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璀璨的近代文化.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976968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35.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璀璨的近代文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历史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璀璨的近代文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历史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璀璨的近代文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历史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璀璨的近代文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历史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璀璨的近代文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璀璨的近代文化.docx

《历史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璀璨的近代文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璀璨的近代文化.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璀璨的近代文化.docx

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璀璨的近代文化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璀璨的近代文化》单元检测题

人教新课标版

 

【知识梳理】

通过列表对比分类掌握本部分重点知识:

 

领域

代表

国籍

主要成就

历史地位

思想

伏尔泰

法国

“自由”、“平等”

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援,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进步和其它国家的思想解放。

 

 

科学

牛顿

英国

万有引力定律、微积分、力学三定律

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其中的力学三定律对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影响最大。

达尔文

英国

《物种起源》

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学科的基础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沉重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

爱因斯坦

美国

相对论

相对论的创立推动了整个物理学理论的革命,为原子弹的发明和原子能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由此打开了原子时代的大门。

无论在科学上,还是在哲学上,相

对论都有

重要的历史意义。

文学

列夫·托尔斯泰

俄国

《战争与和平》

作品深刻揭露了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俄国社会的基本矛盾。

列宁称他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绘画

梵高

荷兰

《向日葵》

一位有世界影响的画家

音乐

贝多芬

德国

《英雄交响曲》

欧洲音乐史上最伟大的艺术家,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热情歌颂者。

 

【单元过关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科学来自生活,“苹果落地”引发万有引力定律,这一定律的发现者是(  )

 

A.牛顿      B.爱因斯坦    C.哥白尼     D.达尔文

 

2.“牛顿的发现,给人类带来从未有过的自信。

曾经匍匐在上帝脚下的人类,终于大胆地抬起头来,开始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

”这说明牛顿的发现(  )

 

A.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             B.使人类彻底摆脱了神学的影响

 

C.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解放            D.使人类开始关注现实世界

 

3.美国作家哈特在其所著《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一书中,按对人类历史和人们日常生活影响的大小排序,牛顿位列第二。

你认为作者这样排列的主要原因是(  )

 

A.他发现了浮力定律        B.他建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

 

C.他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   D.他创立了相对论

 

4.牛顿缔造了工业革命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打开了工业革命的大门。

牛顿和瓦特的贡献分别是(  )

 

A.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创制内燃机   B.发明蒸汽机和提出进化论

 

C.提出进化论、提出相对论      D.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改良蒸汽机

 

5.他常说: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当大多数物理学家沿着牛顿的道路继续前行时。

他却走向了一条创新之路,并最终提出物理学的相对论,对牛顿的力学体系和绝对时空观进行根本性变革。

他就是(  )     

 

A.达尔文   B.贝多芬   C.爱因斯坦   D.爱迪生

 

6.某实验学校网站上开展纪念相对论创立100周年活动,请你为该网站挑选一张插图(  )

 

 

A.哥白尼     B.牛顿    C.达尔文     D.爱因斯坦

 

7.19世纪后半期,欧洲某人用右面的漫画讽刺了达尔文(  )

 

A.《物种起源》中的观点   B.从事基督教神学研究

 

C.经常进行野外考察      D.整天玩乐学业荒废

 

8.梦想是人类飞翔的翅膀:

在未来,有一对20岁的孪生兄弟,弟弟乘宇宙飞船飞行,哥哥留在地球上。

50年后,哥哥见到返回地球的弟弟仅仅30多岁!

这种超越时空的幻想,也许将来会成为现实──与这种梦想相关的理论是(  )

 

A.万有引力定律  B.力学三定律  C.生物进化论 D.相对论

 

9.根据以下几个片段推断,此人是( )

 

①观察苹果落地 ②确立了万有引力定律 ③建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

 

A.爱因斯坦      B.爱迪生     C.牛顿      D.达尔文

 

10.某班准备张贴右面历史名人的图画,启发同学们努力探索和发现科技的奥秘。

以下是四位同学为这幅图画所选择的名人名言,你认为最适合的是( )

 

A.如果我看的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        

 

B.完成工作的方法是爱惜每一分钟    

 

C.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罢了    

 

D.音乐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

 

11.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的科学家是(  )

 

A.牛顿   B.达尔文   C.居里夫人   D.爱因斯坦

 

12.以下被称为“20世纪初自然科学史上划时代成就”的是(  )

 

A.电磁感应原理的发现          B.物理学相对论的提出

 

C.万有引力定律的提出          D.生物进化学说的提出

 

13.李华同学在复习课上将文艺复

兴、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归纳为一个学习主题,你认为这个主题的名称应该定为( )

 

A.资产阶级革命  B.资产阶级改革  

C.民族统一运动   D.思想解放运动

 

14.17-18世纪欧洲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下列历史人物属

于这一运动的思想家是(

  )

 

A.莎士比亚  B.伏尔泰 C.凡.高 D.贝多芬

 

15.与右图著作相关的科学家是(  )

 

A.阿基米德    B.爱因斯坦    C.牛顿     D.达尔文

 

16.爱因斯坦说:

“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罢了。

”他寻根刨底取得的最大的成就是( )

 

A.提出进化论           B.发明了电灯   

 

C.提出相对论     

      D.发明蒸汽机

 

17.2008年3月5日至4月10日,爱因斯坦图片展在常州市图书馆举行,通过详实珍贵的历史图片和资料,系统介绍了爱因斯坦的生平和成就,再现了爱因斯坦伟大光辉的一生。

下列资料不可能在展览会上出现的是( )

 

A.《相对论》  B.第一颗原子弹  C.人类第一架飞机 D

.原子

弹爆炸后的广岛

 

18.牛顿和达尔文在科学上获得巨大成就的相同原因是( )

 

①都经过长期思考、勤奋得来 ②都有政府的大力资助 ③都吸收前人研究的成果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②③

 

19.如果你想了解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期俄国社会的情况,可以阅读下列哪些文学作品( )

 

①《战争与和平》 ②《安娜?

卡列尼娜》 ③《复活》 ④《荷马史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把教皇比作“两只脚的禽兽”,把教士比作“文明恶棍”的法国启蒙思想家是(  )

 

A.达尔文  B.但丁   C.牛顿   D.伏尔泰

 

21.在伏尔泰、孟德斯鸠等欧洲启蒙思想家的著作中,出现频率最多的词汇是(  )

 

A.自由 平等 共和国          B.自由 平等 三权分立

 

C.民族 民权 民主           D.民族 民权 民生   

 

22.列夫·托尔斯泰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一个天才的艺术家”,他一生中创作了许多长篇小说。

以下作品属于他的是(  )

 

A.《战争与和平》   B.《物种

起源》    

C.《向日葵》    D.《命运交响曲》

 

23.凡·高是荷兰著名的艺术巨匠

下面四幅美术作品中,由他创作

的是( )

 

24.以下是某同学在学完本单元后,写的一首赞美诗:

“为了心中的艺术,您一生执着的无怨无悔,最恨的是耳聋。

音乐中您如在旷野里奔跑,忘记所有的苦难。

痛苦便是您欢乐之源,艺术则是您战胜苦难的武器。

”这位同学赞颂的人物是( )

 

A.牛

顿      B.贝多芬       C.爱因斯坦    D.达尔文

 

二、材料分析题

 

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图三

 

材料二:

某位著名科学家一生共有2000多项发明,其中包括电灯、留声机、蜡纸、油印机等等。

为了寻找灯丝,他曾经试验过数千种材料;为了试验一种新的蓄电池,他曾经失败过8000次。

 

请结合以上图片和材料回答:

 

(1)图一中的机器是由哪位发明家改进的?

 

(2)图二中的科学家提出了生物进化论,请问他是谁?

 

(3)图三中的科学家是现代物理学的泰斗,他最伟大的成就是什么?

 

(4)材料二所描述的是哪位著名科学家的成就和事迹?

 

(5)结合上述材料,说说他们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一孔子家的马棚失火,孔子闻讯回家,看见焦土断垣,急切地问:

“伤人了没有?

”对财产的损失却只字未提。

材料二: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多么高贵的理性!

多么伟大的力量!

……人是宇宙的精华!

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

 

材料三:

我不同意你说和每一个字,但我愿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伏尔泰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孔子的行为体现了他的什么主张?

 

 

(2)材料二中,莎士比亚对人的赞美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什么核心思想?

 

 

(3)材料三表明伏尔泰的什么观点?

18世纪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是哪些文件吸收了他这一观点?

(举一例即可)

 

(4)从以上三位思想家的言行中,你能获得什么认识?

 

 

 

三、综合探究题

 

27.人类的进步不仅表现为物质生产能力的提高,而且也表现为推动社会前进的思想和理论的不断创新与发展。

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近代中外历史上,一批又一批伟大的思想家以其深刻的理论成果推动人类社会前进。

请举出中外近代思想家各一位,并写出其观点或主张。

 

(2)从你写出的思想家中选择一位,说明他的主张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3)通过上述学习探究,你有什么心得和体会?

 

 

 

 

 

28.历史证明:

科技创新是引领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但也会产生消极影响。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下面的结构图揭示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历史发展间的关系。

请各举出一个典型史实说明结构图中“自然科学”、“思想解放”、“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以及“科学社会主义运动”的具体表现。

 

(2)阅读右面材料后回答:

 

新的钢铁材料、新的内燃机……新的通信手段的使用,带来了铁路、轮船等交通运输工具的革命性变革,使得远程运输更为广泛、安全、便捷;电报、电话、无线电通信等电讯手段的出现及其大发展,加速了商业信息的传播与交流……

材料一:

王斯德的《世界通史》

材料二:

日本近代的新式学校

 

①材料一提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哪些成果?

材料二反映的历史现象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

这一历史现象的出现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②两则材

料与结构图之间是什么关系?

请以其中一则材料为例说明这种关系。

 

(3)根据上述学习和探究,你认为要实施科技创新应注意哪些问题?

 

 

 

参考答案:

 

1.A2.D3.B4.D5.C6.D7.A8.D9.C10.A11.B12.B13.D14.B15.D16.C17.C18.A19.A20.D21.B22.A23.C24.B

 

25.

(1)瓦特

(2)达尔文(3)提出相对论(4)爱迪生(5)热爱科学.刻苦钻研、勤于思考、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等。

 

26.

(1) “仁”或“仁爱”。

(2)人文主义思想。

(3) 倡导自由、平等。

《独立宣言》或《人权宣言》。

(4) 对人的尊重和关爱是全世界人民的共识。

(符合题意,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即可)

 

27.

(1)中国:

严复: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外国:

伏尔泰(或孟德斯鸠等):

启蒙思想。

(2)严复的主张:

启发了知识界探索西方先进的社会,也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

伏尔泰等的主张:

推动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或这一思想影响下发生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等)(3)思想解放促进了社会进步;思想解放推动了社会前进。

对人的尊重和关爱,推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28.

(1)建立牛顿力学体系。

文艺复兴或启蒙运动。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或美国独立战争后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发表《共产党宣言》或成立巴黎公社。

 

(2)①第一次工业革命:

铁路、轮船、钢铁材料等。

明治维新时期或1868年以后。

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人民素质;有利于日本经济的持续发展。

②材料一和结构图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制度逐渐确立起来,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后,又进行了第二次科技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角度一:

为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氛围,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解放思想、实行改革开放等。

角度二:

避免科技创新带来的消极影响,如避免侵略扩张、避免国际战争、避免国内动荡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