙C.头颅前后位、头颅仰卧水平侧位

∙D.柯氏位、瓦氏位

∙E.汤氏位、头颅仰卧水平侧位

(分数:

2.00)

 A.

 B.

 C. √

 D.

 E.

解析:

[解析]颅骨骨折患者应尽量减少搬动,以避免加重损伤,所以应采用头颅前后位、仰卧水平侧位。

6.拟诊上颌窦癌并骨质侵犯的患者应首选的摄影位置是

∙A.俯卧瓦氏位

∙B.站立瓦氏位

∙C.汤氏位

∙D.柯氏位

∙E.头颅侧位

(分数:

2.00)

 A. √

 B.

 C.

 D.

 E.

解析:

[解析]上颌窦检查首选瓦氏位,通常选用俯卧位摄影。

7.除常规胸部后前位、侧位外,胸腔游离积液、包裹性积液、左心房增大还常选用的摄影体位是

∙A.胸部侧卧后前位、切线位、右前斜位

∙B.胸部仰卧后前位、前凸位、左前斜位

∙C.切线位、右前斜位、胸部侧卧后前位

∙D.切线位、左前斜位、胸部仰卧后前位

∙E.右前斜位、胸部侧卧后前位、前凸位

(分数:

2.00)

 A. √

 B.

 C.

 D.

 E.

解析:

[解析]胸腔游离积液时,侧位体位可使积液沉向近地侧,摄取后前位可清晰显示液平面;包裹性积液时,可根据后前位和侧位显示的积液位置摄取切线位;左心房增大时,在右前斜位时显示最清晰,摄取吞钡像,可以更加清晰地显示左心房边界。

8.关于头颅正位标准影像显示,以下错误的是

∙A.显示头颅正位影像.照片包括全部颅骨及下颌骨升支

∙B.矢状缝及鼻中隔影像居中,眼眶、上颌窦、筛窦等左右对称显示

∙C.顶骨及两侧颞骨影像对称

∙D.颞骨岩部上缘位于眼眶正中,外耳孔显示清晰

∙E.颅骨骨板及骨质结构显示清晰

(分数:

2.00)

 A.

 B.

 C.

 D. √

 E.

解析:

[解析]外耳孔与X线方向接近平行,不可清晰显示。

内听道显示清晰,可显示于眶正中。

9.关于头颅摄影注意事项的叙述,错误的是

∙A.颅骨切线位可不用滤线器

∙B.中心线倾斜角度必须准确

∙C.颅底骨折患者常取颌顶位摄取颅底位

∙D.可取平静呼吸下屏气曝光

∙E.焦-片距一般为100cm

(分数:

2.00)

 A.

 B.

 C. √

 D.

 E.

解析:

[解析]颅底骨折患者因伤情严重,应尽量避免头颅移动、过伸或过仰,不采用颌顶位摄影,必要时可选取颅底水平侧位摄影。

10.有关汤氏位摄影,以下错误的是

∙A.患者仰卧,正中矢状面垂直于台面

∙B.下颌内收,听眦线垂直于台面

∙C.胶片上缘与头顶平齐,下缘低于下颌骨

∙D.中心线向足侧倾斜15°

∙E.中心线对准眉间上方约10cm处射入,从枕外隆凸下方射出

(分数:

2.00)

 A.

 B.

 C.

 D. √

 E.

解析:

[解析]中心线应向足侧倾斜30°。

11.柯氏位摄影,中心线与听眦线夹角是

∙A.15°

∙B.23°

∙C.37°

∙D.45°

∙E.53°

(分数:

2.00)

 A.

 B. √

 C.

 D.

 E.

解析:

[解析]柯氏位摄影,中心线与听眦线夹角是23°,此时岩骨上缘正好投影在眼眶下壁,额窦、筛窦、眼眶及眶上裂显示最佳,失真小。

角度越大,失真越大,角度小于23°时岩骨投影要与眼眶重叠。

12.正确选择乳突梅氏位的摄影角度,应是

∙A.双25°

∙B.双35°

∙C.双45°

∙D.双55°

∙E.双65°

(分数:

2.00)

 A.

 B.

 C. √

 D.

 E.

解析:

[解析]梅氏位又称岩骨轴位,摄影角度应选择双45°,即正中矢状面与台面呈45°,听眶线与台面垂直、中心线向足侧倾斜45°,对准对侧眼眶上方,经被检侧乳突尖部射入胶片下1/3处。

13.乳突双15°侧位,亦称为

∙A.劳氏位

∙B.许氏位

∙C.伦氏位

∙D.梅氏位

∙E.斯氏位

(分数:

2.00)

 A. √

 B.

 C.

 D.

 E.

解析:

14.怀疑有肺尖处病变应选择的摄影位置是

∙A.胸部后前位

∙B.胸部侧位

∙C.胸部斜位

∙D.胸部前弓位

∙E.胸部点片

(分数:

2.00)

 A.

 B.

 C.

 D. √

 E.

解析:

15.膈上肋骨摄影,采用的呼吸方式为

∙A.浅呼吸屏气

∙B.深呼气屏气

∙C.深吸气屏气

∙D.平静呼吸屏气

∙E.腹式呼吸屏气

(分数:

2.00)

 A.

 B.

 C. √

 D.

 E.

解析:

[解析]膈上肋骨和膈下肋骨分别与肺组织、腹腔脏器重叠,两者对X线的吸收差异很大,所需摄影条件差异很大,同一个摄影条件难以兼顾膈上肋骨和膈下肋骨。

膈上肋骨摄影采用深吸气屏气使膈肌下降,按膈上肋骨的摄影技术选用曝光条件,尽量多显示膈上肋骨。

16.腹部摄影的呼吸方式为

∙A.深吸气后屏气

∙B.深呼气后屏气

∙C.连续缓慢浅呼吸

∙D.平静呼吸

∙E.以上都不是

(分数:

2.00)

 A.

 B. √

 C.

 D.

 E.

解析:

17.肾区前后位摄影,中心线经

∙A.肚脐

∙B.脐下3cm

∙C.剑突与脐连线中点

∙D.脐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

∙E.剑突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

(分数:

2.00)

 A.

 B.

 C. √

 D.

 E.

解析:

[解析]肾脏居腹膜后,体表投影位于第12胸椎至第2腰椎之间,距中线约5cm处。

肾区前后位摄影中心线应经剑突与脐连线中点垂直入射。

18.钩椎关节于哪种摄影照片中显示

∙A.颈椎张口位

∙B.第3~7颈椎前后位

∙C.颈椎侧位片

∙D.胸椎前后位

∙E.腰椎前后位

(分数:

2.00)

 A.

 B. √

 C.

 D.

 E.

解析:

19.椎弓峡部断裂,正确的摄影体位是

∙A.腰椎正位

∙B.腰椎侧位

∙C.腰椎双斜位

∙D.腰骶部斜位

∙E.腰骶部侧位

(分数:

2.00)

 A.

 B.

 C. √

 D.

 E.

解析:

[解析]腰椎正位摄影,椎弓根及椎板几乎呈轴位投影,且与椎体重叠,峡部断裂显示不出。

侧位摄影,两侧椎板及两侧横突投影重叠。

只有腰椎斜位投照时,近台侧的椎弓峡部平展而清楚显示。

20.骨盆的常规摄影位置是

∙A.前后位

∙B.后前位

∙C.侧位

∙D.斜位

∙E.轴位

(分数:

2.00)

 A. √

 B.

 C.

 D.

 E.

解析:

21.骨骼摄影距离的最佳选择是

∙A.150cm

∙B.100cm

∙C.80cm

∙D.60cm

∙E.50cm

(分数:

2.00)

 A.

 B. √

 C.

 D.

 E.

解析:

22.类风湿关节炎,正确的摄影体位是

∙A.双手正位

∙B.单侧腕关节正位

∙C.双侧腕关节正位

∙D.单手正位,包括腕关节

∙E.双手正位,包括腕关节

(分数:

2.00)

 A.

 B.

 C.

 D.

 E. √

解析:

[解析]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胶原系统疾病,累及全身的结缔组织,应摄取双手标准正位,包括腕关节。

23.关于腕关节正位摄影,错误的是

∙A.多用于外伤检查

∙B.可用于观察小儿发育情况

∙C.手呈半握拳状,掌面向下

∙D.中心线对准第3掌骨近端

∙E.桡腕关节面清晰

(分数:

2.00)

 A.

 B.

 C.

 D. √

 E.

解析:

[解析]腕关节正位摄影,中心线应对准尺骨茎突、桡骨茎突连线中点。

24.肱骨穿胸侧位,适用的病变是

∙A.肱骨骨折

∙B.肱骨骨疣

∙C.肱骨骨髓炎

∙D.肱骨成骨肉瘤

∙E.肱骨外科颈骨折

(分数:

2.00)

 A.

 B.

 C.

 D.

 E. √

解析:

25.关于肩关节前后位摄影,错误的是

∙A.显示肱骨头与关节盂关节间隙的切线像

∙B.身体矢状面必须平行于胶片

∙C.肩胛骨喙突对准胶片中心

∙D.中心线对准喙突投射

∙E.可检查肱骨近端骨质病变

(分数:

2.00)

 A.

 B. √

 C.

 D.

 E.

解析:

[解析]肩关节前后位摄影,应该使肩关节尽可能贴近暗盒,身体矢状面必须平行于胶片是错误的。

26.关于小腿前后位摄影的说法错误的是

∙A.观察胫腓骨及邻近软组织

∙B.小腿后部近暗盒

∙C.足外旋10°~15°

∙D.中心线经小腿中部射入

∙E.小腿长轴平行于胶片长轴

(分数:

2.00)

 A.

 B.

 C. √

 D.

 E.

解析:

[解析]小腿前后位摄影时应使足稍内旋10°~15°。

27.膝关节侧位摄影,关节需屈曲

∙A.105°

∙B.115°

∙C.125°

∙D.135°

∙E.145°

(分数:

2.00)

 A.

 B.

 C.

 D. √

 E.

解析:

28.不可用碘化油造影的检查是

∙A.瘘管造影

∙B.椎管造影

∙C.心血管造影

∙D.支气管造影

∙E.输卵管造影

(分数:

2.00)

 A.

 B.

 C. √

 D.

 E.

解析:

[解析]碘油类对比剂因易引起血管栓塞而不能用于心脏及各类血管造影检查。

29.经肾脏排泄的离子型对比剂是

∙A.胆影葡胺

∙B.碘帕醇

∙C.碘普胺

∙D.碘苯酯

∙E.泛影葡胺

(分数:

2.00)

 A.

 B.

 C.

 D.

 E. √

解析:

[解析]泛影葡胺是经肾脏排泄的离子型对比剂。

胆影葡胺经肝脏排泄,碘普胺虽经肾脏排泄,但它是非离子型对比剂。

碘苯酯与碘帕醇不能用于血管造影。

30.关于含碘对比剂,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不被机体吸收

∙B.大多由肾脏或肝脏排泄

∙C.以原形排泄

∙D.经血管注入的对比剂,一般不能透过血-脑脊液屏障

∙E.正常可进入脑脊液

(分数:

2.00)

 A.

 B.

 C.

 D.

 E. √

解析:

[解析]经血管注入体内的有机碘对比剂由于血-脑脊液屏障的作用,不能进入脑实质、脊髓和脑脊液内。

31.血管造影时引入对比剂的方法属于

∙A.口服法

∙B.灌注法

∙C.直接引入法

∙D.间接引入法

∙E.生理排泄法

(分数:

2.00)

 A.

 B.

 C. √

 D.

 E.

解析:

[解析]引入对比剂的方法有直接引入法和间接引入法两大类。

直接引入法常有口服法、灌注法、穿刺注入法,间接引入法主要是生理排泄法。

血管造影引入对比剂属于直接引入法中的穿刺注入法。

32.属于静脉肾盂造影禁忌证的是

∙A.肾盂结石

∙B.膀胱结石

∙C.尿道狭窄

∙D.肾动脉狭窄

∙E.严重血尿

(分数:

2.00)

 A.

 B.

 C.

 D.

 E. √

解析:

[解析]严重血尿时肾功能不良,肾盂显影不良,且对比剂的使用会加重肾功能损伤。

33.有关肾盂造影时压迫腹部的叙述,错误的是

∙A.防止对比剂流入膀胱

∙B.压迫点为脐水平两侧

∙C.压迫球呈倒八字形放置

∙D.压力为80~100mmHg

∙E.观察全尿路时解除压迫

(分数:

2.00)

 A.

 B. √

 C.

 D.

 E.

解析:

[解析]为防止对比剂流入膀胱,静脉肾盂造影时,常取两椭圆形压迫器呈倒八字形置于脐两侧下方,相当于输尿管经过两侧骶髂关节处压迫输尿管。

34.下列不属于逆行肾盂造影术前准备的是

∙A.排尿

∙B.清洁肠道

∙C.备好导管

∙D.碘过敏试验

∙E.膀胱镜

(分数:

2.00)

 A.

 B.

 C.

 D. √

 E.

解析:

[解析]膀胱造影时对比剂不进入血液内,无过敏反应,不需做碘过敏试验。

35.有关胆道T形管造影,下列错误的是

∙A.30%复方泛影葡胺20ml

∙B.患者仰卧,头高足低位

∙C.抽出10ml胆汁与对比剂混合后注入

∙D.抽出胆管内空气及胆汁以保持负压

∙E.造影须在透视下进行

(分数:

2.00)

 A.

 B. √

 C.

 D.

 E.

解析:

[解析]胆道T形管造影应取头低位,借助于重力的作用以利于对比剂充盈胆管。

36.关于乳腺摄影,错误的是

∙A.采用近距离摄影,使用高分辨率胶片

∙B.常规摄取内外斜位和头尾位

∙C.因乳腺均为软组织,故不需加压

∙D.必要时进行放大摄影提高分辨率

∙E.乳腺皮肤应平坦,乳头呈切线位

(分数:

2.00)

 A.

 B.

 C. √

 D.

 E.

解析:

[解析]乳腺摄影需加压,因为压迫会减小其厚度,从而减少剂量、散射线和影像模糊,并使照片光学密度均匀,同时还可固定乳腺,从而消除运动伪影。

37.新生儿摄取胸部正位片时应选择

∙A.站立前后位

∙B.站立后前位

∙C.仰卧后前位

∙D.半坐后前位

∙E.仰卧前后位

(分数:

2.00)

 A.

 B.

 C.

 D.

 E. √

解析:

[解析]新生儿因不能配合难以固定肢体,其摄取胸部正位时应选择仰卧前后位。

38.扁平足,正确的摄影体位是

∙A.单足水平侧位

∙B.双足水平侧位

∙C.单足倾斜侧位

∙D.单足负重水平侧位

∙E.双足负重水平侧位

(分数:

2.00)

 A.

 B.

 C.

 D. √

 E.

解析:

[解析]扁平足是各种原因所致的足内侧弓下陷,应摄取单足负重水平侧位,中心线水平方向,经患侧跟骰关节射入胶片。

39.关于MR尿路造影(MRU)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A.空腹8小时,留尿中度

∙B.检查前60分钟口服呋塞米40mg

∙C.扫描前肌注654-2,剂量10mg

∙D.训练闭气

∙E.线圈用体部相控阵线圈、局部表面线圈和体线圈

(分数:

2.00)

 A.

 B. √

 C.

 D.

 E.

解析:

40.关于MR尿路造影技术,叙述错误的是

∙A.扫描序列为单次屏气单激发3D块重T2TSE,采集时间为2秒/幅

∙B.2D多层薄层HASTE序列

∙C.多层薄层HASTEIRFS序列

∙D.使用脂肪抑制和空间预饱和技术

∙E.图像后处理在多层薄层HASTE序列中,取冠状位扫描,所得原始图像经MPR重建

(分数:

2.00)

 A.

 B.

 C.

 D.

 E. √

解析:

41.肾脏及肾上腺MRI技术不能选择的序列是

∙A.T1WI+FSS(2DFLASH+FS)序列

∙B.重T2WI+FS(重T2WITSE+FS)

∙C.TrueFISP序列

∙D.HASTET2WI

∙E.TIRT2WI

(分数:

2.00)

 A. √

 B.

 C.

 D.

 E.

解析:

[解析]扫描技术序列选择与胰腺扫描相似,重点以T1WI+FS(2DFLASH+FS)序列突出显示肾及肾上腺的形态学;以重T2WI+FS(重T2WITSE+Fs)及TrueFISP序列显示肾病变;以HASTET2WI或TIRT2WI序列显示肾上腺病变。

42.下列对生殖系统及盆腔MRI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有金属避孕环者,须先取出后才能做生殖系统MRI检查

∙B.线圈体部相控阵线圈、局部表面线圈、体线圈

∙C.扫描技术常规扫描序列:

横轴位TSET1WI(T2WI)或加FST2WI

∙D.采用TSE高分辨、多次平均扫描

∙E.T2WI采用梯度回波(FLASH)或快速梯度回波(TurboFLASH)序列

(分数:

2.00)

 A.

 B.

 C.

 D.

 E. √

解析:

[解析]扫描技术常规扫描序列:

矢状位TSET1WI(T2WI)或加FST1WI;横轴位TSET1WI(T2WI)或加FST1WI;冠状位TSET1WI(T2WI);矢状位FLASHFST1WI。

序列应用技术要点:

盆腔受呼吸运动影响较小,采用TSE高分辨、多次平均扫描,可获得良好的图像质量。

呼吸运动较严重的患者,可使用屏气扫描,屏气扫描时,T1WI采用梯度回波(FLASH)或快速梯度回波(TurboFLASH)序列;T2WI采用HASTE序列或TIR序列,均可获得满意的图像效果。

骨性骨盆扫描常使用脂肪饱和或脂肪抑制序列。

43.膀胱扫描和卵巢所采用扫描序列不合理的是

∙A.膀胱扫描采用梯度回波加脂肪饱和T1WI序列

∙B.膀胱扫描采用梯度回波加脂肪饱和T2WI序列

∙C.观察卵巢病变采用T1WI横断面或冠状面扫描最佳

∙D.观察卵巢病变采用T2WI横断面或冠状面扫描最佳

∙E.采用高分辨、多次平均扫描

(分数:

2.00)

 A.

 B.

 C. √

 D.

 E.

解析:

44.关于眼部MRI成像技术,正确的是

∙A.线圈头部相控阵线圈

∙B.扫描序列为:

单次屏气单激发3D块重T2TSE

∙C.扫描序列为:

横轴位SE(TSE)FST1WI,横轴位T2WIFS

∙D.扫描序列为:

沿着视神经的斜冠状位T2WIFS

∙E.扫描序列为:

横轴位SET1WI(T2WI)

(分数:

2.00)

 A.

 B.

 C. √

 D.

 E.

解析:

45.下列对鼻窦MRI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A.线圈用头部线圈

∙B.线圈中心及定位线对着眉间与鼻尖连线的中点

∙C.常规扫描方位:

横轴位T1WI(T2WI);冠状位T1WI(T2WI)或T2WISTIR

∙D.增强扫描一般采用T2WIFS序列

∙E.相关准备同颅脑MRI技术

(分数:

2.00)

 A.

 B.

 C.

 D. √

 E.

解析:

46.关于咽喉部及颈部MRI技术应用,错误的是

∙A.在检查过程中平静呼吸,勿张口及做吞咽动作

∙B.线圈颈部表面线圈、头颈联合相控阵线圈

∙C.扫描技术颈部常规序列:

矢状位T2WI、冠状位T1WI(T2WI)或T1WISTIR

∙D.扫描技术颈部常规序列:

矢状位T1WI、冠状位T1WI(T2WI)或T2WISTIR

∙E.增强扫描一般采用T1WIFS序列

(分数:

2.00)

 A.

 B.

 C. √

 D.

 E.

解析:

47.关于磁共振内耳膜迷路造影技术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体位摆放标准,所有重建图像标准化

∙B.线圈用头部正交线圈、环形表面线圈

∙C.分别在冠状位和矢状位图上桥小脑角处设定横断面内耳成像图

∙D.获取重T1WI

∙E.脉冲序列推荐采用三维稳态构成干扰序列

(分数:

2.00)

 A.

 B.

 C.

 D. √

 E.

解析:

48.关于MRI灌注加权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叙述错误的是

∙A.用于脑梗死及肝脏病变的早期诊断、肾功能灌注

∙B.对比剂引起的T1增强效应适用于心脏的灌注分析

∙C.对比剂引起的T2增强效应适用于肝脏的灌注分析

∙D.定量研究还需获得供血动脉内的对比剂浓度变化、GdDTPA的组织与血液的分配系数等

∙E.目前,磁共振GdDTPA灌注成像是半定量分析

(分数:

2.00)

 A.

 B.

 C. √

 D.

 E.

解析:

[解析]用于脑梗死及肝脏病变的早期诊断、肾功能灌注。

对比剂引起的T1增强效应适用于心脏的灌注分析,因为对比剂能够进入组织间隙,而且每次成像所需要的对比剂浓度较少,可以多次重复扫描观察整个心脏的灌注情况。

T2成像所需要的对比剂剂量较大(0.4mg/kg)。

目前,磁共振GdDTPA灌注成像是半定量分析,定量研究还需获得供血动脉内的对比剂浓度变化、GdDTPA的组织与血液的分配系数等。

49.控制化学位移伪影的措施不包括

∙A.增加接收带宽,缩小FOV

∙B.预饱和技术应用

∙C.通过变换频率和相位编码方向,加以控制

∙D.选用抑水和抑脂脉冲序列,去掉化学位移伪影的产生源

∙E.选择适当的TR值,尽量调整GRE序列中脂肪和水同相位

(分数:

2.00)

 A.

 B.

 C.

 D.

 E. √

解析:

[解析]控制化学位移伪影的措施有:

①增加接收带宽,缩小FOV,可减轻化学位移伪影。

因带宽越窄,像素移动距离越大,产生化学位移伪影的机会越多。

②预饱和技术应用,使脂肪或水中的质子被预饱和,不再产生信号。

③通过变换频率和相位编码方向,加以控制。

④选用抑水和抑脂脉冲序列,去掉化学位移伪影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