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上册学科必记 王亚琪.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978297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4.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语文上册学科必记 王亚琪.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初一语文上册学科必记 王亚琪.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初一语文上册学科必记 王亚琪.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初一语文上册学科必记 王亚琪.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初一语文上册学科必记 王亚琪.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一语文上册学科必记 王亚琪.docx

《初一语文上册学科必记 王亚琪.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语文上册学科必记 王亚琪.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一语文上册学科必记 王亚琪.docx

初一语文上册学科必记王亚琪

初一上册语文学科必记

一、文学常识

1、《散步》莫怀戚,重庆作家。

2、《秋天的怀念》史铁生,北京人,当代作家,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

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集《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

3、《羚羊木雕》张之路,著名作家。

电影文学剧本:

《霹雳贝贝》《魔表》《傻鸭子欧巴儿》。

话剧:

《双龙花盆》。

童话剧:

《野猪的首领》《大鼻头和黑眼圈》。

小说集:

《在楼梯拐角》《题王》。

长篇小说:

《第三军团》等。

4、《诗两首》①《金色花》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有《吉檀迦利》《园丁集》。

②《纸船》冰心,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

原名谢婉莹,,主要作品短篇小说集《超人》,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往事》等。

5、《世说新语》两则。

选自南朝宋时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世说新语》。

6、《我的老师》魏巍,当代诗人,著名散文作家、小说家。

原名魏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

其发表的文艺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在全国引起了广泛影响。

从此,“最可爱的人”成了志愿军的代名词。

1978年,创作完成了抗美援朝题材长篇小说《东方》,于1983年获首届茅盾文学奖。

7、《再塑生命的人》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

1964年被授予“总统自由勋章”。

8、《我的早年生活》丘吉尔,曾两度担任英国首相,195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著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英语民族史》。

9、《王几何》马及时,儿童文学作家、诗人。

著有儿童诗集《树杈上的月亮》《中国孩子》,散文诗集《最后一片树叶》《金蝉唱晚》,诗集《泥土与爱情》。

10、《论语》十二章。

《论语》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为“四书”。

《论语》共20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11、《春》是一篇写景抒怀的散文,选自《朱自清全集》,作者是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改名自清,字佩弦,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著有诗集《雪朝》,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文艺论著《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

12、《济南的冬天》老舍,现代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

代表作有戏剧《茶馆》《龙须沟》,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被称为“人民艺术家”。

13、《风雨》贾平凹,当代作家,原名贾平娃。

著有小说集《兵娃》、《姐妹本纪》、《山地笔》、《野火集》、《商州散记》、《小月前本》、《腊月·正月》、《天狗》、《晚唱》、《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州》、州河》、《浮躁》、《废都》、《白夜》,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

散文集月迹》、《心迹》、《爱的踪迹》、《贾平凹散文自选集》、诗集《空白》以及《平文论集》等。

他的《腊月·正月》获中国作协第3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满月》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他于1988年获美国飞马文学奖。

1997年获法国女评外国文学奖。

14、《秋天》选自《预言》。

作者何其芳(1912~1977)现代诗人、散文家、文艺评论家。

原名何永芳,著有诗集《预言》《夜晚和白天的歌》,散文:

《画梦录》等。

  

15、古代诗歌四首分别出自汉乐府、唐诗(五律、七律)和元曲。

①《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宋代郭茂倩编写)是《步出夏门行》四章中的第一章,魏武帝曹操,字孟德,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庙号太祖。

代表作有诗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

 

②《次北固山下》选自《全唐诗》由唐代诗人王湾所作。

③《钱塘湖春行》选自《白氏长庆集》。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代表作品:

《白氏长庆集》,《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

  

④《天净沙·秋思》选自《全元散曲》。

马致远,号东篱,元代著名戏曲作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天净沙是曲牌名。

 

16、《紫藤萝瀑布》选自《铁箫人语》,是女作家宗璞的一篇散文。

宗璞原名冯钟璞,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

著有短篇小说:

《红豆》、《桃园女儿嫁窝谷》、《不沉的湖》、《后门》、《知音》等。

中篇小说:

《三生石》。

长篇小说:

《野葫芦引》。

 

17、《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美国作家、心理学家。

代表作:

《痛击》、《心理学的故事》。

18、《短文两篇》①《蝉》选自《承教小记》,小思,本名卢玮銮,香港作家,有散文集《承教小记》、《路上谈》、《彤云笺》等。

②《贝壳》选自《幻思——席慕容散文赏析》,席慕蓉,台湾画家、作家。

代表作有:

诗集《七里香》《时光九篇》散文集《有一首歌》《我的家乡在高原上》等。

19、《在山的那边》选自《长江文艺》,作者王家新,诗人,诗歌评论家,文学教授。

20、《虽有佳肴》选自《礼记》,《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

西汉礼学家戴圣编定。

21、《化石吟》张锋是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怀诗,“吟”是古典诗歌的和种名称,这里是“赞颂”的意思。

作者以优美的语言,富有感情地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

22、《看云识天气》本文是朱泳焱根占有关资料改写的。

是一篇科普文。

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先容孤独了云和天气的关系:

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

在结构上,全文运用了总分总的关系。

23、《绿色蝈蝈》是一篇妙趣横生的小品文。

法布尔,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文学家。

被众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尔”。

选自《昆虫记》,作者采用生动活泼的笔法,把蝈蝈写得活灵活现。

《昆虫记》称为“昆虫的史诗“

24、《月球上的足迹》朱长超真实地记录了美国宇航员登月的全过程。

文章从“预备、登月、升空、返航”四个方面按时间顺序作了记叙。

这是一篇饶有兴味的科普小品。

全文写得清楚明白,生动形象,吸引人。

25、《河中石兽》选自《阅微草堂笔记》,纪昀,字晓岚,清代文学家。

《阅微草堂笔记》以记录狐鬼故事、奇特见闻为主,是以笔记形式写成的志怪小说。

26、《小圣施威降大圣》选自《西游记》,《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相传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主要描写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

《西游记》不仅内容极其丰富,故事情节完整严谨,而且人物塑造鲜活、丰满,想象多姿多彩,语言也朴实通达。

更为重要的是,《西游记》在思想境界、艺术境界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谓集大成者。

27、《皇帝的新装》选自《安徒生童话和故事选》。

安徒生,丹麦著名童话作家,代表作有:

《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夜莺》、《海的女儿》、《拇指姑娘》、《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等。

28、《女娲造人》选自《神话故事新编》。

作者是

记叙了女娲造人的全过程,表现了原始初民对人类自身来源的好奇、追索,以及在当时社会生活条件下所做出的极富想象力的解释。

29、《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出自《金波作品精选》,作者是金波。

本文是一篇美丽的抒怀孤独童话,它营造了一种纯真、友好的氛围,具有诗情画意的境界。

文章从“影子”“萤火虫”对盲孩子的关爱、帮助中,启示我们都应该来关爱弱者,只有“爱”才能使他们感受到生活的光明和美好。

30、《寓言四则》

①《赫耳墨斯和雕像者》②《蚊子和狮子》选自《伊索寓言》,是一部寓言故事集。

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善于讲动物故事;

③《智子疑邻》选自《韩非子·说难》,韩非,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

著有《韩非子》一书,常用寓言故事阐明事理

④《塞翁失马》选自《淮南子·人间训》,《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西汉淮南王刘安等编著。

二、文化常识

(一)文史典籍:

“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

“四史”: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四库”:

经、史、子、集

《诗经》六义:

凤、雅、颂、赋、比、兴

六艺:

也称六经,即礼、乐、射、御、书、数

(二)朝代传说:

“三代”:

夏朝、商朝、周朝

“三皇”:

传说之一是“伏羲、女娲、神农”

“五帝”:

据《史记》载为:

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三)地理:

“三山”:

相传神仙所居住的山:

蓬莱、方丈、瀛洲。

“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九州”:

传说中的我国上古行政区划,后成为中国的别称。

赤县:

古人把中国称作“赤县神州”。

海内:

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四海:

指天下、全国。

“六合”、“八荒”:

都泛指天下。

江河:

古代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

三国:

指东汉后分裂成魏、蜀、吴。

三秦:

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

山水阴阳:

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阳。

古代别称:

南京(建康、金陵、江宁、白下)

(四)其它:

1.五行:

指金、木、水、火、土

2.五谷:

上古对粮食作物的统称。

(即稷、黍、麦、菽、稻)

3.五味:

指酸、咸、甜、苦、辣

4.六畜:

六种家畜:

马、牛、羊、猪、狗、鸡

5.文房四宝:

笔、墨、纸、砚

6.文人四友:

琴、棋、书、画

7.花中四君子:

梅、兰、竹、菊

8.岁寒三友:

松、竹、梅

9.六书:

象形、会意、指事、形事、转注、假借

10.连中“三元”:

凡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的即连中解元、会元、状元。

11.五声:

五个音级。

也称“五音”,即我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zhi)、羽。

12.四大民间故事:

《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白蛇传》、《孟姜女》

13.三老:

古代分管教化的乡官。

14.及第:

指科举考试中选,应试未中叫落第、下第。

15.童生试:

也叫“童试”。

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

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大小都叫童生。

16.科举试:

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三级:

乡试、会试、殿试。

乡试:

(称秋闱或大比)每三年在省举行一次,秀才才有资格参加考中为举人。

第一名称解元。

会试:

在乡试后第二年春天在京城礼部举行(称春闱或礼闱)参加者必须是举人,考中称贡士。

第一名称会元。

殿试:

由皇帝主持,贡士有资格参加,考中称进士。

第一是状元,第二名是称榜眼,第三名是称探花。

合称三甲鼎。

光绪三十年(1905年)因各地推行学校教育,科举制度被废止。

17.《尔雅》:

我国最早的释词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成体系的词典。

18.“风雅”,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常用作代指文学才华。

19.《诗经》: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

总集共305篇,按音乐性质分“凤、雅、颂”三大类

20.顿首:

古代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

俗称叩头。

21.稽首:

古代的拜礼。

为“九拜”之一,行大礼。

22.跪:

古代两膝着地,耸身挺腰、臀不沾脚跟。

23.伯(孟)仲、叔季:

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次序。

24.五更:

我国古代把夜晚分在为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也称“五鼓”或称五夜。

一更19—21点,二更21—23点,三更23—1点,五更3点—5点。

25.四时:

指春、夏、秋、冬四季。

正、二、三月为春季分别称作孟春、仲春、季春(三春);四、五、六为夏季分别称作孟夏、仲夏、季夏(三夏)秋季、冬季以此类推。

26.星宿(xiu):

古代把星座称为星宿。

27.玉常金马:

指翰林院。

28.《说文解字》:

东汉许慎编的最有影响的一部古代辞书。

29.“三教九流”:

“三教”,指佛教、道教、儒教;“九流”指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旧指宗教或学术界的各种流派,也指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

“三教九流”多含贬义。

30.无事不登三宝殿:

俗话。

即没有重要的事不敢来麻烦的意思。

“三宝”,拂教名词,指拂、法、僧。

31.社稷:

“社”是土神,“稷”是谷神。

古代习惯把社稷作为国家的象征。

32.溢号:

是大臣死后朝廷按其生平事迹行为给他评定一个称号,以示褒贬善恶。

如范仲淹谥号为文正公。

33、初唐四杰: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34、三国:

魏、蜀、吴。

35、“四大古典名著”:

《红楼梦》(曹雪芹、高鹗)、《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施耐庵)、《西游记》(吴承恩)。

36、“四大民间传说”:

《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

37、世界四大短篇小说巨匠:

契诃夫、莫泊桑、马克•吐温、欧•亨利。

38、苏轼的散文代表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39、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我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又称《石头记》),它问世后就广为流传,深受人们喜爱,还出现了专门研究该书的一门学问——“红学”,“红学”现已成为世界文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40、桂冠、鳌头、榜首、问鼎、夺魁:

第一。

41、三纲五常:

“三纲”:

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

仁、义、礼、智、信。

42、五金:

金、银、铜、铁、锡。

(五)古代别称:

1.桑梓:

家乡2.巾帼:

妇女3.须眉:

男子

4.鸿雁:

书信5.社稷:

国家6.汗青:

史册

7.轩辕:

祖国8.“三尺”:

法律

9.谦称:

①自称:

愚、鄙、敞、卑、窃、臣、仆②帝王自称:

孤、寡、不谷③读书人自称:

小生、晚生、晚学④其它:

在下、小可、老朽、妾、老纳等

10.敬称:

①称帝王:

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②称天子:

殿下③称将军:

麾下④称对方或对方亲属:

有令、尊、贤、仁。

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

如令尊(对方的父亲),令堂(对方的母亲),令阃(kǔn)(对方的妻子),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尊,用来称对方有关的人或物。

如尊上(称对方的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的母亲),尊亲(对方亲戚),尊驾(称对方),尊命(对方的嘱咐),尊意(对方的意见);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

如贤家(称对方),贤郎(称对方的儿子),贤弟(称对方的弟弟)。

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

如称用辈友人中长于自已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等。

⑤称年老的为:

丈、丈人(后来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泰水”。

⑥称谓前加“先”,表示已死。

⑦对尊长者和同于朋辈间的称谓有:

君、子、公、足下、先生、大人等。

11.年龄称谓:

(代称)①垂髫指三四岁~八九岁儿童。

②总角指八九岁~十三四岁少年。

③豆蔻指十三四风岁~十五六岁的少年。

④束发:

男子十五岁。

⑤弱冠:

男子20岁,表示已成年。

⑥而立:

是男子三十岁。

(立:

“立身”之志)⑦不惑:

是男子四十岁。

⑧知命:

是男子五十岁。

(知命,即知“天命”)⑨花甲:

是六十岁。

⑩古稀:

是七十岁。

(11)耄耋:

指八九十岁。

(12)期颐:

是一百岁。

三、必背篇目附详解

第五课《世说新语》两则

第十课《论语》十二章

第十一课《春》

第十五课《古代诗歌四首》

第二十课《虽有嘉肴》

第二十五课《河中石兽》

(一)《论语》十二章

孔子简介: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

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儒家文化圈及世界有深远的影响。

其教育代表思想着重有“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启发诱导”、“温故知新”等等。

《论语》介绍: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为“四书”,《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五经”。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译文:

学习了,然后时常复习它,不也愉快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

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第一句讲学习方法。

第二句将学习乐趣。

第三句讲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

不断温习,(知识)方能牢固,学习之乐;志同道合的人远道而来,切磋促进,人生之乐;自求长进,不怨他人,提高修养。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学而》)

译文:

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

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本章讨论思想品德修养。

子曰:

“吾十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译文:

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本章讲的是不同年龄阶段修身做人的一些做法。

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译文:

温习学过的知识就会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点当老师了。

本章讨论学习方法,说明了温习旧知识的重要性。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译文:

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思考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本章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学习与思考想结合,方能所得。

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雍也》)

译文:

孔子说:

“多么有贤德啊,颜回!

一竹篮饭,一瓜瓢水,住在

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

其乐。

多么有贤德啊,颜回!

本章讨论思想道德修养,颜回清平乐道的高尚品质。

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译文:

孔子说:

“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本章讲正确的学习态度。

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类似的毛病。

要虚心求教,取长补短,弥补不足。

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译文:

孔子说:

“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本章讲的是在平淡的生活中,应乐在其中,不羡慕、不贫图不义之财。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译文:

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

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短处就要改正。

本章讲的是要学习别人好的地方,借鉴别人不好的地方,修正自己的缺点。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译文: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

“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本章告诉我们时光飞快流逝,我们要学会珍惜时间。

子曰: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译文:

孔子说:

“一个军队的主帅可能被夺去,但一个普通人的志向不可能被夺去。

本章用国家的帅将与一个人的志向做对比,说明立下大的志向,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子夏曰: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译文:

子夏说:

“广泛地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且能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本章说明一个人,要有大志,还要善于思考,才能有较大的收获。

文中通假字

(1)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文中的古今异义

(1)有朋自远方来。

朋,古义:

志同道合的人;今义:

朋友。

(2)不亦君子乎。

君子,古义:

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今义:

对人的敬称。

(3)五日三省吾身。

三,古义:

泛指次数;今义:

二加一所得的数目。

一词多义

(1)时:

学而时习之(时常、按时)元芳时年七岁(当时)

(2)志:

吾十又五而志于学(立志)匹夫不可夺志也(志向)

文言虚词

(1)而,择其善者而从之(表顺承)、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

(2)为,为人谋而不忠乎(替)、可以为师矣(作为)

(3)其,回也不改其乐(代词,这)、择其善者而从之(代词,其中)

说明学习方法的有: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表明学习态度的有: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描述品德修养的有: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写作特点:

(1)语言简洁、含蓄隽永。

语录体是《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它或是记录孔子的只言片语,或是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的对话,都比较短小简约,还没有构成单篇的、形式完整的篇章,但意思的表达却不乏一定的深度,值得推敲斟酌学习。

(2)《论语》的文学色彩在于表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性格。

寥寥数语中,蕴含着一个为人师者的胸襟、风范,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一个师者的拳拳育人之心。

(二)《虽有嘉肴》

选自《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

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礼记》全书用记叙文的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

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重点字词翻译:

(1)“虽有佳肴”,“虽”,连词,虽然。

“佳肴”,美味的鱼肉。

“佳”美好。

“肴”,做熟的鱼肉等。

(2)“弗食不知其旨也”,“食”,动词,吃。

“其”代词,指代“食”的对象。

“旨”,甘美。

(3)“至道”:

最好的道理。

“至”,达到极点的。

(4)“弗学不知其善也”,“善”,好。

(5)“是故”,连词。

因此;所以。

(6)“困”,不通,理解不了。

(7)“自反”,意思是自我反省。

(8)“自强”,意思是自我勉励。

“强”,勉励。

(9)“故”,连词,所以。

(10)“教学相长”,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11)“学学半”,意思是教育别人,是学习的一半。

译文:

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最好的方法,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

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难。

知道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

所以说:

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

内容探究:

1、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教学相长。

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

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2、本文的中心句是?

教学相长。

3、本文说理逻辑严密,条理分明。

想一想:

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要从“虽有佳肴”写起?

从“佳肴”写起,是为了由“佳肴”、“至道”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有“佳肴”、“至道”作类比,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推理”。

4、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请谈谈“教学相长”的道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示例:

教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理解得更深刻。

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

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就像在平时的学习中,当别的同学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学会去教别的同学,这样也能明白自己的不足的地方,同时提升自我。

 

(三)《河中石兽》

作者:

纪昀,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