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天气公报.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981718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0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天气公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广东省天气公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广东省天气公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广东省天气公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广东省天气公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天气公报.docx

《广东省天气公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天气公报.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天气公报.docx

广东省天气公报

2009年广东省气候公报

 

广东省气候中心      2010年1月20日

 

『摘要』2009年“温高雨少台风多,局部异常旱涝重”,气候属一般年景。

全省年平均气温22.2℃,较常年偏高0.7℃,是1951年以来第7暖年。

全省平均年降水量1530毫米,较常年偏少15%,是1951年以来第13个少雨年。

年内气温变化起伏大,季节转换急剧,2、9月全省平均气温创有记录以来新高;夏季和秋季高温突出,全省平均年高温日数27.6天,较常年偏多14.3天,仅比建国以来最多的2003年略少;1月出现霜(冰)冻灾害,11月遭遇重度霜降风。

3月5日全省开汛,较常年偏早40天,仅比最早的1983年晚5天,“龙舟水”期间暴雨和强对流天气频发。

2008年11月中旬至3月初的大范围秋冬连旱以及8月至11月上旬的夏秋连旱,影响严重。

年内共5个热带气旋登陆,较常年偏多;“莫拉菲”是史上7月登陆珠三角最强的台风,“天鹅”创下有记录以来热带气旋停留我省陆地最长时间记录,“巨爵”带来强降水、重创粤西和珠三角。

全省平均灰霾日数2003年以来最少。

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我省各种气象灾害造成全省直接经济损失47亿元,62人死亡。

1.     气温偏高

2009年全省平均年平均气温22.2℃,北部地区20~21.5℃,中南部地区21.5~24℃(图1)。

全省平均年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0.7℃,是1951年以来第7暖年(图2),阳山年平均气温创新高。

西南部沿海、西北部偏西、中部偏东和东部偏东部分地区较常年正常略高0~0.5℃,其余地区偏高0.5℃~1.5℃以上,偏高中心在珠江口以西地区(图2)。

  

              

         

年内气温变化起伏大,季节转换急剧。

2月和8~10月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1.0℃以上,1月和11月较常年偏低1.0℃以上,其余月份正常(图3)。

由于影响我省北方冷空气偏弱、南方暖平流输送偏强,2月全省平均气温高达20.0℃,较常年同期偏高5.9℃,创历史新高,85个县(市)破当地历史同期最高记录(表1);受偏强副高和热带气旋下沉气流共同影响,9月高温突出,9月全省平均气温高达28.4℃,创历史新高,56个县(市)月平均气温创当地历史同期新高。

                 

        

全省年极端最高气温34.7℃~39.7℃,徐闻出现在6月,普宁、潮阳出现在9月,其余地区出现在7月或8月。

兴宁最高气温39.0℃破当地极端最高气温记录,全年共有59站次月极端最高气温打破当地当月最高记录(表1)。

全省年极端最低气温-4.1℃~7.5℃,大多出现1月11日;从化1月11日最低气温-2.9℃,打破当地历史极端最低气温记录。

表1 2009年广东省各月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打破当地历史同期最高记录站数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全年合计

月平均气温

0

85

0

0

0

0

0

16

56

0

0

0

157

月极端最高气温

0

46

0

0

0

0

0

4

2

0

7

0

59

 

2.降水大部分地区偏少

全省平均年降水量1530毫米,呈东北少西南多分布。

东部的南澳、汕头等6个县(市)和始兴年降水量不足1000毫米,以恩平、阳江为中心的西南地区雨量最多为1800~2800毫米,其余地区1000~1800毫米(图5)。

与常年相比,全省平均年降水量偏少15%,是史上第13个少雨年份(图6);汕头、始兴、连南、普宁、潮阳、广宁、潮州7个县(市)为历史第三少雨年份。

徐闻、罗定、上川岛、电白偏多2~4成,西北部和东部大部分地区偏少2~5成,其余地区正常。

(图7)。

  

                      

                             

年内月降水量3月、11月和12月偏多,6~9月正常,其余月份偏少(图6)。

由于冷空气活动偏弱,锋面降水异常偏少,2月全省平均月降水量仅有3.3毫米,创历史同期新低;11个县(市)破历史同期最少记录。

10月冷空气不活跃,高温少雨,全省一半以上县(市)降水量不足10毫米,粤东和粤北有14个县(市)滴雨未下。

 

                               

表2 2009年广东省各月雨量破当地历史同期最多(少)记录站数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全年合计

打破最多记录站数

0

0

2

1

0

1

0

0

1

0

2

0

7

打破最少记录站数

2

11

0

0

7

0

0

0

0

1

0

0

21

1.     日照正常略多

2009年全省年平均日照时数1852小时;东南部和西南部较多,日照时数一般在2000小时以上;肇庆和云浮东部和西北部偏西较少,日照时数在1600小时以下;其余地区1600~2000小时(图9)。

与常年相比,全省平均年日照时数正常略偏多4.1%,西北部和东南部部分地区略偏多1~2成,惠阳、番禺、从化、高要和翁源略偏少1~2成,其余地区正常(图10)。

                       

                           

二、  主要天气气候事件

1.     热带气旋多,致灾程度重

2009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共有22个热带气旋生成,9个登陆我国,其中5个登陆广东,较我省常年平均偏多1.2个。

另有3个登陆省外的热带气旋对我省影响较大。

今年首个登陆我省的热带气旋“浪卡”于6月26日登陆惠东,初旋时间接近较常年;“巨爵”9月15日登陆台山,是最后一个登陆我省的热带气旋,较常年略早4天。

2009年热带气旋频繁袭击造成我省17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约39亿元。

但由于各级政府部门决策科学,防御得当,大大降低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直接经济损失低于本世纪以来热带气旋所造成的平均年直接经济损失。

                            

(1)“浪卡”风小雨大灾损轻

0904号热带风暴“浪卡”6月26日晚上10时50分在惠州市惠东县平海镇登陆,登陆时中心最低气压994百帕,中心附近最大风力8级(达到20米/秒),登陆后继续向偏西北方向移动,穿过大亚湾,27日凌晨1时在大亚湾开发区澳头镇再次登陆。

受“浪卡”及其环流影响,26~28日,珠江口两侧及粤东地区出现6~8级大风,全省出现暴雨以上降水19站日,其中大暴雨4站日。

“浪卡”造成3.5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3670万元。

(2)“苏迪罗”降水降温利大于弊

0905号热带风暴“苏迪罗”7月12日早晨5时30分在海南文昌沿海地区登陆,8时20分在广东徐闻西南部南山镇再次登陆,登陆时中心最低气压994百帕,中心附近最大风力8级,18时30分前后在越南北部广宁省第三次登陆。

受“苏迪罗”影响,12日珠江口外海面、粤西海面出现6~8级大风,粤西沿海地区出现6~7级大风,其中徐闻最大风力9级(21.7米/秒),阵风10级(27.3米/秒);11、12两日我省各地降小到中雨,有3个气象观测站录得25~29毫米的降水,高温天气得到缓解。

(3)“莫拉菲”携狂风暴雨正面袭击珠三角

0906号台风“莫拉菲”7月19日零时50分登陆深圳市大鹏半岛(南澳镇)沿海地区,登陆时中心最低气压965百帕,中心

附近最大风力13级(38米/秒)。

“莫拉菲”是2009年登陆广东省最强的台风,也是1951年以来7月登陆珠三角最强的台风。

受“莫拉菲”影响,广东中部和东部海面、珠江三角洲和粤东沿海出现了平均风力9~11级,阵风12~14级的大风,其中惠东港口镇海龟湾自动站于19日00时27分录得极大阵风45.8米/秒。

18~20日,珠江三角洲和粤西、粤东地区普遍出现了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粤北地区降雨较小;19日雨势最大,有35个县(市)降暴雨以上级别降水,其中有16个县(市)降大暴雨以上级别降水,电白19日降280.4毫米、是本次过程最大日雨量。

“莫拉菲”造成全省102.7万人受灾,1人死亡,1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4.02亿元。

(4)“天鹅”长时间滞留

0907号热带风暴“天鹅”8月5日06时20分在台山海宴镇沿海地区登陆,其后维持少动并在江门地区停留超过24小时,之后缓慢向偏西方向移动,7日10时进入北部湾,至此,“天鹅”在广东境内停留超过48小时,是有记录以来在我省陆地滞留时间最长的热带气旋。

4~7日“天鹅”滞留期间,全省大部出现明显降水,其中粤西地区普降大到暴雨,全省共出现暴雨以上降水58站日,其中大暴雨以上降水23站日,特大暴雨2站日。

6日降水范围最大、强度最强,全省有33个县(市)出现暴雨以上降水,其中有15个县(市)出现大暴雨以上降水,阳江降328毫米特大暴雨。

“天鹅”造成全省88.78万人受灾,2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0.41亿元。

                        

(5)“巨爵”风大雨强暴潮重,粤西和和珠三角受灾严重

0915号台风“巨爵”9月15日早晨7时在台山市北陡镇登陆,登陆时中心最低气压970百帕,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2级(35米/秒)。

“巨爵”具有强度加强快、风雨影响大、风暴潮严重和移速变化大的特点。

受“巨爵”影响,珠江口两侧及粤西地区出现10~12级大风,其中,上川岛极大阵风50.4米/秒。

14~16日粤西和珠三角地区出现暴雨以上降水37站日,其中大暴雨以上降水11站日,16日罗定降雨331.3毫米,打破当地历史最大日雨量记录。

15日雨势最强,28个县(市)降暴雨以上级别降水,其中10个县(市)降大暴雨。

15日广州市珠江口附近海面出现80厘米至160厘米风暴潮增水,南沙和番禺沿海以及广州市区珠江河段普遍出现2.3米~2.7米以上、20年一遇高潮水位,其中黄埔站出现2.50米高潮位,超50年一遇高潮位(2.41米)。

“巨爵”造成全省144.2万人受灾,9人死亡,9人失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7.5亿元。

                        

(6) “莲花”重创梅州,“彩虹”、“芭玛”影响粤西

0903号强热带风暴“莲花”6月21日20时30分前后在福建省晋江市东石镇沿海地区登陆,受其外围环流影响,南海东北部海面、粤东海面、台湾海峡出现6~8级,阵风9级的大风,梅州、汕头、潮州、揭阳等地区出现了大雨到暴雨。

21~23日全省出现暴雨以上降水14站日,其中大暴雨以上

降水3站日,平远22日降下427毫米的特大暴雨,远大于原最高记录194.2毫米,其中08~09时1小时雨量达138.9毫米。

“莲花”造成全省10.82万人受灾,5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6.55亿元,平远受灾最重。

0913号热带风暴“彩虹”9月11日登陆海南文昌,受其外围云系影响,我省中南部普降中~大雨,西南沿海出现大雨~特大暴雨的降水,上川岛降178.6毫米大暴雨。

“彩虹”造成徐闻直接经济损失0.186亿元。

0917号超强台风“芭玛”减弱为热带风暴后于10月12日登陆海南万宁北部地区,受其外围环流影响,徐闻、雷州、遂溪和廉江等地相继出现暴雨、大暴雨。

“芭玛”造成湛江市南部部分乡镇农田受浸,其中雷州市农作物受浸1000多公顷;“芭玛”对盐业、水产养殖业也造成不利影响。

另外还引发了徐闻县和安镇13日的雷雨大风天气,造成房屋倒塌,树木倒地、刮断。

 

2.     高温日数多,“秋老虎”天气史上最重

2009年高温日数多,大范围高温事件发生频繁、持续时间长,影响大。

全省平均年高温日数27.6天;西北部、中部偏西及东北偏东地区较多,年高温日数在40天以上,阳山、始兴76天为全省最多。

南部沿海地区较少,年高温日数不足10天(图12)。

与常年相比,全省平均年高温日数偏多14.3天,仅比建国以来最多的2003年略少(图13);21个县(市)年高温日数创历史新高。

8月和9月分别有13个和34个县(市)月高温日数创历史新高。

        

               

最严重的高温时段有:

7月上旬后期到中旬后期,8月初,8月中旬末到月末,9月上旬中后期以及9月中旬(图14)。

受副热带高压和“莫拉菲”外围气流下沉增温共同作用,7月17~18日全省分别有51个和60个县(市)出现高温,其中18日更是有32个县(市)出现37℃以上的最高气温,阳山最高气温39.7℃是今年全省最高气温。

8月19~29日全省出现长时间大范围高温天气,28日达到顶峰,有71个县(市)日最高气温超过35℃。

9月“秋老虎”天气严重,全省平均高温日数多达6.9天,比常年同期偏多5.9天,继2008年之后再创历史新高,尤其13日有64个县(市)出现35℃以上的最高气温。

   

   

7月以来,受高温天气影响,我省用电负荷一再攀升,广东电网统调负荷保持高位运行,连创历史新高。

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等城市最高用电负荷均创历史新高。

广州市自来水供水量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了3.7%。

高温持续,造成汽车自燃、爆胎等事故大增、人群“高温病”频发、叶菜类蔬菜减产,对日常生活以及社会经济造成严重影响。

3.     旱情程度重,影响区域广

2009年我省干旱程度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

主要有2008年11月中旬至3月初的大范围秋冬连旱、4月下旬后期至5月中旬前期的局部春旱以及8月至11月上旬的夏秋连旱。

2008年11月11日至2009年2月28日,全省平均降水量31.8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8成。

有57个县(市)降水量为历史同期最少,8个县(市)为次少。

全省有74个县(市)降水量不足50毫米,其中24个县(市)降水量不足20毫米。

2月份全省降水尤为稀少,同时气温异常偏高,蒸发量偏大,致使土壤失墒迅速,干旱进一步发展。

截至2月28日,全省有74个县(市)气象干旱等级达到重旱或特旱。

全省农作物受旱面积2.328万公顷(其中轻旱2.24万公顷),12.45万人的饮水受到一定的影响。

2008年11月下旬开始,珠江咸潮影响显现,2009年1月下旬至2月上旬咸情最严重。

据统计,2008年11月24日以来,联石湾水闸共有74天含氯度超标,超标时数达1164小时,最大连续超标天数28天。

温高雨少致使森林火险气象等级持续偏高、林火频发,给林业部门的防火工作带来了压力。

4月下旬后期至5月中旬前期,广东大部分地区降水稀少,气温偏高,持续的少雨天气导致汕头、茂名、梅州等地出

现旱情,部分水库接近死库容,部分山塘干枯。

其中,梅州和茂名受旱面积3.54万公顷,其中重旱0.53万公顷,2.75万人饮水困难。

汕头南澳县生活用水出现供应不足的现象。

8月1日至11月10日,北部大部分地区和东南部偏东地区雨量仅50~200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5~8成,有5个县(市)雨量为有记录以来同期最少。

与此同时全省平均气温达26.9℃,较常年同期偏高1.4℃;全省有58个县(市)为历史同期最高。

由于雨少温高,蒸发量大,江河来水和水库蓄水锐减,土壤失墒日益加重,致使我省北部和东南部局部地区旱情持续扩大和发展,北部局部地区晚稻干枯。

旱情直到11月中旬出现2次明显的降水过程后得到缓解。

受旱比较严重的主要有韶关、清远、潮州和汕头等地。

据统计,全省农作物受旱面积13.5万公顷,其中重旱2.94万公顷、干枯3100公顷,饮水困难群众约24万人。

受其影响,2009年秋冬咸潮来的早,程度重:

平岗泵站9月15日即出现咸潮,比往年偏早约一个半月;截止12月30日,平岗泵站累计超标时数已达1207小时,联石湾水闸累计超标时数达2230小时,是往年同期的3~4倍。

                    

针对我省严重的秋冬连旱和夏秋连旱,各级气象部门开展了人工增雨作业。

2009年共实施飞机增雨作业40架次,飞行作业80小时;开展地面火箭增雨作业259次,发射增雨火箭922枚,初步估算增加降雨量20亿立方米,取得明显的增雨抗旱效果。

4.     开汛异常早,局部暴雨灾害重

2009年全省平均暴雨以上降水日数5.7天,较常年偏少1.7天;全省平均大暴雨以上降水日数1.4天,共6个县(市)出现特大暴雨,平远6月22日降427毫米,是2009年全省最大日雨量。

平远、电白、罗定3个县破当地历史最大日雨量记录。

3月5日全省开汛,较常年提前40天左右,仅比最早的1983年晚5天。

除热带气旋引起的降水外,全年影响较大的暴雨时段在:

3月上旬中期、3月下旬中后期、4月中旬、4月下旬中期、5月中旬后期、5月下旬前中期、6月上旬前期、6月上旬后期到中旬中期以及7月上旬前期(图16)。

                                      

(1)3月5~7日出现大到暴雨过程,全省提前开汛

3月5~7日,受高空槽、冷空气共同影响,雷州半岛以外的大部分地区出现强降水和雷暴天气,有14个市县出现暴雨,普宁6日降90.1毫米为本次过程最大日雨量。

受其影响,全省于3月5日正式进入汛期,较常年提前40天左右。

此次明显降水过程缓解了2008年11月中旬以来的旱情。

(2)4月中下旬多次暴雨袭击

受西南暖湿气流以及高空槽、切变线和弱冷空气的影响,4月中旬我省出现3次明显降水过程。

13日我省遭受强雷雨袭击,揭阳、潮州和梅州出现冰雹。

15~16日东部、西部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出现大~暴雨,受暴雨和强降水影响,罗定倒房6间,农业受灾面积148公顷,成灾面积80公顷。

18~20日全省再次出现大范围大~暴雨、局部大暴雨。

4月下旬中期,我省出现强降水过程。

25日全省平均降水量41毫米,有23个县(市)出现暴雨以上降水,珠海、云浮、恩平、斗门、中山降大暴雨。

肇庆市封开县罗董镇因暴雨引起山体滑坡,造成3人死亡;肇庆市封开县旧街道受洪水淹浸,县城江口镇贺江沿岸东堤出现滑坡;降水还造成云浮市云城区河口街遭受较大面积水浸,并使324国道及河杨公路交通中断。

(3)龙舟水正常

2009年“龙舟水”期间(5月21日~6月20日),全省平均雨量327毫米,属正常年景,出现暴雨以上降水140站日。

暴雨造成全省直接经济损失约5.4亿元,死亡17人,失踪1人。

影响较大的暴雨过程有3次:

5月22~25日,我省出现暴雨~大暴雨过程、局部特大暴雨。

暴雨主要发生在珠江口附近及其以西的江门、阳江地区。

过程中出现暴雨以上降水54站次,其中大暴雨以上25站次,上川岛和台山23日出现255.5毫米和255.4毫米的特大暴雨。

这次暴雨过程造成全省52.73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总损失1.1551亿元,死亡4人。

                     

6月3~4日出现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降水过程,过程出现暴雨以上降水28站次,其中连州、海丰、曲江和阳江出现大暴雨。

受高空槽、切变线和南海季风云团共同影响,6月7~17日我省出现持续性强降水过程,这次过程具有持续时间长、降水范围广、局地雨强大的特点。

期间全省出现暴雨以上降水51站次,其中大暴雨以上8站次,过程最大日雨量273.4毫米出现在阳江。

雨量主要集中在阳江~恩平、增城和斗门一带,过程雨量阳江522毫米全省最多,增城、斗门和恩平250~300毫米。

据统计,这次降水过程造成全省8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4.24亿元;其中阳江市直接经济损失达2.41亿元。

(4)7月上旬中期暴雨袭击西部和南部沿海部分市县

受西南季风和副热带高压边缘不稳定气流的影响,7月3~5日我省西部和南部沿海部分市县出现局地性

暴雨到大暴雨过程,出现暴雨以上降水18站日,其中大暴雨以上5站日。

同时,西江流域广西境内出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

受本省暴雨以及上游来水共同作用,7日西江中下游出现5年一遇洪水,封开县西江沿岸4个镇出现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

由于正值天文高潮期,加上西、北两江洪水叠加,珠江广州段乃至珠江三角洲下游的江河出现今年以来最高潮位。

据统计,这次过程造成全省3人死亡,11人受伤,受灾人口达250万人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约0.6546亿元。

5.     年头年尾遭遇低温冷害

2009年我省寒冷灾害属一般年景,主要有3次较大的过程:

(1)1月上旬后期至中旬中期出现持续霜冻过程

1月7日~16日,我省出现了10天左右的低温霜(冰)冻过程。

1月7日起,我省受冷空气影响,各地气温逐日下降,出现持续低温霜冻天气。

11日,全省有61个县(市)最低气温在5℃以下,其中24个县(市)最低气温在0℃以下、连山-4.1℃最低,是2009年全省最冷的一天;全省出现大范围霜冻或冰冻,有46个县(市)气象站观测到霜冻或冰冻,至18日霜冻过程才结束。

据不完全统计,这次低温霜(冰)冻过程造成农业损失约1.45亿元。

                    

(2)11月中旬遭遇重度霜降风

11月12日起冷空气持续影响我省,中旬至下旬前期天气寒冷。

过程中前湿后干,11~13日和15、16日各地出现中到大雨、局部暴雨。

18日早晨出现大范围低温,粤北地区最低气温2~5℃,其余地区5~9℃,信宜市局部出现霜冻;由于夜晚辐射降温较强,23日早晨西北部出现3~5℃的低温,韶关和清远北部出现霜冻。

全省有50个县(市)中旬平均气温为历史同期最低,23个县(市)中旬最低气温为历史同期最低。

中旬全省各地日平均气温≤18℃天数为8~10天,遭遇重度霜降风害;重度霜降风天气对晚稻、喜温作物和蔬菜生长带来不利影响;另一方面,这次冷空气带来明显的降水,缓解了我省尤其是北部地区前期严重的旱情。

(3)12月中旬至下旬前期持续低温

12月15日起至下旬前期,受冷空气持续影响,我省各地出现长时间低温天气。

过程前湿后干,15~17日各地出现小到中雨,局地大雨,我省自北向南受较强冷空气影响,气温大幅下降,大部分地区日平均气温降幅为5~7℃。

之后受冷空气补充影响,低温维持。

17日全省46个县(市)平均气温低于10℃。

19日、20日北部分别有21个和24个县(市)出现5℃以下的低温天气,部分地方有霜冻。

6.     灰霾天数近7年最少

2009年广东省平均灰霾日数48天,为2003年以来最少。

全省分布为中部多两翼少,珠江三角洲和中部以及北部偏北部分地区为40~140天,

其余大部分地区不到30天(图17)。

11月23~29日广州市出现一次较强的灰霾天气过程,此次过程具有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大的特点。

过程持续时间长达7天,在近10年中列第3位,广州、花都、南沙、番禺均发布了黄色灰霾预警信号;黑碳浓度、可吸入颗粒物浓度、细粒子气溶胶浓度等多项监测指标超标并出现近年来最强值,细粒子与黑碳粒子污染特征非常明显。

严重的灰霾天气导致广州城外多条高速公路被封闭和出现堵塞、各地交通事故频发,同时对人体健康不利,致使呼吸道、心脑血管、肺炎、鼻腔炎症等疾病的发病率增加。

 

7.     强对流影响大

2009年全省平均雷暴日数61.5天,共出现飑线20站日。

年内强对流天气主要为雷雨大风、短时强降水、龙卷风、冰雹等。

2009年影响较大的强对流过程有:

3月27~29日,受暖湿海洋气流、冷空气和低槽共同影响,我省西部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先后经历了强降水、雷暴、冰雹、龙卷风等多种强对流天气。

强降水中心位于佛山-广州-东莞-惠州一线,部分市县伴有8~9级短时雷雨大风或冰雹。

28日龙卷风袭击广州市黄埔区石化路以及文船路一带,冰雹袭击广州市天河区东圃和黄埔区;德庆县播植镇出现雷雨大风和冰雹天气,受灾人口0.37万人,受损房屋10间,柑桔、桂树、水稻等农作物受灾共153公顷。

29日冰雹袭击雷州市南兴镇和廉江市良垌镇,雷州市松竹镇党委农场一对夫妇遭雷击死亡,

5月17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