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中心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978010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8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据中心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数据中心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数据中心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数据中心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数据中心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据中心行业分析报告.docx

《数据中心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据中心行业分析报告.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数据中心行业分析报告.docx

数据中心行业分析报告

 

2013年数据中心行业分析报告

 

2013年9月

目录

一、中国数据中心行业概况4

二、我国数据中心的发展历程6

1、第一阶段,2000年前后6

2、第二阶段,2004年至2008年6

3、第三阶段,2008年至今6

三、数据中心未来布局7

四、数据中心行业未来趋势8

1、绿色节能成为未来重点8

2、更高效灵活的数据中心9

3、传统数据中心转型9

五、行业相关法规、政策10

六、行业壁垒12

1、资质壁垒12

2、整体解决方案提供的技术壁垒13

3、行业经验壁垒13

4、客户关系壁垒13

5、人才壁垒14

七、行业规模14

1、数据中心行业总体规模14

2、中国硬件系统集成市场规模16

3、未来对于数据中心需求量大的行业19

(1)金融行业19

(2)政府机构20

(3)医疗行业21

4、数据中心市场的利好催动22

(1)Web2.0时代的云计算与大数据22

(2)智慧城市建设刺激需求22

(3)数据中心领域将进入更新期23

八、主要风险24

1、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24

2、高端人才的缺乏24

一、中国数据中心行业概况

数据中心作为行业信息化的重要载体,提供信息数据存储和信息系统运行平台支撑,是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关键资源,信息化产业的发展将极大地促进数据中心的市场需求。

此外,信息技术产业网络化、平台化、服务化的趋势愈加明显,对大规模、高性能的数据中心需求愈加迫切,也推动了数据中心建设与服务需求的大幅增加。

数据中心按照服务的对象来分,可以分为企业数据中心和互联网数据中心。

企业数据中心是指基于企业或机构的需求,自行构建并服务于自身业务的数据中心,它为企业、客户及合作伙伴提供数据处理、数据访问等信息服务。

企业数据中心的机房可以自行购买、建设和运营,也可以从电信级机房中租用,运营维护的方式也很自由,既可以由企业内部的IT部门负责运营维护,也可外包给专业的IT公司运营维护。

互联网数据中心由服务商所有,通过互联网向客户提供有偿信息服务。

相对于企业数据中心来讲,互联网数据中心主要由三大运营商所有,仅部分由第三方运营,其规模更大,服务对象更广泛,运营也更专业。

从提供的服务不同的角度,数据中心业集成商分为硬件系统集成商和软件系统集成商。

硬件系统集成商业务是将上游硬件制造商的各个设备,通过方案设计、安装调试、检测维护集成于一个数据中心机房之中。

而软件系统集成商是通过数据中心平台,将各个软件集成于一体,提供下游客户直接使用。

中国数据中心行业目前以系统集成商为主,而咨询服务市场多被国外厂商占领。

其中硬件系统集成商的利润主要源自于核心设备的代理销售、安装维护、定制化软件二次开发和子系统的方案设计,涉及设备和子系统,包括但不限于:

UPS电源保护系统、配电系统、精密空调系统、机房设备监控系统、地板系统、消防系统、CCTV和综合布线。

本土的硬件系统集成商目前正经历转型阶段,行业跟随者向“设备代理+硬件集成”的商业模式转变,而行业领导者则从数据中心解放方案提供商的“软件+硬件”模式向咨询服务提供商或者数据中心运营商转变。

二、我国数据中心的发展历程

国际数据公司认为数据中心在中国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2000年前后

数据中心的概念随互联网进入中国,第一次掀起了建设数据中心的热潮。

但是由于互联网在中国尚未普及,在用户数、内容、应用等各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局限性,用户对数据中心尚未产生有效的需求。

在2001年的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后,数据中心的发展很快进入了蛰伏期。

2、第二阶段,2004年至2008年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无论是国民经济还是百姓生活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服务提供方和用户方都纷纷投入巨资建设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行业经历了从小到大、优胜劣汰的过程,作为重要的IT基础设施,数据中心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期。

3、第三阶段,2008年至今

互联网的发展和国民经济各主要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日趋成熟,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和商业模式不断涌现,数据中心的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

与此同时,行业内越发重视运营的效率和资源整合的能力,建设绿色数据中心成为未来数据中心发展的方向。

十二五时期,中国IT投资规模将达到1,600亿美元,IT投资的增长促进了数据中心市场的发展,数据中心的建设和升级反过来又将带动包括服务器、存储和基础设施等相关IT市场的增长。

同时,中国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予以重点政策支持,为数据中心的建设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数据中心未来布局

2013年1月11日,工信部联合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电监会、能源局等国家5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数据中心建设布局的指导意见》,该意见从数据中心的选址、规模规划、能效指标、新技术应用等方面对新数据中心的建设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同时鼓励企业对现有数据中心进行节能改造和优化,鼓励政府机构使用专业机构提供的云服务,该指导意见有利于优化中国数据中心的整体布局,促进绿色节能技术的应用和云计算市场的发展。

新建超大型数据中心,优先在气候寒冷、能源充足的一类地区建设,也可在气候适宜、能源充足的二类地区建设。

新建大型数据中心,优先在一类和二类地区建设,也可在气候适宜、靠近能源富集地区的三类地区建设。

新建中小型数据中心,在靠近用户所在地、能源获取便利的地区,依市场需求灵活部署。

四、数据中心行业未来趋势

1、绿色节能成为未来重点

我国现有数据中心的平均能耗效率PUE(PUE=数据中心总设备能耗/IT设备能耗)在2.2-3,远低于发达国家的1.5水平。

《关于数据中心建设布局的指导意见》对于PUE在1.5以下的新建数据中心,以及整合、改造和升级达到相关标准要求(暂定PUE降低到2.0以下)的已建数据中心,有电价优惠政策。

由于PUE每降低1%都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而国外的先进经验表明,数据中心节能的重点在于合适的选址。

我国未来数据中心的分布将会呈现明显的地域性特点,北方寒冷地区会涌现大量超大型数据中心项目,而内陆如重庆等地以大型数据中心为主,东南沿海地区是直接适用于企业的小型数据中心的重点市场。

2、更高效灵活的数据中心

模块化数据中心和集装箱式数据中心都是未来数据中心建设和改造的重点形态。

相比传统数据中心,集装箱式数据中心具有以下优势:

第一,生命周期更长,集装箱式数据中心生命周期能达到15年以上,传统数据中心一般寿命在12年左右。

第二,设计更可靠,集装箱式数据中心的抗震性更强,同时更容易达到T4标准。

第三,更易于管理,集装箱式数据中心的电力、空调及各种设备部件都能远程管理,并能达到部件级的精度。

第四,更经济,部署更为灵活,二次开发和设备更新的操作都更为方便,所以运营和维护成本更低。

国外大型云服务商和数据中心都已经大规模采用集装箱式数据中心的部署模式,这是数据中心未来发展的方向。

3、传统数据中心转型

当前很多企业是按照20世纪90年代标准建设的数据中心,在结构的可靠性、能耗和制冷系统方面都不能满足扩展和升级的需要,使得企业面临高能耗和高运营的成本问题。

因此,很多数据中心运营者和拥有者都开始筹划进行数据中心升级,但不同企业的策略有所差异。

大型企业数据中心升级转型着重在数据中心的容量和能力升级。

中型企业缺乏掌握云计算等数据中心升级技术的能力和相关的人才,因此选择合作者来帮助他们改善数据中心托管业务或者将自有数据中心迁移到有质量保证的第三方数据中心。

大量中小型企业更倾向于获得标准的数据中心服务来提高业务开展的灵活性,以此降低成本。

五、行业相关法规、政策

行业为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数据中心业,受国家法律法规和多项政策支持。

其中主要法律法规和政策见下表:

六、行业壁垒

1、资质壁垒

1998年建设部颁布了《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和系统集成专项资质管理暂行办法》(建设[1998]194号),2001年颁布《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87号)和《建筑业企业资质等级标准》(建建[2001]82号),规定了智能建筑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认证。

2006年3月建设部颁布了《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与施工资质标准》(建市[2006]40号)等系列文件,对申请从业企业的注册资本、专业技术人员、技术装备和工程业绩都做出了具体的要求,构成了其他企业进入建筑智能化工程行业和基于智能化技术开展建筑节能服务行业的资质壁垒。

信息产业部从2000年开始建立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制度,制定并发布了《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办法》。

2012年5月《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企业资质等级评定条件(2012年修订版)》和《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资质等级评定条件(2012年修订版)》(含实施细则)出台,从事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业务的企业必须具备相关资质。

中国设备管理协会、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2006年开始根据《中国制冷空调设备维修安装企业资质等级认证暂行管理办法》(中设〔2006〕5号),开展制冷空调设备维修安装企业资质认证。

企业资质等级证书是企业信用证明,也是企业综合素质和项目实施能力的标志,并作为项目洽谈和招投标工作中衡量制冷空调设备维修安装入围的必备条件之一。

2、整体解决方案提供的技术壁垒

数据中心行业涉及UPS不间断电源、精密空调、机柜、蓄电池等多品牌、多系列的硬件产品,对于控制系统的软件二次开发等软件层面要求各个国际厂商均有自己的体系和标准。

因此,数据中心系统集成商需要了解和掌握各主流厂商的产品和技术,同时还需要具备跨平台、跨产品设计方案的能力,以及处理各种复杂情况的能力。

这些能力均需要长时期沉淀和积累,因此,技术能力构成较高的壁垒。

3、行业经验壁垒

丰富的行业经验与成熟的行业解决方案是数据中心系统集成商取得客户信任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由于客户需求复杂,数据中心系统集成商需要通过长期的市场拓展与实践,才能逐步实现经验积累并形成成熟的行业解决方案,新的行业进入者很难在短期内实现这一目标。

4、客户关系壁垒

国内数据中心IT市场发展至今,数据中心系统集成商通过与客户签订常年服务合同,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当客户出现新需求的时候,为避免更换系统集成商的成本与风险,通常倾向于与原来的数据中心系统集成商进行合作。

因此,数据中心系统集成商有机会常年跟踪客户的需求,持续对其数据中心进行优化。

新的行业进入者与原数据中心系统集成商竞争老客户的难度较大,形成重要的行业壁垒。

5、人才壁垒

数据中心系统集成商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跟上行业需求的变化和技术更新换代的步伐,因此需要大批高水平的行业应用人才、技术开发人才、营销服务人才以及管理人才。

新的进入者难以在短时间内积累多个领域的专业人才,因而人才成为重要的行业进入壁垒。

七、行业规模

1、数据中心行业总体规模

国际数据公司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各类数据中心总数量已经达到510,530个,市场总规模达到119.3亿美元,2012年至2017年预计的复合增长率(CAGR)为9.8%。

由于网络用户目前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所以最初发展的一批大型数据中心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深圳等地,但这些地区并不合适建造超大型数据中心。

随着云计算的推进,二线城市青岛、西安、成都、鄂尔多斯等也都开始了新一轮的数据中心建设,特别是内陆地区(如:

重庆等)的数据中心建设呈现更高的发展潜力。

目前我国的数据中心大多数是企业自建自用,为第三方提供服务的互联网数据中心机房全国大概有500多个,其中70%以上为3家基础电信运营商所有。

信息化带来的海量计算和存储需求,推动服务器和数据存储设备存量的不断增长,催生用户和企业对互联网数据中心的巨大需求。

中国互联网数据中心市场规模逐年上升,近5年平均增长率高达20%以上。

截至2012年3月,全国已有13个省市自治区规划了约30个左右的10万台服务器以上规模的大型数据中心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达2700亿元。

建成后可容纳服务器数量超过1000万台,5倍于当前的数据中心总容量。

2、中国硬件系统集成市场规模

数据中心机房市场与服务器数量紧密相关,虽然近几年国外服务器市场有所下滑,但国内却正好相反。

据中国IDC圈网站最新发布的《2012-2013年度中国IDC产业发展研究报告》(简称“IDC报告”)数据显示,中国IDC公司机房服务器数量2012年增长50%以上的占比达到31%,2011年所占比例只有20%。

这说明,IDC公司的服务器数量有了较快的上升。

随着服务器的技术改进,采购价格在近几年有所下降。

因为系统平台的升级,服务器管理和维护开销也呈现略微下降的态势,而服务器市场中电力与制冷开销比重逐年上升。

因为服务器的高度集成和性能不断进步,数据中心企业不得不加大对于机房电力设备(如:

UPS电源、蓄电池、发电机)和制冷设备(精密空调、地板系统)等硬件设备的投资。

数据中心硬件系统商的业务中,UPS、精密空调、机柜、发电机和检修服务占据了成本的70%以上,所以数据中心建设需求的增长能极大刺激机房核心设备需求的增长。

其中其他设备主要包括:

线材线缆、消防系统、地板系统等。

但根据数据中心不同的规模、设计目标,成本构成也有所不同。

数据中心硬件系统集成商上游主要是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产品的销售和安装、维护服务。

根据ICTresearch研究显示,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产品主要包含UPS、空调、电池、机柜、监控等系列供配电和制冷产品,2013年整体规模预计为157.85亿元,2017年将达到220.77亿元,每年保持的增速为8-9%左右的增长。

3、未来对于数据中心需求量大的行业

(1)金融行业

国有四大银行和地方性商业银行在近几年大量扩张,未来还会有外资银行大量进入,银行业务支撑比较充分。

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也在大量扩张网点。

金融业的数据中心需求在未来十年内都会呈增长趋势,而且具有极大市场潜力。

金融行业的数据中心建设要求等级较高,利润回报大。

根据赛迪网的预测,未来我国银行业IT投资额年增长率保持在10%以上,并且投资规模会在2015年达到1500亿元以上。

(2)政府机构

2012年作为“十二五”规划周期中承上启下的一年,许多项目开始陆续上马,政府IT投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增速为11.6%,达到518.7亿元。

2013年,各个领域的“十二五”规划项目将全面铺开,各项投资资金将陆续到位。

宏观经济形势的逐步向好,也有利于政府信息化的开展。

大部制改革的启动将直接刺激某些领域电子政务系统的投资。

(3)医疗行业

根据国际数据公司的报告,2011年医疗行业IT花费是151.4亿元,较上一年增长28.9%,IDC预测2016年医疗行业IT花费市场规模将达339.9亿元,2011至2016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8.4%,未来五年的增长速度仍会高于中国其他行业IT市场的平均增速。

基层医院信息系统的普及建设和全面升级,大型医院的数字化医院建设,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在全国范围内的扩展和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的启动,成为未来医疗行业信息化发展的四个主要驱动力量。

4、数据中心市场的利好催动

(1)Web2.0时代的云计算与大数据

目前,“Web2.0”、“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概念成为行业追逐的焦点,其本质在于通信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互联网技术运用于各个商业环节,云计算是对于数据的处理和利用,而无章的大数据处理又对数据储存和信息处理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

据Gartner的预测,2013年全球市场对于公有云和大数据相关市场规模将达到1200亿美元。

从硬件方面,市场对于网络设施和数据中心的需求将会不断加大。

从软件方面,数据处理和运营类服务市场会进一步扩大。

(2)智慧城市建设刺激需求

智慧城市的核心是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将城市运行的各个环节集成于一个大的数据环境中,然后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智能调控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而达到节能、高效、便民和激励创新的城市生态系统。

国内智慧城市的建设主要集中在RFID相关技术发展、电信业务及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ICT基础设施建设、认证、安全等平台和示范工程等。

住建部于2013年1月公布了第一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包括37个地级市,50个区(县)和3个镇,标志着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正式拉开帷幕。

国开行也将在未来三年内提供不低于800亿元的投融资额度,未来在该领域的投资将达到上万千亿元。

智慧城市的建设依赖于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与其最为相关的行业即是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特别是对于数据中心的需求将得到极大的增长。

(3)数据中心领域将进入更新期

数据中心核心设备UPS和精密空调的设计寿命在10年左右,而实践中一般运行8年后各个数据中心运营商开始更换核心设备。

我国信息化从2006年左右开始全面建设,第一批的老数据中心进入设备更新期,这为数据中心设备代理、据中心检修、二次开发带来大量业务。

老式数据中心的PUE值一般在2.0以上,在我国新政策的指引下,难以享受电价优惠。

所以许多老式数据中心需要进行全面的设备更新,乃至整体方案的重新设计。

这一政策导向,也为数据中心行业中基础建设业务带来大量业务。

八、主要风险

1、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随着近年企业、政府等机构对数据中心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其良好的发展前景及市场潜力,促使更多企业加入了数据中心服务竞争的领域,业内竞争呈逐步加剧的态势。

国内从事该行业的本土及外企较多,在价格上优势不明显。

市场竞争过于无序,引起市场竞争风险扩大。

2、高端人才的缺乏

数据中心行业对于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技术研发、技术方案设计实施等工作不可避免需要依赖专业人士,特别是核心技术人员。

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和竞争的加剧,行业对技术人才,尤其是核心技术人才的需求将增加,人力资源的竞争将加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