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第三册语文教案全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985456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70 大小:45.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第三册语文教案全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苏教版第三册语文教案全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苏教版第三册语文教案全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苏教版第三册语文教案全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苏教版第三册语文教案全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第三册语文教案全集.docx

《苏教版第三册语文教案全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第三册语文教案全集.docx(7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第三册语文教案全集.docx

苏教版第三册语文教案全集

苏教版第三册语文教案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三)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了解各种朗读、背诵的形式,训练正确的朗读、背诵的姿势几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及背诵习惯。

2.了解课外阅读的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逐步养成阅读健康的课外书报的习惯。

3.使学生逐步了解查字典的意义,逐步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

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掌握正确的读书、背书姿势及方法,并逐步形成良好的朗读、背诵习惯。

教具学具准备:

挂图、投影。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察图画

1.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2.图上的小朋友是怎样朗读的?

二.小结要领

身正肩平双手拿书

左右两臂自然平放

目光课本保持距离

眼睛课本距离一尺

三.模仿评判

1.请几个学生模仿练习,并由大家给予评判。

2.评判中指出一些错误姿势的危害。

四.集体训练

1.观察下图。

让学生说说图上是什么地方,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

2.让学生说说图上的小朋友朗读时身子怎样,两臂怎样,怎样拿书,眼睛和课本的距离怎样。

3.复习要领,全体学生参与姿势训练。

4.指名几个学生摆正姿势,朗读一篇短文。

5.集体评判。

6.学生齐读已学过的课文,看学生是否达到要求。

7.小结。

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知图画

1.指导观察顺序:

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2.简说图意。

二.指导学生观察集体背诵图(一、二幅)

1.提问:

背诵时课本和文具盒怎么摆放?

2.这些同学怎样坐的,他的双肩和双臂怎样?

眼睛向着什么地方,态度神情怎样?

小结:

身正肩平交臂平放

眼向前方态度认真

3.背诵时还要注意什么/

声音响亮边背边想

正确流利富有感情

4.全班学生模仿图上的学生,集体背诵一段已学过的课文,教师检查评判。

5.图上的小朋友背诵的是哪篇课文,你是怎么知道的?

看图背诵有什么好处?

要注意什么?

(图中有文,文中有图,按序背诵)

三.观察三幅小图,按图模仿训练

1.观察左下方小图。

让学生说说:

图上的同学是怎样站立的?

态度怎样?

老师要他干什么?

老师表情怎样,为什么高兴?

指名学生模仿表演。

2.观察中间小图。

让学生说说:

这是在什么地方?

家长要孩子干什么?

孩子表情怎样,是怎么做的?

3.观察右边小图。

让学生弄清:

学生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态度怎样,姿势怎样?

选取一段课文片段,然后交换检查同桌的背诵。

四.小结。

第三课时

一.观察上边三幅图

1.从第一幅图你们看到了什么?

2.图上的一位小朋友借到一本心爱的课外书,他笑的多开心啊!

阅读课外书的好处真多,意义真大啊!

学习两条格言: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3.观察第二幅图。

让学生先演示朗读时正确的姿势、态度、表情,然后告诉学生读课外书报与朗读的姿势一样,态度认真,神情专一,但是为了保护阅览室的安静,阅读时要做到眼看、心记、不出声。

4.观察第三幅图。

5.图上的几个同学在干什么?

他们的表情则怎样?

6.小结三幅图:

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

二.观察下边三幅图

1.从第一幅上可以看出这是在什么地方?

同学们在干什么?

2.说说去阅览室看书的过程。

3.在阅览室看书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4.观察第二、三幅图讲解。

三.小结。

 

识字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是1个只识不写,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认识本课所介绍的事物,初步了解秋天的一些特征,懂得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感受秋天景色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臼”笔顺。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生字卡、田字格黑板。

主要板书:

识字一

作业安排:

课内:

抄写字词、口头组词、说话。

课外:

默写词语、朗读字词。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1.上学期,我们已经学过了关于“春天”、“夏天”的归类识字,韵文还记得么?

谁来背给同学听。

2.今天我们来学习关于“秋天”的归类识字。

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步看图,读课文

1.观察书上的图,看一看图上画了哪些具有秋天特征的景物。

2.自由读课文。

要求:

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三.指导看图,出示部分生字。

出示挂图,观察说话:

1.小朋友,这是一幅秋天的美景图。

我们首先来看看天空中有什么。

2.秋天到了,天气凉了,早晨起来,我们常常会看到地上落了一层白白的东西,你知道那是什么吗?

(秋霜)

3.秋天到了,地里哪些庄稼成熟了?

(棉花、稻子、高粱)

4.果园里,果农们正在做什么?

(柿子、苹果)

5.看图引导说话,相机贴出“丰收”,领悟意思。

秋天到了,一望无际的农田里棉花(),稻子(),高粱(   ),庄稼丰收了。

果园里,果树上挂满了(    )的柿子,(    )的苹果,水果也丰收了。

四.学生自学出示的生字词

五.教师检查自学情况,并加以指导

1.认读生字,正音。

2.用“霜”、“稻”、“丰”、“收”扩词。

六.小结

刚才我们学习了三组词语,第一组词语与秋天的什么有关?

第二组词语属于哪一类?

第三组呢?

七.指导书写

1.学生看清笔顺,记忆笔顺。

2.重点强化“梁”、“稻”的笔顺。

3.学生描红。

4.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5.在习字册上练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新词卡片。

2.按“梁、稻”的笔顺书空。

二.继续看图,学习生字词

1.秋天到了,什么花开了?

是什么颜色,什么样子的?

(菊花、桂花)

2.体会“飘香”的意思。

3.学生借助拼音自读以上生字词。

4.指名认读。

正音。

5.小结;这些词和什么有关系?

三.指导读韵文。

1.按要求归类读。

2.各种形式练读,读出秋天景色的美好。

四.指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看图说话。

五.指导书写,检测效果。

1.先说一说“桂、飘”的笔顺,然后在书上描红。

2.在习字册上练写。

3.认读课后词语。

听写词语,检测效果。

识字二

教学目标:

1.学会10/9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2个只识不写,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尸”旁。

2.知道大街两旁有哪些营业单位,警察叔叔是怎样指挥车辆及行人的,教育学生遵守交通规则和公共秩序。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生字卡片。

主要板书:

识字二。

作业安排:

课内:

抄写字词、说出汉字的偏旁部首、口头组词、说话。

课外:

阅读韵文,默写生字词。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投影,指导学生看图学字词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画:

(1).这是什么地方?

谁在指挥交通?

(2).马路上有什么?

(3).马路边上有什么?

2.学习生字新词。

(1).图文对照自由朗读。

(2).指名认读词语。

(3).开火车读词语卡片,检查学生对生字字音的掌握情况。

3.范读课文。

4.指导学生再次诵读课文,要求做到:

正确、流利。

二.再次看图,理解课文。

1.理解词语“警察”。

2.在图上让学生分别找出“黄灯、红灯、绿灯”。

简介这三种信号灯的由来和作用。

3.说说图上的行人和车辆是怎样遵守交通规则的。

4.讲解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意义。

5.看一看,马路旁边有哪些单位。

三.说话练习

1.提供句式:

马路上有(  ),有(  ),有(  )。

马路两边有(  ),有(  ),有(  )。

2.要求以“大街上……”为开头说一段话,可参照以上的句式。

四.学写生字

1.学生自学生字。

2.重点指导“街”、“通”的写法。

3.学生练习。

4.作业

复习生字新词,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新词。

二.朗读课文

1.提示:

不能大这些词语读成顺口溜,也不能顿读,要读出有序的感觉。

2.训练朗读: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三.学写生字

1.观察生字的笔顺及在田字格中的间架结构。

2.学习“尸”旁。

3.重点指导:

商、局。

4.学生练写。

四.作业

1.在括号里写出下列字的偏旁部首。

灯(  )  绿(  )  街(  )  体(  )

局(  )  房(  )  邮(  )

2.抄写词语。

3.组词。

文(  )  气(  )  挂(  )  邮(  )

交(  )  汽(  )  蛙(  )  油(  )

 

识字三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2个只识不写,认识2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理解儿歌内容,教育学生做事要细心。

3.初步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学会看图领会字义,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背诵韵文。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生字卡片。

主要板书:

识字三。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引导自学

1.小朋友,这节课我们学习识字三。

(板书)

2.引导自学。

请小朋友仔细看看六幅图和图旁的字有什么联系。

(学生自学,老师巡视指导)

二.复习熟字,理解会意字的特点。

1.出示“笔”图:

这是什么?

毛笔是用什么做的?

所以人们把“竹”和“毛”组合在一起表示“笔”字。

2.出示“尖”图:

日常生活中哪些东西外形和它有点像?

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看出来了么?

所以人们用上“小”下“大”表示“尖”字。

3.出示“看”:

这只小猴子的手放在什么地方做什么?

所以人们把“手”放在“目”表示看“看”字。

4.小结

(1).这“笔、尖、看”三个字都是由两个简单的字组合在一起表示的,可以从两个简单字的意义联系上来领会它们的意思,用这种造字方法造出来的字就叫会意字。

(2).我们怎样学的?

小结学法。

三.同法学“灶、歪、尾”

四.复习巩固

1.看图读字,读准字音。

2.给生字找朋友。

五.读儿歌

1.轻声读儿歌,注意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2.再读儿歌,把句子读通顺。

3.反馈检查。

4.齐读儿歌,读通读顺。

五.课堂练习

在习字册上练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学生自由读文,思考:

从哪些地方看出宁宁是个粗心的小画家?

2.交流讨论,指导朗读。

(1).从哪儿看出宁宁很粗心?

(读有关语句)

(2).“炉灶”、“鸭子”、“桌子”、“大马”正确的画法应该是怎样的?

(3).指导朗读。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4.指导背诵。

自由背、看图背、指名背、同桌互背。

二.教学生字,正音。

1.认读儿歌中的生字,正音。

2.教学新偏旁。

3.学生看笔顺、描红。

4.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5.练写生字。

6.认读课后词语。

7.听写词语。

 

识字四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和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田字格上的1个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偏旁。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儿歌。

能理解儿歌所表达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背诵儿歌。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字盘、生字卡。

主要板书:

识字四。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察字盘,感知形声字的特点

1.出示字盘,与卡片“辛辛“,将两者分别组合、演示。

2.同学们,“辛辛”和“纟、讠”等分别组合构成了汉字。

这就是一种造字办法,这些字叫形声字。

上面4个字中的“辛辛”是声旁,“纟、讠”是形旁,代表不同的意思。

二.读准字音,学习词语。

1.用生字卡片指导读准字音。

2.读4个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

(1).出示实物理解“辫子、花瓣”

(2)举例理解“分辨、辩论”。

三.游戏巩固

用字盘辨字,并组词。

四.学习儿歌

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指名读。

2.指导朗读。

(1).分别读出疑问和肯定的语气。

(2).注意停顿和重音

3.教师示范读第一小节,学生自由读第二小节,齐读。

4.理解:

是谁“圆圆脸蛋拖小辫”?

五.学写生字

1.让学生仔细观察四个形声字。

2.指导书写:

三部分靠紧,注意“辛”的变形。

3.学生练习。

六.课堂练习

1.选字填空。

辩  辫  辨  瓣

(1).你能分( )出牛郎星和织女星吗?

(2).这朵菊花的花( )又细又长。

(3).许林和李青为了一道题( )论起来。

(4).陈凡走路是小( )儿一甩一甩的。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让学生转动字盘读生字,组词。

2.将字填入空格。

哪是红梅花,请你来分(  )。

这是红梅花,它有五个(  )。

哪是韵母a,请你来分(  )。

这是韵母a,圆圆脸蛋拖小(  )。

二.读背儿歌

1.齐读后,指名用一问一答试读。

2.男女生分读。

3.背儿歌。

三.指导书写

1.出示范字,引导学生观察。

2.指导“蛋”的写法。

3.学生自学另外几个字。

4.描红、仿影。

四.练习

1.用“哪是——?

这是——。

”的句式进行对话练习。

2.选字填空。

哪 那   圆 园   袋 蛋

(1).小弟弟红通通的脸( )真像大苹果。

(2).林林的口( )里装满了小石子。

(3).昨天,妈妈带我到公( )里玩了半天。

(4).( )( )的太阳从东方升起来了。

(5).小军送给我的( )本书真有意思。

(6).( )件衣服好看?

 

练习1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2.初步句式的训练。

3.初步写左右结构的字。

4.熟记成语。

5.朗读背诵诗歌。

6.按要求连贯地说几句话,写一句话。

教学重难点:

拼音训练、词句训练、写字训练、读背训练、说话训练。

教具学具安排:

小黑板。

主要板书:

练习1。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1).指名借助拼音读题目。

(2).教师讲清题目的要求。

2.指导。

(1).指导读字母的呼读音或名称音。

(2).教学《汉语拼音字母歌》,熟记字母名称和顺序。

(3).背诵大写字母,并练习默写。

3.练习。

(1).出示卡片,集体练读。

(2).按字母表顺序背诵。

(3).默写大写字母。

4.反馈。

(1).请学生试背字母表,从读音、顺序、连贯等方面给予评价表扬。

(2).展示默写写得好的字母,表扬默写写得好的同学。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教师帮助学生弄清学习要求。

2.指导。

(1).指导学生学习第一组句子。

a.朗读句子,要求读通顺,读连贯。

b.再读句子,想想每句话的意思。

c.这组句子有什么特点?

d.初步认识句式。

第一句:

用两个句子把意思说明白。

第二句:

用一个并列复句把两个意思说明白。

第三句:

用一个单句把句子说明白。

(2).指导学习第二组句子。

a.指名朗读,读正确、读流利。

b.分角色朗读。

注意语气。

c.师生共同评论朗读情况。

3.练习朗读。

4.反馈。

用开火车的方法,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争取检查到每个学生。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教师谈话,让学生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

2.指导。

(1).出示卡片,认读汉字。

(2).引导学生回忆写字要求和描红要求。

(3).指导书写。

(4).学生练写,师巡视。

(5).反馈。

表扬姿势好、写字写得好的学生。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

1.审题。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成语。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

(4).理解4条成语的意思。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读。

(2).同位练习背诵。

4.反馈。

(1).集体齐背。

(2).指名背。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

(2).教师范读。

学生了解诗歌的内容。

a.诗歌写的是什么季节的事?

b.第一、第二节分别写什么?

(3).学生边读边想象庄稼的样子和水果的色彩。

(4).再读诗歌,读好停顿和轻声,逐步达到生动和流畅有感情。

(5).练习背诵。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读。

(2).指名读。

(3)。

练习背诵,指名试背。

4.反馈:

检查朗读、背诵。

第三课时

教学第六题

一.审题

1.揭示说话的话题:

9月10号是教师节,小朋友给老师祝贺节日,还亲手做了贺卡送给老师,大家都是尊敬老师的好孩子。

那天,你最想对老师说什么?

2.板书课题;老师,祝贺您

二.指导

1.指导观察。

投影出示图画,问:

教师节到了,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小朋友怎样做贺卡?

贺卡上会写些什么?

2.指导说话。

(1).看看图,想想你自己在教师节来临之际,是怎样做贺卡的。

说话时用上“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怎样做,卡片上写了些什么”等,用几句连贯的话说说。

(2).你把贺卡送给哪位老师?

送贺卡时,你对老师说了什么?

老师又会怎样?

(3).分角色扮演老师和学生,练习对话。

3.句式训练。

(1).你去送贺卡,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干什么?

(2).句子练习。

找老师

a.你去送贺卡,怎样找老师?

b.你看见老师正在干什么?

你有什么想法?

把“找老师”是这部分内容连起来说说。

送贺卡

a.你找到老师,把贺卡送给他,当时你是怎么做的?

b.全班讨论,板书动词。

c.要把内容说具体,还可以加上:

你怎样走到老师那儿,怎样把贺卡递给老师,怎么说的,是什么神情?

d.出示句式:

我()地说:

老师()。

把“送贺卡”的经过说说。

收贺卡

这时,老师非常高兴,脸上是什么神情?

会对你说什么?

句式:

老师()地说:

“()”。

4.练习说一段话。

个别练说、指名说、集体评议。

 

1.秋游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生字卡。

主要板书:

1秋游

天空蓝蓝一望无边

郊外白云有时像……(美)

同学们农田黄红白

游玩有的……有的……有的……(开心)

奔跑奔逐笑喊

作业设计:

课内:

抄写字词、组词、说话、扩词。

课外:

抄字词,听写生字词。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齐背练习1中的小诗《秋天到》,并说说这首诗歌里主要讲的是什么?

2.过渡:

秋天这么好,你们都想出去玩玩吗?

二.板书课题,解题

“秋游“是秋天出去游玩的意思。

秋天到哪儿去游玩?

看些什么,玩些什么,看看图,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出示投影)

三.指导看图

1.秋天的天空怎么样?

你们看白云像什么?

2.秋天农田里哪些庄稼成熟了?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3.草地上小小朋友怎么玩?

(出示小黑板:

小朋友有的(),有的(),有的()。

要求学生用“有的“组成句式说话)

四.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

(3).识记生字。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指名读。

重点领会“郊外、追逐、打滚儿“的意思。

(2).齐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3.各自轻声读课文。

4.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

5.理清脉络,出示思考题:

课文四个自然段的意思分别写在了下面,对照课文想一想,在前面的括号里填上序号。

()同学们玩得很高兴。

()同学们跟老师到郊外游玩。

()天空美。

()农田美。

指名到前面填写。

6.齐读课文

五.读抄词语(课后第三题)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

二.精读训练

1.指名读。

2.分自然段讲读。

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段有几句话?

第一句说了什么?

这一句能不能先说“天气渐渐凉了”,再说“秋风起了”?

(3)比较加了“渐渐”有什么不同。

(4)第二句说了什么?

为什么秋游要到郊外呢?

(5)过渡:

同学们去郊外游玩,看到些什美丽的景象呢》请读第二段。

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

(2).谁来读读写秋天天空景象的句子。

(3).你觉得秋天的天空的景象怎么样?

(4).有感情地朗读。

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段说的是秋天哪里的景象?

秋天农田的景象怎么样?

(3)比较:

a.稻子黄,高粱红,棉花白。

b.稻子黄了,高粱红了,棉花白了。

这两句话的意思相同吗?

为什么?

(4)齐读第三段。

第四自然段

(1).老师范读。

(2).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

第一句话说了什么?

想想“向着蓝天亮开了嗓子”是指做什么?

(3).第二句说了什么?

“奔跑”和“追逐”两个词语完全相同吗?

(4).这一段第一句用“有的……有的……”,第二句用“大家”,想想有什么不同?

(5).“多开心呀”表示什么样的语气?

学生练读。

(6).齐读第四段。

3.总结。

这篇课文写同学们去郊外游玩,秋天的天空和农田都很美,大家玩得很开心。

你读了有什么感受?

4.齐读课文。

三.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朗读指导

1.指名读课文。

2.这篇课文里哪一句表达了人们欢乐的心情?

所以整个课文都要用欢乐喜悦的语气读。

3.第一自然段用陈述口吻,要读得平缓。

教师范读。

学生试读。

4.第二自然段的“蓝蓝”、“白”、要重读;“一望无边”、“有时像”要读得慢;“几朵白云”、“一群白兔”、“几只绵羊”要读得轻快,流露出喜悦心情。

5.第三段的“黄了”、“红了”、“白了”要重读。

教师范读,学生试读。

6.第四段中三个“有的”,声音要逐步提高,语速加快;“大家”、“多开心”要重音读,读得缓慢。

7.个人练读。

8.指名读。

9.齐读。

二.写字指导

三.作业

1.描红练习。

2.比一比,再组词。

交(  ) 兔(  ) 家(  ) 喊(  )

郊(  ) 晚(  ) 逐(  ) 城(  )

3.根据提供的句式说话。

在操场上,小朋友们有的(    ),有的(    ),有的(    )。

大家(    ),多开心呀!

 

2.夕阳真美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夕阳西下时的瑰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读背课文。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生字卡、小黑板。

主要板书安排:

2.夕阳真美

西斜收起天空西山

光芒深蓝披余辉

往下沉脸涨红染云黄红紫夕阳真美

走向西更红天边留霞光

山背后

作业设计:

课内:

抄写字词、说话、组词。

课外:

读、背课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我们学习了上面的一课《秋游》,知道了秋天的景色很美,今天我们要学的新课文是说太阳落山时天空景色很美。

新课文题目是——

板书课题,齐读。

二.指导看图,解释题意

出示投影

1.图上的太阳是什么样儿,什么颜色的?

它正朝哪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