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旅游业发展对策电子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000950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9.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市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旅游业发展对策电子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XX市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旅游业发展对策电子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XX市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旅游业发展对策电子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XX市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旅游业发展对策电子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XX市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旅游业发展对策电子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市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旅游业发展对策电子教案.docx

《XX市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旅游业发展对策电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市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旅游业发展对策电子教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XX市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旅游业发展对策电子教案.docx

XX市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旅游业发展对策电子教案

 

XX市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旅游业发展对策

内容提要……………………………………………………………(Ⅰ)

关键词………………………………………………………………(Ⅰ)

一、张掖市旅游资源及其特点……………………………………(Ⅰ)

1、自然旅游资源特色鲜明…………………………………………(Ⅱ)

2、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内涵丰富……………………………………(Ⅱ)

3、“红色旅游资源”极具开发价值…………………………………(Ⅱ)

4、观光农业旅游资源潜力巨大……………………………………(Ⅲ)

5、裕固族民族风情独具特色………………………………………(Ⅲ)

二、张掖市旅游业发展的优势分析…………………………………(Ⅲ)

1、区位优势日趋明显………………………………………………(Ⅲ)

2、人文资源丰富多彩………………………………………………(Ⅳ)

3、自然景观得天独厚………………………………………………(Ⅳ)

4、红色旅游资源丰富………………………………………………(Ⅳ)

5、民族风情独具特色………………………………………………(Ⅳ)

三、张掖市旅游业发展现状…………………………………………(Ⅳ)

四、张掖市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Ⅴ)

1、旅游规划和资源开发起点不高,全局意识有待加强……………(Ⅴ)

2、资金投入不足,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薄弱…………………………(Ⅴ)

3、管理体制不顺,旅游资源有待整合………………………………(Ⅴ)

4、旅游人才匮乏,管理服务水平较低………………………………(Ⅵ)

5、文化旅游融合不够,景区景点的文化内涵挖掘不深……………(Ⅵ)

6、产业要素发展不完善,旅游产业链条没有形成…………………(Ⅵ)

五、张掖市旅游业开发的对策………………………………………(Ⅵ)

1、高起点对张掖市旅游资源开发进行全面的整体规划…………(Ⅵ)

2、不断加大旅游业开发的投入,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Ⅶ)

3、改革创新,不断健全完善旅游管理体制机制……………………(Ⅶ)

4、进一步深入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Ⅶ)

5、加强旅游业专门人才的培养……………………………………(Ⅷ)

6、继续加强张掖市旅游资源的对外宣传力度,做好营销工作……(Ⅷ)

7、调整旅游行业结构,健全旅游服务体系…………………………(Ⅷ)

8、加强旅游业开发中的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Ⅸ)

参考文献……………………………………………………………(Ⅸ)

后记…………………………………………………………………(Ⅹ)

 

欢迎来张掖旅游!

 

XX市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旅游业发展对策

XXX

内容摘要: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已经成为我国人民休闲、度假的良好方式。

旅游产业作为一项关联带动能力强、市场需求潜力大、投资回报稳定、涉及面广、参与者众多的综合性产业,是公认的新兴“无烟工业”和“朝阳产业”。

近年来,张掖市立足“一山一水一古城”特色资源禀赋,进一步挖掘旅游资源潜力,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旅游产业呈现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在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对外开放、提升城市品位以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旨在通过对张掖市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调查,探讨张掖市旅游业发展的有效路径,有针对性地提出张掖市发展旅游产业的建议和对策,为张掖发展旅游业建言献策。

关键词:

张掖旅游张掖旅游资源旅游业现状开发原则开发对策

张掖市位于甘肃河西走廊中部,包括张掖市、山丹县、民乐县、临泽县、高台县和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张掖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山河壮美、物产丰富,自古就有“塞上江南”和“金张掖”之美誉,是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张掖市境内名胜古迹众多,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有着美不胜收的原生态城市湿地,气势磅礴的彩色丹霞地貌,西北最美的油菜花海,亚洲最大的万匹军马驰骋,独特裕固族风情,祁连山旷野风光,戈壁滩冰川奇峰。

雪景、冰山、林海、草地、湖泊、碧水、沙砾相映成趣,既具有南国风韵,又具有塞上风情,人文景观奇特,旅游资源相当丰富。

是国家颁布的第二批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2],是古丝绸之路重镇,是新亚欧大陆桥的要道,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近年来,张掖市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全市旅游业发展步入快车道。

2014年,张掖接待境内外游客1100万人次,同比增长46%,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1.8亿元,同比增长58%,旅游直接带动就业3万多人,有力地带动了文化、商贸、住宿餐饮及整个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旅游业占GDP比重日益增加,把旅游业作为张掖市的一大支柱产业进行开发建设,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我们必须从甘肃建设旅游大省的要求和张掖旅游业的实际出发突出特色,打造“金张掖”旅游品牌,积极探索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一、张掖市旅游资源及其特点

旅游资源可分为两种类型,即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

自然景观旅游资源,“指天然赋存和具有观赏价值,能使人产生美感的自然环境及其景象的地域组合。

主要包括地文景观、水域风光、气候天象和生物景观等4项构景要素,其中又以前两项数量最多,分布范围最广”。

人文景观旅游资源“指古今人类活动所创造的具有旅游价值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它是历史、现实与文化的结晶。

其内容十分广泛,主要包括文物古迹、民俗风情、城乡风貌、现代设施、宗教文化、文学艺术和饮食购物等7项构景要素。

”[1]笔者认为,张掖市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可分为5类。

1、自然旅游资源特色鲜明

张掖市的自然旅游资源主要有肃南、民乐祁连山区、山丹焉支山、张掖东大山的原始森林;山丹军马场和肃南县沿山草原,其中,山丹军马场为亚洲第一大马场;黑河、马营河、霍城河、童子坝河、梨园河等河流,构成黑河绿洲水系;肃南西部的七一冰川,是世界上离城市最近的冰川;历史上极富盛名的张掖甘泉;高台月牙泉;“塞上江南”金张掖的田园风光;山丹石峡口、民乐与青海交界处的扁都口等关隘。

肃南马蹄寺、民乐海潮坝、扁都口景区的开发,张掖大野口景区、森林公园、黑河山庄旅游度假区的建设,都是立足于自然旅游资源开发、发展生态旅游的典型。

2、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内涵丰富

(1)民乐东、西灰山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据今约五千年左右;山丹的四坝文化,属火烧沟类型,其年代相当于夏朝;黑水国遗址的新石器时代遗存等,说明张掖市是中华民族先民们活动的重要地区。

(2)张掖位于丝绸之路中段河西走廊中部,又是汉明长城经过的重要地区。

汉代的烽燧,明代的长城(又称边墙)在区内有些地段保存完好。

如山丹新河驿长城博物馆的建立与开发,就是立足于对长城文化资源的开发的,目前已形成一个旅游热点。

(3)肃南县祁连山北麓自西向东有文殊山石窟、马蹄寺石窟、金塔寺石窟、泱翔石窟等,它们象一串璀璨的明珠,映衬出张掖历史中丰富的文化积淀。

(4)众多的文物古迹和遗址:

肃南祁丰和元太子碑;高台县骆驼城遗址;临泽香姑寺等,不一而足。

除此以外,张掖市博物馆、肃南县博物等,都是重要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

3、“红色旅游资源”极具开发价值

“红色旅游资源”主要有:

全省国防教育基地红西路军烈士张掖纪念馆;高台、临泽红西路军烈士陵园;肃南红石窝会议纪念碑;山丹艾黎捐赠文物陈列馆、培黎图书馆、培黎学校与艾黎、何克陵园等。

4、观光农业旅游资源潜力巨大

以观光农业旅游为主要内容的绿色旅游的升温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目前,张掖石岗墩高科技农业开发示范园区已现初具规模,园区的日光温室大棚,引进以色列先进技术,运用自动控温、滴灌节水、无土栽培等技术,生产反季节蔬菜、瓜果新品种等,吸引了区内外广大的游客参观游览。

除此之外,山丹、高台、临泽等地的日光温室大棚的蔬菜种植、河蟹养殖、花卉栽培等已形成一定规模,不但改善了农业结构,增加了农民收入,而且随着河西旅游业的开发,必将成为新的旅游热点。

5、裕固族民族风情独具特色

裕固族民族风情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裕固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甘肃独有的三个少数民族之一,绝大部分分布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裕固族现有人口一万多人,分布在祁连山北麓二万五千公里的土地上,裕固族的史诗、传说、服饰、民歌、舞蹈、饮食、习俗、宗教信仰等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旅游资源,它们与肃南的石窟艺术相映成辉,这是张掖市最具特色,而且也是对中外旅游者最具吸引力的旅游资源。

二、张掖市旅游业发展的优势分析

张掖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是甘肃各市州少有的高品味综合旅游资源富集区。

1986年张掖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2005年,张掖市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发展旅游业比较优势明显,主要体现在:

1、区位优势日趋明显。

张掖地处河西走廊中部,东邻武威和金昌,西连酒泉和嘉峪关,南与青海省毗邻,北和内蒙古自治区接壤,有“居中四向”的地理优势。

陇海兰新铁路、连霍高速公路穿越东西全境,312国道、227国道在张掖交会,有“居中四向”的交通区位优势。

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兰州至张掖铁路增建三四线已经开工建设,张掖军民合用机场已经建成通航,张掖已被列为国家179个二级交通运输枢纽城市之一,张掖至西宁高速公路被省交通厅列入“十二五”规划,张掖至阿拉善盟高等级公路项目已经确立,全市将设立通用航空公司、建设通航起降点,这些都将使张掖立体交通枢纽的框架进一步清晰,区位优势更加明显,为建立通道经济特色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也为张掖旅游业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2、人文资源丰富多彩。

全市现有各类历史文物古迹1270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单位13处,省级文物单位43处,各个时期的文物藏品3万多件[3];张掖大佛寺寺内的卧佛是世界最大的室内木胎泥塑卧佛,寺内金经为我国稀世之珍;肃南马蹄寺石窟是我国最古老的石窟艺术,金塔寺内的高肉雕彩塑飞天是中国洞窟艺术的珍品;高台骆驼城遗址及汉墓群是中国之最;山丹境内明汉长城是全国保存最完整的城段。

3、自然景观得天独厚。

张掖市自然资源丰富,地形地貌齐全,有冰川、雪山、森林、绿洲、湿地、戈壁、荒漠、草原构成了风格独特的自然景观。

现有2000多年历史的山丹军马场是世界最大的马场和中国最美七大草原之一;窗棂状宫殿式丹霞和彩色丘陵构成的张掖丹霞地貌是全国最美的六大丹霞地貌之一;七一冰川是中国离城市最近的冰川;离城市最近的张掖国家湿地公园和张掖城市国家湿地公园,这些都是张掖市发展旅游业最大的特色、最大的后发优势。

4、红色旅游资源丰富。

红西路军悲壮的历史留下了血战高台、肃南县红石窝会议和临泽倪家营战役旧址等历史遗迹,其中,高台烈士陵园被确定为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国际友人艾黎捐赠的山丹艾黎博物馆和艾黎与何克陵园,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5、民族风情独具特色。

张掖是多民族聚集地区,传统的民俗风情具有浓郁的西部特色,肃南裕固族是全国独有的少数民族,热情好客的裕固、藏、蒙、回等民族用别具特色的服饰,优美的歌舞,吸引着四方来客。

三、张掖市旅游业发展现状

张掖市旅游业发展经历了外事接待(1980年前)、外事接待型向经济创汇型过渡(1980年至1990年)、开发起步(1990年至2000年)和快速发展(2000年以来)四个阶段。

2000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张掖市旅游业管理暂行办法》,编制并批转实施了《张掖市旅游业发展规划》和《张掖丹霞地貌旅游区发展规划》,县(区)及主要景区发展详规逐步制定与实施。

特别是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市委二届八次全委扩大会和全市旅游发展大会精神,旅游业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加强,目标定位更加准确,宣传氛围更加浓厚,项目建设不断加强,基础设施逐步改善,旅游业呈现出快速、健康发展势头。

止目前,全市已建立国家A级旅游景区25家,其中4A级景区13家,3A级景区8家,2A级景区4家,国家级水利名胜景区6家,省级风景名胜区3家,省级森林公园5家,省级地质公园1家,国家级观光农业示范点1家。

各类宾馆206家(其中星级宾馆9家),接待床位总数达10020张,100个餐位以上的酒店餐厅178家,娱乐场所120多家,旅行社14家。

同时,形成了以石岗墩国家级高科技农业旅游观光示范点为龙头,全市20多家休闲度假村为骨干,城郊400多家“农家乐园”为主体的乡村休闲旅游。

2014年,张掖接待境内外游客1100万人次,同比增长46%,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1.8亿元,同比增长58%,旅游直接带动就业3万多人,全市旅游业发展进入持续高速增长阶段。

四、张掖市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近年来,张掖市旅游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主要表现在:

旅游规划和资源开发起点不高,旅游服务设施不完善,城市旅游综合服务功能不强,旅游旺季特别是节假日游客进不来、住不下、游不动、出不去的问题还比较突出;旅游要素配置不够合理,完整的旅游产业链还没有形成,重点景区缺乏必要的餐饮、购物场所和休闲娱乐项目;旅游文化内涵挖掘不深,对旅游客源市场缺乏深度开发;旅游景区、星级饭店和旅行社服务质量不高,景区接待服务设施无法满足游客的基本需求,旅游专业人才匮乏,游客的满意度还不够高等问题。

1、旅游规划和资源开发起点不高,全局意识有待加强。

在加快旅游业发展上虽然统一了思想,形成了共识,但就如何发挥旅游业在通道经济中的作用,认识上还有差距,各县区对旅游业发展的定位、制定的规划与市上衔接不够,全市没有形成统一的宣传品牌、营销方案,在特色创建方面没有统一的规划和重点,还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

2、资金投入不足,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作为优秀旅游城市,至今没有旅游信息服务中心、客服中心、购物中心,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城市功能不完善,直接影响了城市整体形象的宣传和旅游业服务水平的提升。

部分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通往景区的道路进入性差,旅游标识系统不清,景区品位不高,接待能力不强。

3、管理体制不顺,旅游资源有待整合。

主要表现在旅游资源的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不能实现有效分离,景区之间未形成有效对接,一些景区景点还存在资源整合困难,互相牵制掣肘的形象。

特别是丹霞景区、大佛寺分属不同的县区和部门管理,在开发建设上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缺乏协调配合,无法统一规划和整体宣传,形不成拳头产品,严重影响了景区整体效益的发挥。

4、旅游人才匮乏,管理服务水平较低。

旅游人才的培养、培训和引进工作相对滞后,管理人才缺乏,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服务水平低,影响了全市旅游业总体水平的提升。

5、文化旅游融合不够,景区景点的文化内涵挖掘不深。

在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上,文化、旅游部门沟通配合不够,存在“各唱各的戏,各打各的牌”的现象。

旅游资源文化价值、商业价值挖掘不够,许多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项目,没有转化成产品进入旅游市场,张掖深厚的文化内涵没有挖掘出来,文化资源价值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利用。

6、产业要素发展不完善,旅游产业链条没有形成。

饮食文化特色不突出,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宾馆接待标准和接待能力弱,全市星级宾馆数量还不算多,旅游旺季住宿难问题突出;没有专用的高档旅游交通用车;旅游商品开发不足,文化品位不够,缺乏便于携带、物美价廉的特色旅游产品和旅游定点购物场所;旅游景区娱乐项目少,游客参与性不够,留不住游客。

产业链条不完善,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旅游收入的增加。

五、张掖市旅游业开发的对策

近年来,张掖旅游业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势头,但是在开发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滞后、开发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落后、管理机制不完善、旅游商品单一、旅游服务从业人员素质低、专业人才短缺、旅游资源和旅游品牌宣传不够等等。

[2]笔者认为,张掖市旅游业的开发应以丝绸之路为主线,以张掖市区为龙头,以民乐、山丹东线游,临泽、高台西线游为两翼,整体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综合开发,从而形成旅游业的整体发展优势;同时,兼顾与东(武威、兰州)、西(酒泉、嘉峪关、敦煌)的衔接,逐步形成丝绸之路河西旅游热线。

1、高起点对张掖市旅游资源开发进行全面的整体规划。

按照“认识上高度,规划上层次,开发上档次,管理上水平”的要求,修编完善全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聘请国内外知名旅游规划设计单位和旅游文化创意公司,高起点编制旅游规划,进一步修编完善重点景区景点控制性规划和修建性详规,加快编制旅游交通发展、旅游商品开发、旅行社发展、旅游宾馆饭店发展、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等旅游要素发展规划,形成科学完善的旅游业发展规划体系。

通过科学论证、规划,突出开发重点,以点带面,逐步全面展开,形成旅游资源的整体优势,增强张掖旅游业的市场竞争力。

2、不断加大旅游业开发的投入,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重点景区景点和重点项目招商引资力度,选择有实力的知名企业投资开发特色旅游资源,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景区内部道路、停车场、厕所、游客服务中心、餐饮购物街区和特色文化展示系统、导览标识系统及水电讯等服务设施建设,实现每家3A级以上景区建成1家以上功能完善的游客服务中心,4A级景区开工建设特色餐饮和购物街区,3A级以上景区旅游交通基本畅通,旅游标识系统基本完善,旅游厕所基本达标,景区停车场基本满足需求的建设要求。

加快城市公共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城市旅游咨询服务体系、交通服务体系、便民服务体系和信息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城市旅游服务功能。

3、改革创新,不断健全完善旅游管理体制机制。

把政府职能与市场作用有机结合,逐步建立起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旅游发展机制。

一是完善政府管理机制。

张掖市旅游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应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强化规划引导、宣传推广、政策调节、市场监管、资源整合、体制机制创新等公共服务职能,大胆创新景区管理体制,加大旅游资源整合力度,打破条块分割、区划分割,多头管理的局面,积极推进“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相分离,逐步形成一体化、规范化、高效化、优质化的旅游行政管理体系。

二是完善行业协会运作机制。

理顺政府、旅游中介机构和企业关系,加快培育旅游行业协会和旅游中介机构,搞好行业指导、规范、服务与自律,充分发挥其桥梁和纽带作用,形成政府管理与行业自律有机衔接、良性互动的局面。

三是完善开放合作机制。

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发挥通道经济优势,加强与国内热点旅游区的联系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客源共享、市场共享,优势互补,实现区域间无障碍旅游。

4、进一步深入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

大力推进文化资源旅游化和旅游资源文化化,通过挖掘旅游文化内涵、创新旅游文化载体,进一步丰富张掖旅游文化资源,拓展旅游发展空间。

围绕丝绸之路历史文化、长城文化、军旅文化、农耕文化、裕固文化、宗教文化和生态文化等资源,搜集整理历史典故、人文轶事和民俗风情,赋予景区景点鲜明的文化内涵、鲜活的人文情趣和神秘的传奇色彩,增加张掖旅游的文化含金量。

尽快恢复张掖大佛寺日常佛事活动,实行馆寺分离,燃旺香火,集聚人气,打响千年卧佛品牌。

加快张掖湿地公园和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步伐,完善配套设施,丰富公园文化内涵,彰显“湿地之城”的独特魅力。

建设“裕固族风情园”,深入挖掘张掖市独有、全国唯一的裕固族民族旅游文化内涵,突出民族性、生态性、人文性、宗教性的特色优势,全面展示裕固族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古老的民族文化,不断丰富金张掖旅游的内涵。

5、加强旅游业专门人才的培养。

目前,张掖市旅游业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专业、文化素质普遍较低。

这直接影响到张掖市作为旅游目的地在旅游者心目中的的形象和地位。

因此,要加大培养力度,逐步提高他们的管理、接待、导游以及外语等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可以探索建立旅游专家顾问团,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担任旅游顾问;建立旅游优秀人才库,通过导游风采大赛、服务技能大赛、民间工艺大师评选等活动,选拔培养旅游优秀人才。

制定全市旅游人员培训计划,加强与河西学院和各类旅游院校合作,加大旅游人才的教育培训力度。

对各级行政、企事业单位公务接待人员进行旅游业务知识培训,把他们培养成宣传推介张掖的宣传员和导游员。

通过各种政策支持不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壮大旅游从业人员队伍。

6、继续加强张掖市旅游资源的对外宣传力度,做好营销工作。

整合市、县区旅游宣传资金,集中力量做好宣传营销工作。

在继续抓好传统媒体宣传营销的同时,根据不同季节、不同产品、不同市场,确定营销主题和重点,充分利用客源地城市宣传资源开展个性化营销。

努力推动营销工作市场化。

制定旅游宣传营销有偿代理和招徕游客奖励办法,调动旅游企业开展宣传营销的积极性,动员重点景区、星级宾馆和旅行社加入全市旅游宣传营销队伍,结合各自业务需要,共同推动张掖旅游宣传推介工作。

努力推动营销工作区域联合化。

继续积极组织参加赴外宣传推介营销活动,着力提升与周边区域及重点旅游窗口城市的合作层次,不断拓展区域旅游合作联盟,最大限度实行市场共享、客源互送的合作营销。

着力加强网络营销能力,无论是旅游企业和团体还是旅游者,都可以自由地发布和寻找信息,自由地在网上沟通。

整合全市节会赛事活动,提高宣传营销综合效益。

积极举办大型节会活动,积极借助高端活动扩大对外宣传效应,进一步宣传推介张掖旅游资源、精品旅游线路及特色旅游商品。

总之,在旅游资源宣传方面,应舍得花钱,在中央和省级电视台、各大报刊以及网络媒体上作宣传促销广告,通过各种媒体的广泛宣传,不断提高旅游资源的知名度,增加其吸引力。

7、调整旅游行业结构,健全旅游服务体系。

吃、住、行、游、购、娱是旅游业的六大要素,目前张掖市旅游业在购物和娱乐着两方面发展还不太明显,而这两大要素是旅游业的提高要素。

在旅游购物方面,应利用区域特色旅游资源,发展旅游商品;在文化娱乐方面,政府应加大投入,将其作为旅游产品挖掘和推出,争取做到旅游购物和娱乐收入在整个旅游收入中的比例有较大增长。

要继续加大财政对旅游产业的导向性投入,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以创建5A、4A级旅游景区(点)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加大景区(景点)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不断改善旅游住宿、餐饮等条件,提高旅游接待能力。

引导扶持旅行社、宾馆、酒店、运输、娱乐等旅游企业加强协作,逐步形成“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服务,实现资源的最大优化组合,达到利益共享。

加快建设一批四星、五星级酒店,重点规划建设能突出张掖特色的饮食文化一条街、娱乐一条街、购物一条街,并将旅游商品购物点纳入景区规划之中,延长产业链条,增加旅游收入。

8、加强旅游业开发中的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

我国的旅游业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公民消费的提高、发展势头最为强劲的产业之一,既是对风景资源和生态环境依赖性很强的产业,又是具有综合性的-以康乐休闲方式.体现的高度文明的产业。

因此可持续发展对于旅游产业具有极为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0[3]在张掖旅游业的开发中,一定要注意加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同时要加强对旅游景区的环境保护,建设旅游区良好的生态环境。

旅游资源的保护和旅游景区的环境保护,既要靠法律、法规,又要靠各种政策措施和管理手段。

同时,还要不断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只有把旅游业的开发建立在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的基础上,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互协调,才能保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使张掖市旅游业走向新的辉煌。

参考文献:

[1]肖星,严江平.旅游资源与开发[M].北京:

中国旅游出版社,2000.

[2]朱乔正.发挥资源优势,加快旅游产业发展[J].张掖学刊,2002(4).

[3]厉以猷.旅游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J].旅游学刊,2001

(1).

[4]王晶晶.张掖又增2家4A级旅游景区全市A级景区达25家[N].张掖日报,2015-05-27.

[5]张掖市旅游局.《张掖生态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