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复习试题五含答案 10.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974831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复习试题五含答案 1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复习试题五含答案 1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复习试题五含答案 1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复习试题五含答案 1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复习试题五含答案 1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复习试题五含答案 10.docx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复习试题五含答案 1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复习试题五含答案 10.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复习试题五含答案 10.docx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复习试题五含答案10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复习试题五(含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搭车记

小时候,黎鸣最大的愿望就是当一名警察。

每当在电影里看到警察说“我是警察”时,他觉得忒威风。

几年后,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夙愿,分到市公安局当了一名警察。

黎鸣家在两百里之外的农村。

回家时,先从市长途汽车站坐车到县长途汽车站,然后再坐通乡镇的公共汽车,到镇上下了车,再步行三公里才到家。

从市内到县里,车十分钟一趟,很方便,但从县里到镇上,就比较麻烦了,有时,两个小时也发不了一趟车。

黎鸣开始试着搭车,是在上班一年之后。

这一天,他站在回家的路口,学着港台片上警察的样子,拦住一辆面包车,然后出示了警官证说,我是警察,想搭你的车。

司机打量了一下他全身的警服,并没看他的证件,就痛快地说,上来吧。

上车后,通过交谈,才知道司机是黎鸣家所在的镇街上的,在镇政府旁边开了一家饭馆,每隔几天开车去县城买一次菜。

到了镇上后,司机主动说,你离家还远,我送你吧。

从镇上到村里三公里的路程,步行需要半个小时,而坐车,五分钟就到家门口了,省了他以前的步行之苦。

第一次搭车,黎鸣觉出了搭车的好处,方便快捷,省时省力。

自此,每次回家,他都在县城搭车,而且每次都能如愿。

这更使他感觉到了当警察的优越性。

后来,黎鸣又从市内开始搭车了,从市里搭到县里,再从县里搭到镇上。

运气好的时候,还能直接从市里搭到镇上。

他搭的每一辆车,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把他送到家门口。

黎鸣对工作也很努力,几年后,被提拔为户政科副科长。

秋天的一个周六上午,黎鸣又站到了作为交通枢纽的路边上,想搭车回家。

一辆黑色的轿车缓缓驶过来,他招了招手,轿车在他面前停下了。

车停下后,黎鸣才看清,这是一辆2.8排量的“奥迪A6”。

他迟疑地放下了手,因为坐这种车的,不是领导,就是大老板,他以前可从不搭这么高档的车。

车窗玻璃缓缓下降,司机探出头问他,有事吗?

黎鸣说,我……想搭个车。

这是他搭车以来第一次说得这么迟疑。

去哪里?

黎鸣说出了他所在的那个县那个镇的名称。

司机说,我这车去省城,不顺路。

好好!

那你快走吧!

黎鸣竟然有了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这时,从车内传出一个浑厚的男人的声音,上来吧,搭一段也行呀。

黎鸣一想,去省城虽然不顺路,但从最近的路段下车,离他所在的镇也只有十几公里了,应该能搭到车。

就拉开车门上了车。

后排坐着一个五十多岁的男人,微胖,两个鬓角已经泛白。

男人主动问,小伙子,在哪工作呀?

黎鸣掏出警官证,递给男人说,我在市公安局,这是我的证件。

男人看了看他的证件,还给了他。

静了片刻,男人又问,小伙子,经常回家吗?

黎鸣说,每周都回。

经常搭车?

黎鸣点了点头。

那,你为什么不坐客车呢?

黎鸣说,要倒好几次车,不方便。

你每周都回家干什么?

看我的母亲。

你母亲一个人在家?

是的。

那为什么不接来一起住?

那得等分了房子,我现在还住着集体宿舍。

男人再也没有说话。

到了该停车的时候,男人说,别停了,还有时间,把他送回家。

黎鸣说,这怎么好意思?

男人说,这有什么?

举手之劳。

一直到了黎鸣的家门口,黎鸣下了车,对男人说,真的谢谢您了!

男人说,这是应该的,你是为人民服务的,我是为你服务的。

这句话把黎鸣扔进了雾谷。

但很快,黎鸣就把这件事情忘掉了。

一天早上,刚上班,局长一个电话把黎鸣召到办公室。

局长问,你是不是搭过省公安厅马厅长的车?

黎鸣愣了一下后,马上明白过来,感觉要大祸临头了。

因为,根据纪律,非公务行为,是不允许利用职务之便随便搭车的。

一瞬间,他的汗就下来了。

他胆怯地看着局长问,我……我是不是……给你惹麻烦了?

局长“哼”了一声说,瞧你这点儿胆,搭车时的胆儿哪去了?

他羞愧地低下了头。

好了,没什么事。

局长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马厅长是和我一起开会时顺便提起的,他表扬了你,说你孝顺,每周两天的休班时间都不去休闲娱乐,而跑到农村去看望你的母亲,现在的年轻人,很少有这样的了……

从此,黎鸣再也没有搭过车。

(选自小小说集《玉米的馨香》,有删改。

作者邢庆杰)

117.小说具体描述了黎鸣两次搭车的情形,请阅读全文,完成下面表格内容。

搭车经过

心理变化

第一次

黎鸣工作一年后,学港台片上警察的样子,在县里回家路口搭车,面包车司机将其送到了家门口。

姑且试试——①________

第二次

②________

迟疑——如释重负——疑惑不解

 

118.结合语境,品读下面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①回家时,先从市长途汽车站坐车到县长途汽车站,然后再坐通乡镇的公共汽车,到镇上下了车,再步行三公里才到家。

(结合加点词语分析句子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②男人说,这是应该的,你是为人民服务的,我是为你服务的。

(这句话有何意味?

119.小说详细描述了黎鸣第一次搭车的情景,这样写有何作用?

120.文中马厅长、公安局长没有对黎鸣的违纪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你是否认同他们的做法?

请结合文本和生活经验,陈述观点和理由。

【答案】

117.①感到便捷②黎鸣成为副科长后,在市里交通枢纽的路边搭车,搭上了公安厅长的车;他们将其送到了家。

118.①示例:

加点词语一方面写出了黎鸣回家路途遥远,另一方面也是为后文作铺垫。

②示例:

表现了马厅长说话的幽默与含蓄。

提醒黎鸣“为人民服务”应当是工作的宗旨,委婉批评了黎鸣利用警察身份搭车的违纪行为。

119.①意在通过对黎鸣第一次搭车过程的具体描述,表明黎鸣以警察身份搭车非常顺利,显得真实可信;②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写他后来一直利用警察身份搭车以至发展到碰巧搭上了马厅长的车等)作了铺垫,使得下文情节发展(马局长约谈黎鸣事件),顺理成章。

120.示例一:

认同。

一是因为黎鸣是个优秀的青年,为人诚实,懂礼貌;孝顺母亲,工作出色;二是黎鸣的违规行为并不严重,通过对他的约谈、警示,黎鸣已经认识到错误,不必再处分。

事实证明“黎鸣从此再也没有搭过车”。

这样人性化处理,体现了领导者的通情达理、体察民情,起到了保护、鞭策作用。

示例二:

不认同。

一方面,原则、制度必须遵守,人情不能超越法纪。

因人而异的处理会导致不公。

另一方面,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如果因为情节轻微而不加以重视,就有可能会使一些违纪者产生侥幸心理,进而一犯再犯,最终走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文中黎鸣起先在县城搭车,后来逐渐发展到从市内开始搭车即是明证。

【解析】

【分析】

117.本题考查概括故事情节及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把握。

答题时应注意,根据相对应的情节内容,从文中找出人物心理描写的语句,从中筛选出恰当的词语作答。

黎鸣在第一次搭车时,心情是由姑且试试,到搭车成功后“觉出了搭车的好处,方便快捷,省时省力”。

第二问,找出文中描写两次搭车的相应段落,用简洁的语句描述即可。

第二次搭车是黎鸣成为副科长后,开始从市里交通枢纽的路边搭车,他无意中搭上了公安厅长的车,这是一辆2.8排量的“奥迪A6”车;厅长一路交谈,并将他送到了家。

118.①解答此题关键要结合词语所处的语境,弄清这个词语的表述对象,然后综合词义与表达效果这两方面因素进行揣摩。

从句子内容来看,加点词语写出了黎明回家路途的遥远,正因为如此,他才会利用职权搭车,为下文情节的发生做铺垫。

②本题考查对句子含意的理解。

解答此题不能仅停留在句子的表层意思,要结合下文内容及主旨来深入分析。

从后文内容来看,马厅长对黎明的搭车行为并不赞同,因为他毕竟是利用警察的职权,但他并没有明说,反说“你是为人民服务的,我是为你服务的”,以此来含蓄提醒黎明自己行为的错误,表现了马厅长说话的幽默,具有一个领导的艺术。

119.本题考查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分析。

解答此题可从结构与内容两方面来考虑。

从内容上看,详写第一次搭车,表现黎鸣搭车的方便与快捷,显得真实可信。

正是这一次搭车的成功,让他尝到甜头,才有了下一次,以及更多甚至搭上了厅长的车。

从结构上看,为下文的情节展开做铺垫,让后面的情节真实可信。

120.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解决此类题型,要注意:

写出感悟最深的一点;绝对不能脱离文章内容;要运用议论性语言;语言通顺,有条理。

比如,我认同这种做法,可以从黎明搭车的目的(孝顺母亲)、厅长的话语(“每周两天的休班时间都不去休闲娱乐,而跑到农村去看望你的母亲,现在的年轻人,很少有这样的了。

”)以及结尾处的情节(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再也没有搭过车)等来作为阐述的理由;如果不认同,那就结合对警察职业的认识及不能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谋私利的角度来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大地的恩典

杜怀超

①在江南,我时常遥望家乡的那片竹林。

②对于竹子,我处于一种远距离的仰望或者审视中。

它于我,或如千年的深潭,或如捉摸不透的阵风,空行处唯有水声一般漫漶过来:

竹林深似海。

这也不是雨打竹林的声响,猜不透道不出其中深藏的未知和遮蔽的隐语。

③对于竹子,父亲与我看法截然不同。

父亲是从一根竹扁担开始与竹耳鬓厮磨的,磨得光亮的半月型长扁担,与父亲时常纠缠在一起,使得父亲瞬间有了担山填海的力量,一种承担着苍茫大地的力量,养活了一家人的生活。

父亲和竹子挨得那么近,皮肤挨着皮肤,骨头连着骨头,以至在手搬肩扛之间,我听到了骨头与竹节的窃窃私语声。

当然,父亲总是默不作声,至疼痛处他也只会咧嘴一笑。

④我不理会父亲对竹的迷信和虔诚。

在我六岁开始扶起歪歪斜斜的竹毫,在宣纸上战战兢兢地涂抹下重重的一笔后,弃笔逃离。

但父亲就像老鹰捉小鸡般又把我抓回来。

我老老实实地重新捡起竹毫,继续在宣纸或者红纸上描摹虔诚、图腾和吉祥。

⑤父亲也完全不理会我的委屈,他只纠结我对竹毫的亵渎和无知,以致多年来,我一直在书桌前,挺直身子,坚守着对竹毫的执笔姿势。

父亲呢,在门前的田畴上,种下一片竹林。

四季里,把竹子枝条捆扎起来,做一柄扫帚,在旷野里扫荡着秋天。

⑥我是在历史的河流里认识竹简的。

最初的文字里,竹简是一座立体凝固的雕塑,在时间的刻刀里留下他们刀砍火烧的背影。

父亲不懂竹简,即使竹叶大的象形文字,他也是看不懂的。

但这不能阻止他对文字的向往。

在我夜晚习字的空闲里,他也会郑重地拿起竹毫,在空中比划一番,那举止与深情,分明是我多年后仰望庙宇般的神圣或对万物生灵般的虔诚。

确实也是,一行行端庄的文字,当我们给予它生命,谁能窥尽其中的叱咤风云?

在竹简深处,或者说在竹海深处,父亲是无法窥知内部世界的,诸如竹子的暗语与象征,比如它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此父亲是一片茫然。

⑦父亲要做的就是怎样从文化的战场转移到生活的舞台上。

对文化他没有发言权,而在生活的漩涡里,他就是自己的主宰者。

他可以从竹枝上取下一节,打磨成祖母手中的捻线陀,纺麻线、棉线;他可以用竹片打制成厨房里的砧板,甚至可以花上十天半月的时间,用上好的竹青编织成憩息的竹席、躺椅之类。

父亲对竹席有着独特的情怀。

即使在农历的五月或者秋收正午,只要有了它,疲惫与艰辛就会逃得无影无踪。

累了就和衣而睡,醒来则投入劳作。

他侍弄庄稼、竹子的模样和我在纸上写生字没有两样。

在旷野里不停劳作、奔跑的父亲,正是一棵竹子,一棵在风中奔跑的竹子。

在一起十年的光阴里,凄风苦雨,冰刀霜剑都没有折弯它,即使在最黑沉沉的深夜里,依然发出铿锵的回音。

⑧父亲对竹子或竹制的事物,总是有着命里的熟稔和暖温。

即使老了,他依然握一支竹质拐杖,继续保持挺拔的身子,在大地上行走。

他从老家来江南,看到我书房里摆放一盆花草,我告诉父亲它叫文竹,他竟然不以为然。

看着眼前纤弱的盆中之竹,他迷茫的眼神里还有一丝轻蔑。

文竹,文竹,这也能算竹?

是的,一段文字的力量怎么能比得了一件竹器的重量,也没有春笋从大地深处,穿破一冬的禁锢,直刺云天的竹子。

父亲临回老家时,居然在门前给我种上一丛竹子。

⑨心情低谷时,我总会搬一竹椅,陷在里面看父亲种的竹林。

当竹子看我时,我不知道父亲是不是在老家也一样地打量着我?

父亲曾对我说过,竹子是很神秘的,一夜之间可长高一米呢,最终同大树般高大,它还能开花呢。

事实上,见过竹子开花的人并不多,以至于不少人认为竹子根本就不开花。

父亲说这话时发出罕见的叹息声。

后来我才知道,竹子终身只开一次花,花上数年、数十年的时间积蓄,一朝迸发,然后死去。

花期就是死期。

对着老家的方向,我泪眼婆娑。

⑩我很少给父亲买什么礼物,一是他会心疼我花钱,二是他的喜好我也不甚清楚。

后来我给他寄去产于江南的礼物——一整套用自然生长的竹子提取原生态纤维素制作的衣物,他竟甚是欢喜。

父亲一生爱竹,就让竹子从他的手足、皮肤、血脉和骨骼出发,与父亲融为一体吧。

父亲来电说,这衣物有竹子的味道呢。

我哑然失笑,如果夜晚仔细倾听的话,它还会和你一同呼吸呢!

⑪念及此,我看到一株高大挺拔的竹子,正走向大地上菩萨般的父亲,直至生命深处,随即竹涛涌来……

(节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2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父亲的形象。

122.请从语言运用和情感表达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的句子。

123.依据文章第⑨段画线句,展开合理想象,将“我”此刻的心理描写出来。

(60字以内)

124.联系全文,说说文章第⑩段中“我”为什么给父亲买了一套用竹纤维制作的衣物。

125.阅读全文,说说你对文题“大地的恩典”的理解。

【答案】

121.勤劳能干;有家庭责任感;对文化感到渺茫;对文字有向往、有虔诚(敬重);注重对“我”的教诲和引导;挺拔、坚强(隐忍);对生命有深刻的理解(悲悯的情怀)。

122.示例:

(1)运用拟人修辞,体现了父亲与竹子的亲近(亲密),表现出父亲劳作的艰辛,表达我对父亲辛勤劳作的感动与赞美!

(2)通过“挨着”“连着”“窃窃私语”等词语,写出了父亲使用竹扁担劳作时的样子,表现出父亲劳作时的艰辛,体现了父亲与竹子的亲近(亲密),表达我对父亲辛勤劳作的赞美和感动。

123.要点:

对父亲的牵挂思念;对父亲年老的心疼(担忧);对父亲的感念(感恩);对之前不理解父亲感到愧疚。

124.示例:

是因为父亲一生爱竹,在我心中父亲与竹子是融为一体的,通过为父亲买礼物,寄托我对父亲的理解与感念。

125.写出大地孕育出竹子,竹子给予我们生活的帮助、精神的影响;表现了父亲像竹子一样坚毅顽强,他也像大地一般养活了一家人,并给予我教诲和引导;表达出我对竹子以及父亲的感激和赞美。

【解析】

【分析】

121.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

解答时,要联系文章内容,结合文中所使用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从语言、动作情节等进行分析。

通过阅读文章可知,父亲勤劳能干;有家庭责任感;对文化感到渺茫;但对文字的向往、对文化的虔诚;注重对“我”的教诲和引导,对生命有深刻的理解等。

此文没有关键句可用,就用简洁的语言把所描写的内容概括出来。

122.试题分析:

欣赏语句。

“父亲和竹子挨得那么近……我听到了骨头与竹节的窃窃私语声。

”明显运用拟人修辞,体现了父亲与竹子的亲近,表达我对父亲辛勤劳作的感动与赞美。

答作用时除了答出生动形象地描写出父亲的状态外,还要答出“我”对父亲的情感。

123.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分析概括作品内容,并进行推断和形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联系前后文,抓住人物在事件中的言行表现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来分析,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

注意抓住以下要点:

对父亲的牵挂思念和年老的担忧;对父亲的感恩和对之前不理解父亲感到愧疚。

看懂上下文的情节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124.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根据上下文内容及文章主旨来判断。

结合文章内容来看,“我”给父亲买了一套用竹纤维制作的衣物的原因:

父亲一生爱竹;通过为父亲买礼物,寄托我对父亲的理解与感念。

这两点都要答出来。

125.试题分析:

考查对文题“大地的恩典”的理解。

通读全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此文的标题一个是具体事物“大地”,一个是抽象词语“恩典”。

主要理解“恩典”的内涵。

如大地孕育出竹子,竹子给予我们生活的帮助、精神的影响;而父亲就像竹子一样坚毅顽强,所以“恩典”表达了对土地对竹子对父亲的感恩之情。

点睛: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字面和深层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字面的意思较为浅显,不难理解,深层含义要结合文章的主旨进行分析,注意是对某事物的赞美,或是对某种人的鞭挞等。

从作用是注意结合内容和形式作答,内容上就答上面的含义,形式上主要回答是否为文章的线索,或是运用什么特殊的手法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