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人生好老师好校长好家长美句欣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993686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7.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人生好老师好校长好家长美句欣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教育人生好老师好校长好家长美句欣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教育人生好老师好校长好家长美句欣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教育人生好老师好校长好家长美句欣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教育人生好老师好校长好家长美句欣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人生好老师好校长好家长美句欣赏.docx

《教育人生好老师好校长好家长美句欣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人生好老师好校长好家长美句欣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人生好老师好校长好家长美句欣赏.docx

教育人生好老师好校长好家长美句欣赏

 

教育与人生

------《好老师好校长好家长》美句欣赏

 

目录:

1、谈世论道(1-26)

2、人生感悟(27-51)

3、语文文化(52-70)

4、教育改革(71-114)

5、教育管理(115-158)

6、家庭教育(159-189)

第一部分、谈世论道

1、从古到今,各路英雄草堂聚会谈开创大业,众多将领会聚一堂议攻占大事,诸位领袖围坐一起论国家发展,那个气势,那样智慧,那种境界,为千秋万代的后人所景仰,所称道。

***********

2、现在这个社会,有人做大事,有人做小事。

做大事的轰轰烈烈,做小事的也能见功夫,见精神。

***********

3、竞赛,能让多数人得到提高,让少数人成为精英。

***********

4、自古以来,改革者往往受挫折,因为改革就是要打破常规,追求新的革命性或跳跃性进展。

这必然有一个艰难的过程,有人成功,有人半途而废,有人失败告终。

于是,人们大都守成。

改革追求进取,守成追求平稳,方式不同,结果不同。

二者之间必然有矛盾,不是人为的,是理念、思路的碰撞。

***********

5、人在社会上,没有谁不想工作出色的。

像高考状元这样出类拔萃的事,哪个人都想,但这又可遇而不可求。

它需要优秀的学生、优秀的教师群体和科学的管理,还有优秀的家长。

最后,它还需要运气。

这就是说,没有追求不可能实现,有追求也不一定能实现。

唯有我们从心愿和行动上不断追求,才有可能实现。

这就是一个说不清讲不透的道理。

***********

6、人际关系是现代社会中的一个时髦名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做法,不同的追求,不同的结果。

若你正派做人,一心为公,良好的人际关系可能使你的工作更为顺畅,使单位之间互利,互惠。

若你用心不佳,或牟取私利,最终结果只能是互相伤害。

***********

7、一个大胆的设计终究要接受实践检验,惟有将那看来似乎是无理性的创意冲动与理性思考融为一体,这种创意才是科学的,有生命力的。

”“实施这个创意,首先必须有市场需求。

而满足这个需求对人民有好处,不危害人类,不是歪门邪道,那么,即使现行政策未涵盖也可以去突破它,因为政策总是滞后于现实,政策一定会根据社会实践作出调整。

教育需求催生教育对策,教育对策呼唤教育政策。

***********

8、一个模式、一种方法、一项措施,其使用价值和局限性往往随着时势的变化而变化。

当运用这些模式、方法或措施已经弊大于利时,就需要有一种勇气去变革它。

这种变革,既有对历史的扬弃,又有对未来的创新。

这种扬弃和创新不是一个简单的否定或者循环往复,而是辩证的否定,是螺旋式发展,是从一个目标到另一目标的追求,是从一个成功到另一个成功的动态转化和滚动发展。

***********

9、世上万事万物,不管怎么样,都会“老”的,这是历史的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

如今,有着最悠久历史的“难老泉”老了,枯了,它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留给人们的是更多的记忆与怀念。

***********

10、学校关门,不是因为质量不好而是因为资金断供,这是个悲剧;而资金断供不是因为运作不良而是因为政策改变,这又是一种无奈。

不少介入民办教育的人士对教育储蓄金先“趋之若鹜”,后“避之不及”;一些热心民办教育的文人对其前褒后贬,使它一时期成为最时髦的教育话题,也展示出另一番滋味的人情冷暖和世态炎凉。

***********

11、人的需求永远存在,人的竞争永无止绝。

自古以来,思想竞争,能导致深邃;文化竞争,能产生经典;企业竞争,能提高效益;教育竞争,能形成品牌。

竞争有价值,前提是公平,否则,就是一种厮杀。

***********

12、在诸多竞争中,有两种竞争最有看头:

一是政党之争,一是政策之争。

前者为争取政治权利,后者为明辨孰是孰非。

在竞争中,圈内人群情激发,斗志昂扬;圈外人深思熟虑,静观其变。

“当事者迷,旁观者清。

”他们先分析你的来龙去脉,后评判你的内涵与实质,再预计你的发展前景。

当然,决定最后胜负的,政党之争在思想,在品质,不在一日之策略;政策之争在实践检验,在效果,不在一时之声势。

***********

13、“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你有足够强的竞争力,你就不在乎。

你希望公平竞争,但世上公平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公平是追求,不公平是常态。

从不公平到公平需要努力,需要时间;此时此事公平了,另一个不公平却又在等着你。

惟有提高自己,形成品牌,你就可以一方面期待公平,另一方面也不怕不公平!

***********

14、能在这里题词的,大大小小都是一个“人物”。

有毛主席的战友,部下、仰慕者,有他的志同道合者、事业继承者,有学生、朋友、亲属等等。

但一看那题词的内容,你就发现题词人的心态各一,惟妙惟肖:

有信誓旦旦的,有发自肺腑的,有敷衍命笔的,有言不由衷的。

抒真情的,立壮志的,说套话的,喊口号的,表愚忠的,显文采的。

应有尽有。

你若稍有一点阅历,或与毛主席的时代有一些了解或瓜葛,你一定在佩服毛主席“真的伟大”之余,发出“人心哪,何以这等复杂”的感慨!

***********

15、此时此刻,我感到古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境界确实够高,而当年有此境界的人可能凤毛麟角。

现在,在民办教育的事业中,能“先民办教育之忧而忧”的人不会多,而“后民办教育之乐而乐”的人肯定不少,因为他们一旦投身到民办教育,就不得不与其荣誉与共,休戚相关。

***********

16、“历史上有两种时代,一个是治世,一个是乱世。

治世政治清明,民风淳厚。

乱世迷离馄饨,变化莫测。

但无论什么世道,人都需要通过学习来生存,来处世。

一个善于学习的人是最有前途的人,一个善于学习的团体是富有的团体,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是令人畏惧的民族,一个善于学习的国家是兴旺发达的国家。

***********

17、越南领导人换了脑筋,跟着中国后面直追紧赶,从那么的“社会主义”而走向这么的“市场经济”,真可谓事在人为。

***********

18、从物质层面看,自然界在弱化:

长江窄了,黄河枯了,珠江混了,石油少了,空气浊了。

只要人类一插手,他们就会慢慢失去本原的面目。

从精神层面看,人类在不断创新。

从结绳记事到现在的键盘打字,将来还会有意念显示。

听说,将来交通拥挤将不会成为问题,因为每个人都可以背着小火箭飞行。

总之,在这个时代里,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谁不创新谁就落后。

***********

19、在教育发展史上,有许多激进的改革,也有许多渐进的改良。

许多教育家们想走出一条新路,但最后又往往落入新的无奈。

于是,他们人们不得不叹服教育的持重与威严。

***********

20、也许学校从诞生之日起,就有了这样的天性。

凡学校都想抬高自己的门槛,门槛越高,名声越大,好处越多,麻烦事越少。

因为它毕竟是学校,不是剧场。

***********

21、我们的先人本是有教无类的,但学校的生存逼迫着你违背教育的良心,将本来该向全体学生敞开的大门,慢慢地缩小了。

越是重点学校,门缝越小,让少数学生侧着身子挤进去,让更多的学生“望门兴叹”。

一切都在众目睽睽之下,人们既有意见又认为合理,这就是现实。

***********

22、大凡成功的事业,在众多竞争者中崛起而傲然挺立,乃属不易。

创业者励精图治,在大局把握、人才选用、治理策划等方面,无不在做着最精粹的追求。

因此,其佼佼者都是大浪淘沙后的胜利者。

而其他不乏有为的英雄,或因时运不佳,或因治理无道,或因用人不善等等而作了陪衬,这是天道必然。

这一些,在古代帝王立国与当代企业争雄中均能找到它的印证。

***********

23、历史上任何一个成功,其主体行为往往表现得相当明朗,且其开始阶段又可能表现得比较粗糙。

但愈发展,就愈加完善,而最后的总结,就会表现得比较完美。

因此,一个正确的,有力度的主体行为的确定是成功的前提,而逐步完善,在实施中强调整体协调的整体功能,又是成功的关键。

***********

24、社会是螺旋式发展、波浪式前进的。

它的总体呈斜线上升,具体又循环往复,步步推进。

因此,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企业,都莫不如此。

聪明的创业者,从来不试图逃避这一规律,但可追求不断增加正的因素,减少负的因素,以缩小螺旋中曲线的长度,降低波浪中波谷与波峰的差距。

于是,他们对时势的分析、大向的确定,乃至治理的各个方面,惟有精益求精,方能出类拔萃。

若不能如此,就必然造成第二次落伍。

这在古人治国和当代大企业的发展史中,亦有很多的先例。

***********

25、社会不断发展,得力于不断改革和创新。

学校质量也是如此,若缺乏宏观上的大思路,就只能循规蹈矩,只能在小范围内划圈圈,在公园里的小湖里撑皮划艇。

思路与动作,应是正确的教育思想之下教育设计与科学操作之间的关系。

如果说“水桶”理论强调了各项工作协调发展的系统性,那么正确的大思路与科学的大动作则只能在哲学的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里面找到理论分析。

***********

26、一个国家要强盛,一个民族要兴旺,首先要提高国民的素质,其次要有一批杰出的人才,一些顶尖的人才。

人文上缺失,教育上肤浅,政治上投机,经济上赌博,经营上急功近利,是改革开放初期出现的草根企业家的一般性特征。

而较聪明,有胆识,很义气,又是他们的共同特点。

他们创业也疯狂,守业更艰难。

若要成为一个成功的现代企业家,必须否定自我,有一个根本性的转变。

而一旦转型,他们就会有非凡的创造力。

***********

 

第二部分、人生感悟

27、历史上唯有曾国藩对“忍”字用得最好,其原因除了修养外,还有他的天生秉性。

人有情绪,还是适当发泄为好,堵住了会无形中伤人。

(P11)

***********

28、一个人能与素质比较高,好合作又融洽的伙伴在一起工作,是一种享受,一种幸福,一种终生难忘的经历。

***********

29、人世间往往有这样的情况,两个有头有脸又有素质的朋友,若因一时之气闹翻了,事后都会在内心里后悔,尽管如此,但谁也不会第一个发出求和的信号。

***********

30、事后我想到,外交家们也许经常要做这档子事。

解决国家之间的矛盾,国家利益不能受损,对方也要给利益,能接受,这叫双赢。

双赢的实质是什么?

是双方都有面子,也有里子。

***********

31、路是闯出来的,人性有很多能融通的方面。

“地上本没有路,你若敢走了,便成了路”。

***********

32、我突然感觉到,人世间什么叫伟大,什么叫崇高,不是外表,不是宣言,不是姿态;是内涵,是精神,是灵魂。

哈佛大学,她静静地,庄重地,她在给我们作一次心灵的洗礼。

***********

33、夏威夷大海的安详,旧金山金门桥的壮观,洛杉矶华人街的喧嚷,拉斯维加斯赌城的诱惑,纽约街头铜牛的豪放,华盛顿白宫的威严等等,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们还参观了麻省、斯坦福、宾西法尼亚等大学,但我们最难忘的,还是杜维明教授的微笑。

杜的微笑可不一般,渗透着真诚,放射着智慧。

他那个微笑太迷人了,太经典了。

迷得人忘记一切,经典得让人无法描绘。

***********

34、这说明我们上次在美国唐突进哈佛时,一定在他的印象中留下一点或几点能让他决定来的闪光的东西。

这闪光的东西,既不是街头熙熙攘攘人群中的回头一眸,也不是万人竞技场中某一个场面的引人注目。

***********

35、人生在世,会做许许多多的大事和小事。

有的事因时过境迁而逐渐淡忘,有的事如轻歌一曲能反复吟唱,有的事做得尴尬心里常有懊悔。

于是,每个人都有一些值得回味的时光与掌故,也有只能一个人躺在被窝里咀嚼的点滴。

前者是生命价值的凝聚,后者也是生命的灵光。

***********

36、一个成功的事业,都含有一系列成功做事的点,当这些点构成一条线时,它就是成功的轨迹。

小事能构成积累,大事能左右全局。

而人既要能做事,又要能成事。

能做事未必能成事,要成事必须靠做事。

做事需要能力,成事则更需要宏观意识,协调能力,决策胆略。

此外,有人能做事也能共事,有人能做事却很难共事。

主要原因或因人品,或因官品,或因性格与习惯等等。

看古往今来人们做事,大概都有这个规律。

因此,人在世上,要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情。

***********

37、果然大人物不轻易说话,说了话就能算数。

***********

38、人生往往遇到非常规的艰难情况,克服了就是一次洗礼,一次跳跃性的提高,一次在思想上、认识上、素质上都有根本性变化的发展。

不能战胜呢?

或者慢慢淡忘,或者成为一生中经常萦绕自己的阴影。

***********

39、人在世上,各有所忌。

官员忌退休,商人忌亏本,演员忌色衰,运动员忌超龄,股民忌熊市,百姓忌涨价,员工忌白条,老板忌加薪。

凡此种种,皆人之常情,概莫能免。

若能坦然面对、一无所忌,必有丰厚的底气,再加超然的胸怀。

否则,就有退一步再进几步的运作计划和发展预期。

***********

40、古人说:

“春秋无义战”,今人说: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非正义战争”,我们也可以说,民办学校之间此次为“挖”教师所进行的“工资待遇”战,也是一场互相损伤的无道义竞争。

后来,各校都被这个问题搞累了,搞烦了,搞腻了,搞苦了,大家都不搞了,这种做法也悄悄地成为了历史。

然而,这毕竟是一场竞争,你必须挺起胸膛面对,否则就会被淘汰出局。

***********

41、打仗讲战机,经营讲商机,办教育讲时机,谁把握住谁就有了生机。

***********

42、历史上有许多出名的“谏言”典故,在民办教育中能找出它的现代版。

各校老板,有从谏如流的,有冷落对待的,有认为多事而反感的等等。

于是,不愿说的抱着“上面怎么说下面怎么做”的信条,多做事,少“建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要说的人或犯颜“直谏”,或委婉“讽谏”,有点勇气,有点血气方刚,还要有点艺术。

至于能不能说,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43、父母之爱爱得纯朴,师德之爱爱得真诚,人性之爱爱得崇高。

教师的爱,当超越父母之爱。

遇到后进学生,倘若不耐烦,就丢掉了最朴素也最有牺牲精神的父母之爱,更谈不上最博大、精深的人性之爱。

***********

44、当一种思想、一个认识、一个思路得到落实而形成一种风气时,它就会成为一种氛围,一种惯性,一种力量。

***********

45、我作过教师,我领略过表扬的滋味。

当我受表扬时,我有压力;当别人受表扬时,我也有压力。

当我看看别人,比比自己时,压力就成了动力。

***********

46、世上常有这样的现象,对于高雅的东西,内行人谨言慎行,外行人却跃

跃欲试,频频涉足。

***********

47、人在日常生活中,对一些不恰当的事往往不在意而习以为常。

在自己眼里没什么,在别人眼里不够好。

这时候,如果有人提醒,改了,有利于改善自己和群体的形象。

***********

48、“过去,历史上的帝王将相和著名学者,个个是勤奋学习的榜样。

现在,从中央到地方,从官方到民间,从你们的父辈到身边的同学,能成功且能保持不衰的都是勤奋学习的人。

专家认为,人的先天智力没有多大的区别,要想取得成功,就靠后天努力。

需要勤奋,甚至需要刻苦。

***********

49、“以前,穷人孩子学习特用功,因为没退路,要改善生活,只有勤奋。

富人孩子学习不勤奋,因为没生活压力,于是慢慢落后。

当官人的孩子有人不用功,因为有个好爸爸,没动力。

于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贫困的不过三代变富了,富裕的不过四代变穷了,好爸爸不能陪自己一辈子,贫与富,贵与贱进行了历史性的更替。

***********

50、“勤奋如此重要,但做到自觉勤奋却不容易。

人的惰性本能,社会环境的干扰,堕落人生观的影响等等,都驱使着人不去勤奋。

自然,他们就无法实现自己的目标,实现自己的理想。

天道酬勤,学习是人生永恒的话题。

青年时期能勤奋,风光一生不落伍。

是否能勤奋学习的态度决定了学习的成就,决定了人的生存质量。

***********

51、“人得意时不能太自豪,太自豪就可能太难堪,它俩是一根藤上的两颗瓜。

***********

 

第三部分、语文文化

52、过去的秀才、状元是写出来的,现在的文人、理论家也是写出来的。

政治家、思想家写论文影响别人,企业家、商业巨子写广告宣传自己,教育家写著述培养下一代。

因此,所有事业成功的人,都离不开写。

“写”是信息的传送带,是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桥梁,是让后人登上自己肩膀前进的推手。

***********

53、仁者爱山,智者乐水,此所谓情趣不同。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此所谓看问题角度不同。

至于对同样一个事件,一个做法,或肯定,或否定,或支持,或反对,这又叫观点不同。

***********

54、能在优秀杂志上发表的作文,一般都是有个性、值得品味的作文精品;而能拿高考高分,也适合在课堂上特别推荐的作文却未必。

后者一般主题鲜明,结构完整,逻辑严密,语言丰富,但肯定有着应试的八股味,尤其缺乏个性。

***********

55、“高考作文,结构拿保底分,深刻拿优良分,语言拿优秀分。

***********

56、“高考作文是按一定的模式,在限定的时间内拿出的语文产品,一种麦当劳式的文化快餐。

这种快餐,不吃会饿肚子,多吃会伤身子。

***********

57、按目前高考作文辅导的路子,可培养应试高手,但培养不出写作高手。

***********

58、读书,是将自己的心灵和古今中外人的智慧相结合的过程,历来为人们所看重。

古人说: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下笔是写作,是输出;读书则是对文化的吸收,消化,充实、储藏,是输入。

***********

59、衡量一个人的素质,除智商、情商等以外,还有学问。

学问从那里来,从书中来。

人成功的制高点是文化,企业兴旺的制高点是企业文化,国家强盛的制高点是思想文化和科技文化。

文化的源头在哪里?

在书里。

***********

60、最有头脑,最有知识,最勤于思考的人,是读书较多的人;书读多了,可以对世间万物有着深入的看法。

要想打破传统的认识观,学会创新,学会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必须读书。

***********

61、总之,读书能健全人格,读书可避免青年人傻冒,中年人糊涂,老年人痴呆。

多读书,读好书,就会有才气,有气质,有修养。

有史以来,能成大事的人都喜欢读书。

***********

62、腹有诗书气自华,趁着年轻多读书!

语言的规范以表达效果为依归,以积累、领悟为途径。

在语文教学中,与其让学生花时间去翻炒浅近文字,不如让学生多读,多写,背一点精品文章。

***********

63、语文能力是通过长期的积累才逐步提高的,中学生没有时间去完成这个很漫长的过程。

为了应考,我们只能作一点跨越,即在有限的语文教学时间内让学生“学以致用”,在考试中拿到较好的分数,是谓“用读”。

***********

64、“用读”是一个实用主义的做法,一个急功近利、有点离经叛道甚至畸形的做法。

它会时兴一时,当教学的评估标准能做到不是分数而是学生的真实语文素养的时候,它就会销声匿迹。

***********

65、读出一点味,读明一点理,读懂一颗心。

读掉了俗气,读掉了浅薄,读掉了狭隘。

深得书中三昧,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明白书中的“蹊跷”,能自由灵活的运用。

***********

66、“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熟记书中的妙笔,谈吐之间,常自然流露,口若悬河,还可以移花接木的借鉴到自己的写作之中。

“天下文章一大抄”,“抄”得面目全非,“抄”得文魂毕现,“抄”得除自己以外无任何人知道出处,“抄”得给别人看出处也看不出是出处。

然后自我欣赏说,这绝不是“抄”,是结构的模仿,语言的借鉴,风格的继承。

***********

67、读书的各个层次,惟有“读透了”境界最高。

达到这一步,就意味着不仅读进去了,也读出来了。

读不进去,我们称之为“书盲”;读不出来,就是“书痴”;惟有能读进去,能读出来,才能算“读书人”。

***********

68、从古到今,凡有所作为能做点大事的,一要敢做,有决心,有毅力;二要能做,有道理,行得通;三要会做,能操作,可发展。

不敢做,无从谈做;敢做不能做,必失败收场;能做不会做,做不下去,坚持不了。

语文教师要想搞教学改革,想在语文教学有一点突破,除此三点以外,还要加一点:

领导支持。

***********

69、如同人穿衣服,开始为保暖,后来追求好看。

写诗也是这样,慢慢追求起好读,好听,好唱,讲究规矩。

格律诗很高雅,引了古今无数文人竞折腰,出了许多“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精典。

即使茅盾、鲁迅、闻一多、朱自清这等有个性,有才气的现代文学巨匠,他们年轻时对格律不屑,晚年却很钟情。

其可见格律的魅力。

***********

70、然诗一讲规矩,就越来越“麻烦”。

唐诗,宋词,元曲,一年比一年厉害,一代比一带翻新。

到了现代,鼎盛期过了,“式微”了,没法新了,也没法超越。

除了专业文人,我们老百姓,没什么人敢问津。

要写,只有写现代“古风”----自由诗,顺口溜。

***********

 

第四部分、教育改革

71、家长对孩子的成长都有个逐层提高的要求。

五官端正,不很胖,不很瘦,身材匀称,发育正常,这是第一层次。

性格开朗,童心无忌,天真活泼,心智正常,不早熟,不迟钝,这是第二层次。

智力很好,思维敏捷,习惯良好,想象力丰富,这是第三层次。

至于智商很高,特别聪明,是个小天才,小神童,那是天分,可遇而不可求,那是特别层次。

***********

72、从小学到中学,每个班都有几个或十几个成绩比较领先的学生。

这些学生之所以优秀,是因为他们绝大部分一进入小学就处于优秀状态。

他们学起来轻

松,得到的表扬也多,有感觉,有兴趣,于是良性循环,习惯的优秀。

***********

73、孩子成长有如人们长途跋涉,起步走得好就可望一直走好。

中小学有很多孩子品学兼优,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