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生产现状与栽培技术.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994213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铃薯生产现状与栽培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马铃薯生产现状与栽培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马铃薯生产现状与栽培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马铃薯生产现状与栽培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马铃薯生产现状与栽培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铃薯生产现状与栽培技术.docx

《马铃薯生产现状与栽培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铃薯生产现状与栽培技术.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铃薯生产现状与栽培技术.docx

马铃薯生产现状与栽培技术

马铃薯生产现状与栽培技术

第一章概述

一、马铃薯的发现与传播

马铃薯的发现是在14000年以前由南美洲的原始人发现的,后经当地居民印第安人马驯化,其栽培历史约有8000年了,当时印第安人称其为“巴巴司”。

马铃薯从原产地南美洲传播到世界各地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先后到西班牙、俄罗斯等地,后经欧洲殖民者开辟的海上船路,传播到世界各国。

我国的马铃薯是明代丝绸之路传播进来的,当时,郑和七次下西洋,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不少士卒沿途定居下来,后人因逃避国内战争和饥荒,使海上丝绸之路成了华侨往来东南亚和通道,从而顺便引进了“荷半截署”、“爪哇薯”,从此,马铃薯在中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广阔天地。

二、马铃薯的产业现状、问题和趋势

(一)中国和世界马铃薯生产概况

目前全世界重要种植马铃薯的国家的确良148个,总面积达成1838hm,总产量近3亿吨。

中国的种植面积占20%-25%,总产约占世界的18%,占亚洲的70%,2000年月日人均占有量为45.8kg,人均实际消费32.1kg左右。

近年来,我国马铃薯的种植面积更是得到迅速发展,从1982年到1998年的17年间种植面积由245万hm2增加到406.2万hm2,增长幅度达66%,净增种植面积161.2hm2。

1999年达到创历史最高纪录的441.8hm2。

单产也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与1982年相比,单产从9.7t/hm增加到了1998年的13.9t/hm增长幅度达43%。

但近两年10年来,单产增加的幅度远低于种植面积的增加幅度。

例如,1994年的单产是过去10多年来最高的,达到15.2t/hm,在1998年,单产只有13.9t/hm。

我国马铃薯种植区域分一季作区(东北、西北)、二季作区(华北平原、长江流域)、西南混作区(云、贵、川、武陵山区)和南方冬作区(两广、台湾、海南和福建),全国各省区几乎都有马铃薯种植,但分布不均匀,主要产区仍为北方一作区和西南混作区,这两个种植地区占全国总种植的90%以上,而其它两个作区,这两个种植专区占全国总种植的90%以上,而其它两个作区,总种植不足全国的确良10%,各省区间的分布也不一样,目前,种植面积最大为内蒙古自治区,1999年种植面积达57。

68万hm2,其次是贵州省,为44.96万hm2(300万亩)的省区有10个,还有甘肃省44。

0万hm2(660万亩)。

超过20hm2(300万亩)的省区有10个,分别是内蒙、贵州、甘肃、黑龙江、重庆、陕西、四川、山西、云南和湖北。

通过近十年来的研究与开发,以马铃薯为原料的加工产品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目前全世界的马铃薯加工产品有:

薯片、薯条、雪光粉、颗粒粉、薯块、全粉、淀粉、罐头、去皮薯、薯粒、沙拉及化工产品,如乙醇、茄碱、乳酸等。

但最主要的加工产品仍为淀粉、薯片(再塑薯片),薯条和全粉(颗粒粉和雪花粉),日本利用淀粉已开发出2000多种新产品,对于马铃薯的加工,发达国家占有较大优势,无论从加工比例,加工产品的品种,还是加工设备的开发都胜于发展中国家,例如法国加工比例占59。

0%、美国占48。

2%、英国占40%,德国占13。

7%。

总之全世界有50%的马铃薯用做鲜食,10%用于加工,20%用于饲料,10%用于种薯。

中国对马铃薯的加工尚属起步阶段,加工比例仅有5%,其中绝大部分用于鲜食和淀粉加工,其它产品大多仍属于初期阶段,数量都十分有限。

(二)中国马铃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工业化,目前,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严重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要,致使大量外国公司蜂拥而至。

为了确保国内有关部门在市场中的份额,发展马铃薯产业,必须从政策,科技和投入三方面下功夫,

1、存在的主要问题

(1)投入严重不足;国外发达国家基本上把马铃薯列为第二、第三位的重要农作物,甚至象荷兰、俄罗斯等车列为首要农作物,而我国一直列为一种蔬菜作物,科研投入不足,农业生产投入也很少,至于加工业的投资更是少而又少。

(2)贮运技术和加工设备开发都还很落后

马铃薯是一种鲜活、易烂原料,发达国家100多年来建立起来的马铃薯食物,是以冷链加基础的,而我国在这方面仍非常薄弱,多是地窑、山洞等传统的贮藏,问题是分散,规模小,贮藏损失大,很难适应现代化生产的需求。

如果现在不着手这方面的研究开发,包括必须的引进,这将是马铃薯发展的瓶颈之一。

加工设备,目前都是从国外引进,价格昂贵,也不一定适合中国国情。

(3)脱毒种薯体系建设还不健全

现在全国还没有一个权威的种薯质量检测,认证与监控中心,对于脱毒种薯生产主要依托科研院所,没有独立的第三方监控。

2、中国马铃薯生产发展趋势

近30年来,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国际马铃薯中心的报告表明,发展中国家的马铃薯生产(除小麦外)比其它粮食作物增长都快。

平均年增长3。

6%,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目前总产量占发展国家的60%,同时占世界产量的20%,有关部门预计,到2010年,中国马铃薯产业将呈现如下特点:

(1)种植面积进一步推广;

(2)单产和总产将大幅度提高;(3)用途呈现多样化;(4)专用品种基本满足国内市场,适用新技术普遍采用。

三、我县马铃薯生产现状和问题

我县是一个较贫困的农业大县,马铃薯作为一种较高产的农作物已成为我县的一大支柱产业,近年来,更是出现了多种形式的马铃薯订单农业。

但是,长期以来,与我省和全国一样,马铃薯生产工作一直以高产、抗病、高淀粉为主要目标,各种专用型品种极少,尤其是加工品种更少,品种类型的单一化,已远不能跟上马铃薯产业化的要求,也未能发挥出我县种植马铃薯的地域优势,主要问题表现在两面大方面:

(一)品种类型的单一化

根据国际国内马铃薯发展趋势:

马铃薯品种有了新的标准,综合指标为抗病、高产、芽眼浅而少,表皮光滑、茄素少且不易增变,多酚—氧化酶含量低,易运输和贮藏等,具体分为四种类型:

一是粮用薯,要求品种除综合指标外,还必须具备淀粉含量高,淀粉颗粒大,蒸煮易爆裂,食用品质好,无怪味等特点。

二是菜用薯,要求品种除综合指标外,还必须具备块大、淀粉含低、食味好等特点。

三是加工薯,要求品种综合指标外:

A、淀粉系列加工,要求淀粉含量极高,且芽眼极浅,薯块整齐;B、全粉系列加工,要求淀粉含量适中(14-18%)、蛋白质含量高,还原糖极低,芽眼极浅,薯块整齐等特点。

四是外销薯,要求品种除具有综合指标外,必须具有黄皮黄肉,芽眼极浅,薯块大而整齐,商品率高等特点。

我县现在大田种植品种主要有渭薯1号、陇薯3号、大白花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高产、稳产、抗病、适应性强、淀粉含量相对高,但和专用型比较,共同的不足之处:

一是芽眼深,不利于加工和外销;二是蛋白质及干物质含量不高,达不到加工要求;三是还原糖,多酚—氧化酶含量高、茄素易增变。

总体看来它们只是接近粮用薯,而现在这种类型的马铃薯市场已有饱和现象。

(二)耕作粗放,经营分散,种植盲目

虽然这几年马铃薯种植在我县已有比较科学的栽培技术,但和发达地区以及国际发达国家比较差距甚远,其主要表现在种植地块选择上的随意性,种植密度上的随机性,田间管理上的粗放性,种薯生产和商品生产上的无差异性及病虫灾防治的不重视等。

其次现在经营分散,种植品种无选择性,把外销作为普通马铃薯出售。

再者近看来又表现出了种植的盲目性,即一味地扩大面积而忽视了它的出路,一味地扩大面积而忽视了马铃薯市场的变化,这样一而再、再而三的降了商品薯的价格,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同时也影响了我县马铃薯产品开发的战略计划的实施。

第二章马铃薯栽培技术

一、马铃薯的特征和特性

(一)形态特征

1、根部特征

由块茎无性繁殖长出来的根为须根,没有主根和侧根之分,而用浆果里的种子(实生种子)繁殖长成的实生菌植株,就形成主根和侧根。

马铃薯的根系大部分一般都分布在土壤表层70厘米深的范围内,但也有达1米以上的。

一般中、晚熟品种的根入土深、分布广、早熟品种则入土深、分布鞋范围小。

马铃薯根系的强弱跟大部分作物一样,即抗旱性越强,则根系越发达。

2、匍匐茎特征:

匍匐茎是从主茎的地下部分退化叶的叶腋延长出来的,在部分略呈水平方向分布在耕作层。

其长短和多少因品种而异,短则不到3厘米,长的可达30厘米以上。

同时匍匐茎的多少还与栽培条件密切相关。

如播种的深浅、覆土的厚薄以及培土的高低和及时可否,都可以左右其形成的多少。

在适宜的条件下,一般每株可长出5-6条匍匐茎。

匍匐茎因播种过浅或中耕培土不当地面时,即形成地上茎而不结薯。

3、块茎特征:

块茎是由匍匐茎顶端逐渐膨大而形成的,因为是茎的变态,所以叫做块茎。

块茎上由子叶脱落而留下的痕,叫芽眉内有3-5个未伸长的幼芽眼比脐部(与匍匐茎连接的一端)的多,输导组织发达,所以出芽早而壮,叫做顶芽优势。

因此,选择顶部芽眼作种可以早出苗、出苗壮、生长整齐、提高重量。

同一芽眼中的芽,通常中间的顶芽先萌发,侧芽后萌发出土,这一特征可用分芽繁殖,加速种薯繁殖率。

4、地上茎部特征

地上茎是由种薯的芽眼或种子的胚茎抽出来的枝条,近似三或四棱形。

生长初期是起立的,后期因品种不同呈起立,半起立和匍匐等状态。

茎的高矮和分枝多少也因品种不同而不同。

茎的颜色,可作为区分品种的特征。

5、叶部特征

马铃薯块或种子出苗后最初长出的叶片为单叶、全缘、茸毛较多。

随着植株生长,便形成奇数羽状复叶。

叶面平展或褶皱,上有茸毛和腺毛。

茸毛有减轻蒸腾作用和吸附空气中凝聚的水分的作用,腺毛则能使凝聚的水分进入植物体内。

叶的形状、大小、叶色浓淡、叶面茸毛多少、叶柄的长短等,皆可作为区别品种的依据。

6、花序特征

马铃薯的花是聚伞型花序,着生在长短不等的总花茎上,每朵花都有长短不等的花柄、花柄上部有一圆突起叫做“花柄节”,花果脱落时即由此产生离层,花为5片合瓣花冠、花萼5片,萼片基部中央有5个雄蕊和一个雌蕊,雄蕊由花丝和花药组成,花药成熟时头和子房组成。

7、果实特征

马铃薯的果实为浆果,呈圆形,椭圆形或肾形,果皮为淡绿、淡黄、褐紫或紫绿色,果肉多为二心室,在中轴胎座上着生种子。

8、种子特征

马铃薯的种子为扁平卵圆形,子粒很小,千粒重仅有0.5-0.6克,由种皮、胚乳、胚根、胚轴和子叶组成。

(二)马铃薯的特征

1、休眠期特征

新收获的马铃薯块茎,因其表皮中有一层栓皮组织,隔阻空气中的氧气透入块茎内部,使块茎的芽眼部分不能获得所需要的氧气和营养物质,整个生理代谢过程减弱,马铃薯处于呼吸微弱和生长停顿的休眠状态,这时,即使在适宜条件下,块茎也不能发芽,必须经过一段时期才能发芽。

这就是马铃薯块茎的休眠期特征。

其休眠期的长短,因品种、贮藏温室不同而有很大差异。

一般马铃薯适宜的贮藏温度为1-3。

C。

2、发芽期特性

马铃薯块茎发芽的最低温度为5-6。

C,最适温度是15-17。

C。

一般在适宜温度范围内随土温的升高、块茎发芽所需时间愈短。

3、幼苗期特性

马铃薯在幼苗期对水肥要求高,仅占全生育期的15%左右。

但对水肥很敏感,氮素不足严重影响茎叶生长,缺磷和干旱影响根系的发育和匍匐茎和形成。

因此需要早追肥、早浇水、保幼苗健壮生长,及时中耕除草,促根系发育和匍匐茎形成。

4、结薯期特性

马铃薯在出苗后一月左右,植株开始现蕾。

与此同时,匍匐茎和顶端开始膨大形成小块茎。

马铃薯全生育期形成的干物质,大部分是在这一时期内形成的,所以该期是马铃薯一生中需水肥最多的时期,约占全生育期的50%以上。

因此,要充分满足结薯期对水肥的需要,做到及时追肥浇水,以利夺取高产。

5、成熟期特性

当开花结实接近结束,茎叶生长渐趋缓慢或停止,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变黄和枯萎时,即进入了成熟期。

该期的特点是以淀粉积累为中心,蛋白质、矿物质同时增加,糖分和纤维素逐渐减少。

因此,田间管理的中心任务是防止茎叶早衰,尽量延长植株的生长时间。

为此,必须满足生育期对水肥的需要,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以利有机物的运输和积累。

(三)马铃薯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对温度的要求

马铃薯是一种喜凉怕热的作物,在海拔5000米及北纬70。

的地区也可以种植。

马铃薯块茎发育的最适土温为18。

C,茎叶生长的最适宜温度为17-21。

C,最低温度为7。

C左右,日平均温度不能超过25-27。

C,否则,生长就受到影响,使呼吸作用过旺,光合作用降低,叶部形成的有机质大量消耗,同时,蒸腾作用加强,叶尖及叶缘失绿,基部叶片易枯黄晚落。

马铃薯在块茎形成和膨大期的适宜温度为17-18。

C,超过20。

C块茎生长缓慢;如高达30。

C左右,则块茎停止生长,甚至已形成的块茎又可发芽。

白天温暖,夜间冷凉的地区,种植马铃薯最适宜。

低温对马铃薯也有不利影响。

幼苗在-2。

C-1。

C时就会受冻,低于-4。

C植株就会死亡。

2、对水分的要求

马铃薯在不同生育期,对水分的要求不同,在发芽至出苗期间,依靠种薯内的水分就可以正常生长。

在现蕾至开花阶段,薯块开始形成膨大,需水量也是薯块生长旺盛期,对水分的要求达到最高峰,这时,茎叶繁茂,蒸腾作用加强,只有供给充足的水分,才能使光合作用旺盛进行,有利于薯块的膨大。

如果这时土壤缺水,会影响块茎形成膨大,己形成块茎表皮薄壁细胞木栓化,使薯皮老化。

生育后期,如雨水过多,土壤通气性差,容易使薯块感染病菌,造成田间烂薯或贮藏造成困难。

这时要求土壤温度只能达到最大持水量的60-80%。

3、对土壤的要求

马铃薯对土壤的要求是:

土层深厚。

土壤疏松,通气良好,保持透水力适中,含有机质多的砂壤土和轻砂壤土,对于通气性和透水力差的重粘土或低洼排水不好的下湿地,期最不适宜种植马铃薯,容易引起薯块腐烂。

马铃薯具有耐酸能力,但抗盐碱能力很弱。

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范围在PH4.8-7.5之间,而以PH5.5-6最为适宜。

4、对养分的要求

马铃薯对肥料三要素的需要:

以钾最多、氮次之,磷最少,氮、磷、钾的比例为2.5:

1:

4.5。

马铃薯对三要素的需要量是随着茎叶和块茎的不断长而增加的,在块茎形成盛期需肥量约占总需肥量的60%,生长初期与未期大约各需20%,早熟品种应多供给氮素,以免叶片和整个植株过早衰老。

晚熟品种茎叶生长时间长容易徒长,所以应适当增加磷、钾肥、以促过去时块茎的形成膨大。

此外,微量元素锰、硼、锌钼等有加速马铃薯植株发育,延迟病害出现,改进块茎品质和需贮性的作用。

5、对光照的要求

马铃薯是光作物,在长日照条件下,植株生长较快。

如生育期间长期光照不足,则茎叶易徒长,延迟块茎形成,削弱植株抗病力,对产量影响很大。

短日照有利于块茎形成,而不利于植株生长繁育。

一般每天日照时数以11-13小时为宜,超过15小时,植株生长繁茂,而块茎产量下降。

此外,光照还可以抑制幼芽伸长。

如果将块茎放到温暖处催出芽后,再放在光照条件下处理,可以培育短壮幼芽,用它播种,出苗快,苗齐苗壮,并可达到早熟高产的目的。

二、马铃薯的栽培技术

(一)播前准备事项

1、正确选用品种

选用良种的正确原则是:

品种的适应性(即区域性);品种的抗病性,抗退化性;还有根据用途,确定适宜的品种,并且还有一定的高产性和高品质性。

一般要求选用脱毒种薯。

2、合理轮作倒茬

栽培马铃薯的土壤要求不能重茬,需要实行合理的轮作。

因为轮作不仅可以调节土壤养分,改善土壤,避免单一养分(钾素)缺乏,而且能减少病虫感染危害的机会。

但注意不能与茄科作物轮作,因为其与匣科作物有共同病害,如青枯病、病毒病等,需肥的种类也大致相同,最容易传染病虫害和造成土壤养分单一缺乏。

3、整地技术要求

马铃薯要求有深厚的土层和疏松的土壤。

深耕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发育和块茎的形成膨大,同时可以使土壤疏松,消灭杂草和保蓄水分,改善土壤的透气性和保肥能力,促进微生物活动,增加土壤中的有效养分,提高抗旱排涝能力。

4、科学施肥方法

即按照土壤肥力和计划产量指标,确定施肥的数量和配方。

为此,必须首先测定土壤肥力,然后再根据产量要求指标,按照每生产1000公斤块茎,需要从土壤中吸收纯氮6公斤,磷2公斤,钾13公斤的需肥量进行施肥。

一般中等肥力的地块,每亩需施农家肥150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与农家肥混合施用,以提高磷肥效果。

我们北方土壤中富钾缺氮少磷,因此增施氮磷即可满足马铃薯的需肥要求。

(二)常规栽培技术

1、常采用的种植方法:

(1)开沟点种法(隔梨播种)

(2)挖穴点种法(3)机器机播法。

2、常用的种植方法:

(1)一穴单株法:

株、行距的搭配及种植密度是:

在我们一季作区采用行距50厘米,株距26-33厘米,每亩4000-5000株。

(2)一穴双株法:

具体做法是:

等行距播种,一穴双株,双籽单埯,间距7-9厘米,行距55-60厘米,穴距40厘米左右,我们一季作区每亩5000-5500株。

(3)大小垄栽培法:

即大垄背宽66厘米,小垄背宽33厘米,株距25-28厘米,进行交错点种、结合中耕将小垄背上的两行植株培土成垄。

(4)间套栽培法:

在我们一季作区一般采用粮薯间套栽培法,常有马铃薯间套玉米或与小麦间套。

(三)高产栽培法

1、脱毒微型种薯栽培技术

(1)准备工作:

温室或用60-80目尼龙网隔离的防蚜虫设施内的杂草清理干净后,将毒土(每亩500ml3911乳剂或500ml40%甲基异柳磷拌沙10公斤)均匀撒于地表,并立即翻埋、整平、上铺60-80目尼龙网或有孔塑料薄膜隔离土壤,然后用砖隔成小区,小区宽以方便操作为宜,小区内铺蛭石,厚度稍高于砖,浇水整平,用10cm划行器划行。

另外,夏季还应在膜外或网外搭一层遮阳网。

(2)脱毒苗移栽:

将脱毒苗锻炼5-6天后,洗净根部培养基,再在5mg.1NAA液中浸泡10-15分钟,用镊子于根基部轻轻夹取栽培,株距3cm,栽后立即浇透水,以免毒苗萎蔫脱水,然后搭小拱棚保湿,提高成活率,在保湿期间,应勤检查,发现蛭石干了应及时浇水。

(3)管理

①浇水:

移栽后,夏季5-6天,冬季7-10天,移栽苗已根,即可揭去小拱棚。

1日之内,应勤检查蛭石的干湿程度,因为此时蛭石薄,苗子根又小,极易干死,浇水是这一阶段管理的关键,用手抓起蛭石捏团,若掉地即散,就该浇水。

②浇营养液:

无土栽培中,基质与土壤隔离,植株的生长全靠营养液,因此营养液的配比是否合理及浇施的是否及时,直接影响植株的生长,丝毫不敢耽误。

不同品种要求不同配比的营养液,所以应根据品种而异。

营养液的配制根据当地现有的化肥,30天之后大致可按N:

PO:

KO-1.5:

1:

4.7,30天之后按N:

KO-1.2:

2.4:

1.3来配制,营养液浓度不得大于0。

2%,每6-7天浇一次,每次按1。

5-2L/m2浇。

③病虫害防治:

各种病毒都应防治,作为种薯病应放于首位,防毒设施应及时修补,进出随手关门。

另外晚疫病也不可忽视,预防时每2-3周喷一次保护杀菌剂如代森锰锌等。

一旦发病应立即拔除中心病株并带出保护地处理掉,同时喷洒农药杀死病毒,防止病菌传播,在治疗时,采用克锰、安泰王、杀毒矾、大生、雷多米尔等杀菌剂均有很好的效果,为防止产生抗药性,这几种药剂可混用或交替使用,3-4天喷一次,直至完全控制住,再按预防方法喷洒,治疗效果的好坏受天气状况的影响,但关键是要早发现。

④收获与贮藏:

等80%的薯块长至1.5g以上时收获,也可视茎叶长势来选取定收获时间,收获后及时晾晒,剔除病、烂薯,并喷杀菌剂,待表皮水分晾干后入窑贮藏,窑温1-10.C,湿度60-70%为宜。

2、专用型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1)川水地灌溉区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这种类型种植区的特点是土层深厚,但又较粘重,而灌水时能灌水。

①播前准备:

A、选地:

以地势平坦,土质疏松,富含有机质的田地为好,忌选排水不畅的低洼地和土质粘重的地块。

B、合理倒茬

C、深耕灌水

②合理施肥:

除按照前面所说的合理施用氮、磷、钾三要素外,尽量多施农家肥。

③切块催芽:

一般1公斤种薯切40块为宜。

切块时先纵切,再横切,要求切块大小为25g左右,每块1-2个芽眼。

切好块茎用50%多菌灵500倍液与1000倍农用链霉素液喷湿,晾干堆放,上盖一层草帘,5、6天后芽长出已有2cm时揭帘炼芽,待芽晒绿时播种。

④播种:

A、适期播种:

一般为4月中旬(菜用薯)--下旬

B、播种量及播种密度:

一般播种量1.875t/hm2左右,最大不超过2.250t/hm2,采用一垄双行,密度52500-60000株/hm2左右。

C、播种方法:

最好采用起垄种植,垄沟20cm,垄宽80cm左右。

⑤田间管理

A、出苗后少雨灌一次水,现雷期第二次水,初花期至盛花期灌第三次水。

B、适时中耕培土。

C、追肥:

苗期追肥施少量速效氮肥,现蕾期可追K2SO40.225-0.3t/hm2,盛花期叶面喷施0.2%KH2PO4.若徒长则喷施150PPM多效唑。

D、对各种病虫害要及时合理防治。

(2)干旱半干旱山区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这类型种植区的特点是冬春雨雪少,春旱严重,属雨养农业区。

①播前准备

A、选地:

以地势平坦,易接纳降水的地块为宜。

B、合理倒茬,忌连作。

C、秋季深耕。

②选择抗旱品种

③切种催芽(见上一栽培技术)

④根据土壤肥力和不同马铃薯的要求,合理施肥。

⑤播种

A、播种期以清明前后为宜。

B、播种密度由于土壤瘠薄,密度应增加到67500-75000株/hm2

C、播种方法一般采用平覆膜法

⑥田间管理

A、中耕在雨后要及时浅中耕

B、培土一般与中耕同时进行

C、追肥由于土壤贫瘠,应及早适量追施各种微肥。

⑦病害防治要及时,防治各种病害要用正确的技术指导。

3、直播地膜覆盖法

(1)选用良种,早催芽,一季作地区采用中晚熟品种,如克新1号、晋薯2号等;春节催芽前严格挑选种薯。

(2)2月底或3月初利用温室催芽,在15-18。

C条件下催芽15-20天,等长出1cm长芽后即可播种。

(3)要严格选择土块

(4)沟式覆膜,足墒播种(栽沟距膜6-10)百米)。

一覆到底或出苗揭膜。

三、品种介绍

1、大西洋(AttAntic)

大西洋是一种中晚熟品种,抗PVX和PLRV。

块茎圆形、淡黄皮,白肉、块大而整齐,芽眼少而浅,结薯集中。

干物质含量21.8%,淀粉含量高达18%左右,还原糖0.16%,vc21.4mg/100g,块茎休眠期短,耐贮。

一般产量1500-2000kg/亩。

该品种主要用于油炸加工薯片、薯条、全粉、出粉率高、色泽均匀浅黄,口感好。

1980年由我国农业种子局从美国引进。

2、费乌瑞它

该品种是一个早熟高产品种,抗马铃薯Y病毒和卷叶病毒,对马铃薯A病毒和癌肿病免疫,薯块长椭圆形,块大整齐美观,芽眼浅,表皮光滑,淡黄皮、黄肉、耐贮藏,食用品质好,一般亩产1500-1700kg以上。

1980年由中央农业部种子局从荷兰引入,所以又称荷兰薯、祁兰7号。

3、甘农薯1号

叶片较大,植株生长旺盛,后期略有匍匐,花红色有白尖,薯皮红色略粗糙,薯肉白色,薯块圆形或,结薯集中,大小均匀,商品薯率80%以上。

芽眼较浅,顶部略深,芽尖红色。

生育期限60-70天,海拔2000米以上地区80-90天。

休眠期短,在室温下30天可自然通过休眠,属中早熟类型,干物质含量为23.8%,淀粉18.22%,还原糖0.2%,粗蛋白2.33%,Vc21.0mg/100g,该品种抗皱缩花叶和卷叶病毒,对早疫病及环腐病有较强的抗性。

对晚疫病有避病性、薯块不带病。

单产一般15-16t/hm2。

4、陇薯3号

植株直立,白色花,块茎圆形或椭圆形,黄皮黄肉,生育期110天左右,大中薯率90%以上。

干物质含量24.1—30.7%,淀粉含量20.09—24.25%,粗蛋白含量1.88%,还原糖含量0.13%,Vc26.0mg/100g。

亩产1800-3700kg。

5、台湾红皮

由农业部在1980年从荷兰引入,属中熟品种、茎粗壮、分会少而粗,微有开展,茎深紫红色,叶片较大,叶脉深紫色,叶深绿色,花量大,花冠紫红色,芽眼很浅。

干物质18.61%,还原糖0.134%。

植株中度感染晚疫病,块茎较抗晚疫病,中抗疮痂病,对癌种病和PAV免疫,抗旱性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