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核心考点练习人与地协调发展和区域生态环境建设.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002357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75.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核心考点练习人与地协调发展和区域生态环境建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核心考点练习人与地协调发展和区域生态环境建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核心考点练习人与地协调发展和区域生态环境建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核心考点练习人与地协调发展和区域生态环境建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核心考点练习人与地协调发展和区域生态环境建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核心考点练习人与地协调发展和区域生态环境建设.docx

《高考地理核心考点练习人与地协调发展和区域生态环境建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核心考点练习人与地协调发展和区域生态环境建设.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核心考点练习人与地协调发展和区域生态环境建设.docx

高考地理核心考点练习人与地协调发展和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2019高考地理核心考点练习:

人与地协调发展和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模拟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题4分,共44分)

1、图中甲、乙、丙三地的最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

A、气候干旱、洪涝灾害、生物多样性减少

B、酸雨、水土流失、赤潮

C、生态破坏、荒漠化、水土流失

D、水土流失、荒漠化、泥沙淤积

读我国南方某地区不同坡度地形比例图和能源消费结构图,回答2~3题。

2、从材料中推断,本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A、大气污染B、水土流失C.土地荒漠化D、水污染

3、解决本地区上述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是()

①开发小水电②封山育林禁止采伐③用矿物燃料替代薪柴、秸秆等生物能④进行炉灶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读酒泉周边地区的自然景观图。

回答4~5题。

4、以下四幅图中,阴影部分与上图所示地区主要环境问题最相似的是()

5、20世纪90年代,一位环保工作者曾描述:

昔日芦花飞舞、鹅雁戏波的居延海,如今只剩下一片白茫茫的荒滩。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酒泉地区沙尘暴频度增加B、河流侵蚀强烈、含沙量增大

C、绿洲地区农业用水量增加D、石质戈壁荒漠化严重

阅读材料及图,完成6-8题。

2017年12月,国务院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这标志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该区国土约占全省30%,2017年生产总值约占60%,总人口约占50%。

右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范围。

6.与周围相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易吸引人口迁入。

其最主要原因是()

A.河湖密布,渔业资源丰富B.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收入高

C.温暖湿润,适宜居住工作D.地势平坦,耕地资源丰富

7.湖区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及原因分析正确的选项是()

A.土壤次生盐碱化——不合理灌溉B.湖泊面积减少——围湖造田

C.水体污染严重——不合理排放D.湖泊面积减少——过度引水

8.与长三角相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主要优势有()

A.土地、劳动力价格便宜B.交通便利

C.技术和资金雄厚D.对外开放程度高

下图中,甲图是某著名湖泊,乙图表示其水位季节变化情况,读图回答9~11题。

9、影响该湖泊水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风沙C、降水D、气温

10、近年来,②线逐渐靠近①线,最可能的原因是()

A、该湖泊冬季水量减少

B、该区域夏季降水量减少

C、围湖造田,泥沙淤积

D、引水灌溉,入湖水量减少

11、该区域不可能出现的突出环境问题是()

A、土地荒漠化B、次生盐碱化

C、沙尘暴D、水土流失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6分)

12、(2017年江苏模拟)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32分)

(1)据图说明我国部分地区河流输沙量的空间分布特点。

(10分)

(2)简析A区域河流输沙量大的原因。

(10分)

(3)简述治理B区域河流输沙量大的主要措施。

(12分)

13、认识区域地理特征,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保护生态,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基本要求。

图中甲图为我国东北部、辽东半岛附近地区年等降水量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24分)

(1)简述甲图中C地农业生产的特点。

(10分)

(2)D地是我国荒漠化比较严重的地区之一,请依据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结合图乙,描述该地荒漠化的演变过程。

(14分)

参考答案及其详细解析

1、C【解析】甲位于黄河源头地区,自然环境特征以高寒为主,生态环境脆弱,由于人们放牧,该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不易恢复;乙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候干旱,因过度放牧和开垦,土地荒漠化问题严重;丙位于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问题严重。

2、B3.C【解析】图文信息获取:

该地为我国南方地区,气候湿润、以低山丘陵地形为主,农村燃料主要以薪柴为主,可推知当地生态问题主要是由植被破坏所引发的水土流失。

所以在治理上要从植被保护入手,鉴于砍伐的植被主要用于燃料,所以因地制宜的解决能源问题是解决当地水土流失的关键。

4、D5.C【解析】第4题,祁连山地处中国气候的干旱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荒漠化。

题中的四幅图中只有D图地处干旱的西部,受风力影响而易出现荒漠化现象;C图地处黄土高原,主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A、B两图为东部降水较多、地势平坦的地区,一般不会出现荒漠化。

第5题,居延海处在河流的下游,它的干涸主要是河流中上游地区过度并浪费性地利用水资源的结果。

6.A7.B8.A【解析】经济因素是导致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围湖造田是造成鄱阳湖湖泊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

与长三角相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劳动力价格便宜。

9、D10.D11.D【解析】第9题,影响湖泊水位变化的因素主要有降水和气温,结合图文材料,获得信息:

该湖泊位于北半球内陆沙漠地区,降水比较少;图乙中显示湖泊的面积在7月最大,1月最小,可以推知湖泊面积的变化与气温变化有关,夏季,冰雪融化,湖泊面积大。

第10题,这种变化说明湖泊面积变小,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湖泊面积的减小主要是入湖水量减少所引起。

对于干旱地区,水源是农业发展的限制条件,中上游取水灌溉可引起湖泊萎缩。

第11题,降水少,不易引发水土流失。

12、

(1)主要分布于西南地区、黄土高原地区、长江和黄河的中上游地区;主要位于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或阶梯的交界处);最严重的地区集中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

(2)自然原因:

夏季多暴雨;土质疏松,易被流水冲刷;生态环境脆弱。

人为原因:

植被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工交建设及大型工程建设不当等。

(3)控制人口数量,合理分布人口;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农民收入;加强小流域治理,完善土地利用方式;恢复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切实解决农村生活用能。

13、

(1)生产特点:

生产规模大;粮食商品率高;机械化水平高。

(2)人口增长导致粮食需求增加,农作侵入牧区,过度开垦使得草地变成旱地;草场面积缩小,导致牧场进一步超载;并向环境脆弱地区转移,荒漠化进一步加剧;农作物需要较多劳动力,又会造成新一轮的过度垦牧。

预测训练

读某岛屿的文明生态湖区规划图,回答1、2题。

1.该发展模式所具有的特点是()

①主要关注经济领域中产值和利润的增长

②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了资源的合理开发

③快速获得最大经济效益,促进社会财富的积累

④实现了生态环境的良性方向发展

A.①③B.②③C.③④D.②④

2.以下属于该湖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表现是()

①将林地、草地都开垦为耕地

②加大科技投入,注重生态经济发展

③大力发展化学工业,实现产业升级

④培育优良品种,发展高效农业

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④

【答案】1.D2.B

【解析】1.该岛屿生态农业的发展,实现了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促进了资源开发与环境的保护。

2.将耕地、林地都开垦为耕地,容易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发展化学工业也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3.在日本,人们把将废弃物转换为再生资源的企业形象都归入“静脉产业”,因为这些企业能使生活和工业垃圾变废为宝、循环利用,如同将含有较多二氧化碳的血液送回心脏的静脉。

有关静脉产业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①以实现物质和能量循环流动、减少环境资源消耗为目标

②减少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③是实现循环经济的有效手段

④表达了以废弃物利用最大化为目标的再循环原那么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3.A【解析】生态工业园推行清洁生产、资源和能源的综合利用,减少生产过程中物料和能源的使用量、尽量减少废弃物及有毒物质的排放,最大限度地利用可再生资源为目的。

山东省在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中,坚持生态为先,确保绿色发展。

按照规划,黄河三角洲将用全新的运作机制和管理模式,鼓励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模大、链条长的项目优先在区域内布局建设。

读图完成4-5题。

4.为实现黄河三角洲在开发建设中,坚持“生态为先,确保绿色发展”的发展模式。

以下关于其可持续发展观点不合理的是()

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区域的科学发展

②大力垦荒、开发湿地、扩大耕作业规模和范围

③配合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应重点发展能源、化工、钢铁等工业

④发展风电、核电等新能源,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A.①③B.②③C.③④D.②④

5.2017年12月,“高青大米”被国家工商总局授予国家地理标志商标。

精选的“高青大米”每斤价格超过60元。

有关“高青大米”生产条件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①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充足

②土壤和灌溉水中富含多种微量元素

③纯净无污染的黄河水增加了稻米的透明度

④与玉米、棉花等旱作物及林果交叉种植,多样性生态系统易于病虫害的发生

A.①③B.②③C.③④D.②④

【答案】4.B5.B

【解析】4.虽然黄河三角洲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但为改善其环境,应重点发展无污染的循环产业经济,逐步降低能源、化工、钢铁等工业的比重;在农业发展中应退耕还林、划区放牧、围地蓄水、工程造林,保护湿地资源。

5.高青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由于该县北依黄河,东临渤海且有大型地下温泉,形成了特有的湿热小气候;高青水稻种植区域属黄河冲积平原,以天然黄河水浇灌,土壤和灌溉水中富含钾、硅等大量元素及锶、镁、钙、铁等微量元素。

纯净无污染的黄河水增加了稻米的透明度,保证了生产的大米纯正口味;水稻生产地为农业保护区,没有工业“三废”的污染。

再次,多样性生态系统减轻了病虫害的发生。

高青水稻种植区域主要为沿黄分布,与玉米、棉花等旱作物及林果交叉种植,种植区域处于一个多样性的生态系统中,水稻病虫害较轻。

目前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最重要和最现实的选择。

下图为河南省某地酒精化工集团基于“建设循环型经济社会”的产业构想。

读图回答6-8题。

6.当前,影响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是()

A.缺乏优惠的政策环境B.长期存在的资源短缺

C.庞大的人口数量和较低的人口素质D.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7.该产业构想对农业的影响是()

A.加剧农村燃料、饲料、肥料相争的矛盾

B.有利于改善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C.增加农业生产成本,降低劳动生产率

D、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外出务工的竞争能力

8.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涵盖工业、农业和消费等各类社会活动,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经济增长模式。

以下最符合循环经济模式的活动是()

A.北方的退耕还草

B.湖区的混合放养

C.东北的大豆和小麦间作农业

D.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

【答案】6.C7.B8.D

【解析】6.影响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庞大的人口压力、资源短缺令人担忧及深刻的环境危机,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庞大的人口压力。

7.该构想图能够促进对资源的循环利用,有利于减轻农村燃料、饲料、肥料相争的矛盾,有利于改善农业生产结构,降低污染,净化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8.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完全符合循环经济模式,是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

而A、B、C三项尽管也符合保护生态,充分利用资源的生产原那么,但不能做到对资源的循环利用。

下图为《国家核电发展专题规划(2005-2020年)》确定的13个核电厂厂址。

据图回答9-10题。

9.《国家核电发展专题规划(2005-2020年)》确定的13个核电厂厂址主要分布在图示地区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地区()

A.科技发达,利于核电站建设运行B.经济发达,能源消费量大

C.核能能量密集,地区适应性强D.海运便利,便于原料输入

10.沿海核电厂对近海水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向海洋排放()

A.重金属B.冷却水

C.粉尘废渣D.放射性物质

【答案】9.B10.B

【解析】图示我国的核电分布主要在沿海的经济发达地区,常规能源缺乏,能源消费量大,建设核电可以缓解能源紧张状况,减轻环境污染。

核电站技术已经成熟,放射性物质排放很小,不会有重金属和粉尘污染,向海洋排放的冷却水是主要污染。

阅读以下两组材料,完成第11-13题。

材料一:

图1为“我国重庆市某郊区不同坡度地形比例和能源消费结构图”。

材料二:

近年来,重庆采取多项措施,环境质量大为改观,并于2017年当选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之一。

图2为“重庆市主城区污染物排放比例变化图”,a表示可吸入颗粒物,b表示氮氧化物,c表示二氧化硫。

11、根据材料一的图文资料说明重庆市该郊区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A、大气污染B、水土流失

C、土地沙漠化D、水污染

12、解决重庆市该郊区上述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是〔〕。

①开发小水电②封山育林禁止采伐③用矿物燃料替代薪柴、秸秆等生物能④进行炉灶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13、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近年来重庆主城区a污染物排放比例明显变化的原因可能有〔〕。

①能源结构优化②私家车迅猛增长③城市森林覆盖率提高④近地面存在逆温现象⑤部分工厂引进环保生产工艺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⑤D、①③⑤

【答案】11.A12.C13.D

【解析】第11题,据图1中能源消费结构可知该郊区以薪柴为主要能源,会排放大量的烟尘,污染大气。

第12题,该郊区地形以大于15°的坡地为主,降水丰沛,适宜开发小水电;薪柴林为主要能源消费类型,封山育林禁止采伐会造成当地能源短缺;矿物燃料替代生物能也会造成大气污染;进行炉灶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能有效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

第13题,私家车迅猛增长,尾气排放量增多,近地面存在逆温现象时,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均会导致重庆主城区污染加重,与材料二环境质量大为改善不符,故均可排除。

据2017年有关资料显示,世界热带、亚热带和温带三种主要类型的荒漠面积仍在较大幅度的增大。

下图为“世界各大陆荒漠构成状况图”,据此完成第14~15题。

14、代表南美大陆及其南部高原荒漠所属类型的序号分别是〔〕。

A、③ⅢB、①ⅢC、②ⅡD、④Ⅰ

15、以下关于荒漠成因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①大陆Ⅰ型荒漠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地形

B、②大陆Ⅲ型荒漠形成的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

C、③大陆Ⅲ型荒漠形成的主要因素是洋流

D、④大陆Ⅰ型荒漠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地形

【答案】14.D15.D【解析】第14题,非洲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均以热带荒漠为主,亚热带荒漠面积较小,无温带荒漠,且非洲的热带荒漠面积大于澳大利亚大陆,故②、③分别为非洲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且Ⅰ为温带荒漠,Ⅱ、Ⅲ分别为亚热带荒漠和热带荒漠,亚欧大陆较南美大陆面积大,三类荒漠面积也较大,故知①为亚欧大陆,④为南美大陆。

南美南部高原为温带荒漠。

第15题,亚欧大陆温带荒漠的形成主要是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湿润水汽难以到达;非洲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热带荒漠主要是副热带高气压带常年控制形成的。

南美南部温带荒漠那么是因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形成的。

读“世界部分国家生产和消费碳排放柱状图及人口数量折线图”,完成第16~17题。

16、有关我国碳排放量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消费的碳排放总量大于生产碳排放总量

B、消费本国的碳排放量小于他国的碳排放量

C、消费他国的碳排放量是由于出口产品所产生的

D、生产的碳排放量有一部分通过产品出口到他国被消费

17、人均消费碳排放量〔〕。

A、印度多于俄罗斯B、美国最多

C、金砖五国多于欧盟27国D、日本多于美国

【答案】16.D17.B

【解析】第16题,据题图中中国碳排放量柱状分布不难排除A、B两项,消费的他国碳排放量应是进口产品而产生的,故排除C项,D项正确。

第17题,由柱状图所表示的各国消费碳排放总量分别除以折线图所反映的该国人口数,比较该比值即可。

读“中国东部沿海12个省(市、区)耕地、水资源比重对比图”,完成19-20题。

19、影响东部沿海各省(市、区)水土配合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气温、降水量B、降水量、地形

C、耕地类型、耕作制度D、地形、土壤

20、我国北方东部沿海省(市、区)农业缺水更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A、径流总量小,耕地多

B、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冬季农业用水需求量大

C、蒸发量大,复种指数高

D、水田种植,耗水量大

【答案】19.B20.A

【解析】第19题,东部沿海各省市,北方耕地比重高,南方水资源丰富,造成南北差异的主要因素与降水量的多少,以及地形有关,北方多平原,南方多丘陵。

第20题,我国北方东部沿海省市农业缺水严重,与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径流量小有关,春季尤为突出,因此选择A项;北方耕地多,但热量相对不足,复种指数低,以旱地为主。

读下面我国某区域图,据此回答21-22题。

21、图中山脉N是我国()

A、农耕区与畜牧业区分界线

B、青藏高寒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分界线

C、青藏高寒区与东部季风区分界线

D、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与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分界线

22、从自然环境和经济水平考虑,图中M省内的人口迁移方向最有可能的是()

A、由南向北B、由北向南

C、由东向西D、由西向东

【答案】21.D22.A

【解析】第21题,N山脉为贺兰山,显然不是青藏高寒区与其他分区的界线,故B、C错;农耕区与畜牧区大约以400mm年等降水量线为界,而贺兰山是200mm年等降水量线穿过地区,故A错;贺兰山是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与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分界线。

选D。

第22题,M省为宁夏回族自治区,该省大部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水源不足,但北部的宁夏平原有黄河流经,灌溉水源充足,是我国主要灌溉农业区,人口集中,经济发展水平高,受其影响,M省内的人口迁移方向最有可能是由南向北。

23.读某区域的位置与局部地形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B中c河谷地海拔约325~800米,远低于两侧地形区,谷地沉积层最大厚度达7000余米。

试用内外力作用原理解释这些现象。

(2)分析图B所示区域的水文、水系特征对下游河段产生的影响。

(3)为了确保b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请分别说出合理利用和治理保护①、②地(图A中)土地资源的措施。

【答案】

(1)内力作用是地壳断裂下陷形成谷地或低地;外力作用是黄土和泥沙不断堆积形成冲积平原。

(2)含沙量大(多泥沙),下游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

中游多支流,夏秋季洪水量增加,加剧下游洪水威胁。

(3)①地:

修建水库,打坝拦水,淤地固沟;营造水土保持护坡林。

②地:

平整土地,建设基本农田;营造护田林网。

【解析】第

(1)题,内力作用形成高山和盆地,外力作用把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以此解释地貌构成。

(2)题,图B为黄土高原地区,河流含沙量大,支流多,夏季水量大,容易造成下游河流泥沙淤积,洪涝灾害多发。

第(3)题,①②分别为黄土高原的沟谷和平地,可持续发展措施不同,沟谷要修建水库,打坝淤地,营造水土保持林;平地进行基本农田建设,营造农田防护林网。

24、2017年8月5日江苏网新闻,以“全球经济的绿色变革与财富引擎”为主题的“第二届全球绿色经济财富论坛”近日在北京结束,会议持续聚焦“缔造财富与绿色的深度融合”这一目标,目的在于构建绿色办公模式减少碳排放。

下面为自然界碳元素循环示意图〔图甲〕。

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1〕碳元素是生态环境中的重要物质,它不但参与地球上的物质循环,而且参与能量流动。

上图中各序号所表示的作用或结果分别是: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

〔2〕说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

〔3〕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发展低碳经济,人类可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全球变暖导致原本就短缺的淡水资源更加紧张,向海洋索取淡水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

某中学学生设计了一套海水淡化装置〔图乙〕。

〔4〕如果选择一些地区推广这套装置,需要设计一个方案来评选哪些地区适用这套装置。

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列出必备的评选条件。

24、【答案】

(1)光合作用沉积作用全球生态系统破坏

(2)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使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增强,增加了大气逆辐射,导致气温上升。

(3)①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②开发利用新能源;③提高能源利用率;④加强全球合作;⑤提高人类保护大气的意识;⑥倡导低碳生活方式等。

(4)①纬度较低,气温较高;②太阳辐射较强;③晴天多;④临海;⑤当地缺乏成本更低的淡水资源。

【解析】第

(1)题,据图甲推理可知。

(2)题,由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原理分析。

第(3)题,可从减少碳排放、能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意识等方面解答。

第(4)题,据图乙可知,该地区需要气温、光照及海水等条件,而且海水淡化成本较高。

25.阅读材料和图,回答以下问题。

南四湖地处山东省南部,由微山湖、昭阳湖、南阳湖和独山湖连接而成,近3年来,山东在南四湖沿岸推行“退耕还湿”,把以前围湖造的台田还原为湿地,种植芦竹、杞柳、蒲草、芡实等湿地作物。

目前,加上修复的原始湿地保护区,南四湖湿地面积已经达到6.5万亩,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打造了一道“绿色屏障”。

(1)南四湖湖泊湿地有哪些生态作用?

(2)人们在湿地上围湖造台田,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

(3)为保证沿南四湖湿地的稳定性,湿地外围一定距离内植树造林,形成围绕沿湖湿地的防护林带。

试分析该防护林带的作用有哪些?

25.【答案】

(1)①调蓄洪水、补充地下水;②提供生产和生活用水;③维护生物多样性;④降解污水和贮存营养物,⑤促进碳循环和碳积累,减弱或缓解“温室效应”。

(2)湿地面积的萎缩,破坏了湿地的景观和生态系统,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使湿地对于沿岸的保护作用减弱等。

(3)一方面可以护坡、护堤,达到保持水土,防止地表径流冲刷对湿地的淤积的作用;二可涵蓄水源,起到对湿地水量调控,保持湿地面积稳定的作用;三是可以拦截农田回流水,固定农田回流水的氮、磷、农药等污染物质,使水质得到初步净化。

【解析】南四湖在保护生物和遗传多样性、蓄洪防旱、供水、降解污染物、固定二氧化碳和调节区域气候等方面生态效益明显;围湖造台田会破坏湿地景观和生态系统,生态环境功能降低甚至丧失。

26.阅读材料,完成以下各题。

材料一赣州古城是沟通赣、湘、闽、粤的江南重镇,境内河流有章江、贡江,交汇合流为赣江而北去。

美丽的赣州古城正处于低山、丘陵,的环抱,章、贡、赣江的环绕之中,构成“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的靓丽风光,有“千里赣江第一城”誉称。

下图为赣州市略图。

材料二赣州市矿产资源以有色、稀有金属矿为主,素有“世界钨都”和“稀有金属不稀有”之称。

钨已探明的储量占世界第一。

稀土探明储量居全国第二,是全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冶炼基地。

〔1〕图中的国道延伸的方向大致是___。

〔2分〕

〔2〕图示区域地势的总体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

〔4分〕

〔3〕图中旧城区形成较早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

〔4分〕

〔4〕该地区冬季盛行风,夏季盛行风。

每年5月该地区经常出现连绵阴雨天气,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分〕

〔5〕分析赣州市成为全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冶炼基地的区位优势。

〔6分〕

〔6〕图示区域可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26.【答案】

〔1〕东北一西南〔2分〕

〔2〕南部和北部地势较高,中部较低〔4分〕

〔3〕旧城区位于河流的交汇处,水运便利,城市用水充足。

〔4分〕

〔4〕偏北〔2分〕偏南〔2分〕北撤的冬季风〔1分〕和北上的夏季风〔1分〕

交汇形成缓慢移动的锋面〔或准静止锋〕雨带造成长时间的阴雨天气。

〔2分〕

〔5〕钨、稀土等有色和稀有金属丰富〔2分,必答点〕,交通便利〔2分,必答点〕,其它如“水能资源丰富”、“政府政策扶持”、“劳动力丰富”、“水源充足”等或言之有理的答案,答其中之一点可得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