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第十二章 给水排水.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974427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73.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2第十二章 给水排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12第十二章 给水排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12第十二章 给水排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12第十二章 给水排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12第十二章 给水排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2第十二章 给水排水.docx

《12第十二章 给水排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第十二章 给水排水.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2第十二章 给水排水.docx

12第十二章给水排水

第十二章给水排水

第一节给水

一、用水量

矿井用水量表详见表12-1-1。

工业场地用水量表

表12-1-1

序号

名称

用水

人数

用水标准

时变化系数

用水量

备注

m3/d

m3/h

1

生活用水

456

30L/人·班

3.0

13.68

1.71

2

单身宿舍用水

350

100L/人·d

2.5

35.0

3.65

3

招待所用水

60

100L/人·d

2.5

6.0

0.63

4

食堂用水

456

20L/人·餐

2.0

9.12

0.76

5

浴室用水

540L/个·h

1.0

126.0

46.7

6

压风机房用水

120.0

5.0

7

洗衣房用水

12.24

1.02

8

锅炉房用水

198.0

9.3

9

小计1

10

未预见水量20%

104.01

13.75

11

小计2

624.05

82.52

12

井下洒水

218.45

9.10

13

小计3

1661.74

65.61

14

消防用水量

20L/s

432.0

72.0

6h/次

15

选煤厂用水

820.0

51.25

16

合计

2913.74

188.86

工业场地用水量平衡表

表12-1-2

用水项目

用水量

消耗水量

废水产生量

备注

m3/d

m3/a

m3/d

m3/a

m3/d

生活用水

浴室

126

37800

12.6

3780

113.4

34020

来自宗别

力水源井

食堂

9.12

2736

1.82

546

7.30

2190

锅炉补充水量

198

59400

198

59400

0

0

生活用水

66.92

20076

13.38

4014

53.54

16062

绿化用水补充部分

10

2000

10

2000

0

0

其他用水

119.01

35703

23.8

7140

95.21

28563

小计

井下洒水

218.45

65536

65.53

19659

152.92

45876

利用矿井涌水,其中井

下洒水排放

水量最终进

入矿井涌水,将不计入排

放水量中

储煤场及车辆洒水

15

4500

15

4500

0

0

绿化用水

30

6000

30

6000

0

0

道路洒水

50

15000

50

15000

0

0

选煤厂用水

820

246000

246

73800

574

172200

小计

矿井涌水

-

0

3600

1080000

涌水量全部

综合利用。

合计

1662.5

494751

666.13

195839

0

0

-

消防用水

432

-

-

-

-

-

-

备注

1、绿化年用水量按200日计;

2、矿井涌水、生活污水经处理设施分阶段处理后按用水水质要求及排放去处,井下洒水、储煤场洒水、道路洒水执行《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绿化及排放水执行《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3、消防用水未计入矿井日常生产、生活总用水量。

矿井生产、生活、消防用水量为2094.5m3/d;其中井下洒水用水量为218.45m3/d;选煤厂用水量为820.0m3/d;其它生产、生活用水量为624m3/d;室外消防用水量为432m3/d;井下消防用水量10L/s。

二、供水水源

1、地表水

区内塔塔沟有季节性地表水及地下潜水,储量及水质还需进一步勘探。

2、地下水

距矿井东北侧41km处有一宗别立水源地,储量2×106m3/a,可作为矿井的长期供水水源,现已在距离矿井北侧约10km处建成一座5000m3清水池(绝对标高约1707.5m),并有DN200的输水管线接入该矿井。

3、矿井供水水源

方案比选:

方案一:

矿井供水直接由宗别立水源地提供。

方案二:

本矿井井下涌水量较大,可达150m3/h,将这部分废水处理后回用于生产用水及选煤厂循环水,可节约大量水资源。

本矿井剩余的水源可由宗别立水源地提供。

该方案的优点是可以减少废水排放,节约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综上所述,本设计采用方案二作为矿井的供水方案。

三、供水系统及主要供水设施

根据水源和用水水质、用水条件的不同,矿井供水系统分为二个:

地面工业场地生产、生活、消防供水系统;井下消防洒水供水系统。

1、地面工业场地生产、生活、消防供水系统

地面工业场地生产、生活、消防采用合并的供水系统。

水源取自水源地水井,由DN200的给水PE管送至矿井500m3的转输清水池内,经DA1-125x2型清水泵加压,由KW500型二氧化氯发生器消毒后,将水送至池底标高为1590.0m的800m3高位水池中,由高位水池接出一根DN150的焊接钢管供生产、消防、生活用水及400m3井下消防洒水补充用水,供给各用水点使用。

消防用水由500m3转输清水池提供水量,消防水泵选用80LGX-20x6型消防泵。

高位水池坐标点为:

X=4341169.500,Y=35608056.500。

给水系统日常水压0.65MPa,给水主干管为DN150焊接钢管,最大埋深为-1.60m。

供水工艺流程图见下图:

2、井下消防洒水及煤层注水供水系统

水源取自井下排水,井下排水提升至地面后,经井下水处理站处理后,供给井下消防洒水用水,井下水处理站设180m3沉淀池水池及400m3井下消防洒水水池一座,井下消防洒水经自流进入井下使用,800m3清水池作为事故补充水源。

3、主要供水设施:

(1)给水系统主要设备如下:

加压泵房及转输水池联合建筑一座,尺寸为29.0(L)×7.2(B)×4.0(H)m,转输水池有效容积V=500m3,半地下式建筑。

泵房内设清水泵二台,一用一备,型号为DA1-125×2,Q=90m3/h,h=46m,N=22kW;二氧化氯发生器一台,型号为KW500,Q=500g/h,N=1.5kW;污水泵二台,一用一备,型号为40QW10-15-1.5,Q=10m3/h,h=15m,N=1.5kW;消防泵两台,一用一备,型号为80LGX-20x6,Q=20L/s,H=96m,N=30.0kW。

(2)高位水池一座,V=800m3,D=21m,H=3.5m,池底标高:

+1590.0m。

4、井下水处理站

井下水处理站处理能力为150m3/h,井下水处理站处理能力以井下正常排水量为准,井下正常排水量为150m3/h,同时兼顾后期深层可能有较大排水量,且井下排水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悬浮物,极少量油类等,经井下水处理站处理后,以出水水质满足用水对象为依据,综合考虑取SS《30mg/L,PH=6.5-9,大肠菌群不超过3个。

矿井废污水经过混凝、沉淀、消毒等措施处理后,可以用于井下消防、洒水,水质可以达到《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CJ/T48-1999)限值要求。

根据以上水质、水量的情况,处理工艺采用混凝、沉淀、消毒等工艺,有关处理构筑物及设备如下:

1、反应沉淀车间一座,尺寸18×12×7.2m。

内设斜板沉淀池三座,处理能力150m3/h。

2、500m3调节池一座,尺寸12x12x4.5m。

内设污水泵一台,Q=98m3/h,H=15m,N=7.5kW。

3、污泥浓缩池一座,尺寸8xФ4.5m。

4.综合净化间一座,尺寸25×14×12m。

内设一体化自动净水器一套,型号为GJW-ⅡS-15.0,二氧化氯发生器一台,Q=2000g/h,N=1.5kW。

5.400m3清水池一座,尺寸10x10x4.5m。

第二节排水

一、矿井的污废水来源

该矿井的污水来源主要有:

办公楼、食堂、单身宿舍。

废水主要来源有:

矿井井口浴室、洗衣房、机修间、锅炉房、井下涌水等。

矿井工业场地排水量约为3860.07m3/d。

其中井下排水3600m3/d,污水51.04m3/d,废水209.03m3/d。

二、排水系统

根据污、废水水质、水量的不同,采用分开排放、分别处理的方式,其中井下排水单独处理。

污水处理能力为15m3/h。

井下排水经井下水处理站处理后回用(主要用井下灌浆、洒水、地面消防、绿化和今后工业区内的洗煤厂与发电厂用水)。

井下排水主要污染为SS,少量油类等,BOD5及CODcl较低。

井下排水处理后水质达到消防、井下洒水及绿化的水质标准。

污废水主要来自于工业区建筑,属典型的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有SS,少量油类,洗涤剂等,BOD5及CODcl较高,将对其处理达标后排放,生活区污水处理工艺采用二级生物法。

排水管均为承插连接,管径为DN250-DN300,管材为排水铸铁管。

管道在防护范围内设防漏管沟,防护范围以外均为直埋,管道最小埋深为-1.70m。

生活污水与工业废水(井下排水除外)汇和后一并流经污水处理站经处理后排至指定地点。

外排水质可以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1、表4中的一级标准限值要求。

工艺流程为一级强化处理工艺,如图示:

 

三、排水设施

1、调节池及清水池联建一座,尺寸为:

15.0×9.0×4.5(h),地下式建筑,其中调节池有效容积250m3,清水池有效容积180m3。

调节池内设潜污泵一台,型号为50QW15-22-2.2,Q=15m3/h,H=22m,N=2.2kW。

2、污水处理间一座,尺寸为:

18.0×9.0×7.2m,内设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一套,型号为GJW-ⅡS-15.0,Q=15m3/h,N=3.0kW;二氧化氯发生器一台,Q=400g/h,N=1.5kW。

第三节室内给排水

该设计在下列建筑物内设置了室内给排水:

办公楼、单身宿舍、食堂、浴室等。

浴室淋浴采用单管供水系统。

第四节井下消防及洒水

井下消防洒水来自井下排水,高位水池内清水作为事故补充水源。

井下排水提升至地面后,经井下水处理站处理,供给井下消防洒水、地面防尘洒水及绿化等用水。

井下水处理站设400m3清水池一座。

井下消防洒水用水自流进入井下使用。

井下消防洒水为合用的静压供水系统,井下消防流量为10L/S。

DN>50管道采用无缝钢管,DN≤50管道采用焊接钢管。

DN≥50采用快速管接头,DN<50采用法兰或丝扣连接。

本次设计在井底与车场连接处、井下的变电所、机电峒室、检修硐室、材料库、爆破器材发放硐室、运输皮带、采区上下山口等处设置和了消火栓,在井下煤仓放煤口、溜煤眼放煤口、破碎机、转载机、翻车机、输送机转载点等处设置了三通、阀门、鸭嘴喷雾器和洒水器;在掘进、回采工作面、放顶煤的放煤口及液压支架上部设矿用强喷雾器;在采煤工作面回风巷、掘进工作面装车点后以及易产生煤尘的巷道必须设风流净化水幕;在井下适当位置设消防水龙带等存放点;在消防洒水主管道上每隔50m设一DN50的支管阀门,阀门后装快速管接头;在带式输送机巷道及发火点处设置温感控制的矿用自动喷水灭火装置;在立井井底设置矿用水喷雾隔火装置。

掘进工作面防尘采用冲洗岩帮、湿式凿岩、装岩洒水、风流净化等综合措施,使岩、煤尘浓度降低到2mg/m3以下。

井下消防、洒水系统供水工艺如下:

第五节灌浆

百灵井田内煤层具有自燃发火的可能(发火期不详),因此井下必须采取可靠的防灭火措施。

根据地区特点和自然条件,防灭火主要措施应采用三相泡沫防灭火系统,辅以氮气和凝胶以及阻化剂等综合防灭火措施。

一、灌浆材料及灌浆站位置

采土场位于百灵工业场地西南侧,距工业场地大约200m左右,土源占地面积2.5ha,厚10m左右(需将上部含沙量大的土层去掉)。

灌浆站位于风井场地。

二、地面灌浆系统

1、地面灌浆用水来自井下排水,灌浆需水量为16m3/h。

井下正常涌水量为150m3/h,灌浆渗水量为11.2m3/h。

所以两者之和远远大于灌浆所需用水量,故用井下水作为本次设计灌浆水源是可靠的,本次设计将在风井井口附近的建150m3的泥浆搅拌池及灌浆泵房、篦子间。

井下排水通过排水泵将水送至150m3的泥浆搅拌池,再由开滦755型水枪进行冲土制浆,达到1:

4的泥水比浓度后(其中加入适当的稳泡剂),通过50ZJ(G)-Ⅰ-A33型渣浆泵输送到注浆管路中,再通过G40-2型定量螺杆泵将发泡剂加入到注浆管路中,浆液与发泡剂在流动的混合器中混合后进入发泡器,在发泡器中接入氮气管路,氮气与含有发泡剂的黄泥浆体相互作用产生出三相泡沫,形成的三相泡沫在渣浆泵动力和重力的作用下通过DN125的普通钢管到达火区。

2、灌浆系统示意如下:

 

3、三相泡沫技术指标见下表

项目

水:

土量

m3/h

水量

m3/h

灌浆量

m3/h

氮气量

m3/h

发泡剂

Kg/h

三相泡沫产生量

m3/h

4:

1

4

16

20

600

100

600

4、灌浆工作制度

每天灌浆24h,两班工作制,每班灌浆12h。

三、井下灌浆系统及灌浆工艺

沿地面用DN125铸铁管、回风斜井中的DN125的超高分子聚乙烯管、回风大巷和集中回风下山以及工作面轨道顺槽中的DN125的超高分子聚乙烯管送至井下灌浆点。

灌浆采用静压插管(或埋管)灌浆工艺。

一般采用采前布置采空区埋管,随采随灌。

在预埋管过程中,工作面每向前推进40米就埋一根管路,每根埋管连续注24~36小时的三相泡沫然后停止。

等工作面再推进40米后又开始连续注三相泡沫,如此循环。

三相泡沫在采空区堆积可高于10m,扩散半径为20~30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