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常用实验技术及方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980391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子生物学常用实验技术及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分子生物学常用实验技术及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分子生物学常用实验技术及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分子生物学常用实验技术及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分子生物学常用实验技术及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分子生物学常用实验技术及方法.docx

《分子生物学常用实验技术及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子生物学常用实验技术及方法.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分子生物学常用实验技术及方法.docx

分子生物学常用实验技术及方法

第二章常用实验技术及方法

一、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

反应总体积为50µl,其中含有:

模板DNA0.5µl

PCR缓冲液(不含MgCl2)5µl

10×MgCl2溶液5µl

dNTP(2.5mmol/L)0.5µl

引物1(50umol/L)0.5µl

引物2(50umol/L)0.5µl

TaqDNA聚合酶0.5µl

无菌去离子水加至50µl

上层用25µl液体石蜡油覆盖。

循环参数为:

94℃变性10min

94℃变性1min

56℃退火1min

72℃延伸2min

共30个循取环,PCR结束后,取2µlPCR扩增产物,经1%琼脂糖凝胶电泳,在紫外检测仪上观察并拍照。

二、基于PCR技术的定点突变

1.根据所要突变位点的特定氨基酸,并按公认的四引物法原理,分别设计上下游引物Primer3和Primer4,这两条引物部分交错互补,但分别含有欲突变后的碱基(红点)的互补序列(如下图所示);

 

2.用基因5’端的Primer1和Primer2PCR扩增DNA片段1,用基因3’端的Primer4和Primer3一起PCR扩增DNA片段2,PCR反应条件基本如上(七、聚合酶链反应),可根据具体实验略有调整,反应完毕后,分别电泳回收DNA片段1和DNA片段2;

3.以片段1和片段2为模板,进行第二次PCR反应,反应体系为50µl:

片段11µl

片段21µl

10×PCR缓冲液(不含MgCl2)5µl

10×MgCl2溶液5µl

dNTP(2.5mmol/L)5µl

Taq酶1µl

加ddH2O至50µl

在该反应体系中先不加入引物,按上述反应条件进行10个循环,然后再加入Primer1和Primer4各1ul,按上述反应条件再扩增30个循环;

4.PCR产物经电泳检查,然后连接到相应的载体中,进行测序以确定定点突变的正确性。

三、TotalRNA的提取(Catrimox-14TMRNAIsolationKitVer.2.11)

1.吸弃培养细胞中的旧培养基,用PBS洗涤1-2次后,加入1ml的Catrimox-14TM溶液,然后充分混匀;

2.收集细胞裂解液,按以下条件进行离心:

细胞数<5×105:

9500rpm(约5000×g)5min

细胞数5×105-1×107:

3000rpm(约450×g)5min

细胞数>1×107:

1500rpm(约112.5×g)5min

3.除去上层溶液,加入1ml的DEPC处理的H2O,上下颠倒混合数次后,12000rpm离心2min;

4.吸弃上层溶液,激烈振荡使沉淀松动;

5.向Microtube中加入1ml的2MLiCl溶液;

6.激烈振荡后,室温下12000rpm离心5min,除去溶液;

7.沉淀用70%冷乙醇清洗一次;

8.沉淀经过简单的真空干燥后,溶于适当的缓冲液中。

四、RT-PCR(TaKaRaOneStepRNAPCRKit)

1.按TakaraKit中所提供的标准步骤配制PCR体系;

2.按以下条件进行RT-PCR反应

(1)50℃30min

(2)94℃2min

(3)94℃1min

(4)56℃1min

(5)72℃2min

3.重复步骤(3)-(4)-(5),共30个循环;

4.反应结束后,取3-5µl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并将PCR产物冷冻保存。

五、DNA样品的琼脂糖凝胶电泳

50×TAE:

242gTris碱

57.1ml冰乙酸

100ml0.5MEDTA(pH8.0)

1.称取0.5gagarose,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50ml1×TAE(含EB0.5ug/ml),加热使其全部溶解;

2.封口、安放梳子;

3.待凝胶稍凉后铺板;

4.胶凝固后,放入电泳槽中,倒入1×TAE,淹没胶面,拔去梳子;

5.将DNA样品与6×的上样缓冲液混合,加于加样孔中;

6.80-100V恒压电泳,待溴酚蓝走至凝胶适当位置时,停止电泳,紫外灯下观察或拍照。

六、从琼脂糖凝胶上回收DNA片段(VitageneDNA片段回收Kit)

1.用一灭菌刀片割下含目的DNA片段的琼脂糖凝胶块,放入Eppendorf管中;

2.用VitageneDNA片段回收Kit,并按照试剂盒提供的步骤回收所要的DNA片段。

七、DNA片段的连接反应

1.总体系为10-20µl,外源DNA插入片段和载体片段按一定摩尔比混合;

2.加入1-2ul10×Buffer,2ulT4DNA连接酶,混匀;

3.12-16℃反应过夜。

八、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1.挑取单菌落接种于3-5mlLB液体培养基中,37℃振荡培养过夜;

2.取0.5ml培养物转接种于50mlLB液体培养基中,37℃振荡培养约3h至对数生长期(OD600=0.4-0.6);

3.将细菌转移至50ml离心管中,冰浴20min;

4.于4℃,4200rpm离心10min,弃上清;

5.用5ml冰预冷的0.1MCaCl2悬浮菌体,冰浴30min;

6.于4℃,4200rpm离心10min,弃上清;

7.用3ml0.1MCaCl2/15%甘油悬浮菌体(动作要轻),每管分装100µl,立即使用或置于-70℃冰箱保存。

九、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转化

1.感受态细胞若保存于-70℃冰箱,取出后先在冰上复苏5-10min;

2.加入适量DNA样品,混匀,冰浴30min;

3.42℃水浴1min,立即放入冰上冷却2min;

4.加入0.5mlLB液体培养基,37℃振荡培养45min;

5.取适量转化的菌体,涂布于含抗生素的LB平板上,等平板表面的液体被吸收后,倒置放入37℃温箱,培养过夜。

 

十、大肠杆菌质粒DNA的小规模制备

(一)、材料:

1.SolutionI葡萄糖50mM

Tris-HCl(pH8.0)25mM

EDTA(pH8.0)10mM

2.SolutionIINaOH0.2M

SDS1%

3.SolutionIII5M乙酸钾60ml

冰乙酸11.5ml

去离子水28.5ml

4.TEBuffer(pH8.0)Tris-HCl(pH8.0)10mM

EDTA(pH8.0)1mM

(二)、方法:

1.在2ml含相应抗生素的LB液体培养基中接种单菌落,37℃剧烈振摇培养过夜;

2.取细菌培养物置于Eppendorf管中,13000rpm离心30sec,弃上清;

3.用100µlSolutionⅠ重悬菌体沉淀,冰浴2-3min;

4.加200µl新鲜配制的SolutionⅡ,颠倒Epp管数次以充分混匀,室温放置2min;

5.加150µl用冰预冷的SolutionⅢ,温和振荡数次,冰浴3-5min;

6.13000rpm离心5min,将上清转移至一新Epp管中;

7.加等体积异丙醇振荡混匀,室温5min;

8.13000rpm离心5min,弃上清,并用200ul去离子水溶解沉淀;

9.加100ul7.5M(NH4)2Ac混匀,冰浴5min;

10.13000rpm离心2min;

11.转移上清至一新Epp管;

12.加2倍体积的乙醇,振荡混匀,于室温放置5min,13000rpm离心5min;

13.用1ml70%乙醇洗涤双链DNA沉淀,13000rpm离心5min,弃上清,在空气中使核酸沉淀干燥10分钟;

14.用20µlTEbuffer重新溶解核酸沉淀,贮存于-20℃备用。

十一、蛋白质诱导表达

(一)、材料

1.氨苄青霉素(用去离子水配成60mg/ml,用0.22µm滤器过滤除菌,-20℃避光保存)

2.IPTG(用去离子水配成200mM,用0.22µm滤器过滤除菌,-20℃保存)

3.PMSF(用异丙醇配成10mM,-20℃保存)

(二)、方法

1.挑取单克隆接种于含有氨苄青霉素(100µg/ml)的小量LB培养液中,37℃振荡培养过夜;

2.将过夜培养物按1∶100的比例接种到含氨苄青霉素(100µg/ml)的LB液体培养基中,37℃振荡培养至OD600约为0.5;

3.加入IPTG至终浓度为0.1-1mM,每隔一小时取一次样;

4.在诱导了3小时的菌液中取适量(如10ml),离心,去上清,加入1mlPBS重悬,再加入PMSF至终浓度为0.1M,冰上预冷10min;

5.进行超声破碎10min(10-20sec/次),至菌液较为澄清,离心,取上清;

6.用相同体积的PBS重悬沉淀,将诱导前及诱导后所取的样品,以及超声破碎后的上清和沉淀分别进行蛋白电泳检测,染色、脱色;

7.根据脱色结果,可确定是否有表达出目的蛋白,选择合适的诱导时间以及表达量较高的克隆,并且判断所表达的蛋白是可溶性的还是以包涵体形式存在。

十二、GST融合蛋白的表达和纯化

1.按上述蛋白质诱导表达的方法表达出GST融合蛋白,此时GST融合蛋白是溶于PBS中的;

2.取适量GlutathioneSepharoseTM4Bbeads(AmershamBiosciences,Sweden),用PBS洗3遍;

3.将beads加入GST融合蛋白的上清液中,4℃Rotation4-6h;

4.4℃最高速离心3-5sec,小心吸弃上清;并用PBS洗3遍;

5.藕联了GST融合蛋白的beads备用于后面的实验。

 

十三、蛋白质的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一)、材料

1.30%丙烯酰胺储存液:

丙烯酰胺29.2g

亚甲双丙烯酰胺0.8g

加蒸馏水溶解后,补加蒸馏水至终体积为100ml。

检测其pH值,应不大于7.0。

过滤,避光储存。

2.2×SDS凝胶加样缓冲液:

Tris-HCl(pH6.8)100mM

SDS(电泳级)4%

溴酚蓝0.2%

甘油20%

使用前加入二硫苏糖醇(DTT)至终浓度为200mM。

3.5×Tris-甘氨酸电泳缓冲液:

Tris碱15.1g

甘氨酸94g

溶解于900mlddH2O,再加入50ml10%(w/v)SDS(电泳级),用ddH2O补至1000ml。

(二)、方法

1.配制所需浓度的分离胶:

12%分离胶

15%分离胶

ddH2O2.64ml

ddH2O1.7ml

30%丙烯酰胺3.2ml

30%丙烯酰胺4ml

1.5MTris-HCl(pH8.8)2ml

1.5MTris-HCl(pH8.8)2ml

10%SDS80µl

10%SDS80µl

10%APS

80µl

10%APS

80µl

TEMED3.2µl

TEMED3.2µl

2.将配好的分离胶灌注到两玻璃板的空隙中,用异丁醇覆盖;

3.室温聚合,倾出异丁醇,用蒸馏水洗涤,并用滤纸吸净残留的液体;

4.配制5%的浓缩胶:

ddH2O

3.4ml

30%丙烯酰胺

0.83ml

1.0MTris-HCl(pH6.8)

0.63ml

10%SDS

50µl

10%APS

50µl

TEMED

5µl

 

5.在已聚合的分离胶上灌注浓缩胶,立即插入梳子,室温聚合30min;

6.待浓缩胶聚合完全后,小心拔出梳子;

7.向电泳槽中加入1×Tris-甘氨酸电泳缓冲液,加样,并在所有不用的样品孔中加入等体积的1×SDS凝胶加样缓冲液;

8.接通电源(正极接下槽),先用120V电压电泳至染料前沿进入分离胶再将电压提高到150-200V,继续电泳直至溴酚蓝到达分离胶底部;

9.关闭电源,从电泳装置上卸下玻璃板,剥胶,接下来染色脱色或者做WesternBlotting鉴定。

十四、WesternBlot

(一)、材料

1.转移Buffer:

Tris碱25mM6.08g

GlycineL-甘氨酸192mM28.80g

Methnol甲醇20%v/v500ml

(ddH2O定容至2L)

2.

 

3.TBST:

 

4.封闭液:

5%脱脂奶粉(溶于TBST)

5.ProtoBlotⅡAPSystemwithStabilizedSubstrate,Human(Promega,USA)

6.Lumi-PhosTMWB(Pierce,USA)

(二)、方法

1.SDS-PAGE电泳分离蛋白;

2.电转移至NC膜(100V恒流1h);

3.用封闭液封闭2h或4℃封闭过夜;

4.加入一抗,室温温育1-2h或4℃温育过夜;

5.用PBST洗3次,每次5-10min;

6.加入相应的二抗,室温温育45min;

7.用PBST洗3次,每次5-10min;

8.用PBS润洗2次;

9.加入适量的显色底物(1:

1混合)(ProtoBlotⅡAPSystemwithStabilizedSubstrate)至目的条带清晰可见,或者用Lumi-PhosTMWB底物做ECL。

十五、免疫共沉淀

(一)、抗体的偶联:

1.在Epp管中,加入500µlPBS、适量的抗体和ProteinA/GBeads(Perice公司),再加BSA至终浓度至0.1%;

2.将Epp管置4℃,rotation4h以上,4℃最高速离心3-5sec,小心吸弃上清;

3.在Epp管中加入1ml相应的细胞裂解buffer,颠倒混匀,4℃最高速离心3-5sec后小心吸弃上清;

4.重复步骤3,用细胞裂解液清洗Beads3-4次,最后吸弃上清,将Beads放4℃备用。

(二)、免疫共沉淀:

1.收集转染后的细胞,800×g离心5min;

2.吸弃上清,加入适量的PBS清洗细胞,重复2次,800×g离心5min,最后吸弃上清;

3.加4倍细胞沉淀体积的裂解buffer,并在4℃Rotation1h;

4.14000rpm,4℃离心15min;

5.小心吸取上清,加入到已偶联上抗体的ProteinA/GBeads,4℃Rotation过夜;

6.4℃最高速离心3-5sec,小心吸弃上清;

7.加入裂解buffer重悬Beads,最高速离心3-5sec后,小心吸弃上清;

8.重复步骤7,用裂解buffer清洗Beads3-4次;

9.最后加入适量的上样buffer,95℃加热5min后SDS-PAGE分析。

十六、细胞培养

(一)、细胞培养条件

HeLa、HEK293T以及MCF-7细胞培养在DMEM+10%FBS的培养基中,H1299细胞培养在RPMI-1640+10%CS的培养基中,所有细胞均在37℃,5%CO2孵箱中培养。

(二)、贴壁细胞的传代

1.在细胞组织培养通风橱中,用灭菌过的巴氏德吸管吸去旧培养液;

2.用PBS洗涤细胞,旋转培养皿使溶液覆盖整个细胞表面,然后吸去;

3.加入Trypsin/EDTA消化细胞,旋转培养皿使溶液覆盖整个细胞表面,然后吸去,将培养皿在室温放置数分钟直至细胞从培养皿底部分离开来;

4.加入细胞培养液,用吸管吹打,使细胞脱离瓶底,从而获得单细胞悬液;

5.按一定比例将细胞悬液接种在含有新的细胞培养液的培养皿中,放入细胞培养箱中继续培养。

(三)、细胞的冻存(保种)

1.在冻存前一天换一次培养液;

2.对于贴壁细胞,用Trypsin/EDTA把细胞消化下来,将细胞收集于离心管中;

3.室温800-1000rmp,离心5min;

4.去除培养液,加入冻存液,细胞最终密度为5×106/ml–1×107/ml;

5.用吸管吹打使细胞均匀,按1ml分装到冻存管中;

6.在-70℃冰箱中保存一天后,转移到液氮中长期保存。

(五)、细胞的冻融(复苏)

1.需要进行培养的冻存细胞取出,立即投入37℃水浴中融化;

2.用吸管将细胞转移到25cm2培养瓶中,加入一定量培养液;

3.37℃培养,细胞贴壁后,换新鲜培养液继续培养。

十七、细胞转染

1.按约1-3×105细胞/孔的细胞量在六孔板中接种指数期生长的细胞,在37℃,5%CO2孵箱中培养过夜,直至转染前细胞密度达到50%-80%;

2.制备下列溶液:

SolutionA:

在100µl不含血清的培养液中加入1-2µgDNA。

SolutionB:

在100µl不含血清的培养液中加入2-25µlLipofectamine(Invitrogen,USA)试剂。

3.充分混匀上述两种溶液,室温放置15-45min,使之形成DNA-脂质体复合物;

4.用2ml不含血清的培养液润洗细胞;

5.在上述混合液中加入0.8ml不含血清的培养液,混匀,加入到细胞中。

37℃,5%CO2孵箱中培养2-24小时,推荐5小时;

6.往每孔细胞中加入1ml含2倍平时浓度血清的培养液;

7.转染18-24小时后,换新鲜培养液;

8.转染72h后,将细胞按1:

12接种到两个六孔板中,加入含G418的选择性培养液;

9.将细胞培养适当时间以选择真正被转染的细胞克隆;

10.挑出单克隆细胞并用Westernblot的方法验证。

十八、细胞凋亡率的测定

1.转染前18-24h用胰酶消化并传代细胞于24孔中,使其在转染时密度可达50%左右;

2.每24孔瞬时转染等量不同质粒,24h后,每孔中所有细胞经Hoechst33342染色、充分混匀并静置5-10min后,在荧光显微镜(OlympusIX71)下随机选取5个不同的视野进行拍照;

3.凋亡细胞的特征是在配有蓝色滤光片的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细胞核发生了DNA凝集和(或)片段化,同时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其细胞有明显的皱缩、起泡和脱起;

4.计数荧光观察绿色荧光蛋白(GFP)融合的绿色的细胞及经Hoechst33342染色后核的形态发生变化的细胞占所有发绿色荧光的细胞的百分比为凋亡细胞的死亡率。

每个处理计数五个区域的细胞,并做三个处理。

计数活细胞数和凋亡细胞数并进行数学统计。

十九、间接免疫荧光

1.取出培养有细胞的盖玻片,吸干上面残留的培养基后,用适量预冷的PBS润洗盖玻片1-2次;

2.吸去残留液体,用4%的多聚甲醛/TBS室温固定细胞约20min;

3.吸去残留液体,用适量的TBST清洗细胞3次,每次5-10min;

4.0.01%的TritonX-100/TBST室温下处理5-10min;

5.用0.1%Tween/TBS清洗细胞2次,每次5-10min;

6.用1%BSA/TBS封闭细胞1h;

7.将适量的含有一抗的1%BSA/TBS加到含有细胞的盖玻片上,室温下孵育1h;

8.吸去抗体,用0.1%Tween/TBS清洗细胞3次,每次5-10min;

9.将适量的含有二抗的1%BSA/TBS加到含有细胞的盖玻片上,室温下孵育30min;

10.吸去液体,用0.1%Tween/TBS清洗细胞3次,每次5-10min;

11.TBST清洗细胞3次,每次5-10min;

12.加适当浓度的Hoechst染细胞1min;

13.TBST清洗细胞3次,每次5-10min;

14.最后吸去残留的液体后,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抗淬灭剂,然后小心地盖上含有细胞的盖玻片,吸去周围多余的液体,用指甲油小心封片;

15.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蛋白质的细胞定位。

二十、放线菌酮(CHX)抑制实验

1.按约5×104细胞/孔的量在24孔板中接种指数期生长的细胞,在37℃,5%CO2培养箱中培养过夜,直至细胞长至50%-80%密度;

2.用Lipofectamine2000转染所需的质粒;

3.转染24h后加入25ug/ml的放线酮处理一定的时间,然后收集、裂解细胞并做WesternBlotting。

二十一、体外泛素化实验

GST、GST-Siah-1以及GST-Siah-1表达在DH5α或者BL21/DE3的大肠杆菌中。

诱导表达以及纯化的方法如前所述。

ubiquitinationbuffer:

50mMTris-HCl(pH7.6),

50nMrabbitE1

500nMUbcH5c

25μMFlag-ubiquitin

2mMATP.

反应总体系为30ul,总的反应体系在37℃以适当的速度振荡孵育1h。

反应结束后,GST、GST-Siah-1以及GST-Siah-1分别用ubiquitinationbuffer洗6遍,然后加等体积的2×SDS凝胶加样缓冲液,煮蛋白,SDS/PAGE电泳分离,最后用anti-Flag的抗体做WesternBlotting检测。

二十二、克隆形成率和集落形成率测定(Colonyformationassay)

1.用含0.6%的琼脂糖10%胎牛血清的DMEM铺六孔板的底层;

2.放置4℃备用,使用前半小时放置37℃;

3.取GFP、GFP-Siah-1以及GFP-Siah-1S稳定转染的MCF-7细胞,计数5000个细胞;

4.将计完数的细胞和0.7%的低溶点琼脂糖混合形成终浓度0.35%的低溶点琼脂糖,并铺于上层;

5.放置于37℃,5%CO2条的培养箱中培养3周。

二十三、Pulse-chase实验

1.细胞培养在DMEM+10%FBS的培养基中24h;

2.用PBS将细胞洗2遍;

3.加入DMEM-Cys--Met-培养基,37℃孵育30min;

4.加入35S标记的半胱氨酸/甲硫氨酸(终浓度为150uCi/ml),37℃孵育5h;

5.用DMEM-Cys+-Met+培养基将细胞洗2遍;

6.换DMEM+10%FBS培养基,继续培养所需的时间;

7.特定时间后,收集细胞并用RIPA裂解液(50mMTris-HCl,pH7.5,1%NonidetP-40,0.1%SDS,150mMNaCl)裂解;

8.离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