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 上学期导学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024796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55 大小:1.1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化学 上学期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5页
初三化学 上学期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5页
初三化学 上学期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5页
初三化学 上学期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5页
初三化学 上学期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化学 上学期导学案.docx

《初三化学 上学期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 上学期导学案.docx(1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三化学 上学期导学案.docx

初三化学上学期导学案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学习目标】

1.从丰富具体的事例中感知化学是一门有用的科学,了解化学的发展历史。

2.通过引导学生“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意识,体会化学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的价值。

3.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P1-4,填空

1.人类学会和利用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人类在逐步了解和利用物质变化的过程中制得了对人类生存具有实用价值的产品、如青铜器、纸、火药酒染料等其中

和属于我国古代四大发明。

2.英国科学家和意大利科学家研究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

物质是由和构成的,分子中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3.化学是的科学。

4.利用食盐水的水溶液可以制造并进而生产等

【共同建构】

活动一:

化学是什么?

知识回顾:

1.小学自然中学过的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有许多性质;

2.日常生活中我们熟悉的现象,如蜡烛可以燃烧,钢铁会生锈;

3.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

引入课题:

通过“烧不坏的手帕”“白水变牛奶”等“魔术”引入,

想一想:

用已学过的知识能否解决上面的问题?

交流讨论:

提到化学,同学们会想到什么?

1、化学是什么?

对我们的生活、生产、社会进步起到什么作用?

讨论交流:

化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小结:

化学能使人们进一步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

【典型例题】

下例叙述中,不属于化学研究的问题是()

A.煤炭是由什么组成的

B.铁矿石是如炼铁的

C.地球是怎样围绕太阳运动的

D.用粮食酿造白酒

【当堂演练】

1.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研究物质的()

1组成②结构③性质④变化规律

A①③B①②C①②③④D③④

2.奠定近代化学基础的是()

A.原子分子论学说B.火的利用

C.元素周期表D.中国的四大发明

3.下列新技术与其试图解决问题的连线不正确的是()

A.海水淡化膜的研制-----------水资源问题

B.不用洗衣粉的洗衣机---------污染问题

C.纳米玻璃的开发使用--------------材料问题

D.应用计算机领域的导电材料---------能源问题

4.人类认识化学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物质能反映这一过程的排列顺利序是()

①石器②瓷器③青铜器④铁器⑤塑料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④③⑤C.②①③④⑤D.②①④③⑤

【课后提高】

1.化学无处不在是人类进步的关键,请你从衣、食、住、行、农、林或药等方面中任选四个方面简要说出化学的好处。

例:

农:

合理使用化肥可以提高粮食的产量。

①、

②、

③、

④、

2.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减少乃至杜绝污染,下列对农作物收割后留下的秸秆的处理方法中,不符合绿色化学的是()

A加工成家畜饲料B发酵后作农家肥料

C就地焚烧D制成沼气作燃料

3.下列是某同学关于化学的一些看法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化学为人类研制了新材料

B.化学的发展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C.化学为人类提供了新能源

D.化学为环境保护发挥着重要作用

【思维拓展】

在一些科普读物上经常会有一些与颜色有关的词汇,下列词语中颜色不是本身颜色的是()

A.蓝色晶体B.黑色粉末C.绿色食品D.银白色固体

 

【课堂感悟】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2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

2.初步认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内涵;

3.知道利用物质的性质鉴别物质。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P6-10,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做化学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4.物质的________决定其用途。

例如,天然气具有可燃性,因此可作________。

二氧化碳因为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可用来________。

【共同建构】

情景体验:

生活中,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煤、木材和柴草可以在空气中燃烧而发光放热,那么它们有什么不同呢?

活动一:

完成教材实验1-1【观察、比较】完成下表。

实验序号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

1-1

(1)

液态的水

液态的水

1-1

(2)

蓝色块状的胆矾

蓝色粉末状的胆矾

1-1(3)

蓝色的胆矾溶液

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等

1-1(4)

颗粒状石灰石(或大理石)

二氧化碳气体等

【分析】比较试验1-1

(1)、1-1

(2)与1-1(3)、1-1(4)、的不同之处在于________________,是物理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化学变化,又叫做化学反应,

二者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者的联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中还伴随那些现象?

【典型例题】

1.下列现象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

为什么?

⑴潮湿的衣服经太阳晒,变干了。

⑵铜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

⑶纸张燃烧。

⑷瓷碗破碎。

⑸铁生锈。

⑹寒冷的冬天在玻璃窗前呼吸,玻璃上出现一层水蒸气。

2.为什么说点燃蜡烛时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阅读】教材P7-8,完成下列内容

【归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化学性质,常见的化学性质有: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物理性质,常见的物理性质有:

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

完成教材实验1-2

【讨论】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尽可能多地描述氧气和二氧化碳的

性质,试着判断哪些属于物理性质,哪些属于化学性质,利用哪些方法可

以区分它们,并将你的看法与同学交流。

【当堂演练】

1.下列哪些是物质的物理性质,哪些是物质的化学性质?

为什么?

⑴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⑵水沸腾时能变成水蒸气。

⑶食物在人体中消化,最后能变成水、二氧化碳等。

⑷一辆是为原料能酿酒。

⑸铜的熔点是1083℃。

⑹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在互联网上用Coogle搜索“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时,可搜索到被曝光的事件中,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用毛发水、酱色、水、盐等兑制成“假酱油”

B.用工业石蜡等涂抹在瓜子表面给瓜子美容

C.用硫磺燃烧法熏蒸粉丝

D.用淀粉、蔗糖、奶香精等掺和成“假奶粉”

3.胆矾是一种蓝色晶体,化学式为CuSO4·5H2O;胆矾受热时易失去结晶水,成为白色的无水CuSO4;在工业精炼铜,镀铜等都要用到胆矾。

上述对胆矾的描述中,没有涉及的是()

A.制法B.物理性质C.化学性质D.用途

4、下列关于物质化学变化的描述,最准确的是(  ) 

 A.一定会发光、发热         B.一定有气体生成或改变颜色 

 C.一定会有新物质生成        D.一定会有沉淀生成  

【课后提高】

1.人类生活需要能量,下列能量有化学变化产生的是()

A.电灯通电发出的光

B.电熨斗通电发出的热

C.水力发电产生的电能

D.液化石油燃烧放出的热量

 

2.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消夜要,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并能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酒精易,常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

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处边汽化边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根据以上叙述,可归纳出酒精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_____。

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的化学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各组物质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辨别它们,并写出鉴别方法。

⑴铁丝与铜丝。

⑵白糖与食盐。

⑶白醋与白酒。

⑷汽油与水。

4.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⑴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          )

⑵化学反应就是化学变化。

(          )

⑶凡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          )

⑷当两种物质相遇后 , 有沉淀生成 , 说明它们发生了化学变化。

 (        )

⑸灯泡通电发光放热,这是化学变化。

      (         )

【思维拓展】

1806年,英国化学家戴维用电解法从苏打水中得到一种新的金属。

他对新的金属作了以下实验:

取一块金属,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投入水中,它浮于水面,并于水发生剧烈反应。

它在水面急速转动发出嘶嘶声,立即熔化为一个闪亮的银白色小球,并逐渐缩小最后完全消失。

阅读后归纳出这种金属的性质

物理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感悟】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2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能完成简单的探究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

2.学习对化学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的方法,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验化学探究学习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P11-16,填空

1._______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________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2._______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______越纯。

3.空气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成分。

【共同建构】

情景体验:

在美国华盛顿的教育场所有这样一幅标语:

“听了,我知道;看了,我理解;做了,我记得。

”这段话生动地阐述了实验在学习中的作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上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

【点拨】科学探究的方法和一般思路

⑴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通过对实验以及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原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获得化学知识。

⑵科学探究的方法:

提出问题→作出猜想(或假设)→制定计划→设计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

活动一: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探究】

探究步骤

对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点燃前

燃着时

熄灭后

【归纳】化学学习的特点:

活动二: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提出问题】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猜想与假设】⑴

【设计实验方案】

提供以下药品及仪器:

澄清石灰水、木条、火柴、水槽、集气瓶、玻璃片、导管

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结论】

【评价与反思】

【典型例题】

1.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    )

 A.水    B.二氧化碳    C.水和二氧化碳    D.灰烬

2.人呼出的气体中比吸入的空气含量增多的是(    )

 A.水蒸气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水蒸气 D.氧气

3.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水蒸气     D.石蜡

【当堂演练】

1.方便面拆封后放置一段时间会变软,这是为什么?

2.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如下探究,请你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

结论:

石蜡的密度比水______________。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三层。

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____________处最先碳化(变黑)。

结论:

蜡烛火焰的___________层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

石蜡燃烧后的生成物有________和________。

【课后提高】小明同学对“木炭燃烧和木片燃烧现象有什么不同”进行了探究。

探究步骤:

①分别在空气中点燃木片和木炭,观察到的现象

A木片燃烧

B木炭燃烧

②在火焰上方分别罩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发现红热上方罩的烧杯壁上没有水雾,将烧杯倒转过来,迅速向小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木炭燃烧没有生成生成了。

而罩在木片火焰上方的烧杯内有水雾产生,倒转过来,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木片燃烧既生成了,又生成了二氧化碳,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木炭和木片的成分

(填“相同或不同”)

 

【课堂感悟】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

(2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常用的化学仪器,知道药品的取用规则,初步学会药品的取用方法;

2.遵守实验室规则,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3.认识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知道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是试验成功的关键。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P17-24,填空

1.对实验室里所用的药品,要做到“三不”,即:

不,不,不。

2.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有些块状的药品可用。

3.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量筒必须,读数时,视线要跟量筒内液体的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体积数。

取用少量液体时还可用滴管。

取液体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帽在上,不要放或置,防止液体倒流,沾污试剂或腐蚀橡胶帽。

4.用托盘天平称量时把称量物放在,砝码放在,砝码要用夹取。

称量干燥的固体药品前,应先在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的纸再称量,易潮解、有腐蚀的药品,必须放在器皿里称量。

5.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发法:

仪器连接好后,先把导管的一端浸在里,然后紧贴容器的外壁。

导管口有冒出,表示装置不漏气。

师生备注

6.应用点燃酒精灯,绝对禁止用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熄灭酒精灯时必须用,不可用;灯内的酒精不能超过其容积的;酒精灯的灯焰可分为、、三个部分,应用加热。

【共同建构】

情景体验:

在生活和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常常要对物质进行加热、对器皿进行洗涤等。

请举出几种熟知的用于加热的器皿和能源。

活动一:

药品的取用

【观察】演示实验1-3、1-4

【归纳】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

①粉末状或小颗粒的药品用取用,操作要点是

②块状或大颗粒的药品用取用,操作要点是

【观察】演示实验液体药品的倾倒

【讨论并归纳】教材P19的讨论

【观察】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

【归纳】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用________,在量液时,量筒必须________,视线要与______________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的体积。

【讨论】量取液体时,如果视线没有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而是采用仰视或俯视的方法,将会对读数产生什么影响?

 

【观察】用胶头滴管取用少量液体

【归纳】取液后的胶头滴管应保持橡胶胶帽在上,不要或

【观察实验1-4】完成下表

实验

现象

澄清的石灰水中滴加酚酞溶液

碳酸钠粉末中加入盐酸

活动二:

物质的加热

【阅读】教材P20-21

【观察实验1-5】

【归纳】层火柴梗最先碳化,层温度最高,应该用焰加热。

【实验】取三支试管,各加入3ml水,将其中一支试管的底部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约3cm处加热;将另一只试管的底部放在接近灯芯处加热,第三支试管的底部放在外焰部分加热,记录上述三种情况下将水加热至沸腾所需的时间

得出结论:

【讨论】

1.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能否将试管对着人?

为什么?

2.如果试管外壁有水的话,能否不擦干直接加热?

为什么?

3.将液体加热至沸腾的试管,能否立即用冷水冲洗?

为什么?

4.如何给试管中的液体进行预热?

【归纳】给物质加热的方法:

【观察实验1-6】

实验

现象

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

加热上述反应后生成的物质

活动三:

连接仪器装置

【阅读】教材P22

【归纳】1.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的方法是

2.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的方法是

3.在容器口塞入橡皮塞的方法是

4.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活动四;洗涤玻璃仪器

【阅读】教材P22-23

【归纳】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____,也______________时,表示仪器已洗干净。

【典型例题】

1.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2.实验时,不宜用作反应容器的是(      )

  A.烧杯   B.烧瓶    C.试管    D.量筒

3.把碳酸钠粉末装入试管,正确的操作是(    )

A.用镊子    B.用玻璃棒  C.用药匙或纸槽送入  D.直接倒入

4.下列实验操作:

①用量筒量取溶液时,将量筒放在水平的桌面上,右手握试剂瓶(标签向手心)慢慢将液体倒入量筒中;②用完滴瓶上的滴管要用水冲洗后放回滴瓶中;③实验室里有两个无标签的试剂瓶中均装有白色固体,为了分清哪瓶是白糖,哪瓶是食盐,可取少量固体品尝味道。

其中(     )

 A.只有①正确   B.只有②正确  C.只有③正确  D.全部错误

【课后提高】

1.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BCD

2.以下跟酒精灯有关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3.用酒精灯给试管内溶液加热时发现试管破裂,可能原因是:

①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热;②加热前没有擦干试管外壁的水;③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④被加热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1/3;⑤加热时没有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⑥没有进行预热,直接集中加热试管内液体的中下部。

其中与之相关的是(  )

A.①③⑤⑥    B.②④   C.②③⑥  D.③④⑤

4.现有下列仪器:

①量筒;②试管;③胶头滴管;④酒精灯。

量取25ml液体,应该选用的仪器是(   )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5.在①燃烧匙②烧杯③烧瓶④蒸发皿⑤量筒⑥试管⑦集气瓶⑧试管等仪器中,不能加热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直接放在火焰上加热的是__________________,要放在石棉网上加热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试剂中①氧化铜粉末②石灰石块③锌粒④试剂瓶中的盐酸。

可以用药匙取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可以用镊子取用的是__________,可以用滴管取用的是_________。

【思维拓展】

某同学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发现试管破裂了,请你分析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至少写三条)

①。

②。

③。

 

【课堂感悟】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空气

第1课时空气的组成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和阅读教材知道空气的成分;

2.掌握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方法;

3.能够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P26—27,完成下题。

1.法国化学家________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主要是由______和______组成的结论,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_________。

2.空气的各成分按________计算,氮气占_____,氧气占_____,稀有气体占_____,

二氧化碳占_____,其他气体和杂质占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纯净物,可用专用的化学符号来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混合物,各成分_____保持原来的性质。

【共同建构】

活动一: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设计简单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设计原理:

利用可燃物在密闭容器里的空气燃烧,只消耗氧气同时生成固体物质,利用容器内外气压差原理将水压入容器内所得水的体积就是氧气的的体积。

选择药品: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实验步骤:

见教材P27

现象为:

结论: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反应符号式为。

该式子的读法为。

讨论:

测定结果有误差的原因?

1)2)3)

4)5)。

【典型例题】

例题1.某班同学用P272-3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先用弹簧夹夹住乳胶管。

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塞紧瓶塞,待红磷熄灭后,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广口瓶内水面变化情况。

实验完毕,甲同学的广口瓶内水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的体积的1/5,乙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大于瓶内空气的体积的1/5。

下列对这两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1)甲同学可能使用红磷的量不足,瓶内的空气没有消耗完

2)甲同学可能未塞紧瓶塞,红磷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3)乙同学可能没有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部分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

4)乙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过慢,瓶内的空气受热逸出

A只有1)3)B只有2)4)C只有1)2)4)D1)2)3)4)

有同学认为可以用铁丝代替红磷反应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你认为行吗?

不行说明原因。

例2.如图所示空气成分火星的大气组成

N2少量

稀有气体0.94%

CO2

90%以上

N278%

氧气21%

CO2

0.03%

根据上表数据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火星大气中N2的体积分数小于地球空气中N2的体积分数

B火星大气中CO2的体积分数小于空气中CO2的体积分数

C火星大气中O2的体积分数大于空气中O2体积分数

D火星上大气中有稀有气体,空气中没有稀有气体。

【当堂演练】

1.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科学家是

A.英国的普利斯特里B.瑞典的舍利C.法国的拉瓦锡D.英国的道尔顿

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是的是()

A液氧B雪碧饮料C府南河水D生理盐水

3.O2和CO2是动植物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两种气体,它们的相同点是()

A.都能供动植物呼吸B.都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C.都难溶解于水D.都是空气中的固定成分

4.根据空气的成分填空:

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的容器中可存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

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东西一会儿表面有一层水珠,说明空气中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