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人力资源规划概述.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002204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69.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节人力资源规划概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第二节人力资源规划概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二节人力资源规划概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二节人力资源规划概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二节人力资源规划概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节人力资源规划概述.docx

《第二节人力资源规划概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节人力资源规划概述.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节人力资源规划概述.docx

第二节人力资源规划概述

第二节人力资源规划概述

人力资源规划是组织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人力资源的保证,另外,人力资源规划还指导着整体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一、什么是人力资源规划

(一)人力资源规划的含义

一个组织的总体规划是由涉及人、财、物等多个方面的子规划有机组成的,例如财务规划、市场开发规划、技术开发规划等,人力资源规划就是其中之一。

因此,人力资源规划就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从人力资源的角度提供的长期安排。

其具体含义可以表述为:

组织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为了实现组织的总体目标,在现有人力资源状况分析的基础上,对未来较长周期内(一年或一年以上)人力资源的供给与需求做出预测,并制定实施计划来满足组织发展对于人力资源的需要。

可以从四个方面来把握这一含义:

1.人力资源规划是组织应内外环境变化的需要。

组织所处的内外环境是不断变化的,这就必然影响到组织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变化,人力资源规划就对这些变化进行科学的预测和分析,从而保证组织在近期、中期和远期都能获得必要的人力资源补充。

2.组织的人力资源供需不平衡是经常的,所以人力资源规划要用稳定的政策措施来应对。

组织中经常会出现新的业务拓展或原有业务规模的扩大,这都会在绝对数上产生对外部人员的抛出需求,也可能会在某些方面收缩业务或发生技术对人员的替代,这又会产生过剩人员,即使在问题平衡时,正常的人员调动、升迁、退休、离职等也会产生结构性不平衡,因此人力资源规划要落到实处。

3.人力资源规划是组织总体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要以组织战略目标为导向。

组织战略规划要先行,人力资源规划要服从和服务于组织战略规划。

4.对组织目标的服从不能以牺牲员工利益为代价,应综合平衡。

组织的人力资源规划要为员工的自我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组织应该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不断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从而最终实现组织的经营目标。

在考虑组织经营目标的同时,组织应该关心每一个员工的利益和发展要求,要引导他们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个人的自我价值。

只有这样组织才能获得所需要的人力资源。

(二)对人力资源规划的要求

人力资源规划本身的质量好坏不但影响其执行的状况,而且会影响到组织目标的实现,因此,好的人力资源规划既要符合组织的利益,又要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张佩云认为,人力资源规划要符合四个要求:

1.人力资源规划必须与组织的经营目标相结合。

组织的经营目标是指组织在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方向和经营计划,组织的各项活动必须围绕着经营目标的实现而进行。

人力资源管理同样必须以此为基础,组织的人员配置、培训和教育必须与经营目标决定的岗位设置、人员素质要求及各种协作、合作关系配合,而且对组织员工的激励必须与工作目标相结合。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

2.人力资源规划必须与组织的发展相结合。

组织员工的智慧和创造性是促进组织发展的根本源泉,而组织的发展也必须以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员为基础。

组织人员的招聘、培养等都必须考虑到组织长期发展的要求。

3.人力资源规划必须有利于吸引外部人才。

现代化组织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但对一个组织来说。

单从组织内部很难配齐组织竞争和发展所需要的各种人才,因此必须向外招聘优秀人才。

组织只有招进所需要的各种优秀人才,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人力资源规划必须有利于增强组织员工的凝聚力。

人是组织的主体,能否把员工团结在组织总目标的周围,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这就要求组织必须建立“以人为中心”的组织文化,真正关心员工、爱护员工,充分挖掘员工的潜能,使组织的总体目标和个人目标同组织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增强组织员工的凝聚力。

除此之编者认为还要符合两个要求:

第一,人力资源规划要与其他组织子规划相配合。

例人力资源规划想要获取某高级人才,但财务规划中没有相应的人工成本支出,那这个规划就不能实现。

第三,人力资源规划必须具备操作性和现实性,而不能成为空谈。

人力资源规划要从战略出发,但要落实在战术层面,无论是质还是量的分析及对未来的安排必须要与组织的现实相结合,不做不能实现的空想。

二、人力资源规划的作用

人力资源规划的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整体组织运营中具有重要作用,二是在人力资源作业活动中起着统辖的作用。

(一)人力资源规划对组织整体的作用

1.人力资源规划可以有效地应对组织发展中的人员短缺。

组织所处的外部环境始终处于变化之中,例如新的政府用人政策、人工成本计量办法、最低工资标准的限制等,都会对组织的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产生影响。

组织内部条件也在不断变化,如技术的变化与提高、管理模式的改变等也对人力资源的需要与供给产生影响,准确的把握这些变化并做出预见性的安排是人力资源规划的本意所在。

一般来说,低技能的一般员工容易通过劳动力市场获得,或通过对现有员工进行简单培训即可满足工作需要,但对那些对企业起关键作用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短缺则无法立即满足组织的需要。

当今组织员工的流动率比较高,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就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匆忙地招聘新员工,这很容易导致录用标准的下降,结果会招收一些勉强胜任和容易迁徙的员工,又会导致以后的流动率上升。

对于规模比较大的组织来说,事先进行人力资源规划的必要性更大,原因有二:

一是在大规模的组织中,员工分工明细,工作的专业化程度比较高,新进员工的适应期比较长;二是规模大的组织岗位空缺数额一般也比较大,要做到及时填补,必须提早准备。

2.人力资源规划有利于促进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

组织的高层管理者在制定战略目标和发展规划以及选择决策方案时总要考虑组织自身的各种资源,尤其是人力资源的状况。

如果有科学的人力资源规划,就有助于高层领导了解组织内目前各种人才的余缺情况,具有在一定时期内进行内部抽调、培训或对外招聘的可能性,从而有助于他们进行决策。

人力资源规划要以组织的战略目标、发展规划和整体布局为依据,但反过来,人力资源规划又有助于战略目标和发展规划的制定,并可以促进战略目标和发展规划的顺利实现。

3.人力资源规划有利于调控人工成本。

人工成本控制是成本控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人工成本中最大的支出项目是工资,而企业工资总额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人员分布状况,即人员在不同岗位和不同级别上的数量状况。

在组织发展的最初阶段,相对来说,低工资的人数较多,但随着组织的发展和员工任职能力的提高,工资成本就会逐渐上升,加上其他因素的影响,这样一来,人工成本很可能超过组织所能承担的能力。

人力资源规划就是要对组织内的人员结构、岗位分布等进行合理的调整,从而在一定范围内很好地控制人工成本。

另外,在进行人力资源规划时,应对外部劳动力市场进行详细的调查,如劳动力的供需状况、哪种人力资源稀缺、哪种人力资源很容易获得,各部门和各岗位的人员数量及其分布如何,为组织劳动力定价提供依据。

保持人员适当的流动率,造成一定的竞争压力,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劳动生产率,通过降低招聘成本、安置成本和培训成本使人力资源总成本降低,推动了组织的发展、扩大和进步。

4.人力资源规划有利于稳定员工的预期。

人力资源规划可以为员工提供较为明确的发展前景与路线,使员工知道该如何在组织的成功中去发展自身,例如职业生涯规划本身就是针对员工的个性化发展方案,可以有效地激励员工作长期打算,只有员工预期稳定,对组织保持长期的信心,才能调动其主动性与积极性。

(二)人力资源规划在人力资源管理作业活动中的作用

人力资源规划在人力资源管理作业活动中处于一个统领的地位,虽然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岗位设置中不会有这个岗位,但它的制定需要全体人力资源管理乃至各级管理人员的参与,因此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它是一项全局性的工作。

1.人力资源规划有利于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有序化。

人力资源规划是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它由总体规划和各种业务规划构成,为管理活动,如确定人员的需求量、供给量、调整岗位和任务、培训等提供可靠的信息和依据,进而保证管理活动的有序化。

如果没有人力资源规划,那么,企业什么时候需要补充人员,补充哪个层次的人员,如何避免各部门人员提升机会的不均等以及如何组织培训等,都会出现很大的随意性和混乱。

2.人力资源规划是其他人力资源管理业务规划的总纲。

在实际制定人力资源规划时,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可能会从各自不同的作业活动分工去提出各种业务规划,但作为总规划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整体安排,所以既要反映各作业活动的内有逻辑联系,防止衔接不上,又要避免重复。

例如,如果本规划周期内有外部人员补充规划,那么在培训规划中就必然要有对应的设计,即要安排新员工培训。

同理,晋升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往往也伴随着各种不同的培训规划,这种衔接要靠总体的人力资源规划来统筹。

3.人力资源规划对其他作业活动的具体关系

(1)与薪酬管理的关系。

人力资源需求的预测结果可以作为企业制定薪酬规划的依据,由于需求的预测不仅包括数量而且还包括质量,这样企业就可以根据预测期内人员的分布状况,并结合自身的薪酬政策进行薪酬总额的预测,或者根据预先设定的薪酬总额调整薪酬的结构和水平。

此外,企业的薪酬政策也是预测供给时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人员供给的预测是针对有效供给来进行的。

先来看外部供给,如果企业自身没有吸引力,那么再大的外部供给市场对它来说也是没有意义的,因此在进行外部供给预测时需要衡量企业自身的吸引力,而薪酬就是衡量吸引力时的一个重要指标。

对内部供给来说,各职位的薪酬水平也会影响供给的情况,薪酬水平高的职位供给量肯定会大于薪酬水平低的职位。

(2)与绩效管理的关系。

人力资源规划中,绩效考核是进行人员需求和供给预测的一个重要基础,通过对员工工作业绩以及态度能力的评价,企业可以对员工的状况做出判断,如果员工不符合职位的要求,就要进行相应的调整,这样造成的职位空缺就形成了需求预测的一个来源;同时,对于具体的职位来说,通过绩效考核可以发现企业内部有哪些人能够从事这一职位,这也是内部供给预测的一个重要方面。

(3)与员工招聘的关系。

人力资源规划与员工招聘有着直接的关系,当预测的供给小于需求,而企业内部的供给又无法满足这种需求时,就要到外部进行招聘,招聘的主要依据就是人力资源规划的结果,这其中包括招聘的人员数量和人员质量。

(4)与员工配置的关系。

员工配置就是在企业内部进行人员的晋升、调动和降职,员工配置的决策取决于多种因素,如企业规模的变化、组织架构的变动以及员工绩效的表现等等。

而人力资源规划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员工配置的一项很重要作用就是进行内部的人力资源供给,当然这种供给只是针对某个层次而言的。

在需求预测出来以后,企业就可以根据预测的结果和现有的人员状况,制定相应的员工配置计划来调整内部的人力资源供给以实现两者的平衡。

(5)与员工培训的关系。

人力资源规划与员工培训的关系更多地体现在员工的质量方面。

企业培训工作中关键的一项内容就是确定培训的需求,只有培训的需求符合企业的实际,培训才有可能发挥效果。

而供需预测的结果则是培训需求确定的一个重要来源,通过对现有员工的质量和所需员工的质量进行比较,就可以确定出培训的需求,这样通过培训就可以提高内部供给的质量,增加内部供给。

(6)与员工解聘的关系。

人力资源规划与员工解聘的关系是比较明显而直接的,在长期内如果需求小于企业内部的供给,就要进行人员的解聘辞退以实现供需的平衡。

三、人力资源规划的主要内容

人力资源规划主要有两种,一是组织人力资源的总体规划,它是根据人力资源管理的总目标而制定的组织总体人力资源数量、质量及岗位供需状况的安排;二是在总体规划指导下的各种专项业务规划,常见的有补充规划、晋升规划、配备规划、培训开发规划、绩效管理规划、收入分配规划、职业生涯规划七种,详见表3-1。

表3-1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

名称

定义

作用

与其他规划的关系

总体

规划

根据人力资源管理的总目标而制定的组织总体人力资源数量、质量及岗位供需状况的安排

✧ 从总体上满足组织发展对于人力资源的需求

✧ 统筹、指导其他业务规划

✧ 其他业务规划要服从总体规划的安排

补充

规划

根据组织运转的情况,合理地在中长期把组织所需数量、质量的人员填补在可能产生空缺的岗位上

✧ 应对正常的人力损耗

✧ 可以改变组织的人力资源结构

✧ 包含晋升规划(内部补充)

✧ 包含配备规划(水平补充)

✧ 必然涉及培训规划

✧ 与职业生涯规划交叉

晋升

规划

根据组织人员分布状况和层级结构所制定的人员提升的政策和方案

✧ 体现组织注重能力的思想

✧ 改善劳动投入的经济性

✧ 可以激励员工

✧ 是一种垂直的补充

✧ 需要培训规划先行

✧ 可能与职业生涯规划交叉

配备

规划

对中长期内处于不同岗位或工作类型但属于同一层级的人员分布状况的规划

✧ 保证组织保持一定强度的水平流动

✧ 可以培养多面手

✧ 工作轮换激励人员,等待上层空缺

✧ 超员时平均工作负荷

✧ 是一种水平的补充规划

✧ 必然涉及培训规划(转岗位培训)

✧ 可能与职业生涯规划交叉

培训

开发

规划

为了对某些岗位进行人才储备和提高岗位适应能力而设计的规划

✧ 为重点岗位储备人才,空缺时可迅速填补

✧ 改善个人与岗位要求的匹配关系

✧ 是所有业务规划都会涉及的内容

✧ 发生在补充、晋升及配备之前

✧ 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实现手段

✧ 是保证绩效管理规划实现和解决不良绩效结果的手段

(续表)

名称

定义

作用

与其他规划的关系

绩效

管理

规划

管理者和员工关于工作目标和标准的契约制定及执行过程

✧ 确保组织绩效的实现

✧ 给员工努力提供导向和辅导

✧ 多次涉及培训规划

✧ 为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参考建议

收入

分配

规划

对组织未来一个周期内工资总额及分配、结构、增长率等做出的安排

✧ 有效控制人工成本

✧ 保持工资增长率低于劳动生产率增长率

✧ 有效地激励员工

✧ 伴随着晋升规划而发生

✧ 受绩效管理规划结果的制约

✧ 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通道之一

职业

生涯

规划

对员工工作生涯的人事程序的规划

✧ 稳定员工预期,提高忠诚度

✧ 开发员工潜力

✧ 把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结合起来

✧ 会经历补充、配备、晋升等多种规划

✧ 其实现需要培训开发规划来保证

第三节人力资源规划的程序与方法

一、人力资源规划的程序

(一)人力资源规划流程图

人力资源规划流程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几个基本流程之一,它从流程的起点“组织内外人力资源信息的收集”开始,经历一个并行的阶段“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预测”,再根据供需平衡的需要制定实施计划并执行,最后是对人力资源规划的反馈与评估,如图3-1所示。

图3-1人力资源规划流程图

(二)人力资源规划步骤详解

1.第一步:

收集信息阶段。

人力资源规划的信息要靠人力资源信息系统来提供,拥有这一系统的组织收集和分析信息的效率要高一些。

无论有无人力资源信息系统,信息的收集都要从组织内外两个环境入手来进行分析。

如图3-2所示。

(1)外部环境分析。

所谓外部环境就是影响组织正常经营的外部因素。

如组织所在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人口以及社会环境等。

外部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劳动力市场因素、政府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劳动者的自主择业情况。

外部环境因素会直接影响人力资源供给状况,如劳动力市场的缩小会直接导致企业人力资源的外部供给减少。

(2)内部环境分析。

内部环境主要包括组织的经营战略、组织的人力资源结构以及组织的环境等。

组织的经营战略是组织的宏观计划,对组织内所有的经营活动都有指导作用。

组织的环境主要包括组织现有的组织结构、管理体系、薪酬设计以及企业文化等,只有对组织现有的组织结构有了充分的了解,才能预测组织未来的组织结构。

组织的人力资源结构就是现有的人力资源状况,包括人力资源数量、素质、年龄、工作类别、岗位等,有时也涉及员工价值观、员工潜能等。

只有对现有人力资源进行了充分了解和有效利用,人力资源规划才能真正实现它的价值。

表3-2人力资源规划信息

外部环境信息

内部环境信息

宏观经济形势

行业经济形势

技术的发展状况

产品市场的竞争性

劳动力市场

人口和社会发展趋势

政府管制情况

组织战略规划

战略规划的战术计划

战略规划的行动方案

组织结构

组织文化

其他部门的规划

人力资源现状

2.第二步,人力资源的供需预测。

人力资源的供给和需求预测是人力资源规划的核心部分,也是技术要求最高的部分,供需预测的准确性直接决定着人力资源规划的成败。

(1)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需求预测主要是根据组织战略规划和组织的内外条件选择预测技术,然后对人力资源需求结构和数量进行预测。

影响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因素主要有:

①组织的业务量或产量;②预期的人员流动率;③提高产品或劳务的质量以及进入新行业的决策对人力需求的影响;④生产技术水平或管理方式的变化对人力需求的影响;⑤组织所能拥有的财务资源对人力需求的约束。

通过需求预测可以得出组织在员工数量、组合、成本、新技能、工作类别等方面的需求,以及为完成组织目标所需的管理人员数量和层次的列表。

最简单的人力需求预测是先要预测组织产品或服务的需求,然后将这一预测转化为满足产品或服务需求而产生的对员工的实际需求。

例如,对一个生产个人计算机的企业来说,满足产品或服务需求的活动,可以被描述为生产产品的数量、销售访问的数量、加工订单的数量等等。

假设预测企业的生产率为每周生产1000台计算机,按每周40个工作小时计算,可能需要10000个装配工时。

10000个工时除以40小时,得出需要250名装配工。

更复杂的预测方法将在下面的内容中介绍。

(2)人力资源供给预测。

人员供给预测也称为人员拥有量预测,是人力预测的又一个关键环节,只有进行人员拥有量预测并把它与人员需求量相对比之后,才能制定各种具体的规划。

人力供给预测包括两部分:

一是内部拥有量预测,即根据现有人力资源及其未来变动情况,预测出各规划时间点上的人员拥有量;二是对外部人力资源供给量进行预测,确定在各规划时间点上的各类人员的可供给量,主要考虑社会的受教育程度、本地区的劳动力的供给状况等。

供给预测通过分析劳动力过去的人数、组织结构和构成,以及人员流动、年龄变化和录用等资料,预测出未来某个特定时刻的人力资源供给情况。

预测结果为组织现有人力资源状况,以及未来在流动、退休、淘汰、升职及其他相关方面的变化。

其作用可归结为四个方面:

①检查现有员工填充企业中预计的岗位空缺的能力;②明确指出哪些岗位的员工将被晋升、退休或者被辞退;③明确指出哪些工作的辞职率、开除率和缺勤率高得异常或存在绩效、劳动纪律等方面的问题;④对招聘、选择、培训和员工发展需要做出预测,以能够及时地为工作岗位的空缺提供合格的人力补给。

3.第三步,人力资源供需平衡。

在充分掌握了人力资源的供求预测后,可以根据组织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措施,以实现组织人力资源供求的平衡。

人力资源供求平衡问题直接涉及组织经营目标能否实现的问题,因此在处理的过程中要尽量小心谨慎。

通常来说,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之间可能有四种较为典型的情况存在:

人力资源供不应求;人力资源供大于求;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结构关系失调;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基本保持平衡。

但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基本保持平衡的这种情形相对较少,且都是短期行为,任何一个组织都不可能存在长期的均衡,这是由组织内外环境的复杂性所决定的。

但是,由于不同组织的生命周期不同,因此他们的变动趋势也不尽相同,不同竞争格局的组织所选择的应对战略也不同。

组织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供求平衡规划。

4.第四步,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就是根据前面对供需的平衡需要制定各种具体的规划,包括前面提到的七种规划,但重点要做好三个方面:

(1)设计新的组织结构,能够吸引、容纳、保留、激励员工,以服务与规划目标。

这种组织应该具有以下特征:

员工拥有更多的工作自主权利参与决策与管理的机会;畅通的全方位的沟通网络;内部激励与外部激励有机结合的激励系统与机制;更进步的工作设计;关心员工工作生活质量与生产率并重;全面考虑员工的技能、知识、个性、兴趣、偏好及组织特征之间的相互匹配等。

(2)设计有效的替换计划和继任计划。

替换计划主要适用于一般员工,并关注近期需要,要包括:

随着新技术、新产品、新市场的发展,哪些不适应的人员需要替换;替换计划表要标明各个任职者的姓名、需要替换的人员姓名、可能替换该任职者的人员的姓名以及需要从外部招聘的人员资质特征等。

继任计划主要适用于管理者,具有长期性、开发性和弹性;强调继任的及时性、代际之间的年龄梯次性和能力的递升性;注重继任者的储备性、差额性。

(3)设计裁员计划。

裁员是企业由于各种原因在人力资源供大于需或供不适应需时的重要活动,是人力资源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裁员计划要适当、适度、适时。

它包括:

提前退休、外部安置、工资清算、工作技能再培训、提供工作转换机会、员工职业生涯计划设计以及有关的咨询服务等。

在人力资源规划政策的指导下,确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一般来说,供求情况和相应的政策确定后,执行的具体操作和技术就不成问题,问题是企业要重视这些工作,明白人力资源规划对企业经营的影响程度,按科学程序进行管理。

人力资源规划实施过程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必须要有专人负责既定方案的实施,要确保这些人拥有保证人力资源规划方案实现的权利和资源。

(2)要确保不折不扣地按规划执行。

(3)在实施前要做好准备。

(4)实施时要全力以赴。

(5)要有关于实施进展状况的定期报告,以确保所有的方案都能够在既定的时间里执行到位,并且保证方案执行的初期成效与预期的情况一致。

5.第五步,人力资源规划过程的反馈与评估。

对人力资源规划实施的效果进行评估是整个规划过程的最后一步,由于预测不可能做到完全准确,因此人力资源规划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

人力资源规划的评估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在实施的过程中,要随时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来修正供给和需求的预测结果,并对平衡供需的措施做出调整;二是指要对预测的结果以及制定的措施进行评估,对预测的准确性和措施的有效性做出衡量,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有益的经验,为以后的规划提供借鉴和帮助。

二、人力资源供给预测的方法

人力资源供给预测可以分为外部供给预测和内部供给预测。

(一)外部预测

外部供给预测是指组织以外能够提供给组织所需要的人力资源的质和量的预测,主要的渠道是外部劳动力市场。

外部供给是解决组织人员新陈代谢和改变人员结构的根本出路,是任何组织都必须面对和采用的人力资源补充渠道,因此,合理的对外部供给进行预测是保证组织正常发展,节省人力购置成本的重要手段。

但是外部供给有一个特点,即不能为组织所掌控,而只能通过信息的收集分析加以利用。

1.外部人力资源供给的影响因素。

外部人力资源供给的影响因素主要有:

(1)宏观经济形势和失业预期;

(2)当地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其中大中专毕业生的数量与质量及就业意向是很重要的因素;(3)行业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4)人们的就业意识;(5)组织的吸引力;(6)竞争对手的动态;(7)政府的政策、法规与压力。

2.外部劳动力市场的主要分类。

一般意义上外部劳动力市场可以分为四类:

(1)蓝领员工市场;

(2)职员市场;(3)专业技术人员市场;(4)管理人员市场。

我国现阶段并没有建立起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大市场,因此劳动力市场的分类也较为混乱,主要是不同主体举办的劳动力中介组织:

(1)政府主办的劳动力市场,主要是劳动部门主办的职介机构和人事部门主办的人才市场;

(2)行业、团体主办的;(3)大型企业主办的;(4)街道社区主办的;(5)民营中介组织。

(二)内部预测

当组织出现人力资源短缺时,优先考虑的应该是从内部进行补充,因为内部劳动力市场不但可以预测,而且可调控,以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