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核算实施细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974600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本核算实施细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成本核算实施细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成本核算实施细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成本核算实施细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成本核算实施细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本核算实施细则.docx

《成本核算实施细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本核算实施细则.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成本核算实施细则.docx

成本核算实施细则

目录

第一条、制定目的2

第二条、成本核算的定义2

第三条、会计账户的设置2

第四条、成本核算的“基本流程”3

第五条、材料费用的取得4

第六条、人工费用的取得5

第七条、制造费用的取得5

第八条、生产费用在产成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7

第九条、“约当产量”的确定8

第十条、结转完工产品的成本10

第十一条、附录10

成本核算实施细则

第一条、制定目的

为了正确计算公司的成本费用,进而实施成本控制,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考虑税法条文规定,参考成本会计专著,按照成本管理要求,融入同行多年经验,结合往日实操心得,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成本核算的定义

成本核算,是根据“财务会计”的原理,以企业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采用独特的成本核算方法,通过一系列的计量、汇总,从而计算出“产品”或“劳务”实际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第三条、会计账户的设置

进行成本核算,应设置如下“会计账户”:

1.“生产成本”账户:

核算产品或劳务的生产成本,其下又设“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两个明细账户。

一、“基本生产成本”账户。

核算“基本生产车间”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基本生产费用。

二、“辅助生产成本”账户。

核算“辅助生产车间”向全厂提供产品或劳务而发生的辅助生产费用。

2.“预提费用”账户。

核算“当期”未支付但已发生的各项费用。

比如,短期借款的“利息费”,厂房及宿舍租金等。

3.“待摊费用”账户。

核算“当期”已支付但要以后各期负担的费用。

比如,预订的“书报费”等。

4.“制造费用”账户。

核算生产车间发生的各项间接生产费用。

5.“废品损失”账户。

核算因出现废品而发生的损失。

6.“设计开发”账户。

核算“设计部”开发新产品而发生的生产费用。

新产品开发成功了,就转入“库存商品”账户;开发失败了,就转入“管理费用”账户的“设计开发费”明细项目。

7.“库存商品”账户。

核算已完工产品的生产成本。

第四条、成本核算的“基本流程”

一、确定成本计算方法。

成本的“基本计算方法”有三种:

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

但制衣行业采用“品种法“或“分批法”,根据公司情况,一般采用“分批法”。

由于“分批法”是按客户的“订单”组织生产的,所以又叫“订单法”。

具体来说,就是一个“批号”对应一个“款号”。

二、确定成本计算项目。

成本计算项目一般为以下三个: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三、确定成本计算期。

虽然“分批法”在是在某个“款号”完工后(即平时)计算成本的,但是某个款号在“月末”只完工了一部分,则花开两朵:

a.若完工数量在这个款号中所占份量相对较少,则采用“计划成本”从“生产成本明细账”中转出;b.若完工数量在这个款号中所占份量相对较多,月末仍然要采用“约当产量法”(具体请见“第九条“)将该款号的总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未完工产品)之间分配。

四、审核生产费用。

首先分清各项费用是应计入生产经营费用,还是计入非生产经营费用。

再分清计入生产经营费用的费用,是属于生产费用,还是经营费用。

五、归集生产费用。

根据各项费用的原始凭证,编制各项“要素费用分配表”,根据各项“要素费用分配表”,计入费用的受益对象。

六、处理“预提费用”和“待摊费用”。

对于本期未支付但应由本期负担的费用,应预提计入本期各承担对象中;

对于早期已支付但应由本期负担的费用,应通过摊销计入本期各承担对象中。

七、分配已归集的“辅助生产成本”。

“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方法有5个:

直接分配法、顺序分配法、交互分配法、代数分配法、计划成本分配法。

最准确的方法是“代数分配法”,该法是先建立多元一次方程,再解方程。

用手工解方程是较困难的,但如果用EXCEL的“矩阵函数”或“规划求解”来完成,则是很容易的事情。

八、分配已归集的“制造费用”。

九、将本期“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

十、结转完工产品的成本。

第五条、材料费用的取得

AAA、面料费用的取得

材料费用的取得方式一般有两种---

方式一→落后的手工方式

“栽床”制作“本月栽货明细表”(请见Excel文件“成本计算表格.xls”),“成本会计”收到“栽床”送来的“本月栽货明细表”后,通过汇总,再从事先根据“供应商送货单”制作的“购货明细表”查找面料“单价”,从而得出各个款号的面料费用。

方式二→先进的计算机方式

“面料仓库”利用“友一”进销存等软件对购入的面料管理:

仓库在收到“生产部”开出的“领料单”后,在电脑中录入“领料单”的明细。

值得注意的是:

要在“备注”栏录入面料的具体用途。

比如,用于A8263款“上衣”的,就在“备注”栏录入“A8263”;又如,用“面料”对四川汶川大地震捐赠的,就在“备注”栏录入“对四川汶川大地震捐赠”。

“友一”软件会对发出的各种“面料”自动计算发出的成本,这样,从电脑中将数据导出到“EXCEL”中,通过汇总,就很容易地得到了面料费用。

BBB、辅料费用的取得

可比照“面料费用”的取得进行操作……

第六条、人工费用的取得

“生产文员”每天根据“指导工”交来的各个计件员工的“工票”,在EXCEL中制作流水账,月末,再将相应的单价填入。

“成本会计”将流水账复制过来,就得到了人工费用。

第七条、制造费用的取得

制造费用包括:

1.工资:

各分厂、基本生产车间管理人员以及非生产工人的其他人员工资。

2.职工福利费(保险费):

按照分厂和基本生产车间管理人员及其他人员工资的一定比例提取的职工福利费,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

3.折旧费:

分厂和基本生产车间对其所使用的固定资产,按照国家规定的折旧方法计算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用。

注:

虽然会计折旧方法一般有5个(直线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年金法),但是公司所有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统一为“平均年限法”(直线法)。

4.修理费:

分厂和基本生产车间对其所使用的固定资产进行修理(包括大修理和经常性修理)发生的费用。

此外,分厂和基本生产车间使用的低值易耗品发生的修理费也应包括在内。

5.办公费:

分厂和基本生产车间为管理和组织生产活动而支付的印刷费用、邮电通讯费用以及文具等办公用品的购置费用等,但不包括购置制图用品的费用。

6.水电费:

分厂和基本车间耗用的水电费,一般包括照明用电、传动用电等非工艺性消耗的水电费。

对于工艺性消耗的水电费,应作为直接成本直接记入产品制造成本中的直接材料成本项目内。

7.租赁费:

分厂和基本车间租入生产设备和厂房等所支付的租金。

8.取暖费:

分厂和基本生产车间范围内,为保证生产活动能正常进行而消耗的取暖费用。

但支付给职工的取暖津贴,则属于工资性质,例如支付给生产工人的取暖津贴,应作为直接工资费用直接记入成本。

9.机物料消耗:

分厂和基本生产车间为维护生产设备和保持正常的生产环境所消耗的各种材料。

修理用和劳动保护用材料不包括在本明细项目内。

10.保险费:

分厂和基本生产车间使用的财产物资投保而支付的保险费用。

11.低值易耗品摊销:

分厂和基本生产车间所使用的低值易耗品的摊销费用。

12.劳动保护费:

分厂和基本生产车间所发生的各种劳动保护费用。

如不构成固定资产的安全装置费用、卫生设备费用、通风设备费用,发放的工作服、工作鞋、手套等劳动保护用品以及为劳动保护耗用的其他各种材料等。

13.试验检验费:

分厂和基本生产车间对材料、在产品、产成品进行化验、分析、检验等所发生的费用。

14.设计制图费:

分厂和基本生产车间设计部门的日常经费。

15.差旅费:

分厂和基本生产车间的职工因公外出而发生的各种差旅费和市内交通费,以及按国家规定准予报销的探亲交通费。

16.会议费:

分厂和基本生产车间因召开会议按规定准予支付的各种费用,如会议伙食补助费、住宿费、会场租赁费、会议交通费以及其他杂费等。

17.运输费:

分厂和基本生产车间应负担的厂内运输部门和厂外运输单位所提供运输劳务的费用。

18.仓库经费:

分厂和基本生产车间管理材料、半成品、产成品,仓库为进行材料、产品的保管、整理等发生的费用。

19.警卫消防费:

分厂和基本生产车间警卫、消防部门的日常经费、消防器械维护费以及警卫、消防所消耗的各种材料、物资等。

20.保养费:

保养机器设备发生的费用。

21.其他杂费。

制造费用的分配-----

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一般如下5个:

a、按生产工人工时分配法

b、按生产工人工资分配法

c、按机器工时分配法

d、按标准产量分配法

d、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

在制衣行业,由于服装的机器化程度不是很高,加上生产工人的工资数据容易最容易取得,因此一般“按生产工人工资分配法”来分配制造费用。

制造费用的取得-----

“成本会计”平时根据与制造费用有关的凭证登记制造费用明细账,月末或产品完工时,用上述的“按生产工人工资分配法”将制造费用分配记入各个款号“产品成本计算单”的“制造费用”项目内即可。

第八条、生产费用在产成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

分配方法一般有如下七个:

a→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

b→按年初固定数计算在产品成本法。

c→在产品成本按“直接材料”计算法。

d→约当产量法。

e→在产品成本按完工产品计算法。

F→定额成本法。

G→定额比例法。

虽然分配方法有七个,但制衣行业常用的方法为“约当产量法”。

第九条、“约当产量”的确定

顾名思义,“约”,就是“大约”;“当”,就是“相当”;产量,就是“产成品的数量”。

“约当产量”,就是“大约相当于产成品的数量”。

计算公式:

约当产量=在产品数量*完工程度

总约当产量=完工产品数量+约当产量

此法的关键就是“完工程度的确定”,“完工程度”应按如下公式确定:

完工程度=(前面各工序累计工时定额之和+本工序工时定额*50%)÷该款号各个工序累计工时定额之和*100%

要说明的是,各个款号的工序多的达100多个,少的也有几十个,为了简化计算,只划分为3道工序:

栽床、车间、尾部。

工时定额的数据,应当由熟悉制作细节的“车间指导工”提供给“成本会计”。

注:

工时定额,指事先制定的各个款号各个工序由具有中上等技术的计件员工完成该工序所需要的时间。

以“分钟”为单位。

具体举例:

2013年06月18日,A8263款“上衣”投产719件,月末完工入库480件。

该款共12个小工序。

各工序“工时定额”如下——

1-1.栽床:

3分钟

1-2.开袋:

10分钟

1-3.上袖:

8分钟

1-4.穿钢圈:

2分钟

1-5.贴夹弯里布:

5分钟

1-6.贴侧比里布:

4分钟

1-7.中查:

2分钟

1-8.剪线:

7分钟

1-9.大烫:

1分钟

1-10.尾查:

3分钟

1-11.包装:

1分钟

月末,经过加班加点的细盘,盘得A8263款各工序的“在产品数量”如下:

A.上袖---12件

B.贴夹弯里布---36件

C.剪线---49件

D.尾查---23件

具体计算:

压、完工程度的确定。

ONE——“车间”工序的完工程度

“车间”工序的完工程度=(”栽床”工时定额+”车间”工时定额*50%)÷总工时定额*100%=(3+31*50%)÷46*100%≈40%

注:

”车间”工时定额=开袋+上袖+穿钢圈+贴夹弯里布+贴夹比里布+中查=10+8+2+5+4+2=31(分钟)

总工时定额=”栽床”工时定额+“车间”工时定额+“尾部“工时定额=栽床+(开袋+上袖+穿钢圈+贴夹弯里布+贴夹比里布+中查)+(剪线+大烫+尾查+包装)=3+(10+8+2+5+4+2)+(7+1+3+1)=46(分钟)

TWO——“尾部”工序的完工程度

“尾部”工序的完工程度=(”栽床”工时定额+”车间”工时定额+“尾部”工时定额*50%)÷总工时定额*100%=(3+31+12*50%)÷46*100%≈87%

注:

“尾部”工时定额=剪线+大烫+尾查+包装=7+1+3+1=12(分钟)

特别提示→不必计算“栽床”的约当产量,因为“栽床”没有“在产品”。

义、在产品约当产量的计算

(1)、“车间”在产品的约当产量=车间各工序在产品的数量*车间工序的完工程度=(“上袖”工序的数量+“贴夹弯里布”工序的数量)*车间工序的完工程度=(12+36)*40%≈19(件)

(2)、“尾部”在产品的约当产量=尾部各工序在产品的数量*尾部各工序的完工程度=(“剪线”工序的数量+“尾查”工序的数量)*尾部工序的完工程度=(49+23)*87%≈63(件)

参、总约当产量的计算

总约当产量=完工产品数量+“车间”在产品的约当产量+“尾部”在产品的约当产量=480+19+63=562(件)

特别注意→参与分配材料(包括面料和辅料)费用的数量是总的投产数量719件,因为材料总是在生产开始时就一次投入了,每件“完工产品”和每件“在产品”承担相同的材料费用。

参与分配“人工费用”和“制造费用”的数量必须是上述计算的“总约当产量”562件。

第十条、结转完工产品的成本

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后,根据“产品成本计算单”编制“完工产品汇总表”,再凭借“完工产品汇总表”,如下记账:

借:

库存商品——上衣——A8263

贷:

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直接材料——A8263

——直接工人——A8263

——制造费用——A8263

第十一条、附录

相关的成本计算表格请见Excel文件“成本计算表格.xls”。

 

撰文:

刘小荣

撰文日期:

2010.03.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