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全员培训语文测试题一 及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993859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标准全员培训语文测试题一 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课程标准全员培训语文测试题一 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课程标准全员培训语文测试题一 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课程标准全员培训语文测试题一 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课程标准全员培训语文测试题一 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程标准全员培训语文测试题一 及答案.docx

《课程标准全员培训语文测试题一 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标准全员培训语文测试题一 及答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程标准全员培训语文测试题一 及答案.docx

课程标准全员培训语文测试题一及答案

课程标准全员培训(语文学科)测试题一

一、填空题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

(),( )。

2.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和()的统一。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的基础  。

3.语文课程总目标第五条是“能主动进行()学习,在()中学习,运用语文。

4.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资源和()资源。

课程资源的种类:

一种是将课程资源直截了当的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

一种是将课程资源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

一种是将课程资源划分为()、()与()三大类。

 

5.语文教学应在师生()的过程中进行。

6.()是()和()的基础,是一至二年级的教学重点。

7.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的能力。

8.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和()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的综合体现。

9.1—4年级从()、()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和(),语文课程标准将原来的中高年级“以写记叙文为主”改成了“能写()”

10.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11.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 )小学1至2年级为(),3至6年级为习作()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12.语文是()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不宜刻意追求()。

13.新课程倡导 ()、()、()的学习方式。

14.阅读教学过程是()、()、()之间对话的过程。

15.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

读准()和();准确拼读();正确书写();认识();熟记 ()

16.汉语拼音能帮助(),帮助(),帮助()。

17.口语交际课的教学教学设计,首先要()话题要贴近(),密切联系学生的()和(),使每个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18.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中进行。

19.(),(),是落实口语交际的主要任务。

20.现代阅读观认为,学习者()是学习的基础,知识或信息的获得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和过程而()成的,外部信息的输入如果没有()作为基础,这种信息对于学生来讲,是毫无意义的。

2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应引导学生()。

22.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个学段习作教学的目标是:

);中年级侧重引导学生(

);高年级侧重()。

23.开展()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增加学生的语文实践机会,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 ,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

24.语文课程标准提出:

()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积极提倡 。

25.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设计思路明确指出:

课程目标根据()()()三个维度教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

26.教学目标有两种叙写方式:

()和()。

27.分解式目标按照 ()()() 三个维度进行教学设计,每个维度根据实际情况罗列若干(小目标)这种叙写方式,思路清晰,具体明确,便于操作。

28.()目标在叙写时不会出现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几个明显的提示语,但它的每一点目标却极好地把()乃至()的目标都交融在一起最大的优点就是叙写方便。

29.()乃是教学目标叙写的灵魂。

30.教学目标叙写时,首先,要注意选用()动词 ,然后要明确表述教学后学生应该达到何种效果 ,最后要注意用词用语准确而有分寸这样既可体目标达成的层次性和区分度,也可加强教学的()与教学效果的()。

31.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包括()、()和()。

32.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这种现象在教育心理学上称为()。

      

33.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满足于“授人以鱼”,更要做到“授人以渔”。

这说明教学中应该重视()。

34.小学生在识字的初级阶段,容易把一些笔画相近或相似的字读错,如把“入口”读成“八口”,这说明小学生()。

        

35.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的德育工作有相应的侧重点,其中,小学阶段的德育重点主要是()。

36.进城务工的张某夫妇超计划生育一女孩,今年已满六岁,由于没有准生证,他们临时住所附近的一所小学及当地教育局拒绝接受该孩子入学。

学校和教育局的行为违背了(《》)。

37.袁老师中途接手小学三年级3班的班主任,有几个学生经常缺交数学作业,经过了解,发现只要题目难一点或计算量大一点,这几个同学就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不仅如此,在各项活动中也有一些同学叫苦叫累。

如果你是班主任的话,可在全班进行()。

  

38.教师提问学生,要求学生列举砖头的各种用途。

学生给出的可能的答案是:

建房子用的材料、打人的武器、用于垫高、用于固定某东西。

这种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是()                  

39.健康是现代社会人们追求的重要目标,拥有健康并不意味着拥有一切,但失去健康则意味着失去一切。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应包括()、()、()。

40.《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

41.《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学段习作目标要求中的“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是在()提出的。

   

42.在第一学段对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教学目标要求是()

43.《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要求六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

()

44.语文教学应在()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45.课程目标按()整体设计,根据()、()、()三个维度设计。

46.课程目标的总目标部分一共10条,第3条要求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和(),掌握最基本的()。

二、基本概念题

1.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以语文知识为基础,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

语文积累(文化底蕴)、审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质、学习方法和习惯的融合。

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也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2.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与接受学习相对而言的,是指学生自己有目的的学习,对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有自觉意识和自我冬至的学习方式。

倡导自主学习的关键在于引导,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在学生独立读书、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自己的见解以后再去“合作”。

通过学生间的“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不断丰富自己,加深理解,提高认识,获取深刻的体验,同时培养一种与他人相处、共同生活、共同学习的处世态度和合作意识、团队精神。

4.探究学习:

即“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过程。

”“探究”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探究过程本身。

要培养小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要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取探究的乐趣。

5.课程资源:

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必要而直接的条件。

(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就是课程的要素来源。

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与水平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环境,以及对于课程的认识状况等因素,就属于课程的实施条件。

6.语文课程资源:

是教学的基础,是语文实践的必要。

它可以理解为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校内、校外的一切课程资源。

7.人本语文课程资源:

以人为载体的语文课程资源。

包括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相关人士等。

8.动态语文课程资源:

是指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那些以活动过程为载体的语文课程资源。

9.体验学习:

指个人在人际活动中充分参与并获得个人经验,在对话交流中获得新的知识,并将之整合运用于未来的解决方案或策略上,达成目标或愿望。

简而言之,凡是以活动为开始,先知后行的学习方式,都可以称之为体验学习。

三、选择题(从每个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1、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

A.充分地传授知识    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D.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

2、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 )

A.以综合课程为主     B.以分科课程为主      

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D.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

3、“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和差异()

A.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    B.将学生分按优中差分班教学

C.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    D.大力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生

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A.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B.更好地提高学生成绩    

C.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的需求  D.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5、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

A、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的价值 B、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

C、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 D.将知识转化为巨大的经济利益

6、关于课程的基本理念,“新课标”正确恰当的表述是:

()

 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②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④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②③④①  D、①④②③

7、关于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新课标提出:

()

  ①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②1~2年级要多认少写。

③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

④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8、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

()

 ①朗读  ②分角色读  ③表演读  ④默读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于学生的:

()

 ①合作精神  ②创新意识  ③参与程度  ④探究精神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10、学生作文修改的评价要:

()  

 ①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  ②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态度  ③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过程  ④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方法

A、①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一、填空题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

2.(工具性)(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素养)(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3.(探究)(实践)

4.(课堂教学)(课外学习)(校内资源)、(校外资源)与(网络化资源)

5.(平等对话)6.(识字)(阅读)(写作)

7.(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

8.(表达)(交流)(语文素养)

9.(写话)、(习作)(兴趣)(自信心)(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10.(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1.(识字和写字)(阅读)(写作 )(小学1至2年级为写话,3至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12.(实践性很强)(语文实践能力),(语文实践),(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13. (自主)、(合作)、(探究)14.(学生)、(教师)、(文本)

15.(生母韵母声调)(整体认读音节);(音节);(声母韵母和音节);(大写字母)(汉语拼音字母表)

16.(学生识字)(学生说好普通话)(学生阅读)。

17.(选择好话题)(生活)(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

18.(交际)(交流和沟通 )(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

19.(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口语交际的技能),(养成与口语交往相关的良好习惯及待人处事的交往能力)

20.(原有的经验)(建构)(主体已有的经验)

21.(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22.(低年级侧重激发兴趣,培植自信,乐于写话);中年级侧重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自由表达;高年级侧重多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个性地表达)。

23.(综合性学习)24.(语文综合性学习)

25.(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6.(分解式目标)和(交融式目标)。

27. (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小目标)

28.(交融式目标)29.(清晰明确)

30.(可操作性)(可测度性)。

31.(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

32.(迁移)。

      33.(发展学生能力)。

34.(感知能力不成熟)。

   35.(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实践)。

36.(《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37.(意志品质的培养)。

 

38.(发散思维)                  

39.(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40.(语文实践)。

41.(第二学段)。

   

42.(掌握 )43.(145万字以上)44.(教师)

45.(九年一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6.(自信心)(良好习惯)(语文学习方法)。

三、选择题(从每个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1(B)2(A)3(C)4(A)5(B)

6(D)7(A)8(B)9(C)10(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