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标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006354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标准.docx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标准.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标准.docx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标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的实施方案》开设的,是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部规定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学生必修的课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系统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律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职业院校各专业实现其人才总体培养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课程。

主要分为思想道德修养学习和法律意识培养两部分,也是贯彻实施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思想,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修养教育与法制教育、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重要载体。

2、课程作用:

本课程通过课堂教学以及社会实践,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线,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为主要内容,帮助大学生尽快的适应大学生活,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帮助大学生增强历史责任感,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大学生的健全人格。

并针对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我国改革开放的社会现实问题,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以“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一般教育理念”和“意识、信念、责任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理念”为指导,关注生活、关注生命、关注生态、关注社会,重点解决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理想信念、爱国主义、诚实守信,艰苦奋斗、团结协作和心理健康问题等,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提高学生思想理论素质,强化学生服务社会、报效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实践能力。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目标是: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使学生顺利实现由中学生活向大学生活的过渡;增强心理承受力和自我调节、自我平衡的能力;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摆正自我的位置,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和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人生价值观;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学生不断加强自我修养、追求人格的完美;树立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法治观念,为逐渐成长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打下坚实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

(一)知识目标

1、认识大学生活和高职生活的特点,了解高职教育的内涵、特征、发展趋势,明确“基础”课的性质和目的。

确立和坚定理想信念、将远大理想与对祖国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结合起来,做新时期坚定的爱国者。

2、系统学习人生观、价值观理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有关人生是什么、人生意义是什么等基本问题,领悟人生真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积极投身人生实践,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3、了解社会主义道德基本理论、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社会主义荣辱观、公共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规范。

4、了解社会主义法律在公共生活、职业生活等主要社会生活领域中的具体规定,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明确社会主义法律规范。

5、了解职业道德的涵义及养成、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掌握择业与创业的方法,明确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和维权的途径。

(二)素质目标

通过课程教学,逐步提高学生走向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文化、身心、法律、职业等方面的综合素质,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价值观和职业纪律,更好地促进高职学生成长成材和终身发展。

(三)能力目标

1、能够在了解大学生活和高职生活的特点、高职在我国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的基础上,深刻认识高职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初步培养学习生涯和职业生涯的规划设计能力。

2、能够在明确个体对自然、社会、他人和自身应该承担责任的基础上,提高学习、交往及自我心理调节的能力,培养合理生存和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

3、能够将道德的相关理论内化为自觉的意识、自身的习惯、自主的要求,成为校园道德生活的主体,提升职业实践中德行规范的意识和能力。

4、能够运用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在社会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规范,分析和解决职业生活、家庭生活等领域的现实法律问题。

5、能够在熟悉职业素质、职业理想及选择、职业法规等内容和要求的基础上,培养成功就业和自主创业的意识和能力。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本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线,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为核心来展开教学内容。

引导大学生完善四种认识(认识社会、高校、职业和自己),学会四种技能(如何学习、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和如何交往),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帮助学生了解时代对他们在思想、政治、道德、法制观念和心理素质方面的要求。

因此,要求任课教师要以本教学大纲组织教学;并力求达到科学性、创新性、思想性、启发性、针对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教学方式可灵活多样。

如:

理论教学、案例教学、课堂互动、多媒体教学和第二课堂的实践教学等。

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教学目的与要求:

帮助大学生了解大学学习生活的新特点,认清肩负的历史责任,树立明确的成才目标;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的重要意义和在本课程中的主线作用;了解本课程的特点、内容及学习方法,激发起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点:

认识当代大学生历史使命,明确成才目标,塑造大学生的崭新形象。

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教学难点:

本课程的特点和作用,学习本课程的意义。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适应人生新阶段

一、认识大学生活特点二、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三、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四、培养优良学风

第二节肩负历史新使命

一、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二、明确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

三、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

第三节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

一、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意义

二、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

三、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第四节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一、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

二、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方法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教学目的与要求:

帮助大学生认识理想信念在成长成才中的重要意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马克思主义信念,正确认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理想与实践的关系,把握实现理想的基本条件,促进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教学重点:

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念。

教学难点:

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二、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一、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二、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念

第三节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一、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

二、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三、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教学目的与要求:

帮助大学生深入认识爱国主义这一民族优良传统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大学生将远大的理想与对祖国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结合起来,继承爱国主义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做新时期忠诚的爱国者。

教学重点:

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教学难点:

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一、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二、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三、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第二节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一、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

二、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三、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

四、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

第三节做忠诚的爱国者

一、自觉维护国家利益二、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三、增强国防观念四、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较为系统地学习人生观、价值观理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有关人生是什么、人生意义是什么等基本问题,领悟人生真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积极投身人生实践,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教学重点:

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教学难点:

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一、世界观与人生观二、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三、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四、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第二节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一、价值观与人生价值二、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

三、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四、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第三节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一、协调自我身心关系二、协调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三、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四、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道德的基本理论知识,帮助大学生深刻认识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自觉继承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和人类道德文明的优秀成果,弘扬社会主义道德;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

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基本原则,大学生与诚信道德。

教学难点:

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基本原则。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三、道德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

二、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三、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第三节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第四节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一、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二、大学生与诚信道德

三、努力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社会秩序

教学目的与要求:

学习和认识在公共生活中维护公共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即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特点和作用,了解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和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帮助大学生树立在公共生活中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法律规范的意识,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

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

教学难点:

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三、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基本手段

第二节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一、社会公德及其特点二、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三、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四、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第三节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一、公共生活与法律规范二、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

第六章培育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认识职业活动的特点,以及与职业活动相关的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自觉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法律素质,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做好艰苦创业、实践成才的准备;同时学习与恋爱婚姻有关的道德与法律规范,帮助大学生正确对待恋爱婚姻问题,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

教学重点:

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职业生活中法律的基本要求。

教学难点: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爱情与人生。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一、职业与道德和法律二、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三、职业生活中法律的基本要求四、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的培养

第二节大学生择业与创业

一、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二、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

三、在艰苦中锻炼,在实践中成才

第三节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

一、爱情与人生二、婚姻与家庭

三、家庭美德四、婚姻家庭法律规范

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体系及运行机制,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的精神,帮助大学生树立依法治国的法律理念,增强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自觉性,掌握社会主义法律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教学重点:

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教学难点:

法律权利与义务观念,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第二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观念二、法律权利与义务观念

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

第三节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一、确立新的国家安全观二、掌握国家安全法律知识

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第四节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

一、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二、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第八章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

教学目的与要求:

学习我国宪法、实体法、程序法的基本知识,帮助大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我国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以及公民在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增强对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认同感和维护法律尊严的责任感;学会面对和正确处理生活中常见的法律问题,懂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重点:

宪法的特征和原则,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教学难点:

我国的国家制度,我国的民事法律制度。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

一、宪法的特征和原则二、我国的国家制度

三、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四、我国的国家机构

第二节我国的实体法律制度

一、我国的行政法律制度二、我国的民事法律制度

三、我国的经济法律制度四、我国的刑事法律制度

第三节我国程序法律制度

一、我国的行政诉讼法律制度二、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律制度

三、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律制度四、我国的仲裁法律制度

结束语立志做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一、做“四有”新人是社会主义事业对当代大学生的要求;

二、开拓视野、发奋学习,打下坚实的知识和理论功底;

三、加强修养,磨练意志,砥砺品格,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

课时分配(理论教学42,,实践教学8,复习2)

序号

教学单元

教学内容

学时安排

1

绪论(大学生活篇)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4

2

第一章(思想教育篇)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6

3

 

第二章(思想教育篇)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6

 4

第三章(思想教育篇)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4

 5

第四章(道德教育篇)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

6

 6

第五章(道德教育篇)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6

7

 

第六章(道德教育篇)

 

培育职业精神

树立家庭美德

6

 8

第七章(法律教育篇)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6

 9

 第八章(法律教育篇)

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

6

四、课程实施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都较强的德育课,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通过德育实践活动,亲身体验道德情感与法律权威。

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提高学生道德及法律认知水平,采用案例与启发式教学,增强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

本课程教学的关键是选好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

应以典型的案例、情景模拟为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展示案例,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思考、发言,教师做总结、点评;情景模拟要让学生自主参与,增强其道德情感与法律权威体验。

同时,要注意结合学生所学专业,注意将职业道德、法律教学和其专业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为以后走入社会做准备。

由于本课程的内容丰富,与实际联系紧密,适合应用多媒体、投影仪、相关电影或纪录片、报纸、杂志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多角度、多方面了解社会,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考核方式及课程的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平时成绩包含考勤和作业、论文和实践环节的考查,期末考试采用闭卷形式。

成绩评定由平时成绩(40%)和期末考试成绩(60%)两部分构成,学习成绩评定应注重科学性、合理性。

注意把学生的学习态度、平时成绩、卷面成绩、实践成绩等方面结合起来。

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一)硬件条件

建立了资料室,购买了一万多元的图书资料和教学DVD,开发制作了教学课件。

通过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条件基本具备。

(二)师资条件

本课程的主讲教师必须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及法律专业知识,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与国家方针政策保持高度一致。

教学团队要经常进行集体备课、教学研究,不断学习专业知识与提高业务水平,积极了解当代及本院大学生的实际学习与生活情况及其思想特点,对症下药,提高德育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社会输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三)推荐教材

根据教育部要求,本课程教材选用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编写组编,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最新修订版。

(四)信息化教学资源

利用好多媒体教学资源,加强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资料库的建设;建立比较完善的网上师生互动平台(包括网上辅导答疑、网上讨论、网上提交和批阅作业及小论文等);利用校园网,开设“道德论坛”,吸引学生参与到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中来,提高学生的是非判断力及选择力;有效利用图书馆电子图书资源,要求学生读相关书籍,提高道德和法律素养。

七、参考文献

 1、马莹华、郭玉坤,《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案例式专题教学教师用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

2、刘书林,《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参考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3、陈勇主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疑难问题解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10月第1版。

4、戴艳军、杨慧民主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案例解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8月第1版。

5、黄焕初、符惠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参考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9月。

6、周宁宁、陈燕娟、张玉主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训教程》,湘潭大学出版社,2009.8。

八、其他说明

本课程充分体现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参与实践、体验道德情感与法律权威的课程设计思想,案例教学、师生互动将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课程内容多而广、理论性、实践性、综合性强,要顺利完成教学工作,要求教师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开拓教学思路,充分利用多种资源,调动学生积极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