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道路雨污水的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977990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1.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5道路雨污水的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5道路雨污水的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5道路雨污水的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5道路雨污水的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5道路雨污水的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5道路雨污水的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

《5道路雨污水的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道路雨污水的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5道路雨污水的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

5道路雨污水的施工作业指导书

道路雨污水的施工作业指导

一、道路雨污水的施工工艺流程:

(一)双壁波纹管施工工艺流程

(二)钢筋混凝土管施工工艺流程

二、施工方法:

(一)施工测量

1、测量作业前应对测量仪器进行校验,测量时对所有数值和原始记录作详细校对。

2、施工前应首先校测已建各种管道接口的标高和位置,确定是否与新建管高一致。

若发现问题应及时与监理和设计单位一道共同研究解决。

管道放线时,应每隔10米设中心桩,在检查井、变换管径处、分支处均应设中心桩,必要时要设置护桩或控制桩。

3、开挖沟槽铺设管道的沿线设临时水准点,每200米不宜少于1个。

4、施工设置的临时水准点、管道轴线控制桩、高程桩必须经复核后方可使用。

施工测量允许偏差见下表

项目

允许偏差

水准测量高程闭合差

平地

±20√¯L(mm)

山地

±6√¯n(mm)

导线测量方位角闭合差

±40√¯n(")

导线测量相对闭合差

1/3000

直线丈量测距两次闭合差

1/5000

注:

1、L为水准测量闭合路线的长度(km);

2、n为水准或导线测量的测站数.

(二)雨、污水管道基槽开挖:

1、沟槽开挖:

管道沟槽底部的开挖宽度,宜按下式计算:

B=D1+2(b1+b2+b3)

B—管道沟槽底部的开挖宽度(mm)

D1—管道结构的外缘宽度(mm)

b1—管道一侧的工作面宽度(mm)

b2—管道结构的外缘宽度(mm)

b3—现场浇筑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管渠一侧模板的厚度宽度(mm)

管道一侧的工作面宽度(mm)

管道结构的外缘宽度D1

管道一侧的工作面宽度b1

非金属管道

金属管道

D1≤500

400

300

500<D1≤1000

500

400

1000<D1≤1500

600

600

1500<D1≤3000

800

800

注:

1.槽底需设排水沟时,工作面宽度b1应适当增加;

2.管道有现场施工的外防水层时,每侧工作面宽度宜取800mm.

 

2、接口工作坑应配合管道铺设及时开挖,开挖尺寸应符下合表规定.

接口工作坑开挖尺寸(mm)

管材种类

管经

宽度

长度

深度

承口前

承口后

刚性接口铸铁管

75~300

D1+800

800

200

300

400~700

D1+1200

1000

400

400

800~1200

D1+1200

1000

450

500

预应力、自应力混凝土管,滑入式柔性接口铸铁和球墨铸铁管

≤500

承口外经加

800

200

承口长度

200

600~1000

1000

400

1100~1500>    

1600

450

1800

500

3、管道基槽开挖地基的压实度应达到设计的要求,在路基填方地段应按道路密实度要求回填到路基标高,然后再开挖管槽。

在高填方地段应在回填至管顶以上1.5m时再开挖管槽。

待管道施工完成后,再分层回填压实至设计路面高程。

当挖方区地基为岩石时,采用爆破开挖辅以人工清打。

为防止超挖或扰动沟槽底面,槽底应预留0.1-0.3米采用人工开挖至设计标高并检平。

高填方地段管道基槽应超挖0.5米,夯实后再回填0.5米厚石渣至设计槽底标高,再施工管道基础。

4、管槽开挖根据现场条件和劳动力组织情况采用分段进行开挖,分段长度一般在40-150m左右。

管道沟槽应根据现场条件采用人工配合机械开挖。

5、沟槽当开挖深度大于3.0m时应分层开挖,每层的深度不宜超过2m;同时采取增加支撑的措施。

当地质条件良好、土质均匀,地下水位低于沟槽底面高程,且开挖深度在5m以内边坡不加支撑时,沟槽边坡最陡坡度应符合下表规定。

深度在5m以内的沟槽边坡的最陡坡度

土的类别

边坡坡度(高:

宽)

坡顶无荷载

坡顶有静载

坡顶有动载

中密的砂土

1:

1.00

1:

1.25

1:

1.50

中密的碎石类土

(充填物为砂土)

1:

0.75

1:

1.00

1:

1.25

硬塑的轻亚粘土

1:

0.67

1:

0.75

1:

1.00

中密的碎石类土

(充填物为粘性土)

1:

0.50

1:

0.67

1:

0.75

硬塑的亚粘土、粘土

1:

0.33

1:

0.50

1:

0.67

老黄土

1:

0.10

1:

0.25

1:

0.33

软土(经井点降水后)

1:

1.00

——

——

注:

1、当有成熟施工经验时,可不受本表限制;

2、在软土沟槽坡顶不宜设置静栽或动载;需要设置时,应对土的承载力和边坡的稳定性进行验算。

6、基槽开挖过程中,基槽内如有渗水,采用在基槽边挖集水井,用潜水泵抽出的办法排除。

沟槽开挖时,弃土若堆在槽边或在沟槽每侧临时堆土或施加其它荷载时,堆土高度不宜超过1.5m,其距槽边的距离不应小于0.8m,同时应保证槽壁稳定且不影响施工。

7、根据设计要求,基槽开挖后必须进行地基承载力检测;如经检测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要对基底重新进行处理,直至符合要求。

只有在基底的平整度、标高、轴线位置、坡度和地基承载力等指标均满足设计要求并经监理验收后才能进入下一工序施工。

沟槽开挖的允许偏差见下表:

(三)雨、污水管道基础施工

1、管道铺设前,先按照图纸要求施工好垫层,需在垫层上恢复中线,标定管道安装位置。

其做法应符合95S516/7的相关要求。

2、基础施工前重新恢复排水管涵的轴线,然后按设计基础宽度放样,在沟槽底部每隔4米左右打上木桩并作上标记,用以控制垫层基础的厚度。

3、砂卵石垫层基础:

砂卵石料采用人工铺筑,按垫层厚度及基础宽度摊铺、整平,然后夯实。

对于高填方段,应用砂卵石或级配碎石先将超挖的0.5米部分进行铺填夯实,然后再施工管道基础部分砂卵石垫层。

4、混凝土垫层基础:

沟槽经验收合格后,按设计基础宽度放样、支模,将模板支撑加固,并在模板上做好基础砼厚度标记同时涂刷脱模剂。

基础混凝土标号应达到设计要求。

浇筑混凝土时,应边浇边用拍板或平板振动器振捣密实,混凝土浇筑完毕后,12小时内不得浸水,并应进行养护。

混凝土强度达到5MPa以上时,方可进行管节铺设。

浇筑混凝土时,应留混凝土试块,进行抗压强度试验,符合要求并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后,方可进行安管。

5、铺筑砂卵石垫层基础和浇筑混凝土基础时,应严格控制基础顶面高程;不能高于设计高程,低于设计高程不能超过10mm。

6、基础混凝土强度达到5Mpa以上时,再进行管节铺设,采用混凝土管座基础时,管节中心、高程复验合格后,应及时浇筑管座混凝土。

7、浇筑混凝土管座,应符合下列规定:

(1)清除模板中的尘渣、异物,核实模板尺寸。

(2)管座分层浇筑时,应先将管座平基凿毛冲干净,并将管座平基与管材相接触的三角部位,用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砂浆填满、捣实后,再浇混凝土。

(四)雨、污水管道安装与铺设

1、管道安装前,在基础上重新恢复管道轴线。

对小于φ400的管道采用人工下管法,对大于φ400的管道采用机械辅助下管施工。

2、管道安装时,必须使其管的中心与管道轴线一致。

管道的安装顺序采用从下游向上游方向逐节安装,边安边校正。

承口朝上,插口向下的方法安装,由低处向高处铺设。

3、双壁波纹管安装应根据其产品技术要求采用承插接口或承插粘接。

采用承插接口时,插口应牢固、密闭;采用承插粘接时,粘接剂应饱满。

4、钢筋混凝土管道安装前,对所采用的水泥制品厂生产的管道,要求在进场时应有产品合格证并应进行验收,管道外观质量及尺寸公差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的规定,经验收合格后才能使用。

总之管材必须逐节检验,不得有裂缝、破损。

5、管道内的管口缝,当管经大于750mm时应在管内作整圈勾缝。

管口内缝砂浆平整密实,不得有裂缝、空鼓现象。

其对口间隙,大于或等于φ700的管道间隙为10mm,小于φ700的管道不留间隙。

管子安好后,应用干净石子或碎石卡牢,并及时浇灌混凝土管座。

6、管节铺设应平顺、稳固、管底坡度不得出现反坡,管节接头处流水面高差不得大于5mm。

管内不得有泥土、砖石、沙浆等杂物。

7、管道安好并经校正、卡牢后,即进行管座支模、校正和支撑加固;浇管座砼时,应同时将钢丝网插入管座砼中;砼浇筑应两侧同时进行,防止将管子挤偏移位。

8、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管沿直线安装时,管口间的纵向间隙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管口间的纵向间隙(mm)

管材种类

接口类型

管经

纵向间隙

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管

平口、企口

<600

1.0~5.0

≥700

7.0~15

承插式甲型口

500~600

3.5~5.0

承插式乙型口

300~1500

5.0~15

陶管

承插式接口

<300

3.0~5.0

400~500

5.0~7.0

(五)钢丝网水泥砂浆接口

1、钢筋混凝土雨、污管道接口采用钢丝网水泥砂浆抹带接口。

抹带尺寸为:

带宽200mm,带厚25mm,钢丝网宽度180mm。

其做法应满足95S516/19的相关要求。

2、钢丝网水泥砂浆抹带施工前,管口必须洗刷干净,管口表面应平整密实,无裂缝现象.先刷一道水泥浆,然后安装好边模板。

3、钢丝网采用20号10×10mm,留出的搭接长度不小于100mm,接头处用镀锌铁丝绑扎。

4、第一层砂浆厚约15mm,抹完后稍凉有浆皮出现时,将管座内的钢丝网兜起,紧贴底层砂浆,上部搭接处用扎丝绑牢,钢丝网头塞入网内使网表面平整。

5、第一层水泥砂浆初凝后再抹第二层砂浆。

抹带接口表面平整密实,不得有间歇和裂缝、空鼓等现象。

6、抹带完成后,应及时覆盖养生。

抹带接口允许偏差如下表规定

7、在抹带施工结束混凝土浇筑后要及时进行养护。

(六)检查井施工:

1、按检查井的中心坐标位置测放出检查井的开挖边线(包括放坡)并预留工作面宽度。

2、砌筑检查井的材料采用300×300×1000mm的,其长度可根据现场情况作适当调整,预制块强度等级不小于Mu15。

砼预制块采用现场预制或工厂预制,其砼预制块运至施工现场时要进行验收,不合格的砼预制块一律不得用于构筑物安砌施工。

3、检查井井底基础应与管道基础同时浇筑。

4、排水管检查井内的流水槽,宜与井壁同时进行砌筑。

流水槽表面应抹压光滑,与上下游管道底部接顺,以减少摩阻,有利水流通畅。

5、检查井砼预制块砌筑按丁顺相间的方法安砌,上下错缝;砌筑沙浆应满铺满挤,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符合规范规定,并不得有竖向通缝,安砌后的接缝沙浆凝结硬化期间应加强养护,并不得受外力碰撞或震动。

6、砌筑检查井的预留支管应随砌随安,预留管的直径、方向、标高应满足设计要求,管与井壁衔接处应严密。

检查井接入圆管的管口应与井内壁平齐。

7、检查井梯踏步安装:

砌筑井内的梯踏步应随砌随安,位置准确,踏步安装后,在砌筑沙浆或砼未达到规定抗压强度前不得踩踏。

8、检查井砌筑至设计高程后,立即施工井座,安装井圈并盖好井盖。

设置在车行道和铺砌路面的检查井,施工完毕后其井盖及盖座,井座和盖座均采用其面与路面齐平;设置在绿化带的支管检查井井盖可高出地面0.05m。

9、检查井周边回填:

回填前检查井的勾缝及防渗已完成并符合质量要求,经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检查井回填采用人工分层对称回填方法进行,其分层厚度为25cm左右,人工摊铺捡平后用小型夯实机械夯实,直至与检查井表面平齐。

10、条石砌筑:

根据设计要求,流槽及流槽顶部以下的井筒采用M10水泥砂浆和MU30清条石砌筑(钢筋混凝土检查井除外)。

材料要求:

条石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强度不合格的一律不得用于安砌施工。

施工前应进行条石强度检验。

清条石的加工必须按规定进行,流水槽部分的清条石应采用样板放样定型加工。

砂浆采用机械搅拌。

条石的砌筑应满足规范要求。

流水槽表面应平整、光滑,与上下游管道底部接顺,有利水流通畅。

钢筋混凝土检查井流水槽应采用异型模板,混凝土浇筑后槽面应抹光、压平。

11、混凝土砌块:

流水槽以上的井筒采用M10水泥砂浆和C30素混凝土砌块砌筑。

砌筑前,应检查砌块的质量,符合要求的才能使用。

混凝土块砌筑后,在接缝砂浆凝结硬化期间应加强养护,并不得受外力碰撞或震动。

在浇筑检查井混凝土或砌筑混凝土砌块时,应按设计图纸的要求预留孔洞或安设支管。

预留支管的位置、大小、方向、标高应满足设计要求,管与井壁衔接处应严密,不渗水。

检查井接入圆管的管口应与井内壁平齐。

12、检查井梯踏步安装:

砌筑井内的梯踏步应随砌随安,位置准确,踏步安装后,在砌筑砂浆或砼未达到规定抗压强度前不得踩踏。

13、检查井砌筑至设计高程后,立即安装井座,盖好井盖。

设置在车行道和铺砌路面的检查井,施工完毕后其井盖及盖座,井座和盖座均采用其面与路面齐平。

设置在绿化带的支管检查井井盖可高出地面0.05m。

14、检查井周边回填:

回填前,检查井的勾缝及防渗已完成并符合质量要求,并经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

检查井回填采用人工分层对称回填方法进行,其分层厚度为25cm左右,人工摊铺捡平后用小型夯实机械夯实,直至与检查井表面平齐。

15、检查井施工质量标准:

检查井允许偏差(mm)

(七)管道闭水试验

管道闭水试验应符合《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97的要求。

1、闭水试验应在管道填土前进行。

2、闭水试验应在管道灌满水后经24h后再进行。

3、闭水试验的水位,应为试验段上游管道内顶以上2m。

如上游管内顶至检查口的高度小于2m时,闭水试验的水位可至井口为止。

4、对渗水量的测定时间不小于30min。

5、排水菅道闭水试验允许偏差值、渗水量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注:

表中D为管经

(八)管道回填:

1、回填应在水泥砂浆和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后进行。

管道两侧和管顶50厘米以内的范围内填土,应由沟槽两侧对称进行,不得直接扔在管道上。

2、在管顶以上500mm不得回填大于150mm的土石块及杂物。

3、回填时槽内应无积水,不得回填淤泥、腐殖土及有机物质。

4、回填土的密实度达到道路所要求的密实度(见下表):

由路槽底算起的深度范围(cm)

道路类别

最低压实度

重型击实标准

轻型击实标准

≤80

快速路及主干道

95

98

次干道

93

95

支路

90

92

>80~150

快速路及主干道

93

95

次干道

90

92

支路

87

90

>150

快速路及主干道

87

90

次干道

87

90

支路

87

90

5、回填土每层虚铺厚度如下:

压实工具

虚铺厚度(cm)

木夯、铁夯

≤20

蛙式夯、火力夯

20~25

压路机

20~30

振动压路机

≤40

(九)雨水口施工

1、雨水口采用浆砌条石雨水口,预制钢纤维钢筋混凝土双篦。

雨水口连接管为d=300mm,以0.01的坡度流向雨水检查井。

2、雨水口施工在路面基层施工完成后进行,安砌时要严格控制其顶面标高与路面面层沥青混凝土标高一致,雨水口长度方向与人行道路缘石方向一致。

3、雨水口浆砌条石的安砌必须符合规范的规定。

连接雨水检查井的管道口应与雨水口内壁平齐,周边不得渗水。

雨水口浆砌条石安砌完成后,及时将雨水口内的杂物清除干净,盖好雨水篦,防止泥土和垃圾将雨水管道堵塞。

三、质量控制关键点:

(一)管沟、检查井、雨水口等排水设施的位置、断面、尺寸、坡度、标高及使用材料必须严格遵照设计图纸要求。

(二)砌体砂浆配比正确,砌筑紧密,嵌缝饱满、密实,勾缝平顺无剥落,缝宽一致。

(三)沟槽开挖后即时平整夯拍密实,如土质干燥须洒水湿润,遇有空洞陷穴,应堵塞夯实。

水泥砂浆随拌随用,砌筑完后注意养护,砌筑过程中随时注意沟底沟壁的平整坚实,砂浆要饱满,无空隙松动。

(四)使用的管材必须符合质量认证条件。

(五)管道必须垫稳,管底坡度不得倒流水,缝宽应均匀。

(六)接口平直,环向间隙应均匀,灰缝饱满,不得有裂缝、空鼓现象。

(七)管道内不得有泥土、砖石、砂浆、木块等杂物。

(八)检查井井基混凝土强度达到5Mpa以上时方可砌筑井体。

(九)砌筑砂浆配合比准确,井壁砂浆饱满,灰缝间隙平整,圆形检查井内壁应圆顺,抹面密实光洁。

井框、井盖安装必须平稳,井口周围

四、主要项目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市政排水管渠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3—90)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97)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

(一)管节预制实测项目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权值

1△

混凝土强度(MPa)

在合格标准内

按评定标准检查

3

2

内经(mm)

不小于设计

尺量:

2个断面

2

3

壁厚(mm)

不小于设计壁厚-3

尺量:

2个断面

2

4

顺直度

矢度不大于0.2%管节长

沿管节拉线量,取最大矢高

1

5

长度(mm)

+5,-0

尺量

1

(二)管道基础及管节安装实测项目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权值

1△

混凝土抗压强度或砂浆强度(MPa)

在合格标准内

按评定标准检查

3

2

管轴线偏位(mm)

±10

经纬仪或拉线:

每两井间测3处

2

3

管内底高程(mm)

±10

水准仪:

每两井间测2处

2

4

基础厚度(mm)

不小于设计

尺量:

每两井间测2处

1

5

管坐

肩宽(mm)

+10,-5

尺量:

每两井间测2处

1

肩高(mm)

±20

6

抹带

宽度

不小于设计

尺量:

每两井间测2处

2

厚度

不小于设计

(三)检查井(雨水)砌筑实测项目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权值

1△

砂浆强度(MPa)

在合格标准内

按评定标准检查

3

2

管轴线偏位(mm)

50

经纬仪:

每个检查井检查

1

3

圆井直径或方井长、宽(mm)

±20

尺量:

每个检查井检查

1

4

井底高程(mm)

±15

水准仪:

每个检查井检查

1

5

井盖与相邻路面高差(mm)

雨水井

+0,-4

水准仪、水平尺:

每个检查井检查

2

检查井

+4,-0

五、施工安全操作规程:

1、现场设置醒目的安全生产标牌,施工现场加强用电管理,由专职电工实施安装,严禁私自乱拉乱接电器设备,确保用电安全。

2、雨季施工,下雨时要随时检查基坑四周有无滑塌现象,支撑是否牢固,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杜绝事故,要随时检查电线及电器有无破损,漏电现象,及时更换破旧电线和电气设备,以策安全。

雨季施工时采取防止漏电措施,雷雨、夜间及有雾时严禁进行爆破

3、人工开挖检查井土石方时,若开挖土层较厚,除按要求放坡外,为保证施工安全必要时要采取支护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