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工作五年总结.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007143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卫生工作五年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卫生工作五年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卫生工作五年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卫生工作五年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卫生工作五年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卫生工作五年总结.docx

《卫生工作五年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卫生工作五年总结.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卫生工作五年总结.docx

卫生工作五年总结

卫生工作五年总结

次一、取得的主要成绩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和上级卫生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全市卫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进一步突出改革发展主题,着力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启动农民健康工程先进市创建工作,依法强化行业监督管理,着力提升队伍整体素质,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

1.卫生事业发展提速增效。

一是继续加大有效投入。

20**年以来,市卫生局把医疗机构新增固定资产投入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内容。

引导各级医疗机构不断强化发展理念,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加大硬件投入力度,以大投入促进大发展。

全市目前拥有CT机6台、CR6台、500MA以上*光机12台、彩色B超7台、心电监护仪81台、电子内窥镜10台、人工肾透析装置3套、救护车15辆等一批大型仪器设备,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

二是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

市人民医院、第八人民医院病房大楼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

市中医院、市第

五、第六人民医院实现住院、门诊楼装饰改造工程,医疗服务条件明显改善。

完成市卫生监督所办公用房改造和市妇幼保健所整体搬迁,市三院病房楼、兴仁医院门诊楼等20多个卫生重点建设项目相继竣工投入运行。

5年来,全市52家医疗机构实现业务收入

13.86亿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入1.83亿元。

三是积极实施科技兴医战略。

申报科研课题42个,获市级以上科研奖项36个。

市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666篇。

市人民医院眼科、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等26个医学专科被列为第一批市级医学重点专科。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突发事件预防医学研究和市中医院消炎洗剂外洗治疗手指外伤后坏死的疗效观察分别获南通市科技进步

二、三等奖。

2项新技术项目获南通市卫生局优秀新技术项目三等奖,9个科研课题列入南通市第二批社会发展计划项目。

四是加强外向联合实现共同发展。

市卫生局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鼓励和支持各级医院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外向联合。

12家医疗卫生单位分别与南通市第一、第二、第三人民医院和南通市中医院等优势医疗机构建立了长期协作关系。

20**年,市人民医院正式加盟南京医科大学,南通市妇幼保健院通州分院在市妇幼保健所挂牌成立。

进一步加大行政推动力度,促进区域卫生共同发展,组织市属医疗卫生单位与12家经济欠发达地区医疗机构开展为期3年的结对帮扶活动。

五是着力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制订下发了《关于对局管医疗卫生单位负责人实行聘任制的意见》,规范了聘任程序。

继续推行助理制,目前全民单位共聘任助理12名。

积极实施卫生人才1215建设工程。

明确100名中青年业务骨干为第一批市级临床重点人才培育(养)对象,选派卫技人员外出进修学习334人次,参加各类学历教育1041人。

积极办好卫生人才市场,先后8次组织赴省内外高校招聘人才,引进医学类毕业生80余名。

举办各类医学继续教育培训班12期,受训20**人次以上。

2.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针对改制后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先后组织开展了5次较大规模的专题调研活动,出台了20多个完善和深化改制工作的配套文件,并抽调精干力量,成立专门班子,会同地方党委、政府和市有关部门,先后依法对22家改制医院实施了二次、三次股权流转,占改制医院总数的43.1%,及时扭转了被动局面。

尤其是市人民医院的改制工作,受到较高评价。

二是引导改制医院全面实行人事代理、全员聘用、绩效考核、竞聘上岗等项制度,基本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内部运行机制。

三是探索建立市场退出机制,对机构重叠、资源匮乏、经营困难的两家镇级医院采取歇业清算方式,进行资源重组。

四是针对改制后预防保健和社会卫生管理出现的严重滑坡,组织实施了农村公共卫生管理体制改革,以镇为单位组建卫生所,实行公共卫生专业机构与购买服务相结合的运行模式。

五是完成了疾病预防控制与卫生监督执法两项体制改革,市疾控中心与卫生监督所分设办公,有效强化了公共卫生工作职能。

几年来,我们每半年在全系统开展一次影响稳定突出问题集中排查,及时化解突出矛盾。

近年来,全系统没有发生一起越级或群体性上访事件,有力维护了卫生系统的大局稳定。

3.农村卫生工作有力推进。

一是快速推进农民健康工程创建活动。

去年以来,全市各地先后召开专题动员大会,切实把实施农民健康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建立严格的工作责任制,逐级分解任务,落实建设资金,完善配套政策,全面组织实施,形成整体推进的工作合力。

二是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在深入调研和借鉴外地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市政府20**年出台了《通州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暂行办法》,并制订通州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意见等规范性文件,按照征、管、监相分离的运行模式,在全市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3年来,参合人员数和参保率逐年上升,20**年全市共有90.35万农民参保,参保率达92%以上。

全市三年共有70363名参保人员获得住院补偿金7328.48万元,兑付门诊补偿基金219

3.96万元。

三是加快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设。

市卫生局将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列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一手抓建设进度,一手抓规范管理。

全市累计建成社区服务中心8家和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387家,其中有165家服务站达到示范化、标准化要求。

四是抓紧完成农村改水扫尾任务。

围绕农村改水普及率97%的工作目标,新增自来水受益人口10万人。

五是积极引导农村改厕。

结合全面小康新农村十村示范、百村先行工程建设,将农村改厕纳入小康建设示范先行工程考核体系,截止目前已完成改厕4000座。

六是着力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

根据《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及上级有关规定,先后对1059名乡村医生中开展了全科医生基本知识培训,对529名乡村医生进行基本技能培训及无菌操作、静脉输液过程管理及现场急救实践操作考核,提高了乡村医生的规范操作能力。

4.公卫体系建设得到加强。

一是圆满完成防非任务。

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全市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坚决贯彻执行市委、市政府关于非典防治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部署,紧急动员,全力以赴投入抗非斗争。

全市成立了由13人组成的市级防治专家组、22个会诊小组和61个医疗小分队,各村(居)分别落实1-2名共1759人的一线医务人员,负责返乡人员的医学观察工作。

各医疗单位按标准要求分类设置发热门诊54个,累计接诊发热病人6254人,留观1648人次。

完善疫情报告体系,全面实行日报告、零报告和即发即报告制度。

为增强全民防非意识,普及防非知识,共印发各类宣传资料50余万份。

二是全面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制订了《通州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出台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预案9个。

组建了市传染病集中临床观察医院,同时依托市人民医院、中医院、市第三、

五、

六、八院分别建立了市急救医疗站和5个急救医疗分站,通过多种方式,强化实战演练和人员培训,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三是预防保健工作巩固提高。

近年来,全市甲、乙类传染病年平均发病率157.4210万,低于国家控制指标。

肝炎、霍乱、伤寒等疾病得到有效控制。

连续25年未发生白喉、22年未发生脊髓灰质炎。

消灭血吸虫病和丝虫病。

基本消灭麻风和疟疾。

结核病防治取得突破,慢性病基线调查有序开展。

儿童计划免疫保持南通市领先水平。

计免保偿投保率达98%,建卡率99%以上,四苗覆盖率95%以上,单苗接种率99%以上。

妇幼卫生工作切实加强。

母婴保健系统管理率稳定在98%以上,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分别控制在2010万和10‰以内。

5.卫生监管力度继续加大。

一是扎实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活动。

食品卫生、公共场所卫生等专项整治取得显著成效。

卫生许可提速增效,验发证率、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率均保持在98%以上,六病调离率100%,卫生监督覆盖率、监督频次均达到规定要求。

二是强化医疗机构质量监管。

以落实医院分级管理为重点,切实加强医院规范化管理,市第三、第

八、第六人民医院相继跨入二级医院行列,数量居南通市各县(市)之首。

三是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

全面推进妇产科、手术室、检验科、消毒供应室等6大重点高危科室标准化建设。

23家镇政府所在地医院的计划免疫、儿保门诊全部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示范化程度在南通市六县(市)中遥遥领先。

四是扎实开展医疗市场专项整治行动。

20**年以来,共立案查处医疗市场违法案件400余宗,有效地净化了医疗服务市场。

五是坚持每年委托中介机构实施改制医院投资奖励审计,会同财政、物价部门定期组织财务、物价专项检查,严格执行药品、大型仪器设备和基建项目的集中招标采购,切实维护医务员工合法权益。

6.大力实施健康促进工程。

一是加快国际健康城市建设步伐。

围绕实施健康宣传、健康服务、健康单元试点、健康运动、健康城市入围五大工程,组织开展一系列有影响有成效的活动,得到省内外专家的好评与认可,并于20**年7月正式被世界健康城市联盟接受为成员城市。

二是创卫成果有效巩固。

我局将组织开展重大节日卫生周活动和行业卫生流动红旗评比作为一项制度长期执行,通过开展专项整治活动,五小行业卫生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在市政府组织的重大节日卫生周活动评比中分别获得7个一等奖。

三是大力开展除害防病工作。

每年在城区组织了3轮除四害突击活动,有效地改善了人居环境,顺利通过灭鼠、灭蟑先进城市的复查考核。

7.卫生行风建设常抓不懈。

一是切实加强医德医风建设。

每年初,市卫生局与各医疗机构签订了行风建设责任书,指导9家市属医疗机构全面实施医德医风考评制度,有效遏制收受红包、回扣等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共有27名医务人员因发生违规行为被记录在案。

5年来,全市各级医院累计500多人次上缴红包、回扣15万余元,收到患者表扬信、感谢信、锦旗300多件。

二是加大药品招标采购力度。

全市医疗卫生单位全部纳入集中招标采购范围。

每年药品招标品种5000种,招标采购金额4000万元以上,市属医疗机构的招标药品达80%以上,全市医疗机构药品降价让利给患者1000多万元。

三是认真推行三合理规范。

翻印省厅制定的三合理试行规范1000多本。

各级医疗机构普遍建立了医生处方评价制度。

四是严格控制医疗机构药品收入占比。

制订出台了《通州市控制医疗机构药品收入比例的实施意见》,对全市各级医疗机构的药占比实行上限指标控制,要求各医疗机构当年药占比在前年基础上下降1-2个百分点,并列入年度目标考核。

五是诚恳接受社会监督。

每季度对全市12家直属医疗卫生单位进行一次社会满意度测评,平均得分85分以上。

通过举办各类卫生行风质询听证会30余次、现场咨询投诉受理等活动,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受到社会各界好评。

六是扎实开展无红包医院创建活动。

结合开展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等主题活动,全面推行无红包医院创建工作,全市52家医疗机构挂出创建标牌,并通过医院向社会、科室向医院、个人向科室的三级承诺,充分表明广大医务人员拒收红包,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信心和决心。

5年来,全市卫生事业总体运行态势良好,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1.较好地实现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协调统一。

十五以来,我们始终把完善深化卫生改革作为全局工作的主旋律,通过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保稳定,促发展,改制医院业务收入稳步增长,事业规模不断壮大,供给能力明显增强,全市医疗市场经营秩序普遍好于周边县(市)。

尤其是改制至今,也包括市人民医院改制的全过程,没有发生任何影响大局稳定的事件。

2.卫生部门的整体工作形象得到有效提升。

市委、市政府年度目标管理考核的实绩,是衡量一个部门工作绩效的重要标志。

经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我局在市级机关中的考评位次不断前移,从20**年的倒数第6位,分别前移到第34位、17位、12位。

20**年以来,先后获得各类表彰72项。

3.用实际工作的成效得到社会的支持和认可。

近年来,我们坚定不移地一手抓改革、一手抓发展,用出色的工作、优异的成绩赢得了社会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信任。

20**年,我市分别被省、市卫生行政部门接受国家卫生部、省卫生厅的专项考评,并两次在省卫生厅、南通市政府召开的全局性会议上作经验交流,南通市卫生局两次在我市召开现场会,先后多次迎来了上级党委、政府和卫生部门领导指导与调研,对我市卫生改革发展取得的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

二、存在问题和制约因素从总体上看,卫生工作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还不相适应,长期存在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还没有得到有效化解,成为卫生事业发展的障碍。

主要表现在:

一是卫生资源总量不足与资源部分过剩并存,结构不够合理。

我市人均卫生费用以及人均卫生事业费多年来一直处于南通市中下水平,资源配置中存在的结构性矛盾日趋明显,预防保健、农村卫生、科技与管理等具有较高效率的领域投入相对不足;基层社区卫生服务和特色化医疗服务发展速度不快,难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保健需求。

二是卫生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和完善。

医疗机构整体运行效率不高,内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和经济管理相对滞后,不规范竞争行为仍有发生。

在民营医疗机构快速发展的同时,缺少在财税、物价、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等方面整体联动的协调规范管理机制。

三是卫生行政管理职能需要转换,政府卫生职能需要加强。

市场经济新形势下,政府卫生行政职能由办卫生逐渐向管卫生转变,原有的行政手段作用明显减弱,法制手段未能及时到位,医疗服务要素准入、医疗服务市场监管和引导服务市场竞争等尚未形成完善的系统规范,卫生监督执法力量和执法力度亟待加强。

四是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在我市程度不同地存在。

主要原因包括,医疗服务价格政策不够合理,药品的流通和使用监管力度不大,政府对基本医疗服务投入相对不足,医疗机构对经济利益的追求过度,群众的就诊趋向需要加以引导。

五是全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迫切需要加强。

市级预防保健机构、采供血机构、精神病和结核病专业防治机构的投入亟待增加,镇卫生所的人员编制和经费投入需要完善,社区卫生公益性服务缺少合理补偿。

今后五年工作打算卫生工作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卫生事业面临的宏观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机遇和挑战并存。

一、卫生事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1、前一个五年中,卫生工作的基础为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创造了条件。

经过长期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市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预防保健服务网络逐步健全;医院现代化建设和中医药事业有了较大发展;预防保健工作成绩显著,重大传染病防制工作得到加强;爱国卫生运动创新发展,城乡卫生面貌明显改善;卫生法制建设逐步加强,卫生监督执法体系不断健全,卫生行政管理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2、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为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增添后劲。

特别是卫生产权制度改革的大力实施,促进了医务员工思想观念的转变,规范了医疗服务行为,拉动了服务市场竞争,激发了医院内在生机和活力,体制优势正在逐步转化为新的发展优势。

3、我市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为卫生事业加快发展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

目前我市已进入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今后五年,我市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将持续大幅增长,为政府增加卫生事业投入提供了可靠的经济支撑。

4、随着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健康意识进一步增强,对健康投入的自觉性和健康消费的支付能力将不断提高,为加快卫生事业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5、党中央、国务院对卫生事业的高度重视,为卫生事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将全面提高全民健康素质摆上重要战略地位,为加快包括卫生在内各项社会事业的跨越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卫生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

1、重大疾病的流行蔓延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健康。

艾滋病、结核病等传染病目前尚未得到有效遏制,非典、禽流感等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

与生态环境、生活方式相关的卫生问题日趋突出,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居民因病死亡的主要原因。

2、卫生行业适应市场化改革的大势,迫切要求规范有序地放开医疗市场,实现办医主体多元化。

在资源配置和医疗服务方面充分引入竞争机制,加快建立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的社会评价系统,规范医疗卫生服务行为,有效保证医疗服务质量,保护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选择权。

3、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文明程度的提高、健康意识的增强,对卫生保健期望程度和医疗服务质量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呈现多样化、多元化的发展态势。

4、公共卫生体系不够健全,农村卫生工作存在隐患。

非典和禽流感等疫情暴露出我市公共卫生体系的诸多问题和薄弱环节,预防保健机构和体系建设迫切需要加强,投入力度需要加大,基层网络需要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与防治体系需要着力强化。

5、第三产业特别是商业、饮食业、服务业、公用事业的迅猛发展,对卫生监督、监测、管理提出新的要求。

三、今后五年目标任务今后五年,我市卫生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

继续完善和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科学合理地配置和利用卫生资源,进一步完善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包括社区卫生、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在内的三大工作体系,着力加大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机构能力建设,加强市场监管、强化依法准入、规范执业行为,大力推进卫生基本现代化建设。

到20**年,全市建成区域医疗卫生中心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合理分工、双向转诊的两级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努力为市民群众提供低成本、广覆盖、高质量的医疗保健服务。

(一)医政建设

1、推进医院基本现代化建设。

市人民医院、中医院、第三、第八人民医院努力巩固二级医院创建成果,进一步改善就医环境,加强内涵建设。

市人民医院到20**年左右建成基本现代化医院。

全市镇级医院达到一级甲等医院建设标准。

2、加强重点专科、特色医疗建设。

今后五年,建成市级医学重点专科20个,力争5个专科进入南通市级医学重点专科行列,50%的医院能独立开展特色医疗服务。

3、注重人才培养。

今后一阶段,将着力培养在本市具有较大影响的学科带头人20名和有一定影响的中青年专业技术骨干100名。

4、加快科技兴医。

今后五年中,争取省(部)立项的科研项目23项,南通市立项的科研项目不少于10项,力争获得南通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不少于5项。

引进开发填补市内空白的新技术、新项目不少于20项。

在各级各类期刊发表和大会交流的学术论文不少于600篇。

5、严格医疗市场监管。

进一步加大医疗市场监管力度,净化医疗市场秩序。

严格机构、人员、技术准入,加强和改善改制医院规范管理,强化医疗质量管理。

到20**年,全市所有医院医疗质量指标达到部颁标准。

6、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

巩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市)创建成果,加大投入,加强中医龙头单位建设,注重培养高层次中医药学术带头人,切实抓好老中医学术经验和独特专长的继承工作。

7、完善急救医疗体系建设。

以市人民医院为依托建立市急救医疗站(待条件成熟后独立设置)。

并根据地域分布,在全市合理设置5~6个急救医疗分站,确保急、危、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治。

8、加强卫技人员队伍建设。

卫生技术人员符合规范学历,其中市属医院临床医生的起点为大学本科,乡镇医院临床医生的起点为大学专科,新任乡村保健医生的起点必须达到中专及以上学历。

杜绝非卫生技术人员进入卫生技术岗位。

切实加强继续教育工作,探索和建立继续教育的体系和机制。

(二)预防保健

1、完善公共卫生体系。

综合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建立覆盖全市的高效、快速、通畅、安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挥信息体系。

实施市疾控中心办公大楼项目建设,投资1200万元异地新建7000㎡疾控大楼;投资250万元添置更新检测仪器设备和交通工具,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改善卫生执法条件,计划投资卫生监督体系建设250万元,加快卫生监督综合执法体系建设。

2、加强疾病预防控制。

强化非典、禽流感、艾滋病、结核病等重点传染病防制措施,法定传染病发病率比十五期末再下降3-5%,年发病率控制在28010万以内;积极开展心脑血管、肿瘤、糖尿病等重点慢性病的有效干预和综合防治,人均期望寿命达79岁。

3、巩固计划免疫成果。

规范化门诊设置率达到100%,儿童计划免疫四苗覆盖率以镇为单位达到95%以上。

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城区达95%,农村达90%以上。

儿童计划免疫工作继续在南通市保持领先水平。

4、强化卫生监督管理。

健全和完善卫生监督、监测体系。

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公共场所、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等卫生监督、监测覆盖率100%。

食品卫生合格率95%以上,食品中毒发生率控制在510万以内。

卫生许可证持证率100%,从业人员体检培训率≥98%,六病调离率100%。

5、优化妇幼保健服务。

妇幼保健管理率≥98%,孕产妇住院分娩率100%,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510万以内,婴儿死亡率控制在10‰以内,城镇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合格率100%。

巩固发展爱婴医院规范化创建成果。

(三)农村卫生

1、大力推进农民健康工程先进市创建工作。

按照《江苏省农民健康工程先进县(市)考评细则》标准和要求,积极开展新一轮农民健康工程先进县(市)创建活动,突出重点,整体推进,逐渐提高农民健康保障能力与水平,力争提前跨入先进县(市)行列。

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覆盖全体农村居民。

加大宣传引导,规范结报补偿,强化监督管理,全市农村居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稳定在85%以上,形成较为完善的农民医疗大病救助体系与农村医疗保险制度。

3、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普及率达95%以上。

以创建示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抓手,完善服务规范,提高服务质量,不断拓宽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功能。

加强乡村医生基本技能培训及学历教育,进一步提高乡村医生社区卫生服务水平。

(四)社会卫生

1、进一步巩固国家卫生城市成果,积极推进国际健康城市建设,健康城市建设得到全体市民的积极支持和广泛参与。

2、进一步巩固灭鼠、灭蟑、灭蝇先进城市成果,四害密度控制在国家规定标准以内。

财政年度除四害经费达到人均2元。

3、继续巩固和扩大农村改水成果。

通过实施长江供水东延西扩,努力提高区域供水受益面。

积极扶持农村二次改水工作,多渠道筹集资金,力争完成50%的二次改水任务。

4、大力推进农村改厕工作,全市无害化卫生户厕占50%以上。

5、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卫生行为形成率明显提高,城市居民分别达到90%和85%,农村居民分别达到85%和80%。

(五)卫生资源配置

1、盘活存量资源。

以非典临床观察医院为基础,组建市传染病医院。

引导精神病防治院、结核病防治院在重点加强专科建设的同时,大力发展综合医疗服务。

2、发展增量资源。

鼓励和扶持兴仁、十总等镇级医院按照现有中心医院规模建设,尽快成为区域性医疗服务中心,更好地发挥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3、有序放开市场。

充分发挥市场调节机制,加快吸纳社会资本或民间资本,大力发展民办医疗机构。

(六)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今后五年中,实施市人民医院、中医院、八院门诊楼等重点建设项目,完成十总、川港、平西、赵甸等镇级医院医疗用房改扩建工程,积极引导各级医院结合业务特点和发展需要,增显更新仪器设备,不断改善医疗服务条件,提高技术诊断水平。

四、具体工作措施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对卫生工作的领导,切实把卫生工作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加强卫生工作的统筹协调和整体部署;加大卫生宣传力度,进一步树立大卫生观念,为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加强部门协作,进一步明确分工,落实责任,整体联动,增强推动卫生事业跨越发展的合力;充分发挥卫生行政部门职能作用,加快职能转换,强化行业监管,努力提高卫生工作组织程度。

2、积极推进各项改革。

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改制成果。

认真研究和处理改制医院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完善深化卫生改革与促进发展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确保改制医院健康发展。

指导改制医院加大内部运行机制改革力度,加快建立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流动机制和充分体现劳务技术价值的分配激励机制,激发和调动医务员工的积极性。

继续完善农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