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中的章法布局举例.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995520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4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书法中的章法布局举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书法中的章法布局举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书法中的章法布局举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书法中的章法布局举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书法中的章法布局举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书法中的章法布局举例.docx

《书法中的章法布局举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书法中的章法布局举例.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书法中的章法布局举例.docx

书法中的章法布局举例

书法中的章法布局举例

 

 

————————————————————————————————作者:

————————————————————————————————日期:

 

书法中的章法布局举例

 

 什么叫章法,章法就是布局和谋篇。

给你一篇文字,给你一张纸,请你把它写出来,要想写成一幅书法作品,你就必须要好好构思一番。

有的人只知道写字,但不知道究竟如何去布局和谋篇,这是很不够的。

 如何理解书法中的章法,应该是一个全局性的大概念,它所涉及的面是很广的,如作品的款式、笔法的运用、字群的排列、线条和墨色、行间留白、上下款文措辞以及如何用印等,方方面面,都要事先考虑到。

我国著名书法家张新明先生说,艺术给人以美感,书法艺术也不例外,也要给人以美的感受。

如此众多的内容,要想一下子在章法的概念里,安排得十全十美恐怕难以做到。

事实上,章法如同兵法一样,不同的战役有不同的打法。

不同款式的书法作品,有不同的章法要求,我们大不可以偏盖全。

我们一定要站在理性的角度,去把握好这个全局性的大概念。

下面,就从不同的作品款式出发,并以实例来作一些具体的探索。

 一、关于“对联”的章法技巧

  据传,在古代《诗经》中就有无数语句相对、平仄和韵的对联。

在唐宋以前的律诗中,第二句与第三句都是两两相对的。

然而,对联用于书法则是在明代晚期,直到清代以后,对联才得以盛行。

对联强调对称美,开始的时候很工整,以楷书和行书为主,清代以后才发展到诸体都能入对联。

对联的内容一般有“山水情怀、寄写心志、讽喻社稷及生活读书”等。

对联的字数不等,常见的有“四言对、五言对、七言对”等,后来还出现了“数十字、上百字”的长联。

在款识方面,对联开始只落单款,到后来也落上下款。

在用途上,对联也从雅士清玩发展到亭台楼阁、高堂庙宇。

现列举若干对联款式如下:

  1、上下款一行式。

对联的上款,在一般情况下,总是要题上受书人的称谓、姓名和字号的。

但是,本幅作品的上款并没有找到位置。

因为他在上联已经题上了“甲子五月端阳前一日”,而且所题的位置比较低,如果再题受书人的姓名的话,自觉不妥。

于是,作者把受书人的姓名题在了下联的上方,把自己的名字题在了下方,以示对受书人的尊敬。

这是一种将计就计的办法,虽有差错,而又显出了高招,令人佩服至极。

见(图1):

 

ﻫ(图1)

  2、四行题款式。

每联题为两行,共四行,位置居中。

见(图2):

(图2)

 3、正文以下多行式。

正文作四字,留出一个字的位置用于题多行款,另有一番情趣。

见(图3):

 

              (图3)

4、龙门双行式。

因为款文字数较多,故而采用双行式题款法。

见(图4):

(图4)

 5、少字高题式。

文多,题字少,以突现其气势,大有“疑是银河落九天”之势。

见(图5):

(图5)

 

  6、双色满框式。

采用色彩入书法,款文四行,顶天立地,有特色。

见(图6):

          

(图6)

 二、关于“中堂”的章法技巧

  中堂是指整张宣纸所书写的作品,通常情况下,宣纸的长宽比例是2:

1,以竖式为准。

整张宣纸的尺寸,有三尺、四尺、六尺等。

现存最早的书法中堂为南宋吴琚所书的《七言绝句》。

中堂的出现远晚于手卷,手卷是文人手上的把玩物,而中堂则是时时用来悬挂的,可以让更多的人来欣赏。

所以,中堂是人们十分喜爱的书法作品。

但是,中堂形式比较程式化,要注意在章法上有所突破,突出新颖性。

  1、界格式。

用于书写工整一路的作品,书写前要先打界格,打界格的线条要细而劲挺。

但在落款处不要打界格,务使行气贯通。

见(图7):

(图7)

  2、疏朗式。

书法作品重虚实相见,全是虚不见实,谓之空洞无物。

全是实不见虚,谓之局促郁塞。

有虚有实,谓之潇洒空灵。

书法创作要怡然自得,要舒适自然,要巧作安排。

见(图8):

(图8)

 3、随款式。

所谓随款式,是指正文不够写,把多余的正文当作落款来写,一统到底。

这种款式在书写时表现为十分的随意,一看没纸了,便把正文当作落款写,与正文搅和在一起。

见(图9):

 

ﻫ(图9)

4、界格信札式。

信札是尺牍,把多个尺牍组合在一起,搞成一幅中堂,有分有合,以小见大,令人神往。

见(图10):

(图10)

  5、文识各半式。

款文和正文各占一半,虽说是款文,其实与正文一样,只是写得小了一点,有一种大疏对大密的趣味。

见(图11):

ﻫ(图11)

6、团扇对联式。

中间作四个团扇,两边配上一幅对联,内圆外方,很有一点创意。

见(图12):

(图12)

 

  三、关于“条幅”的章法技巧

  条幅以中堂为基础,在一般情况下,条幅是中堂的一半,其款识与中堂也基本一样,只是它的气势比中堂更为奔放、更为修长。

条幅象中堂一样,也是用来悬挂的,可以让更多的人来欣赏。

所以,条幅也是人们十分喜爱的书法作品款式之一。

下面,向大家介绍一些条幅章法形式。

 1、清代汪士慎的隶书条幅,正文用界格,分作三行;落款不用界格,顶天立地,直落一行,印在款中。

见(图13):

 

    

(图13)

  2、沈尹默的行书条幅,正文采用竖界格三组册页,合作一幅条幅作品,别有一番滋味。

见(图14):

(图14)

3、陆维钊的行书条幅,正文采用无界格,仅二行半就写完了。

落款起于正文之下,但稍稍拉开一点距离,整个款文时断时续,巧妙无比。

见(图15):

(图15)

 

4、清梅清行书条幅,正文无界格,落上下款,上款高于正文,且有序三行。

下款落于中偏下,作品的左下角盖了五方印,左下方一印为压角印。

见(图16):

(图16)

四、关于“横幅”的章法技巧

 书法作品通常有横式和竖式两种,而横幅在今天犹为流行,特别横长的作品叫手卷。

横幅,又叫横披,横长于高,悬挂时去取横势。

横幅的章法气势与直幅的章法气势不同,很大,横幅的章法气势有类似看宽银幕电影一般,给人的感觉是“波澜壮阔”:

而直幅的章法气势,则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感觉。

由于横幅纵行气短,有时一行仅一个字,换行频律高,前后距离长,所以, 横幅最难的是贯气。

此外,横幅很善于写大字榜书。

大字榜书与小字的章法处理不同,它字字独立,但更强调内在的联系和前后的呼应。

在款式上处理,横幅比较灵活多变,有在正文前面署款的,有在正文后面署款的,有前后都署款的,还可以在正文的下面署款的。

  1、下图为陆俨少所作大字榜书,落单款于正文后面。

见(图17):

(图17)

2、下图为册页组合式的横幅作品,每六行空一行,给人以透气感,款落于正文之后,书体大小一致,一气呵成,款与文一统到底。

见(图18):

 

ﻫ(图18)

 3、下图为上平下不平(齐头不齐脚)的横幅作品。

上平以求整齐,下不平以求空灵和随意,为求得空白匀称,分别予以补引。

给人以清淡典雅、酣畅伶俐的审美体验。

见(图19)

  (图19)

 4、下图为字距密、行距宽的横幅作品,取法于明代书家张瑞图、黄道周。

行行清楚明了,给人以心旷神怡的感觉。

见(图20):

(图20)

 5、下图为清王铎的作品,落前后款。

正文为王铎的自作诗句,前一首有序,后两首有题无序,最后作款。

此幅作品既不齐头,又不齐脚,写来笔法精绝、节奏明快;字体左倾右欹、险夷相济、变幻莫测、虚实相生,真是魄力独雄,潇洒无比。

见(图21):

(图21)

 五、关于“扇面”的章法技巧

扇子,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明代罗欣《物源》有“舜始造扇”说,沈从文《扇子史话》在阐释扇子作用时说:

“出于招风取凉,驱赶虫蚊掸拂灰尘,引火加热种种需要,人们发明了扇子。

”从现已出土的文物看,最早的战国时期扇子是用细竹篾编织而成的。

后来,随着手工业的不断发展,从制扇材料的多元化(如竹苇、羽毛、绢布、锦司丝、纸等),进入了扇形的多元化(长方形、椭圆形、掌扇形、多角形、曲线形、海棠形等),并且逐步完成了从实用走入艺术的历史进程。

不知是谁首创在扇面上题字,现已无从查考,传说应该早在宋徽宗以前。

宋徽宗以后,出现了扇面书法,如宋徽宗团扇。

见(图22):

(图22)

  明代以后,扇子得以广泛流传。

关于折扇,据说是由日本传入的。

下面,向大家介绍一些扇面书法的章法形式。

 1、团扇书法

  团扇,因有团圆如明月而得名,相传出自汉代。

这幅作品共22行,每行字数不等。

少则4-5字,多则40字以上。

章法围着圆边走,行间留白与环圆留白匀称,款和题头在同一个水平线上,真是用心良苦。

见(图23):

 

ﻫ(图23)

 此图是团扇变形款式,人称苹果式。

系赵之谦所作,以魏入行草,拙中见巧,方中见圆,中间空白为苹果之手柄痕迹,使左右有着一种上下阙的感觉。

见(图24):

(图24)

  下图是吴昌硕先生独具匠心的作品,一楷一行,一短一长,疏密对比明确,潇洒无比,风姿绰约。

见(图25):

     

(图25)

下图也是团扇变形款式,四边去圆为方,亦系赵之谦所作,正文画界格,用魏碑写出,严谨中现出浪漫气,清逸富贵。

上款暑正文出处和赠送对象,下款暑时日和作者名。

见(图26):

     

   (图26)

 

  下图也是团扇变形款式,人称芭蕉扇式。

章法围着扇边走,行间留白与环圆留白匀称,款和题头在同一个水平线上。

见(图27):

      

   (图27)

 下图也是团扇变形款式,人称方扇式。

相传在战国时期就有方扇出现,扇面用细竹篾编制而成。

见(图28):

           

 (图28)

  2、折扇书法

 折扇书法创作难于其他书法创作,究其原因:

一是体积小,二是表面不平,三是纸面不吸水,四是开头不规则。

其中,纸面不吸水的问题好解决,只要用滑石粉擦一擦,不吸水的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下图的章法为二行居中式,为清代书法家翟云生所书,他以隶书名世。

此幅作品给人以天空地阔、任意翱翔的感觉。

见(图29):

       ﻫ

ﻫ(图29)

 

下图的章法为隔行长短式,为明代书法家娄坚所书,长行从扇面的上沿一直写到下沿,而短行则每行只写二字,且平上不平下。

见(图30):

      

 

 (图30)

下图的章法为隔行取半式,即一行写满,一行写半,以次类推。

整幅章法满而不局促,空间布局合理。

见(图31):

       

ﻫ(图31)

下图的章法为长虹式,每行二字,沿扇面的上沿写,若彩虹一般,且款文的底部也与正文齐平。

给人以宽阔无比的想象空间。

见(图32):

 

 (图32)

 

 下图的章法为疏朗式,系明代陈鸿寿所书。

扇面书法太挤则闷,太空则虚,此作不挤不空,恰倒好处。

留出的空间,正好用来表现自我。

见(图33):

(图33)

六、关于“条屏”的章法技巧

 条屏,亦称屏条、通屏、海幔、海幕、一堂。

它是将四幅、六幅条幅连成一幅,称之为四条屏、六条屏等。

相传,条屏起于唐代以前。

值得一提的是,条屏可拆可分,即可以合起来一起悬挂,体现出一个大主题。

拆开来时又可以单独悬挂。

由于条屏有可拆可分的特性,所以,条屏作品在落款时,可以在最后一条落一个款子,也可以每屏都落款。

  下图是清代吴廷康所书,临摹了四种篆书,但每屏都落了款。

见(图34):

(图34)

 下图是二条屏,为杨沂孙所书,虽然只落了一个款,但是,为补充正文之不足,把款文中的时日部分,仍当作正文来写,其余款文作两行小字一并写出。

见(图35):

   

(图35)

  下图是本文作者所作的四条屏作品,每条一行,末行下半部分落款三行,改变了通篇章法中的单调性。

见(图36):

 

(图36)

下图是清代吴大徵所作的篆书四条屏,第一屏四行中的首行只写两个字,留出长片空白以见其虚,以后二屏,每屏写满四行以见其实,第四屏写三行半,留出半行作落款用,一虚一实,首尾呼应,克服了条屏章法容易单调的毛病。

见(图37):

ﻫ(图37)

 7、关于“斗方”的章法技巧

 中堂的一半称之为斗方,作品尺寸为正方形。

正方形在视角上给人的感觉是太规正、太庄严,是一种借助于绘画形式的章法。

斗方起于何时,恐怕难于查考。

但是,由于当今建筑物的空间比较低,斗方已经成了人们审美的新趣尚,也激发了广大书法家们的创作热情。

然而,斗方不一定是方的,有时常常有点扁方形。

 下图是赵之谦的作品,其特色是内圆外方式。

见(图38)

 (图38)

下图是分段式的斗方作品,即是把长段文章,分成一段一段来书写,并把整幅作品分作四个横条,叠加起来成为一幅斗方作品。

这种形式的作品,在古代几乎看不见,把单体横式变成了群体方形,体现出一种逆向思维方式。

在整幅作品中,每个横条都是齐头不齐脚,有的一行只写1-3个字,有意留出一些空间,以不完整来破完整,章法效果极佳。

见(图39)

 (图39)

 下图正文少款识多的章法形式。

见(图40)

   (图40)

  下图是无款识的章法形式。

见(图41)

(图41)

  下图是界格式的章法形式。

见(图42)

(图42)

 以上章法形式,仅供参考。

章法只是一种格式,格式是跟着幅式走的,章法的外边处理完全受制于幅式的轮廓。

章法之难,难就难在能不能出人意料。

生活是多姿多彩、五光十色的,这种现象在书法中也应该有所体现,要时出新意。

但是,不管怎么变,都离不开章法中的最基本的要素---正文和落款。

问题是如何去捕捉书法美的形式,把书法艺术美和书法意境美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推陈出新章法形式来。

从表面上看,款识和章法都是末道小技,但更蕴含着人的综合素养。

故而,我们应该在临池之余,多学习一些有关的书论、画论、美学等方面的知识,这叫做磨刀不误砍柴功嘛,只有慢慢积累,才能厚积薄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