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原理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984625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0.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计学原理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统计学原理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统计学原理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统计学原理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统计学原理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计学原理复习资料.docx

《统计学原理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计学原理复习资料.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统计学原理复习资料.docx

统计学原理复习资料

选择题

1.下列变量中,(D)属于离散变量。

A一包谷物的重量

B一个轴承的直径

C在过去一个月中平均每个销售代表接触的期望客户数

D一个地区接受失业补助的人数

2.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B)

A员工年龄B员工性别C员工体重D员工工资

3.劳动生产率是(B)

A动态指标B质量指标C流量指标D强度指标

4.(A)是统计的根本准则,是统计的生命线。

A真实性B及时性C总体性D连续性

5.数理统计学的奠基人是(C)

A威廉·配第B阿亨瓦尔C凯特勒D恩格尔

6.对百货商店工作人员进行普查,调查对象是(B)

A各百货商店B各百货商店的全体工作人员

C一个货商店D每位工作人员

7.某城市拟对占全市储蓄额4/5的几个大储蓄所进行调查,以了解全币储蓄的一般情况,这种调查方式是(D)

A普查B典型调查C抽样调查D重点调查

8.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500以上。

又如其邻近组的组中值为48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A)

A520B510C530D540

9.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D)

A企业设备调查B人口普查C农村耕地调查D工业企业现状调查

10.统计表中的任何一个具体数值都要由(D)限定。

A表的总标题B表的横行标题

C表的横行和表的纵栏D表的总标题、横行标题和纵栏标题

11.某县有10万人口,共有80个医院。

平均每个医院要服务1250人,这个指标是(B)。

A平均指栋B强度相对指标C总量指标D发展水平指标

12.加权调和平均数有时可作为加权算术平均数的(A)

A变形B倒数C平均数D开平方

13.已知4个水果商店苹果的单价和销售额,要求计算4个商店苹果的平均单价,应该采用(C)。

A简单算术平均数B加权算术平均数

C加权调和平均数D几何平均数

14.如果分配数列把频数换成频率,那么方差(A)。

A不变B增大C减小D无法预期其变化

15.第一批产品废品率为1%,第二批废品率为1.5%,第三批废品率为2%。

第一批产品数量占总数的35%,第二批占40%。

则平均废品率(%)为(B)。

A1.5%B1.45%/C4.5%D0.94%

16.某公司下属五个企业,共有2000名员工。

已知每个企业某月产值计划完成百分比和实际产值,要计算该公司月平均产值计划完成程度,采用加权调和平均数的方法计算,其权数是(B)。

A计划产值B实际产值C员工人数D企业数

17.动态数列中,每个指标数值可以相加的是(B)

A相对数动态数列B时期数列

C间段时点数列D平均数动态数列

18.按季平均法测定季节比率时,各季的季节比率之和应等于(B)

(1)100%

(2)400%(3)120%(4)1200%

19.假定某产品产量2016年比2011年增加了35%,则2016年比2011年的平均发展速度为

(C)

A

B

C

D

20.某企业5年的销售收入如下:

200万元,220万元,250万元,

300万元,320万元,则平均增长量为(B)

A

B

C

D

21.下列动态分析指标中一般不取负值的是(A)

A发展速度B增长量C增长速度D平均增长速度

22.侠义指数是反映(C)数量综合变动的相对数。

A有限总体B无限总体C复杂总体D简单总体

23.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时,其同度量因素最好固定在(B)。

A报告期B基期C计划期D任意时期

24.某企业报告期产量比基期增长了10%,生产费用增长了8%,则其产品单位成本降低了(A)。

A1.8%B2%C20%D18%

25.

表示(D)。

A由于价格的变动而引起的产值增减数

B由于价格的变动而引起的产量增减数

C由于产量变动而引起的价格增减数

D由于产量变动而引起的产值增减数

26.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反映了(D)。

A城乡商品零售价格的变动趋势和程度

B城乡居民购买生活消费品价格的变动趋势和程度

C城乡居民购买服务项目价格的变动趋势和程度

D城乡居民购买生活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的变动趋势和程度

27.抽样调查的主要目的是(C)。

A计算和控制抽样误差

B为了应用概率论

C根据样本指标的数值来推断总体指标的数值

D为了深入开展调查研究

28.在指数体系中,总量指数与各因素指数之间的数量关系是(C)

A总量指数等于各因素指数之和

B总量指数等于各因素指数之差

C总量指数等于各因素指数之积

D总量指数等于各因素指数之商

29.抽样调查中计算样本方差的方法为

,这是(A)。

A为了估计总体的方差之用B只限于小样本应用

C当数值大于5%时应用的D为了计算精确一些

30.样本平均数和全及总体平均数(B)。

A前者是一个确定值,后者是随机变量

B前者是随机变量,后者是一个确定值

C两者都是随机变量

D两者都是确定值

31.抽样极限误差是指抽样指标和总体指标之间(A)。

A抽样误差的平均数B抽样误差的标准差

C抽样误差的可整程度D抽样误差的最大可能范围

32.抽样误差的定义是(C)。

A抽样指标和总体指标之间抽样误差的可能范围

B抽样指标和总体指标之间抽样误差的可能程度

C样本指标与所要估计的总体指标之间数量上的差别

D抽样平均数的标准差

33.抽样平均误差公式中

这个因子总是(B)

A大于1B小于1C等于1D唯一确定值

判断题

1.三个学生的成绩不同,因此存在三个变量。

(错)

2.一般而言,指标总是依附在总体上,而总体单位则是标志的直接承担者。

(对)

3.变量是指可变的数量标志。

(对)

4.运用大量观察法,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观察调查。

(错)

5.数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绝对数,质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相对数或是平均数。

(对)

6.个人的工资水平和全部员工的工资水平,都可以称为统计指标。

(错)

7.对某市下岗员工生活状况进行调查,要求在1个月内报送调查结果、所规定的时间是调查期限。

(对)

8.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的目的是一致的,即都是通过对部分单位的调查,来达到对总体数量特征的认识。

(错)

9.任何一个分布都必须满足:

各组的频率大于零,各组的频数总和等于1或100%。

(错)

10.次数分配数列是指按数量标志分组所形成的变量分配数列。

(错)

12.在统计调查中,调查对象可以同时又是调查单位,调查单位可以同时又是总体单位。

(错)

13.直接观察法不能用于对历史资料的搜集。

(对)

14.根据分组资料计算的算术平均数,只是一个近似值。

(对) 

15.如甲、乙、丙三个企业今年产量计划完成程度分别为95%、100%和105%,那么这三个企业产量平均计划完成程度为100%。

(错)  

16.强度相对指数的数值是用复名数来表示的,因此都可以计算它的正指标和逆指标。

(错)      

17.组距数列条件下,众数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众数组相邻两组次数多少的影响。

(对) 

18.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的单位成本,计划在上年的基础上降低2%,实际降低了3%,则该企业差了一个百分点,没有完成任务。

(错)         

19.年距增减水平是反映本期发展水平较上期发展水平的增减绝对量。

(错)

20.最佳拟合趋势之最好的判断方法是用各条线Yc与实际值Y的离差平方和∑(Y-Yc)²的大小来判断。

(对)

21.某企业产品产值同去年相比增加了4倍,即翻了两番。

(错)

22.动态数列的指标数值只有用绝对数表示。

(错)

23.平均增长速度不是根据各个增长速度直接求得,而是根据平均发展速度计算的。

(对)

23.分析复杂现象总体的数量变动,只能采用综合指数方法。

(错)

25.在编制综合指数时,虽然将同度量因素加以固定,但是,同度量因素仍起权数作用(对)

26.在编制总指数时经常采用非全面统计资料仅仅是为了节约人力、物力、财力。

(错)

27.拉氏数量指数并不是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的唯一公式。

(对)

28.说明现象总的规模和水平变动情况的统计指数是质量指数。

(错)

29.如果各种商品价格平均上涨5%,销量平均下降5%,则销售额指数不变。

(错)

30.所有可能样本平均数的平均数,等于总体平均数。

(对)

31.抽样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人们可以通过调整总体方差的大小来控制抽样误差的大小(错)

32.重复抽样的抽样误差一定大于不重复抽样的抽样误差。

(对)

33.点估计就是以样本的实际值直接作为相应总体参数的估计值。

(对)

 

简答题

 

①P8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

(一)全面、准确、及时地提供有关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的资料,为党和国家决策管理服务

(二)为科学编制计划提供依据,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统计检查和监督

(三)为加强各部门、各地区和各单位的经济管理提供所需要的统计资料。

(四)为积累统计资料和开展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依据。

 

②P12标志和指标的区别。

区别有以下四点:

第一,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而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

第二,指标都能用数值表示,而标志中的品质标志不能用数值表示,是用属性表示的。

第三,指标数值是经过一定的汇总取得的,而标志中的数量标志不一定经过汇总,可直接取得。

第四,标志一般不具备时间、地点等条件但作为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一定要讲时间 、地点、范围。

标志和指标的联系有以下两点:

第一,有许多统计指标的数值是从总体中位的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的。

既可指总体各单位标志量的总和,也可指总体单位数的总和。

例如.某地区⊥业增加值指标是由该地区的每个企业的T业增加值汇总而来的某集团公司员工人数指标是由该集团公司各企业的员工人

数汇总而来的。

第二,两者存在着一定的变换关系。

这主要是指标和数量标志之间存在着变换关系,即由于研究目的不同,原来的统计总体如果变成总体单位了,则相应的统计指标也就变成数量标志了(这时,指标名称变成标志指标数值变成标志值或变量值);反之亦然。

例如,在研究某集团公司员工情况时,该集团公司的全部员工是总体,相应的工资总额为统计指标。

而在研究该集团公司所属的某企业员工工资情况时,该企业就是总体单位,则相应的工资总额为数量标志,具体的工资总额数值为标志值。

于是,该企业的工资总额由统计指标相应地变为数量标志了。

 

③P40统计分组的意义

统计分组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需要,将统计总体按照一定的标志区分为若干组成部分的一种统计方法。

统计分组的作用

第一:

划分现象的类型。

第二:

揭示现象内部结构。

第三:

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④P40统计整理阶段的工作内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对调本来的材料首先要进行审核;

(2)按照综合表的要求进行分组或分类:

(3)对各单位的指标进行汇总和作必要的加工计算;(4)将汇总整理的结果编制成统计表;(5)做好统计资料的系统积累工作。

 

⑤P43统计分组应考虑的问题。

(一)根据研究问题的目的来选择

(二)要选择最能反映被研究对象本质特征的标志作为分组标志

(三)要结合现象所处的具体历史条件或经济条件来选择

 

⑥三种非全面调查的区别。

一调查单位的选择方法不同,重点单位是选择某种标志总量在总体总量中所占比重较大单位,典型调查中的典型单位是在对象总体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有目的、有意识地加以选取的抽样调查中。

样本单位是按随机原则选取的

我:

调查目的不同,重点调查是为了解现象总体的基本情况。

典型调查是透过事物的现象观察事物的本质。

以使了解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

抽样调查虽然是一种非全面调查,但其目的是为了解现象总体的全面情况。

⑦P104组距式中位数公式

下限公式(向下累计时用)

Me=XL+(∑f/2-Sm-1)/fm*d

 

上限公式(向下累计时用)

Me=XU-(∑f/2-Sm-1)/fm*d

(注)式中,XL、XU分别表示中位数所在组的下限、上限;

 

字符含义:

①fm-中位数所在组的次数;

②Sm-1一中位数所在组以前 一组的累计次数;

③Sm+1中位数所在组以后一组的累计次数;

④d中位数所在组的组距。

 

⑧P108正确应用平均指标原则

(一)平均指标只能运用于同质总体

(二)用组距平均数补充说明总平均数

(三)用分配数列补充说明平均数

 

⑨P133动态数列编制原则

(一)时期长短应统一

(二)总体范围应该一致

(三)指标的经济内容应该相同

(四)计算口径应该统一

⑩P203

(一)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D)含义及作用

居民消费价格,是度量城乡居民家庭购买并用于日常生活消费的一篮子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水平随着时间变动的相对数,综合反映居民购买的生活消费品和服务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

它是进行国民经济核算、宏观经济分析和预测、实施价格总水平调控的一项重要指标。

世界各国一般用消费价格指数作为测定通货膨胀的主要指标。

 

⑪P265当全及总体的标准差未知的情况下,通常的解决办法有三点

(一)无偏性

(二)一致性(三)有效性

 

⑫P302确定抽样单位数的依据

首先,决定于调查者对一一项抽样推断的可靠程度和精确程度的要求。

如果要求抽样的可靠程度和精确程度比较高,那么抽样单位数就要多些;反之,就可以少些。

其次,抽样单位数决定于总体标志的变异程度。

总体标志的变异程度越大,须抽取的样本单位数就越多;反之,须抽取的样本单位数越少。

再次,抽样单位数决定于不同的抽样组织方法。

一般来说,类型抽样和机械抽样可比简单随机抽样需要的抽样单位数少,单个抽样比整群抽样需要的抽样单位数少,不重复抽样比重复抽样需要的抽样单位数少。

最后,按上述依据确定的抽样单位数,还要结合调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许可情况加以适当调整,然后作出最后的确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