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化学中考考试大纲.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995581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16.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化学中考考试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上海市化学中考考试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上海市化学中考考试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上海市化学中考考试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上海市化学中考考试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市化学中考考试大纲.docx

《上海市化学中考考试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化学中考考试大纲.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市化学中考考试大纲.docx

上海市化学中考考试大纲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2020年上海市化学中考考试大纲(总14页)

 

2020年上海市初中化学课程终结性评价指南

 

一、评价的性质、目的和对象

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评价。

它的指导思想是有利于落实“教考一致”的要求,切实减轻中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有利于引导初中学校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和谐、富有个性的发展。

评价结果是初中毕业生综合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初中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重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各类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

评价对象为2020年完成上海市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

二、评价标准

(一)能力目标

依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中学化学课程标准(试行稿)》(2004年10月版)规定的初中(八至九年级)化学课程目标,确定以下能力目标。

1.化学基础知识

识记常见的物质的名称、性质和主要用途。

用化学语言表达物质和物质的化学变化。

准确表述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能解释简单的化学现象和事实。

知道生活、生产中的常见的化学知识与简单的化学原理。

2.化学基本技能

能辨识常见的化学仪器并知道其使用方法。

能理解化学实验操作及简单的实验过程。

能对常见的物质和化学变化进行定量描述和简单计算。

3.化学综合能力

能指出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

能分析简单综合的化学实验。

能用化学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探究与解决简单的化学问题。

(二)内容要求

依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中学化学课程标准(试行稿)》(2004年10月版)规定的初中(八至九年级)化学基础型课程的内容与要求。

基础型课程的内容主题

一级主题

主题一

身边的化学物质

主题二

物质构成的奥秘

主题三

物质分类和物质变化的多样性

主题四

溶液

主题五

化学与生活

主题六

化学实验活动

主题一身边的化学物质

二级主题

学习内容

学习水平

 

空气

空气的成分

A

 

A

 

B

空气的污染

A

氧气

B

稀有气体

A

水的物理性质

A

A

B

水的电解氢气

B

水的污染和净化

A

碳及其化合物

B

A

B

一氧化碳

B

二氧化碳

B

金属

金属活动性顺序

B

B

B

铁制品除锈

A

主题二物质构成的奥秘

二级主题

学习内容

学习水平

元素

元素及元素符号

A

A

A

同素异形现象和同素异形体

A

分子、原子、原子团

原子、分子的概念

A

 

A

 

A

原子团的符号和名称

A

相对原子质量

A

化学式及式量

B

化合价

化合价

A

A

A

化合价与化学式

B

二级主题

学习内容

学习水平

物质构成微粒的计量

物质的量

A

 

B

 

A

摩尔质量

A

有关物质的量概念的计算

B

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量的计算

B

 

主题三物质分类和物质变化的多样性

二级主题

学习内容

学习水平

物质变化和物质性质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B

A

A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B

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

质量守恒定律

B

B

A

化学方程式

C

纯净物、混合物

纯净物和混合物

B

A

A

单质、化合物

单质和化合物

B

A

A

 

氧化物、酸、碱、盐

氧化物

B

 

A

 

A

盐酸

B

硫酸

B

氢氧化钠

B

氢氧化钙

B

常见的盐

B

酸碱盐的溶解性

A

有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的概念

A

A

A

几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

A

化学反应的类型

 

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含中和反应)

B

A

A

 

主题四溶液

二级主题

学习内容

学习水平

物质的溶解

水的分散性

A

B

A

物质溶解的过程

A

二级主题

学习内容

学习水平

浊液

A

溶液、溶质、溶剂

B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B

溶解度

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

A

 

B

 

A

影响物质溶解度的因素

B

关于溶解度的计算

C

结晶、结晶水合物

晶体和结晶

A

A

A

结晶水和结晶水合物

A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B

A

A

有关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C

溶液的酸碱性

溶液的pH

A

A

A

酸碱指示剂

A

主题五化学与生活

二级主题

学习内容

学习水平

家用燃料

常见的家用燃料

A

B

B

燃料的充分燃烧

B

化肥

化肥的分类

A

A

B

氮肥

A

焰火

焰色反应

A

A

B

焰色反应的应用

B

主题六化学实验活动

二级主题

学习内容

学习水平

实验基本操作

常见仪器的识别及使用

A

B

B

气体的制备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B

 

B

 

B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B

简易启普发生器

B

物质的性质

金属活动性顺序探究

B

B

A

稀硫酸的化学性质

B

二级主题

学习内容

学习水平

物质的分离

过滤

B

B

A

结晶

B

 

物质的检验

盐酸、硫酸的鉴别

B

 

B

 

A

碳酸盐的检验

B

溶液酸碱性的检测

B

《上海市中学化学课程标准(试行稿)》的“学习水平”中“Ⅰ”代表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水平,“Ⅱ”代表过程与方法的学习水平,“Ⅲ”代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学习水平。

学习水平以“A”“B”“C”等级来表示,“A”“B”“C”之间的关系从认知心理的角度是由低到高的递进关系。

知识与技能部分:

“A”(知道/初步学会)、“B”(理解/学会)、“C”(掌握

/设计);过程与方法:

“A”(感受)、“B”(认识)、“C”(运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

(体验)、“B”(感悟)、“C”(形成)。

三、试卷结构及相关说明

(一)能力目标结构

化学部分能力目标分为化学基础知识、化学基本技能和化学综合能力,其中化学基础知识约占55~65%,化学基本技能约占20~30%,化学综合能力约占10~20%。

(二)知识内容结构

化学部分考试内容覆盖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分类和物质变化的多样性、溶液、化学与生活、化学实验活动六个主题内容领域。

常见的物质约占25%,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约占30%,物质的变化约占15%,化学、技术与社会约占10%,化学实验约占20%。

(三)题型题量结构

理化试卷共八大题,其中六、七、八大题为化学部分的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

各题型的题量与分值如下表。

题型题量与分值

题号

题型

题量

分值

选择题

20题

20分

填空题

2~4题

约20分

简答题

2~4题

约20分

总计

24~26题

60分

(四)难度结构及相关说明

1.难易结构:

试题的易、中、难比例约为:

8:

1:

1。

2.试卷总分:

理化试卷满分150分,化学部分60分。

3.考试时间:

理化试卷的考试时间100分钟。

4.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含试卷与答题纸,按要求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作答。

 

四、题型示例

题型示例仅用于说明考查的能力目标样式与题型样式。

(一)选择题

【例1】银针曾是中医针灸的常用器械,银的元素符号是A.AlB.AgC.MgD.Hg

【参考答案】B

【能力要求】基础知识/用化学语言表达物质和物质的化学变化

【知识内容】物质构成的奥秘/元素/元素及元素符号

【难度系数】

【例2】瓶中CO气体分子的微观示意图为(“”表示C原子,“”表示O原子)

ABCD

【参考答案】C

【能力目标】基础知识/用化学语言表达物质和物质的化学变化

【知识内容】物质构成的奥秘/分子、原子、原子团/原子、分子的概念

【难度系数】

【例3】实验室取用药品的操作正确的是

纸槽

 

滴加液体

A

【参考答案】C

倾倒液体

B

装入粉末状固体

C

装入块状固体

D

【能力目标】基本技能/能辨识常见的化学仪器并知道其使用方法

【知识内容】化学实验活动/气体的制备/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难度系数】

【例4】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硫酸,对反应前后烧杯中溶液分析错误的是A.颜色改变B.温度升高

C.碱性减弱D.质量增加

【参考答案】A

【能力目标】基础知识/知道生活、生产中的常见的化学知识与简单的化学原理

【知识内容】化学实验活动/物质的性质/稀硫酸的化学性质

【难度系数】

【例5】燃烧前常将汽油(含CH等)喷成雾状,可以

A.减少O消耗量B.增大汽油与空气的接触面C.减少CO生成量D.使CH等分子变得更小

【参考答案】B

【能力目标】基础知识/知道生活、生产中的常见的化学知识与简单的化学原理

【知识内容】化学与生活/家用燃料/燃料的充分燃烧

【难度系数】

【例6】含氧元素质量相同的SO和SO,具有相同的

A.硫元素质量B.质量C.氧原子个数D.分子个数

【参考答案】C

【能力目标】基本技能/能对常见的物质和化学变化进行定量描述和简单计算

【知识内容】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构成微粒的计量/有关物质的量概念的计算

【难度系数】

【例7】大理石和稀盐酸在启普发生器中反应,关闭活塞后固液脱离接触的原因是A.溶液体积减小B.稀盐酸浓度减小

C.容器内气压增大D.空气的压强增大

【参考答案】C

【能力目标】综合能力/能用化学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探究与解决简单的化学问题

【知识内容】化学实验活动/气体的制备/简易启普发生器

【难度系数】

【例8】河水净化的主要步骤如下图所示。

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X液氯

河水…

净化的水

 

A.步骤Ⅰ可除去难溶性杂质B.X试剂可以是活性炭

C.步骤Ⅲ可杀菌、消毒D.净化后的水是纯净物

【参考答案】D

【能力目标】基础知识/知道生活、生产中的常见的化学知识与简单的化学原理

【知识内容】身边的化学物质/水/水的污染和净化

【难度系数】

【例9】在硝酸银、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反应停止后过滤,滤液仍为蓝色。

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滤渣中一定有银、没有铜和锌B.滤渣中一定有银和锌、可能有铜C.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硝酸铜、硝酸银D.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硝酸铜,可能有硝酸银

【参考答案】D

【能力目标】基础知识/准确表述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能解释简单的化学现象和事实

【知识内容】身边的化学物质/金属/金属活动性顺序

【难度系数】

【例10】关于化学反应类型说法正确的是A.有单质生成的反应是分解反应B.两种化合物之间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C.元素存在形态发生改变的反应是置换反应D.化合反应中生成物的物质的量可能等于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和

【参考答案】D

【能力目标】基础知识/准确表述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能解释简单的化学现象和事实

【知识内容】物质分类和物质变化的多样性/化学反应的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含中和反应)

【难度系数】

(二)填空题

【例11】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的倡议,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①“丝绸之路”把中国的丝绸、茶叶等传入西方,将西方的宝石等带入中国。

丝绸裁剪缝制成服饰的过程是

(1)(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新鲜茶叶中含维生素C,其化学式是CHO,CHO由

(2)种元素组成;宝石的成分复杂,其中所含的AlO属于(3)(选填“单质”或“化合物”);AlO中Al的化合价是(4)。

②能源合作是“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中缅油气管道将石油和天然气输入中国。

石油是由多种化合物组成的(5)(选填“混合物”或“纯净物”);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1molCH中约含有(6)个CH分子(用科学记数法表示);CH完全燃烧生成CO和(7)。

【参考答案】

(1)物理

(2)三(3)化合物(4)+3(5)混合物

(6)×10(7)HO

【能力目标】基础知识/准确表述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能解释简单的化学现象和事实基础知识/用化学语言表达物质和物质的化学变化基础知识/准确表述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能解释简单的化学现象和事实基础知识/用化学语言表达物质和物质的化学变化

基础知识/准确表述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能解释简单的化学现象和事实基本技能/能对常见的物质和化学变化进行定量描述和简单计算基础知识/知道生活、生产中的常见的化学知识与简单的化学原理

【知识内容】物质分类和物质变化的多样性/物质变化和物质性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质构成的奥秘/元素/元素及元素符号物质分类和物质变化的多样性/单质、化合物/单质和化合物物质构成的奥秘/化合价/化合价与化学式物质分类和物质变化的多样性/纯净物、混合物/纯净物和混合物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构成微粒的计量/物质的量化学与生活/家用燃料/常见的家用燃料

【难度系数】

(1)

(2)(3)(4)(5)(6)

(7)

【例12】食盐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获取食盐的途径有多种。

①开采岩盐。

地下盐层含氯化钠等物质,灼烧氯化钠,火焰呈(8)色。

配制某氯化钠溶液需85mL水,应选用(9)mL量筒量取(选填编号)。

a.10b.25c.100

②熬制井盐。

《天工开物》记载:

抽取深井中的盐水,用井中产生的天然气作为燃料熬制井盐。

CH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10)。

氯化钠与硝酸钠的溶解度曲线如下,20℃时溶解度较小的物质是(11)。

溶解度

88

36

O20

 

温度(℃)

③海水晒盐。

某地海水中主要物质的含量见上表。

该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12)。

20℃时的100g该海水,当水的蒸发量大于(13)g时,开始析出氯化钠。

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硫酸钠应选用的试剂是

(14)。

点燃

【参考答案】(8)黄(9)c(10)CH+2O

CO+2HO(11)NaCl

(12)%(13)(14)BaCl溶液

【能力目标】综合能力/能指出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基本技能/能辨识常见的化学仪器并知道其使用方法基础知识/用化学语言表达物质和物质的化学变化基础知识/准确表述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能解释简单的化学现象和事实综合能力/能指出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综合能力/能用化学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探究与解决简单的化学问题

基本技能/能理解化学实验操作及简单的实验过程

【知识内容】化学与生活/焰火/焰色反应的应用化学实验活动/实验基本操作/常见仪器的识别及使用化学与生活/家用燃料/常见的家用燃料溶液/溶解度/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有关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化学实验活动/物质的分离/结晶物质分类和物质变化的多样性/氧化物、酸、碱、盐/常见的盐

【难度系数】(8)(9)(10)(11)(12)(13)

(14)

【例13】实验室制备并收集二氧化碳。

①选用药品。

按左下表进行实验,取等质量的大理石加入足量酸中(杂质不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体积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右下图所示:

二氧化碳体积(mL)

400

200

 

O3060

时间(s)

图中丙对应实验(15)(选填“Ⅰ”“Ⅱ”或“Ⅲ”)。

确定用乙对应的药品制备并收集二氧化碳,相应的化学方程式是(16);不用甲对应的药品,理由是(17)。

②搭建装置。

组装简易启普发生器,应选用(18)(选填编号)。

 

单孔塞双孔塞

a

b

c

d

e

f

g

h

③收集二氧化碳。

用右图装置收集时,空气从(19)(选填“x”或“y”)

xy

端排出。

④检验二氧化碳。

写出检验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0)

 

【参考答案】(15)Ⅰ(16)CaCO+2HCl

CaCl+HO+CO↑

(17)反应过于剧烈,不利于收集二氧化碳(18)bcfg

(19)x(20)Ca(OH)+CO

CaCO↓+HO

【能力目标】基本技能/能理解化学实验操作及简单的实验过程基础知识/用化学语言表达物质和物质的化学变化基本技能/能辨识常见的化学仪器并知道其使用方法

基本技能/能理解化学实验操作及简单的实验过程基本技能/能理解化学实验操作及简单的实验过程基础知识/用化学语言表达物质和物质的化学变化

【知识内容】化学实验活动/物质的性质/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化学实验活动/气体的制备/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化学实验活动/气体的制备/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化学实验活动/气体的制备/简易启普发生器身边的化学物质/碳及其化合物/二氧化碳物质分类和物质变化的多样性/氧化物、酸、碱、盐/氢氧化钙

【难度系数】(15)(16)(17)(18)(19)(20)

(三)简答题

【例14】某混合溶液含一定量的硝酸银、硝酸铜和硝酸钡,为逐一沉淀分离其中的金属元素,从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稀溶液、氯化钠溶液、硫酸钠溶液中选择试剂进行实验。

①甲的实验如下表所示:

步骤

操作

现象与解释

向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得到白色沉淀,相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1)

向Ⅰ中滤液加入过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得到

(2)色沉淀

向Ⅱ中滤液加入过量氢氧化钠稀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得到蓝色沉淀,该沉淀的化学式是(3)

在Ⅱ中,需确认钡元素是否完全沉淀。

甲在此环节的部分实验记录如下图所示:

请根据这部分记录,指出该环节中甲存在的具体问题并说明理由。

(4)

②乙仅调整了甲实验中所加试剂的顺序,既达到了实验目的,理论上又减少了氢氧化钠的消耗量。

乙所加试剂依次为(5)。

③丙设计了一种新的方案,不仅达到了实验目的,而且理论上氢氧化钠的消耗量降到最少。

丙所加试剂依次为(6)。

【参考答案】

(1)AgNO+HCl

AgCl↓+HNO

(2)白(3)Cu(OH)

(4)方案设计不合理,因为Ⅱ中溶液含其他酸,溶液始终呈酸性,不能根据溶液的酸性判断稀硫酸过量;实验操作不规范,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时,试纸不能湿润,否则会影响测定值。

(合理即可)

(5)稀盐酸、氢氧化钠稀溶液、稀硫酸

(6)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钠稀溶液、硫酸钠溶液或:

氯化钠溶液、硫酸钠溶液、氢氧化钠稀溶液或:

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钠稀溶液、稀硫酸

【能力目标】基础知识/用化学语言表达物质和物质的化学变化基础知识/识记常见的物质的名称、性质和主要用途基础知识/识记常见的物质的名称、性质和主要用途综合能力/能分析简单综合的化学实验过程综合能力/能用化学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探究与解决简单的化学问题综合能力/能用化学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探究与解决简单的化学问题

【知识内容】物质分类和物质变化的多样性/氧化物、酸、碱、盐/盐酸物质分类和物质变化的多样性/氧化物、酸、碱、盐/酸碱盐的溶解性物质分类和物质变化的多样性/氧化物、酸、碱、盐/氢氧化钠化学实验活动/物质的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检测化学实验活动/物质的检验/盐酸、硫酸的鉴别物质分类和物质变化的多样性/氧化物、酸、碱、盐/常见的盐

【难度系数】

(1)

(2)(3)(4)(5)(6)

【例15】实验室用锌粒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并还原g氧化铜。

实验装置如下(装置气密性良好,夹持仪器省略)。

①仪器Ⅰ的名称

②B中生石灰作

(7),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9)剂;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8)。

(10);

D中现象是

(11),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是

(12)。

③为确定实验结束后氧化铜是否已基本消耗完,请设计两种不同的方案填入下表。

(13)

操作

判断依据

结论

方案一

【参考答案】(7)锥形瓶(8)Zn+HSO

ZnSO+H↑(9)干燥

(10)H+CuO

(12)CuSO+5HO

Cu+HO(11)固体变成蓝色

CuSO·5HO(13)合理即可

操作

判断依据

结论

取出C中固体,

观察内部固体颜色

固体的颜色:

全部呈红色仍有黑色固体

氧化铜已基本消耗完氧化铜未消耗完

取出C中固体,滴入稀硫酸

溶液的颜色:

溶液仍为无色溶液变蓝色

氧化铜已基本消耗完氧化铜未消耗完

称量反应后C中固体的质量

固体质量减轻的情

况:

接近或等于g

明显小于g

氧化铜已基本消耗完氧化铜未消耗完

【能力目标】基本技能/能辨识常见的化学仪器并知道其使用方法

基础知识/用化学语言表达物质和物质的化学变化基础知识/知道生活、生产中的常见的化学知识与简单的化学原理基础知识/用化学语言表达物质和物质的化学变化基础知识/识记常见的物质的名称、性质和主要用途基本技能/能理解化学实验操作及简单的实验过程综合能力/能用化学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探究与解决简单的化学问题

【知识内容】化学实验活动/物质的性质/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化学实验活动/物质的性质/金属活动性物质分类和物质变化的多样性/氧化物、酸、碱、盐/氧化物物质分类和物质变化的多样性/化学反应的类型/氧化还原反应溶液/结晶、结晶水合物/晶体和结晶溶液/结晶、结晶水合物/结晶水和结晶水合物化学实验活动/物质的性质/稀硫酸的化学性质

【难度系数】(7)(8)(9)(10)(11)(12)

(13)

五、附录

理化答题纸本答题纸的形式,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