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视通视频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39798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612.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E视通视频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E视通视频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E视通视频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E视通视频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E视通视频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E视通视频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E视通视频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E视通视频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E视通视频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E视通视频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

E视通视频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实施背景

随着网络数字时代的来临网络经济的发展正在替代传统经济模式。

对企业特别是大公司而言,在经营活动中,希望借助更先进的通信系统达到缩短产品投放市场的时间,改善对用户的服务,减少差旅支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个人、企业之间的交流也更加频繁,交通的内容也越来越广泛,使人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语音和数据服务,转而要求提供服务质量更好的通信方式。

在全球化的大趋势下,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国家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首要解决的就是找到更先进的通信方式,提高自己的效率,快速响应变化,在竞争中占据先机。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WTO的正式成员,由此带来企业的国际环境变得更加复杂,竞争日趋激烈,迫切需要更频繁、更便捷的沟通方式以实现跨国、跨区域企业的异地交流和有效管理。

而美国9.11事件后,出于对交通安全的担心,部分区域SARS的影响,将有很大一部分交流将代由视讯系统完成,更增加了对视讯业务的需求。

上述的需求,传统的通信系统无法满足,而能让人们“远隔千山万水,仍能实现面对面沟通”的视讯业务,是满足人们沟通要求的唯一选择,作为未来通信三大基本业务之一的视讯多媒体业务,在通信需求和宽带发展的双重机会下,开始得到重点关注,在各行各业得到蓬勃建设。

1.2项目定义

视频会议系统是指通过现有的各种电气通讯传输媒体,将人物的静态/动态图像、语音、文字、图片等多种信息分送到各个用户的计算机上,使得在地理上分散的用户可以共聚一处,通过图形、声音等多种方式交流信息,增加双方对内容的理解能力。

视频会议系统在用户组成模式上分为点对点(2人)和群组视频会议系统(多人)两种,按技术实现方式上分为模拟(如利用闭路有线电视系统实现单向视频会议)和数字(通过软硬件计算机和通讯技术实现)两种,按传输媒体方式分为宽带IP接入(通过互联网进行连接)和PSTN电话接入(通过电话专线进行连接)。

1.3实施项目说明

E视通视频系统通过互联网实现数据、语音、图像等多种方式交流信息。

其主要为两种方式实现(企业会议室多媒体通信和企业桌面多媒体通信),

1.3.1系统终端设备

ViewPoint8020plus系列视讯终端,ViewPoint8030mBox系列视讯终端,ViewPointOpenEye视讯终端,ViewPoint8020plus和ViewPoint8030mBox系列视讯终端作为会议室视讯会议的终端设备,可以提供E1、ISDN、V35、IP等各种接口,并且有适合大、中、小型会议室应用的多种档次终端可供选择,为企业的视讯会议提供多样化的解决方案。

ViewPointOpenEye(软件)专为企业桌面多媒体通信所开发,它不光可作为视讯终端参加视讯会议,更是一个综合提供各种业务实现的多媒体终端:

实现点对点视频通信的VideoPhone终端、实现IP电话业务的IP电话终端,实现8020Plus和8030mBox的组播流接收的流媒体终端、实现数据协作的数据会议终端、提供在线目录功能的目录服务业务实现终端、提供呼叫转移功能的增值业务实现终端,OpenEye还可以提供普遍电话接入功能,利用普通电话,即可实现IP电话通信,充分适应用户习惯,使业务可以方便地在现有网络上叠加。

1.3.2系统功能

基本功能

1)图像显示:

支持本地图像显示、远端图像缩放显示、远端图像全屏显示、本地图像和远地图像同屏显示、本地图像的清晰度和流畅度手工调整、本端图像高度/对比度手工调整等功能;

2)音频功能:

音频输出音量调节,音频输出/入控制,手工唇音同步调整;

3)会议功能:

自动应答或手工应答其它终端或者MCU的呼叫,向其它终端发起呼叫,通过呼叫加入一个正在召开的会议,免打扰功能;

4)号码本功能:

提供大容量号码本,支持对号码本记录、删除、添加、修改等操作,支持快速呼叫功能;

5)单独语音终端:

能够当成单独的语音终端,通过与IP网关配合可能普通电话;

6)单独监控终端:

能够当成单独的网络图像监控设备,无需摄像头,无需接声卡,只要简单的PC机就可以收看被监控端的图像实现监控功能;

7)界面友好:

信息窗口操作提示等;

8)互通性:

可以与各种厂家的H.323终端互通;

特色功能

1)独特的主叫呼集:

提供业界独有的主叫呼集功能,使用户召开多点视频会议象打电话一样方便易用。

通过终端提供的界面,用户使用电话本或直接输入与会终端的号码,不需要预定会议和IT维护人员的协助,就可以召开多点视频会议;

2)丰富的多画面功能:

支持主度终端在会议中进行多画面设置,广播观看等功能;

3)全面的会议控制:

作为非主席终端,可以进行申请主席、申请发言、观看会场等操作;作为主席终端,可以进行自动浏览、主席广播、多画面设置等操作,随心所欲地进行会议控制;

4)多网卡支持:

具有多网卡选择功能可以在装有多网卡计算机上使用;

5)方便的字幕设置:

支持全屏字幕叠加,即在发送到对端的图像上叠加所见即所得的全屏字幕;支持终端名叠加,即在发送到对端的图像上叠加上端的终端名;

6)灵活的带宽设置:

带宽可以明确设置,带宽级别很丰富,从32K到1536K;

7)数据协作功能:

进行与对方文件传输、程序共享、消息聊天、电子白板等功能;

8)实用的自环测试功能:

提供声音和图像自环测试功能,可以在开会前使用此功能测试设备是否正常和设置是否合理;

9)可靠的异常处理策略,在网络异常下自动断线,使得网络恢复后其它终端可重新呼叫该终端;

10)更安全的保护机制:

GK注册码,会议控制密码、主叫呼集密码三重保护,安全从用户的立场出发的安全机制设计;

1.3.3系统结构图

企业桌面多媒体通信系统结构图

 

桌面系统结构图

Openeye结构图用户界面图

企业全景式通信结构图

 

 

 

视频企业基本网

第二章视频领域分析

2.1视频会议发展历程

视频会议在电讯行业已经存在了30多年,但在90年代以前,这些系统一直使用专用的编解码硬件和软件,会议呼叫的各终端使用的编解码器必须来自同一个厂商,否则不能正常工作,这种非标准化系统产品的使用极大阻碍了视频会议领域的发展。

另外,当时的网络状况非常不稳定并且带宽不理想,这样限制了视频会议系统的传输速度。

视频传输在理论上可以达到30帧/s以上,能够与电视的视频传输速度相符(电视视频传输NTSC制式为30帧/s,PAL制式为25帧/s),而当时视频传输速度一般不超过15帧/s,这样一来,全动态的视频图像几乎是不可能的,得到的图像质量一般也都不太稳定,并且图像窗口尺寸也不尽人意,所以这种视频传输业务很难大规模地投入到商用视频通信市场中去。

1997年3月是视频会议领域的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时刻之一,ITU-T(国际电联电信委员会)发布了用于局域网上的视频会议标准协议——H.323,为那些与Internet和Intranet相连的视频会议系统提供了互通的标准,各厂商纷纷推出符合该标准的视频会议产品。

在此以前,用于ISDN上的群视频会议标准协议——H.320一直主导着视频会议领域的技术和产品发展。

而近几年来,随着国内外大型网络运营商对网络环境的建设和改造,以及ISDN、DDN、VPN、xDSL、ATM等技术的应用和推广,视频会议系统的使用环境也变得越来越好。

因此无论是通讯行业还是IT行业,都对视频会议领域重新进行关注,视音频编解码技术趋于成熟;视频会议系统价格开始下调;图像传输质量大为提高……

2.2视频会议现状分析

如果我们把视频会议领域看作成为一个生态圈,那么这个生态圈中目前是由以下角色组成的:

2.2.1产品提供商

产品提供商目前是视频会议领域中的核心组成部分,他们研发和生产多种类型的视频会议产品及系统,包括MCU(多点控制器)、Gateway(网关)、Gatekeeper(网闸)、VideoClient(视频终端)、VideoSettop(机顶盒式视频终端)、电话会议终端产品等多种产品,以及提供网络平台通讯系统、管理工具和配件。

产品提供商在该行业中可以直接面对最终用户,或者通过中间代理商,都可以直接从市场获得基于产品销售的利润。

2.2.2通讯网络运营商

通讯网络运营商是视频会议系统赖以生存的基础平台,同时网络环境也限制了视频产品的技术发展和市场推动。

他们在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基础建设后,需要寻找上层的服务提供商和产品提供商,来为自己的网络创造增值服务。

同时,由于通讯网络运营商自身条件的影响,一般都具备巨大的品牌效应,产品提供商通过与他们的合作,是为产品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和快速创立品牌的基本途径。

目前视频会议领域的通讯网络运营商基本上由IT业界的骨干网络运营商和部分ISP商组成,在国内如电信、网通、联通、铁通、卫通等。

2.2.3行业应用系统提供商

面对广大的企业用户市场,通用的会议式产品必须要根据企业的实际功能需求和使用模式,进行一定的改变,特别是在协同工作(文件共享)方面。

这就产生了具备丰富的行业应用经验,拥有良好的客户资源的提供商,他们能够根据实际的案例,综合各方面的条件和资源,提供完全符合特定行业需求的行业应用系统。

目前视频会议系统主要应用行业有政府、教育、金融、电讯、石油、电力等。

2.2.4服务平台提供商

服务平台提供商是在通讯网络的基础上,为客户提供远程视频会议系统租用和其它ASP服务。

他们面对的是直接客户,但是这种服务平台投资大,不过回报稳定,在行业中属于长期项目。

目前在国内,电信、铁通和网通已经开始建立个人用户的视频会议服务平台。

2.2.5内容提供商

内容提供商是在行业应用平台服务上层的专业服务机构,他们面对特定的专业客户,提供相应的内容服务,比如远程教学的内容服务、实时股评服务等。

内容提供商通过收集、整理、编辑和发布特定的资讯内容和课程,并组织、协调客户之间的关系来获得服务利润。

3.3视频会议未来趋势

随着通讯网络运营商宽带业务的拓展以及在保证网络服务质量情况下对核心宽带骨干网技术的应用,我们可以预见,网络传输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将促进H.323视频会议系统的快速发展。

视频会议系统未来的发展趋势有以下几点:

3.3.1编解码方式由硬件向软件转化

由于计算机处理速度和附属板卡的处理速度提高,许多需要专用设备进行的数据处理过程可以交由计算机及其内置的通用板卡来完成,在效果上没有太大的区别

3.3.2产品协议类型从H.320向H.323转化

在初期,由于IP协议不是很普遍,基于ISDN线路,符合H.320协议的产品占主要比例,随着几年IP协议的普遍应用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特别是对于宽带网络的预见,符合H.323协议的产品自2001年开始,在整体市场中占有的比例急剧上升。

估计在2004年,基于H.323协议的产品的销售额会大大超过H.320产品。

3.3.3市场重心向低价位用户转移

由于网络条件、技术水平、生产工艺等因素在该时期内的变化,视频会议系统已经从高价位专用市场向低价位普通用户市场转移。

3.3.4流媒体广播技术应用

大部分广播会议如网上路演、采访、现场会等,主要为用户传输多媒体信息,相互之间的很少交互,这种技术的应用是对传统视频会议功能的扩展。

3.3.5虚拟合作应用服务

大多数跨国集团和分支机构较多的企业在使用视频会议系统时,除了会议功能外,使用最为频繁的将是虚拟合作,如远程的项目管理、客户服务、技术培训等等,这种应用在知识型企业尤为明显。

3.3.6电讯服务市场进入启动阶段

中国电信、联通、铁通等公司已经在积极开展视频会议电讯服务试点,预计今明两年将开始大规模、积极推广企业租用市场。

最后,我们相信视频会议领域在未来的1-2年内,将依托通讯行业和IT行业迅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