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霍去病形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000135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3.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史记》霍去病形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史记》霍去病形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史记》霍去病形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史记》霍去病形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史记》霍去病形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史记》霍去病形象.docx

《《史记》霍去病形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史记》霍去病形象.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史记》霍去病形象.docx

《史记》霍去病形象

论《史记》中霍去病的形象

学生:

史志红

指导教师:

陈大利

淮南师范学院中文与传媒系

摘要:

霍去病是西汉着名将领,他的一生短暂而辉煌。

后世无数热血男儿视他为偶像,文人墨客更是将他的形象反复渲染。

作为霍去病形象的发端,《史记》中所塑造的霍去病形象,是最接近于现实的霍去病。

本文就是依托《史记》中关于霍去病的相关描写,试图还原最真实的霍去病。

本文分析了《史记?

卫将军骠骑列传》中霍去病的形象特质,着重讨论司马迁笔下霍去病的主要特质。

通过霍去病与卫青、李广的形象对比,讨论司马迁未明书的霍去病的形象特征,并通过分析司马迁塑造霍去病形象时所用的艺术手法,为我们揭示一个比较丰满的霍去病形象。

关键词:

史记;霍去病;卫将军骠骑列传;人物形象

Onthe“HistoricalRecords”Huo’simage

Student:

ShiZhihong

Instructor:

ChenDali

HuainanNormalUniversityDepartmentofChineseandthemedia

Abstract:

WesternHanDynastyHuowasafamousgeneral,andhisshortbutbrilliantlife.Later,ashisnumerousbloodmannamedidol,menoflettersistheimageofhisrepeatedexaggeration.Huoimageastheoriginator,“HistoricalRecords”Huoshapedbytheimage,Huoisclosesttoreality.Thisarticleisbasedon“HistoricalRecords”inthedescriptionontherelatedHuo,Huotryingtorestorethemostreal.Thispaperanalyzesthe“HistoricalRecords?

HealthGeneralBiographyhussars”Huo’simageinthecharacterofHuofocusonthemaincharacteristicsofSimaQian.ByHuoandWeiQing,Guangimagecontrast,todiscussthebookSimaQianHuounknownimagefeatures,andbyanalyzingSimaQianHuoshapingtheimageofartistictechniqueusedwhen,aswerevealtheimageofaratherplumpHuo.

Keywords:

HistoricalRecords;Huo;MethodistGeneralBiographyhussars;characters

引言

霍去病(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17年),西汉着名军事将领。

他出生在河津郡平阳县(今山西省临汾西南),父亲是县里的衙役,在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家里当差,母亲也是平阳公主家的奴婢。

霍去病从小就生活在平阳公主府的下层人之中,生活贫苦,但他胸有大志,刻苦学习骑马、射箭、格斗等军事技能。

后来,霍去病家族出了一位显贵—卫子夫。

她是汉武帝宠幸的皇后,大将军卫青的姐姐,也是霍去病的姨妈。

但是,显然卫青对霍去病才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正是因为他,霍去病才得以步入军旅并建立了不朽的功业。

他是无数后世青年的偶像,他年少成名,战功赫赫,作为一个少年英雄的形象而深入人心。

”严风吹霜海草凋,筋干精坚胡马骄。

汉家战士三十万,将军兼领霍嫖姚。

流星白羽腰间插,剑花秋莲光出匣。

天兵照雪下玉关,虏箭如沙射金甲。

云龙风虎尽交回,太白入月敌可摧。

敌可摧,旄头灭,履胡之肠涉胡血。

悬胡青天上,埋胡紫塞傍。

胡无人,汉道昌。

”李白一首《胡无人》,?

让人于千载之下犹能想象出霍骠姚的虎虎生气。

一、《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中霍去病的形象特质

作为霍去病形象的发端,在《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及相关章节中,司马迁为我们描绘的霍去病都具有哪些特质呢?

(一)功业观:

”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报国情怀

“天子为治第,令骠骑视之,对曰:

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

”这应该是司马迁对霍去病少有的赞赏之笔。

它充分体现了霍去病的报国情怀。

这短短的八个字,因为出自霍去病之口而言之有物、震撼人心,刻在历朝历代保家卫国将士们的心里。

霍去病生为奴子,长于绮罗,却从来不曾沉溺于富贵豪华,他将国家安危和建功立业放在一切之前。

霍去病是汉武帝亲自培养、一手提拔起来的。

他对霍去病的宠信,似乎超过了所有的大臣。

这其中固然不乏裙带关系和私人感情的因素,而最根本的原因,却是因为霍去病具有一种强烈的忠君报国精神和奋发有为的气势。

所以”由此上益重爱之”。

从某种意义上说、霍去病正是因为具有为国忘家的高尚品格,才能够屡建奇功。

霍去病的墓至今仍然矗立在茂陵旁边,墓前的”马踏匈奴”的石像,象征着他为国家立下的不朽功勋。

千载之后,世人仍然遥想少年大将霍去病的绝世风采,为他的精神和智勇而倾倒,为他那不恋奢华保家卫国的壮志而热血沸腾。

(二)荣辱观:

狭隘的家族荣辱观

这主要体现在霍去病射杀李敢的事件上,”(李敢)乃击伤大将军。

骠骑将军去病与青有亲,射杀敢”。

李敢是李广的儿子,在李广因失期自杀后,他认为卫青是他间接的杀父仇人,于是将卫青打伤。

这件事被霍去病知道后就变得不可收拾,霍去病不顾同袍之义将李敢射杀。

霍去病所处的时代是个十分看重家族血缘关系和家族荣誉的时代,这是形成汉王朝统治集团内部门阀之争的重要因素之一。

霍去病毕竟和卫青是甥舅之亲,李敢这样做,是对霍去病家族的挑战,同时卫青也是霍去病少年时的偶像,霍去病步入军旅卫青的影响是很重要的因素,当李敢打伤了卫青,家族的荣誉和少年的偶像情节使霍去病丧失了应有的理智,于是霍去病在陪汉武帝到甘泉宫打猎,李敢、霍去病同为扈从时射杀了李敢。

本来卫青已不追究被李敢打伤的事情,但是感觉受到侮辱的霍去病如此任性而为,只能用狭隘的家族荣辱观来解释。

这件事没有谁是赢家,卫青由此被认为是李广之死的主要责任人;李敢身死;霍去病不仅因此招致骂名,更在这件事不久即死去,他的死也因为这件事更添了一层迷雾;甚至是汉武帝,也因为偏袒霍去病而招诸多议论。

(三)道德观:

以”忠”为中心的道德体系

司马迁在《史记》中涉及了极为广泛的道德范畴,可以说是全方位地反映了我国古代的民族道德和道德观念。

社会伦理、君臣、父子、夫妇、朋友等各种人际关系,荣辱、生死、爱国、礼让、忠义、孝锑、诚信等各种人生观念”在《史记》的人物身上均有体现。

而”忠”是霍去病道德体系的中心。

这个”忠”是对汉武帝的忠。

”太史公曰:

苏建语余曰:

‘吾尝责大将军至尊重,而天下之贤大夫毋称焉,愿将军观古名将所招选择贤者,勉之哉。

大将军谢曰:

自魏其、武安之厚宾客,天子常切齿。

彼亲附士大夫,招贤绌不肖者,人主之柄也。

人臣奉法遵职而已,何与招士!

’骠骑亦放此意,其为将如此”。

司马迁借苏建之口点出了霍去病的”忠”。

霍去病对招揽门客并不感兴趣,这与他的”忠”是分不开的。

充分尊重汉武帝的权威,尽一个人臣的本分。

(四)秉性气质:

不羁、勇猛、创新

霍去病的不羁,不是恃宠而自骄、不是挟功以自傲,那是他骨子里最深刻的气质,是他对自己的认同与自信。

汉武帝曾经有心教他学习《孙子兵法》和《吴起兵法》,但霍去病却说:

”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

结合他的战功看此言不虚,但是连汉武帝的账也不买,可见其的不羁

“勇猛”是霍去病给人的另一个主要的观感,这个”勇猛”可以从这样两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霍去病具有超乎寻常的英雄气概。

说他”有气敢任”,即不避艰险,勇挑重担,英武果敢。

从其作战经历可知,霍去病打仗有两大特点,一是敢于冒险,二是凶狠顽强。

前者是说他敢于孤军深入,又经常是冲杀在前。

例如,他为骠姚校尉时,”与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军数百里赴利,斩捕首虏过当”。

(霍去病此战斩敌2028人。

已是自己所率兵士的3倍弱,当时与之交战的匈奴军人数肯定要多于此数)。

又如,元狩二年秋,霍去病将兵迎接欲降汉的匈奴浑邪王。

匈奴军众”见汉军而多欲不降者。

颇遁去”局势十分混乱。

霍去病当机立断,率先”驰入”匈奴军中,”得与浑邪王相见,斩其欲亡者八千人”。

控制了局势。

由此可知《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所记霍去病作战”常与壮骑先其大军”之言不虚。

后者是说霍去病敢打硬仗、恶仗。

元狩二年第一次出征河西时,霍去病仅率骑兵1万人,孤军长驱直入。

历经艰险,”转战六日,过焉支山千有余里”。

杀敌数千。

回师途中又以骑兵与敌”合短兵”鏖战于皋兰山下,虽然获胜还朝,但汉军”师大率减什七”,损失过半。

这场战役进行的是何等艰苦与激烈,自可想见。

其次,霍去病绝不是只有意气之勇的匹夫,而是一员既勇且谋、能够决胜千里的战将。

前引霍去病”不至学古兵法”语虽不无偏颇,但从中也可约略看出他的为将之道,这即是不拘泥于习俗常规,重视战前的”方略”即谋划,同时又注意根据战场实际而随机应变。

霍去病非常善于运用骑兵集团在沙漠、草原地带机动作战,他可以指挥骑兵进行短程奇袭。

也可以指挥骑兵进行长距离、大规模的正面进攻,可以用骑兵打运动战,也可以用骑兵打遭遇战,表现出良好的战术素养和高超的临战指挥艺术。

霍去病的创新体现在他对战术的创新上。

汉武帝在漠北之战后褒奖诏书有这样一段”骠骑将军去病率师,躬将所获荤粥之士,约轻赉,绝大幕……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瀚海……取食于敌,逐行殊远而粮不绝”。

霍去病部清一色的轻骑兵,高速、突然、攻击力强,往往使对方措手不及。

霍去病正是利用轻骑兵机动性好的特长,打破了汉军传统的呆板攻防战术,从而控制了战场主动权,它常以速度形成相对的军事优势,突然接近敌人,以迂为直,避实击虚,扩大战争空间,并从敌方获取给养,节省兵力兵器,加速战争进程。

这就使霍去病所营造的战场,完全是一种飓风式战场,农业时代的”闪击战”。

?

后人对霍去病的仰慕和喜爱的情结,不光是对霍去病这一形象的认同,更重要的本质内容其实是对尚武精神的推崇与向往。

所以霍去病打的战役是汉民族战争史中最为荡气回肠的,他的胜利已不单是几次对外战争的完胜,更成为了一种精神象征的丰碑,整个汉民族为之骄傲,它鼓舞感召着一代一代的汉族儿女,他那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的豪言壮语更让无数豪杰血脉贲张。

正因为如此,霍去病成为了古代士人与将领共同偶像,人们竞相歌咏他、崇敬他、热爱他,自古至今延绵千年。

二、《史记》中霍去病与卫青、李广的形象对比

说到霍去病,不得不提汉武帝时期另外两位名将—卫青、李广。

同为一时名将但他们的遭遇、气质、性格却相去甚远。

从中我们也可看到霍去病的更多特质。

(一)不惜人力、不爱士卒

霍去病”少而侍中,贵,不省士”。

这可能是他不惜人力、不爱士卒的根源。

霍去病年少得志,十六岁即随卫青第一次外出征战,战争的残酷早早在他的心里留下了印记。

他也深知若要获取胜利需凭借的就是人力、士卒。

所以在他的心里士卒便成了工具,胜利的条件。

霍去病”其从军,天子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

其在塞外,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骠骑尚穿域塌鞠。

事多此类”。

一个”事多此类”便将霍去病这方面的不足做了一个深刻的批判。

对于李广和卫青,司马迁在这方面给与了高度的评价。

李广仁爱士卒,出征打仗时,碰到缺食少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对士卒可谓关怀备至,体贴入微。

而卫青”于士卒有恩”。

都与霍去病形成巨大反差。

这也是司马迁对此三人评价不一的重要原因。

(二)专宠

霍去病与卫青、李广相比,更得汉武帝的喜爱,甚至可以说是”专宠”。

”大将军姊子霍去病年十八,幸,为天子侍中”;”自是之后,大将军青日退,而骠骑日益贵”;”由此上益重爱之”。

司马迁很少用如此详尽的叙述来描写某个人的受宠。

而事实也确实如此。

汉武帝派霍去病出战时,给他精壮的士卒、兵马,漠北之战,本来是计划霍去病攻击匈奴单于的主力,但是由于情报错误,霍去病的对手变成了匈奴左贤王部。

元狩六年(前117年),霍去病在长安病逝,年仅23岁。

汉武帝特命陪葬茂陵,把他的墓冢建成巍峨的祁连山形状,墓前陈列”马踏匈奴”等大型原雕石刻,以表彰他远征匈奴的丰功伟绩,并谥予他景桓侯的封号。

出葬之日,命归降的匈奴将士身着黑衣黑甲,在长安至茂陵的道路两旁列成几十里军阵,为霍去病送葬。

对于霍去病的幼子”上爱之,幸其壮而将之”,汉武帝准备把他培养成将军。

反观,卫青、李广,遭遇就完全不一样了。

司马迁给出卫氏家族的结局时说”自卫氏兴,大将军青首封,其后支属为五侯。

凡二十四岁而五侯尽夺,卫氏无为侯者。

”卫青在霍去病死后,也再没有领军出征,虽然汉武帝仍频繁对外征讨用兵,如对西南夷、南越、朝鲜等,但是卫青却没有再出现在汉代的战争历史中。

虽说不能就此肯定汉武帝对他的不信任,但作为汉军统帅的他,被限制却是不争的事实。

李广的遭遇则能算得上是个悲剧。

武帝时,李广已可算是三朝名将了。

汉文帝就评价他说:

”惜乎,子不遇时。

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然而,李广历仕三朝终究没有封侯,却落得个横剑自刎的下场。

元狩四年,汉武帝以李广为前将军,与卫青、霍去病一起出击匈奴。

司马迁写到:

”卫青阴受上戒,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

卫青又想让新失侯的公孙敖立功,故徙李广出东道。

李广军因无导,没能和卫青军准时会合。

卫青使长史急责李广幕府对簿。

广曰:

”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

吾今自上簿”。

这里司马迁给出了李广遭遇的原因,竟是汉武帝认为他”数奇”,也就是说他一向不走运。

李广死后,他最疼爱的小儿子李敢也因此将卫青击伤,后被霍去病射杀。

一代名将如此遭遇令人扼腕。

(三)骄傲、冲动

这两方面是指霍去病处事方面的特质。

霍去病他的骄傲是建立在”少而贵”和他的功绩上的,从十八岁为天子侍中,一直到掌管全国兵马的骠骑将军,这种骄傲一指存在,这可能也是司马迁不喜欢霍去病为人的另一个原因。

司马迁描写到:

举大将军故人门下多去,事骠骑,辄得官爵。

按道理来说,卫青的门下霍去病不该接纳,但是,霍去病不仅接纳了这些背叛卫青的故人门下,而且还授予他们官职,这就是他的骄傲之处。

从军五年,终于取得了比他年少时的偶像卫青更大的功劳和更多的认同。

霍去病的冲动可能源自他年少时的轻狂与不羁,《三王世家》开头就写到;”大司马臣去病昧死再拜上疏皇帝陛下:

陛下过听,使臣去病待罪行间……”本来立太子、谏言不是霍去病的职分,但他开头这么一句”陛下过听”就将他当时的冲动表现的淋漓尽致。

而卫青、李广在处事方面就显得圆滑低调许多。

卫青为人大度、仁善退让、谦和谨慎、礼贤下士。

”苏建尽亡其军,独以身得亡去,自归青。

青问其罪正闳,长史安,议郎周霸等:

‘建当云何?

’霸曰:

‘自大将军出,未尝斩裨将,今建弃军,可斩,以明将军之威。

’闳、安曰:

‘不然。

兵法”小敌之坚,大敌之禽也”。

今建以数千当单于数万,力战一日余,士尽,不敢有二心,自归。

自归而斩之,是示后无反意也。

不当斩’”“大将军曰:

”青幸得以肺腑待罪行间,无患无威,而霸说我以明威,甚失臣意。

且使臣职虽当斩将,以臣之尊宠而不敢自擅专诛于境外,而具归天子,天子自裁之,于是以见为人臣不敢专权,不亦可乎?

”军吏皆曰‘善’”。

卫青并没有简单的将作战失败的裨将一斩了事,作为主帅将立威与斩将不划等号,这是他大度、仁善的体现。

卫青因功当上大将军后,苏建曾向卫青建议,让他招纳一些名流之士,以提高他的威望。

但卫青却说”人臣奉法遵职而已,何与招士!

”这也正说明了他的谦虚谨慎,不妄自尊大。

随着卫青地位尊宠,”公卿以下皆卑拜之”,独汲黯分庭抗礼,”长揖不拜”卫青非但不为此不满,反而更尊汲黯之贤。

后来李广失道自刎,其子李敢击伤卫青,卫青也不计私怨,并且匿讳击伤之事,确有大将风度。

需要指出的是,司马迁对这三人的描写,就文学角度看,并没有给予相同的审美观照。

对于李广,写得千载之下仍英风如在。

司马迁是以无限同情和无限赞赏的笔墨来写李广的传记的,他把对李广的喜爱和对统治者的愤恨隐含在字里行间,读来不禁使人扼腕。

对于卫青,司马迁虽颇多微词,认为他”和柔自媚于上,然天下未有称也”。

但也认为卫青具有身先士卒、关怀下属等品质。

对于卫青所指挥的漠北之战,司马迁还是写得相当精彩的。

”胡沙猎猎吹人面,汉虏相逢不相见”、”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等诗作,其作者就是受到司马迁对漠北之战描写的影响。

但是对于霍去病,司马迁的态度就只是实录而已,霍去病的战功多是汉武帝的褒奖诏书来显示,并没有具体描述他在战场上的军事指挥艺术。

当代史家倪世雄盛赞霍去病道:

”西汉的霍去病就是中国古代的巴顿,和巴顿一样,为战争而生、为战争而死。

……其用兵来如急雨,去如狂飙,犁廷扫穴般驰骋往来于匈奴腹地数千里,如入无人之境,其用兵每战必胜,已经达到出神入化之境界。

霍去病罕见的军事天才竟没有得到与之相应的审美观照,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缺憾。

三、《史记》塑造霍去病的手法

明代茅坤在《史记钞》中说:

”司马迁写人物,言人人殊,各得其解,譬如善写生者,春华秋卉,并中神理矣”。

《史记》中的霍去病千年以后读来仍觉虎虎生风、朔气逼人是与司马迁不拘一格、精心设计的塑造人物的方法密切相关的。

(一)互见法的运用

互见法是《史记》的独创。

在不同文章中记载同一件事情时,往往采用互见法。

所谓互见法,就是将一个人的事迹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而以其本传为主;或将同一件事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而以一个地方的叙述为主。

运用这种方法一方面可以避免重复,更主要的是可以使人物形象具有完整性,在人物的本传中叙写其主要事迹,展示其主要特征,而在其他有关人物的传记中补写出人物的次要经历,表现其次要特征。

因为《史记》是以人物传记为主的,同一件事情要出现在不同的传记中,为了避免重复而又能把事件叙述清楚,司马迁创造性地在不同的传记中从不同的角度叙述同一件事情,既避免了重复,又可以使人物形象更为完整、真实,这样就使《史记》既有了历史的可信性,又有了文学的可读性。

互见法还使叙事更为简练,人物的善恶成败的评定就留给了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

《匈奴列传》中关于霍去病的记述不过百字,所列都是霍去病对匈奴作战的战果,体现了这位将军的赫赫武功,而在《卫将军骠骑列传》及《平准书》中人们看到了这些战果后面汉王朝付出的沉重代价。

”两军之出塞,塞阅,官及私马凡十四万匹。

而复入塞者不满三万匹”。

”于是大农陈藏钱经秏,赋税既竭,尤不足以奉战士”。

霍去病的开疆拓土带来的不仅是胜利,也带来了国力的快速损耗。

于是漠北战后”是时财匮,战士颇不得禄矣”。

了解了这些,才能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对于霍去病的评定也就了一抹灰色。

(二)突出霍去病的主要经历

恩格斯说:

”有了人,我们就开始有了历史”。

人的活动构成了历史的进程。

在《史记》之前,历史的记录者们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从商周时期的记”天、地、君”,到春秋战国时期的记言记事,史书大致只是记录历史的提纲,无法展现历史人物具体生动的活动,也体现不了历史人物的精神气质和形象面貌。

《左传》、《国语》虽然把历史事件表现得更加生动但仍没有摆脱记言记事这个中心,因此,即便有些人物的形象性格鲜明但却依附于历史事件,这大大影响了人物形象的完整度。

《史记》以人物的传记为中心,在内容上,能很自然的将人物的姓名、出身、爵位、经历等交代出来。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没有成为霍去病生平的流水账,司马迁非常注意突出他的主要经历,并加以选材,以此来描绘人物的传奇人生,又表现出人物的精神气质。

霍去病短暂的一生却建立了不朽的功业,而《史记》正是抓住了这点,使霍去病这个形象,在后人读来依然为之神往。

霍去病六出北疆,《卫将军骠骑列传》均将其功绩列出并总结道:

”最骠骑将军去病,凡六出击匈奴,其四出以将军,斩捕首虏十一万余级。

及浑邪王以众降数万,遂开河西酒泉之地,西方益少胡寇。

四益封,凡万五千一百户”。

霍去病传奇人生便由此展现,六次出击匈奴,斩捕匈奴十一万,降伏数万。

开辟了河西、酒泉这片汉王朝的新地,减少了西北边陲匈奴的危害。

同时,一个”最”体现了司马迁给他的功绩以客观、公正的评价。

也展现了霍去病的独一无二。

(三)细节的描写与合理想象

《史记》五十二万言却要写三千年的历史与主要历史人物的事迹,篇幅的相对有限与内容的包罗万象形成尖锐的矛盾。

如何解决这个矛盾?

司马迁的方法是宏观上突出人物的主要经历,微观上则精选典型事例,精选最能表现人物的细节并加以合理的想象。

以小见大本来就是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段,以有限的细节透视丰富的人物、以合理的想象阐发人物是这种手段的最有效执行者之一。

所以《史记》当中的这个特点的形成并不是偶然,而是文学艺术的必然要求。

它符合文学要反映生活的客观规律,能够深刻的刻画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还能解决内容与篇幅的矛盾。

《卫将军骠骑列传》也能很好的反映出这个特点。

这篇列传大部分篇幅写的是两位将军的征战过程,能表现霍去病性格、形象的却只聊聊数句或是人物的对白、独白。

讲霍去病的不羁只一句:

天子尝欲教之孙吴兵法,对曰:

”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

”便已言尽。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春,霍去病率一万精兵,在河西走廊一带转战五个匈奴的属国,杀了匈奴的折兰王和卢胡王,生擒浑邪王子和相国、都尉,斩获八千多首级,最重要的是缴获了休屠王的祭天金人。

而就是这一细节,突出了霍去病的战功卓着。

祭天金人是一种用于祭祀上天的铜铸人像,在匈奴的地位相当于夏王朝铸造的九鼎,被视为国家政权的象征,成为国之重器。

秦朝统一后,九鼎不知所踪,秦始皇在泗水还派了一千多人下水打捞过周鼎,却一无所获。

祭天金人也是这样的重器。

从汉武帝将祭天金人郑重其事地供奉在甘泉宫里就可以看出对这件重器的重视程度。

甘泉宫传说是黄帝升仙之地,好神仙的汉武帝建此宫专用于祭祀,在汉武帝一朝地位十分显赫。

祭天金人之贵重可想而知。

而霍去病此战功绩也就不言自明。

《史记》”实录”着称于世,”不虚美,不隐恶”,但它不可能事无巨细,全部写来,司马迁所用的是一方面抓住传记人物的主要事件,从大处着眼,树立人物的基本形象,但为了取得生动逼真的艺术效果,另一方面又从生活细节上进行虚构,使人物形象十分丰满,有血有肉。

选择大事,描写细节用重大的社会活动、重大的历史事件来表现人物的形象,固然是重要的,但也并非抓此一点不及其余。

传主生平的一些细节甚至琐事、小事在写传时也应给予注意,因为这些看似无关宏旨的材料,如果运用恰当可有助于展示人物的更全面的形象。

(四)对比烘托法

对比烘托法是《史记》描写人物最常用的方法,这样一方面能显出优劣高下,另一方面还能将不好明书的观点巧妙的传递出来。

与卫青、霍去病的对比,突出了李广的不幸遭遇和仁爱士卒。

要深刻理解《李将军列传》的内容和司马迁写此传的用心,应该将之与《卫将军骠骑列传》结合来看。

李广出身寒微,完全靠善射和英勇征战而升为将军。

卫青、霍去病他们的升迁是那么频繁和迅速,甚至卫青的孩子还在襁褓之中就被封了侯,这不能不说是因为他们是外戚的缘故。

李广仁爱士卒,出征打仗时,碰到缺食少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对士卒可谓关怀备至,体贴入微。

可是霍去病却不是这样,士卒忍饥挨饿他照样蹴鞠玩乐,将自己吃不完的美食整车倒掉。

这样人物的一些品质高下立见也将作者不好明写的观点传达了出来。

(五)典型场面的描写

《史记》的写人叙事善于营造矛盾冲突尖锐、集中的事件和典型场面,在混乱的时势背景与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人物活动的场面变成一幕幕精彩的戏剧,直观的呈现出人物的气势神韵。

《史记》中众多人物的形象就是在这样的场景之下被人传诵,成为经典。

如将相和、鸿门宴、荆轲刺秦王等等。

《史记》写出了许多被读者称道不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