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报文实验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011018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tcp报文实验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tcp报文实验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tcp报文实验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tcp报文实验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tcp报文实验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tcp报文实验报告.docx

《tcp报文实验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cp报文实验报告.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tcp报文实验报告.docx

tcp报文实验报告

tcp报文实验报告

篇一:

TCP实验报告3_

  电子科技大学

  学生姓名:

田家翼学

  号:

指导教师:

张科日

  期:

实验项目名称:

报告评分:

实验报告

  XX0

  XX年11月16日

  OSPF协议的多区域特性教师签字:

  OSPF协议(RFC2328)是一个基于链路状态路由选择的内部网关协议:

路由器仅在网络拓扑变化时使用洪泛法(flooding)将自己的链路状态更新信息扩散到整个自治系统中。

  为了增强OSPF协议的可伸缩能力(Scalability),OSPF协议引入了区域的概念来有效并及时的处理路由选择。

OSPF区域是包含在AS中的一些网络、主机和路由器的集合,自治系统中所有OSPF区域必须连接到一个主干区域(Area0)上。

  区域内的OSPF路由器(内部路由器,IR)使用洪泛法(flooding)传送本区域内的链路状态信息,区域边界的OSPF路由器(区域边界路由器,ABR)将本区域的信息汇总发给其他区域,自治系统边界的OSPF路由器(自治系统边界路由器,ASBR)将自治系统外的路由(外部路由)发布在自治系统中。

主干区域中的OSPF路由器也称为“主干路由器”(BR)。

ABR不能向OSPF残桩区域(StubArea)通告外部路由。

在多址网络中,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链路状态洪泛,需要选举1个指定路由器(DR)和1个备份指定路由器(BDR)。

  OSPF协议有5种类型的报文,它们被直接封装在IP分组中多播发送。

---

  问候(Hello)报文:

用来建立并维护OSPF邻接关系。

在建立了邻接关系后,OSPF路由器会定期发送Hello报文,来测试邻站的可达性。

  数据库描述(DBD)报文:

描述OSPF路由器的链路状态数据库的概要信息,即数据库中每一行的标题,它在两台相邻路由器彼此建立邻接关系时发送的。

链路状态请求(LSR)报文:

由需要若干条特定路由信息的路由器发送出的,它的回答是LSU报文。

新接入的路由器在收到DBD报文后,可以使用LSR报文请求关于某些路由的更多信息。

-

  链路状态更新(LSU)报文:

OSPF的核心。

OSPF路由器使用LSU报文通告链路状态更新信息(即链路状态通告,LSA),每一个LSU报文可包含几个LSA。

OSPF协议的LSA有5种常用类型:

路由器链路LSA、网络链路LSA、汇总链路到网络LSA、汇总链路到ASBRLSA和外部链路LSA。

这5种类型的LSA由不同类型的OSPF路由器产生,在特定类型的区域范围内扩散。

--

  链路状态确认(LSAck)报文:

用来确认每一个收到的LSU报文,使得OSPF协议的路由选择更加可靠。

  二、实验目的

  1、掌握OSPF协议中区域的类型、特征和作用2、掌握OSPF路由器的类型、特征和作用3、掌握OSPFLSA分组的类型、特征和作用

  4、理解OSPF区域类型、路由器类型和OSPFLSA分组类型间的相互关系

  图A

  图B

  子网1:

子网2:

子网3:

子网4:

子网5:

路由器ID:

  R1=R2=R3=R4=R5=R6=

  图C

  实验拓扑中Dynamips软件模拟实现的路由器R1~R6互联了2个自治系统(AS10和AS20),路由器之间使用OSPF协议进行路由选择。

AS10中有5个子网,划分了3个区域:

Area0、Area1和Area2,其中Area2是一个Stub区域。

AS20中有1个子网,其路由信息将以OSPF的外部路由方式发布到AS10的OSPF网络中。

  实验者使用Dynamips软件捕获子网1、2、3上传送的OSPF报文,使用Wireshark软件查看捕获的OSPF报文,分析OSPF协议的路由更新过程,考察OSPF协议中不同类型的区域、路由器和LSA的特征和作用。

  四、实验器材(设备、元器件)

  1、PC机一台;

  2、Dynamicserver等软件。

  五、实验步骤

  1、启动DynamipsServer,然后运行,在Dynagen窗口中提示符“=>”后依次输入以下命令启动路由器R1~R6,并分别进入R1和R4的CLI:

  =>startR1=>startR2=>startR3=>startR4=>startR5=>startR6=>conR1=>conR4

  2、分别在R1的CLI提示符“R1>”以及R4的CLI提示符“R4>”后输入“showiproute”命令查看两台路由器当前的路由表,确保实验网的OSPF协议已经收敛。

  R1>showiproute

  R4>showiproute

  3、在Dynagen窗口中提示符“=>”后输入以下命令捕获子网2、3、4和5中的分组:

  =>captureR2s1/02.capHDLC=>captureR3s1/03.capHDLC=>captureR4f0/04.cap=>captureR5f0/05.cap

  4、1分钟后,在路由器R1的CLI中输入以下命令断开R1与子网1的连接(如图B所示):

  en

  对应的CLI提示符为“R1>”对应的CLI提示符为“R1#”对应的CLI提示符为“R1(config)#”对应的CLI提示符为“R1(config-if)#”

  conftintf0/0shut

  5、1分钟后,在路由器R1的CLI中输入以下命令恢复R1与子网1的连接,并在路由器R4的CLI中输入以下命令将到AS20中子网10的OSPF网络中(如图C所示):

R1:

  en

  对应的CLI提示符为“R1>”

  conftintf0/0noshut

  R4:

  en

  对应的CLI提示符为“R1#”对应的CLI提示符为“R1(config)#”对应的CLI提示符为“R1(config-if)#”

  对应的CLI提示符为“R4>”对应的CLI提示符为“R4#”对应的CLI提示符为“R4(config)#”对应的CLI提示符为“R1(config-router)#”

  conft

  routerospf1redisstaticsub

  6、1分钟后,在Dynagen窗口中提示符“=>”后输入以下命令停止捕获:

  =>nocaptureR2s1/0=>nocaptureR3s1/0=>nocaptureR4f0/0=>nocaptureR5f0/0

  7、用Wireshark软件查看并分析捕获的分组文件(2.cap、3.cap、4.cap和5.cap)中的OSPF报文,查看过滤条件为“ospf”(在Wireshark主窗口界面“过滤工具栏”的“Filter:

”域中输入)。

  8、实验结束后,按照以下步骤关闭实验软件、上传实验数据、还原实验环境:

(1)关闭R1、R4的CLI窗口,在Dynagen窗口中提示符“=>”后依次输入以下

  命令关闭Dynagen窗口,然后再关闭DynamipsServer窗口:

=>stop/all=>exit

  

(2)运行所在目录下的“reset.bat”文件。

  六、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

  1、步骤2中根据R1路由表和R4路由表中的哪些信息可以确保实验网中的OSPF协议已经收敛?

为什么?

  OSPF是各个路由器将自己的路由信

  R1和R4的表项信息相符的时候就能够确定其已经收

  敛了。

  2、分析执行步骤4之前在4个子网上捕获的OSPF报文。

记录子网2、3、4和5上每一台路由器发送的1个OSPFHello报文的如下信息:

篇二:

TCP协议分析实验报告

  网络协议分析与设计实验报告

篇三:

TCP实验报告四

  电子科技大学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日期:

  实验项目名称:

  报告评分:

实验报告年月日教师签字:

  一、实验原理

  “PING”这个名字源于声纳定位操作。

PING程序的目的是测试另一台主机是否可达,它发送ICMP回送请求报文给被测主机,并等待返回的ICMP回送应答或差错报告报文。

ICMP协议(RFC792)是IP协议的辅助协议,提供差错报告和查询机制。

  一台主机的可达性不仅取决于IP层是否可达,还取决于使用的高层协议及端口号。

仅当被测主机可达时,PING程序才能收到返回的ICMP回送应答报文,并能测出到该主机的往返时间。

如果被测主机不可达,PING程序会收到一些ICMP差错报告报文,甚至收不到任何返回信息。

根据ICMP差错报告报文的类型可粗略判定主机不可达的原因。

  不同的物理网络具有不同的最大传送单元(MTU)值,因此可能需要对IP分组进行分片操作使其能够通过这些物理网络。

当IP分组被分片时,需要修改分组头中的标志、分片偏移和总长度值,其余各字段将被复制到所有分片中。

已经分片的IP分组在遇到具有更小MTU的网络时还会被再次分片。

  TTL字段是由发送端初始设置在IP分组首部中的一个8bit字段,不同操作系统上的不同应用程序指定的TTL初始值不同。

路由器在转发每个IP分组时需要将该分组的TTL值减1或减去该分组在路由器中停留的秒数。

由于大多数路由器转发IP分组的时延都小于1秒钟,因此TTL最终成为一个跳站计数器,即分组每经过一台路由器其TTL值被减1。

TTL字段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分组在选路时被无休止的转发。

当路由器收到一份需转发的IP分组时,如果该分组的TTL值为1,路由器则丢弃该分组,并向分组源发送一份ICMP的TTL超时报文。

  TRACE程序使用IP分组首部的TTL字段(生存时间)和ICMP报文,让使用者可以看到IP分组从一台主机传到另一台主机所经过的路由。

TRACE程序首先发送一份TTL值为1的IP分组给目的主机,处理该IP分组的第1个路由器即会返回一份以自己的IP地址为源的携带有ICMP超时报文的IP分组,这样TRACE程序就得到了该路径中第1个路由器的IP地址。

然后,TRACE程序发送一份TTL值为2的IP分组,同样又可获得该路径中第2个路由器的IP地址。

TRACE程序不断增加所发送IP分组的TTL值直至IP分组到达目的主机,即可获得到目的主机所经过的每一个路由器地址。

  但是,IP分组的目的主机不处理该分组的TTL值,即使收到TTL值为1的IP分组也不会丢弃该分组并产生一份ICMP超时报文。

因此,TRACE程序必须判断IP分组是否已到达目的主机,不同操作系统上的TRACE程序的判断方法不同。

目前通常有两种实现方法:

一种是利用“端口不可达”的ICMP差错报文,另一种则是使用ICMP回送请求和回送应答报文。

  在前一种方法中,TRACE程序发给目的主机的IP分组中携带的是一份UDP数据报,该UDP数据报的目的端口是一个目的主机上任一应用程序都不可能使用的UDP端口(通常大于30000)。

当该IP分组到达目的主机时,目的主机的UDP模块会产生一份“端口不可达”的ICMP差错报文返回给TRACE程序。

这样,TRACE程序即可根据收到的ICMP报文是超时还是端口不可达来判

  断何时结束。

  在后一种方法中,TRACE程序发给目的主机的IP分组中携带的是ICMP回送请求报文。

当该IP分组到达目的主机时,目的主机即会返回一份ICMP回送应答报文给TRACE程序。

这样,TRACE程序即可根据收到的ICMP报文是超时还是回送应答来判断何时结束。

  二、实验目的

  1、了解网络连通性测试的方法和工作原理

  2、了解网络路径跟踪的方法和工作原理

  3、掌握MTU的概念和IP分片操作

  4、掌握IP分组生存时间(TTL)的含义和作用

  5、掌握路由表的作用和路由查找算法

  三、实验内容

  实验拓扑中VMware虚拟机PC2、PC3和PC4(未开机)分别位于由提供集线器功能的虚拟网卡VMnet1和VMnet2模拟实现的两个以太网

  Ethernet1和Ethernet2中,这两个以太网对应的IP子网A和子网B分别连在Dynamips软件模拟实现的路由器R1和R2的F0/0接口上。

R1和R2经由Dynamips软件模拟实现的路由器R3和R4互联,R1、R2、R3和R4之间运行OSPF路由协议,没有缺省路由。

  实验者在PC2上使用通信测试命令(ping)和路径跟踪命令(tracert),结合Dynamips软件的分组捕获功能以及Wireshark软件的捕获分组查看功能,测试子网A、B之间的连通性和通信路径,考察IP地址和分组长度对网络间通信的影响以及IP分组生存时间(TTL)对网络间IP分组交付的影响,体会ICMP协议的差错报告机制,理解并掌握PING和TRACE的工作原理和操作命令。

  四、实验器材(设备、元器件)

  PC一台,Dynamips软件,Wireshark软件,虚拟机

  五、实验步骤

  1、确保网络连接中的VMnet1和VMnet2均被启用,然后依次启动VMwareWorkstation中TCPIP组内的虚拟机PC2和PC3。

(注:

不开启PC4)

  2、运行Dynagen中的“Networkdevicelist”程序,核对确保文件中R1的F0/0值与“Networkdevicelist”中VMnet1的“NIO_gen_eth?

”一致,R2的F0/0值与“Networkdevicelist”中VMnet2的“NIO_gen_eth?

”一致。

然后启动DynamipsServer(直到步骤15才能关闭DynamipsServer窗口),接着运行,在Dynagen窗口中提示符“=>”后依次输入以下命令启动路由器R1、R2、R3和R4:

  =>startR1

  =>startR2

  =>startR3

  =>startR4

  3、在PC2上使用“routeprint”命令查看并记录该主机的路由表。

  4、在PC2的cmd窗口键入“ping”命令,查看并记录选项-n、-l、-f的含义和功能。

然后在PC2上pingPC3的IP地址确保整个实验网络运行正常。

  5、在Dynagen

窗口中提示符“=>”后依次输入以下命令捕获子网A和子网B中的分组:

  =>captureR1f0/0aping.cap

  =>captureR2f0/0bping.cap

  6、在PC2上使用-n选项pingPC3的IP地址,记录ping回应信息。

  ping-n1

  7、在PC2上使用-n和-l选项pingPC3的IP地址,记录ping回应信息。

ping-n1-l1500

  8、在PC2上使用-n、-l和-f选项pingPC3的IP地址,记录ping回应信息。

ping-n1-l1500-f

  9、在PC2上ping未开机的PC4,记录ping回应信息。

  ping-n1

  10、在PC2上ping,记录ping回应信息。

  ping-n1

  11、在Dynagen窗口中提示符“=>”后依次输入以下命令重新捕获子网A和子网B的分组:

  =>nocaptureR1f0/0

  =>nocaptureR2f0/0

  =>captureR1f0/0atrace.cap

  =>captureR2f0/0btrace.cap

  12、在PC2上tracePC3的IP地址,记录trace回应信息。

  tracert

  13、在Dynagen窗口中提示符“=>”后依次输入以下命令停止捕获子网A和子网B中的分组:

  =>nocaptureR1f0/0

  =>nocaptureR2f0/0

  14、用Wireshark软件查看并分析捕获的分组文件(aping.cap、bping.cap、atrace.cap、btrace.cap)中的ping和trace通信分组,查看过滤条件为“ip.proto==1”(在Wireshark主窗口界面“过滤工具栏”的“Filter:

”域中输入)。

  15、实验结束后,按照以下步骤关闭实验软件、上传实验数据、还原实验环境:

  

(1)在Dynagen窗口中提示符“=>”后依次输入以下命令关闭Dynagen窗口,然后再关闭DynamipsServer窗口:

  =>stop/all

  =>exit

  

(2)依次关闭PC2和PC3,再关闭VMware窗口;

  (3)运行所在目录下的“reset.bat”文件来上传实验数据、还原实验环境(注意:

务必按照“reset.bat”程序运行中的提示信息执行正确操作)。

  六、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

  1、按照显示顺序记录步骤3中PC2的路由表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