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 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013977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08 大小:1.4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 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 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 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 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8页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 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 教案.docx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 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 教案.docx(10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 教案.docx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地球的面貌教案

课题: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第一节认识地球

(1)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1、地球的形状;2、地球有多大;3、地球仪。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

1、了解地球的大小,学会应用有关地球的基本数字来描述地球的大小,从而达到对地球事物描述能力的培养。

2、知道并能在地球仪上找出地轴、南北两极、经线、纬线、赤道和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等。

认识南北半球,高、中、低纬度和东西半球的划分标准。

情感目标:

使学生领悟到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求索、深化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领悟追求真理的精神,促进其科学态度的形成。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演示的能力。

【学习重点】认识地球的形状,能够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学习难点】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

【教法学法】引导、讨论、合作。

【教学准备】地球仪和有关图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预习提纲

初案

复案补改

1、课本用了那些事实来证明地球的形状?

2、地球有多大:

三个基本数字是那三个?

3、在地球仪上找出地轴、南北两极、经线、纬线、赤道和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等。

课堂流程

初案

复案补改

一、情境导入、目标引领(时间:

3分钟)

1、苏东坡有这样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正是因为人类生活在地球上,受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人们无法看到地球的全貌,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探索过程。

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把握地球的真实形状吧。

2、出示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时间:

10分钟)

1、学生阅读课本p14-15页,用了那些事实来证明地球的形状?

分清正确的和错误的认识。

4、学生阅读课本p16页,地球有多大:

三个基本数字是那三个?

5、学生阅读课本p16-17页,在地球仪上找出地轴、南北两极、经线、纬线、赤道和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等,。

三、检测效果、展示质疑及点拨释疑、补偿提高(时间:

15分钟)

1、教师补充说明,人们为了纪念麦哲伦,已将南美大陆南端的海峡命名为麦哲伦海峡,请同学们在教材p15图2-4中填出麦哲伦海峡的准确位置,与德雷克海峡区别。

2、让学生举例子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高望远;在海边看远方的航船,首先看到船的桅杆,然后才能看到船体;大草原上远处奔跑而来的马群,首先看到的是前面的马匹,然后逐渐看到整个马群。

3、让学生计算:

地球的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相当于几个中国?

地球的平均半径是珠穆朗玛峰(8844.43米)的多少倍)?

若一个同学每天上学和放学所走的路程为2千米(4华里),他需要多长时间才能绕赤道一周?

(学生通过计算可以较深刻地体会地球之大。

四、训练巩固、点评反思(时间:

12分钟)

1、让学生完成课本P15活动题1.

2、让学生完成课本P16活动题1、2、3.

3、了解17页小阅读部分。

五、板书设计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第一节  认识地球

一、地球的形状

1、“盖天说”——“天圆地方”;“浑天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

2、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大地球行说”。

3、现代宇宙观测研究——证实地球的真实形状是不规则的球体。

4、卫星照片→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二、地球有多大:

三个基本数字。

1、地球平均半径:

6371千米.

2、地球赤道周长:

约4万千米

3、地球表面积:

5.1亿平方千米

三、地球仪

1、地轴和南北两极

2、地轴、南北两极、经线、纬线、赤道和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等。

作业设计

初案

复案补改

初步识记本节出现的新名词概念并注意理解。

完成同步练习相应部分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第一节认识地球

(2)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1、地球仪;2、经纬网。

【学习目标】1、认识地球仪。

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

2、明确南北半球、东西半球、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3、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4、加强对比分析思维的训练。

【学习重点】1、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

2、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3、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学习难点】2、3.

【教法学法】直观教学法。

【教学准备】地球仪。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预习提纲

初案

复案补改

分组识记本节出现的重点名词概念:

识记地轴、两极、赤道、极圈、回归线、经线、纬线、经度、纬度

课堂流程

初案

复案补改

一、情境导入、目标引领(时间:

2分钟)

1、师:

今天呀我们先来猜一则谜语:

不是桔子不是蛋,用手一推它就转。

不要看它个子小,能载大河和山川。

生:

地球仪。

师:

对。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地球仪》。

2、展示目标。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时间:

15分钟)

学习任务

(一)认识地球仪

1、自主学习:

展示并转动地球仪,组织学生阅读课文、讨论。

1.地球仪的作用。

2.在地球仪上找出地轴、两极、赤道、极圈、回归线、经线、纬线、经度、纬度。

3.南极和北极各用什么字母表示?

2、小组交流: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用右手指示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观察:

从北极上空看()时针,从南极上空看()时针。

(也可以让学生用水杯来做演示)

学习任务

(二)经线和纬线

1、自主学习:

学生观察地球仪和地图,思考、讨论以下问题,并填写表格:

①什么是纬线?

纬线是什么形状的?

②各纬线长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③找出最长的一条纬线,这条纬线把地球分为哪两半球?

④经线在形状、指示方向、长度的分布三个方面与纬线有什么不同?

⑤经度是以哪条经线为起点的?

⑥经度的标度范围是多少度?

⑦对比纬度的变化规律,说明地球仪上经度的变化规律有什么特点?

⑧东西半球是如何划分的?

这样划分的意义是什么?

⑨在地球仪上找出主要位于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大洲,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⑩高中低纬度是怎么划分的?

2、小组交流: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

(1)学生动手画一条经线和纬线,完成下表。

小组观察讨论。

定义

形状

长度

指示方向

纬线

经线

(2)半球的划分

三、检测效果、展示质疑及点拨释疑、补偿提高(时间:

8分钟)

【教师精讲点拨】地轴只是一个假想的轴,和地球仪上的线和点一样在地球上是不存在的。

观察地球仪,小组交流,初步掌握、理解基本概念。

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认识、了解地球仪,直观,印象深。

【探究结论】用右手指示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观察:

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

【教师精讲点拨】

(1)纬度的确定:

1、先找到赤道,赤道以北称北纬,越往北度数越大,用N表示,赤道以南称为南纬,越往南越度数越大,用S表示。

2、0度纬线只有一条,不用字母表示,南北纬最大值90度,分别用相应字母表示。

(2)经度的确定

规律:

1、先找出本初子午线,从这条经线向东为东经,越往东经度度数越大,用E表示,向西为西经,越往西西经经度度数,用W表示。

东西经最大度数为180度。

2、0度和180度只有一条,所以后面不带字母。

(3)半球的划分

1、南北半球的划分想象从中部平分,学生很容易找到赤道。

2、东西半球的划分,学生很容易认为是0度和180度组成的经线圈,然后老师进行引导两方面的问题①西经20度和多少度组成的经线圈可以平分地球?

②为什么不用0度和180度组成的经线圈作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探究结论】实践探索记录表

四、训练巩固、点评反思(时间:

20分钟)

  活动一:

在下面的底图中绘出你在地球仪上找到的地轴、赤道,用文字标出南、北两极点。

 

活动二:

在下面的底图中绘出你在地球仪上看到的纬线、经线。

 

活动三:

19页活动3

活动四:

在地球仪上,通过观察、寻找、归纳出纬度、经度划分的规律,并把活动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探究内容

纬度

经度

你观察到的纬度、经度的最小度数是多少?

 

 

纬度值从起点向南、北两侧是增大还是减小?

经度值从起点向东、西两侧是增大还是减小?

 

 

你观察到的纬度、经度的最大度数是多少?

 

 

你知道从起点向北的纬度叫什么?

从起点向南的纬度叫什么?

你知道从起点向东的经度叫什么?

从起点向西的经度叫什么?

 

 

 

总结梳理归纳方法:

对经线和纬线的学习,一方面要注重学生动手能力,不论是用手触摸地球仪;在上面找特殊经线和纬线;还是划一条经线和纬线;都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另一方面注重对比法的学习。

五、板书设计

定义

形状

长度

指示方向

特殊经纬线

度数的变化规律

半球的划分

纬线

经线

 

作业设计

初案

复案补改

1、赤道是()的分界线,本初子午线呢?

2、如果一架飞机从济南起飞,沿同一经线圈飞行,又回到济南。

方向改变了吗?

如果一直向西飞呢?

3、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自制地球仪

1材料:

乒乓球、铁丝、胶布、橡皮泥、彩笔等。

2在乒乓球上绘制〔两极与赤道〕:

沿乒乓球两半接口处用红彩笔 绘一个大圆圈,上书“赤道”;到赤道等距的点凿两个小孔,一小孔注明“N”,即北极,

另一小孔注明“S”,即南极。

  纬线:

作赤道的平行线,即得到长度小于赤道的圆圈。

  经线:

作连接南、北两极最近的线,得到长度相等的半圆。

3把铁丝弯成底座的形状,代表地轴

的铁丝直线与地面成66.5°的夹角,所弯半圆比乒乓球稍大一点。

代表地轴的铁丝穿过乒乓球两极,并固定底座。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第一节认识地球(3)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经纬网

【学习目标】1、知道经纬网含义和作用。

2、能根据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位置。

【学习重点】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

【学习难点】经纬网的使用。

【教法学法】自主合作、活动探究。

【教学准备】课本及地图册。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预习提纲

初案

复案补改

1、继续识记本节概念。

2、经纬网含义和作用各是什么?

课堂流程

初案

复案补改

一、情境导入、目标引领(时间:

1分钟)

1、创设疑问:

谁能告诉老师,足球的气门芯位于足球表面的什么位置?

如果在地球仪上粘贴一个“气门芯”标记,能确定出气门芯的位置吗?

2、展示目标。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时间:

19分钟)

学习任务

(一)用经纬网定位

1、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19页,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经纬网?

(2)经纬网有何用途?

(3)给出经纬度,在地球仪上找位置:

40°N120°E、25°S90°W、72°N20°W、55°S120°E

(4)给出位置,说出经纬度:

北京、上海、纽约、伦敦、悉尼

2、小组交流:

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肥城某中学李明同学想分别邀请巴西、法国和美国三位小朋友到纬度40°、经度160°的地方一同度假。

他们能聚会在一起吗?

学习任务

(二)用乒乓球制作地球仪

1、自主学习:

自己制作小地球仪,要求

(1)在小乒乓球画出:

南北两极、赤道,并且每隔30°画一条经线和纬线。

(2)标出0°经线和180°经线组成的经线圈。

(3)用不同颜色表示低、中、高纬度地区的范围。

在南北两极点各钻一个小孔,用铁丝为地球仪制作一个支架。

2、小组交流:

在小组间展示制作成果,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三、检测效果、展示质疑及点拨释疑、补偿提高(时间:

5分钟)

【教师精讲点拨】说清南北纬、东西经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就会出错。

【探究结论】不会聚会在一起。

可能会有(40°N,160°E)、(40°N,160°W)、(40°S,160°E)、(40°S,160°W)四个地点。

【教师精讲点拨】注意各纬线之间的平行、经线之间的匀称。

四、训练巩固、点评反思(时间:

15分钟)

1、做课本21页活动题

2、

(1)写出A、B、C、D的地理坐标:

A:

 B:

 C:

 D:

 

(2)A点位于C点的方向;B点位于C点的方向。

(3)A、B、C、D四点中,位于北半球的是,位于南半球的是,位于东半球的是,位于西半球的是。

(填代号)

作业设计

初案

复案补改

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1.【想一想】假如一架飞机从北京沿同一经线圈飞行,不改变飞行方向,能不能飞回到北京?

为什么?

2、【是真是假】家住北京的小民,一天接到远洋航船上工作的爸爸打来的电话。

爸爸说:

“我们的轮船正停在这样一个地方;轮船的北侧是北半球,南侧是南半球,东侧是东半球,西侧是西半球。

”小民的爸爸电话所说的地方是真的吗?

请说明你的理由。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部

(1)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1、海洋与陆地;2、七大洲;3、四大洋。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

1、运用海陆分布图和相关数据,描述世界的海陆分布特点。

2、运用地图辨别大陆、岛屿、大洲。

3、初步形成七大洲的基本轮廓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能够在地图上找出并准确填写七大洲和四大洋。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世界的海陆分布,培养观察、想象、动手能力、填图技能和辩证唯物观。

【学习重点】七大洲的轮廓特征、空间分布,大洲的分界线。

【学习难点】七大洲的轮廓特征、空间分布,大洲的分界线。

【教法学法】学案导学,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有关材料及图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预习提纲

初案

复案补改

1、海洋与陆地的比例各占多少?

2、七大洲与四大洋的名称各是什么?

位置关系

课堂流程

初案

复案补改

一、情境导入、目标引领(时间:

2分钟)

1、我们知道人类共同生活的家园是地球,但是有人却说是水球,他们谁说得对?

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说法呢?

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状况如何?

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些问题。

2、出示目标。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时间:

18分钟)

学习任务

(一)

1、自主学习:

读“海洋与陆地”一框所有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世界上海洋和陆地各占全球总面积的百分比是多少?

读图2-18,看一看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还是海洋面积大?

读图2-19,分析东半球的陆地面积大还是海洋面积大?

2、小组交流:

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辩论:

如果让你重新为地球命名,地球应该被称为“水球”还是“地球”?

说出你的理由。

学习任务

(二)

1、自主学习:

读课本22页最后一段及23页的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什么叫大陆?

什么叫岛屿?

什么叫大洲?

在世界地形图上找到主要的大陆、岛屿、大洲。

思考大陆和岛屿有什么区别。

读图2-20,认识七大洲的轮廓特征,并按面积大小顺序记住七大洲。

2、合作交流:

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

读图2-18,说出南北半球的大洲和大洋的名称。

找出北冰洋周围的大洲。

读图2-19,分别说出太平洋、北冰洋沿岸各有哪几个大洲?

北美洲和南美洲位于哪个半球?

亚洲、欧洲和非洲位于哪个半球?

赤道横穿那几个大洲的大陆?

学习任务(三):

1、自主学习:

认真观察图2-21至2-26完成下列要求:

完成填充图P8二.1题

找出亚洲与欧洲、亚洲与非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

2、小组交流:

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

不同的大洲之间一般以什么作为分界线?

教材P25活动题2

你能找出以海峡作为分界线的大洲吗?

三、总结梳理,归纳方法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世界的海陆分布特点,其中七大洲的轮廓和分布特征是这节课的重点,我们要学会运用地图建立起大洲和大洋的空间方位,这将为我们后面世界地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检测效果、展示质疑及点拨释疑、补偿提高(时间:

15分钟)

【探究结论】

1、由于人们最先认识陆地,所以叫地球,是长期形成的习惯。

由于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所以叫水球。

两种叫法都可以。

2、

北冰洋周围的大洲有亚洲、欧洲、北美洲。

太平洋沿岸有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北美洲、南美洲;北冰洋沿岸的大洲有欧洲、亚洲、北美洲;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亚洲、欧洲、非洲位于东半球;赤道穿过南美洲、非洲大陆。

3、

不同的大洲之间,一般以山脉、河流、运河、海峡作为分界线

亚洲与北美洲以白令海峡为分界线,欧洲与非洲以直布罗陀海峡为分界线等。

四、训练巩固、点评反思(时间:

5分钟)

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1、辨认轮廓:

展示七大洲的轮廓图,快速说出大洲的名称。

2、指图比赛:

迅速在世界海陆分布图上找到七大洲和四大洋,看看哪组找得最快、最准。

五、板书设计

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

一、海陆分布特点大陆、岛屿、大洲

三分陆地七分海洋2、名称与分布

二、七大洲3、轮廓特征

1、基本概念4、大洲分界线

作业设计

初案

复案补改

拼图游戏:

用硬纸片剪出的七大洲的轮廓图,在课桌上拼成世界地图,并说出每个大洲和大洋的名称。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

(2)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1、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相互位置关系;2、洋、海、海峡的概念.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

1、运用地图举出实例理解洋、海、海峡的概念。

简单说出洋和海的区别。

2、运用海陆分布图,记住四大洋的名称、认识基本轮廓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能够在地图上找并准确填注四大洋。

并能说明四大洋各自的特点。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世界的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相互位置关系,培养观察、想象、动手绘图能力,填图技能和辩证唯物观。

【学习重点】四大洋的空间分布及特征。

【学习难点】区别洋、海、海峡的概念。

【教法学法】学案导学,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有关材料及图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预习提纲

初案

复案补改

1、洋、海、海峡的概念各是什么?

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相互位置关系如何?

课堂流程

初案

复案补改

一、情境导入、目标引领(时间:

2分钟)

1、听经典老歌《大海啊故乡》。

俗话说“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认识了地球表面占三分的陆地情况,那么,占地球表面七分的海洋又是什么状况呢?

这节课就让我带领大家去遨游广阔的海洋,揭开海洋的神秘面纱。

2展示目标.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时间:

15分钟)

学习任务

(一)

1、自主学习:

读课本P.25“四大洋”一框第一、六段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什么是洋?

什么是海?

什么是海峡?

各举一例。

在教材P.32上读图2-45,说出图中显示的洋、海和海峡的名称?

2、合作交流:

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

如何区别海与洋?

里海是真正意义上的海吗?

为什么?

学习任务

(二):

1、自主学习:

读课本P.25“四大洋”一框第二---五段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读图2-27按面积大小说出四大洋的名称?

在地图册P2-3上找出四大洋认识轮廓及位置。

结合课本内容及海陆轮廓图,说出四大洋各自的特征。

2、合作交流:

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

总结四大洋各自的特征一般从哪几方面入手?

在地图册P2-3上,找出北冰洋周围的大洲和南极洲周围的大洋。

三、检测效果、展示质疑及点拨释疑、补偿提高(时间:

15分钟)

【探究结论】

洋是海洋的主体部分,离大陆较远;面积广阔,深度多在2000米以上。

而海是大洋的边缘部分,与大洋相比,海的面积和深度都较小,离大陆近,由半岛或岛屿与大洋隔离开来。

里海位于大陆内部,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与世界上其他的海洋不相通。

虽然叫海,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海,而是一个内陆湖。

【探究结论】

总结四大洋各自的特征一般从位置、面积、轮廓、深度等方面入手。

北冰洋周围的大洲是欧洲、亚洲、北美洲(逆时针),南极洲周围的大洋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顺时针)。

总结梳理,归纳方法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四大洋名称、位置及特点,区别了洋、海、海峡的概念,其中四大洋位置及特点是这节课的重点,区别洋、海、海峡的概念是这节课的难点。

我们要学会运用地图建立起大洲和大洋的空间方位,这将为我们后面世界地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训练巩固、点评反思(时间:

8分钟)

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1辨认轮廓:

展示四大洋的轮廓图,快速说出四大洋的名称。

2绘图比赛:

模仿图2-28快速绘制全球海陆轮廓略图并在相应位置填注七大洲和四大洋名称,看看哪组绘得最快、填得最准。

(绘图时要注意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穿过大洲的位置。

3拼图游戏:

用硬纸片剪出的七大洲、四大洋的轮廓图,在课桌上拼成世界地图,并说出每个大洲和大洋的名称。

五、板书设计

世界的海陆分布(第二课时)

三、四大洋

1、洋、海、海峡的概念

2、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

作业设计

初案

复案补改

1、七大洲与四大洋的名称各是什么?

2、拼图游戏:

用硬纸片剪出的七大洲、四大洋的轮廓图,在课桌上拼成世界地图,并说出每个大洲和大洋的名称。

教学反思:

 

课题: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第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陆地地形和海地地形。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

1、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学会运用地图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2、了解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特征及其分布,熟悉各种地形的“世界之最”,了解海底地形结构。

能力目标:

1、在地图中找出世界两大山脉带,并记住主要山脉名称及其分布。

2、联系当地地形特征与生产活动之间的联系,树立因地制宜的发展观念。

【学习重点】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特征及其分布。

【学习难点】世界两大山脉带,海底地形结构。

【教法学法】读图法、联系比较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让学生收集本地地形材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预习提纲

初案

复案补改

1、什么叫地形?

2、地形的五种基本类型指那些?

3、五种基本地形的各自特征是什么?

课堂流程

初案

复案补改

一、情境导入、目标引领(时间:

3分钟)

1、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其陆地表面千姿百态,多种多样,称为地形。

为了区别,人们根据高度和形态特征的差别,将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

2、出示目标。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时间:

17分钟)

学习任务

(一)陆地地形

1:

自主学习读教材第27、28页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地形?

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哪五种?

(2)什么叫海拔?

什么叫相对高度?

(注意:

它们都是指垂直距离)在地图中标注的高度应是海拔还是相对高度?

为什么?

(3)课文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