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精编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两套试题含答案+精选简单论述题15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00516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精编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两套试题含答案+精选简单论述题15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最新精编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两套试题含答案+精选简单论述题15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最新精编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两套试题含答案+精选简单论述题15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最新精编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两套试题含答案+精选简单论述题15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最新精编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两套试题含答案+精选简单论述题15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精编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两套试题含答案+精选简单论述题15题.docx

《最新精编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两套试题含答案+精选简单论述题15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精编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两套试题含答案+精选简单论述题15题.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精编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两套试题含答案+精选简单论述题15题.docx

最新精编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两套试题含答案+精选简单论述题15题

最新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测试题(2017版)

本试题精选今年各地区试题汇编而成,适用于教师招聘遴选,教师业务考试之用。

含有精选简答论述题15道,真题模拟试卷两套含答案。

1.试论语文课程的特点:

答案: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2.简述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要求:

答案: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范围可参考附录一《常见文言词》)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作品可参考附录二《古诗文诵读篇目》)

3.简述语文课程资源的种类:

答案: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

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

4.简述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答案: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5.试论课标对口头表达教学的要求:

答案:

在口语交际中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树立自信,尊重他人,说话文明,仪态大方,善于倾听,敏捷应对。

增强人际交往能力,适应现代社会交际的需要。

注意口语的特点,能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和交际目的,恰当地进行表达。

借助语调、语气和表情、手势,提高口语交际的效果。

学会演讲,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充分、生动,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力求有个性和风度。

在讨论或辩论中积极主动发言,恰当地应对和辩驳。

朗诵文学作品,能准确把握作品内容,传达出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感情倾向,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6.试论“表达与交流”部分评价的要求:

答案:

对口语交际的评价,应考察学生对具备良好口语交际素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参与口语交际实践活动的态度;能否把握口语交际的基本要求,善于倾听,在交流中捕捉重要的信息,清楚、准确、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7.试论“小说与戏剧”选修课的目标要求:

答案:

培养阅读古今中外各类小说、戏剧作品的兴趣,从优秀的小说、戏剧作品中吸取思想、感情和艺术的营养,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提高文学素养。

8.试论高中语文课标对口头表达教学的要求:

答案:

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重要素养。

口语交际是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中相互传递信息、分享信息的过程,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和沟通的基本手段。

口语交际教学应注重培养人际交往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如有自信心、有独立见解、相互尊重和理解、谈吐文雅等。

应重视指导学生在各种交际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贴近生活的交际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口语交际教学,而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

还应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9.简述教师与课程同步发展的教学建议:

答案:

学生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中的个性倾向渐渐明显,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的差异逐渐增大。

高中语文的教学,要在保证全体学生达到共同的基本目标的前提下,充分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面临的选择,努力满足其学习要求,支持其特长和个性的发展。

学生对于应用性目标、审美性目标、探究性目标可能各有侧重,教师应该帮助他们通过适当的选修课实现其目标。

10.简述注重个性的阅读要求:

答案:

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11.简述积累、整合的课程总目标:

答案:

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补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

了解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能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阅读、交流中的问题。

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素的融汇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12.简述对待课程资源应采取的态度:

答案:

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增进课程内容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

13.简述提倡评价主体多元化的原则:

答案:

评价主体多元化"是当前评价改革的重要理念和方向。

语文课程评价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促进反思,另一方面要鼓励同伴、家长等参与到评价之中,使评价成为学校、教师、学生、同伴、家长等多个主体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

14.试论如何进行“表达与交流”部分的教学:

答案:

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植科学理性精神。

书面表达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

通过书面表达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

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

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

进一步提高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

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

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

45分钟能写600字左右的文章。

课外练笔不少于2万字。

在口语交际中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树立自信,尊重他人,说话文明,仪态大方,善于倾听,敏捷应对。

增强人际交往能力,适应现代社会交际的需要。

注意口语的特点,能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和交际目的,恰当地进行表达。

借助语调、语气和表情、手势,提高口语交际的效果。

学会演讲,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充分、生动,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力求有个性和风度。

在讨论或辩论中积极主动发言,恰当地应对和辩驳。

朗诵文学作品,能准确把握作品内容,传达出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感情倾向,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15.试论课标对阅读与鉴赏教学提出的建议:

答案: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

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

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

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设良好环境,提供有利条件,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应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表不同意见。

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

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

作品的文学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得以实现的。

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情感、经验、眼光去体验作品,对作品作出有个性的反应,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对文学作品的解读,不宜强求统一的标准答案。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指导应该有所侧重。

阅读理论类文本,教师应引导学生着重思考思想的深刻性、观点的科学性、逻辑的严密性、语言的准确性,把握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

阅读实用类文本中的新闻,应引导学生从材料的来源与真实性、事实与观点的关系、基本事件与典型细节、文本的价值取向与实用效果等方面理解;常用应用文教学,应主要借助文本示例来了解其功用和基本格式,以学生自学为主,不必作过多分析。

阅读文学作品,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应引导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努力做到知人论世,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经历、时代背景、创作动机以及对作品的影响评价等,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

古代诗文的阅读,应指导学生学会使用有关工具书,自行解决古诗文阅读中的障碍。

文言常识的教学要少而精,重在提高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要求学生精读一定数量的优秀古代散文和诗词曲作品,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

课外阅读活动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适时推荐文化品位高、难易程度适当的课外读物。

鼓励学生开展多种活动,如写书评、读后感,举办读书报告会、作品讨论会等,分享阅读乐趣,交流阅读成果,共同提高阅读能力。

初中语文语文新课程标准试题

一填空

1、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新课标要求1—2年级的学生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会写(800-1000)个

3、(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4、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5不同学段的学生的写作都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评价要需要重视(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

6、新课标要求1-2年级学生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7(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8、(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10、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

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

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二、判断

1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而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语文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

(对

2、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终结性评价。

(错

3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语文课程评价更应重视定量评价。

(错

4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对

5语文学科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在语文教学中要从学习语音、语法知识和规则入手,逐渐训练阅读与写作,努力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错)

6新课程把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的教学任务调整到品德与生活学科中去,它不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错)

7、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

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对

8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

教学中要多写少认。

(错)

9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对)

10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不是为了检验

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

(错

三、简答题:

1、新课标的教学建议是什么?

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二、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

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三、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正确导向;四、正确处理

基本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关系;

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2、语文教学中如何正确处理学生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