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性遗传教案和相关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979196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64.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伴性遗传教案和相关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伴性遗传教案和相关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伴性遗传教案和相关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伴性遗传教案和相关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伴性遗传教案和相关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伴性遗传教案和相关试题.docx

《伴性遗传教案和相关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伴性遗传教案和相关试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伴性遗传教案和相关试题.docx

伴性遗传教案和相关试题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教材分析

  1.本节主要讲述了染色体组型、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等内容。

  2.本节教材中关于染色体组型的知识,是根据大纲规定在新教材中新增加的内容。

  3.教材首先介绍了染色体组型的概念和人类染色体的几种类型,为染色体组型分析作了必要的知识准备。

关于性别决定,教材以人为例主要介绍了生物界普遍存在的XY型性别决定方式。

在伴性遗传方面,以遗传学的经典实例——人类的红绿色盲为例,讲述了伴性遗传的主要婚配方式和伴性遗传的规律。

  4.这部分教学内容,实质上是关于基因的分离定律在性染色体遗传上的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

(1)染色体组型的概念;

    

(2)性别决定的方式;

    (3)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

  能力目标

  初步学会人类染色体组型分析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研究生物学问题的方法。

  情感目标

  1.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2.通过学习和理解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重点·落实方案

  重点

  1.染色体组型的概念。

  2.XY型性别决定方式。

  3.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伴性遗传的规律。

  落实方案

  1.利用学生对染色体的行为等知识的复习,阐明染色体组型的概念。

  2.结合人体染色体组型启发学生对性别决定的认识。

  3.通过复习遗传规律中基因的分离定律,明确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

 

  ●难点·突破策略

  难点

  1.人类染色体组型的分组特点。

  2.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伴性遗传的规律。

  突破策略

  1.利用人类染色体组型的放大照片的剪贴了解其分组特点。

  2.通过对人类红绿色盲的社会调查和系统分析,以及相关的遗传理论来解释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伴性遗传的规律。

 

  ●教具准备

  人类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放大照片、剪刀、镊子、胶水、16K硬纸板,人类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组型的动画设计,三种遗传规律的总结投影,色盲检查图。

 

  ●学法指导

  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教师的讲述和谈话,学生练习和推理相结合。

以便做到:

培养兴趣,强化思维,反复练习。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课]

  首先录像展示鸡蛋孵化小鸡生长发育成鸡的简短而生动的画面,以及公鸡和母鸡的录像。

请学生看录像回答以下问题:

  

(1)生物个体发育的起点是什么?

  

(2)在生物界,同是由受精卵为发育起点的个体,在它们的个体发育过程中,为什么有的发育成雌性,有的发育成雄性?

  (3)雌雄个体为什么在有些遗传性状上表现得有所不同?

  (4)我们今天就来探讨这些问题。

  [教学目标达成]

  为弄清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的规律,我们首先要认识什么是染色体组型,以及如何对染色体组型进行分析。

 

  一、染色体组型

  1.指导学生阅读书本,勾画出染色体组型的概念,并找出其中的关键词句,重点记忆。

  2.提问:

引导学生回答:

  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在什么情况下观察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形态最为清晰,为什么?

  在有丝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组成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可画一个染色体组成的简图。

  根据染色体上着丝粒的位置,可以将由着丝粒向两个末端伸展的部分分为染色体的两条臂——长臂和短臂,再根据两条臂的长短和有无,可以找出某种生物体细胞中的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将染色体的形态分成几个类型并分组。

  给学生约20分钟时间,对人类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进行计数、配对、分型、分组和剪贴。

  实验中应注意:

  1.实验操作过程中,应遵循先排列、再分组、后粘贴的原则,不要边排列边分组边粘贴。

否则,发生错误之后,已粘贴上的染色体不易取下来。

  2.粘贴染色体时,操作者应平静呼吸,以免将已排列好的染色体吹散、丢失。

  粘贴完成后,请几位学生将自己做的染色体剪贴图进行投影,说出自己的计数、配对、分型和分组剪贴的原因,大家共同讨论、分析所做的分型、分给剪贴有无道理、有无规律。

  观察提示:

总结分析结果:

染色体的分型确实有一定规律。

演示人类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动画课件。

(分男性和女性两套动画)学生观察并回答,将四种分型类型画在书上。

  [教学目标巩固]

  1.染色体组型分析的时期是()

  A.有丝分裂中期   B.有丝分裂间期

  C.有丝分裂后期D.有丝分裂前期

  分析:

染色体组型也叫核型,是指某一种生物体细胞中的全部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和形态特征。

在有丝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染色体的形态比较固定,数目、大小比较清晰。

  答案:

A

  2.下列染色体具有随体的是()

  A.中着丝粒染色体B.亚中着丝粒染色体

  C.近端着丝粒染色体D.端着丝粒染色体

  分析:

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每一条染色体都含有两条染色单体,彼此以一个着丝粒相连。

根据着丝粒在染色体上所处的位置,可以将染色体分为4种类型:

中着丝粒染色体、亚中着丝粒染色体、近端着丝粒染色体和远端着丝粒染色体。

在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的末端,有时可以见到连着一个球形小体,叫做随体。

  答案:

C

  3.分析染色体组型有何意义?

  答案:

生物染色体型代表了生物的种属特征,因此,进行染色体组型分析,对于探讨人类遗传病的发病机理、动植物的起源、物种间的亲缘关系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4.人体性染色体X和Y分别属于()

  A.C组和B组

  B.C组和G组

  C.A组和D组

  D.E组和F组

  分析:

X染色体大小介于6号和7号之间,亚中着丝粒,无随体,应属于C组染色体;Y染色体最小,两条染色单体的长臂常并拢,近端着丝粒,无随体,应属于G组染色体。

  答案:

B

  [布置作业]

  大家剪贴的人类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组型和动画媒体演示的人类两种性别体细胞中染色体组型分析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结课]

  对于染色体组型的分析和研究,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主要是根据染色体上的着丝粒的位置来进行的,也就是我们今天所使用的方法。

随着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到了20世纪70年代,染色体显带技术的出现,为识别和分析每条染色体提供了更精确的标记。

 

  ●板书设计

第三节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一、染色体组型

  1.染色体组型的概念

  2.染色体组型分析的根据

  3.染色体的分类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导课]

  教师提问:

在上节课,我们分析了人类两种性别的染色体组型,请大家回答发现了什么问题?

(与此同时演示两种性别的染色体组型的电脑动画,其中男女性不同的染色体在不停闪烁)

  然后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开始阐述新知识。

  [教学目标达成]

  在人类两种性别的体细胞染色体中,两性均相同的叫常染色体,如1~22号染色体;不相同的叫性染色体,如人类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

我们今天研究的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就与性染色体有关。

 

  二、性别决定(板书)

  1.概念:

所谓性别决定一般是指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

  2.性别决定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XY型和ZW型。

这是由生物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的差异决定的。

  人类的性别决定方式是XY型。

其中,女性体细胞中的一对性染色体是同型的,用XX表示;男性体细胞中的一对性染色体是异型的,用XY表示。

  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以XY为男性,XX为女性,请同学们写出在正常自然情况下,男女婚配后,所生孩子的性别比例。

完成后用投影片提出实际问题:

“生男生女由女方决定的说法对吗?

为什么?

”“在战争年代,有一个国王想让他的国家男丁多些,而制定了一条法律……问国王能如愿吗?

为什么?

”让学生就此展开讨论,运用刚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并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及人口教育。

  教师讲述:

人们在对遗传现象进行研究时发现,有些性状的遗传现象常常与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就是伴性遗传。

  三、伴性遗传

  1.阅读课本P39,画出伴性遗传的概念。

  2.阅读课本P39,了解色盲症是怎样发现的,如何解释红绿色盲的现象。

还要从中让学生悟出科学家如何善于捕捉现象的细微之处并及时分析研究的科学素质,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接着用投影片投影“一个色盲患者家系谱”,让学生从这个色盲患者家系图谱中找出特点。

教师应着重讲解色盲遗传机理,启发学生写出男女婚配六种情况的基因型和外在表现型,然后分小组讨论,让学生写出遗传方式图解,每一种婚配的遗传方式,请学生代表在投影仪上叙述讲解自己的答案,经过讲评纠错,共同总结出色盲遗传规律及特点。

  最后向学生指出伴性遗传在生物界普遍存在,提示引导学生结合新知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提问、讨论和答辩,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鼓励学生大胆地对已知结论和未知事物进行怀疑、联想和想象。

  [教学目标巩固]

  1.根据基因B和基因b的显隐性关系,说出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解析:

红绿色盲是最常见的人类伴性遗传病,患者由于色觉障碍,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区分红色和绿色。

对这一病症的解释是这样的:

红绿色盲症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b控制的,Y染色体由于过于短小而没有这种基因。

因此,红绿色盲基因是随着X染色体向后代传递的。

  答案:

 

女性

男性

基因型

XBXB

XBXb

XbXb

XBY

XbY

表现型

正常

正常(携带者)

色盲

正常

色盲

  2.红绿色盲的遗传特点是什么?

  解析:

红绿色盲基因b位于X染色体上,男性的红绿色盲基因只能从母亲那里传来,以后只能传给他的女儿。

这种传递特点,在遗传学上叫做交叉遗传。

  答案:

交叉遗传。

  3.一个色觉正常的妇女,她的双亲色觉正常,其哥哥是色盲患者。

写出遗传图谱,并计算该妇女是色盲基因携带者的几率。

  解析:

红绿色盲遗传的特点是交叉遗传。

双亲色觉正常,说明其父亲的基因型是XBY,其母亲的基因型中有色觉正常的显性基因XB,其哥哥是色盲患者,基因型为XbY,其中Xb来自于母亲,所以其母亲的基因型为XBXb。

XBXb与XBY婚配,其女儿肯定色觉正常,但有50%的可能性是色盲基因携带者。

  答案:

  4.男性红绿色盲的发病率大于女性发病率的现象与人类的染色体组型有什么关系?

  答案:

女性有两条X染色体,必须是这两条染色体上同时具有红绿色盲基因时才会发病,而男性只有一条X染色体,只要这条X染色体上有红绿色盲的基因就会发病,所以,男性红绿色盲的概率总是大于女性。

  5.已知色盲和血友病分别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b和h控制。

甲乙两女人(丈夫都正常)婚后,甲女人的子女中,女儿均正常,两个儿子中的一个是色盲患者,另一个是血友病患者。

乙女人的女儿均正常,两个儿子一个完全正常,另一个既患色盲又患血友病。

甲乙两女人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过程和_____过程。

  解析:

色盲基因(b)和血友病基因(h)都是伴X隐性遗传病。

甲女人的色盲儿子(无血友病)的基因型为X

Y,另一个血友病儿子(无色盲)的基因型为X

Y,因儿子的X染色体一定来自母亲,所以甲的基因型为X

X

乙女人的色盲兼血友病儿子的基因型为X

Y,另一个正常儿子的基因型为X

Y。

同样,因儿子的X染色体一定来自母亲,所以乙的基因型为X

X

  答案:

X

X

 X

X

  6.控制外耳道(或耳廓)多毛这一性状的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

想一想,这一性状的遗传会表现出怎样的特点?

  答案:

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无Y染色体,所以外耳道多毛这一性状的只能遗传给男性。

  [结课]

  本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的有关内容;了解了生物界性别决定的两种方式:

XY型和ZW型。

对于伴性遗传,我们通过对红绿色盲的遗传特点的分析,揭示了X连锁隐性遗传的规律,并进一步推理出人类伴性遗传的特点,并使之应用于实践,对我们所知的一些遗传病的传递方式进行了分析总结。

 

  ●板书设计

第三节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二、性别决定

  1.概念

  2.性别决定的方式:

XY型和ZW型

  三、伴性遗传

  1.概念

  2.色盲病的发现

  3.红绿色盲基因的遗传特点

 

  ●备课资料

 

  一、植物的性别决定

  在植物体的性别决定中,有以下几种性别决定方式:

  1.基因决定性别

  

(1)一对等位基因决定性别 一些植物的性别差异不是由整个性染色体所决定,而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如石刁柏在正常情况下是雄雌异株植物。

但有时在一个群体中可见雌雄同株的个体,它的雌花中有退化的雄蕊,而雄花中有退化而无功能的雌蕊柱花,甚至还可以产生成活的种子。

如将这些种子种下会出现3/4雄株和1/4雌株,表明是一对基因分离的结果。

如把分离出的雄株与正常雌株进行杂交,其中有大约1/3雄株的杂交后代完全为雄株,其余2/3杂交后代中雌株∶雄株=1∶1,可见雄性基因对雌性基因呈完全显性作用。

在群体中,雄株大都处于杂合状态。

  

(2)一组复等位基因决定性别 葫芦科的一种植物喷瓜,其性别是由1个基因座位的3个复等位基因所控制,即aD、a+和ad。

aD对a+和ad为显性,a+对ad为显性。

aD决定雄性,a+决定雌雄同株,ad决定雌性,它们的不同组合决定植物的性别。

aDa+和aDad为雄株,a+a+和a+ad为雌雄同株,adad为雌株。

不存在纯合的aDaD,表明aD可能有显性纯合致死作用。

  (3)两对等位基因决定性别 玉米是雌雄同株植物。

正常的雌雄同株玉米雌花序由显性基因Ba控制,雄花序由显性基因Ts控制,基因型为BaBaTsTs。

当基因Ba突变为ba时,基因型baba就会使植株不能长出雌花序而成为雄株,其基因型为babaTsTs或babaTsts。

当基因Ts突变为ts时,基因型tsts就会使植株的雄花序变为雌花序而成为雌株,基因型为BaBatsts或Babatsts。

当ba和ts分别为隐性纯合即babatsts时,雄花序上长出雌穗,变成雌株。

  2.染色体决定性别

  

(1)雄异配子型

  a.由X和Y染色体之间的平衡决定性别的XY型。

如女娄菜就属于XY型性别决定,Y染色体携带决定雄性的基因,具有决定雄性的作用,因此,合子含有Y染色体时,它就将发育成雄株。

Weastergand(1948)通过染色体缺失的观察证明了女娄菜Y染色体上有4个在性别决定中具有不同作用的区段,Ⅰ为雌性抑制区,可使带有Y染色体的合子发育成雄株,缺失这个区段的植株是两性的;Ⅱ为促进雄性可育区,当这个区段缺失时,就产生雌性植株;Ⅲ为雄性可育区,携带雄性可育基因,这个区段缺失时,形成雄性不育株;Ⅳ为X染色体的同源区。

在X染色体上有与Y的非同源部分,并且决定雌株的基因大部分基因在X染色体上。

  b.由X染色体与常染色体之间的平衡决定的XY型。

酸模草及其近缘种内,在人工诱导的三倍体和四倍体后代中,有一些具有几种染色体数目的植株,这些植株像果蝇一样,性别是由X染色体与常染色体之间的平衡决定的,与Y染色体的关系很小。

  c.属于XO型的雄异配子型。

苦草、秦椒和薯蓣属中的Dioscoreasinuata均属于XO性别决定方式。

  

(2)雌异配子型 在被子植物中,已知有草莓属中的Fragariaelatior和委陵菜属中的金露梅等,它们的雌株为ZW型,雄株为ZZ型。

  3.环境条件性别

  植物中由环境条件决定性别的例子很多,这类植物也没有决定性别特别的遗传基础,性别的分化决定于所处的内外在环境条件。

瓜类是雌雄异花而同株的植物。

已知对黄瓜早期施用多量氮肥可以促进雌花形成,缩短每日光照时间也可增加雌花;CO2有促进雌花的作用。

在雌雄异株的大麻中,由于环境条件的影响,有时可以引起性返转。

  由环境决定性别的生物并非自身没有决定性别的遗传基础或基因,恰恰相反,这类生物很可能包含了决定雌性和雄性的两套基因,因而具有向两种性别分化的可能性。

至于哪套基因能够正常地发挥作用,取决于一定的内、外在环境条件。

  

 

  二、性别决定与生男生女的理解

  有一些生物常识的人都有认识:

生男生女取决于男方。

实际上这种理解是片面的,生男孩或生女孩的决定因素有很多。

  1.X精子与Y精子的数量和活力差异

  通常男性精液中X精子数比Y精子数多两倍左右。

  X精子头部较大,呈椭圆形,游动缓慢,但耐酸力强,寿命较长,在子宫中可存活3天;Y精子头部较小,呈圆形,尾巴较长,体轻,行动较敏捷,但耐酸力弱,很快会死亡,在子宫中仅存活1天。

  2.受精过程对生男生女的决定

  女性排卵期是28天左右,左、右两侧的卵巢通常按月经周期轮流排卵一个。

在月经周期的第12~16天,卵由卵巢表面脱落而排出,从输卵管壶伞进入输卵管壶腹部,等待精子的来临。

射入阴道的精子平均有4亿个左右,大部分在极短的时间内被阴道的酶和酸性所扼杀,存活的X精子和Y精子以每分钟2~3毫米的速度向卵所在的输卵管壶腹部游动。

精子从阴道穿过子宫颈粘液,上行经子宫腔到达输卵管壶腹部,要经过较长的游动路程(18厘米左右),在这运行过程中,精子大部分失去活力或死亡,能到达输卵管壶腹部的精子不过200个左右,最后只有一个精子与卵结合。

是X精子还是Y精子先达到终点与卵结合,这就决定了孕妇是生男还是生女。

  3.受精过程对生男生女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女性阴道内环境为酸性,而子宫颈、子宫和输卵管的内环境为碱性,随着排卵期的接近,女性体内分泌液碱性浓度会增加,女性在性兴奋时,阴道和子宫会分泌大量的碱性分泌液。

在外在因素或心理因素的作用下,若女性子宫、输卵管中分泌液的碱性增加,都有利于两种精子的生存和活动,但对Y精子特别有利,使Y精子比X精子更能快速游动,比X精子早一步与卵结合而使孕妇生男。

若女性子宫、输卵管中的分泌液的酸性增加,酸性强烈地伤害Y精子,同时也使两种精子行动变得迟钝,但由于X精子对酸性抵抗力强,能比Y精子早一步与卵结合而使孕妇生女。

  4.职业对生男生女的影响

  精液能降低阴道内的酸度利于精子的存活和受精。

若丈夫精液呈弱碱性,妻子多生男孩;若丈夫精液呈弱酸性,妻子多生女孩。

美国航天航空医学研究中心,曾对148名职业运动员、62名战斗机驾驶员和25名宇航员的子女性别作了调查,结果发现他们的子女有96%是女孩。

其原因是他们的职业导致消耗体能大,使肌肉和体液中积累了较多的酸性代谢物和乳酸、酮酸等,增加了精液的酸度,故多生女孩。

  在一九八九年全国人口普查中,一孩出生性别比属于正常,人为因素干扰不多。

母亲职业与出生性别比关系:

生产、运输工人所生婴儿出生性别比最低(102.5);其次是农林牧渔劳动者(105.7);服务业工作人员(106.7);而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最高(107.2)。

母亲文化程度与出生性别比关系:

小学文化以下为99.3;小学学历为104.4;中学学历为107.4;大专及以上学历为111.4。

低文化程度的母亲多数从事生产、运输等体力劳动。

体力劳动强度大,消耗体能多,使肌肉和体液中积累了较多的乳酸,使阴道和子宫中分泌液酸化,故生男孩的概率下降,降低了出生性别比。

据报道,我国女排运动员退役结婚后,所生孩子极大多数是女孩。

这是因高强度的体育运动,肌酸积累,体液酸化,故生女孩的多。

  凡是能增加夫妻双方体液酸性的因素,都能增加生女孩的概率;反之则能增加生男孩的概率。

男性精液中Y精子比X精子多,受精时男女胚胎比约在160∶100左右,但自然流产的胎儿多为男胎,故出生时我国男女婴性别比大约为108∶100。

 

  三、人的色盲遗传、血友病遗传不都属于伴性遗传

  色盲和血友病各有多种类型,其中有些属于伴性遗传,有些是属于常染色体遗传的。

  1.色盲

  根据三原色学说,可见光谱内任何颜色可由红、绿、蓝三种基本色组成,正常人为三色视,丧失其中之一或两种辨别能力者称为色盲。

色盲可分为全色盲和部分色盲。

部分色盲中的红色盲称为第一色盲,绿色盲称为第二色盲,蓝色盲称为第三色盲。

  在各种色觉障碍中最严重的是全色盲,它属于完全性视锥细胞功能障碍。

患者只有明暗之分,完全无辨别各种色彩的能力,只看到一片深浅不同的灰色世界。

患者尤喜暗、畏光,表现为昼盲,此外还有视力显著减退,中心性暗点、摆动性眼球震颤等症状。

其遗传方式通常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男女发病率均等,与近亲通婚有明显关系。

  蓝色盲较少见,其群体发病率约为1∶10,000~1∶50,000。

患者对蓝黄色混淆不清,对红绿色可辨。

其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七号常染色体上。

  色觉障碍中最常见的是红绿色盲,约占总数的99%。

在我国,先天性红绿色盲男性发病率近乎7%,女性约为0.5%。

此病患者对红、绿色分辨不清,其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是X连锁隐性遗传病,属于交叉遗传。

这类疾病虽对生命及身体健康无不良影响,但在升学、就业等方面受到一定限制。

  2.血友病

  血友病是一种遗传性出血疾病,其特点是由于缺乏凝血因子(第Ⅷ、Ⅸ、Ⅺ因子)而使凝血时间延长,患者如有损伤即出血不止,甚至危及生命安全。

根据所缺乏的凝血因子不同,血友病可分为:

A型、B型和C型三种类型。

  A型患者血浆中抗血友病球蛋白(AHG,即Ⅷ因子)减少,不同患者缺乏程度往往不同。

如果低于正常人含量的33%时,即可表现出血症状。

其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且是隐性。

  B型血友病是由于血浆中缺乏凝血活酶成分(PTC,第Ⅸ因子)引起,也被称为第Ⅸ因子缺乏症。

与A型一样,其遗传方式也是X连锁隐性遗传病。

课文中所说的血友病即为此两种。

  C型血友病是由于促凝血酶原激酶前步骤缺陷,即血浆中缺乏凝血酶原前质(PTA,第Ⅺ因子)引起,出血症状较轻。

此病较为少见,约占血友病患者总数的1%左右。

其致病基因是在常染色体上。

  综上所述,不论色盲还是血友病,并非全都属于伴性遗传,有少数类型的致病基因是在常染色体上。

 

  四、从性遗传

  从性遗传是指常染色体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在表现型上受个体性别影响的现象。

如绵羊的有角和无角受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有角基因H为显性,无角基因h为隐性。

在杂合体(Hh)中,公羊表现为有角,而母羊为无角。

这说明,在杂合体中,有角基因H的表现是受性别影响的。

性别通过什么来影响常染色体基因控制的性状呢?

一般认为,性激素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五、性别分化与环境条件

  性别分化是指受精卵在性别决定的基础上,进行雄性或雌性性状分化发育的过程。

这个过程和环境有密切关系。

当环境条件符合正常性分化的要求时,就会按照遗传基础所规定的方向分化为正常的雄体或雌体,如果不符合正常性分化要求时,性分化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偏离遗传基础所规定的性分化方向,形成不正常的雄体或雌体。

  1.外界条件对性分化的影响

  如:

蜜蜂分为蜂王、工蜂和雄蜂三种。

其中,蜂王和工蜂均由受精卵发育而成,在受精卵的发育过程中,营养条件对蜜蜂的性分化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受精卵发育形成的幼虫如果以较粗劣的饲料乳糜(蜂蜜和蜂粮的混合物)为食,这些幼虫就孵化成工蜂。

如果在整个幼虫期间全以蜂王浆为食物,幼虫则分化为蜂王。

  另外,温度对某些动物的性分化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如在爬行类动物中,密西西比河鳄的受精卵,在30℃和低于30℃条件下孵化,全部发育成雌性鳄,在34℃和高于34℃条件下孵化,则全部发育成雄性鳄。

乌龟的受精卵在23℃~27℃条件下全部都发育成雄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