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培训讲义.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003356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4.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学培训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国学培训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国学培训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国学培训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国学培训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学培训讲义.docx

《国学培训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学培训讲义.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学培训讲义.docx

国学培训讲义

国学培训讲义

一、为什么要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为什么要学习传统文化?

目的就是希望人生能够趋吉避凶,能够得到幸福的人生。

人生怎样才能幸福?

幸福的人生首先一定要有正确的思想观念,在正确的思想观念指导下,才会有正确的行为,有了好的行为,就会形成好的习惯,好习惯就会塑造成好性格,好性格就会感召好命运,从而造就幸福美好的人生。

所以思想观念特别重要。

身在现代社会,我们现在不缺钱,也不缺技术,但是大家找不到那种幸福、安全、和乐、和谐的感觉,为什么?

不学传统文化,不知道道德已经很久了。

今天的人们的价值观出问题了,也就是说人的思想出了问题。

早在1988年,有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聚集在巴黎,讨论全世界下一世纪的问题,他们得出了一致的结论,就说,21世纪的人类要继续生存下去的话,一定要回到2500年前,到孔老夫子那里去寻找智慧。

所以现在很多西方人也在研究中国文化,他们开始放弃西方的价值观。

有很多大师级的人预言,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不是中国的经济,也不是中国的技术,而是指的中国文化。

很多人觉得奇怪,传统文化是几千年前的东西,现在科技这么发达,还要学这些过时的东西干什么呢?

实际上古老的东西并不意味着过时,大家看天上的太阳,最古老了,我们并没觉得它过时了,万物离不开太阳,树木因为太阳的存在,才能够年年发出新枝,长出新芽。

所以不是说古老的东西现在就不适用了。

相反的,越是古老的东西,越是经历了时间的考验,越具有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几千年来高度智慧的结晶,有着几千年的实践经验,是真理,真实不虚的。

所以我们要好好的深入地来学习。

二、中国文化概述

中国文化包括儒、道、释,简单介绍一下三家学说。

今天我们重点来探讨儒家学说。

三、儒家学说的核心是道德

道是什么?

其实很简单,道就是自然万物运行的规律,天地万物运行的规律,这个叫道,比如说早上太阳在东边升起,晚上一定落下;苹果一定要秋天结果。

这是永远不变的自然规律,这个就叫道。

什么是德呢?

按照自然规律,按照自然的秩序,去生活、去工作、去待人接物,这就叫德。

现在有人说传统文化是糟粕,要打倒它,这是一种误会。

还有人说这个太高深了,其实,一点不高深。

秋天结苹果,您觉得这个苹果高深吗,一点不高深。

苹果树结果、老母鸡生蛋,这有什么高深的。

自然大道,这个道,最朴实,最生活。

您手摸到、眼看到、耳听到的一切都是道,都是传统文化。

它一点都不神奇,一点都不奥妙,非常通俗易懂,问题是现在没有人讲。

农民春天播种,秋天收获,所作所为是符合自然规律的,他就叫有德。

这个德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按照自然规律生活,不要破坏自然规律。

道德这个道就是自然的规律,自然的秩序,自然的关系。

规律、秩序和关系,就是道,按照自然的、天然的规律和秩序和关系,去生活去工作你就是一个有道德的人。

“伦常”是什么意思呢?

伦就是关系,常就是永远不变的规律。

五伦是什么意思?

就是五种关系,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人和人之间存在五种关系。

这种关系不是我们自己规定的,也不是我们谁发明的,它是天然如此的。

树和水有关系,你偏不让它跟水发生关系,伦常乖舛,立见消亡,树就死了,就这么简单。

所以自然的道就包括了关系。

人生活在自然界,就是要明白关系。

五种关系,第一个是父子有亲。

亲是什么意思?

亲爱,不但亲切还爱。

父母爱子女这个叫慈爱,子女爱父母这叫孝,它是天然的。

我们和父母,父母和我们,这个亲爱它的特点是三个字:

无条件。

没有条件的亲爱,这是自然的人文关系。

自然规律、自然秩序、自然关系,没有条件。

我们看动物世界,有多少畜生为了保护孩子,命都不要了。

乌鸦尚知道反哺,没有条件。

现在亲爱父母变成了有条件,不是无条件了。

子女对父母开条件,说爸爸你要能把这座房子给我,我就怎么怎么样。

父母对子女开条件,如考上大学爸爸给你奖励多少多少钱。

都是有条件啊。

甚至子女忙自己的事情,看望父母的时间都没有。

这变成什么了?

父子有亲的那种天伦大道,无条件的亲和爱,完全破坏了。

父子有亲是符合天性的,符合自然规律,符合自然关系的道的,我们要不要顺从道?

要,你要按照自然规律去生活,你就是有德行啊,就这么简单。

第二个是长幼有序。

指的是兄长要爱护弟弟,弟弟要恭敬哥哥,所谓兄友弟恭。

这种秩序是真正的平等,我们现在孝顺父母,尊敬老师,我们将来也会当父母,也会当师长,子孙也孝敬我们,学生也恭敬我们。

三是夫妇有别,现在夫妻战争为什么那么多呢?

原因就是没有这个伦常的教导:

夫妇有别。

当太太的你要会当太太,当丈夫的你要会当丈夫。

男子和女子的属性不一样。

我们讲自然之道,就要做符合你天性的那个身份。

现在年轻的女孩子,本分没有做到,到外面去做不该做的事情,该做什么?

四个字:

相夫教子。

天天违背这些东西,夭折、疾病、灾祸、灾难你跑不掉,真的是这样。

但是我遇到过很多女强人,她能把家里照顾的很好,这个太好了。

就是她先把自己的本分做的很好了,同时她又能做利及他人。

有人说你这是大男子主义,是压制女性,这又是误会了,中国自古以来没有欺压过妇女,而是推崇妇女,为什么?

一个家族的兴旺,人家把自己家的儿子都托付给你了,就看你这个当太太的会不会当了。

我们社会一直在呼吁大师,为什么出不来大师,为什么出不来伟人?

有一个至关重要的答案:

没有大师的母亲了。

杨振宁博士就讲:

我三千个汉字是我妈妈教我的,怎么做人,也是我妈妈教的。

做一个好妈妈也是十分伟大重要的,孟母三迁,孟子有一个好妈妈,他才能成为一代伟人。

中国人至少已经断了三代不讲传统文化了,不讲女子安守女子道,男子安守男子道,再加上西方价值观的影响,所以生病、灾祸,家里出现很多的乱像,原因是什么?

原因是家里没有一个好太太,没有一个好妈妈,没有一个好奶奶、外婆。

四是君臣有义,当领导和当下属的大家是什么关系?

大家是道义的关系。

做领导的要关爱下属,下属对领导要忠诚,即君仁臣忠。

最后一个是朋友有信。

自然万物,你找不出一样东西是不守信用的。

而我们天天迟到天天不守信用,违背了诚信,就是违背了自然的秩序、自然的关系、自然的规律。

人不守信用就乱套,在家里,在单位你不守信用,就是违背自然规律,就“立见消亡”。

这不是迷信,是真的自然科学。

现在为什么父子也不亲了,长幼也没有秩序了,夫妇打成一锅粥了,然后君臣也不讲道义了,朋友根本不讲信用,为什么呢?

原因只有一个,就是没有了教育,一旦这教育恢复,和谐社会、和谐家庭、和谐身心,就完全能够实现。

四、孝为根本,道行天下

前面我们讲到五伦关系,五伦关系的原点在哪里?

在父子有亲。

父母对子女要慈爱,子女对父母要有孝心。

父慈子孝。

这个孝道是中国古代极为推崇的。

《孝经》里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就是说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出发点。

《论语》里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要做一个有德的君子,就要从行孝开始做起。

我是老师,所以现在小孩子的情况我们最了解。

很多家长向我们反映,孩子在家里不听话,不孝顺。

很多老师说,现在的学生很难教,很难管。

那么,现在的孩子到底问题出在哪里?

1、环境影响(古时是大家庭,现在是小家庭)

2、父母不懂得引导,教错了(宠孩子,孩子变成小皇帝、小公主)

古时候的情形完全不是这样。

孝的标准在哪里呢?

在弟子规。

真正把弟子规落实了,就是一个孝子。

古时候孝子很多。

最著名的是大舜。

大舜的故事大家了解吗?

讲故事----大舜的故事

2.怎么样做才是孝

a.孝养父母之身

中国著名的二十四孝的故事,有很多这种例子。

例如,孔子的学生子路,出身贫寒,经常吃野菜度日。

但是为了让父母能吃到饭,他不辞辛苦,走到百里之外买米,背回家,奉养双亲。

后来双亲去世了,他周游列国,在楚国做了大官,家中的米堆积如山,随从的车辆数以百计,吃饭时,山珍海味摆满桌子,可是子路却很伤感双亲已去,再不能承欢膝下,虽想报父母之恩也不能了啊!

各位朋友们,假如你的双亲还在,你要及时行孝啊!

古人讲: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下面看一个视频,让我们看看现代的孝子。

(王希海孝父)

田世国捐肾就母

“天下父母”(久病床前有孝子)节目,由节目主持人小川老师主持,专门录制了大连王希海老师怎样服侍老父亲事迹的。

大连晚报记者卢真珍也来到了山东电视台“天下父母”节目的现场,卢真珍记者,才刚毕业、工作一年多,在心灵上就受到了一次撞击。

当时卢真珍记者前去王希海老师家中,采访了王希海老师25年事奉老父亲的事迹。

并在大连晚报上报道了此事。

我们升起敬仰之心!

其实宇宙大道就是如此,水利万物,永不止息,上善若水;日在王希海老师23岁那一年,自己的亲生父亲病倒了,得脑血栓疾病,经医院治疗无效后,从此成为一个植物人。

此时的王希海老师有出国就业的工作机会,为了伺候老父亲,他放弃了;放弃工作的机会由情可原,为了专心致志的服侍老父亲,竟然放弃了讨媳妇的大好时光。

时光一晃就是27年,人生有几个27年?

少说一二个,多说三四个。

但就一个27年来说,有人经商27年,跑南跑北,发财致富了;有人军旅生涯27年,南征北战,战功赫赫;有人在音乐舞台上放歌27年,唱遍了大江南北;有人教学生涯27年,桃李满天下;有人······。

然而27年对王希海老师来说谈何容易啊!

面个对一个植物人的老父亲,几十年如一日,雷打不动,按部就班。

每天重复着相同的动作:

一日三餐,一日三次喂食物,一日要洗几次的衣物。

天热时,一日要擦几遍的汗水,一日要替老父亲翻动几次身(一小时翻动一次),仅仅翻身的动作,不用说给别人翻身,即使是你自己一小时翻动一次,都是不容易做到的。

难怪有一次王希海老师陪伴着老父亲到某个医院,请医生检查身体时,当医生得知王希海老师老父亲已经病了十几年了,皮肤还能完好无损,一点褥疮都没有,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这位医生感叹地说,我从医以来几十年了,从来没有见到这种情况。

在物欲横流、私欲膨胀的今天社会里,竟然有人对老父亲这般用心服侍,实在是难以遇到啊!

王老师每日早餐还要跑出去3里多地,给老父亲买回一杯牛奶喝。

每当父亲咳嗽一声时,王老师就知道父亲的喉咙里有痰了,此时王老师就拿过一根塑料导管,一端伸进父亲的喉咙内,一端放进自己的嘴巴里,用力的吸出来。

每当父亲有一点点不适的反应,哪怕喘一口粗气,或者流出一滴眼泪,或者歪一下头,或者出一滴汗水,王希海老师都能心神领会!

能及时应对,妥善处理。

《弟子规》中说:

“父母呼、应勿缓”,当下的父亲已经不能呼了,只是发出一个细微的动作,王老师就知道了。

即使是清代李毓秀夫子在世,见到这样的弟子实践着《弟子规》,也不得不折服得五体投地!

即使是大舜再来见到王希海老师的真诚举动也不得不伸出大拇指!

即使孟老夫子有极大的辩才,也无法指出王希海老师善举中的纰漏!

即使是大孝子曾子与母亲有母子连心之举“母啮其指”也无法与其比拟!

在王希海老师的老父亲80岁生日之时,王老师在家里给父亲举办了80岁生日仪式,并向老父亲说:

“爸爸,您已经走过了80年的人生之旅,在天地之间,您一息尚存,您还能陪伴在儿子的身边,继续生活下去,您的孩儿很高兴!

就在这刹那间,只见老父亲流出了两滴眼泪。

这两滴眼泪是欣慰的眼泪;是从内心深处流淌出来的;是心灵震撼的一种结果!

《孝经》曰:

“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

”王希海老师的孝行可谓感天动地,正因为这样,王老师父亲得病之初,王老师就发愿,希望老父亲一定要度过80岁生日。

苍天不负有心人,天遂人愿!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

27年来,王希海老师给老父亲洗过的衣服是无法用数字计算,而是用一棵善心来计算的;与老父亲的交流不是用语言,而是用心灵来交流的!

这种境界是一般常人难以达到的。

真正做到了至爱无言、大爱无疆。

对一个人爱到深处,无须说什么了;爱到一定程度时,你尽的责任是没有障碍的,无论大小内外,完全的为对方考虑。

爱是处处考虑对方的需,爱只是默默做下去的一种行为。

“无须说什么,只是默默的、真诚的做下去”。

我们听到王希海老师说出这句话,是多么的朴实无华、感人肺腑!

从王希海老师的事迹中,我们看出,爱是付出,爱是守护,爱是坚持,爱是不张扬,爱是不攀比,爱是不需赞叹,爱是无怨无悔。

爱是恒久忍耐······爱是一首优美的歌,其优美的旋律时而平缓、时而高亢,它是从内心发出的音符;爱是一条美丽的河,其水流清澈见底、缓缓流向远方,它是从心田流出······

从王希海老师的事迹中,我们看出,只要你肯付出,真诚地做下去,专心致志、持之以恒,每个人都会转凡成圣的。

王希海老师从23岁的一个毛头小火子,认定了事奉老父亲这件事,坚持了几十年,他的人生之路越走越轻松;他性格磨练得越来越稳重;他的人生境界在日趋提高。

这正如宋代学者说的那样:

“希贤、希圣、希天”。

就是希望自己能成为贤人、成为圣人、最后向天学习。

为什么要向天学习?

因为“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论语·泰伯》“皇天无亲,唯德是辅”《周书·蔡仲之命》,“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论语·季氏》。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

从王希海老师的事迹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人不能选择父母,也不能选择兄弟姐妹,他是命中注定的一家人。

大舜生活在一个四人之家,有三人想谋杀他,尤其是他的同父异母之弟弟,叫“象”,“每日以杀舜为之事”。

而大舜对父母仍然很孝顺,对待弟弟心平气和,象没有发生任何事情一样。

最后成为圣人,成为天子。

你不能说有好的父母,我再来做好的子女;你不能说有好的哥哥,我再做好的弟弟。

你不能选择这些,你只能尽责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你只要做下去,坚持下去,跟你相关的那一面、或几方面,一定会受到影响。

你是行为的主体者、主动者,一个人真正行为的价值,由内而发、由真诚心引发出力量,让自己去做该做的事。

你能够说,我觉得该做我就做,完全不在乎别人怎么评价我,别人怎么看我,这才有一种道德价值。

正是由于这种行为,它才能影响内在的自己。

王老师为了尽心尽力事奉老父亲,放弃了出国工作的大好机遇;放弃了讨媳妇的大好时光。

父母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个人的得失次之;下一代的问题更次之。

这才是人间正道,这种道德价值在内不在外,它才能让一个人活得自信、活得有意义、活得自在。

它能让一个人把压力变成生命的张力。

这种孝行不是人类独有的,小羊跪乳,乌鸦返哺,令人赞叹;即使狼子野心、在其母生下第二胎之时,也在千里之外叼回一块肉赠送给母亲,以报答养育之恩。

这不能不让出日落,永不歇息,燃烧自己,照亮宇宙。

这是自然法则,这是恒常之理.

人生重要的是体验,你没有飞上蓝天,你不知道蓝天的高远与辽阔;你没有涉猎过大海,你不知道大海的博大与深邃;你没有登过泰山,你就无法了解泰山的厚重与沉稳。

你没有侍奉过病人的经历,甚至伺候过最亲近的人的重病号的话,那么你就永远无法体会到王希海老师事奉老父亲的艰辛(这种艰辛,任何语言的表述都是苍白无力的);就无法捕捉到王老师对老父亲那颗赤诚之心;对王老师行为的价值观就更谈不上了!

其实值得我们深思的是:

人为什么活着?

人应该怎样活着?

天地有好生之德,天地赐予我们性命,父母生养我们之身;人活着就是舍己利人,损己利他。

b.孝养父母之心

在二十四孝的故事里有这样的一个记载。

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姓莱的人,年纪七十了,大家都叫他老莱子。

老莱子的父母还在,都是九十多岁的人了。

老莱子很孝顺,每天给父母提供的饭菜,都是柔软可口,便于老人食用的。

老莱子很体贴老人的心,从不说自己老,怕父母伤感自己的老迈。

为了娱乐双亲,他常常穿起色彩鲜艳的衣服,扮成小孩,在父母身边玩耍,甚至翻跟斗逗父母开心。

有时让父母捧腹大笑,使父母每天都过得很快乐。

各位朋友们,现代人,能以自己的收入供养父母,已经很难得了,还注意让父母活得开心,这就更难得。

广州市评出的十大孝子里,看到一个例子。

一九九三年医科大学毕业的学生徐育彩,在金盘护老中心工作,不久就被提升为该中心的主任。

她存心让所有的老人快乐开心,每月拿出自己的工资为护老中心的孤寡老人过生日,买礼物送给他们,买生活用品提供给他们,让这些孤寡老人感受亲人的关怀。

八年来,她为这些老人已支付了人民币十万元。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这位护老中心的主任心量很大,想方设法让所有的老人都开心,这种孝心多么感人!

c.孝养父母之志

我们听说过孟子母亲教子的故事—孟母三迁。

孟母不辞辛苦,三次搬家,从坟场附近,迁到市场附近,再搬迁到学校(私塾学堂)附近,使孟子从小受读书人的影响,热爱学习。

有一次,孟子逃学回家,孟母‘断机杼教子’,把织了一半的布匹剪断,孟子看了吓一跳。

孟母以此告诫儿子,你中断学习,就如我剪断这未织完的布匹一样,是一事无成的。

从此,孟子发愤读书,继承孔子的儒学,而成为亚圣(孔子是至圣)。

孟母有志培养儿子成为出色的人,而孟子不负母亲的栽培,果然光宗耀祖,大孝显亲,这是养父母之志。

现代的父母,也都是望子成龙,希望我们做子女的拿出孟子那种发愤精神,成为对社会、对人类有贡献的人,以养父母之志。

实际上,孝养父母之身,孝养父母之心,孝养父母之志,三者是融合一体的。

举例:

东北的刘友生是大善人

孝子要圆满地实行孝道,必须自己不断地学习圣贤教诲,不仅提高自己的精神层次,还要帮助父母提高心志和智慧,才能使父母获得圆满的幸福。

比如,孔子说老年之人戒之在得(贪),因为年老了,容易对财产家业儿女贪恋执著,而导致内心不能开朗欢喜,这时孝子应该用古圣先贤的教诲开解父母:

‘家财万贯,还不是一日三餐;宅舍无数,还不是夜眠六尺,应该把自己的积蓄财物分出来做一些利国利民的事情,比如赈灾、济贫、助印善书、捐助医药及道德教育事业等等。

’使父母从做慈善事业中滋养乐善好德之心。

父母退休以后一般都比较清闲,甚至感到寂寞或空虚,做儿女的应该积极引导父母学习圣贤教诲,或接受仁慈博爱的宗教教育,使精神有所寄托,获得圣贤智慧的法乐。

孝,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一切圣贤教育的核心,是做人的根本,是家庭幸福的源泉。

‘忠臣出孝子之门’,国家的栋梁,来自于孝子。

弘扬孝道,是利国利世利民的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自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