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试题汇编.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97899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诗歌鉴赏试题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考诗歌鉴赏试题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考诗歌鉴赏试题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考诗歌鉴赏试题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考诗歌鉴赏试题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诗歌鉴赏试题汇编.docx

《高考诗歌鉴赏试题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诗歌鉴赏试题汇编.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诗歌鉴赏试题汇编.docx

高考诗歌鉴赏试题汇编

2012年高考诗歌鉴赏试题汇编(教师用)

1.(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8分)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

霜月系枫桥。

注:

吴松:

即吴淞,江名。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

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3分)

【答案】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声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

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

(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5分)

【答案】孤舟联结者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赏析】

《吴松道中》共有两首,是诗人行船在吴淞江上时所写。

诗人写这两首诗,原本无一定题旨,他在吴淞道上一路行来,身与境遇,便随兴而发,随感而咏,或写景或怀古,富有当时当地色彩。

遣词用语,不事雕饰,浅近自然,与诗人随意挥洒的诗情相合。

这里选的是第二首。

吴松,即“吴淞”,江名,太湖最大的支流。

这一首写泊舟后第二天的行程。

诗中的“天寒”、“叶飘”、“雁声急”、“岁晚”、“霜月”诸语,点明季节已是晚秋。

前三联描写了由盘门到枫桥的一路景色,兼及诗人自己的心情。

天刚破晓,船又启航。

头天傍晚下了一场大雨,这一天清晨依旧是秋雨霏霏,兼以风声萧萧,江南水乡便满天飘舞着木叶。

深秋天寒,时时听到空中大雁,鸣声惶急,向着南方飞去而无留意。

诗人不由得又低头思量自己:

“大雁急急归去,顷刻使能回到南方,可我自己呢?

一年将尽,旅程却还遥远着呢。

”为了排遣乡思,诗人便留心观看船的四周,发现了两个极有意思的景象,其一是“鸟避征帆却”:

他所乘坐的这艘远行之船,在湖面上一摇一晃地前进着,水鸟们“啾啾”鸣叫着随在后面,有时船身猛一倒退,鸟儿们便急急地避了开去;其一是“鱼惊荡桨跳”:

鱼儿们聚游在船的两侧,船家一起一落地摇动着双桨,偶尔声音响了一些,便惊得鱼儿慌不迭地散了开去。

看着有趣,不知不觉间,夜已来临,尾联便写夜宿枫桥。

枫桥在苏州城闻门外十里枫桥镇,原本称“封桥”,因唐代张继《枫桥夜泊》诗而得此名。

天既已黑尽,诗人便盘算着:

今夜,这艘孤舟该宿于何处(何许)呢?

放眼望去,一轮霜月下,他看见了那久负盛名的枫桥。

南宋诗人范成大编纂的《吴郡志》说,枫桥“自古有名,南北客经由未有不憩此桥而题咏者”。

因此,诗人一见到枫桥,便兴致勃勃地嘱咐船家将船系在桥下,决定这天晚上夜宿于此处,以一抒幽思。

2.(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题。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

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

诗人只顾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

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往我的诗人形象。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

从诗句描写上看诗人的性格,从诗歌的氛围上品读诗人的心境和情怀,诗人陶醉于东山晴后山上雪景,面对如此美丽的大自然,诗人怎能不陶醉,怎能不忘怀!

2.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

“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涌”字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的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以及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修辞作用。

解答这两字,要立足诗歌,从修辞角度以及表达效果上回答。

3.(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柳堤

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

十里笼睛苑,千条锁故营。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

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

1.(7分)

①下列对本事的赏析,不正确的是()

A.一二句点题,写“春江”暗含江边之“堤”,写“密树”点出堤上之“柳”。

B.三四句承题,“十里”承“春江”,写堤长;“千条”承“密树”,状柳茂。

C.三四句写柳堤晴日的静景,五六句写雨天的动景,以静写动,借静衬动。

D.“啼莺”“飞燕”“风暖”“落花”具体生动的描绘出暮春世界的美丽景色。

②雨本无香味,但诗人在“雨香飞燕促”中却说雨“香”,这是用嗅觉来变大触觉和视觉的修辞方法。

下列诗句中“香”子的运用和本诗类似的两项是()

A.花经宿雨香难拾,莺在豪家语更娇。

(唐·郑谷《阙下春日》)

B.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

(宋·杨朴《莎衣》)

C.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错。

(宋·刘子翚《海棠花》)

映日暖云流似水,浥尘香雨润如膏。

(明·邱睿《都城春日》)

①【答案】C

【解析】三四两句并非纯写晴天景色,十里笼晴苑是化用“台城柳”典故,千条锁故营则是暗指“细柳营”,这两句主要目的是为了扣住“柳”这一咏写重点。

五六两句也不仅是雨天景色,“风暖落花轻”应是晴天。

更重要的问题是三四五六四句的手法绝非以静衬动,因为其中动景是飞燕落花,但本诗的核心书写对象则是柳,如果说成是以静衬动,则是以柳树去衬托飞燕落花,主次完全颠倒了。

相反,此处应是以动衬静。

②【答案】DE

D.【解析】读题干可知,本题需要选出的是用“嗅觉”表达“触觉”和“视觉”,因此即使考生不了解“通感移觉”的概念,也应该知道此“香”绝非嗅觉上的香味。

选项ABC写的都是真实的花香,因此全部排除。

2.这首诗运用了由景及理的写法,这种写法在王之涣《登鹤雀楼》(白日依山尽)、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等诗中也有体现。

人选上述诗歌中的一首,也可选取其他诗作,具体说明期中景和理的内容,并分析景理之间的关系。

(不少于150字)(10分)

11、【答案】略

【解析】本题在题干要求里需要答出两层次要点:

1,任选上文一首诗或自选另一首诗,归纳概括出诗中的“景”和“理”分别是什么内容;2,在此基础上分析“景”与“理”之间的逻辑联系,为什么从这部分内容可以过渡到下一层意思。

考生须答全两个层次,并且注意语言文字的流畅表述和层次感。

字数需要达到要求。

4.(全国大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

             落 叶 

 修睦注

          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

          只应松自立,二不与君同。

[注]修睦:

晚唐诗人。

(1)从写落叶的角度看,第二联与一、三两联的不同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                                       (4分)

答案:

第一、三两联从旁观者的角度描写了秋雨之后落叶的情态,而第二联中“思”与“信”的主体是落叶,使落叶人格化。

第二联插入一、三两联之间,使得全诗富于变化,别具情致。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答出“思”、“信”两字作用的.给2分;答出使全诗富于变化的,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得一些分。

(2)本诗最后一联为什么要写松?

请简要分析。

(4分)

答:

                                           

答案:

以松“王”与叶“落”二者的不同构成鲜明对比,采表达作者对松树不凋的赞叹,强化了对落叶飘零的感慨。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答出构成对比的,给2分:

能简要分析的,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解答时要联系全诗,借助注释,准确把握。

5.(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6分)

望江南

【宋】李纲

江上雪,独立钓鱼翁。

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①空。

图画若为工。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

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

欢笑有儿童。

(选自《御选历代诗余》卷二十五)

[注]①玉花:

喻雪花。

(1)“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这两句的描写颇为精妙。

请简要赏析。

(3分)

答:

答案要点:

“箬笠”“蓑衣”勾勒出钓翁雪天垂钓的外在形象,画面简约,意境空灵。

“冰散响”描写轻细的声音,衬托出环境的寂静、钓翁的宁静。

钓翁“时振玉花空”的动作,衬托出钓翁的凝定。

“但”字写出了钓翁的心无旁骛

(2)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联系诗句简要谈谈。

(3分)

答:

答案示例:

空旷,暗示钓翁生活的闭适自在;“茅舍竹篱依小屿’描写钓翁生活的简朴与环境的清幽;“缩鳊圆鲫人轻笼”流露出钓翁生活的自得之情;“欢笑有儿童”凸现了钓翁生活的温馨和欢乐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鉴赏古代文学作品思想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E。

【解析】李纲是邵武人,本词是本地作家的作品,在读懂全文的基础上,紧紧抓住一些关键词并不难解题。

第一小题考查的是诗歌的表现手法,理解可多元化,其中衬托的表现手法相当明显。

第二小题考查的是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诗句通俗易懂,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考生只要抓住“空旷”“茅舍”“欢笑”等关键词,作者所蕴含的情感便昭然若揭。

6.(广东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7分)

余杭四月

[元]白珽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樱①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②。

[注]①朱樱:

樱桃的一种.②昼门关:

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

(1)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

【答案】①颔联运用了映衬(衬托,对比,烘托,渲染)、列锦的表现手法;②映衬类:

朱、青,绿,白,颜色明丽喜人,相为映衬,烘托出一种清新的四月乡间独特的风貌,传达出诗人愉悦而闲适之情;或列锦类:

颔联采用意象叠加的方式巧妙了将乡间独特物象樱桃,豆,草,鹅排列在一起,勾勒出一副生动的乡村春意盎然的图景,烘托静谧的气氛,表达了诗人的闲适而悠游的情怀。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

考生要熟练掌握诗歌鉴赏中的各种表达技巧,答题时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并结合原诗分析答出此手法的表达效果及有效传递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可采用“手法+分析+效果”的答题模式。

(2)“一晴生意繁”是什么意思?

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

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①四月乍晴,万物复苏,争奇斗艳,一派生机,乡下进入农忙时节。

②有樱桃绿草白鹅悦目,有青豆配酒爽口,船行水上,轻快疾驰,有春风拂袖,诗人所见农户白天闭门,原是为了保养小蚕,由自然景物到社会场景,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生意”(生机)。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文学作品的结构理解能力。

首联点题并总领全诗,是对全诗的凝练的概括。

7.(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8分)

送邹明府游灵武

唐贾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

对县令的尊称。

灵武:

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1)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4分)

(2)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

(4分)

【答案】

(1)(4分)

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

清正廉洁。

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