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二次单元训练试题D卷.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000687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二次单元训练试题D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二次单元训练试题D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二次单元训练试题D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二次单元训练试题D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二次单元训练试题D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二次单元训练试题D卷.docx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二次单元训练试题D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二次单元训练试题D卷.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二次单元训练试题D卷.docx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二次单元训练试题D卷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二次单元训练试题D卷

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

1.(2分)选出下面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涌出(yǒng)  不甚(shèn)  忙忙碌碌(lù)      唾沫(tuò)    

B.干涸(gù)    咫尺(zhǐ)   潺潺流水(chán)   陛下(bì)    

C.妥当(tuó)   闪烁(shuò) 无忧无虑(lù)      呈报(chéng)    

D.描述(xù)    和煦(shù)   御聘织师(pìng)   分外(fēn)    

2.(2分)(2017·咸安模拟)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阅读课上,同学们像一只只勤奋的小蜜蜂,扑在书上,呕心沥血地吮吸着知识的营养。

B.八年后记者重访地震重灾区,只见居民住宅鳞次栉比,农贸市场人声鼎沸,处处呈现一派安定祥和的景象。

C.这次青少年官组织的国学知识竞赛,试卷题量多、难度大,令我叹为观止,深感自己传统文化知识储备不足。

D.晚上,我悠闲地在花园里散步,明亮的路灯戛然而止,四周一片漆黑,原来是停电了。

3.(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一带一路”这个战略构想,举世瞩目,影响深远,实现它是中华民族兴衰的关键。

B.4月19日,庞公大桥江心主墩开始钻孔,此桥建成将大大缓解我市交通拥堵的现状。

C.《襄阳古城墙保护条例》将对古城墙的依法保护和科学管理发挥重要的作用。

D.由于对志愿者精神理解不深入,使得部分志愿者还不能主动投入到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中。

4.(2分)(2016七上·莒县期中)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及表达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运用拟人,将薄雪人格化,形象地写出了阳光斜射下薄雪呈现出淡粉色的美丽情态。

B.一页,两页,我如饥饿的瘦狼,贪婪地吞读下去。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我”强烈的求知欲,表明“我”对知识的渴求。

C.当智慧之田丰收,而胃袋求救的时候,我便从口袋里掏出花生米来救急。

(运用比喻、拟人修辞手法,形象地描述出“我”独特的读书状态:

物质贫乏、精神丰富。

D.我像一个被捉到的小偷,羞惭而尴尬,涨红了脸。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我”强烈的求知欲,表明“我”对知识的渴求。

5.(2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鲁迅,原名周树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等,散文集《朝花夕拾》。

《藤野先生》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

B.叶圣陶,原名叶绍钧,作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C.《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

D.《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二、书写(共1题;共4分)

6.(4分)(2017七上·衡阳期末)读下列这段话,给划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太阳从花园里收敛起它金色的余huī________,月亮从地平线上升起来,洒下清辉静柔如水。

我坐在树丛下,注视着这shùn________息万变的天幕,树叶飘舞,袅娜多姿。

每一片叶子都是这次舞会的主角。

叶子在空中划出一道完美的弧线,热chén________地摆弄他妖娆的舞姿,为春,夏,秋做个总结,像是一只棕色的蝴蝶飞向大地,安xiáng________地卧在大地的怀中,没有遗憾,没有感伤。

三、默写(共1题;共6分)

7.(6分)(2019八下·西城期末)默写

(1)蒹葭萋萋,________。

(《诗经·蒹葭》)

(2)________,禅房花木深。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3)虽有嘉肴,弗食,________。

(《礼记·虽有嘉肴》)

(4)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

(白居易《卖炭翁》)

(5)无意苦争春,________。

(陆游《卜算子·咏梅》)

(6)毛泽东的《念奴娇·鸟儿问答》中“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化用了《庄子·北冥有鱼》中的“________”一句。

四、名著导读(共1题;共10分)

8.(10分)(2018·嘉兴)名著阅读                                                                                          

(1)【运用阅读策略,理解把握作】

阅读名著

阅读策略

内容呈现

问题与理解

《水浒传》

关注章回目录

第十五回 杨志押送金银担

第三十五回 梁山泊吴用举戴宗 揭阳岭宋江逢李俊

第四十九回 吴学究双掌连环计 宋公明三打祝家庄

问题:

把有关吴用的章回内容放在一起阅读有何意义?

《简·爱》

关注叙事角度

我转过嘴唇,吻了吻搁在我肩上的那只手。

我深深地爱着他,深得我已不相信自己能说得清,深得已没有言语能够表达。

问题:

《简·爱》与其它常见小说的叙事角度不同,采用这样的叙事角度有何妙处?

(2)【开展专题探究,获得思考感悟】

许多名著中的人物都有“成长”的故事:

《草房子》中的桑桑、《童年》中的阿廖沙、《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柯察金……在成长路上,他们曾遭遇了怎样的人生困境?

又是如何走出困境的?

从中你获得了什么感悟?

请选择上面三个人物中的一个,结合作品具体情节简要阐述。

(150字以内)

五、综合性学习(共1题;共10分)

9.(10分)(2016八上·扬州期中)综合性学习。

(1)

古今中外,很多文人墨客都曾经写下过与长城有关的佳句,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因残破而展示了生命的力量,因蜿蜒而影射着古老国度。

——泰戈尔

浪涌波翻,看莽莽苍苍,万里金龙来探海;风轻云淡,喜葱葱郁郁,千寻蜡象去窥山。

——彭必余

从临洮直奔辽东,万里关山,到此方称好汉。

自先秦历经唐宋,千秋壁垒,于今更显雄姿。

——钱存源

上述三句话从不同的角度评价了长城,请说说它们概括了长城的哪些特点?

(2)

借着我市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的契机,作为一名梅岭中学的学生应该积极参与文明城市的创建工作。

①为了让更多的同学参与这项活动,学校拟组织“文明梅中,伴我成长”征文比赛,请你为比赛海报拟一则宣传语。

(不超过15个字)

②活动结束后,学校准备举办“文明梅中,伴我成长”专题汇报会,汇报交流参与创建活动的收获。

请你设计一段开场白。

六、诗歌鉴赏(共1题;共7分)

10.(7分)(2017八下·泰兴期末)阅读陈子昂的《送魏大从军》,回答下列问题。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注释】①魏大:

陈子昂的友人。

姓魏,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

②魏绛:

春秋晋国大夫,以和戎政策消除了边患而受金石之赏。

③六郡雄:

汉代名将赵充国,号称“六郡豪杰”。

④代:

代州。

⑤狐塞:

飞狐塞,边界驻军重地。

⑥云中:

云中郡,边塞重镇。

⑦燕然:

燕然山。

东名将窦宪大破匈奴军队,乘胜追击,登上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返。

(1)

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暗用汉代骠骑将军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典故,抒发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

B.颔联“怅别”一语,写出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伤感。

全诗情感由首联的激昂慷慨转入分手时的儿女缠绵、气哭悲切。

C.颈联中的“横”“接”二字写出了雁山、飞狐塞等地地理位置的重要,它们是中原地区的屏障。

这两句暗示魏大此行责任重大,为结句做了铺垫。

D.全诗一气呵成,充满了奋发向上的精神,表现了诗人立志报国的思想情怀,感情豪放激昂,语气慷慨悲壮,有气壮山河之势。

(2)

诗歌尾联用了什么手法?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七、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11分)

11.(11分)(2017七上·慈溪期中)比较阅读。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刘义庆《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魏文侯与虞人①期猎。

是日,饮酒乐,天雨。

文侯将出,左右曰:

“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

”文侯曰:

“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乃往,身自罢之。

魏于是乎始强。

(司马光《资治通鉴·魏文侯书》)

【注释】①虞(yú)人:

侍卫。

(1)仿照例句,补出下列句子中缺省的部分。

例句:

(陈太丘与友)期日中,(友)过中不至。

①太丘舍去,________去后________乃至。

②________乃往,身自罢之。

(2)翻译句子。

①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②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3)(甲)(乙)两文表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

读两文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八、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35分)

12.(15分)(2014·呼伦贝尔)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知耻

①所谓“耻”,就是被人所不齿的言论或行为。

孟子说:

“人不可以无耻。

”意思是说人不能不知耻。

春秋时政治家管仲曾提出立国有四大纲,礼、义、廉、耻,“耻”居其一。

孟子与管仲对“耻”的见解,不能不让我们深思知耻的意义。

②对一个人而言,知耻,才能明辨是非,有所为,有所不为。

朱熹说:

“耻便是羞恶之心,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知耻,能保持操守,约束己行;知耻,能反省自身,知错就改。

③“凌风知劲节”。

面对强权,只有知耻,才能保持节操,捍卫尊严。

有羞恶之心的人,在强权面前能威武不屈。

因为知耻,才有了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无畏;因为知耻,才有了夏明翰“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的大义;因为知耻,才有了程砚秋“宁死在枪口下”拒不为日本人演出的气节……他们有铮铮傲骨,为后人敬仰,其根源在于知耻。

④“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晋代的周处,年轻时横行乡里,当地人将其同南山猛虎、江里蛟龙并称为地方“三害”。

但周处有知耻之心,知道自己被乡里视为祸患,于是痛改前非,奋发图强,后被乡里举荐为官。

因为知耻,周处才能认清自我,弃恶从善,最终成为一代名臣。

周处的蜕变,让我们看到了知耻的力量。

⑤对一个国家而言,知耻,才能正视历史,担当责任,为人类进步作出贡献。

德国在“二战”中给受害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战后的德国开始反省纳粹的罪行。

1970年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在华沙犹太人纪念碑前的一跪,让世界人民看到了德国的悔过态度。

之后对战争全面、深刻的反省和积极的战争赔偿,使德国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因为知耻,德国走出耻辱,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反之,个别国家不知耻,散布荒谬言论,模糊自己侵略的历史,不仅让国家背负正义的谴责,最终还将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⑥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说:

“不耻则无所不为。

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

”一个人不知耻,什么样的事都能做得出来;一个国家不知耻,无耻之风就会蔓延,这样的国家还有什么正义可言呢!

由此看来,知耻对于个人、国家都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

阅读第④段,在横线处补写一句话,使它能够统率全段的论证内容。

(3)

简要分析第⑤段的论证过程。

13.(20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巷子里的阳光

①出了门,便是一条巷子,至少要拐过三道弯,拐过三条宽宽细细的巷子,就能拐到人流叮当的马路上。

②我很高兴有那样三道弯,倘若没有三道弯,大街上的尘土就会毫无阻拦地逼入我的院子,那将是一件无可奈何的事。

巷子是一条漏斗型的死胡同,朝街的方向呈出开放的姿态。

不熟悉路况的人,从街上拐过几道弯,走到我家门口,鼻子碰到了墙壁,叹了口气,就无奈地回返了。

③看那些无奈的人回返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他们一个个像误入迷途的孩子,脸红耳赤地跺跺脚:

唉,这鬼地方怎么是条死胡同?

④我显然对他们的牢骚不满,这怎么能算一条死胡同呢?

我的院子虽小,也能容纳八方来客,你们咋就不到我的院里小坐一会儿,喝一杯淡茶或对弈一局呢?

⑤我站在巷口,最喜欢看的,还是驳印在巷子里的阳光。

阳光很好,阳光不会唉声叹气,它从早晨露头,到晚上收尾,不露声色,真格是一位藏在云外的哲人。

⑥早晨的阳光是桔红色的,它比巷子里的懒人要起得早。

它像是画家手中的画笔,横一笔竖一笔,紧一笔慢一笔,就把小巷子画滋润了,画热了。

懒人们就会说:

你看看,太阳都晒热屁股了,咱也别压床了。

⑦中午的阳光发出了惨白,白晃晃地扎眼,猛烈时,把人的头皮晒得煞痛。

因而,中午巷子里很少有人走动。

大家坐在自己的家中饮茶,或睡午觉。

心里想:

就让太阳发泄一会儿吧,它也有委屈焦躁的时候,过一阵子就好啦。

⑧果不其然,一过下午两点,太阳就像做错事的孩子羞答起来,它把阳光一缕又一缕轻轻地投进小巷子里,投在人们的头顶上,非常轻,恐怕在人们头顶上砸出了包。

人们便走出院子,走到树阴下打毛衣聊天,或把有毛病的自行车倒扣在巷子里,没完没了地修理。

⑨傍晚的阳光一片深红。

它把整条巷子都映得红彤彤的。

走在巷子里,会感到有一种被强化了的意味,或者说一种末世的味道。

大家该去洗菜的,就过去洗菜,该洗衣的过去洗衣,巷口的棋摊上,依然是那些七嘴八舌爱乱支着的人们,但是,街坊们活动的幅度比白天要小了许多。

也许,在大家的潜意识里,已经感受到了与太阳的惜别。

⑩明天还能不能见到太阳呢?

老人和病人躺在床上,看着颤颤巍巍的阳光,心想,就要走了,走的时候如果用碗能扣上一碗阳光,躺在棺木里,就永远放着这只碗。

⑪老人们一年中有三季都喜欢坐在巷子里的墙根下,晒“老爷儿”。

他们的山羊胡子稀稀疏疏,但脸色红润,一旦阳光晒热了头顶,他们的话闸就打开了,滔滔不绝,无穷无尽,如果凑近了去听,一大堆老故事和昨天讲的基本相似,但他们却像大姑娘和小伙子第一次恋爱似地向老伙计们眉飞色舞地讲着,阳光扑扑扑地投在他们的脸上,胸上,腰上,和身上的一切部位,阳光点燃了他们不灭的灵感。

⑫重复又有什么?

人生在世不是进行着许许多多似曾相识的重复吗?

不是他重复你,就是你重复他;不是历史重复现实,就是现实重复历史。

阳光也是重复的,以相同的节奏和相同的色调度过一天又一天,但没有人去烦它,因为它暖人。

⑬我很为那些误进巷子而回返的人感到惋惜,你们至少可以在小巷子驻足一会儿,看看小巷子意味无穷的阳光呵。

(1)

请分析第⑪段“阳光扑扑扑地投在他们的脸上,胸上,腰上,和身上的一切部位”中“扑扑扑”的妙处。

(2)

你认为用陶渊明的诗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形容小巷的环境特点是否恰当?

为什么?

(3)

第④段的“这怎么能算一条死胡同呢?

”和第②段的“巷子是一条漏斗型的死胡同”是否矛盾?

为什么?

请结合全文作答。

(4)

文章末尾说“看看小巷子意味无穷的阳光呵”,请结合全文,分条概括阳光给人的丰富“意味”。

九、命题作文(共1题;共5分)

14.(5分)作文

亲爱的同学,十年后的呢,回事啥样?

能否成为最好的自己?

去问问你的人生际遇,兴趣爱好,更要去问问你的青春志向,和你为之付出的青春汗水……

请从下面的两道作文题中,任选一题,完成作文。

题一:

以“十年后,与最好的自己相遇”为题,写一篇作文。

题二:

以“致十年后的自己”为题,写一封信。

要求:

①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一经查实,酌情扣分。

写信一律称自己未“宁宁”。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在600字以上。

③选择题二,要符合书信格式。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

1、答案:

2、答案:

3、答案:

4、答案:

5、答案:

二、书写(共1题;共4分)

6、答案:

三、默写(共1题;共6分)

7、答案:

四、名著导读(共1题;共10分)

8、答案:

五、综合性学习(共1题;共10分)

9、答案:

六、诗歌鉴赏(共1题;共7分)

10、答案:

七、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11分)

11、答案:

八、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35分)

12、答案:

13、答案:

九、命题作文(共1题;共5分)

14、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