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完结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973939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533.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大学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完结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重庆大学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完结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重庆大学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完结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重庆大学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完结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重庆大学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完结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大学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完结版.docx

《重庆大学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完结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大学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完结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庆大学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完结版.docx

重庆大学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完结版

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题型:

1、判断:

10个;2、选择:

单选*10;

3、简答:

3个

4、分析题:

运用所学知识原理进行分析,要求谈出个人观点;

5、计算题

重点分为三个层次:

了解、掌握和熟练掌握,其中第四章和第五章为重中之重,建议可以带上国际金融里面的材料

没书者建议复印:

P27、28、41、65-69、88、89、92

课程框架索引:

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绪论

宏观经济学是研究什么的?

概念及主要内容

P2

用什么指标来测度

测度指标

P5-8

测度指标的局限性

P9

国民经济均衡条件

P10

国民经济三种均衡

P11

第二章

国民消费与投资

消费理论的主要内容

绝对收入假说

P12-17

相对收入假说

P18

持久收入假说

P19-23

有关投资的理论

相关投资理论

P23-25

投资的乘数效应

P26-30

第三章

商品市场与货币的均衡

商品市场的均衡

二部门的均衡

P31-32

三部门的国民收入均衡

P33

货币市场的均衡

货币的供给

P34-36

货币的需求

P37-39

货币市场的均衡

P39-40

两个市场的同时均衡

IS-LM的均衡

P41

均衡收入与利率的变动

P41

第四章

财政政策及效果

什么是财政政策

积极-IS右移;紧缩IS左移

P42

财政政策工具

税收、支出、公债

P42

财政政策工作机制

核心:

创造需求和减少需求

P43

财政政策效果

税收和财政支出

P43

财政收支的自动稳定器作用

P44

财政支出对通货缺口的均衡作用

P45

政府支出与挤出效应

P45-3,P46

征税缩小乘数

P46-47

我国财政收支的现状与效应

P47-57

财政政策效应(赤字、)

P57-62

财政政策效果

P63

第五章

货币政策及宏观调控政策的选择

什么是货币政策

积极:

增加M;紧缩:

减少M

P64-3

货币政策工具

准备金制度

P66-67

再贴现

P67-69

公开市场操作

P69-70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传导机制的概念

P71-72

宏观调控政策的选择

宏观调控目标

P73-2

宏观调控原则

P73-76

宏观调控政策及政策选择

P77

第六章

国民收入决定AD-AS模型

总需求AD曲线

定义

P80-2

总需求曲线的推导

P81-82

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P82-83

宏观生产函数AS曲线

宏观生产函数

P83

劳动市场均衡

P84-85

AS曲线的推导

P85-87

AD-AS均衡

AD-AS模型

P88-89

AS曲线移动

P89

AD曲线移动

P90

非充分就业均衡

P90-91

总供求模型的政策含义

P92

第七章

通货膨胀与失业

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的概念

P94

用什么指标测度——CPI

P94-95

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和治理方法

P96-99

失业

什么是失业

P101-103

失业的原因和分类

P103-106

第八章

经济增长理论与实践

原因、成绩与问题、及我国政府能采取的措施

P116-127

计算题:

1、乘数效应发生的条件P17-2\3

2、已知参数计划三部门均衡国民收入产出:

P33-3,本文第三章第1点

3、均衡利率和产出的计算:

P41-3,本文第三章第3点

4、计算均衡产出,分析挤出效应产生过程:

第4、5章第5点——最可能的考题,但是要结合计算题3一起看

画图分析题:

短期总供给曲线推导(第6章第2点)

各章重点: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绪论

1、了解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及基本概念:

(1)宏观经济学(P4-3):

以整个国民经济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动,以解决经济增长与波动、通货与膨胀、国际收支等问题,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以提高全体国民福利水平为最终目标。

(2)研究的内容(P2-3):

①经济增长;②通货膨胀与失业;③国际收支平衡;④宏观经济政策

(3)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区别:

比较项

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理论基础

市场失效

古典经济学(市场资源配置有效)

对象

国民产出最大化

个体和行业利益最大化

中心理论

国民产出由什么决定

价格机制

2、掌握GDP及一系列国民经济核算的测度指标

主要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GDP(P5-1)

是一个国家范围内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生产的最终的产品和劳务按当年市场价格计算的价值总额。

国民生产总值GNP(P5-3)

是一个国家的国民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生产的最终的产品和劳务按当年市场价格计算的价值总额

其他国民收入指标

国内生产净值NDP(P8-2)

一国一年内新增加的最终物质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综合

国民收入NI(P8-2)

一国一年内个要素所有者得到的全部收入

个人收入PI(P8-3)

一年内一国个人所得实际收入的总和

个人可支配收入DPI(P8-3)

人们可用来消费和储蓄的收入(即税后的个人收入)

3、掌握GDP的两种核算方法:

(1)GDP核算时注意:

①最终产品不是中间产品(比如钢铁是中间产品,汽车是最终产品)

②是生产出的产品而不是卖掉的产品(比如,生产10万卖掉8万,GDP仍计入10万)

③名义GDP要以当年市场价格来计算,实际GDP要除去通胀因素(P5-2),我国采用实际GDP(以1990年不变价格为基准)

(2)两种核算方法:

支出法(P6-1)

把一个国家在一年内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各项支出加在一起而得到

GDP=C+I+G+(EX-IM)

其中:

消费(C);企业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NX=Exports-Imports)

收入法(P6-3)

通过对生产要素所有者收入的计算,也可得到一过在一年内的总产出

GDP=工资+净利息+租金+公司利润+非公司企业收入+企业间接税+折旧费+统计误差

包含:

1、要素提供者的收入:

(1)雇员收入;

(2)利息收入;(3)租金收入;2、非公司企业收入;3、企业经营者收入:

公司税前利润;4、企业间接税;5、企业转移支付;6、折旧

4、熟练掌握GDP的缺陷:

P9-1、2

(1)引导人们仅关注产出,不能衡量社会成本,而不管人们欲望的实现,不能衡量社会成本,也不能反映增长的代价。

没有考虑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2)不能衡量效益、效率、质量和实际国民财富。

没有排除重复建设、低效率的垃圾工程;不能反映经济的实际减量,如生态减量、资源减量、灾害减量、误产减量、破窗减量等,这些都可以表现为国民收入的增长,但是公众却没有享受到实惠。

(3)不能反映生产结构不合理造成的公众福利或幸福与GDP指标的背离。

(4)不能衡量价值的判断,不能反映贫富不均造成公众享受实惠的巨大差异。

(5)忽视地下经济、未申报的经济活动和黑市交易对GDP的影响。

5、熟练掌握GDP与GNP的区别

GDP

GNP

测量原则

采用“国土”(领土)原则

采用“国民”原则

两者关系

GDP=GNP-国外“要素收入”净额(NFP)

例:

(1)一个美国人在中国创造的价值,应计入中国的GDP,计入美国的GNP

(2)经济体系越开放,GDP更能反映本国经济总量与增长速度;衡量国民享受的福利,GNP则更恰当

(3)为什么美国从GNP转向GDP作为总产出的测量指标

 

第二章国民消费与投资

1、了解消费的三个理论的原理:

消费是指公众愿意和能够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

绝对收入假说(P12-3)

凯恩斯观点

当期消费由当期收入决定,边际消费倾向随着收入的增加而递减,即,消费支出会增加,但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的比例都在减少。

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

国民消费函数(P13-1):

C=a+bY,a-自发消费,b=dc/dy-边际消费倾向,Y-国民收入

相对收入假说(P18-1)

杜森贝利观点

消费随收入增长而增加却不易随收入减少而减少。

短期,收入增加时,低收入者消费的消费增长速度比高收入者的快;收入减少时,收入水平降低非常有限。

短期消费函数在经济波动时有不同的形态

短期边际消费倾向小于长期边际消费倾向是:

短期人们要留下更多钱以备不测,长期则接近生命终点,尽可能用掉手中的钱

持久收入假说(P19-1)

费里德曼观点

个人收入可分为持久性收入和暂时性收入,持久性收入是稳定的、正常的收入,暂时性收入则是不稳定的、意外的收入。

消费受持久性收入的影响而不受或少受暂时性收入影响。

即:

短期边际消费倾向小于长期的原因是:

短期人们无法确定收入增加是否能够持续,故不能立即调整增加消费。

调整快慢取决于人们对持久收入预期的形成方式:

①预期为适应性,慢;②预期是理性的,快

2、掌握边际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的概念

(1)边际消费倾向(P13-3):

为消费增量与收入增量的比例。

它比平均消费倾向更能准确地反映消费变动的趋势。

边际消费倾向一般在0-1之间,且随收入的增长而递减,尽管收入增加,消费的绝对值也增加,但消费的增加速度总是小于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

(2)平均消费倾向(XX):

又称消费倾向,就是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是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可支配收入中的比率,如用公式表示则是:

APC=C/Y

(3)消费信贷的推行可能导致个人的边际消费倾向大于1,因为个人的支出因此大于他的收入(P13-1)。

APC=C/Y-平均消费倾向,MPC=ΔC/ΔY-边际消费倾向

APS=S/Y-平均储蓄倾向,MPS=ΔS/ΔY-边际储蓄倾向

APC+APS=1,MPC+MPS=1

3、熟练掌握乘数的概念及发生作用的条件

(1)乘数原理(P16-2):

自变量的变化对因变量具有倍数作用,也称倍数效应或放大效应,是包括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增长,带动国民收入增长的倍数。

(2)消费乘数(边际消费倾向对国民收入增长的影响,P16-2):

k=1/(1-b),b=dc/dy

边际消费倾向越大,国民收入增长的倍数也越大,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就越快

(3)乘数发生作用的条件:

社会上的各种资源没得到充分利用

乘数原理的四个假设:

①经济中存在生产力的闲置(失业、开工不足);②价格水平不变(工资不变、物价不变);③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上,总供给无限;④由于总供给无限,均衡水平由总需求决定——总需求分析法

4、熟练掌握为什么我国会出现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1)社会保障体制不健全。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尚处于新建和改革阶段,还不能发挥它在国民经济需求管理中应有的作用。

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制约着消费支出增长。

社会保障制度中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和就业制度是居民生活消费支出最大隐患,而且目前随着人民逐渐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教育费用的增加使得居民手中的可支配收入用来储蓄预防意外支出和未来的支出。

在同样的税负水平,欧美解决了教育、医疗、养老等,中国并未做到,由于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民众对未来的不确定,导致储蓄偏好极高。

(2)收入分配不公。

①部内不公。

政府和国企拿走了经济增长的大部分成果,社会贫富差距增大,消费能力并未随经济增长而增加。

②城乡二元结构。

我国至少有9亿的农民,但是城市与农村福利差距和户籍制度限制了要素的流动,不能拉动农村居民的消费对拉动经济是很大的阻碍。

③行业之间差距大。

在八大类边际消费倾向中,食品的边际消费倾向减少得最多,从1996年的0.23减少到2002年的0.12,几乎减少了一半,如果市场能形成新的消费热点,使食品等消费减少部分实现有效转移,保证消费水平的稳定和增长,则边际消费倾向不应下降。

但是,不良的消费环境制约了消费的增长,如汽车销售环节收费高、项目多、停车不便等限制了私人购车;房地产交易成本过高、服务不完善,阻碍了不同层次住宅需求的实现;电力、电信等垄断行业不合理的价格和收费影响了居民消费的增长;假货横行损害了居民的消费信心,从而导致了边际消费倾向的递减。

④贫富差距。

不公平的国民收入分配,一方面,导致大部分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较低,而大量货币财富仅积累在少数人手中,从而导致我国整体消费率偏低;另一方面,因为高收入阶层边际消费倾向较低,财富过多地集聚到高收入阶层也导致了我国总体边际消费倾向的低下。

(3)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主要依靠投资推动,且政府主要投资大型国企,中小企业无法得到所需资源。

(4)我国传统的节俭观念 及消费信贷的不发达 。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勤俭节约是其重要部分。

我国公民在传统上会将极大一部分收入进行储蓄,仅留下部分用于交易、需求以及预防意外支出。

而消费信贷的不发达也是阻碍居民消费支出增长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消费信贷为西方各个国家的居民所接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极其普遍。

但在我国,居民的传统思想是“量入为出”,有多少花多少,致使消费信贷在我国的发展举步维艰。

5、熟练掌握影响企业投资的因素是哪些?

(1)理论上讲影响投资的因素主要包括(P27-2~P28-3):

(详细请参考教案)

①利率:

利率低,企业融资成本低,利率是决定投资的最重要因素

②汇率:

本币贬值,资金涌向贬值国,要素价格更低,有利于投资

③税收:

税收越低越吸引投资

④企业家预期利润水平;⑤投资者风险偏好;⑥对未来的市场预期;⑦其他因素

(2)从我国来看,投资还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也可回答什么制度导致了中国偏好投资)

①官员的晋升激励制度,要做政绩就要拉动经济,有投资的动力

②财政分权制,中央政府赋予地方政府在债务安排、税收管理和预算执行方面一定的自主权,这是经济增长的动力,也是重复投资、过度投资的根源

③关键部门和人员因手中的权力产生了寻租的需求,投资项目才有寻租的空间

6、分析为什么我国会出现投资对利率不敏感的现象(也可以参考上题答案)

对利率反应敏感的投资行为必须是符合市场规律的换句话讲就是投资要靠市场自发调节比方说当利率上升市场上资金主要流向存款、债券等领域以获得稳定的利息;而当利率下降资金就会流向股市等资本市场以及消费市场这就是利率作为货币政策可进行宏观调控的原因。

而中国的投资于利率关系非常小,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与中国的体制有关:

①我国是主要由政府主导资源配置的,国有企业是银行借款的主要对象,长期的计划经营和国家信用担保使得他们在借款时长期忽视了借款成本,也就是利率。

对于国企而言,它不用考虑投资的风险,因为它为此所支出的成本,都由政府承担了,所以无论利率如何变化,企业并不敏感。

另一方面,民营企业长期是银行和金融系统忽视的弱势群体,他们资金的来源主要是自有资金和民间借贷,所以对利率也不敏感。

②我国利率是由政府管制的,干扰资金成本的因素太多,影响了利率传导机制作用的发挥,表面来看是市场体系本身的不健全引发的,其实质还是投资驱动主要是政府主导。

7、了解凯恩斯投资函数的形式

(1)古典投资理论(P23-3):

I=e+KY-dr,

e-自发投资,r-利率,d=di/dr-投资对利率的敏感系数,K-收入引致的投资系数,Y-国民收入

(2)两部门经济中投资乘数(P27-1):

K=1/(1-b),b=dc/dy

第三章商品市场与货币的均衡

1、熟练掌握三部门模型下均衡国民产出的计算(已知参数求产出)P33

例题(P33-3)社会消费点数为c=100+0.8yd,yd为可支配收入,投资支出为I=50,政府购买G=200,政府转移支付TR=62.5,税收T=250

(1)均衡的国民收入Y=C+I+G=100+0.8*(Y-T+TRo)+50+200=100+0.8Y-0.8*250+0.8*62.5+50+200

求解得Y=1000

(2)投资乘数:

ki=dy/di=1/(1-b)=1/(1-0.8)=5;政府购买乘数:

kg=ki=5,

税收乘数:

kT=-b/(1-b)=-4;转移支出乘数:

kTR=-kT=4

当税收为比例税收,税率t=0.25,其他条件不变,则:

(1)均衡的国民收入y=100+0.8y-0.8*0.25y+0.8*62.5+50+200

求解得y=1000

(2)投资乘数kg=ki=1/(1-b+bt)=1/(1-0.8+0.8*0.25)=2.5,税收乘数kT=-b/(1-b+bt)=-2,转移支出乘数kTR=-kT=2

(3)国民收入相同但各乘数不同,是因为在不同的税制下可能有相同的国民产出,或者说可能不同税种、税率不影响国民产出,但征税将带来效率的损失,导致乘数变小,乘数效应变小。

2、掌握货币供给和需求决定的原理:

(1)货币的供给(P34-3):

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权(历史上以黄金为担保,现代货币供给已与黄金脱钩)

P35-3:

央行发行的是基础货币(又称高能货币),是央行的债务拼争,通过央行与财政、商业银行和社会公众的交易形成,交易方式是再贴现、贷款、黄金券的买卖、特别提款权、在途资金和财政部货币在央行的存款

(2)货币的需求(P37-2、3):

L=L1+L2(即:

L1—交易动机与谨慎动机(预防性动机);L2投机动机)

L1=ky,y-国民产出,k=dL1/dy-交易需求对国民产出的敏感系数

L2=-hr,r-利率,h=dL2/dr-投机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系数

3、熟练掌握两个市场均衡条件,IS和LM曲线,求均衡利率和产出

(1)两个市场的同时均衡——IS-LM模型(P41-1)

①IS曲线(P31-3):

I=S点的轨迹,即收入等于支出的点的轨迹,表示商品市场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的关系

偏离点向IS曲线回归的趋势(P32-3):

IS曲线左边的点,现行利率过低,I>S(投资>储蓄),利率有上升的压力;IS曲线右边的点,现行利率过高,I

②LM曲线(P39-2):

L=M点的轨迹,即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点的轨迹,表示在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

LM曲线点的含义(P39-3):

LM曲线左边的点,M>L,货币供过于求;LM曲线右边的点,M

(2)均衡收入与利率的变动(P41-2)

(3)均衡利率和产出的计算:

例题(P41-3)

某国宏观经济中消费函数C-=150=0.5y,投资函数I=150-400r,货币交易需求函数为L1=0.25y,货币投机需求函数为L2=50-100r,又知政府支出G=50,实际货币供给M/P=180,则:

均衡国民收入Y:

y=C+I+G=150+0.5y+150-400r+50

=>y=700-800r①

L1+L2=M/P=>0.25y+50-100r=180

=>y=520+400r②

联立①②=>r=0.15,y=580

消费C=150+580*0.5=440;投资I=150-400*0.15=90;交易需求L1=0.25*580=145;投资需求L2=50-100*0.1

若政府购买支出增加10个单位,则y=720-800r③

联立②③=>r=0.167,y=586.8

r↑,y↑,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

第四、五章财政、货币政策及效果

1、熟练掌握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概念及工具:

(1)财政政策定义(P42-3);以调节总需求来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政府行为

财政政策工具(P42-3):

工具

具体工具

详细页数

评价

财政收入

税种、税率、税基

P43-2、46-3

减少需求,改变产业结构

财政购买支出

对产品与劳务的购买

P44、45

创造需求

政府转移支付

各种福利支出、补贴

P43-3

提高国民消费曲线斜率

公债

公债的发行和流通

——

公债发行是创造需求

(2)货币政策定义(P64-3):

通过中央银行运营其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供给量和利率,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水平的经济政策

货币政策工具(P66-1)

分类

调整目的

工具

详细页数

评价

一般性货币政策

决定供给总量,不管货币流向

调整货币供应量

准备金率

P66-2、3

调整效果明显,一般采用此

再贴现率

P67-69

在我国失效

公开市场业务

P69-70

辅助调控,在我国失效

选择性货币政策

决定流量,不算货币供给总量

调整货币流向

消费信贷等

P66-1

最爱用,红头文件形式下发

调整情绪

道义劝告

——

辅助手段

调整货币价格

利率

——

我国失效

(3)判断一个政策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的标准:

①政策发布主体:

央行——货币政策,财政部——财政政策

②政策目的:

收拢/放松货币——货币政策,定向对口项目——财政政策

(4)中国较少使用再贴现率调整作为货币政策的原因:

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资金充足,毋须通过自己的资产票据向中央银行借款

(5)为什么全世界央行偏好使用公开市场操作作为宏观调控工具?

①此为非行政化操作,市场化操作无需行政命令

②操作可逆,可为央行探明市场真实需求提供数据

(6)为什么公开市场操作在中国未成为主要调控形式?

(P70-3)

(7)中国的商业银行利润远远高于实体企业的主要原因;为什么不提高利率而提高准备金率?

(P72-3)

中国的银行过于强势,不对称加息首先冲击到的会是银行本身。

国际上存贷利率差一般在1%左右,中国的存贷利率差却达到了5%以上,导致中国银行为全世界发展最快,中国实业却萎缩,同时还导致热钱大量涌入。

2、掌握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工作的机制

(1)财政政策作用机制(P43-1):

核心是对需求的调节

(2)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P71-1):

货币供应量上升=>利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低=>企业投资增加=>产出增加

凯恩斯将利率为中介指标,但在中国货币政策并非通过利率r传导,而是通过资产(如:

土地、房地产)价格来传导的:

货币供应↑→资产价格(如房价)↑→人民名义收入↑→消费↑→(乘数效应)→国民产出Y↑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在中国存在的问题和障碍:

①中国的利率决定非市场化,而是政府进行利率管制,利率对货币供给的反应不敏感

②中国的投资对利率不敏感(原因参见第二章第5点的

(2)小点)

3、掌握财政政策的效果取决于哪些因素(影响因素)

(1)理论上取决于经济系统的指标参数(P63-2):

支出乘数K、货币需求对产出水平的敏感程度k,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h,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d

(2)实际上,我国财政政策效果的取决因素如下:

相较于西方规范、成熟的市场机制,中国其实还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体制。

从我们对中国财政政策的分析来看,中国的发展是通过掠夺自然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积累的社会财富,而这些社会财富被政府用各种财政手段转变为国家资本。

因此,中国财政政策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唯GDP的一元化官员考核指标,导致地方政府行为异化。

在中国各级地方政府官员考核总,经济发展指标始终是放在第一位的,这就是使得很多地方官员不顾当地实际情况,为发展而发展。

有些为吸引大型企业落户,竞相抛出不符合市场规律的税收补贴政策、地价等,严重影响了当地市场竞争的公平性;有些地方官员把土地作为生财之道,以低价把土地从农民中夺取再高价出售给地产商,造成农民收入严重不足,无法从由此得到GDP数字神话中获益等。

②缺乏科学的投资决策流程,政府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都缺乏有效的管控。

由于缺乏相关的社会监督体系和完善的法律体系,使得部分政府官员在进行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