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物技术资料归类考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994471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生物技术资料归类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农业生物技术资料归类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农业生物技术资料归类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农业生物技术资料归类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农业生物技术资料归类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业生物技术资料归类考试题.docx

《农业生物技术资料归类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生物技术资料归类考试题.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业生物技术资料归类考试题.docx

农业生物技术资料归类考试题

一、名词解释

1.生物技术:

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和其它自然学科原理,按照预先设计的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产生出所需要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技术

2.植物组织培养:

在无菌和人为控制的条件下,培养、研究植物组织器官,进而从中分化发育出整体植株的技术。

3.细胞全能性:

具有完整细胞核的细胞,在适宜的条件下能够分化成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

4.愈伤组织:

具有分裂能力的一团细胞

5.脱分化:

回复分裂能力的过程。

6.再分化:

生长由无序重新进入有序。

7.培养基:

供微生物、动植物组织生长、产生代谢产物或维持用的人工配置的营养基质。

8.植物离体快繁:

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离体条件下,对植物进行营养繁殖,使其在短期内获得遗传性一致的大量再生植株的方法。

9.增殖系数:

接种一个芽或一块增殖的培养物,经过一个生产年的培养后得到的芽和苗的数量

10.褐变:

在组织培养的过程中,由于培养材料向培养基中释放褐色物质导致培养基逐渐变为褐色,培养材料也随之慢慢变褐而死亡的现象。

11.污染:

是指在培养过程中,培养基或培养材料上滋生真菌、细菌等微生物,使培养材料不能正常生长和发育的现象。

12.玻璃化:

细胞分裂与体积增大的速度超过了干物质产生和积累的速度,植物只能吸收水分来充涨自己的体积。

13.茎尖培养脱毒:

采取茎尖分生组织离体培养获得无毒幼苗的方法。

14.外植体:

植物组织培养中作为离体培养材料的器官或组织片段。

15.植物体细胞胚:

植物离体培养的细胞、组织、器官产生类似胚的结构,其形成也经历了一个类似合子胚胎发生和发育过程。

16.继代培养:

愈伤组织培养一段时间后必须转移到新鲜的培养基上以保持培养物质的正常生长,更换一次培养基的过程。

17.原生质体:

除细胞壁以外细胞膜包被的物质。

18.单倍体:

体细胞数等于配子染色体数的个体。

19.花药培养:

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把发育到一定阶段的花药,通过无菌操作技术,接种在人工培养基上,形成愈伤组织或胚状体,随后使愈伤组织分化成完整的植株。

(花药培养形成二倍体,花粉培养形成单倍体和二倍体)

20.单倍体的鉴定:

茎尖或根尖细胞染色体计数、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核DNA含量、测量叶片保卫细胞长度

21.共培养:

植物细胞、组织、器官与农杆菌一起培养一段时间,获得转基因产物的方法。

22.基因工程:

人们按照预先设计的生物施工蓝图,把需要的目的基因经过体外切割、拼接与重新组合,然后引入受体细胞,并使其在受体内进行复制、表达,按要求改变受体细胞的遗传特性,然后由转化细胞再分化成具有预期新性状的工程植株

23.质粒:

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细菌细胞中染色体以外能够自主复制的裸露的环状DNA分子。

24.限制性内切酶:

是一类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中某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能精确特异的切割双链DNA分子的核酸内切酶。

(DNA纯度、甲基化程度、甘油的含量、反应体系PH值、反应温度、酶切时间等影响酶的活性)

25.DNA聚合酶:

以DNA为复制模板,从将DNA由5'端点开始复制到3'端的酶。

(具有耐高温的特点)

26.感受态细胞:

经过氯化钙溶液处理过的细胞处于容易接受外源DNA状态。

27.基因组文库:

将某一生物的基因组DNA酶切后插入特定载体中而形成的克隆集合。

(基因组文库包括cDNA文库)

28.cDNA文库:

将某一生物特定发育时期或环境条件下转录的全部mRNA反转录成cDNA片段后插入特定载体中而形成的克隆集合。

29..转座子:

是一类在基因组中能够发生跳跃的DNA序列。

30.图位克隆:

也称定位克隆,依据目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通过分子标记、基因组文库筛选,克隆得到目的基因然后进行最终鉴定。

31.分子标记:

在分子水平上可标识的遗传多样性。

32.叶圆法:

用打孔器取得叶圆片,在过夜培养的龙杆菌菌液中侵染数分钟,接种于一定培养基上共培养2-3天,再转移到含有抑菌剂或抗生素和选择剂的培养基上,除菌和使转化细胞生长并再生植株。

二、填空题

1.植物组织培养的类型:

按培养材料不同可划分为:

完整植株培养、胚胎培养、器官培养、组织培养、细胞培养、原生质体培养。

按培养基类型分为:

固体培养、液体培养、半夜半固体培养。

2.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

细胞全能性

3.全能性体现的两个条件:

(1)离体状态

(2)一定的外界条件(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比值高利于生根,比值低利于长芽)。

4.组织培养流程

外植体愈伤组织组织器官植株

5.标准的植物培养实验室应包括:

洗涤室、培养基室、接种室、培养室、细胞学实验室。

6.灭菌种类:

物理灭菌(高温高压灭菌、干热灭菌、射线灭菌、过滤灭菌)、化学灭菌(熏蒸灭菌、消毒液灭菌)

7.高温高压灭菌:

121℃高压和每平方厘米1个大气压下持续15-20分钟。

8.过滤灭菌:

孔径小于0.45微米微孔滤器装置。

9.射线灭菌:

波长为200纳米-300纳米的紫外线,其中以260nm最强。

10.培养基的主要成分

(1)无机盐:

大量元素(CHONPKMgSCa):

浓度大于0.5mol/L

微量元素(FeMnCuMoCoZn)

(2)有机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蔗糖、葡萄糖、果糖)、维生素(VB1)、肌醇、氨基酸、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琼脂。

11.培养基配置的四个原则:

目的明确、营养协调、理化适宜、经济节约

12.培养基的配置过程:

配料—溶解—调节PH—过滤—分装—包扎—灭菌

13.母液配置的方法:

单配法、混配法(激素一般不溶于水,需要添加助溶剂(95%酒精、酸、碱均可))

14.植物快繁的四个程序包括:

无菌(初代)培养的建立、繁殖体增殖、芽苗生根、小植株的移栽驯化。

15.培养材料的增殖方式:

顶芽和腋芽增殖、不定芽增殖、体细胞胚增殖、原球茎发生型。

16.试管驯化的目的:

培养壮苗、提高成活力。

17.移栽的目的:

防止菌类滋生、保持小苗水分供给平衡、移栽时选择合理的种植基质,为小苗提供充足的养分。

18.细菌污染的特点:

粘液状菌斑,一般接种1-2天发现。

19.真菌污染的特点:

出现菌丝、菌霉,一般3天后出现。

20.玻璃化的原因:

激素、琼脂、PH、营养、光照、温度

21.病毒的侵染途径:

(1)农业操作时的机械损伤

(2)通过微伤口进行侵染(3)通过嫁接、寄主性植物传播。

22.病毒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方式:

细胞间短距离通过胞间连丝、长距离则通过韧皮部的输导组织。

23.植物脱毒的方法:

茎尖培养脱毒、愈伤组织培养法、温热疗法、冷冻疗法脱毒

24.检测脱毒是否成功的方法:

直接观察、嫁接指示植物、电镜观察、PCR。

25.愈伤组织的形成经历:

诱导、细胞分裂、细胞分化三个时期。

26.器官发生的两种模式:

不经过愈伤组织、经过愈伤组织形成。

27.影响器官分化的因素:

(1)起始材料

(2)外植体类型(3)培养条件

28.植物体细胞胚发生的途径:

(1)直接途径(直接由外植体发育而来)

(2)间接途径(不从外植体发育而来)

29.影响体细胞胚发生的因素:

激素、培养基及培养条件

30.体细胞胚发生的过程:

胚性细胞时期、球形胚时期、心形胚时期、鱼雷形胚时期,子叶形胚时期、胚胎成熟期。

31.再生植株的途径有:

器官发生途径(培养的是细胞)和体细胞胚发生途径(培养的是体细胞胚)

32.原生质体分离的方法:

机械分离法(获得原生质体的量少,局限性强)、酶解分离法(果胶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

33.原生质体纯化的方法为:

漂浮法、界面法

34.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

NaNO3处理、高PH/高浓度钙处理、PEG处理、电融合

35.原生质体融合的类型:

自发融合、诱发融合、化学诱导融合。

36.原生质体活力检测的方法:

观察细胞质环流、氧气摄入法、光合作用活性和活体染色法。

37.原生质体培养的方法:

液体培养法、固体包埋培养、固液双层培养。

38.体细胞杂交的应用:

培育新品种、合成新材料。

39.单倍体产生的途径:

诱发单倍体途径(雄核不育、雌核不育)、自发单倍体途径(半受精、多胚、染色体消除、雄核发育、雌核发育)

40.白化苗形成的原因:

核基因变异、质体DNA缺失、小孢子发育过程中质体变态(对花粉预处理可以适当降低白化苗)

41.染色体加倍的方法:

秋水仙素处理

42.外源基因导入的方法:

生物介导(农杆菌转化)、物理方法(基因枪)、化学方法(聚乙二醇)

43.农杆菌介导的基因转移方法:

叶圆法、共培养法、直接接种法

44.基因直接转移方法:

化学方法(PEG诱导、脂质体导入法)、物理方法(基因枪、点击法、显微注射法)、农杆菌微弹法(基因枪与龙杆菌转化结合)

45.常见的选择标记基因:

卡那霉素、链霉素、青霉素

46.植物基因的结构分为:

转录区(起始密码子、外显子、内含子、终止密码子、3’端非编码区、5’端非翻译区)和非转录区(启动子、终止子、增强子)

47.载体分为:

质粒载体、噬菌体载体、黏粒载体、人工染色体载体四种。

48.限制性内切酶的命名:

EcoRI属名(第一个字母大写)+种名(前两个字母小写)+菌株类型(大写)+(罗马字母表示发现的顺序)

49.II型限制酶的基本特性:

识别位点具有特异性、识别序列具有特异性、切割位点具有规范性(回文结构)

50.DNA连接酶:

E·coliDNA连接酶,来源于大肠杆菌,可用于连接粘性末端;

T4DNA连接酶,来源于T4噬菌体,可用于连接粘性末端和平末端,但连接效率低。

51.DNA连接反应条件:

温度(通常为16摄氏度)、ATP浓度、连接酶的浓度、连接反应的时间、连接片段的长度。

52.目标DNA片段获得的方法:

(1)化学直接合成

(2)从基因文库中获取(3)通过PCR扩增

53.目的DNA片段和载体的连接:

(1)互补黏性末端连接,该连接方法简单

(2)非互补黏性末端连接(3)平末端连接

54.重组载体转化宿主细胞的方法:

氯化钙处理、电穿孔法、热激法

55.重组克隆的筛选:

(1)表型筛选法

(2)酶切鉴定筛选(3)PCR筛选法(4)分子杂交筛选法。

56.基因文库分为:

基因组文库和cDNA文库

57.从基因文库中筛选目的基因的方法:

核酸杂交法、免疫学检测法、PCR筛选法。

58.分子标记的分类:

(1)基于DNA-DNA杂交:

RFLP

(2)基于PCR:

ISSRSSRSTSSCARARAP(3)基于PCR和RE酶切:

AFLP(4)基于DNA测序:

SNPES。

应用最普遍的是RFLP、RAPD、SSR(共显性)和AFLR

59.PCR反应组分:

DNA模板、一对引物、dNTP、Taq酶、Mg2+、缓冲液、ddH2O

60.常用的显色剂:

琼脂糖凝胶—EB染色;聚丙烯酰胺凝胶—硝酸银染色;带荧光分子的引物—荧光捕获

61.PCR技术的原理:

(1)高温变性95℃;

(2)引物与模板退火Tm℃;(3)冷却延伸72℃Tm=4(G+C)+2(A+T)

三、简答论述题

1.植物组织培养的主要特征?

(1)在培养容器中进行

(2)无菌环境,排除了微生物及害虫等的侵入(3)各种环境因子如营养因子、激素因子以及光照温度等物理因子处于人工控制条件下,达到最适条件。

(4)通常打破了正常植株的发育过程和格局。

2.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

(1)脱毒快繁

(2)用于植物遗传育种:

种质资源离题保存、花粉花药培养产生单倍体、胚乳培养产生三倍体、体细胞杂交、克服远缘杂交困难(3)大规模植物细胞、组织和器官培养生产次生代谢产物(4)用于植物研究:

生理学、病理学、胚胎学等。

3.凝固剂必须具有的特点?

(1)在微生物生长范围内保持凝固

(2)不被微生物分解利用(3)不因消毒高温处理而破坏(4)对微生物无害(5)配置方便(6)透明度好,粘着力强。

4.外植体的选择的要求?

(1)选择优良的种质及母株(母株性状稳定、健壮、无病虫害)。

(2)选择适当的时期,春季和夏季采样比较适合(3)取材的大小适宜(4)来源要丰富(5)易于消毒(6)选择合适的取材部位(茎尖、花粉、花药、叶片均可)

5.无菌(初代)培养的消毒?

(1)消毒流程:

材料预处理—75%酒精消毒20s—无菌水冲洗2-3次—0.1%升汞处理15分钟左右—无菌水冲洗6次—沥干—接种

(2)常用消毒剂:

升汞、次氯酸钠、酒精

(3)消毒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植物材料、消毒药剂及其浓度、消毒时间(三者需实际考虑)。

6.外植体的接种步骤?

(1)无菌操作:

接种室的灭菌、超净工作台灭菌、接种器皿用具灭菌、试验人员灭菌

(2)材料的分离、切取和接种(接种时防治空气、操作、器皿带来的污染)

7.影响褐变的因素及克服办法?

(1)植物基因型

(2)材料的生理状态(3)取材的时间和部位(4)培养基(5)光照(6)温度(7)培养时间

克服褐变的方法:

(1)选择适宜的外植体

(2)改善营养条件(3)在培养基中加入一些附加物,如活性炭、PVP(4)加强生长素含量,降低细胞分裂素含量

8.植物离体快速繁殖造成污染的原因?

(1)外植体灭菌不彻底

(2)实验器皿及培养基灭菌不彻底(3)超净工作台被污染(4)环境不清洁(5)人为因素

9.离体快繁的利用?

(1)用于无菌苗快繁

(2)用于无法用种子繁殖或难以保持后代一致性材料的繁殖(3)濒危植物的拯救(4)用于种质资源的拯救和保存

10.植物患病后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1)因叶绿素遭到破坏引起花叶、黄叶;

(2)植物发生矮化然后畸形;(3)形成枯斑或坏死。

11.病毒的特征?

(1)结构简单,仅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无细胞结构

(2)不能进行独立的代谢活动,需要依靠寄主才能存活(3)病毒有核酸,依靠寄主细胞进行复制(4)具有侵染力,能够从一种寄主细胞转移到其它细胞。

12.植物脱毒的意义?

(1)防止品种的退化,保持优良的种性

(2)提高产量,改善品质(3)降低成本,保护环境。

13.原生质体的特性?

(1)去壁的原生质体容易实现外源遗传物质的导入和吸收

(2)不同来源的原生质体具有彼此融合的能力(3)原生质体具有细胞全能性。

14.花药培养的流程?

(1)确定取样时期

(2)预处理(热处理、秋水仙素处理)(3)花药表面消毒和接种培养(常用MS、N6FHC培养基)(4)白化苗

15.影响花粉、花药培养的因素有哪些?

供体植株的基因型、花药壁因子、培养基与培养密度、小孢子或花粉的发育阶段、温度与光照影响、供体植株的生理状态。

16.质粒载体的特征?

(1)能在宿主细胞中独立复制和表达

(2)具有1-2个选择标记(3)具备多克隆位点(4)自身相对分子量小、拷贝数高(5)易于操作和DNA的制备。

17.DNA聚合酶的种类及功能?

(1)大肠杆菌DNA聚合酶I,是一种多功能酶,具有由5'到3'聚合酶活性、5'到3'外切酶活性、3'到5'外切酶活性等功能

(2)Klenow片段,填补或者标记DNA分子的3'隐缩末端,具有由5'到3'聚合酶活性、3'到5'外切酶活性等功能(3)T4DNA聚合酶,外切酶活性高于大肠杆菌DNA聚合酶I,具有由5'到3'聚合酶活性、3'到5'外切酶活性等功能(4)反转录酶,用于cDNA片段合成。

18.修饰性工具酶的种类?

(1)末端转移酶:

不依赖于DNA模板的DNA聚合酶,可以在没有模板的情况下,将核苷酸连接到DNA3’羟基。

(2)碱性磷酸酶:

能够催化核酸脱掉5'磷酸基团,使DNA或RNA片段的5’-P末端转化为5’-OH末端。

(3)T4多核苷酸激酶(4)S1核酸酶

19.载体的选择与制备流程?

(1)细菌的培养和质粒DNA的扩增

(2)细菌的收集与扩增(3)质粒DNA的提取与纯化

20.图位克隆的步骤?

(1)确定于目标基因连锁的DNA遗传标记;

(2)构建高密度的遗传图谱;(3)构建高密度的物理图谱;(4)用酵母人工染色体载体进行染色步移。

21.转基因技术在农作物方面的优点及对环境的影响?

(1)解决粮食短缺的问题

(2)减少农药的使用,避免环境污染(3)节约生产成本

(4)增加食物营养,提高附加价值(5)增加食物种类,提升食物品质(6)促进生产效率,带动相关产业.对环境的影响:

(1)生物多样性

(2)非目标生物(3)超级杂草、害虫(4)对人健康的影响

22.转基因植物的检测鉴定方法?

(DNA、RNA、蛋白水平)

(1)选择标记基因的检测

(2)转基因的PCR检测(3)外源基因整合的southern杂交鉴定(4)外源基因转录的northern杂交检测(5)外源基因表达蛋白的检测

23.PCR的特点及应用?

特点:

(1)灵敏度高

(2)简便快速(3)对标本的纯度要求低

应用:

(1)目的基因的克隆

(2)基因的体外突变(3)DNA与RNA的微量分析(4)DNA序列测定(5)基因突变分析

24.引物设计的一般原则?

(1)长度为18-30bp

(2)引物的解链温度:

两个引物的解链温度相差不能超过5℃(3)避免引物内部与引物之间形成引物二聚物(4)G和C的含量要充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