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银行学复习题汇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016961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97.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央银行学复习题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央银行学复习题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央银行学复习题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央银行学复习题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央银行学复习题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央银行学复习题汇总.docx

《中央银行学复习题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央银行学复习题汇总.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央银行学复习题汇总.docx

中央银行学复习题汇总

中央银行学复习题汇总(终稿一)

1.关于中央银行独立性的问题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责时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力、决策与行动的自主程度。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比较集中地反映在中央银行与政府(国家行政当局)的关系上,这一关系包括两层含义:

一是中央银行应对政府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二是中央银行对政府的独立性是相对的。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主要取决于央行的法律地位。

2.①中央银行资产负债的关系;②中央银行资本的构成;③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构成;④中央银行存款的构成

(1)资产=负债+自有资本

(2)负债=资产-自有资本

(3)自有资本=资产-负债

②中央银行的资本主要由法定资本、留存收益、损失准备、重估储备组成。

法定资本通常在一国中央银行法中有规定,留存收益是中央银行业务盈利扣除利息和损失准备、重估准备拨划后的部分,损失准备包括一般损失准备和特殊损失准备,重估储备是为未实现的资产和负债重估后可能损失的拨备。

④准备金存款;其他存款:

政府存款、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外国存款、特定机构和私人部门存款、特种存款

3.中央银行货币发行准备的构成以及主要的货币发行准备制度

①现金准备,包括黄金、外汇等具有极强流动性的资产。

证券准备,包括短期商业票据、财政短期国库券、政府公债券等等。

②弹性比例制度

保证准备制

保证准备限额发行制

现金准备发行制

比例准备制

4.四大宏观经济账户之间的关系;宏观经济账户的共同特征

四大宏观经济账户:

国民账户、国际收支账户、财政账户、货币账户

就广义而言,宏观经济的每一个账户的基本概念都相同,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体系。

(一)宏观经济账户的共同特征

四大宏观经济账户在确立两个分析要素,具有明显的共同特征:

1.确定经济主体:

主要是关于居民和非居民的划分。

(认识经济行为的主体。

四大宏观经济账户都涉及由其全体居民组成的经济体。

2.记录经济交易。

(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商品、劳务和金融资产的流动;转移支付和单方面转移。

在国民帐户中还包括了某些同一经济单位内部的交易)

(二)国民账户与国际收支账户的关系

国民账户与国际收支账户的联系,较集中地反映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储蓄与投资的均衡关系。

(三)财政账户与国民账户、国际收支账户的关系

就总体而言,财政账户与国民账户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国民收入与产品账户是用以衡量整个经济体的经济交易量。

而财政账户用以衡量政府对经济体其他部门的影响。

在讨论财政账户与国民账户、国际收支账户的关系时,也要考虑到财政账户与国民账户之间有差别。

(四)货币账户与其他宏观经济账户的关系

就经济意义而言,货币账户与其他宏观经济账户又有密切联系。

货币账户与财政账户的联系首先体现在货币账户国内信贷项下的“对政府债权”与财政账户国内融资项下的“银行部门”这一对关联科目上。

货币账户与国际收支账户的联系由两部分构成:

一是货币账户的“国外资产”项目与国际收支账户的“官方储备资产”的关联。

二是货币账户的“国外负债”项目与国际收支账户的“资本”项目的关联。

5.货币政策目标体系以及各类指标的构成

货币政策目标由操作目标、中介目标(指标)和最终目标(指标)三个渐进式的层次组成。

操作指标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能够有效准确实现的直接政策变量。

中介目标是中央银行在一定时期内和某种特定的经济状况下,能够以一定的精度达到的指标。

最终目标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操作而最终要达到的宏观经济目标。

6.我国央行制度的变迁以及我国现行的央行制度

旧中国的中央银行

20世纪初,由于当时国际银价不断下跌,国内多种货币同时流通,为整顿货币秩序,1905年8月,清政府设立了户部银行——我国最早的中央银行成立。

除经办一般银行业务外,国家授予户部银行铸造货币、代理国库、发行纸币等特权。

1908年7月,户部银行改称大清银行。

直至清政府垮台止,大清银行是清末最大的一家新式银行。

1924年8月,孙中山在广州设立中央银行。

1927年,南京政府颁布了《中央银行条例》,11月,中央银行在上海正式开业。

从1942年7月1日起,中央银行成为全国唯一的货币发行银行。

1、1948—1983年的中国人民银行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式宣告成立,同时开始发行全国统一的人民币。

“一身多任”,既是中央银行,也是专业银行和商业银行。

1956年至1978年,我国的金融体系是“大一统”的金融体系。

中国人民银行实际上是那时我国唯一的一家银行。

1979年后,先后恢复、分设了中国农业银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1996年更名为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银行的机构与业务从中国人民银行独立出来,并成立了信托投资公司和城市信用社等其他金融机构,中国人民银行的经营性业务逐步减少,开始向专司中央银行职能过渡。

逐步分设了四家专业银行,专业银行的分设标志着中国以中央银行和专业银行为基本格局的双重银行体系的建立,但这一时期中央银行并没有专门行使其职能。

2、1983—1995年的中国人民银行

1983年9月17日,国务院发出《关于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决定》,决定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不再兼办工商信贷和储蓄业务,专门负责领导和管理全国的金融事业。

1984年1月1日,中国工商银行正式成立,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中国的真正意义上的中央银行产生了,单一式的中央银行制度得以确立。

1986年1月7日,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管理暂行条例》,首次以法规形式规定了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的性质、地位与职能。

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这也是新中国第一部金融大法,该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中国现代中央银行制度正式形成并进入法制化发展的新阶段。

3、1995年以来的中国人民银行

2003年12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六次会议对《中国人民银行法》进行了修订。

修订后的银行法加强了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地位,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的主要职能转变为“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不断完善有关金融机构的运行规则,更好地发挥作为中央银行在宏观经济调控和防范与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中的作用。

”对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则由新成立的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

7.比较中、美、日三国资产负债表中资产和负债项目第一位和第二位分别是什么

中国:

资产第一位:

国外资产(净),第二位:

对存款货币银行债权;负债第一位:

金融机构存款,第二位:

货币发行

美国:

资产第一位:

直接购买政府机构的债券,第二位:

持有政府机构的回购协议;负债第一位:

现钞,第二位:

逆回购协议

日本:

资产第一位:

持有国债,第二位:

购入票据;负债第一位:

现钞,第二位:

金融机构存款

8.货币发行的种类、渠道及内容

种类:

货币经济发行,指中央银行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增加现金流通量;

货币财政发行,指因弥补国家财政赤字而进行的货币发行。

(政府可以通过发行纸币直接弥补财政赤字;通过向银行借款或发行公债,迫使银行额外增加纸币发行)

货币发行渠道与程序:

(PPT)

中央银行货币发行的渠道是通过再贴现、贷款、购买证券、收购金银和外汇等中央银行的业务活动,将货币注入流通,并通过同样的渠道反向组织货币的回笼。

程序:

(书,以美联储券为例)

1.联邦储备券通过联邦储备银行发行。

各联邦储备银行向本行行长,即联邦储备委员会任命的货币发行代理人申报其需要现钞的数额,同时递交商业票据或其他债券作为发行抵押。

联邦储备银行上缴货币发行代理人作为抵押的证券价值,不得少于其申报的、要求发行的现钞数额。

2.货币发行代理人对联邦储备银行提出的货币发行申请和准备上交的作为抵押的证券进行审查、核实以后,将合格的发行抵押品如数交割,换给同等数额的现金,联邦储备委员会还有权通过货币发行代理人部分或全部拒绝联邦储备银行的货币发行申请。

3.对于经流通以后回到储备银行的联邦储备券,由储备银行送还本储备区货币发行代理人;同时,货币发行代理人将当初作为抵押的证券交换发行银行。

一旦纸币回到货币发行代理人处,就完成了货币从发行到回笼的全过程,联邦储备银行如在需要现金时,必须重新提出发行请求。

9.外汇储备的构成及风险

外汇储备构成:

国家外汇实际库存

风险:

主权风险、商业信用风险、市场风险

10.支付系统的分类和风险及大额支付系统主要处理哪些资金

分类:

(一)按所有者/运行者划分

1、由中央银行所有并运行

2、有私营清算机构所有并运行

3、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所有并运行的系统内支付系统

(二)按支付系统的服务对象及单笔业务支付金额划分

1、大额支付系统

2、小额支付系统(零售支付系统)

(三)按支付系统服务的地区范围划分

1、境内支付系统

2、国际性支付系统

风险:

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系统风险、法律风险、其他风险

大额支付系统主要处理行间清算、证券和金融衍生工具交易、黄金外汇、货币市场交易及跨国交易等的资金结算。

11.货币政策工具的种类、功能、作用大小及适用条件

货币政策工具可分为一般性政策工具、选择性政策工具和其他补充性政策工具三类。

一般性政策工具对货币供给总量或信用总量进行调节和控制的政策工具。

一般性政策工具主要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作用

1.保证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资金的流动性。

2.集中一部分信贷资金。

3.调节货币供给总量。

适用条件:

针对总量进行调节。

再贴现政策的作用

1.再贴现率的升降会影响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贷款量和货币供给量。

2.再贴现政策对调整信贷结构有一定效果。

3.再贴现率的升降可影响公众预期。

4.防止金融恐慌。

适用条件:

针对总量进行调节,调节信贷结构。

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

1.调控存款货币银行准备金和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量。

2.影响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

3.与再贴现政策配合使用,可以提高货币政策效果。

公开市场操作的政策目的

一是维持既定的货币政策,又可称为保卫性目标。

二是实现货币政策的转变,又可称为主动性目标。

适用条件:

针对总量进行调节,发达的有价证券市场。

选择性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银行针对某些特殊的经济领域或特殊用途的信贷而采用的信用调节工具。

选择性政策工具主要有消费者信用控制、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和优惠利率等。

消费者信用控制目的在于影响消费者对耐用消费品有支付能力的需求。

适用条件:

消费过度膨胀

证券市场信用控制目的在于限制用借款购买有价证券的比重。

规定保证金限额的目的:

一方面是为了控制证券市场信贷资金的需求,稳定证券市场价格;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调节信贷供给结构,通过限制大量资金流入证券市场,使较多的资金用于生产和流通领域。

适用条件:

对证券市场的贷款量实施控制

不动产信用控制目的主要在于限制房地产投机,抑制房地产泡沫。

适用条件:

房地产过热

优惠利率有利于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换代。

适用条件:

配合国民经济产业政策

其他补充性政策工具包括直接信用控制和间接信用指导,直接信用控制包括利率最高限额、信用配额、流动性比率管理和直接干预等,间接信用指导包括道义劝告和窗口指导。

利率控制目的在于防止商业银行用提高利率的办法在吸收存款方面进行过度竞争,以及为牟取高利进行风险存贷活动。

适用条件:

社会资金供求和社会经济活动调节

信用配额管理目的是是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总量进行控制。

适用条件:

资金供给相对紧张

流动性比率管理和直接干预的作用是限制信用扩张。

适用条件:

商业银行经营不当或信用扩张过度。

道义劝告目的在于使各金融机构正确地理解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意图,正确地贯彻和实施货币政策。

窗口指导作用是引导贷款方向和控制贷款规模。

适用条件:

中央银行在金融体系中具有较强地位、较高威望和控制信用的足够法律权利和手段。

12.集中存款准备金的目的有哪些

1.保证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资金的流动性。

2.集中一部分信贷资金。

3.调节货币供给总量。

(网络答案

一是配合货币政策,形成存款准备金工具,调节信贷及货币供应量规模;

二是满足商业银行流动性及清偿能力的要求。

13.央行对政府独立性强弱的表现

法律赋予中央银行的职责及履行职责时的主动性大小

中央银行的隶属关系(一般说来,隶属于国会的中央银行,其独立性较强,而隶属于政府或政府某一部门(主要是财政部)的中央银行,其独立性就弱一些)

中央银行负责人的产生程序、任期长短、权力大小

中央银行与财政部门的资金关系

中央银行最高决策机构的组成,政府人员是否参与决策

除此之外,也与各国央行自身的组织机制、信息渠道、决策效率、管理能力和公众信誉程度等相关。

14.根据金融统计要求,我国金融机构可分为哪几层次,货币账户层次及其关系

金融机构包括四层:

第一层,中央银行,即中国人民银行。

第二层,存款货币银行,即以活期存款为主要资金来源的金融机构。

第三层,特定存款机构,即不以活期存款为主要资金来源,但其负债也计入广义货币的金融机构。

第四层,其他金融机构,即负债不计入广义货币中的金融机构。

货币账户可分为三个层次:

(PPT)

第一层是货币当局的账户。

第二层是货币概览。

第三层最为综合,即金融概览。

(书:

第一层是货币当局的账户。

第二层是将货币当局与存款货币银行的数据合并在货币概览之中,从而得到货币体系中的货币、信贷及对外净资产等金融要素的变动情况。

第三层最为综合,它将其他特定存款机构的资产负债表与货币概览并为一体,编制成金融概览。

三个层次的货币账户均是存量账户,所登记的数据均为某一时点数据、通常是期末的资料。

上述三个层次的货币账户,就构成货币部门的分析框架。

15.编制资金流量表可能会出现错误的原因

一是宏观经济账户本身可能会有统计误差;

二是宏观经济账户之间记录原则的不一致性;

三是宏观经济账户之间编制时期的不一致性

16.货币供求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均衡之间的关系

货币供求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均衡之间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

1、货币供给促使社会总需求的形成。

2、社会总需求影响社会总供给。

3、社会总供给决定了真实货币需求。

4、货币需求决定货币供给。

货币供求的失衡必然带来总供求的失衡。

因此宏观经济均衡的关键是货币均衡。

17.金融监管的三道防线

一是为防止银行遭遇风险而设计的预防性监管;

二是为保护存款者的利益而提供的存款保险;

三是为避免银行遭遇流动性困难,由货币当局在非常状态下所提供的紧急救助。

18.一般性的货币政策工具与选择性的货币政策工具之间的关系

一般性:

定义:

对货币供给总量或信用总量进行调节和控制的政策工具。

主要包括: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

根本特点:

针对总量进行调节

选择性:

涵义:

是指中央银行针对某些特殊的经济领域或特殊用途的信贷而采用的信用调节工具。

主要有:

消费者信用控制、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和优惠利率等。

19.选择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和操作指标的主要标准和客观条件

(一)主要标准

1.相关性(作为中介指标的金融指标必须与最终目标密切相关,作为操作指标的金融指标必须与中介指标密切相关,它们的变动必然对最终目标或中介指标产生可预测的影响。

2.可测性(对作为操作指标和中介指标的金融指标进行迅速和精确的测量是对其进行有效控制的前提。

3.可控性(作为操作指标和中介指标必须是中央银行能够应用货币政策工具对其进行有效控制的金融指标。

4.抗干扰性(作为操作指标和中介指标的金融指标应能较准确地反映政策效果,并且较少受外来因素的干扰。

(二)客观条件

各种经济指标之间的关系,受经济管理体制、市场发育程度、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选择中介指标和操作指标时,不仅要注意应尽量满足其选择标准,还应注意各个国家各个时期的客观条件,而不能简单地照搬外国的做法。

另外,操作指标的选择还受到中介指标的选择所制约,不同的中介指标与不同的操作指标相联系。

(在中介指标和操作指标的选择上,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货币供应量、基本货币等数量指标,另一种是利率、汇率等价格指标。

当金融市场机制不健全,难以形成反映货币市场供求状况的利率水平,或在高通货膨胀时期,中央银行可选择货币供应量、基础货币等数量指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指标或操作指标。

当市场机制比较健全,货币增长情况较稳定,中长期价格稳定时,中央银行可选择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指标或操作指标。

20.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间的协调和配合关系

1.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共性问题

(1)作用于同一个经济范围

(2)出自于同一个决策者(3)为实现共同的经济目标

(书:

1.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共性问题:

一是这两类政策作用于同一个经济范围,即本国的宏观经济方面,两大政策均为国家解决本国宏观经济问题而采取的政策措施;二是这两类政策均由国家所制定,为本国经济发展战略服务;三是最终目标一致,都是为实现本国既定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服务的。

2.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区别问题

(1)政策的实施者不同

(2)作用过程不同(3)政策工具不同

四种配合模式:

⑴紧缩的财政政策与紧缩的货币政策的配合,即通常所说的“双紧”政策;

⑵宽松的财政政策与宽松的货币政策的配合,即通常所说的“双松”政策;

⑶紧缩的财政政策与宽松的货币政策的配合,即通常所说的“紧财政、松货币”政策;

⑷宽松的财政政策与紧缩的货币政策的配合,即通常所说的“松财政、紧货币”政策。

21.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特点

推动国际货币体系发展的根本动力有两个,一是清偿力,二是稳定性。

以这两个标准来衡量,牙买加体系在稳定性上存在一定的问题。

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

一是区域货币一体化。

二是国际间的货币政策协调得到了发展。

22.现金流量分析的定义

资金流量分析是以现代宏观经济学为理论基础,运用复式记账原理,对社会各经济部门的资金来源与用途分类记录,从而对全社会货币资金运动进行统计、分析和预测的一种方法。

23.货币政策中介变量对目标变量的传导机制

(一)从货币需求方出发:

以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变量时

按货币需求函数L=L1(Y)+L2(i)分析,利率是决定货币需求的主要变量。

利率对物价水平和经济增长水平的传导机制为:

一方面分别由利率对可支配收入的弹性(D)影响消费增量(dC)、投资的利率弹性(Ii)影响投资增量(dI),进而经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Li)和收入弹性(LY)作用于货币需求增量,最终经过初始物价对物价指数发生影响;另一方面分别由利率需求的利率弹性(Li)影响货币需求增量、真实货币供给(M/P)影响货币供给增量,进而通过以初始物价为系数的投资的价格弹性(PIp)和投资的利率弹性(Ii)作用于投资增量(dI),最终通过初始物价(P)对国内生产总值发生影响。

(二)从货币供给方出发:

以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变量时

基础货币、存款准备率和货币结构比率→货币供应量→物价指数和国民收入的传导机制为:

上图反映了货币供给方的操作变量对中介变量、进而对目标变量的作用机制。

基础货币和存款准备金的变动,分别通过各自对货币存量的弹性,使货币供应量发生变动;而后,分别由利率对可支配收入的弹性(D)影响消费增量(dC)、投资的价格弹性(Ip)影响投资增量(dI),进而通过初始物价(P),最终对价格指数和国内生产总值发生作用。

24.央行买卖证券的交易方式、操作目标以及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

中央银行买卖证券的交易方式:

数量招标、价格(利率)招标

中央银行买卖证券的操作目标是基础货币特别是超额储备水平

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

1.调控存款货币银行准备金和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量。

2.影响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

3.与再贴现政策配合使用,可以提高货币政策效果。

25.央行的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分别有哪些

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主要是由存款业务、货币发行业务、其他负债业务和资本业务构成。

央行资产业务主要有再贴现业务、贷款业务、证券买卖业务、黄金外汇储备业务、其他资产业务

26.央行与财政部门之间的关系

最为密切的是财政部门。

(1)中央银行资本金的所有权大都由财政部门代表国家或政府持有

(2)绝大多数国家中央银行的利润除规定的提存外全部交国家财政,如有亏损,则由国家财政弥补

(3)财政部门掌管国家财政收支,而中央银行代理国库

(4)中央银行代理财政债券的发行,需要时按法律规定向政府财政融资

(5)许多国家财政部门的负责人参与中央银行的决策机构,有的有决策权,有的则是列席权

(6)有些国家的中央银行直接隶属于财政部

(7)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方面,中央银行与财政部门需要协调配合

27.央行的职责

第一,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这是中央银行作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部门的集中体现。

第二,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维护金融稳定。

第三,组织、参与和管理支付清算。

28.货币政策的决策依据

(一)国内宏观和微观经济运行状况分析和预测

(二)世界经济、金融形势变化及其对国内经济影响的预测分析

(三)国内货币金融形势预测分析

29.金融稳定的主要内容

(1)通过货币政策及其操作维护货币体系的稳定;

(2)通过建立稳健的金融基础设施,主要是高效的支付系统,降低系统性风险;

(3)对金融业的运行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随时掌握金融体系的稳定状况;

(4)防范和处理系统性危机,必要时行使最后贷款人职责,对有问题的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