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免疫学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995630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兽医免疫学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兽医免疫学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兽医免疫学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兽医免疫学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兽医免疫学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兽医免疫学复习资料.docx

《兽医免疫学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兽医免疫学复习资料.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兽医免疫学复习资料.docx

兽医免疫学复习资料

•内民大动物科技学院

•1.免疫、免疫学的概念。

v免疫(immunity):

机体识自己,排除异己,保持机体生理平衡相对稳定的功能。

通常情况下是有利的,但有时也有有害的。

v免疫学(Immunology):

研究抗原性物质、机体的免疫系统和免疫应答的规律和调节以及免疫应答的各种产物和各种免疫现象的的一门科学。

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结构及其免疫生物学(生理性的和病理性的)功能的学科。

2.免疫系统的三大基本特性和功能

1.识别自身与非自身recognitionofselfandnonself

物质基础:

抗原受体,抗原表位

免疫应答基础:

识别自身与非自身大分子物质

2.特异性specificity

疫苗的非交叉保护性

3.免疫记忆immunologicalmemory

免疫记忆细胞对再次接触相同抗原的强烈反应

1、抗传染:

机体抗传染的功能是通过三个环节发挥作用的。

(1)阻止病原微生物进入体内。

(2)抑制病原微生物在体内繁殖。

(3)消灭在体内繁殖的病原微生物。

 *:

抗传染功能过高,引起传染性变态反应;抗传染功能过低,反复发生传染病。

2、自身稳定:

清除机体正常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衰老、破损细胞,保持自身环境稳定。

该功能失调,则引起自身免疫病。

3、免疫监视:

清除机体正常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突变细胞。

该功能失调,则引起肿瘤和癌症。

●1抗原、抗原性的概念?

完全抗原与半抗原的概念是什么?

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启动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即抗原。

特性

抗原物质具有抗原性包括免疫原性与反应原性。

免疫原性(抗原作用)指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的特性。

反应原性(抗原反应)指抗原与相应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反应的特性

●半抗原只有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的小分子物质。

如药物、多糖、类脂等。

●载体赋予半抗原具有免疫原性的蛋白质分子,即为载体。

●半抗原结合某些蛋白质抗原(完全抗原)

●2.抗原物质成为免疫原的条件有哪些?

1.异源性又称异物性。

只有非自身物质进入机体才能具有免疫原性。

微生物、异种组织、细胞及蛋白质均是良好的抗原。

通常动物亲缘关系相距越远,种系差异越大,免疫原性越好

2.大分子免疫原性良好的物质分子量一般都在10000以上。

分子量小于5000其免疫原性较弱。

分子量在l000以下的物质为半抗原。

3.分子结构相同大小的分子如果化学组成、分子结构和空间构象不同,其免疫原性也有一定的差异。

一般结构复杂免疫原性强。

4.物理性颗粒性抗原的免疫原性通常比可溶性抗原强。

可溶性抗原分子聚合后或吸附在颗粒表面可增强其免疫原性。

5.完整性所以抗原物质通常要通过非消化道途径以完整分子状态进入体内,才能保持抗原性。

●3.什么是抗原决定簇?

如何理解单特异性决定簇与多特异性决定簇?

抗原分子表面具有特殊立体构型和免疫活性的化学基团称为抗原决定簇。

由于抗原决定簇通常位于抗原分子表面,因而又称为抗原表位。

抗原决定簇决定抗原的特异性。

根据决定簇特异性的不同,又有单特异性决定簇和多特异性决定簇之分。

前者只有一种特异决定簇,后者则含有两种以上不同特异性的决定簇。

●4.怎样使半抗原具有免疫原性?

●半抗原结合某些蛋白质抗原(完全抗原)

●5.解释抗原交叉性的合义?

抗体与具有相同或相似表位的其他抗原之间的反应,称交叉反应

1抗体与免疫球蛋白的概念是什么?

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是指存在于人和动物血液(血清)、组织液及其他外分泌液中的一类具有相似结构的球蛋白

抗体(antibody,Ab)动物机体受到抗原刺激后,由B细胞分化为桨细胞所产生的,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的一种免疫球蛋白质,主要存在于血清等体液中,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地结合,具有免疫功能

2.图解免疫球蛋白单体的分子结构

3.免疫球蛋白Fab片段和Fc片段是如何组成的?

有哪些生物学活性?

木瓜蛋白酶水解IgG得到两个相同的Fab段和一个Fc段。

胃蛋白酶裂解IgG得到一个具有双价活性的F(ab’)2段和若干个小分子多肽碎片(pFc’)

4.免疫球蛋白分子有哪些特殊结构?

5.免疫球蛋白的种类有哪些?

如何理解免疫球蛋白分子的独特型?

6.各类免疫球蛋白有哪些主要特性和免疫学功能?

ä1.IgG于出生后3个月开始合成

äIgG多为单体,半衰期约为23天,占血清免疫球蛋白总量的75%~80%

äIgG是唯一能通过胎盘的抗体

ä通过Fc段与吞噬细胞表面FcR结合,发挥调理作用;与K细胞结合,发挥ADCC作用;与葡萄球菌A蛋白结合。

ä具有抗菌、抗毒和抗病毒作用

ä参与II、III型超敏反应

äIgG1、IgG2和IgG3的CH2能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

ä2.为五聚体,是分子量最大的Ig,称巨球蛋白。

äIgM激活补体能力比IgG强

ä天然血型抗体是IgM

äIgM是个体发育过程最早能产生的抗体,胚胎晚期已能合成,新生儿脐带血中若IgM水平升高,表示该儿曾有宫内感染

äIgM是抗原刺激后出现最早的抗体,故检测IgM水平可用于传染病的早期诊断。

äIgM是B细胞抗原受体的主要成分

ä3.分为血清型和分泌型两种,血清型IgA主要由肠系膜淋巴组织中的浆细胞产生。

而分泌型IgA(SIgA)是由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处的固有层中浆细胞产生。

ä主要存在于初乳、唾液、泪液,以及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生殖道黏膜表面的分泌液中。

ä分泌型IgA的合成和主要作用部位在黏膜

ä也可参与II、III型超敏反应

ä4.IgD是B细胞的重要表面标志

äB细胞的分化过程中首先出现SmIgM,后来出现SmIgD,他的出现标志着B细胞成熟了

ä5.又称亲细胞抗体

CH2和CH3功能区可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上的高亲和力Fcε受体结合,引起I型超敏反应

7.什么是单克隆抗体?

它有何优点?

ä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antibody)为只针对某一特定的抗原决定基,纯度高的抗体

8.克隆选择学说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克隆选择学说认为抗原进入机体选择的不是所谓存在于体内的自然抗体,而是事先存在于淋巴细胞膜表面的抗原受体,即后来证明是膜表面免疫球蛋白(Smlg)。

1.何为抗感染免疫?

抗感染免疫是机体抵抗病原体感染的能力。

分为抗细菌免疫、抗病毒免疫、抗真菌免疫、抗寄生虫免疫等。

包括先天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力)和获得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2.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因素都有哪些?

1.非特异性免疫因素是机体在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系列天然防御功能,生来就有,有遗传性,它只能识别自身和非自身,对异物无特异性区别作用,主要由屏障结构、吞噬细胞及机体抗微生物物质组成。

2.特异性免疫因素是出生后经主动或被动免疫方式而获得的,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接触某种病原体及其产物而产生的特异性免疫,具有严格的特异性、免疫记忆的特点,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种,在消除病原体作用中,占重要地位。

体液免疫的抗感染作用是通过抗体实现,抗体可发挥中和、免疫溶解、免疫调理、ADCC等。

细胞免疫的T细胞主要是TD细胞和CTL细胞。

细胞免疫对慢性细菌感染(如布氏杆菌、结核杆菌等)、病毒性感染及寄生虫病均有重要作用。

3.何为补体,有哪些特性,补体激活有几种途径?

ä补体:

是存在于人和动物正常新鲜血浆中具有酶样活性的一组不耐热的球蛋白

äA.含量稳定补体占血清总蛋白的含量是相对稳定的,占血清总蛋白的10%,不受免疫的影响。

不同种动物血清中含量不一致,其中以豚鼠血清中的含量最丰富,因而在实验中常以豚鼠血清做为补体应用。

äB.性质不稳定补体成分对热不稳定,56℃30min即可灭活,在0-10℃仅能保持3-4天,在-20℃以下可保存较长的时间。

äC.非特异性和两面性补体可与任何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而发生反应,没有特异性。

补体系统也可导致机体免疫损伤。

äD.连锁反应性补体系统成分中除Clq外,其他均以无活性的酶原形式存在,但某一成分活化后,以后的成分相继活化,形成“级联”酶促反应。

äE.合成的广泛性体内多种组织细胞均能合成补体蛋白,如肝细胞、巨噬细胞、肾小球细胞、肠道上皮细胞、骨髓细胞、淋巴组织、肺等。

但肝细胞和巨噬细胞是补体的主要产生细胞。

在血浆中的补体主要来自肝细胞,炎性病灶中的补体主要由巨噬细胞合成。

ä

由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C1q启动激活的途径为经典途径;由病原微生物等提供接触表面,而从C3开始激活的途径称为旁路途径。

4.抗细菌免疫和抗病毒免疫各有何特点?

免疫系统:

是机体执行免疫功能的组织机构,是产生免疫应答的物质基础。

包括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免疫器官:

免疫器官(immunesystem)是淋巴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发生、分化成熟、定居和增殖以及产生免疫应答的反应场所。

包括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

外周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

参与免疫应答的细胞统称为免疫细胞

免疫活性细胞:

在免疫反应中,受抗原刺激后能分化、增殖,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产生抗体或淋巴因子的细胞称为免疫活性细胞。

主要是指T细胞和B细胞

淋巴样细胞:

指任何淋巴细胞系的细胞。

淋巴细胞系包括大淋巴细胞、小淋巴细胞,它们的前身以及由大、小淋巴细胞分化成的细胞(浆细胞)等

表面受体:

指淋巴细胞表面能与相应的配体(特异性抗原、绵羊红细胞、补体等)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分子结构

表面抗原:

淋巴细胞或其他亚细胞群细胞表面上能被特异性抗体(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表面分子

组织相容性抗原:

组织相容性抗原:

由细胞表面的同种异型抗原诱导的,引起这种排斥反应的个体特异性抗原,也叫移殖性抗原

2.问答:

(1)巨噬细胞的生物学功能:

巨噬细胞的生物学功能:

(1)吞噬作用:

具有强大的吞噬作用,可以消灭病原体、消除异物、衰老死亡的细胞、吞噬处理抗原。

(2)细胞毒作用:

靶细胞表面的抗体FC段受体与巨噬细胞的FC受体结合,使巨噬细胞内酶活化,产生多种活性物质,如溶菌酶、水解酶、肿瘤坏死因子等,对病原体、肿瘤细胞有强大的杀伤作用。

(3)提呈抗原:

巨噬细胞可识别和处理抗原物质,将抗原物质传递给T细胞和B细胞。

巨噬细胞有浓缩、处理、贮存抗原的作用。

释放细胞因子:

在免疫反应中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影响T细胞和B细胞,参与免疫反应,如产生干扰素、溶酶体等。

(4)巨噬细胞的异质性:

巨噬细胞可分为Ia+和Ia-两个亚群,Ia+起抗原提呈作用,占少数,Ia-为杀伤性巨噬细胞,占多数,主要是清除异物。

2.树突状细胞

(2)NK细胞的生物学功能:

1)抗肿瘤作用既不需要抗原的刺激也不需要抗体的参与,它的杀伤作用与释放的淋巴毒素有关。

(2)抗病毒作用病毒感染过程中,一方面强毒的糖蛋白直接作用于NK细胞,增强其活性,另一方面干扰素的产生刺激NK细胞,增强其杀伤病毒的活性。

(3)免疫调节作用它可产生多种淋巴因子,发挥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既可增强免疫,又可抑制免疫。

1.何为变态反应?

是指机体对某些抗原初次应答后,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发生的一种以机体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2.I、II、III、IV型变态反应各有什么特点

兽医生物制品:

指用于动物传染病预防、诊断、治疗的生物制剂。

包括疫苗、诊断液、免疫血清。

(一)疫苗用于人工自动免疫预防动物传染病的生物制剂。

包括弱毒活疫苗、灭活疫苗、类毒素和新型疫苗等。

(二)诊断液用于动物传染病免疫学诊断的生物制剂。

包括诊断抗原、诊断抗体、冻干补体等。

(三)免疫血清用于动物传染病免疫防治的含有高效价抗体的动物血清制剂。

包括抗菌血清、抗病毒血清、抗毒素、康复血清、高免蛋黄抗体等。

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免疫力分为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两种,前者是动物体在种族进化进程中得到的天然防御能力,后者是动物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受到病原体及其产物刺激而产生的特异性免疫力。

灭活疫苗病原微生物经理化方法灭活后,仍然保持免疫原性,接种后使动物产生特异性抵抗力,这种疫苗称为灭活疫苗(死苗)

代谢产物疫苗,如毒素、酶等都可制成疫苗,破伤风毒素、白喉毒素、肉毒毒素、致病性大肠杆菌肠毒素,经甲醛灭活后制成的类毒素有好的免疫原性,可作为主动免疫制剂。

亚单位疫苗是将病毒的衣壳蛋白与核酸分开、除去核酸用提纯的蛋白质衣壳制成的疫苗。

此类苗保含有病毒的抗原成分,无核酸,因而无不良反应,使用安全,效果较好。

猪口蹄疫、伪狂犬病、狂犬病等亚单位疫苗已有成功的试验报道。

亚单位疫苗由于制备困难,价格昂贵。

活疫苗简称活苗,有强毒苗、弱毒苗和异源苗三种。

生物技术疫苗生物技术疫苗是利用生物技术制备的分子水平的疫苗,包括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合成肽疫苗、抗独特型疫苗、基因工程活疫苗以及DNA疫苗。

多价苗是指将同一种细菌(或病毒)的不同血清型混合制成的疫苗。

如巴氏杆菌多价苗、大肠杆菌多价苗等。

联苗是指由两种以上的细菌(或病毒)联合制成的疫苗,一次免疫可达到预防几种疾病的目的。

免疫程序免疫程序应根据疫病在本地区的流行情况及规律、畜禽的用途(种用、肉用或蛋用)、年龄、母源抗体水平和饲养条件,以及使用疫苗的种类、性质、免疫途径等方面的因素制定,不宜作统一规定。

免疫程序应随情况的变化而作适当的调整,不存在普遍适用的最佳免疫程序。

动物的抗体监测是重要的参考依据。

佐剂一种物质先于抗原或与抗原混合同时注入动物体内,能非特异性地改变或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发挥辅助作用,这类物质统称为佐剂或免疫佐剂。

免疫增强剂是指一些单独使用即能引起机体出现短暂的免疫功能增强作用的物质,有的可与抗原同时使用,有的佐剂本身也是免疫增强剂。

主动免疫,被动免疫

2.免疫血清学技术的应用方面?

免疫血清学技术的应用

1.疾病诊断用免疫血清学技术通过检测相应抗原、抗体对动物传染病、寄生虫病等进行诊断。

2.生物活性物质的超微定量动物激素、维生素等,在体内含量极微,但在调节机体的生理活动中起重要作用,可通过分析测定这些微量物质含量及变化,研究机体各种生理功能(如生长、生殖等)。

由于这些物质含量极低,常规方法不能准确测出。

用放射免疫测定和酶免疫技术已能精确测出ng(10-9g)或pg(10-12g)/mL水平的物质,已成为测定动植物、昆虫体中微量激素及其他活性物质,研究动物生殖、植物生理和生物防治的重要手段。

3.物种鉴定各种生物之间的差异都可表现在抗原性不同,物种种源越远,抗原性差异越大,可用区分抗原性的血清学反应,进行包括微生物在内的物种鉴定、物种的分类等。

4.生物性状免疫标记与选择育种通过分析动物、植物一些优良性状(如高产、优质、抗逆性等)的特异性抗原,用血清学方法进行标记选择育种,是很有前途的方向。

5.免疫增强药物和疫苗研究疫苗研究中需用血清学反应和细胞免疫技术测定免疫效果,研究免疫增强药物,尤其研究抗肿瘤药物时还需用细胞免疫技术分析测定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增强作用

6.抗原抗体在细胞和亚细胞水平的定位传染性病原从机体特定部位入侵,并在特定组织细胞内增殖,引起发病。

以荧光抗体染色或免疫酶组化染色,可在细胞水平上确定病毒等病原微生物I的感染细胞,进行抗原的定位。

7.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在基因工程中,基因的分离、克隆、筛选、表达产物的定性与定量分析、表达产物的纯化等均涉及到免疫技术。

 

3.常见的疫苗都有哪些种类?

疫苗的接种途径都有哪些?

疫苗的种类已有的疫苗概括起来分为活疫苗、灭活疫苗、代谢产物和亚单位疫苗以及生物技术疫苗,其中生物技术疫苗又分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合成肽疫苗、抗独特型疫苗,基因工程活疫苗以及DNA疫苗等。

疫苗的使用

免疫途径接种疫苗的方法有滴鼻、点眼、刺种、注射、饮水和气雾等。

家禽免疫可采用滴鼻、点眼、饮水、注射及气雾等多种途径。

滴鼻与点眼免疫效果较好,仅用于接种弱毒疫苗,可直接刺激眼底哈德腺和结膜下弥散淋巴组织等,产生局部免疫。

饮水免疫是最方便的疫苗接种方法,但免疫效果较差,不适于初次免疫。

刺种与注射也是常用的免疫方法,适于某些弱毒苗如鸡痘与马立克病免疫。

另外灭活苗的免疫也必须用注射的方法进行。

刺种与注射方法免疫确实,效果好。

气雾免疫分为喷雾免疫和气溶胶免疫两种方式。

喷雾免疫的雾粒大小为10-100um,在新城疫免疫中,气雾免疫效果较好,不仅可诱导产生循环抗体,而且也可产生局部免疫力,但气雾免疫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应激反应,容易引起呼吸道感染。

1.何为血清学反应?

有何特点?

抗原与相应抗体在体内和体外均能发生特异性结合,因抗体主要来自血清,因此在体外进行的抗原抗体反应称为血清学反应

血清学反应的一般特点

1.特异性与交叉性血清学反应具有高度特异性,如抗猪瘟病毒的抗体只能与猪瘟病毒结合,而不能与口蹄疫病毒结合。

这是血清学试验用于分析各种抗原和进行疾病诊断的基础。

但若两种天然抗原之间含有部分共同抗原时,则发生交叉反应。

交叉反应是区分血清型和亚型的重要依据。

2.抗原抗体结合机理抗原和抗体的结合为弱能非共价键结合,其结合力决定于抗原决定簇和抗体的抗原结合点之间形成的非共价键的数量、性质和距离。

常规的血清学反应,如凝集反应、沉淀反应、补体结合反应等,只有在抗原与抗体呈适当比例时,结合反应才出现凝集,沉淀等可见反应,在最适比例时,反应最明显。

这种因抗原过多或抗体过多而出现抑制可见反应的现象,称为带现象。

2.血清学反应包括哪些类型?

免疫血清学技术按抗原抗体反应性质不同可分为:

1.凝聚性反应包括凝集试验和沉淀试验。

2.标记抗体技术包括荧光抗体、酶标抗体、放射性标记抗体、发光标记抗体技术等。

3.补体参与的反应补体结合试验、免疫黏附试验等。

4.中和反应病毒中和试验、毒素中和试验。

3.何为凝集性试验,有哪些类型?

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在有电解质存在下,复合物相互凝聚形成肉眼可见的凝聚小块或沉淀物,根据此现象来测定相应抗体或抗原,称为凝聚性试验。

分为凝集试验和沉淀试验。

4.何为抗体标记技术,有哪些类型?

抗体、抗原分子小,在含量低时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是不可见的。

有一些物质即使在超微量时也能通过特殊的方法将其检查出来,如果将这些物质标记在抗体分子上,可以通过检测标记分子来显示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存在,此种根据抗原抗体结合的特异性和标记分子的敏感性建立的技术,称为标记抗体技术。

高敏感性的标记分子主要有荧光素、酶分子、放射性同位素三种,由此建立荧光抗体技术、酶标抗体技术和同位素标记抗体技术。

5.何为补体结合实验?

何为中和反应?

补体结合试验是应用可溶性抗原,与相抗体结合后,其抗原抗体复合物可以结合补体,但这一反应肉眼不能察觉,如再加入致敏红细胞(溶血系),可根据是否出现溶血反应判定反应系统中是否存在相应的抗原和抗体。

参与补体结合反应的抗体称为补体结抗体。

补体结合抗体主要为IgG和IgM。

通常是利用已知抗原检测未知抗体。

根据抗体能否中和病毒的感染性而建立的免疫学试验称为中和试验。

中和试验极为特异和敏感,主要用于病毒感染的血清学诊断、病毒分离株的鉴定、不同病毒株的抗原关系研究、疫苗免疫原性的评价、免疫血清的质量评价和测定动物血清抗体的检测等。

中和试验的基本过程先将抗血清与病毒混合,经适当时间作用。

然后接种于宿主系统以检测混合液中的病毒感染力。

宿主系统可以是鸡胚、动物或细胞培养等,目前大多采用细胞中和试验。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