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宇宙看地球.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0173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34.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宇宙看地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从宇宙看地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从宇宙看地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从宇宙看地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从宇宙看地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从宇宙看地球.docx

《从宇宙看地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宇宙看地球.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从宇宙看地球.docx

从宇宙看地球

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泰山民族中学杨洪全271000

【学习导航】

〖学习要求〗

1.知识与能力

能够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并能理解宇宙具有的物质性,多样性和运动性。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相关的资料,比较天体与天体系统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以及主要天体类型之间的区别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知识摘要〗

1.天体概念和类型

2.天体系统概念和级别

3.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4.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5.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

6.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知识结构〗

天体:

概念和类型

宇宙

天体系统:

概念和级别

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光球层:

太阳太阳大气的分层及活动色球层:

和日饵

地球的宇宙环境

太阳活动日冕层:

太阳风

(1)

对地球的影响

(2)

(3)

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

性、性、性

普通性

按结构分类,地球属于行星

地球有生命存在

特殊性外部环境

存在生命的条件

自身条件

〖重点难点〗

1.宇宙的物质性和运动性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3.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第一课时

【课堂互动】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习札记

运用儿歌导入

(太阳大,地球小,地球绕着太阳跑。

地球大,月亮小,月亮绕着地球跑。

教师讲述:

作为日、地、月三者来讲,它们只是宇宙中的一类物质,那么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怎样的?

下面开始学习地球的宇宙环境。

首先从宇宙学起。

思考:

为什么会出现歌词中所描述的现象?

1、宇宙

1、讲述宇宙的概念

过渡:

既然宇宙是物质世界,那么它由哪些物质组成?

教师总结:

这些物质被称为天体。

2、讲述宇宙的特点

(1)物质性--天体

学习天体的知识

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

常见的还有流星

板图区分:

教师点拨:

不是,因为它受地球引力作用(进入地球大气层)

是,只不过它属于人造天体。

教师总结:

区别某一物质是否是天体,关健看它是否受地球引力作用。

讲述彗星

学习哈雷彗星

板图:

过渡:

既然宇宙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的,我们知道物质是不断运动的,那么天体因相互吸引而相互绕转就构成了天体系统。

2、讲述宇宙的特点

(2)运动性--天体系统

总结:

总星系是目前人类所观测到的宇宙,随着技术的进步,人类对宇宙的探测范围将继续扩大。

3、学习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阅读教材并思考:

(1)宇宙的概念

(2)宇宙的特点

学生发言

有、、、、

、、等。

结合教材知识窗内容学习。

填表区分恒星和星云

外表

组成

质量体积

恒星

星云

思考:

如何区分流星体、流星现象与陨星?

思考:

陨星是不是天体?

为什么?

思考:

神舟七号宇宙飞船是不是天体?

思考:

天体的分类?

(天体和天体)

结合教材图文资料,思考彗星的组成、外貌。

注意彗尾方向及长短的变化

训练:

1986年,当时一个14岁的中学曾观测到哈雷彗星的回归,如果它再次观测到这颗彗星时年龄应该是()

A.20岁B.25岁C.30岁D.90岁

读图1-1-6,分析天体系统层次

思考:

如何区分宇宙与总星系

课下搜集资料,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以备交流。

问题回归:

解决课前问题。

【感悟经典】

例1下列物体可称为天体的是()

A.返回地面的“神舟”号宇宙飞船B.卫星

C.吉林1号陨石D.按航线飞行的飞机

讲评:

回答此题,首先要明确什么是天体,及天体的判断依据。

地球作为一个整体是天体,但地球的部分物体或物质比属于天体范畴。

运行的地球卫星是天体,待发的不是;天外来客—陨石、陨铁到地球上由于受地球的引力就不是天体了。

答案:

C

例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

A.太阳活动加强将导致荒漠化日益严重

B.带电粒子流可以引发地球上的磁暴

C.耀斑的强辐射会干扰地球大气的对流层,影响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

D.太阳黑子增多会导致地表平均气温下降

讲评:

此题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考查学生识记能力。

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

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引发地球磁暴;对气候有一定影响,但不一定引起地表平均气温上升。

答案:

B

【课时演练】

一、选择题

1.有关宇宙和天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目前人们用肉眼或借助望远镜可观测到的各种星体总称为天体

B.宇宙是无限的,人类认识的宇宙范围会随着人类探测水平的不断提高而不断扩大

C.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行星

D.各种天体孤立地存在于宇宙之中

2.下列各组属于天体的是()

①太阳、月球、北斗七星 ②恒星、行星、卫星、彗星 ③巨大岩石、飞机 ④待发射的火箭、实验室中的“神舟”七号飞船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3.下面关于星云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星云是由气体和尘埃物质组成的

B.星云自身不发光,依靠反射太阳的光辉而发亮

C.星云的外表呈云雾状

D.星云的主要组成物质是氢

4.下列概念中,具有从属关系,且从大到小依次排列的是()

A.太阳系—木星—冥王星B.宇宙—银河系—太阳系

C.太阳系—地月系—银河系D.太阳—地球—哈雷彗星

5.下列天体系统属于同一层次的是()

A.地月系和银河系B.银河系和河外星系

C.总星系和河外星系D.太阳系和河外星系

6.不包括地球的天体系统是()

A.太阳系B.银河系C.总星系D.河外星系

7.比银河系低二级的天体系统是()

A.地月系B.太阳系C.总星系D.河外星系

8.宇宙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反映了()

A.宇宙物质形态的多样性B.宇宙物质运动的规律性

C.宇宙时间的无限性D.宇宙空间的无限性

二、综合题

9.读下面天体系统图,回答问题:

(1)A为系,B为系,C为系,D为系,小行星所属的系统是图,“水的行星”所在的最低一级系统是图。

(2)按照天体系统层次,完成方框中的内容:

 

(3)请在右图的天体位置旁边标出恒星、行星、卫星的位置关系。

 

10.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中用箭头标出木星、哈雷彗星的绕日公转方向。

(2)当哈雷彗星运行到图中A、B、C三点的点时,彗尾最长,原因是

(3)当哈雷彗星绕日一周时,地球已绕日公转了

大约圈。

(4)本图中共包括级天体系统,其中最高一级天体系统的中心天体是,最低一级天体系统的中心天体是。

【拓展提高】

“神舟”号飞船与中国航天事业

一、背景材料: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发射塔上,被灯光照得通体银白的新型长征运载火箭,托举着“神舟”一号航天试验飞船发射升空,飞船返回舱与次日3时41分在内蒙古中部地区着陆。

2001年1月10日1时,我国“神舟”二号飞船再次从这里出发,巡天6天零18小时后载着中华民族的“飞天梦”顺利返航。

它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新进展,向实际载人飞行迈出重要的一步,我们首次在自己研制并发射的飞船上进行多学科、多领域、在规模的前沿性的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

2002年3月25日22时15分,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捆绑式大推力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神舟”三号飞船,飞船按预定的轨道环绕地球108圈后,于4月1日16时51分在内蒙古中部着陆。

“神舟”三号飞船成功发射和返回,表明我国载人航天技术日臻成熟,为最终实现载人飞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表明我国利用飞船开展空间科学研究和空间资源开发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对促进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神舟”四号飞船于2002年12月30日0时40分成功发射,在完成预定空间科学和技术实验任务后,于1月5日在内蒙古中部地区准确着陆。

这艘飞船除没有载人外,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完全一致。

飞行中,先后进行了对地观测、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实验及空间天文和空间环境探测等。

2003年10月15日9时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将中国第一名航天员送上太空。

飞船经过绕地球14圈以后,于16日6点23分在内蒙古阿木古郎草原安全着陆,航天员自主走出返回舱,状态良好。

北京时间2005年10月12日9时整,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大推力运载火箭发射升空;9时9分52秒,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将我国宇宙员——费俊龙和聂海胜成功送上太空。

当“神舟”六号飞船环绕地球76圈,飞行约115小时,到达南大西洋上空时,守侯在那里的“远望”三号船向飞船发出了返回指令。

飞船接到指令后,即由飞行姿态调整为返回姿态,随即制动发动机点火,推动返回舱穿越大气层,于2005年10月17日4时33分在内蒙古四子王期境内的中部草原主着陆场预定区安全着陆,返回舱完好无损,航天英雄费俊龙和聂海胜自主出舱,中华民族的飞天梦再次成功实现。

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载着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载着中华民族冲击太空新高度的梦想,飞上太空。

这是神舟飞船第七次飞入太空,也是中国人第三次登上太空。

继杨利伟实现中华民族飞天梦想,费俊龙和聂海胜进入轨道舱,开展空间科学实验之后,今天,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三位中国航天员的金秋之行,肩负着全新的历史性使命——按照计划,他们在此次太空飞行中,实现出舱行走。

实现太空行走,对于世界上任何一个航天大国,都是历史性的一步。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实施以来,在短短16年的时间内,就实现了从无人到三人、从舱内到舱外的巨大跨越。

二、综合分析

1.“神舟”号飞船为何多选在较为寒冷的冬季或初春发射升空

我国已发射的“神舟”号系列飞船基本上都是在相对较为寒冷的冬季或初春时节发射升空的,原因是,航天发射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庞大的系统工程,飞船上天后,要由航天测控网对飞船实施测控管理和回收。

这个测控网由多个国内测控站、国外测控站和我国的四艘“远望号”远洋航天测量船组成。

除了远望一号,其它三艘测量船的任务海域都在纬度相对较高的南半球。

那里的海况在南半球的夏季会好一些,冬季则极为恶劣,不要说在海上执行航天测控任务,就是正常航行都难以保安全。

为此,“神舟”号飞船的发射要尽量避免安排在南半球的冬季。

2.“神舟”号的发射时间为何多选择在夜间

“神舟”号飞船的发射时间之所以选择在夜晚而不是白天,最重要的原因是便于飞船发射升空时,地面的光学跟踪测量设备易于捕捉到跟踪目标。

3.卫星发射基地的布局条件和返回地的选择

卫星发射基地的区位因素:

⑴人烟稀少,有建立禁区的可能。

⑵地势平坦开阔,地质结构稳定,避开地层断裂带和地震区。

⑶良好的气象条件,晴天多、雷雨少,风速和湿度低。

影响卫星和飞船发射的最关键因素是——气候因素。

⑷良好的水质,主要用于发射台及相关设备的降温,返回地的选择:

为了便于搜救,返回地多选择在人烟稀少,地势平坦开阔的草原地区。

4.我国的三大卫星发射基地

⑴酒泉:

地处甘肃酒泉东北的戈壁边缘,被称为“戈壁之光”。

主要承担各种近地轨道卫星和科学试验卫星(飞船)的发射任务。

⑵西昌:

地处四川西南部,被称为“彝海明珠”,是我国发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理想“窗口”。

⑶太原:

位于我国黄土高原,具有发射极地轨道卫星的良好地理条件,能满足多射向、多轨道、远程的卫星发射要求。

继西昌(约28°N,102°E)、酒泉(约40°N,99°E)、太原(约38°N,112°E)三大卫星发射中心之后,文昌(约19.8°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