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会考政治复习提纲生活哲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980157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会考政治复习提纲生活哲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会考政治复习提纲生活哲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会考政治复习提纲生活哲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会考政治复习提纲生活哲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会考政治复习提纲生活哲学.docx

《高中会考政治复习提纲生活哲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会考政治复习提纲生活哲学.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会考政治复习提纲生活哲学.docx

高中会考政治复习提纲生活哲学

2018年高中会考政治复习提纲:

生活哲学

2018年高中会考政治复习提纲:

生活哲学

生活哲学

1.世界观和方法论

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指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研究应该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

3.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②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4.唯物主义:

基本观点: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本原,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派生。

基本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5.唯心主义

基本观点: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意识决定物质,物质依赖意识。

基本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6.什么是辩证法?

什么是形而上学?

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7.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阶级属性上的革命性变革:

以往哲学都是剥削阶级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内容上的革命性变革: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基础上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功能上的革命性变革:

以往哲学只注重解释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更注重改造世界。

7.关于精髓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

8.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意识是物质的派生。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

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9.什么是物质?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世界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物质世界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10.规律

规律的含义:

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的客观性:

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的普遍性:

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方法论:

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人们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并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什么是意识?

意识的起源------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的生理基础-----是人脑的机能

意识的本质——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实践。

12.意识的作用(意识的能动性)

认识世界-----表现为: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

即人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中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调控心理-----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发;萎靡的精神,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方法论:

必须把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片面强调任何一方面都是错误和有害的。

实践的含义与特点。

实践是指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为什么说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

人们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只能有一个真理。

真理与谬误的界线不容混淆。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认识的反复性:

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在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认识的无限性:

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方法论: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的特征,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怎样理解联系

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联系的普遍性:

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联系的客观性:

要求我们切忌主观随意性。

联系的多样性:

要求我们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20.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部分离不开整体;整体离不开部分;关键的部分可以决定整体的功能。

方法论:

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

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

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21.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要把握系统的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22.发展的普遍性

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23.事物的发展前途光明道路曲折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因为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因为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必然经历一个漫长和曲折的过程。

方法论:

要对未来充满信心,鼓励、支持、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

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勇敢地接受挫折和考验。

24.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返,不断前进。

方法论:

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反对急于求成和优柔寡断。

25.矛盾分析法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我们坚持一分为二的方法。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的普遍性:

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要求我们要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要求我们重视试点,借鉴先进,认真推广。

主次矛盾要求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同时,又要统筹兼顾,处理好次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26.辩证的否定?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

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是事物联系的环节。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方法论:

必须树立创新意识。

要有革命批判的精神。

既不能肯定一切,也不能否定一切。

27.创新的意义

推动生产力发展,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变革,推动人类思维方式和文化发展。

28.寻觅社会的真谛(历史唯物主义部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改革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29.什么是人的价值?

人的价值有两个方面:

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评价一个人的价值,主要看他的贡献。

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30.如何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必须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如何创造和实现人生的价值?

根本途径:

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客观条件:

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主观条件:

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