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二轮专题复习江苏版演练提升第四单元+个体生命的稳态基础3份3份打包专题整合演练提升43.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010094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78.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设计二轮专题复习江苏版演练提升第四单元+个体生命的稳态基础3份3份打包专题整合演练提升4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创新设计二轮专题复习江苏版演练提升第四单元+个体生命的稳态基础3份3份打包专题整合演练提升4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创新设计二轮专题复习江苏版演练提升第四单元+个体生命的稳态基础3份3份打包专题整合演练提升4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创新设计二轮专题复习江苏版演练提升第四单元+个体生命的稳态基础3份3份打包专题整合演练提升4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创新设计二轮专题复习江苏版演练提升第四单元+个体生命的稳态基础3份3份打包专题整合演练提升4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创新设计二轮专题复习江苏版演练提升第四单元+个体生命的稳态基础3份3份打包专题整合演练提升43.docx

《创新设计二轮专题复习江苏版演练提升第四单元+个体生命的稳态基础3份3份打包专题整合演练提升4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设计二轮专题复习江苏版演练提升第四单元+个体生命的稳态基础3份3份打包专题整合演练提升43.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创新设计二轮专题复习江苏版演练提升第四单元+个体生命的稳态基础3份3份打包专题整合演练提升43.docx

创新设计二轮专题复习江苏版演练提升第四单元+个体生命的稳态基础3份3份打包专题整合演练提升43

专题三 人体的稳态与免疫

(时间:

30分钟)

小题对点练

考点一 内环境及其稳态

1.(2014·苏锡常镇二模)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及其调节机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内环境是机体代谢的主要场所

B.体液调节可看作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C.内分泌腺释放的激素不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D.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与免疫活性物质无关

解析 机体代谢的主要场所在细胞内,A错误;神经调节的效应器如果是内分泌腺,那么激素的调节就是神经调节的一个组成部分,B正确;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从而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C错误;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包括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D错误。

答案 B

2.(2014·徐州三模)以下关于动物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葡萄糖、生长激素、抗体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

B.若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

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D.人体剧烈运动时产生的乳酸会导致血浆pH显著下降

解析 葡萄糖、生长激素、抗体都可以存在于细胞外液中,因此属于内环境的成分,故A正确;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故B正确;血浆中含有多种物质如水分、血浆蛋白、无机盐等,其中血浆蛋白和无机盐的含量是决定血浆渗透压的主要因素,故C正确;人体剧烈运动时会产生大量乳酸,但是在血浆中缓冲物质的作用下,血浆pH维持在7.35~7.45,不会出现显著下降,故D错误。

答案 D

3.(2014·湖南高三十三校联考)下图是医院验血报告单的部分截图,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注:

T3和T4均反映甲状腺激素水平,TSH反映促甲状腺激素水平

A.甲可能是甲亢(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乙可能是甲状腺肿大患者

B.正常人刚从寒冷的室外进入医院就抽血体检,检测结果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与正常值相比可能会偏低

C.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都能调节TSH激素的分泌

D.遇到紧急情况时甲状腺激素增多,心率加快,内环境的稳态失衡

解析 表中数据显示,甲患者T3、T4均较低,不可能为甲亢患者,乙患者甲状腺激素较高,不可能为甲状腺肿大患者,寒冷环境中人体甲状腺激素释放量增加,紧急状况下甲状腺激素增多,心率加快,但内环境仍可保持稳态。

答案 C

4.(2014·盐城三模)(多选)下列有关生命活动调节中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垂体——分泌抗利尿激素——抑制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B.突触前神经元——分泌神经递质——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C.甲状腺细胞——分泌甲状腺激素——抑制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D.效应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抑制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

解析 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分泌,由垂体后叶释放,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A错误;突触前神经元释放递质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引起下一神经元兴奋或抑制,B正确;甲状腺激素可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垂体和下丘脑产生相应的激素,C正确;效应T细胞可产生淋巴因子,促进B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D错误。

答案 AD

考点二 人体的体温调节、血糖调节与水盐平衡调节

5.人体内多种激素之间表现为协同作用。

下图是某同学对此进行的归纳,其中有误的是(  )。

解析 甲状腺激素可与生长激素(而不是“胰岛素”)协同共同调节生长发育。

答案 A

6.如图所示人在饥饿状态下,体内血糖调节的两条途径,图中A、B、C、D代表具体的结构。

A表示胰岛内的细胞,通过分泌激素作用于靶细胞,引起靶细胞代谢活动的改变,从而导致血糖含量升高。

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

A.血糖含量降低刺激B导致其膜电位改变,由B到C信号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

B.B→A过程中,信号的传递是双向的,有电信号和化学信号两种形式

C.A代表的是胰岛A细胞,释放的物质被靶细胞识别引起靶细胞内相应代谢活动加强

D.A释放的物质是胰高血糖素,若发生效应后不能被降解将导致血糖持续升高

解析 B→A过程,兴奋的传递形式有电信号和化学信号两种,但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

答案 B

7.小明参加研究人体体温调节的实验,实验过程中,小明身穿夏装,静坐于温度设定为14℃的冷房中1h,该段时间内小明的体温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

其中在甲时段内,小明身体不可能会发生下列哪种生理反应(  )。

A.皮肤中血管收缩作用增强

B.身体内细胞代谢作用增强

C.骨骼肌收缩作用增强

D.发烧

解析 选项A,在寒冷环境中,为了减少散热,皮肤中血管的收缩作用增强,血流量减少。

选项B,在寒冷环境中,为了维持体温,细胞代谢加快。

选项C,在寒冷环境下,骨骼肌收缩增强同样可以达到增加产热,维持体温平衡的目的。

选项D,短时间内,人体将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体温稳定在正常范围之内,不会出现发烧这一现象。

答案 D

8.(2014·江西新余二模)女性孕期血糖偏高是一种常见现象。

下图为进食葡萄糖后,孕妇与正常女性(非孕妇)血糖浓度变化的数据记录。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血糖浓度的升高是胰岛素浓度升高的直接刺激因素之一

B.孕妇的胰岛B细胞对血糖变化比较敏感,产生胰岛素速度较快

C.孕妇血糖浓度升高可能的原因是体内的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

D.孕妇一旦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就应及时控制糖类摄入量

解析 图示曲线变动趋势表明,相对于正常女性,孕妇的胰岛B细胞对血糖变化更不敏感、产生胰岛素的速度更慢。

答案 B

考点三 免疫调节

9.(多选)人体对病原菌具有一定的防御功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唾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病原菌

B.口腔黏膜对病原菌有一定的屏障作用

C.吞噬细胞对多种病原菌具有吞噬作用

D.B细胞对病原菌的免疫应答属于细胞免疫

解析 唾液中的溶菌酶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可杀菌,A正确;皮肤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有一定的屏障作用,B正确;吞噬细胞不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对多种病原菌具有吞噬作用,C正确;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属于体液免疫,D错误。

答案 ABC

10.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都是能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下图是它们之间的部分相互作用模式图,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Ⅰ具有促进细胞D增殖分化的作用

B.细胞A能够对病菌进行特异性识别

C.物质Ⅰ和物质Ⅱ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D.细胞B和C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发挥作用

解析 选项A,物质Ⅰ为淋巴因子,能促进细胞C增殖分化,细胞D为浆细胞,不具有增殖能力;选项B,细胞A为吞噬细胞,能识别大多数病菌,无特异性识别作用;选项C,物质Ⅰ淋巴因子和物质Ⅱ抗体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选项D,细胞B为T细胞,细胞C为B细胞,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发挥作用。

答案 C

11.(2014·南通三模)下图为“小鼠皮肤移植实验”过程。

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

A.移植皮肤的排斥与细胞免疫有关,与体液免疫无关

B.第二次移植更易发生排斥与体内记忆细胞有关

C.二次移植后,体内相应抗体含量明显高于第一次

D.注射T细胞增殖抑制药物,可提高移植的成功率

解析 同种异体器官移植后,由于供、受者之间的组织相容性抗原不同,它们可以刺激相互的免疫系统,移植抗原诱发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都参与排斥过程,且以细胞免疫为主,A错误;第二次移植更易发生排斥是由于第一次在体内产生了记忆细胞,当第二次接触相同的抗原时,会迅速产生免疫效应,B正确;二次移植后,由于记忆细胞受到相同抗原后会快速增殖,从而产生大量的抗体,C正确;注射T细胞增殖抑制药物,减少T细胞数量,从而减弱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减弱免疫排斥反应,提高移植成功率,D正确。

答案 A

大题冲关练

12.(2014·安徽江南十校联考)下图表示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细胞因子是细胞对刺激应答时分泌的物质(如淋巴因子),CRH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ACTH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据图回答问题。

(1)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能通过不同的方式识别和应对机体内外的危险,神经、内分泌系统分别通过释放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调节机体应对病原体感染的免疫应答水平;免疫系统则通过产生细胞因子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活性,从而构成了复杂的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系统。

(2)神经递质从突触前膜通过________方式释放出来,与突触后膜上的________结合,使突触后膜兴奋,此时膜电位的变化是____________。

(3)应激状态下下丘脑释放的CRH增多,最终导致糖皮质激素增多,血液中糖皮质激素含量增多对下丘脑、垂体的分泌活动有________作用,从而使血液中的糖皮质激素含量保持相对稳定,这是一种________调节机制。

(4)研究表明,精神因素(焦虑、紧张等的心理应激)会使T细胞活性下降,其分泌的________减少,从而间接引起________产生的抗体减少,导致机体________性免疫能力下降。

解析 

(1)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的信号分子分别为神经递质和激素。

(2)神经递质从突触前膜以“胞吐”形式释放出来,递质可与突触后膜上的递质受体结合,兴奋性递质可使突触后膜的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

(3)图示信息表明:

糖皮质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存在“负反馈”调节作用。

(4)T细胞可分泌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则淋巴因子减少可间接引起抗体减少,从而导致机体特异性免疫能力下降。

答案 

(1)神经递质 激素 

(2)胞吐 受体 由外正内负变成外负内正 (3)抑制 负反馈 (4)淋巴因子 浆细胞 特异

13.血糖的平衡对于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的正常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是维持血糖平衡的重要激素。

下图表示胰岛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及胰岛素的作用机理。

请分析回答问题。

(1)当某正常人进食后,血糖浓度上升,一方面可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________________,从而降低血糖浓度;另一方面,葡萄糖感受器会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最终由传出神经末梢释放____________,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________,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该过程属于________调节,其中胰岛B细胞属于________________(填反射弧中某一结构)。

(2)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它的合成与加工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等细胞器的参与。

激素合成时所需的能量主要由细胞呼吸产生的________________直接提供。

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将弥漫到内环境中,但是激素仅作用于靶细胞,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经检测发现某糖尿病患者血液中存在异常抗体(抗体1、抗体2),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这两种异常抗体引起的糖尿病都属于____________病。

解析 

(1)正常人进食后,血糖浓度上升会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来降低血糖浓度,同时,葡萄糖感受器也会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由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与胰岛B细胞结合,从而通过神经—体液调节的方式来调节血糖浓度,其中胰岛B细胞属于效应器。

(2)蛋白质的合成在核糖体上完成,此外还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进一步加工。

ATP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直接供能物质。

胰岛素只作用于靶细胞是因为只有靶细胞上才有可以与激素特异性结合的受体。

(3)抗体1和抗体2将人体自身物质作为抗原进行攻击,由此引起的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答案 

(1)胰岛素 神经递质 胰岛素 神经—体液 效应器 

(2)核糖体 内质网 高尔基体 ATP 只有靶细胞上才有能与激素相结合的特异性受体 (3)自身免疫

14.(2014·南京盐城二模)下列三幅图表示某高等动物激素的分泌及作用机制。

图中A-G表示结构细胞,a-e表示物质。

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1中的B代表胰岛B细胞,A通过释放“某化学物质”可直接影响激素①的合成与分泌,这种调节方式属于________。

(2)若图1中的激素②为甲状腺激素,则a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激素②受体结合形成的复合物通过调控靶基因的________________过程而发挥效应。

激素②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对a和b的分泌起抑制作用,这种调节机制称________。

(3)糖尿病病因之一是由于患者血液中存在某些异常抗体,如图2中的抗体1、抗体2,其中因抗体________引起的糖尿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这种抗体致病的原因是由于它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

导致胰岛B细胞对葡萄糖浓度上升的敏感度降低,引起胰岛素分泌量减少,血糖浓度升高。

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这两种异常抗体引起的糖尿病都属于________病。

(4)图3为图1中C所代表的甲状腺及相关生理活动示意图,据图可推断其中E细胞在图示过程中的功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某个体产生针对激素b受体的抗体,而该种抗体能发挥与激素b相同的生理作用,但激素②不会影响该抗体的分泌,则与正常个体相比,该个体的体温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图中A为下丘脑,通过释放神经递质调节B,这种调节方式属于神经调节。

(2)激素②为甲状腺激素,则a是下丘脑合成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调控靶基因的转录,甲状腺激素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

(3)抗体l作用于葡萄糖受体,抗体2作用于胰岛素,故抗体1引起的糖尿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

自身产生的抗体破坏自身的组织或器官,称为自身免疫病。

(4)E为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

该种抗体能发挥与激素b(促甲状腺激素)相同的生理作用,又不存在抗体的反馈调节,引起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量过高,体温偏高。

答案 

(1)神经调节

(2)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转录 (负)反馈调节

(3)1 胰岛B细胞膜上的葡萄糖受体 自身免疫

(4)分泌淋巴因子促进B淋巴细胞(F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偏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